极端主义和巴基斯坦教派冲突

极端主义和巴基斯坦教派冲突

一、极端主义与巴基斯坦教派冲突(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1](2021)在《1947年以来巴基斯坦什叶派政治演进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什叶派在印度次大陆有着悠久的历史。7世纪,什叶派伊斯兰教因穆斯林避难、行商、战争等原因传播到了印度次大陆西北部。自德干地区的什叶派王国兴起后,什叶派政治影响扩大。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什叶派和逊尼派冲突表面化。19世纪后期以来,大多数什叶派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推动了穆斯林的政治觉醒。20世纪初期,全印度什叶派会议和穆斯林联盟合作,为建立独立国家而努力。1937年以来,随着穆盟力量的增强,真纳开始偏向逊尼派,什叶派在穆盟中失去了影响力。巴基斯坦建立后,印度大批什叶派迁移至巴,什叶派和逊尼派问题再次浮出水面。1948年3月保卫什叶派权利组织成立,反对全印度什叶派会议对逊尼派的妥协。在政体性质方面,什叶派两大组织搁置争议,合作争取宪法对什叶派的保障,最终1956宪法从法律意义上承认了什叶派的宗教教育自由。遭受政府冷遇的逊尼派乌里玛,把注意力集中到反什叶派信仰和宗教活动上。面对激增的针对哀悼游行的暴力事件,什叶派组织领导人以强硬的立场,提出新的政治要求,即为什叶派预留议会席位。但由于逊尼派的强烈反对以及什叶派组织内部的分歧,预留席位的要求破产。1962年戒严令解除后,什叶派两大组织提出了“三项要求”。60年代末,由于内部权力斗争,什叶派组织发生分裂,什叶派穆塔拉巴特运动兴起。1968年,什叶派“三项要求”取得了成效。1977年,齐亚·哈克上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全面复兴,逊尼派强硬派全面打压什叶派。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影响下,什叶派激进主义趁势崛起,什叶派教法运动兴起。该运动提出“什叶派教法治国”的主张,与逊尼派产生激烈冲突。80至90年代,什叶派和逊尼派极端分子陷入教派仇杀的漩涡。在逊尼派极端组织的打压下,什叶派教法运动趋于衰落,它放弃了激进主张,把保护什叶派生命安全作为最主要诉求。在穆沙拉夫“反恐”战略下,什叶派的安全处境暂时改善。但自2008年起,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者针对什叶派的暴力袭击卷土重来,愈演愈烈。随着右翼政党参与2018年大选,巴国内宗派环境有明显改善。但是自新冠病毒在巴蔓延以来,国内反什叶派运动在全社会获得力量,什叶派前景堪忧。

张帅[2](2021)在《宗教政治化与宗教社会化: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及未来走向》文中认为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印度教政治化进程的延续和高潮,也是印度教社会化进程的最新成果。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印度以改革印度教为先导的社会运动,以及以争取民族独立和教派利益为目的的政治运动之中。其中,"印度教国家"理论和"国家虔信"论的提出为其生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流变来看,其是宗教与民族问题的有机统一,是宗教问题民族化、民族问题宗教化以及民族主义情绪化互为联动和交替演进的过程。当前,在莫迪政府及印度人民党的宗教政治化与宗教社会化策略的双重驱动下,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回归,使印度社会陷入新一轮冲突和动荡周期,并重塑印度的内政与外交。未来,印度教民族主义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宗教政治化和宗教社会化的线性演进进路,将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与不确定性同步发展的态势。

丁建军[3](2020)在《巴基斯坦安全形势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以“三股势力”为中心》文中提出"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是巴基斯坦国内最主要的安全威胁,目前也已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造成了干扰和破坏。巴境内活动的"三股势力"诉求各不相同,对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态度也有不小差异,因此应对这些威胁的举措也应有所区别。针对极端暴力恐怖主义,中国有必要配合巴政府予以坚决打击,并谨慎防范。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是目前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最直接的安全威胁,则可有针对性地对之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宗教极端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直接威胁相对较小,但也不能疏于防范。

