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磁辐射探测技术的应用

自然电磁辐射探测技术的应用

一、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洋,严家斌[1](2021)在《基于压电效应的大地极化声子模拟研究》文中提出大地极化声子测深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电磁辐射的被动源地球物理电磁勘探方法。本文从岩石的压电效应出发,导出了岩石压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表达式,分析了电磁辐射频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压裂电磁辐射的频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岩石压电效应的大地极化声子测深具有与其他电磁探测方法相似的电磁响应特性,大地极化声子测深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郭伟红[2](2021)在《温变条件下岩石自然电位及激电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受煤田火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煤火燃烧直接导致大量煤炭资源损失,仅新疆地区每年因煤火燃烧直接损失约456.16万t煤炭资源,受威胁煤炭资源储量更高达15.26亿t。煤火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对土壤资源、地表植被、地下水资源、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因此,开展煤田火灾防治工作对保护煤炭资源和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煤火探测是煤火防治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煤田灭火的重要基础。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理论和现场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但各探测方法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煤火的准确探测仍需开展大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且十分迫切。本文着眼于自然电位法与频域激电法,从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入手,利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岩石受热升温过程中自然电位的变化规律,揭示升温过程中岩石自然电位产生的过程和机理;通过不同岩石复电阻率测试试验揭示了烧变前后及温变条件下岩石激电特征变化规律,为频域激电法应用于煤火探测时判断其燃烧状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释依据。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岩石受热升温过程中自然电位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砂岩在加热过程中能够产生自然电位,且电位幅值变化与测点温度场的变化对应良好。升温过程中,砂岩自然电位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极值大小由温度和升温速率共同决定,升温速率高,自然电位极值较大。结合砂岩SEM测试结果分析了实验过程中自然电位产生和变化的机理,指出升温过程中砂岩自然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热电效应和微裂缝的发育及其扩展引起的电荷分离作用,其中微裂缝等构造发育和扩展过程中的电荷分离作用起主导作用。(2)利用四极法对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岩石复电阻率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烧变温度的灰岩复电阻率均有明显的频散效应,且幅值和相位在低频范围内均变化较小,并随着频率的升高变化逐渐显着。经400℃及以上高温处理的灰岩的复电阻率幅值较低温时整体显着下降,数值下降接近103倍;400℃及以上的高温阶段灰岩Cole-Cole模型参数的时间常数τ值显着减小;频散率随烧变温度的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由300℃过渡到400℃时频散率大幅下降。结合SEM测试结果阐明,灰岩经历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复电阻率频散特性出现显着差异是由于温度导致的孔隙度、渗透率、连通性等灰岩内部结构变化造成的。建立了高温岩石复电阻率测试系统,开创性地研究了高温条件下岩石的激发极化现象,通过实验证明高温时岩石存在激发极化现象且高温岩石的复电阻率频谱响应特征与低温时存在明显差异。由离子导体极化时的“双电层”结构,提出高温岩石内部岩石颗粒表面存在类似离子导体的“双电层”结构。(3)频域激电法的探测数据天然包含视电阻率相关数据,即一次物探施工同时得到两组或两组以上不同物探方法的数据,因此本文对砂岩和灰岩的电阻率-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岩性岩石的电阻率-温度特性曲线基本变化趋势相同。结合能带理论和岩石SEM测试结果,阐明了岩石电阻率-温度特性的变化机理:升温过程中岩石电阻率的变化是载流子浓度、内部结构变化两种因素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4)以实测复电阻率数据为建模参数,建立异常体埋深变化以及异常体不同体积的数值模型,分析视频散率异常响应变化规律。对频域激电法煤火探测不同装置形式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二极装置不仅可以确定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在底界面的定位上较三极和四极装置形式更为精准。建立了含煤层地电模型并进行电阻率法数值模拟,由含煤层地电模型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可知,二极装置形式对于不同地层的分辨能力较好,可有效判断椭球形煤火异常体的水平及垂向位置。以上研究成果为自然电位法、频域激电法应用于煤火探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释依据,对于促进自然电位法和频域激电法在煤火探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有图87幅,表8个,参考文献146篇。

