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再植SPR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

椎板再植SPR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

一、椎板回植法行SPR手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论文文献综述)

邓博文[1](2019)在《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中长期观察》文中认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由徐林等人在90年代首先在亚太地区开展,用于治疗脑瘫(cerebral palsy,CP)痉挛。并在早期提出SPR解痉机理的两种理论:大环路理论和大、小环路结合理论。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由于手术疗效确切,得到医学界的广范认可。本术式将椎板部分切除,所以不可避免的影响脊柱后柱结构的完整性,故多椎板切除是否引起术后脊柱失稳便成为主流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国内易斌等人进行短期的追踪随访,结果表明限制性椎板切除的手术方式对脊柱稳定性近期无明显影响,但缺乏中远期随访报道,故本研究以此目的进行探讨。目的观察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腰椎稳定性中长期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22例患儿,依据年龄分为A组(37岁(包含7岁))11例,B组(7岁以上)11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半年和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的腰椎正侧位、45°双斜位以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位Cobb角、侧位腰椎Cobb角、骶骨倾斜角、弓顶距、腰椎前凸指数、AO/W与RO/W(Posner指数)等指标,采用面积统计方法测量术后椎板再生情况以及生活问卷调查。运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将上述测量值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1)A、B两组患儿均获得术后随访;A组一期入院时间至末次随访时间间隔平均9.27年;B组一期入院时间至末次随访时间间隔平均9.54年。(2)术后末次随访发现22例患儿中有7例(31.8%)出现腰部疼痛;3例(13.6%)出现髋部疼痛;2例(9.0%)出现膝关节疼痛;1例(4.5%)1年1次以上出现膝关节疼痛。(3)A组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对比,各项指标差异无显着意义;B组除冠状位Cobb角与骶骨倾斜角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无显着差异。(4)A、B两组Posner腰椎不稳评价指标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对比无显着差异。(5)A、B两组组间对比椎板缺损率有显着差异,B组平均椎板缺损率大于A组,其余组间对比指标差异无显着意义。(6)A组患儿术前有2例L5、S1脊柱裂,10例轻度脊柱侧弯(Cobb角1°9°),术后Cobb角度数无显着增加;B组患儿术前有6例轻度脊柱侧弯(Cobb角1°5°),术后末次随访10例轻度脊椎侧弯(Cobb角1°8°)。(7)两组均无腰椎滑脱与腰椎峡部裂。结论通过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中远期随访,发现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腰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手术可以降低肌张力、解除痉挛。且行SPR手术的年龄越小,椎板再生更为显着。

马勇鹏[2](2016)在《脑性瘫痪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阶段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永久性损害,形成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损害原因可能是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因素,可以是原本正常发育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也可能由于神经系统本身发育异常。脑瘫在我国的总体发病率尚缺少精确的统计,综合各地流行病学报道得出约在2-4‰。其主要高危因素可总结为早产、难产、缺氧、黄疸,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脑瘫常合并癫痫和智力、视觉、听力、语言等各方面障碍等,较大年龄患儿还可伴有精神发育迟滞、行为及情绪异常。这些合并症使得本就缺乏运动能力的脑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雪上加霜,因此关注并积极处理这些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脑瘫的治疗需要内科、外科与康复医学全面、系统地配合,早期干预,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和改善具有重要价值。我国的传统医学也在脑瘫治疗领域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历代医家都有关于发育迟缓以及肌肉拘挛、僵硬或瘫软等脑瘫典型表现的散在记载。近年来,推拿按摩、针灸、药物熏蒸、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与Vojta法、Bobath法等现代医学康复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值得肯定。随着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发病率日益减少,脑性瘫痪成为儿童肢体致残的最主要疾病,其所需的治疗、康复、护理等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脑瘫患儿来说更好的运动功能就意味着更美好的人生前景,因此对于脑瘫的治疗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引入我国后,为脑瘫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吸引了大量学者投身于相关的研究,于是让脑瘫的外科治疗、康复治疗、中医药配合治疗等临床研究以及病因学、病理学、神经电生理学等基础研究都进入到一个蓬勃迅猛发展的时期。在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学者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SPR术不但可以应用于脑瘫痉挛,还可以有效解除痉挛性截瘫、脑外伤后遗症等疾病的肢体痉挛,让更多患者得到了SPR术的帮助。同时,学者们也在术式改进方面作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不断作出创造性的尝试。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近年来关于脑性瘫痪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对比,系统地整理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提炼兼顾临床价值、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诊疗思想作出铺垫。通过对脑瘫合并症、SPR术改进历程的探讨与思考,认为脑瘫合并症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3岁至学龄前是SPR术介入的最佳时机,SPR术的改进应首先考虑术野、缓解痉挛和脊柱稳定性三方面影响。