时佳希[4](2020)在《国体·政体·认同 ——巴基斯坦国家构建进程研究(1947-198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基斯坦应该被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该国国家构建进程中的核心命题,也是长期困扰其国民乃至每个海外观察者的价值叩问。作为在殖民帝国退却之后重新构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曾被其建立者们规划为一个世俗、民主、统一的联邦政治体,以追赶上全球范围内高歌猛进的现代化发展,早日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但在随后的国家构建进程中,巴基斯坦在宗教、军队和离心势力的影响下偏离了最初的建国蓝图,并日益陷入对国家自身定位的怀疑心态。本文选取从1947年建国到1988年齐亚军政府结束的41年间为主要考察时段,试图从巴基斯坦的早期历史中发掘出政教矛盾、军政矛盾、认同矛盾三条并行交织的发展脉络,以发掘蕴含在其国家构建进程中的长期特征和未来趋势,并为该进程的诠释搭建起由国体、政体、认同三种维度构成的立体图景。本文的导论,主要提出该研究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于巴基斯坦国家构建各领域、国家构建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一章南亚穆斯林独立建国的时代背景本章旨在为巴基斯坦建国提供一个纵深的历史定位,以解释英属印度的穆斯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于何种目的而寻求独立,新建立的巴基斯坦国家又承载了何种先天条件与历史使命。第一部分通过梳理穆斯林对南亚次大陆的征服史,着重解释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尖锐矛盾的历史根源,但同时也指出某种近乎可被称为“印度-伊斯兰文明”的文明复合体也在冲突与融合中得以塑成。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包括“后期莫卧尔”(1707-1857)和英属印度(1857-1947)两段时期的历史,剖析南亚穆斯林在此时期遭遇的殖民危机,重点探讨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理论主张“伊斯兰复兴主义”与“伊斯兰现代主义”。第三部分发掘伊斯兰现代主义在20世纪政治领域的成果,即南亚穆斯林政治意识的觉醒,并以穆斯林联盟成立、“两个民族”理论成型、“巴基斯坦”概念提出、《拉合尔决议》签署的时间线索,梳理出穆斯林政治理念从自治到独立的转变过程。第二章巴基斯坦国家性质的构建本章旨在探索世俗国家与宗教国家两种道路选择,围绕对巴基斯坦国家性质定义权的争夺进程,重点论述了宗教路线优势地位的逐步确立。第一部分追溯英属印度时代的印穆宗教矛盾,指出印度教意识形态的上升和英印政府的“分而治之”政策加重了穆斯林对自身处境的忧虑,其内部因而分别在泛伊斯兰主义与原教旨主义两条路径上开始了各自的理论重建、社会动员,并论述了“伊斯兰大会党”(JI)和“伊斯兰圣哲会”(JUI)作为该时期动员成果的建立过程。第二部分以1947年至1977年间的伊斯兰化进程为考察对象,从真纳提出的世俗主义特点及其衰落原因入手,进而通过分析《目标决议》(1949)与前后三部宪法(1956、1962、1973)中关于伊斯兰国家性质的文本,阐明宗教势力在此时期的政治诉求。第三部分以1977年至1988年间的伊斯兰化进程为考察对象,指出齐亚·哈克政府主导的伊斯兰化是一场超出宪法层面的全面宗教运动,理清其在国家公共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着重探讨这十一年在教派政治和原教旨主义领域的深远影响。第三章巴基斯坦国家政体的构建本章主要探讨巴基斯坦政治体制的构建过程,特别是军队对其宪法和政体造成的长期破坏,并梳理在此期间的军政府建设。第一部分重点剖析军队如何在建国初期逐渐具备干预政治的能力和意志,以及军队在1958年军政府建立之前对政治的介入行为。第二部分以两段长期的军政府时期(1958-1971、1977-1988)和中间短暂的文官政府复辟时期(1971-1977)为脉络,探究军方发动政变的多种原因与巩固军政府的行为模式,并且将关键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选择也纳入考察范畴。第三部分通过梳理宪法文本的更替,试图揭示紧张的军政关系为政体构建带来哪些影响,特别是军方与政党之间在宪法层面拉锯的重点,以及宪法被频繁地修订、中止、废除和重颁为宪政建设留下的长期影响。第四章巴基斯坦国家认同的构建本章旨在揭示一个关键命题:巴基斯坦国家虽已建立,国家认同的构建却任重道远。阻挡在国家认同工程面前的,是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教派、部落、城乡等在内的非国家认同。第一部分论述1971年以前巴基斯坦东西两翼之间的矛盾,指出这种矛盾既是先天存在于其地理、文化层面的隔绝,也是西巴基斯坦的政治精英不愿意将权力放与东巴分享,导致双方在1971年的内战和分裂。第二部分则着眼于西巴内部各民族的主张,分别讨论了信德、普什图、俾路支民族认同的历史源头,以及它们在现代巴基斯坦的政治诉求。基于西巴各民族的诉求演变,该部分还试图表明1971年东巴脱离在西巴引起了广泛的“链式反应”,并将70年代穆哈吉尔民族主义的出现作为第四个考察对象。第三部分立足于土邦、部落、城乡等多种认同,并指出它们分别与文化民族认同存在的具体关联,从而进一步证明巴基斯坦非国家认同的复杂特性,以及国家认同构建的艰巨性。本文的结论部分,分四个步骤对主题“巴基斯坦的国家构建”做了总结归纳和进一步的提炼升华。第一,总结巴基斯坦国家的历史定位,指出其对南亚穆斯林群体的意义所在,以及该意义在现实政治层面带来的影响。第二,归纳国体、政体、认同这三种国家构建的维度,并论述三种维度在巴基斯坦分别表现为三组结构性矛盾(世俗主义与伊斯兰化、军人干政与民主诉求、国家认同与非国家认同)。第三,试图发现三种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这些交互作用归纳为“逻辑关联型”和“现实策略型”两个模式,从而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巴基斯坦国家构建立体图景。第四,基于巴基斯坦与印度共同的历史背景,通过比较同时期两国的构建成果,来对巴基斯坦的国家构建做出评价。

