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煤从煤砂双层过滤器中跑掉的反洗方法

防止煤从煤砂双层过滤器中跑掉的反洗方法

一、防止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跑煤的反冲洗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孟翰[1](2021)在《双层滤料滤池-纳滤组合工艺优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孟冠州[2](2019)在《基于引黄水库水的炭砂滤池参数优化与过滤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东营河口水厂水质为研究对象,对水厂原水——黄河下游引黄水库孤河水库的水质特点进行汇总整理,结合河口水厂各工段出水实地水质检测结果,分析河口水厂运行情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河口水厂西工艺翻板滤池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国内外对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的研究理论,采用位于水厂西工艺沉淀池南侧的中试装置进行一系列试验,探究不同工况下针对河口水厂水质特点的炭砂滤池最佳参数,通过对比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单层砂滤料中试试验出水水质,分析不同滤料的过滤性能,结合试验结果分析炭砂滤池的过滤机理以及优缺点,为炭砂滤池的实际运用提供技术支持。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孤河水库历年水质分析与河口水厂实际运行情况评估;(2)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参数优化;(3)针对河口水厂水质的不同滤料过滤性能研究。通过对东营胜利油田供水分公司提供的孤河水库20132017年水质监测数据的整理汇总,选取其中的pH、溶解氧、浊度、CODMn、氨氮、藻类总数等六项指标,整理分析孤河水库的水质情况,明确孤河水体高藻高有机的水质特点。河口水厂现有工艺组合为“多通道折板(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翻板(V型)滤池”,通过现场实地对各工艺出水水质检测发现,水体各项检测指标虽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处理稳定性较差,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水厂出水水质波动性较大。考虑到水厂的现有工艺在处理高藻高有机水体时能力有限,结合前人对于双层滤料过滤技术的研究,建议对水厂现有滤池进行工艺的升级改造。根据对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处理技术研究,发现其去除有机污染物能力稳定、改造成本低等优点,计划以炭砂滤池替代水厂原有单层砂滤池来提高出水水质。利用水厂西工艺沉淀池南侧中试装置进行试验,以西工艺沉淀池出水为中试试验进水,通过对比不同滤速、滤层厚度条件下滤柱出水浊度、氨氮、CODMn、TOC、UV254、叶绿素a、藻类总数以及过滤周期等相关指标,研究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最佳运行参数。试验发现:(1)2#滤柱(900/300)、3#滤柱(1000/200)均在8m/h时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率,去除率分别为94.56%、94.59%;(2)3#滤柱(1000/200)在8m/h时对氨氮有最佳的去除效率,去除率为73.08%;(3)在有机物去除方面,1#滤柱(800/400)在10m/h时与3#滤柱(1000/200)在8m/h时对CODMn有最佳的去除效率,去除率分别为46.26%、46.81%。3#滤柱(1000/200)在8m/h时对TOC与UV254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5.08%和70.89%;(4)炭砂滤除对于叶绿素a和藻类总数有较好去除能力,3#滤柱(1000/200)在8m/h时的去除率分别为91.53%、91.14%。综合试验结果与过滤原理分析,3#滤柱在8m/h滤速下对河口水厂水质的过滤性能最佳。在针对河口水厂水质的不同滤料过滤性能研究中,采用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单层砂滤料三种不同滤料装填入中试装置中同时运行,对滤后水进行pH、浊度、CODMn、氨氮、叶绿素a、藻类总数等指标检测,对比三种滤料的截污能力,研究炭砂滤池过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炭砂与煤砂出水pH略低于单层砂滤出水;(2)三种滤料对浊度均能到达较好的去除效果,炭砂、煤砂、单层砂去除率分别为94.69%、92.23%、86.14%;(3)炭砂过滤对于CODM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煤砂过滤与单层砂过滤,其出水CODMn浓度为2.31mg/L,去除率为49.50%,且炭砂滤料对于CODMn的去除效果更加稳定;(4)三种滤料对氨氮去除性能差异较大,炭砂去除率最佳为71.26%,煤砂与单层砂去除率分别为61.32%、40.01%;(5)炭砂与煤砂均表现出对藻类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能到达90%左右,单层砂对藻类去除能力一般,去除率在65%左右。炭砂滤料与煤砂滤料在除污与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层砂滤料,原因为单层砂滤主要依靠滤料颗粒截留粘附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炭砂与煤砂滤料因其颗粒内部巨大的比表面积,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是去除污染物的主要途径,故而去除效率更高,效果稳定。