王欣宇[3](2020)在《基于直流电法的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异常探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严重。随着煤矿开采不断加深,地应力和瓦斯增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日趋严重及复杂。近年来,巷道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事故仍时有发生,构造及应力异常区是突出的高发区。因此,高效准确地探测辨识掘进工作面前方煤岩体的应力异常分布区,是灾害防治的重点工作,也是急需解决的生产难题。本文引入直流电法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异常分布进行探测研究,建立了直流电法及声发射技术联合监测实验系统,在对小尺度原煤受载过程中视电阻率、声发射信号随应力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受载煤体的导电机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直流电法探测掘进工作面应力异常分布的技术思路及方法,并进行了现场验证与应用。(1)建立了直流电法及声发射技术联合监测实验系统,测试研究了煤样分级加载过程中视电阻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其与声发射响应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视电阻率及声发射信号的演化规律及响应均与煤样的力学行为紧密相关,在加载初期阶段,视电阻率云图高阻区及试样整体阻值随载荷增加呈下降趋势,此时声发射信号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载荷增加,煤样逐渐进入破裂-破坏阶段,视电阻率随应力增加而增大,声发射信号开始活跃,出现突增型脉冲信号。依据实验结果,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受载煤体的导电特性以及电阻率变化机理。(2)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方山新井二1煤-11061机巷掘进过程中工作面前方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并得出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三带”的分布及演化规律。(3)提出了直流电法探测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分布异常的技术思路及方法。结合实际地质分析,利用直流电法超前探技术对方山新井二1煤-11061机巷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进行了探测,通过反演得到的视电阻率云图,分别对工作面前方应力正常及异常区域的响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钻屑量法及实际揭露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电法探测结果与验证指标具有较好的对应性。研究成果为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异常分布探测及突出危险性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全面的新方法、新手段,也能够对矿井其他区域应力分布探测提供参考,对完善矿井动力灾害防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含图47幅,表7个,参考文献104篇

李金铎[4](2020)在《硬煤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电磁辐射监测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深部煤岩瓦斯的赋存条件越来越复杂,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不断增高,构造区、破碎带、高瓦斯区及高应力区等异常区是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的高发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日益加重。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探测主要采用钻孔法或地球物理探测手段,探测的准确率和及时性需要提高。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的实时监测与识别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研究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监测识别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高瓦斯矿井的硬煤掘进工作面,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实验测试分析了应力作用下含瓦斯硬煤破裂电磁辐射规律,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的电磁辐射响应特征,研究揭示了掘进工作面临近前方异常区时的电磁辐射前兆特征,确定了电磁辐射敏感指标的临界值,建立了适用于煤矿现场的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电磁辐射监测识别方法。论文取得了以下成果:建立了含瓦斯煤受载破坏实验系统,测试分析了不同瓦斯压力、有效围压、加载速度条件下含瓦斯硬煤受载破坏的力学特性、瓦斯渗流特征和电磁辐射特征。研究发现含瓦斯硬煤受载破坏过程中的电磁辐射信号和瓦斯渗流存在着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方差和自相关系数的升高趋势反映了含瓦斯硬煤受载破坏的前兆信息。分析了硬煤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的电磁辐射信号,并与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临界慢化特征、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钻屑量(S)以及瑞利波超前探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电磁辐射信号与其他指标的异常存在对应关系,甚至会超前于其他指标提前对前方构造带或者瓦斯异常区做出响应。针对现场电磁辐射信号的异常进行更深入地分析,确定以电磁强度、电磁强度波动和电磁脉冲作为异常区电磁辐射监测识别的敏感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识别临界值,并通过后续监测数据进行了现场验证,形成了适合试验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电磁辐射监测识别方法。提高了该矿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监测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该论文有图61幅,表11个,参考文献121篇