闫泽晶[5](2020)在《巴基斯坦迪欧班德学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迪欧班德学派的产生是十九世纪后期以来印度穆斯林复兴传统伊斯兰教的结果,它既是一个弘扬伊斯兰经学的教育系统,也是一个温和的原教旨主义派别。1867年,穆斯林学者卡斯姆·纳努塔维(1831—1879年)在印度北方邦的迪欧班德创建伊斯兰经学院,自此建成了一个隶属于逊尼派的伊斯兰组织。该派主张回归传统伊斯兰教,认为伊斯兰复兴的唯一途径是恢复信仰的纯洁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些迪欧班德学者成立了伊斯兰贤哲会及伊斯兰促进会等分支机构。印巴分治后,部分原印度迪欧班德成员迁至巴基斯坦,主张将巴基斯坦建成一个符合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实施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宗教国家。从巴成立之初迪欧班德派力推伊斯兰司法体系,到1974年迪欧班德派参与反艾哈迈迪亚运动,再到1977年布托政府下台,迪欧班德学派在巴基斯坦国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并推动了巴基斯坦国内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后随着齐亚·哈克上台,伊斯兰的国教地位进一步提高,伊斯兰教法被全面推行,而迪欧班德派作为哈克上台的推手,其政治影响也随之大大提高,与之相关的宗教政党也趁势崛起。贝·布托和谢里夫执政期间,随着阿富汗抗苏战争的结束,大量本国和外国“圣战者”滞留在巴基斯坦,为迪欧班德派带来了宗教极端思想,尤其在西北边境省大量宗教极端组织出现,教派暴力活动也难以控制。1999年穆沙拉夫执政后,随着宗教极端主义不断制造恐怖主义事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者将迪欧班德宗教学校视为滋养宗教极端主义者的温床,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之下,迪欧班德派仍面临着生存和安全的巨大威胁。从迪欧班德学派的发展历程来看,该派不仅对巴基斯坦社会及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对南亚及南非地区的经学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这些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宗教学者,延续了经学传统,传播了传统伊斯兰知识。该派主要是通过宗教学校培养出来一大批优秀的宗教学者,继而由这些学者毕业后再将该派的教义传播到民众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在巴基斯坦国内社会奠定了深厚的民众基础。除此之外,与迪欧班德宗教学校相关的某些宗教政党发展成了政府无法控制的力量,进而引发了巴基斯坦的政治动荡。甚至该派产生的某些极端分子,还常常制造一些暴力事件,使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及民众安全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钮松[6](2019)在《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的内外环境及治理前景》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构成了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背景。加之深受苏联入侵阿富汗和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以及美国治标不治本的全球反恐战略,尤其是其中东和南亚政策的失败,更成为促进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恶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与地区冲突、国家建构、民族分离主义密切相关,具有跨国性、联动性等典型特征。南亚有关国家围绕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加强地区性合作、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采取不同策略,使得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宋明轩[7](2019)在《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一,随着恐怖主义在全球逐步蔓延,各国对恐怖主义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建立高效的反恐机制成为各国反恐工作的重中之重。巴基斯坦是一个饱受恐怖主义袭扰的国家,也是遭受恐怖主义危害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研究巴基斯坦的反恐机制,不仅对我国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为我国的反恐机制建设提供参考,做到取长补短。对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的研究主要从反恐法律依据、反恐组织机构和反恐实践运行三部分入手,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对三部分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横向时间和纵向时间的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发现,反恐法律依据方面,巴基斯坦反恐法律以纲领性法律文件为主,辅之以配套性法律文件,两个部分相互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反恐法律体系;反恐组织机构方面,在反恐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四大反恐系统实现协同配合;反恐实践方面,巴基斯坦不断借助反恐实践检验本国反恐机制的能力和效率,及时反馈和调整反恐法律文件和反恐组织机构的不足之处。反恐法律依据、反恐组织机构和反恐实践运行三部分协调配合,共同形成了巴基斯坦的反恐机制。目前,巴基斯坦反恐机制逐渐形成了“立法先行、部门协调、实践检验、需求反馈、立法改进”的运行模式,在针对恐怖主义变化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我适应能力,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反恐实践取得的成就也显示出反恐机制越发完备,反恐能力和效率获得极大改善。依照《巴基斯坦安全政策2018-2025》,未来,巴基斯坦将会在现有反恐机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调整和完善工作,同时加强对反恐辅助手段的重视程度,以便进一步提高该机制的反恐能力。