潘春雨[3](2018)在《针对高藻高有机引黄水的煤砂双层滤料过滤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题以东营河口水厂为研究对象,对水厂水源地孤河水库水质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目前我国给水处理厂普通砂滤池的局限性,结合实际东营河口水厂的调研与监测,根据水厂现有滤池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案。在水厂西工艺沉淀池旁组建了中试试验装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结论能够为实际水厂现有滤池处理高藻高有机水的局限性提供优化改造方案建议,为滤池选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河口水厂滤池运行效果评估;(2)煤砂双层滤料去除有机物试验研究;(3)煤砂双层滤料去除藻类试验研究;(4)河口水厂滤池的改造方案设计。在河口水厂滤池运行效果评估研究中,通过对水厂原水孤河水库水的水质指标数据采集与分析,明确了水库水质具有高藻高有机污染特征。在河口水厂实地调研期间,将水厂现有工艺实际运行的出水指标进行汇总计算,发现水厂滤池的出水浊度、氨氮、CODMn、藻类总数、叶绿素a等虽都能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但针对孤河水库高藻高有机污染水质的处理能力有限,去除效果不稳定。面对这种状况应该从两方面考虑应对方法:一是加强水源地管理与保护,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发展等。二是对水厂现有的对有机物及藻类物质去除效果有限的滤池进行改造。通过研究国内外对高藻高有机污染水质的过滤处理技术,和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的发展现状,发现了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具有含污能力强,对有机物及藻类去除效果好并且运行成本的优点,非常适合河口水厂现有滤池类型的改造。因此,试验选取煤砂双层滤料滤池类型,结合水厂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工艺的运行参数,通过与普通砂滤池的对比,研究其对常规水质指标、有机物指标及藻类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采用中试实验的方式,在水厂西工艺沉淀池单元的廊道建立了中试滤柱装置。在煤砂双层滤料去除有机物试验研究中,试验对不同滤料的试验滤柱进行了常规水质指标和有机物指标的去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煤砂双层滤料对浊度、氨氮的去除率在88.4%、75.47%,均明显高于单层砂滤料对浊度、氨氮的去除率80.47%、46.27%。且煤砂滤柱的出水浊度降到0.3NTU以下,去除效果非常明显。试验期间,煤砂滤池的进水与出水的pH值在7.58.0范围中,为无烟煤上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更好的发挥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提高出水水质。煤砂滤池与普通砂滤相比,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尤其对于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试验期间,煤砂滤池对CODMn、UV254、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7.58%、64.18%、65.13%。煤砂滤池出水CODMn浓度、UV254、TOC分别降到2.5mg/L、0.02cm-1、4mg/L以下。通过对煤砂双层滤料对有机物去除机理研究,发现其主要依靠滤层截留、无烟煤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煤砂双层滤料去除藻类试验的研究发现,试验期间,原水的藻类数量总体107数量级,常年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原水经处理后,藻类总数大幅下降,沉淀池去除了大部分藻类,过滤对藻类的去除起到关键作用。煤砂滤池对藻类总数、叶绿素a的去除率在88.4%、75.47%,均明显优于单层砂滤对浊度、氨氮的去除率80.47%、46.27%。煤砂双层滤料相比于单层砂滤料的对藻类的去除效果更好更稳定。藻类在无烟煤滤料滤层的分布规律为:随着过滤持续运行,藻类数量在滤层的分布逐渐增加。表层藻类含量最多,随着滤层的深入藻类数量分布较少。煤砂双层滤料过滤在有效去除浊度的基础上能有效提升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能力。试验最后将翻板滤池改造为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进行了方案设计。通过水厂西工艺的设计水量、滤速、反冲洗强度等参数,设计计算了煤砂双层滤料滤池的滤池面积、尺寸、滤池高度、配水系统等,并绘制了滤池的平面图、剖面图。为水厂的滤池改造提供方案参考。

王智,郄燕秋,董蕾茜,王小,杨宏伟,解跃峰[4](2017)在《水厂滤池改造方法及应用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过滤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重点从滤料和反冲洗方式两方面论述其对过滤效果的影响。发现普通快滤池存在过滤周期短、出水水质不高等现象,通过总结成功改造滤池的方法和案例,得出合理选择滤料及相适应的反冲洗方式,并同时对集配水系统进行改造是延长过滤周期、提高滤后水水质关键的结论。

张奔[5](2016)在《双层滤料滤池截污和除氨性能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针对平原地区水库水低温低浊、季节性藻类爆发、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的水质特点及现有净水厂滤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滤池的净水机理及运行特性为基础,结合前期调研,对双层滤料滤池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试验对比了不同类型的煤砂滤池的过滤性能,对滤池除污染物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影响过滤的因素和响应参数的关系,结合调研对滤池反冲系统进行了设计;探讨了沸石新型滤料作为上层滤料的可行性,研究了沸石/砂滤池的除污性能;与臭氧工艺结合,分析了滤池对于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煤砂滤池针对低温低浊水的参数构建和参数优化:(2)沸石作为上层滤料的可行性和处理效果分析;(3)臭氧/双层滤料滤池对高有机物高氨氮水的处理效果分析:(4)响应面法对过滤试验响应参数和影响因子关系的分析;在煤砂滤池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中,对影响煤砂滤池过滤性能的参数进行选择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滤速、滤料级配、滤层厚度条件下过滤周期、滤后水浊度、颗粒数和水头损失等相关指标,分析各因素对煤砂滤池过滤性能的影响作用,选择出各滤速条件下滤池最优构建参数,并对煤砂滤池的除浊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砂层的有效粒径是影响煤砂滤池过滤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美国规范规定有效粒径dlo=0.5mm的滤池处理效果最好,国内规范规定有效粒径dlo=0.55mm的滤池处理效果次之,采用砂层有效粒径dlo=0.6mm构建的滤池处理效果最差。