罗威[5](2020)在《大地电磁场源效应分析与考虑地球曲率的正反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大地电磁测深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一是大地电磁场源近似为平面电磁波模式,二是忽略地球曲率的近似地球水平介质模型。这两种近似适用于小范围、中高频和/或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地电磁研究,但是在具有非平面波场特性的区域(如极光区),或大区域、大深度开展大地电磁测深研究时,则对场源平面波和地球水平介质模型的理论基础带来了挑战,由于不满足理论假设,将会导致深部探测的反演结果可靠性降低,勘探目标定位风险增高。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一是通过选择线状、片状及非规则片状场源模型,开展大地电磁场源效应的模拟研究,对比非平面波模式和平面波模式的差别;二是通过柱坐标、球坐标体系的大地电磁测深二三维正反演算法研究,实现考虑地球曲率的二三维正反演模拟,对比其与水平地层模型的差别。主要目的是为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大地电磁测深场源效应和地球模型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或降低不满足两个基本假设时大地电磁研究的风险等提供科学依据。在场源问题研究方面,考虑大地电磁场源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可能是由平面波源与极光电集流、赤道环电流、横向波动电流等多种非平面波场共同组合而成,场源效应特征差异明显。本论文首先通过开展几种典型非平面波场的正演研究,模拟分析了大地电磁的场源效应特征,发现如电阻率越大、线源高度越低或测点靠近线源则线源的场源效应越强,半宽度越小则片源的场源效应越强,横向波长越小或模型电阻率越大则波数场的场源效应越强等特征。然后,根据场源效应特征,从频率域、空间域和时间域归纳总结了大地电磁的场源效应校正方法。其中,在频域中,给出了在不同纬度或不同源参数时的场源效应影响频段,对大地电磁的资料处理解释有一定参考价值;在空间域,介绍了归一化和测点平均两种校正方法,并指出了其局限性;在时间域,总结了延长法和剔除法,分析表明时域校正方法对降低场源效应效果显着,但延长法需要长期观测,剔除法需要有效识别时间序列中的非平面波响应数据。最后,考虑到目前校正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并实现了非平面波场源的一维大地模型的大地电磁反演方法,通过模拟试验给出了非平面波场源的大地电磁响应的畸变特征。在地球曲率问题研究方面,针对传统的大地电磁三维模拟是直角坐标系的忽略地球曲率影响的模拟方式,会带来探测定位和反演解释误差问题,本论文首先完成了基于球坐标系的地球曲率模型的大地电磁三维正演模拟,在球坐标系中进行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离散;其次,基于三维侧边界问题的求解,提出并实现了考虑地球曲率的柱坐标系有限差分二维正演模拟。模型计算表明,基于球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三维正演响应值总体上随着频率变低差异越明显,模型构造越复杂则正演差异越大;同时,论文利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实现了基于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的大地电磁二、三维反演。通过理论和实测反演算例计算表明,考虑地球曲率的二、三维反演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刻画地球曲率的形态或模型,与传统的基于直角坐标系反演算法相比,能够避免模型拉伸投影后的误差,考虑地球曲率的反演方式更适合较大尺度的大地电磁研究。上述研究表明,非平面波场源模式和平面波场源模式的差异,考虑或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问题,都主要体现在低频或超低频探测,也就是大深度和特殊区域或大区域勘探时的差异较大。采用原有的假设或近似的勘探思路和反演解释将导致勘探风险增高,解释定位不准等问题,因此,采用一定场源校正方法和模拟解释方案是必要的。研究成果还显示非平面波场源模式和地球曲率的影响与原有理论假设的最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低频电磁波场,也就是深部地壳和地幔深度的研究方面;初步的定量分析结果来看,大地电磁的场源问题相对曲率问题可能更为突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聚焦于考虑场源和地球曲率问题的大地电磁正反演研究,但由于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且场源和曲率均属较复杂问题,本文在研究场源问题时忽略了曲率影响,在研究曲率问题时对场源仅做简单的假设。但从大深度壳幔结构研究和跨区域的全球尺度来看,二者结合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深入探讨大地电磁响应的复杂机理,提出更合理的和更科学的解决方案,这是作者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郭向鑫[6](2020)在《长周期低噪声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文中提出电磁法勘探技术在资源探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相关技术进步迅速。国际上,电磁法勘探仪器发展趋于智能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对电磁法勘探仪器的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对国外仪器的过分依赖,严重冲击了我们对电磁法勘探仪器的自主研发。我国迫切需要可靠的电磁法勘探仪器。长周期大地电磁信号微弱,信号周期长,本文根据其信号特点,设计了一种长周期低噪声信号采集电路,对其一致性、稳定性进行了重点设计,系统电路主要由低频通道板、主控单元、母板等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配合完成信号的采集。其中对低频通道板进行了重点设计,该部分电路分为射频抑制电路、前放电路、滤波电路、主放电路、信号采集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存储电路和通道板电源电路等八部分,完成对低频信号的放大、调理、采集和存储等工作。电路采用CPLD作为控制器,完成多通道信号的信号采集和逻辑控制。调试完成后,按照校准规范对样机进行了噪声测试、增益标定精度测试、最小可测信号与动态范围测试、相位分辨能力测试等方面的测试,测试表明系统峰峰值噪声小于0.35?V,系统标定精度优于0.16%,动态范围、相位分辨能力等指标都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吴信民,马王鹏,杨亚新,李泽林,樊启航[7](2018)在《电磁法中电容电极测量技术》文中提出本文提出在电磁法勘探中利用电容电极代替接地电极进行测量的方法技术(简称CIE).通过实例验证,CIE结果与在地面上通过布设电极测量电场的传统电磁法相比,CIE具有效率高、减少距离测量等引起的随机误差、横向分辨率高等特点.CIE可以测量三个方向空中的电场强度,得到地表电磁矢量之间完整的视电阻率张量.

