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程序

使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程序

一、利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刚,王国涛,高萌萌,杨文英,蒋爱平[1](2021)在《基于.NET的分布式设备组网与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现有环境下实验设备分布放置与独立观测带来操作与分析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NET平台的分布式设备组网与管理系统。系统包含一个运行在独立计算机设备上的服务器软件与九个运行在实验设备上的客户端软件,借助于局域网建立服务器软件与多个客户端软件之间的Socket通信连接,完成分布式实验设备的集中组网与统一控制。客户端软件将实验设备的单次测试结果以数据或文件形式及时传输至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软件下属的分析界面实现对测试结果的数据解析、波形绘制与图像显示等功能,达到对分布式实验设备独立或联合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的目的。现场测试表明,服务器软件与九个客户端软件运行稳定,Socket通信连接可靠,实时数据与文件传输高效,分析界面功能完善且分析结果正确,有效解决了现有环境下实验设备测试与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快速应用于其他分布放置的实验设备,接入现有系统中。

王煜伟[2](2021)在《基于MEMS的电主轴过载防护与远程监测系统》文中提出电主轴是机床的最核心部件,价值约占整台机床成本的30%,因操作不当或加工编程错误导致电主轴撞刀,造成主轴损坏经常发生。开发电主轴撞击快速检测传感器,系统进行及时停车保护,避免或减少主轴损坏,具有很好的工程价值。本论文利用MEMS传感器芯片开发主轴过载检测传感器实现机床运行过程中过载信号的快速检测。当机床发生撞刀时,撞击产生反向力使主轴运动状态迅速发生改变,当MEMS传感器安装于主轴上时能够通过三轴过载的变化去检测撞击的产生。主轴传感器进行快速采集与处理,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或以总线方式发送至机床控制中心,实现快速停车或反向倒车防护。同时,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机床加工过程过载数据实时上传、分析与远程监测系统原型。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MEMS技术的电主轴状态监测传感器设计。对电主轴撞刀的力学过程进行分析与建模仿真,获取了最佳防护时间、过载探测量程、采样速度、数据传输要求等系统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型化传感器硬件设计,以满足主轴内部安装的小型化要求;针对机床主控单元远距离接线的要求,开发了RS485总线的硬件电路与软双工通讯协议,利用隔离电路提升机床使用环境中通信抗电磁干扰的能力;面向机床未来云端管理与智能化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机床数据实时上传系统。2、完成了主轴过载检测传感器撞刀防护与加工参数实时监测试验。在立式五轴机床上进行了过载传感器的安装,对主轴加工过程中的过载数据进行了采集,并结合时域、频域分析方法进行了过载信号特征提取。对主轴撞刀情况下传感器的响应进行了实测,传感器能够对瞬间的过载信号进行快速识别,并输出IO开关信号量到机床的PLC系统进行联动防护,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3、开展了传感器数据存储云平台设计。基于My SQL数据库实现了可多用户访问的数据存储平台开发。采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并进行参数优化,结合确认机制、重传机制等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运用Jupyter Hub,实现多用户的管理;采用select多路复用,实现用户端基于web客户端与云端服务器My SQL数据的交互,使用更加便捷。本文相关研究及实际电路设计对于电主轴撞刀防护与监测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李哲[3](2021)在《基于双通信模式的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等需求急剧增长,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枢纽得到了蓬勃发展。桥梁建设朝着大跨度的方向迈进,但与此同时各地桥梁事故频发,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支座是桥梁承载荷重的重要结构装置,也是整个桥体结构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诸多桥梁均是因支座损坏后,梁间产生互相碰撞和移位,造成了严重的坍塌。因此,支座成为桥梁健康监测的重点监测对象之一。由于支座安装位置的隐蔽性和特殊性,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现有的监测系统,虽然实现了全自动化监测功能,但采用单一的有线传输或者无线传输的通信架构,仍存在传输距离受限和可靠性差等缺陷。因此,本文将4G无线传输技术与RS-422有线传输技术合理融合,综合考虑桥梁监测系统的通信稳定性、灵活性和共享性等需求,针对大跨度桥梁设计并实现了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完成了桥梁支座应力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首先,结合课题的应用背景,分析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需求,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框架、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其次,对传感器进行选型,设计传感器匹配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和模数转换(Analogue to Digital Conversion,ADC)模块,将传感器输出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数据采集节点的核心控制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然后,基于 FPGA 芯片XC6SLX45-2CSG324设计数据采集节点的驱动时钟程序、ADC模块配置程序和通信程序,配合数据采集节点硬件模块和通信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的功能。最后,使用太阳能供电模块、市电供电模块和控制器搭建了用于数据采集节点的双供电系统。(2)完成了桥梁支座应力监测服务器的设计。首先,基于阿里云平台的MySQL数据库设计数据表,实现数据有序存储。其次,使用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JDBC)实现通信服务器与MySQL数据库的连接。然后,使用IOT Service软件对4G数据传输单元(4G Data Transfer Unit,4G DTU)进行配置,实现数据4G传输。最后,设计了多线程4G通信服务器程序、多线程串口通信服务器程序、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程序、通信切换程序和实时报警程序,配合云服务器、桥址现场服务器和数据库,实现了服务器端的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实时报警等功能。本文基于模拟支座实验平台对数据采集系统的采集精度和监测服务器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配合实验室拉伸压力试验机使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在2.4%以内,监测服务器各项功能均可有效运行。