最优工况为在砂层有效粒径dlo=0.5mm的条件下,9m/h采用砂/煤(40cm/50cm)、10m/h采用砂/煤(20cm/70cm)、12m/h采用砂/煤(20cm/70cm)及14m/h采用砂/煤(20cm/70cm)。通过调研和实验相结合,分析了反冲洗方式对反冲洗效果的影响,针对煤砂滤池提出了相应参数的计算方法;结合自动化控制的理念,设计滤池运行自控系统,着重对反冲系统进行设计说明,实现滤池的反冲自控。在传统煤砂滤池研究的基础上,改变上层滤料的类型,探讨沸石作为上层滤料的可行性。采用与煤砂滤池相同的试验方法,分析出水各相关指标,对比煤砂滤池和沸石/砂滤池的截污效果,研究表明,与传统煤砂滤池相比,沸石并未表现出良好的过滤性能,其机械强度低,比重大,不适合作为上层滤料,滤池水头损失增长过快,过滤周期短。针对平原水库水季节性有机物、氨氮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滤前水曝臭氧的方式,通过臭氧的氧化性降解水中难分解有机物,并通过滤池的生物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去除。试验对比了挂膜后煤砂滤池、活性无烟煤/砂滤池和炭砂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滤料的吸附作用和生物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5mg/L、接触时间为10min的条件下,活性无烟煤/砂滤池和炭砂滤池对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传统煤砂滤池的去除效果最差。在进水CODMn浓度为6.1~7.3mg/L、UV254浓度为0.162-0.194cm-1、氨氮浓度为1.5-2.0mg/L的条件下,煤砂滤池、活性无烟煤/砂滤池和炭砂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58.9%、79.2%、81.4%,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87.8%、93.4%、95.6%,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3.2%、88.3%、92.2%:无烟煤、活性炭和活性无烟煤的吸附作用对CODMn的去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42.5%和46.5%,对氨氮的去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42%和43.3%。采用生物活性滤料在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含量高的时期能够充分发挥滤池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有效降低滤池出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含量。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煤砂滤池过滤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响应面法建立响应参数与影响因子间的函数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参数与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与试验结论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能够将试验分析提升到理性化分析的层面,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刘彦彬[6](2015)在《毯式过滤器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纤维滤料具有优良的过滤性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纤维过滤设备,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研究在综合考虑传统粒状滤料及现有过滤设备优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型毯式过滤器。毯式过滤器以滤毯为滤料,在优化过滤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增加有效过滤面积,进而提高过滤效率。通过对唐山市北郊净水厂的絮凝出水进行过滤试验,对毯式过滤器的过滤及反冲洗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找出毯式过滤器的最佳运行参数及反冲洗操作条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几种过滤设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毯式过滤器在进水浊度为5.076.94NTU范围内,最佳滤速为18.47m/h,过滤周期为4.3小时,周期处理水量为27.17m3,单位面积周期截泥量2.81kg/m2,滤后水浊度在0.5NTU左右,平均浊度去除率为91%。试验确定毯式过滤器的反冲洗操作条件及效果为:在反冲洗水强度9.2 L/s﹒m2条件下,反冲洗5分钟,同时对滤毯进行“搓洗”,滤毯恢复效果良好,积泥洗出率达到97%左右。毯式过滤器与传统粒状滤料滤池相比,滤速、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处理水量及单位面积周期截污量等均比后者大。毯式过滤器的反冲洗强度、反冲洗水头、反冲洗时间及反冲洗耗水量均比传统粒状滤料滤池小。毯式过滤器与其它几种纤维过滤器相比,滤速、出水水质及去除率处于中等水平,但前者的水头损失远小于其它纤维过滤器。毯式过滤器的反冲洗操作简单,反冲洗彻底,滤毯恢复效果好。

邹剑锋[7](2014)在《万家寨水库水强化常规处理与应急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原市呼延水厂原水取自黄河上游的万家寨水库,原水水质全年变化较大,夏季存在潜在的有机污染威胁,冬季水体则具有典型低温低浊特点。而呼延水厂现行工艺抗水质变化能力弱、水量分配不均、混凝效果不佳、沉淀效果较差、滤池负荷过高、反冲洗效果不好,使得出厂水质不稳定,且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不佳,而应急机制不完善和深度处理工艺缺失使得呼延水厂抵抗突发有机污染的能力较弱。本课题以呼延水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运行参数校核、原水水质分析、实验室小试试验和中试试验进行研究工作,针对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行强化混凝的研究,针对过滤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过滤和反冲洗的研究,针对潜在的突发有机污染进行应急控制研究。针对冬季原水低温低浊的情况,通过小试研究,确定最佳的动力学参数,快速搅拌的最佳转速为350r/min,时间为0.5min;一级絮凝最佳转速为120r/min,时间为5min;二级絮凝最佳转速为80r/min,时间为10min。