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机械通气患者P_(ET)CO_2和PaCO_2与潮气量的关系分析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P_(ET)CO_2和PaCO_2与潮气量的关系分析

一、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下P_(ET)CO_2和PaCO_2与潮气量间对应关系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1](2021)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俯卧位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俯卧位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BMI 18.5~27.9 kg/m2,ASA分级Ι~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32):传统机械通气组(MV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LPV组)。MV组潮气量(VT)设定为8 ml/kg(预计体重,PBW),初始通气频率12次/min;LPV组VT设定为6 ml/kg(PBW),初始通气频率15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每间隔30 mi n行一次肺复张。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脑氧饱和度(r SO2)进行监测。术中维持BIS值于45~60,吸呼比1:2,吸入气氧浓度100%,氧流量2 L/mi n,通过调节通气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维持于35~45 mm H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俯卧位10 min(T1)、俯卧位60 min(T2)、术毕即刻(T3)、拔管后15 min(T4)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各时点r SO2值及术中脑氧去饱和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浓度;于术后1~3 d行护理谵妄筛查量表(Nu-DESC)评分,并记录PO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V组比较,LPV组T2时pH值降低,PaCO2升高,T1、T4时PaO2、SaO2、PaO2/FiO2均升高,T3、T4时r SO2值升高(P<0.05);LPV组术后3 d血清中GFAP、IL-6浓度较MV组降低,IL-10浓度较MV组升高,脑氧去饱和与POD发生率均较MV组降低(P<0.05)。结论:小VT+低水平PEEP联合肺复张操作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俯卧位腰椎手术老年患者PO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改善脑氧代谢有关。

俎雪玲,高庆轮,胡静[2](2020)在《不同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时间与炎症因子、PaCO2、PetCO2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支气管封堵管(BB)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实施单肺通气时间与胸外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单肺通气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BB组和DLT组,各33例,BB组采用BB通气,DLT组采用DLT通气,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观察不同单肺通气时间两组患者PetCO2、PaCO2,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均降低,PaCO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间段DLT组PetCO2水平明显低于BB组,TNF-α、IL-6和IL-8水平高于BB组,T3~T6时间段DLT组PaCO2水平高于B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单肺通气不同时间点PetCO2和PaCO2水平均呈正相关,BB组各时间点相关性明显,DLT组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r值呈下降趋势,且T2~T6时间段r值均低于BB组。两组TNF-α、IL-6和IL-8水平均与单肺通气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BB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效果优势明显,操作简便、安全,可通过维持肺部正常血流灌注,降低肺炎性反应改善PaCO2和PetCO2的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李武静[3](2019)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指呼气末呼出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以红外线法监测最为常用,分为主流式与旁流式2种取样方式,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值受CO2产量、通气血流比(V/Q)、输注药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现介绍监测PetCO2的原理、技术、方法,综述其临床应用(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确定气管插管位置、麻醉监护),在指导困难插管、指导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协助呼吸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院前急救、休克病人中监护、脑死亡病人的窒息试验中监护等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

金晨[4](2019)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监测在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麻醉苏醒中的应用,为麻醉苏醒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2例,年龄50~80岁,体重51~87.5kg,ASA分级I~II级。将其分为两组,A组27例,年龄小于65岁,B组35例,年龄大于等于65岁。给予相同麻醉药物进行诱导,术中使用丙泊酚和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拔除气管导管。监测进入麻醉后苏醒室(PACU)即刻(T1)、lOmin(T2)、20min(T3)、30min(T4)PetCO2 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组间、组内各时间点PetC02、PaC02、PaC02-PetC02差值、异常PetCO2发生率,以及血压、心率变化与Steward评分。结果:(1).A组和B组的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P<0.01)。(2).在总体及各时间点A、B两组间PetC02、PaC02值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组内 PaC02值明显高于 PetC02值(P<0.05)。A、B 两组的 PetC02、PaCO2值从T1到T4呈递减的趋势,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总体及各时间点A、B两组间PaCO2-PetC02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组内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两组在T1~T4时刻的血压、心率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5).PetCO2异常率A组T1 时 51.85%,T2 时 44.44%,T3 时 33.33%,T4 时25.93%;B组TI时 77.14%,T2 时 71.43%,T3 时 60%,T4 时 57.14%。A组T4时异常率较T1时显着下降,(P<0.05)。在各时间点B组异常率明显高于A组,T1时(χ2=4.353、P=0.037),T2 时(χ2=4.612、P=0.032),T3 时(χ2=4.34、P=0.038),T4 时(χ2=6.042、P=0.014)。(6).A、B两组在T1~T4时刻的Steward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苏醒中PetCO2监测能够及时发现CO2蓄积情况,从而提高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