许桐[4](2021)在《云平台下高并发对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线对弈类游戏已经融入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娱乐生活中。棋牌类游戏凭借其简单的操作、丰富的策略性、较快的游戏节奏等特点,在传统线上平台上快速发展,获得了大批忠实的玩家群众。线上对弈,寓教于乐,在当前疫情阶段,得到快速发展。本课题基于真实的项目需求,为国际象棋类教学活动设计一个在线多人对弈系统。基于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云平台下的棋类对弈系统,为全球棋类游戏玩家提供一个跨平台的对弈系统,满足多人并发对弈的教学娱乐需求。对弈系统的的主要基础功能性需求有匹配功能、对弈功能、训练功能、和聊天功能。论文的主要工作为系统的需要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微服务架构的整体设计、系统的具体实现和对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等。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研究了国内外的现状。之后对对弈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后,设计了系统的系统功能以及平台的整体框架。之后基于微服务的思想将整个对弈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部署的微服务,满足高并发服务需求和高可用性,通过Zookeeper进行注册后,利用Dubbo分布式微服务框架进行服务暴露和服务发现。同时根据平台的实际需求,设计了HTTP接口层和WebSocket接口层,基于Reactor多线程通信和Kubernetes的ingress控制器实现了并发通信和负载均衡,并设计了双ingress的API网关对集群外提供服务。除此之外,本文在数据库设计方面,针对高并发大用户量的访问导致数据读写效率问题,采用数据库的读写分离、水平拆分和垂直拆分等方案,同时使用Redis缓存对弈中实时数据使得平台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高并发性和高可用性。最后基于Vue开发了易于使用、对用户友好的前端交互界面和后端管理界面。在完成了对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后,在实验室Iaa S基础设施平台层创建的虚拟机上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此系统在实现基础功能的情况下,同时还具有高可用性和高并发性的性能。最后,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提出了系统待改进的地方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孙志刚,蒋爱平,高萌萌,尹程玉,王国涛[5](2020)在《基于WinForm的航天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动态特性是航天电磁继电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继电器的生产与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与分析;现有条件下,动态特性测试系统测得的结果以文本和图像形式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中,研究人员需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对文本文件和图像文件进行分析;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WinForm的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软件,具体分为客户端软件与服务器软件,双方基于Socket多线程通信实现文本文件和图像文件传输的及时性与可靠性,突破了研究人员本地作业的空间局限性;基于双缓冲技术绘制文本文件的曲线图,加强对测试结果的直观性分析;基于图像调用与局部放大技术,实现对图像的有效处理与显示;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软件运行稳定,分析与显示结果直观准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张湍[6](2020)在《配电网WAMS通信测试软件开发及规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对配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加快速、准确的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及各种故障情况,基于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配电网中的广域测量系统主要由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PDC)以及WAMS主站构成,可以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的监测、控制与保护。由于配电网中分支线较多以及受馈线线路长度较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配电网中安装了数目较多的PMU设备。在对配电网广域测量系统中的PDC设备进行研究时,使用实际的各种仪器设备搭建测试平台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对于一些实际的通信情形也难以实现,例如PMU大数量接入、实时数据帧不均匀传输、传输帧格式出错以及实时通信出现延迟等情形。为了满足配电网PDC测试需求,构建配电网WAMS测试环境,本文根据配电网广域测量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对配电网WAMS测试环境进行仿真实现。本文首先对电力系统数据传输协议GBT26865.2-2011规约进行分析研究,基于Linux系统的libuv异步事件驱动机制设计实现配电网PDC设备。此设备具备高接入、低延迟、稳定强等功能特点,经中国电科院检测符合配电网PDC的各种功能需求。已在上海临港区的各个变电站中进行了现场示范。其次在测试研究PDC功能及性能时,针对配电网WAMS环境中接入了大量PMU设备这一测试需求,本文在Windows系统下通过Visual Studio 2017仿真工具采用异步非阻塞CAsync Socket类以及高精度多媒体定时器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实现了一款可以模拟多个PMU同时通信的仿真软件,用来作为WAMS测试环境中的下行PMU数据源。此数据源软件不仅可以解决测试环境中PMU高接入量的测试需求,还可以模拟一个PDC数据源,具备时间延迟测试、PMU接入量测试、通信规约测试等功能。最后本文为了提高测试效率以及便于查看测试结果,又通过文档视图的结构化设计,编写了模拟主站测试工具。此测试主站具备连接下行PDC或PMU的基本功能,在通信中实时解析双方传输的各种通信帧并显示在界面上。方便了测试数据的观察,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胡敏[7](2020)在《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搭载智能设备的移动机器人,结合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矿井探测等工业生产场景和人类生活环境中,在未知的危险环境下能够代替人类执行相关任务,预防发生安全事故,大大的提高了矿井智能化水平。本课题从实际的工程应用出发,分析当前国内外移动探测机器人发展现状,结合视频监控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及机器人远程控制技术,解决了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的具体工程问题。本课题首先针对煤矿井下复杂的工作环境,结合现有的机器人底盘技术,并从经济性、稳定性及实时性等角度综合考虑,自主设计了底层硬件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入深度学习,结合图像检测技术和文字识别技术,以视频结合文字识别的形式实现煤矿井下环境参数的获取。其中文字检测技术采用YOLO算法,文字识别采用CRNN网络,搭建了一套基于机器人的环境参数采集平台,在物联网基础框架之上提出了多参监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随后,本课题研究了多参监测系统数据远程传输的相关技术,根据远程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功能要求,综合考虑数据的采集、压缩以及传输等环节,以构建快速、稳定、可靠的多参监测系统为目标,设计出一种弱网络下的数据快速传输的方案。该方案将视频流信号进行压缩后,将视频信息与环境参数数据信息时空关联后组成新的RTP数据包进行传输。同时,多参监测系统使用线程并发的传输方式,加速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速度,增加带宽的使用效率。经过在局域网和公网环境下的多次实验,验证了数据传输方案对数据传输质量以及传输速度加速的有效性。随着多媒体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终端技术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完成远程操作、视频监控等工作。本课题将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使用,能给终端监控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好的灵活性,与传统的机器人人机交互平台相比较,具有便携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本课题设计的终端监控软件系统包括基于Flask的网页管理端设计和基于Android Studio的移动智能手机APP设计,两者的协同工作可满足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多终端监测的情景需求。最后结合所需实现的硬件和软件,对于设计开发的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进行系统调试,主要包括硬件系统调试、软件系统调试以及系统联合调试三部分。通过系统调试能够验证系统所有功能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正确性,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保证该系统能够应用于煤矿井下完成远程监控的任务。通过对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的测试表明,在网页端能够获得640*480分辨率的视频,在Android客户端能够获得同样大小视频,视频清晰流畅无明显卡顿,运动控制指令与数据信息传输无明显时延,系统实时性较好。