确定最佳混凝剂为PAS,最佳投药量为20mg/L;最佳的助凝剂为阴离子型PAM。15mg/L的PAS与0.5mg/L的阴离子型PAM联用时,混凝效果最好。中试强化混凝沉淀试验确定使用PAS作为混凝剂时混凝效果更好,PAS在投加量为17.5mg/L-22.5mg/L的范围内效果最佳。在混凝发生2-6min内投加助凝剂阴离子型PAM的效果都比较好,沉后水浊度低于1NTU。使用2#PAC作为混凝剂时,最佳的PAM投加量为0.9mg/L,最佳的PAM投加点为混凝后4min;使用PAS作为混凝剂时,最佳的PAM投加量为0.5mg/L,最佳的PAM投加点为混凝后2min。抗水量负荷变化试验中,水量增加到1.3m3/h时,单独投加PAC时沉后水浊度高于1NTU,单独投加PAS和PAC/PAM联用时沉后水浊度达到0.9NTU以上,PAS/PAM联用时沉后水浊度为0.851NTU。根据中试强化过滤试验,滤速8m/h时,经3#滤柱处理后的滤后水水质最佳。2#滤柱的最高产水量滤速为10m/h,3#滤柱的最高产水量滤速为12m/h。根据反冲洗优化试验,最适宜的反冲洗方式为:气冲阶段,强度为15L/s m2,时间为2min;混冲阶段,气强度不变,水强度为4L/s m2,时间为4min;水冲阶段,强度为8L/s m2,时间为6min。对汾河水库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确定苯酚、阿特拉津、百菌清为潜在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苯酚、阿特拉津和百菌清的Freundlich等温吸附曲线分别为qe=0.0121×Ce0.3752, qe=0.0227×Ce0.4555,qe=0.1032×Ce0.6801。粉末活性炭对三者吸附速率的快慢是百菌清>阿特拉津>苯酚,粉末活性炭对三者的吸附容量的大小是百菌清>阿特拉津>苯酚。根据应急控制试验结果,粉末活性炭与强化混凝联用可有效去除苯酚、阿特拉津和百菌清:对于初始浓度0.1mg/L的苯酚,投加80mg/L的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的2#PAC或PAS,去除率98%以上,残余浓度低于0.002mg/L,满足饮用水标准。对于初始浓度0.1mg/L的阿特拉津,投加60mg/L的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的2#PAC或PAS,去除率98%以上,残余浓度低于0.002mg/L,满足饮用水标准。对于初始浓度0.1mg/L的百菌清,投加20mg/L的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的2#PAC或PAS,去除率95%以上,残余浓度低于0.01mg/L,满足饮用水标准。论文提出的适用于呼延水厂特有的动力学控制方法和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种类与药量配比,为初步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效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可用于生产实践。对滤层配比的研究与不同反冲洗方式反冲洗效果的比较,为水厂提高滤后水水质、增强过滤工艺稳定性、提高反冲洗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潜在突发污染物应急控制的研究,可以帮助水厂在突发较低浓度的污染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减小污染带来的供水安全威胁,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应急处理的支出。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国中北部地区进行推广,为引黄水库地表水厂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赵礼英[8](2013)在《新水质标准下普快滤池运行特征及反冲洗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颁布和强制实施,对给水厂出厂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滤池的运行有别于以往的经验。尤其在浊度方面,要求出厂水浊度控制在1NTU以下。为了探究低浊度进水条件下我国滤池运行特点,以及寒冷地区普快滤池运行和反冲洗特征,从而提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滤池反冲洗优化方案,本文就针对以上论点进行研究探讨。首先,对全国代表性水源的城市38个给水厂滤池进行调研,主要考察滤池型式、滤速、过滤周期、过滤周期结束方式、反冲洗方式、反冲洗强度时间、反冲洗排水去向、进出水浊度等,并了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V型滤池是目前的常用池型;滤速总体偏低,单层石英砂滤料滤速一般在7-10m/h,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双层滤料的滤池滤速一般在7-16m/h;过滤周期结束方式单一,反冲洗耗水率较高,且回用率低。其次,对新水质标准条件下,对东北寒冷地区大庆市Z水厂普通快滤池的运行和反冲洗状况进行分析,重点对现阶段滤池的运行周期、反冲洗时间强度、滤料含泥量、排水水质、初滤水水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当沉后水浊度小于1.5NTU进水下,运行周期为48h和72h对浊度的去除率都较高,同时对比新旧标准颁布前后的滤池状况,自耗水率增加3.65%,反冲洗水率仅增加0.59%;经过48h的运行周期后,滤层不同深度的含泥量状况均较好,在0.2%0.4%之间;滤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34.3%;反冲洗后的初滤水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求出在低浊度进水条件下,普通快滤池最佳反冲洗时间。试验结果显示:对水头损失恢复影响最大的是水洗时间,对排水浊度降到10NTU以下所需时间影响最大的是气冲和混冲时间,对前30min初滤水浊度最大值影响最大的是水洗时间,对氨氮比影响最大的是水洗时间,对UV254比影响最大的是混冲时间,对颗粒物截留率影响最大的是气洗时间,对能耗影响最大的是混洗时间。Z水厂普快滤池的最佳反冲洗时间组合是气洗3min,混洗1min,水洗10min。