彭东辉[8](2019)在《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关注“不可思议的印度”,关注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在坚持“有声有色大国”的诉求下,国家安全战略完成了由传统安全战略向综合安全战略的转变。一是由以往的国防建设为中心,向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中心转变。二是谋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成为“有声有色大国”。三是视核武器为大国“标配”,奉行“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慑”战略。四是重视印度洋安全,实施“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五是缓和与邻国关系,整合南亚力量。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确立、国家安全威胁的判断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而布局的。从英属印度时期的“三个缓冲区”战略,到印度独立后的“两个同心圆”战略及冷战结束后的综合国家安全战略,在“有声有色大国”目标的指引下,不同时期国家安全威胁和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不尽一致,但总体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框架。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和民族主义色彩。利用印度半岛“北背雪山、三垂大海”的地缘优势,印度在“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中“一超”地位突出。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印度,信仰非暴力的宗教和频发的教派主义冲突是印度安全最大的挑战之一,印度社会的世俗主义转型还远未结束。印度国家安全的维护和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印巴冲突及中印关系几大战略问题密切相关。印度要在放权和自治间做出选择,以应对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完成国家整合。克什米尔问题是南亚的顽疾,70余年以来,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发生了“三场半”战争。战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加剧了印巴对抗。印巴虽有缓和迹象,但不具备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条件。中国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中印边境线2000余公里,有争议的领土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对推进中印关系具有深远影响。此外,特朗普政府推行“印太”战略对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对全球格局来说,印度认同多极格局,通过“入常”和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加速了多极化趋势,推动了全球治理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地区一体化进程来说,印巴安全困境造成南亚一体化进程缓慢。印度在大力推进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同时,同东盟开展全方位合作。对中印关系来说,中印在南中国海、印度洋等主要海洋通道亟须通过战略对话,培育战略互信。对跨境水资源分配,沿江水文观测、水利建设等敏感问题要及时沟通,消除分歧。这些问题不仅是印度,也是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和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李舟顺[9](2019)在《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现状、影响及政府反恐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巴基斯坦面向印度洋,位于中亚、南亚、西亚的交界处,是南亚通往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共同利益。巴基斯坦国内的安全环境不仅直接关系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与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作为世界上深受恐怖主义威胁的主要国家之一,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转型深受恐怖主义的掣肘。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的肆虐既与巴基斯坦国内自身独特的宗教、民族、历史等因素相关,也与外部力量的干预与支持有关。近年来,巴基斯坦深陷反恐战争的泥潭,极大地消耗了本该用于其他社会领域的资源。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沉重负担。恐怖主义不仅对巴基斯坦自身的国际形象与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巴基斯坦国内的安全局势时刻影响着中巴经济走廊等项目的合作进程,并带来一系列政治、经济与安全影响,值得深思与警惕。本文对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的成因及其主要的恐怖组织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就巴基斯坦恐怖主义当前的一些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系统地论述了恐怖主义活动造成的影响。