赵永红,肖彦君,王航,张琼[8](2016)在《地震预测方法Ⅳ:电磁法》文中研究指明电磁法地震预测是临震地震预测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已有的电磁法地震预测的流程是在各台站设置仪器观测覆盖区域的电磁数据,比如电场各分量、电阻率、磁场各分量或者给定频率的电磁波等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电磁异常,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组成的地震"三要素"相关的预测意见.从多次实验以及震例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电磁法地震预测目前并不完善,可以预测的范围、精度以及预测量都有限.但是电磁法异常提前发生并且特征明显,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弄清引起震前电磁异常的明确的物理机制,找到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对应关系,这样电磁法在地震预测中将会迈出扎实的一步.为了了解电磁法地震预测的现状,本文从电磁法预测的基础岩石物理学实验,野外观测记录,以及对已有电磁方法的分析与评价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电磁法地震预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岳棋柱[9](2015)在《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方法及其装置的物探方法特征》文中认为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方法及其装置,主要应用于不同深度地层结构中的各种矿产资源探测,其使用与性能方面的特点已做过介绍,本文叙述其物探方法特征.

胥值礼,孟庆敏,崔志强,高卫东[10](2014)在《大地极化声子测深技术的调研与试用》文中研究说明大地极化声子测深是探测地球内部电磁扰动的一种被动源地球物理勘查新技术。与传统的地球物理电磁勘查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仪器设备轻便、工作方法灵活多样、测量简单快速、测量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本文分析了该技术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方法,并提供了河北和陕西两处油田的合作勘查试验结果,为开拓国内新型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提供参考。

二、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压电效应的大地极化声子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压电电磁辐射原理
2 发射频率
3 数值模拟与分析
    3.1 单模型
    3.2 组合模型
4 结论