谢桂丽[9](2012)在《丹江口水库水的常规工艺适应性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丹江口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针对水源水质情况进行常规工艺的适应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常规工艺进行优化,以期在调水前确定天津有关水厂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处理丹江口水库水的工艺运行参数,建立起应对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的水处理技术及运行方案,为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数据支持。论文通过对丹江口水库水质指标进行全面、连续的监测与分析,将水库水质划分为两个不同水质期,并针对不同水质期进行了混凝的优化与不同滤料及L/d的优选与对比,最后对优选出的滤池进行了反冲洗的优化。具体结论如下:(1)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丹江口水库水划分为低浊和高浊两个水质期。此外,通过对中试模型考察得知常规工艺对水库水的浊度和“三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有机物的去除需要通过对常规工艺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以防患于未然。(2)通过烧杯实验对不同水质期的水库水进行混凝单因素优化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了适合高浊期水库水的较优的混凝控制参数为:混凝剂优选PAC,最佳投药量3.0~4.5mg/L;混合转速n0=300r/min、一级转速n1=80r/min、二级转速n2=50r/min、混合时间T=90秒、絮凝时间t=20min、静沉时间20min。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时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m>G0>G2>t>G1>T。与高浊期相比,低浊期最优控制参数是依靠降低混合和絮凝强度来实现的。(3)通过对比分析细石英砂、粗石英砂、煤砂双层和单层无烟煤4个滤柱对浊度、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其过滤性能发现:煤砂双层和单层无烟煤滤柱为适合丹江口水库水质的较优级配。(4)通过对煤砂双层滤柱和单层无烟煤滤柱的反冲洗优化得知:适合两个滤柱的反冲洗方式为气水混合反冲洗,且在气洗强度与水洗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煤砂滤柱所需的气水阶段的水洗强度高于煤滤柱,但水洗阶段时间短于煤滤柱。

段立文[10](2010)在《一种纤维滤料高速滤池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纤维滤料以其优良的性能和“理想滤层”的床层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论文以获得国家专利的的纤维高速滤池为对象,通过对由虹吸滤池改造成的纤维滤池的的不同初始滤速下滤速、过滤周期及反冲洗特性数据的研究,论述了纤维高速过滤池的性能优势,给出了过滤和反冲洗条件的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高速过滤池在过滤和反冲洗特性上,对比于已经广泛使用的石英砂滤池,均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纤维过滤最高滤速可达20m/h以上,是石英砂的3倍,纤维过滤各种滤速下过滤周期均在20小时以上。(2)纤维过滤出水在各种滤速下周期内出水浊度均稳定在0.3NTU以下,去除率高达96%。(3)纤维过滤反冲洗需要气水联合反冲洗气、反洗水强为12.5L/m2.s,反洗气强为15L/m2.s时,反冲洗彻底,耗水率低,保证了过滤的持续稳定运行。文章最后分析了传统石英砂滤池改纤维滤池的可行性,希望能为工程界提供经济技术参考。

二、防止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跑煤的反冲洗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止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跑煤的反冲洗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引黄水库水的炭砂滤池参数优化与过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危机
        1.1.2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1.1.3 活性炭过滤技术研究
    1.2 炭砂滤池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对于炭砂滤池的早期研究
        1.2.2 国内对于炭砂滤池的研究推进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课题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装置设计与方法
    2.1 中试试验装置及运行说明
        2.1.1 中试装置
        2.1.2 试验设计说明
        2.1.3 中试装置主要设备
    2.2 原水及待滤水水质
        2.2.1 原水水质分析
        2.2.2 待滤水水质分析
    2.3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3.1 检测指标的确定
        2.3.2 试验所用设备仪器
        2.3.3 藻类总数检测方法
第3章 河口水厂运行情况分析
    3.1 东营河口水厂概述
        3.1.1 河口水厂工艺流程及相关参数
        3.1.2 河口水厂药剂投加情况
    3.2 孤河引黄水库水质特征
        3.2.1 孤河水库历年水质监测
        3.2.2 孤河水库水质监测结果整理分析
    3.3 河口水厂运行效果分析
        3.3.1 各工段出水pH变化
        3.3.2 各工段浊度去除效果
        3.3.3 各工段COD_(Mn)去除效果
        3.3.4 各工段氨氮去除效果
        3.3.5 各工段叶绿素a去除效果
        3.3.6 各工段藻类总数去除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炭砂双层滤料滤池运行参数优化
    4.1 炭砂双层滤料滤池参数优化试验设计
        4.1.1 中试装置进水水质
        4.1.2 滤料填装参数
        4.1.3 滤速参数优化
        4.1.4 滤柱反冲洗参数
    4.2 不同工况下试验滤柱对常规指标的去除效果研究
        4.2.1 出水浊度变化
        4.2.2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4.3 不同工况下试验滤柱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4.3.1 COD_(Mn)去除效果分析
        4.3.2 TOC去除效果分析
        4.3.3 UV_(254)去除效果分析
    4.4 不同工况下试验滤柱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研究