吴昊[8](2019)在《基于工业互联的智能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互联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概念,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工业互联技术融合了多个学科,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组网技术、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本文以某着名酒厂下属制曲车间的生产智能化改造作为依托,在制曲车间通过构建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网络实现了制曲生产环节工艺参数的实时感知,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实现制曲生产环节的在线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制曲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信息挖掘研究:首先以小麦软质率为例分析了制曲生产环节中关键工艺参数检测的现状,存在检测时间长,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特点;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小麦软质率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分析了影响小麦软质率的因素,提出了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实现对小麦软质率的预测,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接着通过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对比,选用了神经网络作为数据挖掘的方法;最后建立了全连接神经网络、常规循环神经网络以及LSTM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实验,LSTM神经网络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小麦软质率)方面上具有明显优势,验证了利用神经网络在预测小麦软质率上的可行性。(2)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构建以及关键组网节点的设计:首先针对制曲车间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对整个制曲车间的监测网络架构进行了设计,采用一种分级式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制曲监测网络的节点部署策略,并对数据帧格式进行了设计。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的智能汇聚网关,作为制曲感知监测网络构建中的重要组网模块,实现了数据的汇聚与转发;接着对曲房温湿度感知节点进行了硬件框架和软件功能上的设计;最后完成了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构建并进行了连通性测试。(3)制曲感知监测系统软件设计及部署:首先对整体软件架构进行了设计,采用了B/S三层架构;然后根据制曲车间的生产需求对软件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包括:数据可视化、历史记录查询、人员与设备管理;接着对生产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和搭建,包括数据库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最后完成了整个制曲监测系统的部署。