颜燕琳[5](2019)在《不同PETCO2水平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术中维持不同的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水平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年龄≥60岁)51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7例,即较低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组,PETCO2为3640 mmHg(A组,n=17),中等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组PETCO2为4145 mmHg(B组,n=17),较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组,PETCO2为4650 mmHg(C组,n=17)。分别于入手术室时(T0)、麻醉插管后5分钟(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h(T3)、手术开始后2h(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后5分钟(T6)记录双侧区域脑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低脑氧饱和度事件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且分别于术前(D0)、术后1h(D1)、术后1天(D2)及术后7天(D3)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评分,并采集病人静脉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cytokine interleukin-6,IL-6)、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 protein 42,Aβ-42)、磷酸化p-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浓度,记录术后7天内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51例,最后有42例纳入统计分析,每组14例。各组病例性别比、年龄、受教育年限、血红蛋白浓度、合并症、手术时间、尿量、补液量及失血量等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天POCD的发生率为42.9%,其中A组7例(约50.0%),B组8例(约57.1%),C组3例(约21.4%);C组在D2 POCD的发生率较A、B组降低。术后第7天POCD的发生率约为23.8%,其中A组3例(约21.4%),B组4例(约28.6%),C组2例(约14.3%)。A、B、C组患者在D2的MoCA评分相较于D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3 MoCA评分相较于D0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C组中T1T5的rSO2均显着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的rSO2不全相同,C组rSO2均高于A、B组,但仅在手术2 h(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含量在术后1 h(D1)较术前开始显着升高(P<0.05),C组在术后1天(D2),术后7天(D3)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β含在D2开始显着升高,与D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血清S100β含量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3血清S100β含量有所下降,但与D0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血清S100β含量在D3仍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含量在D0D3时间点组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在D1、D2持续升高,与D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3有所下降,但仍较D0显着升高(P<0.05)。血清Aβ-42蛋白含量在D2显着升高,与D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血清Aβ-42蛋白含量在D2显着低于A组(P<0.05);在D3有所下降,与D0相比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血清Aβ-42蛋白含量在D3显着低于A、B组(P<0.05)。血清p-tau蛋白含量在D2显着升高,与D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血清p-tau蛋白含量在D2显着低于A组(P<0.05);在D3血清p-tau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与D0相比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血清p-tau蛋白含量在D3显着低于A组(P<0.05)。在T1T5时间点对PETCO2与PaCO2在A、B、C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在T2T4对PETCO2与PaCO2进行相关性分析,呈强正相关关系(r>0.5,P<0.05)。在T3T5时间点对PETCO2与rSO2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r>0.3,P<0.05)。对术中发生低rSO2事件进行统计,A组5例(41.7%),B组2例(14.7%),C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相关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术中维持较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能稳定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术中区域脑氧饱和度;减少术后外周血中IL-6、S100β、NSE的浓度,减少外周血中Aβ-42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浓度;但尚无证据表明维持较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能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刘珊珊,李恩有[6](2019)在《动脉血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之间的关联以及影响P(a-ET)CO2差值的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的所有血气记录,查阅PaCO2及同步对应的PETCO2以及合并的基础疾病等信息;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所得数据(n=646),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腔镜外科与心胸外科手术5组;按照有无基础疾病分成无合并症组(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其他肺部疾病组、休克组;研究不同因素对Pa-ETCO2差值的影响。结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有较好的相关性(r=0.454,P<0.01)。按照术式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发现心胸外科手术患者PaCO2、Pa-ETCO2差值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按照有无基础疾病分组发现合并COPD、其他肺部疾病(肺炎、肺挫裂伤等)的患者Pa CO2、Pa-ETCO2差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研究证实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a-ETCO2差值的明显增加与心胸外科手术、肺部疾病等有关。