(2)温变条件下岩石自然电位及激电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能带理论与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2.1 电子产生机制的能带理论
    2.2 微破裂导致裂隙尖端电荷分离
    2.3 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2.4 本章小结
3 温变条件下岩石自然电位响应特征研究
    3.1 自然电位测试系统
    3.2 试样制备及电极布置
    3.3 实验方案及误差控制
    3.4 温变条件下岩石自然电位测试结果
    3.5 温变条件下岩石自然电位产生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烧变前后岩石复电阻率演变规律研究
    4.1 复电阻率测试系统
    4.2 实验内容及方案
    4.3 复电阻率测试结果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温变条件下岩石激电特征及电阻率演变规律
    5.1 高温岩石复电阻率测试系统
    5.2 高温岩石复电阻率测试实验方案
    5.3 复电阻率测试结果
    5.4 岩石的电阻率-温度特性
    5.5 本章小结
6 频域激电法煤火探测数值模拟
    6.1 有限单元法
    6.2 模型设计及准确度验证
    6.3 布极方式及频率选择
    6.4 均匀半空间视频散率分布特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Cole-Cole模型参数反演计算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直流电法的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异常探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2 受载煤体视电阻率-声发射变化规律研究
    2.1 实验准备及系统
    2.2 实验结果分析
    2.3 受载煤体电阻率变化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掘进工作面应力分布数值模拟
    3.1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3.2 模型建立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直流电法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异常现场探测
    4.1 直流电法超前探原理
    4.2 直流电法探测掘进工作前方应力异常分布方法
    4.3 现场概况
    4.4 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布置方法及数据处理
    4.5 电法响应结果
    4.6 验证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硬煤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电磁辐射监测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掘进工作面异常区域勘探及监测手段研究现状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含瓦斯硬煤受载破坏的响应特征
    2.1 含瓦斯煤受载破坏试验系统和试样
    2.2 试验内容和试验步骤
    2.3 实验结果
    2.4 含瓦斯煤受载破坏异常信号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电磁辐射特征
    3.1 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3.2 现场概况
    3.3 掘进工作面瓦斯与电磁辐射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监测识别方法
    4.1 模糊统计法
    4.2 临界值和动态趋势法
    4.3 波动指标法
    4.4 综合监测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4.5 综合监测识别方法
    4.6 掘进工作面电磁辐射监测识别方法的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大地电磁场源效应分析与考虑地球曲率的正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地电磁场源问题研究现状
        1.2.2 大地电磁地球曲率问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成果
第2章 大地电磁场源效应特征分析研究
    2.1 大地电磁场源效应
        2.1.1 大地电磁场源
        2.1.2 大地电磁场源效应
    2.2 线电流源
        2.2.1 线电流源场源响应正演理论
        2.2.2 线电流源响应特征分析
    2.3 片电流源
        2.3.1 片电流源场源响应正演理论
        2.3.2 片电流源响应特征分析
    2.4 波数场源
        2.4.1 波数场源场源响应正演理论
        2.4.2 波数场源响应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地电磁场源效应校正及反演研究
    3.1 频域校正
    3.2 空间域校正
        3.2.1 归一化法
        3.2.2 测点平均法
    3.3 时间域校正
        3.3.1 时间域延长法
        3.3.2 时间域剔除法
    3.4 考虑场源效应的大地电磁反演
        3.4.1 反演目标函数
        3.4.2 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策略
        3.4.3 反演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球坐标系三维大地电磁正演
    4.1 球坐标系交错网格有限差分三维正演理论
        4.1.1 球坐标系交错采样网格化
        4.1.2 球坐标系网格参数计算
        4.1.3 Maxwell方程积分形式的球坐标离散化
        4.1.4 球坐标系方程组及响应
    4.2 圆柱坐标系二维大地电磁正演
        4.2.1 圆柱坐标系交错采样网格化
        4.2.2 TE模式正演
        4.2.3 TM模式正演
        4.2.4 圆柱坐标系方程组及响应
    4.3 算法正确性验证及分析
        4.3.1 层状模型
        4.3.2 DTM1模型
        4.3.3 简单异常体模型
        4.3.4 复杂异常体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地球曲率的大地电磁二三维反演
    5.1 有限内存拟牛顿法
        5.1.1 反演目标函数
        5.1.2 牛顿法及阻尼牛顿法
        5.1.3 拟牛顿法及LBFGS
        5.1.4 目标函数变换及梯度求解
    5.2 大地电磁二维曲率反演算例
        5.2.1 二维简单异常体模型合成数据反演
        5.2.2 二维复杂异常体模型合成数据反演
    5.3 大地电磁三维曲率反演算例
        5.3.1 三维简单异常体模型合成数据反演
        5.3.2 三维复杂异常体模型合成数据反演
    5.4 实测资料三维反演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6)长周期低噪声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技术发展趋势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的分析及方案设计
    2.1 采集信号特征
    2.2 设计要求
    2.3 关键技术分析
    2.4 总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2 电磁传感器
        3.2.1 磁场传感器
        3.2.2 电场传感器
    3.3 低频通道板设计
        3.3.1 射频抑制电路设计
        3.3.2 低频板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3.3.3 低频板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3.3.4 低频板主放与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3.4 系统主控单元设计
        3.4.1 标定信号产生电路
        3.4.2 GPS与同步触发电路
        3.4.3 显示与键盘接口设计
        3.4.4 主控板电源电路设计
    3.5 系统母板设计
    3.6 电源电路设计
        3.6.1 优化供电模式
        3.6.2 优化电源滤波方式
        3.6.3 隔离与电平转换
    3.7 系统一致性、可靠性保证技术
        3.7.1 系统一致性保证技术
        3.7.2 系统可靠性保证技术
    3.8 PCB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
        3.8.1 PCB设计要点
        3.8.2 PCB设计优化措施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CPLD的建模及要点设计
        4.1.1 CPLD介绍及优势分析
        4.1.2 CPLD的集成开发环境及开发语言
        4.1.3 CPLD顶层建模设计
        4.1.4 系统接口模块
        4.1.5 通道控制模块
        4.1.6 采集控制模块
        4.1.7 数据读写控制模块
    4.2 系统操作软件设计
        4.2.1 系统控制软件
        4.2.2 系统任务编辑软件
        4.2.3 数据回放软件
        4.2.4 系统可靠性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5.1 系统调试
    5.2 系统测试
        5.2.1 系统噪声测试
        5.2.2 系统增益标定精度测试
        5.2.3 系统最小可测信号与动态范围测试
        5.2.4 系统相位分辨能力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电磁法中电容电极测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原理
2 实例验证
    2.1 垂直电场试验
    2.2 电容电极与接地电极对比试验
3 结论