最后一章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现有的文献与材料,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巴基斯坦政府的反恐政策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且罗列出巴基斯坦当前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论述如何加强反恐国际合作,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双管齐下根治恐怖主义。与此同时,本文通过对巴基斯坦恐怖主义成因、特点与政策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和反恐成效,对我国与南亚地区反恐合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涂华忠,聂姣,王垚,汤世萍[10](2018)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宗教风险探析——以巴基斯坦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巴基斯坦境内各类宗教极端主义势力与反政府武装的活动日益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巴基斯坦国内的和平与稳定,甚至危及到了中巴两国的经贸合作。本文从政教关系、地区宗教冲突、教派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多个维度出发,分析认为宗教极端主义是当前威胁"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实施的最大风险之一,中巴两国在深化合作过程中需要严加防范和积极应对宗教极端主义带来的威胁和危害。

二、极端主义与巴基斯坦教派冲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端主义与巴基斯坦教派冲突(论文提纲范文)

(1)1947年以来巴基斯坦什叶派政治演进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什叶派在巴基斯坦的兴起(1947 年前)
    第一节 什叶派在印度西北部的传播
        一、什叶派王国的兴衰
        二、什叶派传播中的教派冲突
    第二节 什叶派地方自治主义的兴起
        一、什叶派伊斯兰现代主义者的产生
        二、什叶派政治组织的建立
        三、什叶派与穆斯林联盟的建立
    第三节 巴基斯坦建立过程中什叶派的边缘化地位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巴基斯坦什叶派(1947—1958 年)
    第一节 什叶派内部的分裂和宪法的颁布
        一、什叶派内部的分裂
        二、什叶派和1956 年巴基斯坦宪法
    第二节 什叶派教学大纲和宗教仪式问题
        一、什叶派宗教教育和教学大纲问题
        二、什叶派和逊尼派关于哀悼仪式的争论
    第三节 什叶派关于预留席位的政治要求
第三章 什叶派和政府的互动(1958—1977 年)
    第一节 阿尤布·汗和什叶派“三项要求”
        一、阿尤布·汗戒严时期什叶派的处境
        二、教派冲突与什叶派“三项要求”的提出
    第二节 什叶派穆塔拉巴特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布托政府时期什叶派的抗争
第四章 什叶派运动的衰落(1977 至今)
    第一节 政府伊斯兰化政策和什叶派教法运动
    第二节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教派仇杀
        一、什叶派政治激进主义
        二、90 年代的教派仇杀
    第三节 针对什叶派不断升级的恐怖暴力活动
        一、穆沙拉夫反恐背景下的教派冲突(2001—2007 年)
        二、各省教派冲突的升级(2008—2013 年)
        三、俾路支省为重点的教派冲突(2013 至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巴基斯坦安全形势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以“三股势力”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年来“三股势力”的活动与巴基斯坦国内安全形势
二、“三股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态度
    (一)暴力恐怖主义势力
    (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
    (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
三、面对“三股势力”安全风险的应对之策
四、结论

(4)国体·政体·认同 ——巴基斯坦国家构建进程研究(1947-198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问题意识
        (二)现实考量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的巴基斯坦国家构建相关研究成果
        (二)国外的巴基斯坦国家构建相关研究成果
        (三)国家构建的概念、内涵与理论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论文结构
    五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南亚穆斯林独立建国的时代背景
    一 前现代时期:南亚穆斯林政权的出现
    二 西方殖民时代:穆斯林的危机与应对
        1.殖民主义对穆斯林社会的冲击
        2.伊斯兰复兴主义者的探索
        3.伊斯兰现代主义者的探索
    三 20世纪前叶:穆斯林独立建国的观念和实践
        1.穆斯林联盟的成立和发展
        2.“巴基斯坦”概念的形成