许建淼,马天才[9](2018)在《燃料电池汽车远程监控中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指出为满足燃料电池汽车远程监控中的车载终端和服务器通信的基本要求,以SocketServer库为基础,基于Python语言开发实现了服务器和车载终端的多线程非堵塞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密码验证和IP黑名单,满足了服务器的基本安全需要;加入超时连接处理功能进行了性能优化;利用Threading库设计了车载终端管理台,实现了服务器对车载终端的主动控制。

徐建明,潘湘飞[10](2017)在《基于Socket通信的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针对Epson-G6和Staubli-TX90工业机器人,研究一种基于Socket通信的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系统分为本地监控端和Web远程监控端;基于TCP协议和Socket通信技术,编写了机器人控制器服务端程序和MFC类库开发的客户端程序,客户端分为通讯功能模块,末端坐标轨迹存储模块和基于OpenGL类库的运动姿态展现模块;在此基础上,基于J2EE架构和WebSocket通信协议编写了Web远程监控端程序,分为用户管理模块和实时监控模块;系统实现了机器人末端坐标轨迹的采集并远程存储至PostgreSQL数据库,同时通过逆运动学计算展现了机器人三维运动姿态,并在Web页面以动态曲线方式监控机器人的末端坐标轨迹。

二、利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ET的分布式设备组网与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1.1 系统概述
    1.2 软件开发功能需求
    1.3 软件开发关键技术
2 软件开发功能实现
    2.1 使用者身份验证
    2.2 软件集成与模块分析
    2.3 实时数据传输与协议构建
    2.4 文件传输
    2.5 实时数据的存储
    2.6 数据解析与数学处理
    2.7 波形绘制
    2.8 图像显示处理
3 软件功能测试
4 结语