高红梅[7](2018)在《胃窦部超声在快速康复安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是一个严重的麻醉并发症,能够导致重症肺炎甚至死亡。早在1946年第一次提出Mendelson’s综合征,即吸入少量高酸性胃液(PH<2.5)引起的急性吸入性肺水肿,病情进展迅速、表现为严重紫绀,呼吸困难呈哮喘样。胃内容物从胃流向食管被称为反流;而反流的胃内容物进入气道则被称为误吸。随着临床麻醉学的发展,全身麻醉的普及,全身麻醉本身存在促发反流的危险因素,如食管括约肌的松弛、自我保护性反射的消失,诱导及拔管期可能存在的呛咳等。如何预防围术期反流、误吸的发生值得每一个麻醉医师深入思考。严格禁食、禁饮以减少胃残余量或减少麻醉期间的胃胀气降低胃内压是保障患者安全,预防此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对于择期手术的术前准备,目前国内普遍沿用的是数十年前隔夜禁食禁饮的方法。传统方案禁食禁饮至少8h,而往往由于接台手术的原因,实际禁食禁饮时间往往更久。而长时间禁食禁饮易引起焦虑、口渴、饥饿、循环容量下降、麻醉诱导中循环不稳定,胰岛素抵抗,降低抗感染能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入,医疗界逐渐认识到长时间禁食禁饮带来的弊端,缩短禁饮时间成了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缩短了禁饮时间是否会增加胃残留量,从而增加反流误吸的发生,安全性是否有保障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细节又如何实施,术前饮用液体的量、浓度、时间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超声对于内脏器官软组织有着良好的辨别能力,已有相关研究证明其能够客观、定量地监测胃容量,或者胃进气。床旁超声可以帮助评估误吸风险,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与可控性。本研究拟借助于超声对胃窦部的测量评估胃容量,通过两个方面来阐述胃窦部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择期第一台手术适宜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案及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试验通过超声测量胃窦部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评估并探讨快速康复策略下的手术患者禁饮方案的安全及可行性。纳入当日行择期第1台手术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缩短禁饮时间组和常规禁食组,每组60例。缩短禁饮时间组术前晚8点到10点饮用碳水化合物饮品800 ml,并于术日晨5:30-6:00摄入同类饮品400ml,常规禁食组于术前晚10点后常规禁食禁饮。比较两组的胃窦截面积,及Perlas胃容量半定量评级,对评为2级或可见大量胃内容物的危险胃患者,通过胃减容、暂缓手术等手段人为进行干预,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初步探讨择期第一台手术适宜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案。第二部分试验通过超声对胃进气的观察,来比较观察全麻期间SLIPA喉罩与气管导管患者胃容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科学评价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对胃容量影响的差异,明确SLIPA喉罩是否会增加胃进气从而增加反流误吸发生,以及对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研究结果1.对于择期第一台手术缩短禁饮时间组胃窦截面积及胃容量明显大于常规禁饮组,且“危险胃”的比例明显增高;缩短禁饮时间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口渴、饥饿评分明显降低。两组共7例Perlas半定量分级为2级的患者,均人为进行干预,置入胃管或延迟手术,待评级≤1级或未见大量残余液后进行麻醉诱导及手术,最终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显性反流误吸。2.SLIPA喉罩与气管导管组间比较:麻醉期间胃进气率无显着差异;两组各时间点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喉罩)后较诱导前明显下降,拔管(喉罩)后较前明显增加;两组间各个时间点SPO2比较无差异;喉罩组手术结束时PetCO2较气管导管组明显增高;喉罩组咽部分泌物PH值明显偏低、分泌物的量较少;两组套囊带血率、肺部并发症、恶心呕吐、咽痛、声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胃窦部超声检测有助于检出胃残余内容物,降低返流误吸风险。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应个性化缩短进饮方案,尊重患者意愿,减少对患者生理需求的干扰。术前晚入睡前依个人所需自由饮水,宜选择低浓度含糖液或水,对于第一台择期手术,排除胃肠动力障碍患者,手术当日晨患者可适当饮水或低浓度含糖液,建议术前2 h进饮量不应超过250 ml,有条件科室术前应加强胃容量监测。相对于气管导管,SLIPA喉罩在全麻过程中并不会增加胃进气的发生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徐云燕[8](2018)在《反比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对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呼吸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5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60例,BMI≥30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反比通气组(实验组)和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0.04mg/kg,芬太尼3-4u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丙泊酚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设置潮气量(VT)7-8ml/kg,呼吸频率(RR)12次/分,I:E=1:2,压力控制报警值40cmH2O,PEEP=0。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4-8mg2kg-12h-1,吸入1.5%-2.5%七氟醚,瑞芬太尼0.1-0.3ug2kg-12min-1,根据需要间断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中麻醉深度监测采用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维持麻醉深度在D0-D2(37-64)之间。在建立CO2气腹期间,实验组吸呼比调整为2:1,对照组吸呼比保持1:2不变,两组RR、VT不变。观察并记录气腹开始前(T0)、气腹后30分钟(T1)、气腹后60分钟(T2)及气腹解除后3分钟(T3)的呼吸道峰压值(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采集气腹前(T0)、气腹后30分钟(T1)及气腹后60分钟(T2)的动脉血测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Ph值、HCO3-、Pa 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间点PaC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1比较,T2时间点PaC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peak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ea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OI和Cdyn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比通气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的气道峰压,提高平均气道压,提高动态肺顺应性,改善氧合。