        3.“两个民族”理论的形成
        4.《拉合尔决议》的通过
        5.《拉合尔决议》之后的建国过程
    小结
第二章 巴基斯坦国家性质的构建
    一 构建伊斯兰国家的社会条件
        1.殖民体制下的伊斯兰教危机
        2.原教旨主义的社会动员
        3.泛伊斯兰主义的社会动员
    二 国体伊斯兰化时期(1947-1977)
        1.国家的世俗主义起点
        2.《目标决议》的伊斯兰化转向
        3.三版宪法对伊斯兰化的确认
        4.政策领域的伊斯兰化倾向
    三 全面伊斯兰化时期(1977-1988)
        1.全面伊斯兰化政策
        2.全面伊斯兰化后果之一——教派政治
        3.全面伊斯兰化后果之二——原教旨主义
    小结
第三章 巴基斯坦国家政体的构建
    一 军队干预政治的历史基础
        1.新生国家对军队的依赖
        2.军队的建设与扩张
        3.军队介入政治的开端
    二 军队对政治的直接领导
        1.第一次军政府时期(1958-1971)
        2.人民党政府时期(1971-1977)
        3.第二次军政府时期(1977-1988)
    三 宪政建设的坎坷及其成因
    小结
第四章 巴基斯坦国家认同的构建
    一 东巴基斯坦的民族主义问题(1947-1971)
        1.东巴-西巴的并立格局
        2.东巴-西巴的长期矛盾
        3.东巴基斯坦的分离
    二 西巴基斯坦内部的民族主义问题(1947-1988)
        1.信德民族主义
        2.普什图民族主义
        3.俾路支民族主义
        4.穆哈吉尔民族主义的出现
    三 多元认同:其他次国家行为体问题
        1.土邦
        2.部落
        3.城乡
    小结
结论
    (一)巴基斯坦国家的历史定位
    (二)巴基斯坦国家构建的三种维度
    (三)巴基斯坦国家构建维度间的关系网络
    (四)印巴比较视野下的国家构建成果评价
附录一 巴基斯坦国家构建进程重要事件
附录二 巴基斯坦史常用缩略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5)巴基斯坦迪欧班德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特色和创新点
第一章 迪欧班德学派概况
    第一节 迪欧班德学派的兴起
        一、产生背景
        二、迪欧班德经学院创立
    第二节 迪欧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一、代表人物
        二、基本主张
    第三节 相关组织机构
        一、伊斯兰贤哲会
        二、伊斯兰促进会
        三、其他组织
第二章 巴基斯坦迪欧班德学派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巴基斯坦迪欧班德派的初步发展(1947-1977年)
        一、产生及背景
        二、广泛建立宗教学校
        三、反艾哈迈迪亚运动
    第二节 政治化发展时期(1977-1988年)
        一、齐亚·哈克全面伊斯兰化运动
        二、加法尔教法执行运动
    第三节 宗教极端主义发展时期(1988-1999年)
        一、相关武装组织成立
        二、教派冲突加剧
第三章 巴基斯坦迪欧班德学派的影响
    第一节 宗教学校的影响
    第二节 极端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的内外环境及治理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阿富汗战争极大刺激了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
    (二)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霸权政策加剧了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恶性发展
二、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发展的内在原因及其特点
    (一)印巴冲突为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创造了空间
    (二)少数族群的民族分离主义是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生存的温床
        1.孟加拉国的独立与伊斯兰极端主义
        2.俾路支人的民族分离主义与伊斯兰极端主义
    (三)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特点
        1.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目标多元交织
        2.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活动上具有明显的跨国、跨区域性
        3.相关南亚国家政府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存在多重标准
三、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治理前景
    (一)跨国、跨地区合作是治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和由此发展而来的暴力恐怖主义进行有效区分,采取不同策略应对
    (三)南亚地区去极端化的典型案例:巴基斯坦
四、结 语

(7)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巴基斯坦反恐机制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逐渐发展壮大
    第二节 “9·11”事件后巴政府坚定反恐决心
    第三节 反恐法律不完备,反恐部门效率不高
    第四节 联合国决议推动巴基斯坦建设反恐机制
第二章 巴基斯坦反恐法律依据
    第一节 巴基斯坦反恐立法的指导理念