(2)基于MEMS的电主轴过载防护与远程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轴防护研究现状
        1.2.2 主轴监测研究现状
        1.2.3 工业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现状
        1.2.4 主轴运行智能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第2章 主轴系统状态分析理论基础与技术原理
    2.1 切削加工过程力学分析
    2.2 切削过程信号滤波方法
    2.3 电主轴数字信号分析方法
        2.3.1 频谱分析方法
        2.3.2 时频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EMS的电主轴状态监测系统设计
    3.1 电主轴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1 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3.1.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 主轴过载传感器硬件设计
        3.2.1 MEMS传感器芯片技术
        3.2.2 基于ARM的主轴传感器主控电路设计
    3.3 数据传输网络的搭建与设计
        3.3.1 有线数据传输技术
        3.3.2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3.3.3 基于4G通信技术的上主轴传感器网络通信方案
        3.3.4 传感器模块与外设的通信互联接口设计
        3.3.5 主轴传感器RS485 通信帧结构设计
    3.4 上位机在线监测软件设计
        3.4.1 上位机监测软件主要功能
        3.4.2 服务器端监测软件模块功能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轴撞刀防护与加工参数实时监测试验
    4.1 静态测试
    4.2 空载测试
    4.3 主轴加工状态下的过载测试
    4.4 主轴过载检测传感器撞刀测试
第5章 数据云存储平台设计
    5.1 无线传输实现框架
    5.2 云服务器的环境搭建
    5.3 云存储数据交互实现
        5.3.1 建立TCP/IP协议
        5.3.2 Socket通信建立
    5.4 Socket数据库设计
    5.5 网页客户端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双通信模式的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结构
    2.1 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相关技术
        2.2.1 有线数据传输技术
        2.2.2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2.2.3 太阳能供电技术
    2.3 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总体架构
        2.3.1 总体系统架构
        2.3.2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2.3.3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2.3.4 系统工作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桥梁支座应力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传感器选型与应用
        3.1.1 传感器选型
        3.1.2 传感器匹配模块设计
    3.2 数据采集节点硬件设计
        3.2.1 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3.2.2 ADC模块设计
        3.2.3 FPGA最小系统设计
        3.2.4 通信系统设计
        3.2.5 供电系统设计
    3.3 数据采集节点控制程序设计
        3.3.1 驱动时钟程序
        3.3.2 ADC模块配置程序
        3.3.3 通信程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桥梁支座应力监测服务器设计
    4.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介绍
        4.1.1 开发语言和工具
        4.1.2 数据库和管理工具
    4.2 云服务器应用
    4.3 数据库设计及实现
    4.4 服务器功能模块设计
        4.4.1 4G DTU配置
        4.4.2 多线程4G通信服务器程序
        4.4.3 多线程串口通信服务器程序
        4.4.4 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
        4.4.5 通信应急切换程序
        4.4.6 实时报警程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应用试验
    5.1 测试环境介绍
    5.2 支座应力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5.2.1 实验介绍
        5.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支座应力监测服务器测试
        5.3.1 实验介绍
        5.3.2 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云平台下高并发对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微服务架构
        2.1.1 微服务架构概述
        2.1.2 微服务架构的特点
    2.2 微服务的相关技术
        2.2.1 WebSocket协议
        2.2.2 Dubbo
    2.3 数据库相关技术
        2.3.1 MySQL数据库
        2.3.2 基于Redis的数据缓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1 用户认证功能需求分析
        3.1.2 匹配功能需求分析
        3.1.3 对弈功能需求分析
        3.1.4 聊天功能需求分析
        3.1.5 训练功能需求分析
    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系统功能的整体设计
    3.4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3.5 微服务架构设计
        3.5.1 微服务治理
        3.5.2 微服务网关
    3.6 数据库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高可用认证微服务设计与实现
        4.1.1 高可用性设计
        4.1.2 用户认证管理
        4.1.3 认证微服务数据库的设计
    4.2 高并发匹配微服务设计与实现
        4.2.1 高并发设计与实现
        4.2.2 匹配流程设计
        4.2.3 基于ELO的积分匹配算法
    4.3 高并发对弈微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4.3.1 基于Reactor模式的多线程模型
        4.3.2 WebSocket微服务实现
        4.3.3 基于IWRR算法的负载均衡策略
    4.4 其他微服务的业务设计与实现
        4.4.1 对弈微服务
        4.4.2 人机微服务
        4.4.3 聊天微服务
        4.4.4 训练微服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2.1 认证功能测试
        5.2.2 匹配功能测试
        5.2.3 对弈功能测试
        5.2.4 聊天功能测试
        5.2.5 训练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3.1 高可用性测试
        5.3.2 高并发性能测试
    5.4 系统用户应用反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的展望
第七章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WinForm的航天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组成与功能设计
    1.1 系统组成
    1.2 功能设计
2 电磁测试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1 客户端软件设计
        2.1.1 验证登录
        2.1.2 查找与读取
        2.1.3 连接与传输
    2.2 服务器软件设计
        2.2.1 监听与接收
        2.2.2 查找与存储
        2.2.3 曲线绘制
        2.2.4 图像显示
        2.2.5 数据解析
3 软件设计关键技术
    3.1 多线程通信
    3.2 双缓冲绘图
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客户端软件
    4.2 服务器软件
    4.3 测试总结
5 结束语