孙树俊[9](2018)在《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呼吸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腹腔镜手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患者群体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而腹腔镜手术长时间的人工气腹及特殊体位对患者循环、呼吸等生理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通过对比观察小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和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PEEP两种不同的通气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的影响,探索更适合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的通气管理模式。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60岁,性别不限,ASAⅠⅡ级,体重指数(BMI)18 kg/m230 kg/m2,所有患者心功能、肺功能指标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VCV+PEEP(VP组30例)和PCV+PEEP(PP组30例)。患者入室后取平卧位常规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连接三导联心电图、无创血压计、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等生命体征监测仪器,麻醉诱导后在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加强型气管导管:男性ID=7.5 mm;女性ID=7.0 mm),之后以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分、吸呼比I:E=1:2、新鲜气体流量2 L/min、吸入氧浓度(FiO2)60%行VCV机械通气,在建立人工气腹前VP组调整为:Vt=6ml/kg+5cmH2O PEEP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术中通过调节RR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Hg;PP组先将Vt调整为6 ml/kg,待通气相对稳定后切换为PCV通气模式并加用5 cmH2O PEEP,其他参数默认呼吸机系统设定值,术中通过调节预设气道压和RR维持PETCO2在3040 mmHg。建立人工气腹后将患者置于30°头低脚高位(Trendelenburg),人工气腹停止后患者恢复平卧位,整个麻醉期间I:E、新鲜气体流量、FiO2保持不变。记录患者入室后5min(T0)、气管插管后VCV通气5min(T1)、建立人工气腹后5min(T2)、建立人工气腹后35min(T3)、建立人工气腹后65min(T4)、第二次人工气腹后5min(T5)、离开术间时(T6)、PACU苏醒拔管前(T7)、离开PACU时(T8)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SpO2;记录T1T7时刻的Vt、RR、PETCO2、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动态肺顺应性(Cdyn),分别在T1、T3、T4、T8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肺血分流率(Qs/Qt);术后随访患者记录有无发生术中知晓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及术后5天内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与T1相比,两组患者T3T7 SBP降低(p<0.05);T2和T5 DBP升高而T6T7 DBP降低(p<0.05);T2T7 HR降低(p<0.05);T8时SBP、DBP和HR均恢复至T1水平;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建立人工气腹后,两组患者Vt和Cdyn均降低(p<0.05),T6时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与VP组相比,T3、T4时Vt增加(p<0.05),T6、T7时Cdyn增加(p<0.05)。4、建立人工气腹后,两组患者Ppeak和Pplat均增加(p<0.05),PP组T6时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与VP组相比,T2T7 Ppeak和Pplat均减小(p<0.05)。5、与T1相比,T8时两组患者PaO2均下降(p<0.05),与VP组相比,PP组T4时PaO2显着增加(p<0.05);人工气腹后T3、T4及术后T8时PaCO2增加(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与T1相比,T8时VP组患者PA-aDO2和QS/QT下降、PP组患者OI下降(p<0.05);与VP组相比,T4时RI、PA-aDO2和QS/QT减小、OI增加(p<0.05)。7、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V联合PEEP的机械通气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术中较小潮气量VCV联合PEEP的机械通气模式在降低Ppeak和Pplat、增加Vt和Cdyn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PCV联合PEEP的机械通气模式在人工气腹65min时明显改善了肺氧合功能,所以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术中机械通气应优先考虑使用PCV联合PEEP。