(9)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方法及其装置的物探方法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探测过程按三维方式进行
2探测的分辨能力得到提高
3实现探测自动化,同时进行多路探测
4天然地震预测的探索
5展望

(10)大地极化声子测深技术的调研与试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2 技术原理
3 仪器设备
4 应用领域
5 工作方法
    5.1 数据采集
    5.2 数据处理原理及基本方法
    5.3 数据分析
        5.3.1 信号形式
        5.3.2 初始信息分析
        5.3.3 空间域小波分析
        5.3.4 空间域相关分析
        5.3.5 奇异谱分析
        5.3.6 亮点分析
6 勘查试验
7 结语

四、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压电效应的大地极化声子模拟研究[J]. 吴洋,严家斌. 物探与化探, 2021(03)
  • [2]温变条件下岩石自然电位及激电特征研究[D]. 郭伟红.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基于直流电法的掘进工作面前方应力异常探测研究[D]. 王欣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硬煤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区电磁辐射监测识别研究[D]. 李金铎.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5]大地电磁场源效应分析与考虑地球曲率的正反演研究[D]. 罗威.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长周期低噪声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D]. 郭向鑫.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0(08)
  • [7]电磁法中电容电极测量技术[J]. 吴信民,马王鹏,杨亚新,李泽林,樊启航.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 [8]地震预测方法Ⅳ:电磁法[J]. 赵永红,肖彦君,王航,张琼.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6)
  • [9]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的方法及其装置的物探方法特征[J]. 岳棋柱.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4)
  • [10]大地极化声子测深技术的调研与试用[J]. 胥值礼,孟庆敏,崔志强,高卫东. 物探与化探, 2014(04)

标签:;  ;  ;  ;  ;  

自然电磁辐射探测技术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