邵鸣[3](2014)在《SPR术中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小束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术中各后根小束切断比例的设计依据、相关影响因素、并与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相互关系。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行SPR术式患儿119例,收集患儿术前、术后肢体肌张力水平、术中肌肉电刺激阈值、各后根小束支配节段肌肉组收缩幅度大小,术后痉挛缓解率等相关数据与术中各个对应节段后根小束的切断比例进行相关性比较,患儿的男女性别之间采用两样本均x2检验。结果:以上相关因素均与术中脊神经后跟小束切断比例之间具有良好的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5.6132,2.0466,2.3657,和6.810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性别差异与脊神经后根小束的切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肢体肌张力越高,术中电刺激阈值较小,所支配节段肌肉组群收缩反应强烈者,切断比例应适量增加,降低过度的肌张力,缓解痉挛症状,本次研究中患儿术前双下肢肌张力较术前明显减低,痉挛状态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也较前有一定程度改善或恢复,基本达到术前预期效果,术后少数患儿出现短期内下肢麻木,感觉障碍等,极少数患儿出现术区切口肿胀及脂肪液化,未出现长时间尿潴留、尿失禁以及排便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肌张力水平,肌电刺激阈值,术中肌肉收缩强度和痉挛状态的解除与小束切断范围直接相关,小束的切断比例的确定应全面、综合考虑患儿具体情况,避免切断不足或过度引起新的功能障碍或畸形产生的可能。

衣英豪,毕复海,冯承泉,窦建,张效三[4](2000)在《椎板回植法行SPR手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文中指出1994年以来,我院采用棘突椎板回植法行SPR手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4~18岁,平均11岁。患者均表现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其中股内收肌挛缩、膝屈曲、足下垂内翻畸形62例,无股内收肌挛缩而以膝屈曲、足下垂内翻为主...

朱庆棠,劳镇国,朱家恺,刘小林,程钢[5](1998)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年随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年随访分析朱庆棠,劳镇国,朱家恺,刘小林,程钢为进一步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疗效和并发症,对我科1993年3月-1996年5月间接受SPR治疗的96例痉挛性脑性瘫痪(SPR)患者近3年随访观察,其...

二、椎板回植法行SPR手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板回植法行SPR手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中长期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脑性瘫痪的认识
        1.历史溯源
        2.病因病机
        3.辩证分型
        4.中医治疗
        5.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脑瘫现代治疗与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1.脑瘫的概念
        2.脑瘫的现代治疗
        3.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研究基本资料
        2.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脑性瘫痪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脑瘫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概念
        1.1 历史
        1.2 分型
        1.3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学
        2.1 产前因素
        2.2 围生期因素
        2.3 产后因素
    3 影像学
        3.1 脑部超声
        3.2 头颅CT
        3.3 头颅MRI
    4 病理学
        4.1 颅内出血
        4.2 脑缺血
        4.3 胆红素脑病
        4.4 肌肉骨骼的继发性改变
    5 诊断
        5.1 高危因素
        5.2 早期症状
        5.3 早期诊断
    6 常见合并症
        6.1 合并智力低下
        6.2 合并癫痫
        6.3 合并视觉障碍
        6.4 合并听力障碍
        6.5 合并语言障碍
        6.6 合并泌尿障碍
        6.7 合并心理障碍
    7 治疗
        7.1 康复治疗
        7.2 内科治疗
        7.3 外科治疗
    8 国外研究进展
    9 总结
综述二 传统医学对脑瘫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历史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3.1 肝肾亏损证
        3.2 心脾两虚证
        3.3 痰瘀阻滞证
        3.4 脾虚肝亢证
        3.5 脾肾虚弱证
    4 治疗
        4.1 推拿按摩
        4.2 针灸
        4.3 中药
        4.4 穴位注射
综述三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研究进展
    1 历史
        1.1 国外发展历程
        1.2 国内发展历程
    2 机制
        2.1 γ-环路理论
        2.2 “外周—皮层—外周”理论
        2.3 γ-环路理论和“外周—皮层—外周”理论的结合
    3 应用范围
        3.1 痉挛型脑性瘫痪
        3.2 痉挛性截瘫
        3.3 脑炎后遗症
        3.4 脑外伤后遗症
        3.5 脊髓损伤后遗症
        3.6 卒中后遗症
        3.7 顽固性疼痛
    4 术式演进
        4.1 切断神经节段及比例的选择
        4.2 脊柱稳定性的保留与重建
        4.3 手术部位选择
    5 国外研究进展
讨论
    1 脑瘫合并症
    2 SPR术介入时机
    3 SPR术式的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SPR术中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质量控制
    3 SPR手术方式
    4 术中EMG监测及脊神经后根小束切断方法
    5 术前预设各脊神经各后根小束切断比例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椎板回植法行SPR手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中长期观察[D]. 邓博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脑性瘫痪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研究进展[D]. 马勇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SPR术中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 邵鸣.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
  • [4]椎板回植法行SPR手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J]. 衣英豪,毕复海,冯承泉,窦建,张效三. 山东医药, 2000(02)
  • [5]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年随访分析[J]. 朱庆棠,劳镇国,朱家恺,刘小林,程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8(04)

标签:;  ;  ;  ;  ;  

椎板再植SPR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8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