        4.4.1 叶绿素a去除效果分析
        4.4.2 藻类总数去除效果分析
    4.5 不同工况下过滤周期研究
        4.5.1 过滤周期
        4.5.2 不同工况下试验过滤周期与浊度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炭砂双层滤料滤池过滤性能及机理研究
    5.1 对比试验设计
        5.1.1 对比试验进水水质
        5.1.2 对比试验设计参数
    5.2 三种不同滤料过滤性能研究
        5.2.1 出水pH分析
        5.2.2 浊度去除机理分析
        5.2.3 COD_(Mn)去除机理分析
        5.2.4 氨氮去除机理分析
        5.2.5 藻类去除机理分析
    5.3 炭砂/煤砂双层滤料过滤机理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3)针对高藻高有机引黄水的煤砂双层滤料过滤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引黄水库水出现高藻高有机污染问题
        1.1.2 普通砂滤池处理高藻高有机污染水的局限性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针对高藻高有机污染水过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关于煤砂双层滤料过滤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课题的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原水
        2.1.2 试验药剂
        2.1.3 试验仪器及设备
    2.2 试验装置
    2.3 检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2.3.1 检测指标的确定
        2.3.2 检测指标分析方法
第3章 河口水厂滤池运行效果评估
    3.1 东营河口水厂概况
        3.1.1 河口水厂工艺流程概况
        3.1.2 河口水厂各工艺参数
        3.1.3 河口水厂药剂投加情况
    3.2 孤河引黄水库水质特征
    3.3 河口水厂滤池实际运行效果分析
    3.4 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砂双层滤料过滤去除有机物试验研究
    4.1 煤砂双层滤料去除有机物试验设计
        4.1.1 试验进水水质
        4.1.2 试验滤柱参数
        4.1.3 试验滤柱滤速、反冲洗参数
    4.2 确定过滤周期
    4.3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过滤净水效果分析
        4.3.1 浊度去除效果分析
        4.3.2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4.3.3 pH变化
    4.4 煤砂双层滤料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分析
        4.4.1 CODMn去除效果分析
        4.4.2 UV254去除效果分析
        4.4.3 TOC去除效果分析
    4.5 煤砂双层滤料对有机物去除机理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砂双层滤料过滤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5.1 煤砂双层滤料去除藻类试验设计
        5.1.1 试验进水水质
        5.1.2 试验滤柱参数
        5.1.3 试验滤柱滤速、反冲洗参数
    5.2 煤砂双层滤料去除藻类效果分析
        5.2.1 藻类总数去除效果分析
        5.2.2 叶绿素a去除效果分析
    5.3 藻类在滤料中的分布规律
        5.3.1 试验设计及检测方法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河口水厂煤砂双层滤料滤池改造方案(建议)
    6.1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改造设计计算书
        6.1.1 设计参数
        6.1.2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的设计计算
    6.2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设计平面剖面图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5)双层滤料滤池截污和除氨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危机
        1.1.2 过滤技术的发展
    1.2 过滤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滤池处理常规水质原水研究现状
        1.2.2 滤池处理高有机物高氨氮水质原水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装置设计与方法
    2.1 双层滤料滤池过滤性能优化工艺设计
        2.1.1 试验装置
        2.1.2 工艺设计说明
    2.2 臭氧/双层滤料滤池对高有机物高氨氮水处理工艺设计
        2.2.1 试验装置
        2.2.2 工艺设计说明
    2.3 主要试验设备型号
        2.3.1 中试设备
        2.3.2 滤柱试验设备
    2.4 原水水质
    2.5 检测项目与方法
        2.5.1 滤料(砂样)级配测定方法
        2.5.2 滤料含泥量测定方法
第3章 双层滤料滤池过滤性能优化
    3.1 煤砂滤池过滤性能优化
        3.1.1 三种煤砂滤池运行效果
        3.1.2 煤砂滤池反冲洗性能分析优化与自控研究
        3.1.3 小结
    3.2 沸石/砂滤池过滤性能优化
        3.2.1 三种沸石/砂滤池运行效果
        3.2.2 小结
    3.3 煤砂滤池与沸石/砂滤池运行效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臭氧/双层滤料滤池对高有机物高氨氮水的处理
    4.1 引言
    4.2 试验装置和材料
        4.2.1 无烟煤活化方法
        4.2.2 试验运行方式
    4.3 臭氧氧化单元参数的确定
        4.3.1 臭氧投加量的确定
        4.3.2 臭氧接触时间的确定
    4.4 滤柱的挂膜启动
    4.5 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4.5.1 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4.5.2 氨氮的去除效果