    第二节 纲领性反恐法律文件
    第三节 配套性反恐法律文件
第三章 巴基斯坦反恐组织机构
    第一节 反恐决策与协调系统
    第二节 反恐情报系统
    第三节 反恐执法系统
    第四节 反恐保障系统
    第五节 反恐组织机构的特点
第四章 巴基斯坦反恐实践运行
    第一节 重视思想管控,切断恐怖组织招募途径
    第二节 摸清恐怖组织活动经费来源,管控资金传输渠道
    第三节 武力打击恐怖主义,清剿恐怖组织根据地
    第四节 逐步改革部族体制,化解民族敌对情绪
    第五节 巴基斯坦反恐实践运行的特点
第五章 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的运行模式、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的运行模式
    第二节 巴基斯坦反恐机制取得的成就
    第三节 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
附录A 本文提及的反恐法律文件
附录B 巴基斯坦《反恐法》原文
附录C 巴基斯坦《反恐怖主义委员会法》原文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
        一 关于南亚地区的研究
        二 关于印度安全战略的研究
        三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和创新
        一 论文研究方法
        二 论文的结构
        三 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相关界定
        一 安全的内涵
        二 安全观的流变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
        一 安全战略研究的兴起
        二 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容
    第三节 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一 战略文化及其内涵
        二 战略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要件
    第一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文化渊源
        一 现实主义:考底利耶《政事论》思想
        二 理想主义:阿育王“达摩”思想
        三 等级秩序:印度教的秩序观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塑造
        一 全球诉求:“有声有色大国”的地位
        二 地区诉求: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三 双边关系:中国是主要竞争对手
    第三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
        一 奉行经济实力优先的政策
        二 “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胁
        三 “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
        四 提升与世界性大国的关系
    第四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体系
        一 国家安全决策的机构设置
        二 国家安全决策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突出特点
    第一节 半封闭的地缘政治为依托
        一 相对隔绝的次大陆
        二 “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
        三 日趋重要的战略要冲
    第二节 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一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基本理念
        二 印度教主要的教派组织
        三 频发的教派冲突
        四 尚未完成的世俗主义转型
    第三节 “东向政策”到“东向行动”
        一 “东向政策”:向东盟主动出击
        二 “东向行动”:经济与安全并举
        三 “东向行动政策”的多维影响
第四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变量
    第一节 东北部分离运动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东北部与中央关系长期紧张
        二 东北部主要的分离运动
        三 以国家统一整合分离运动
    第二节 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二 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三 克什米尔问题走势
    第三节 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
        二 中印边界问题的交涉
        三 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事件
        四 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机制
    第四节 “印太”战略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美日印澳战略利益的再塑
        二 “印太”战略的战略意图
        三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认知
        四 “印太”战略的基本走势
第五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巩固了新兴大国的国际地位