(6)配电网WAMS通信测试软件开发及规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配电网广域测量系统规约及测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软件设计及规约研究
    2.1 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具体需求分析
        2.1.1 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功能需求
        2.1.2 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性能指标
    2.2 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协议GB/T26865.2-2011规约研究
        2.2.1 .主子站实时传输数据报文格式
        2.2.2 主子站离线传输数据报文格式
        2.2.3 广域相量测量系统主子站通信交互流程
        2.2.4 GB/T26865.2通信规约扩展方案
    2.3 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总体软件设计
        2.3.1 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数据结构
        2.3.2 配电网PDC通信参数配置、看门狗及log日志
        2.3.3 配电网PDC上下行通信设计实现
        2.3.4 配电网PDC实时通信数据汇集排序
        2.3.5 配电网PDC动态文件的保存与删除
        2.3.6 配电网PDC实时通信TCP断开重连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电网广域测量系统模拟数据源设计
    3.1 配电网WAMS模拟数据源软件需求分析
    3.2 配电网WAMS模拟数据源软件总体设计
        3.2.1 模拟数据源软件数据结构
        3.2.2 模拟数据源软件初始化模块
        3.2.3 模拟数据源软件实时通信模块设计
        3.2.4 模拟数据源软件调度模块设计
        3.2.5 模拟数据源软件功能界面
    3.3 模拟数据源软件功能测试
        3.3.1 数据源软件PMU模式下的实时通信测试
        3.3.2 数据源软件PDC模式下的实时通信测试
        3.3.3 数据源软件PMU运行模式下的离线通信测试
        3.3.4 数据源软件PMU运行模式下的时延通信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网广域测量系统模拟主站设计
    4.1 配电网WAMS模拟主站软件设计需求分析
    4.2 配电网WAMS模拟主站总体设计
        4.2.1 模拟主站数据结构
        4.2.2 模拟主站初始化模块
        4.2.3 模拟主站通信功能模块设计
        4.2.4 模拟主站程序通信调度功能模块
        4.2.5 模拟主站显示界面
    4.3 配电网WAMS模拟主站功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集中器测试验证与应用
    5.1 配电网PDC功能及性能测试
        5.1.1 配电网PDC装置实时动态数据汇聚测试
        5.1.2 配电网PDC设备接入PMU容量测试
        5.1.3 配电网PDC接入PMU数据时差性能检测
    5.2 上海临港示范区PDC示范工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多参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设计
    2.2 移动机器人整体架构
    2.3 移动机器人底盘机械设计
    2.4 数据采集硬件设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平台底层软件设计
    3.1 引言
    3.2 文字定位算法
    3.3 文字识别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传输方案研究和实现
    4.1 引言
    4.2 视频与环境参数信息时空关联
    4.3 网络传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参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服务端软件设计流程
    5.3 服务器权限管理
    5.4 基于FLASK的多参监测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5.5 基于ANDROID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引言
    6.2 实验验证与测试
    6.3 测试指标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基于工业互联的智能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工业互联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数据挖掘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3 数据挖掘在非线性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2.1.1 业务需求
        2.1.2 功能需求
        2.1.3 性能需求
    2.2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 底层感知设备的选型
    2.4 工业互联相关理论研究
        2.4.1 无线通信与组网技术
        2.4.2 嵌入式与传感技术
        2.4.3 数据挖掘技术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构建及关键网络节点设计
    3.1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设计
        3.1.1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3.1.2 制曲生产区域组网方式的选择
        3.1.3 数据格式封装设计
    3.2 温湿度感知节点的设计及功能实现
        3.2.1 整体设计目标
        3.2.2 硬件框架方案设计
        3.2.3 模块化软件功能设计
        3.2.4 温湿度感知节点测试
    3.3 智能汇聚网关的设计及功能实现
        3.3.1 硬件框架方案设计
        3.3.2 软件框架设计
        3.3.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
        3.3.4 TCP/IP协议栈移植
        3.3.5 基于多线程的通信功能设计
        3.3.6 功能测试
    3.4 网络节点部署策略
    3.5 制曲感知监测网络的连通性测试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制曲关键工艺参数信息挖掘研究
    4.1 引言
        4.1.1 小麦软质率信息挖掘的研究现状
        4.1.2 针对小麦软质率的信息挖掘可行性分析
        4.1.3 数据挖掘方法的对比及选择
    4.2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方法研究
        4.2.1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模型
        4.2.2 学习规则BP算法
        4.2.3 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策略
    4.3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方法研究
        4.3.1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方法引入
        4.3.2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小麦软质率预测框架
    4.4 对比实验及分析
        4.4.1 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设置
        4.4.2 数据准备
        4.4.3 训练过程
        4.4.4 实验结果描述
        4.4.5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制曲感知监测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5.2 功能模块设计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5.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4 软件功能的实现
        5.4.1 开发环境的搭建与部署
        5.4.2 数据可视化
        5.4.3 历史记录查询
        5.4.4 人员与设备管理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燃料电池汽车远程监控中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总体构架
2 Socket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
    2.1 非堵塞多线程通信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2.1.1 非堵塞式通信功能
        2.1.2 多线程通信功能
        2.1.3 整体功能
    2.2 安全通信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2.2.1 IP黑名单
        2.2.2 密码验证
3 车载终端管理台的设计和实现
4 其他优化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5 验证测试
6 结束语