        4.5.3 浊度的去除效果
    4.6 滤料吸附作用和生物作用除污效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Design Expert在过滤试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5.1 Design Expert软件介绍
    5.2 响应面设计
        5.2.1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
        5.2.2 过滤实验设计分析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过滤周期与各变量关系模型
        5.3.2 出水浊度与各变量关系模型
    5.4 试验方案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6)毯式过滤器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过滤技术现状
    1.1 粒状滤料及过滤技术
        1.1.1 单层石英砂滤料
        1.1.2 双层及多层滤料
        1.1.3 均质滤料
        1.1.4 新型粒状滤料
    1.2 纤维滤料及过滤技术
        1.2.1 纤维滤料的出现
        1.2.2 纤维过滤材料的种类
        1.2.3 纤维过滤器的种类
        1.2.4 纤维过滤技术特点
    1.3 试验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试验方案
第2章 理论分析
    2.1 过滤机理
        2.1.1 迁移机理
        2.1.2 粘附作用
        2.1.3 理想滤层
    2.2 过滤过程
        2.2.1 滤层去浊方程
        2.2.2 滤层水头损失公式
第3章 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3.1 试验装置
        3.1.1 试验所需材料及设备
        3.1.2 试验装置设计及制作
    3.2 辅助试验
    3.3 试验流程
    3.4 试验水质
第4章 试验过程
    4.1 过滤过程
    4.2 反冲洗过程
第5章 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5.1 过滤性能评价
        5.1.1 不同滤速下的过滤特性
        5.1.2 最佳滤速和过滤周期
        5.1.3 过滤性能评价
    5.2 反冲洗特性
        5.2.1 反冲洗方式的选择
        5.2.2 反冲洗效果
        5.2.3 反冲洗性能评价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万家寨水库水强化常规处理与应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强化混凝
        1.2.2 强化过滤
        1.2.3 突发特种有机物污染应急处理
        1.2.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仪器及主要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水厂
        2.1.1 呼延水厂简介
        2.1.2 呼延水厂工艺分析
    2.2 试验药剂
    2.3 检测指标、仪器与方法
    2.4 中试设备
    2.5 试验方法
        2.5.1 小试试验
        2.5.2 中试试验
        2.5.3 应急控制试验
    2.6 潜在突发有机物污染分析
第3章 混凝动力学小试研究
    3.1 原水水质分析
    3.2 混凝动力学参数试验
    3.3 混凝剂比选试验
    3.4 助凝剂比选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强化常规工艺中试研究
    4.1 强化混凝沉淀
        4.1.1 混凝剂最优投加量试验
        4.1.2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和投加点试验
        4.1.3 混凝剂/助凝剂抗水量负荷试验
    4.2 强化过滤试验
        4.2.1 不同滤层配比过滤效率研究
        4.2.2 不同滤速过滤效率研究
    4.3 反冲洗优化试验
        4.3.1 反冲洗废水浊度变化
        4.3.2 初滤水浊度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突发特种有机物污染应急控制研究
    5.1 粉末活性炭等温吸附曲线
    5.2 粉末活性炭吸附特种有机污染物研究
    5.3 强化混凝去除特种有机污染物研究
    5.4 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联合去除特种有机污染物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新水质标准下普快滤池运行特征及反冲洗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
        1.2.1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
        1.2.2 过滤技术发展及应用
        1.2.3 反冲洗技术发展及应用
        1.2.4 滤池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3.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本课题研究内容
        1.3.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分析方法
    2.4 试验仪器
第3章 国内滤池运行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调研范围
        3.2.1 调研城市
        3.2.2 调研城市所属水源
    3.3 调研内容
    3.4 调研结果及分析
        3.4.1 调研水厂分布及规模
        3.4.2 水源水质特征和水厂工艺
        3.4.3 滤池的种类分布
        3.4.4 滤池的滤速和运行周期
        3.4.5 滤池的反冲洗
        3.4.6 滤池进出水浊度比较
        3.4.7 滤池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Z 水厂普快滤池运行及反冲洗分析
    4.1 引言
    4.2 原水水质分析
    4.3 滤池运行状况分析
        4.3.1 滤池运行模式