        一 以实力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二 申请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
    第二节 对南亚一体化的双重影响
        一 战略互信缺失,区域合作进展缓慢
        二 印巴安全困境,次区域合作异常顺利
        三 整合南亚邻国,缓和地区安全局势
    第三节 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 国际海洋通道问题
        二 跨境水资源治理问题
        三 中印高层交流机制的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档案
    英文档案
    中文着作(含译着)
    英文着作
    中文论文(含译文)
    中文学位论文
    访问网站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9)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现状、影响及政府反恐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和目的
        1. 现实意义
        2. 学术意义
    二、研究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 研究难点
        2. 创新点
第一章 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的形成原因及其恐怖组织主要代表
    第一节 恐怖主义形成的国内因素
        一、宗教矛盾、教派冲突不断
        二、巴基斯坦民族认同感不强
        三、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第二节 恐怖主义形成的国际因素
        一、宗教层面:伊朗与沙特对巴基斯坦境内不同教派的扶持
        二、地区层面:印度对巴基斯坦国内局势的干预
        三、全球层面:美国作为域外大国介入南亚地区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巴基斯坦主要的恐怖组织
        一、巴基斯坦塔利班
        二、“基地”组织
        三、民族分裂组织——俾路支解放军
        四、伊斯兰教派极端组织——坚格维军
        五、反印度恐怖组织——虔诚军
第二章 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的活动特点
    一、自杀式恐怖袭击频发
    二、简易爆炸装置(IED)是其主要袭击手法
    三、宗教极端武装以及分离势力依然是巴基斯坦面临的主要威胁
    四、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活动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
第三章 恐怖主义造成的影响
    第一节 对巴基斯坦的影响
        一、政治的民主化与经济的发展受到掣肘
        二、加剧了国内社会动荡
        三、严重损害了巴基斯坦的国际形象
    第二节 地区与国际影响
        一、让印巴关系进一步紧张
        二、对“中巴经济走廊”与中国西部地区安全局势造成冲击
        三、加大了美国与巴基斯坦在反恐问题上的分歧
第四章 巴基斯坦政府的反恐政策
    一、严格管控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
    二、在意识形态上挤压暴恐思想的生存空间
    三、完善反恐立法及反恐相关机构
    四、建设国家生物信息数据库
    五、促进国际间反恐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极端主义与巴基斯坦教派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 [1]1947年以来巴基斯坦什叶派政治演进探析[D]. 张晓. 西北大学, 2021
  • [2]宗教政治化与宗教社会化: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及未来走向[J]. 张帅.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1(02)
  • [3]巴基斯坦安全形势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以“三股势力”为中心[J]. 丁建军. 南亚研究季刊, 2020(04)
  • [4]国体·政体·认同 ——巴基斯坦国家构建进程研究(1947-1988)[D]. 时佳希. 吉林大学, 2020(01)
  • [5]巴基斯坦迪欧班德学派研究[D]. 闫泽晶. 西北大学, 2020(08)
  • [6]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的内外环境及治理前景[J]. 钮松.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9(06)
  • [7]巴基斯坦反恐机制研究[D]. 宋明轩.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8]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 彭东辉.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9]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现状、影响及政府反恐政策研究[D]. 李舟顺.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宗教风险探析——以巴基斯坦为例[J]. 涂华忠,聂姣,王垚,汤世萍.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4)

标签:;  ;  ;  ;  ;  

极端主义和巴基斯坦教派冲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