应静[10](2018)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麻醉复苏室老年全麻患者拔管后监护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PetC02监测用于麻醉复苏室老年全麻患者拔管后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99例,年龄60~8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至Ⅲ级。所有患者术后带管送至PACU,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给予普通面罩吸氧3 L/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2)和实验组(n=97)。对照组拔管后常规监测SpO2,实验组患者拔管后除监测SpO2外,在面罩吸氧的同时将PetCO2监测探头一端固定在鼻翼旁,继续监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暂停或者呼吸抑制的患者人数、拔管后发生低SpO2的患者人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缺氧(SpO2<90%)和严重缺氧(SpO2≤85%)的人数。两组患者拔管后10min和30min各做一次血气分析。并且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室延迟出室的人数。结果:实验组观察到呼吸暂停或呼吸抑制的人数显着高于对照组(53 vs 6,p值<0.01)。实验组发生Sp02下降的人数显着低于对照组(31 vs 55,值<0.01),而且实验组发生缺氧(SpO2<90%)和严重缺氧(Sp02≤85%)人数也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患者拔管后10min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PaC02显着低于对照组(p值<0.01),Pa02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0.01)。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PaC02仍显着低于对照组(p值<0.05),而两组间的Pa02则无显着差异。实验组记录到复苏室延迟出室的患者人数显着低于对照组(12vs25,p值均<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拔管后额外监测PetC02,可以比常规的Sp02监测更加准确的发现呼吸抑制和呼吸暂停,并通过及早干预,可以改善通气,减少老年全麻患者拔管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提高老年全麻患者的复苏质量。

二、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下P_(ET)CO_2和PaCO_2与潮气量间对应关系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下P_(ET)CO_2和PaCO_2与潮气量间对应关系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俯卧位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其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不同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时间与炎症因子、PaCO2、PetCO2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PetCO2和PaCO2水平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PetCO2和PaCO2的相关性分析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
    2.4 两组TNF-α、IL-6和IL-8水平与单肺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
    1.1 原理
    1.2 监测技术
    1.3 监测方法
    1.4 影响因素
2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
    2.1 评估心肺复苏质量
    2.2 确定气管插管位置
    2.3 麻醉监护
3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3.1 指导困难插管
    3.2 指导机械通气参数调节
    3.3 呼吸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3.4院前急救
    3.5 在休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3.6 在脑死亡病人窒息试验中的应用
4 展望

(4)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A、B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BMI比较
    3.2 A、B两组P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
    3.3 A、B两组PetCO_2与PaCO_2值的比较
    3.4 A、B两组PaCO2-PetCO2差值分析
    3.5 A、B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
    3.6 A、B两组PetCO_2异常率情况分析
    3.7 A、B两组Steward评分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不同PETCO2水平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药品、材料及设备
    2.对象与方法
    3.围术期管理
    4.监测指标
    5.统计
结果
    1.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POCD事件的统计
    3.MoCA评分的统计
    4.IL-6、S100β、NSE的统计
    5.Aβ-42、p-tau蛋白的统计
    6.不同时间点脑氧饱和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统计
    7.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的统计
    8 术中P_(ET)CO_2与PaCO_2相关性分析
    9 术中低rSO_2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统计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动脉血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胃窦部超声在快速康复安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对照表
绪论
第一部分 胃窦部超声检查用于评估快速康复术前禁食禁饮方案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下胃容量变化及肺部并发症的对照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8)反比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肥胖患者围术期的通气方式选择
    2.2 反比通气(IRV)的临床研究
        2.2.1 IRV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2.2.2 IRV在ARDS中的应用
        2.2.3 IRV在CHF中的应用
        2.2.4 IRV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病例选择与分组方案
    3.2 麻醉方法与呼吸机参数设置
    3.3 监测指标
    3.4 实验材料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数据分析
    4.2 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呼吸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药品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3 研究方案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3.3 呼吸力学参数比较
    3.4 呼吸氧合参数比较
    3.5 患者术后5天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麻醉复苏室老年全麻患者拔管后监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序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设备材料与药物
    2.3 技术路线图
    2.4 操作流程
    2.5 监测与记录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
    3.2 PACU复苏情况
4 讨论
5 不足之处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下P_(ET)CO_2和PaCO_2与潮气量间对应关系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俯卧位腰椎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D]. 王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不同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时间与炎症因子、PaCO2、PetCO2的相关性分析[J]. 俎雪玲,高庆轮,胡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19)
  • [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 李武静. 全科护理, 2019(16)
  • [4]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中的意义[D]. 金晨. 延边大学, 2019(01)
  • [5]不同PETCO2水平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D]. 颜燕琳.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动脉血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的临床研究[J]. 刘珊珊,李恩有. 医学研究杂志, 2019(01)
  • [7]胃窦部超声在快速康复安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高红梅.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8]反比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D]. 徐云燕. 吉林大学, 2018(01)
  • [9]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呼吸参数的影响[D]. 孙树俊.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1)
  • [10]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麻醉复苏室老年全麻患者拔管后监护的临床研究[D]. 应静. 浙江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P_(ET)CO_2和PaCO_2与潮气量的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