        4.3.2 运行周期
        4.3.3 滤后水浊度
    4.4 滤池反冲洗状况分析
        4.4.1 反冲洗模式
        4.4.2 反冲洗时间强度
        4.4.3 反冲洗排水水质
        4.4.4 反冲洗耗水量
    4.5 滤料含泥量分析
        4.5.1 滤料的选取
        4.5.2 含泥量结果
        4.5.3 滤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4.6 初滤水水质分析
        4.6.1 初滤水颗粒物
        4.6.2 初滤水浊度
        4.6.3 初滤水氨氮及 UV254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Z 水厂普快滤池反冲洗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验因素的确定
        5.2.2 各因素水平的确定
        5.2.3 评价指标的确定
        5.2.4 试验过程
    5.3 优化反冲洗时间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正交试验结果
        5.3.2 结果分析
    5.4 反冲洗优化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丹江口水库水的常规工艺适应性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1.2 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问题
        1.1.3 天津水资源现状
    1.2 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概述
        1.2.1 常规水处理工艺
        1.2.2 新技术的发展
    1.3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中试工艺流程及装置
    2.2 仪器与方法
        2.2.1 检测指标与方法
        2.2.2 实验仪器与型号
第三章 丹江口水库水质特征及常规工艺的运行效果
    3.1 丹江口水库水质概况
    3.2 丹江口水库水的聚类分析与水质特征
        3.2.1 K-均值聚类分期过程与步骤
        3.2.2 丹江口水库低浊期水质特征
        3.2.3 丹江口水库高浊期水质特征
    3.3 常规工艺处理丹江口水库水的效果
        3.3.1 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3.3.2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3.3 对“三氮”的去除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单元的优化
    4.1 低浊期混凝的优化
        4.1.1 原水水质条件
        4.1.2 试验材料及方法
        4.1.3 单因素指标优化
        4.1.4 正交实验
    4.2 高浊期混凝的优化
        4.2.1 实验条件
        4.2.2 单因素指标优化
        4.2.3 正交优化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滤池的优化与对比
    5.1 中试实验装置介绍
        5.1.1 实验流程
        5.1.2 实验器材与方法
    5.2 滤料及 L/d 的比较与优选
        5.2.1 净水效果对比
        5.2.2 过滤性能的对比
        5.2.3 滤速的影响
    5.3 滤池反冲洗的优化
        5.3.1 反冲洗废水浊度的变化
        5.3.2 初滤水浊度的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一种纤维滤料高速滤池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粒状滤料及过滤技术的发展
    1.2 纤维过滤技术的发展
    1.3 石英砂过滤和纤维过滤的原理
    1.4 滤池类型及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课题来源
    2.1 课题的提出
    2.2 改造方案的确定
    2.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 纤维滤池的应用研究
    3.1 改造方法简介
    3.2 检测仪器
    3.3 滤速及过滤周期
    3.4 反冲洗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英砂滤池改为为纤维滤池的可行性
    4.1 纤维过滤与石英砂过滤技术经济分析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防止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跑煤的反冲洗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层滤料滤池-纳滤组合工艺优化应用研究[D]. 李孟翰.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2]基于引黄水库水的炭砂滤池参数优化与过滤性能研究[D]. 孟冠州.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9)
  • [3]针对高藻高有机引黄水的煤砂双层滤料过滤试验研究[D]. 潘春雨. 山东建筑大学, 2018(02)
  • [4]水厂滤池改造方法及应用案例[J]. 王智,郄燕秋,董蕾茜,王小,杨宏伟,解跃峰. 净水技术, 2017(09)
  • [5]双层滤料滤池截污和除氨性能优化研究[D]. 张奔. 山东建筑大学, 2016(08)
  • [6]毯式过滤器的试验研究[D]. 刘彦彬. 华北理工大学, 2015(03)
  • [7]万家寨水库水强化常规处理与应急试验研究[D]. 邹剑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3)
  • [8]新水质标准下普快滤池运行特征及反冲洗优化研究[D]. 赵礼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9]丹江口水库水的常规工艺适应性与优化研究[D]. 谢桂丽.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2012(06)
  • [10]一种纤维滤料高速滤池的应用研究[D]. 段立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标签:;  ;  ;  ;  

防止煤从煤砂双层过滤器中跑掉的反洗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