(10)基于Socket通信的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整体架构
2 本地监控实现
    2.1 机器人通信服务端实现
    2.2 MFC客户端实现
        2.2.1 通信功能
        2.2.2 末端坐标轨迹存储
        2.2.3 三维运动姿态展现
3 WEB远程监控实现
    3.1 用户管理实现
    3.2 实时监控实现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 结论

四、利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ET的分布式设备组网与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J]. 孙志刚,王国涛,高萌萌,杨文英,蒋爱平. 计算机应用, 2021
  • [2]基于MEMS的电主轴过载防护与远程监测系统[D]. 王煜伟. 东华大学, 2021(01)
  • [3]基于双通信模式的桥梁支座应力监测系统设计[D]. 李哲. 山东大学, 2021(11)
  • [4]云平台下高并发对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许桐.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WinForm的航天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J]. 孙志刚,蒋爱平,高萌萌,尹程玉,王国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0(09)
  • [6]配电网WAMS通信测试软件开发及规约研究[D]. 张湍.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D]. 胡敏. 西南大学, 2020(01)
  • [8]基于工业互联的智能制曲实时感知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D]. 吴昊.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燃料电池汽车远程监控中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J]. 许建淼,马天才. 北京汽车, 2018(05)
  • [10]基于Socket通信的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研究[J]. 徐建明,潘湘飞.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07)

标签:;  ;  ;  ;  ;  

使用Socket实现多线程通信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