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丁酯的催化合成及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

丙烯酸丁酯的催化合成及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

一、丙烯酸丁酯催化合成与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1](2021)在《光棒废料粉末/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复配制备瓷砖背胶》文中研究指明光棒废料的主要成分是具有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的粉体,其表面含有有机和无机絮凝剂。目前处理光棒废料的主要方式是填埋,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具有一定的刚性,可以改善有机聚合物的本体强度,增加乳液胶粘剂成膜后的粘结强度。本文在聚合过程中分别引入两种表面电性不同的光棒废料粉末,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制备复合乳液,对比两种光棒废料复合乳液的稳定性、粘结强度的差异,找出制备复合乳液较合适的光棒废料,并探究其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再将该废料复合乳液分别与丁苯乳液、硅丙乳液、苯丙乳液进行复配,制备瓷砖背胶,实现废料的资源化利用。首先把表面带正电的黄色光棒废料和表面带负电的红色光棒废料分别加入到聚合体系中,原位聚合制备复合乳液。研究这两种表面组成不同的光棒废料对丙烯酸酯乳液的粘结强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光棒废料制备复合乳液。研究发现:在使用阴离子引发剂、阴离子乳化剂的乳液聚合体系,带正电的黄色光棒废料形成的复合乳液粘结强度和稳定性优于带负电的红色光棒废料形成的乳液。黄色光棒废料可以提升乳液性能,是比较合适的无机粉末。然后对黄色光棒废料复合乳液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优化,探究水的添加量、黄色光棒废料添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复合乳液成膜后的粘结强度的影响,找出最优配方及工艺。研究发现: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量为3 g,丙烯酸羟乙酯的量为3 g,正十二烷基硫醇的量为0.08 g,无水碳酸钠的量为0.05 g的条件下,单体的总质量固定为55 g,当釜底液中水的添加量为64%(相对于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数,下同),废料粉末的添加量为0.18%,引发剂的添加量为1.45%,MMA的添加量为12.73%,BA的添加量为81.82%,反应温度为95℃,单体预乳化液的滴加时间为50 min,保温时间为10 min时,复合乳液成膜后的粘结强度达到最大值(0.49 MPa)。最后将最优配方及工艺条件下的废料复合乳液分别与丁苯乳液、硅丙乳液、苯丙乳液复配制得瓷砖背胶,废料复合乳液的最佳含量(相对瓷砖背胶质量的百分数)分别为70%、50%、50%。在此用量下,三种不同的瓷砖背胶的粘结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05 MPa、1.08 MPa、1.03 MPa,均超过行标(T/SDDA0001-2018),废料复合乳液能有效增强瓷砖背胶的粘结强度。

冯锦[2](2021)在《高强度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压敏胶黏剂(PSA)一直以来在生活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视聚合工艺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的乳液型胶粘剂产品。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黏剂无论从聚合工艺,还是环境保护及粘结性都具有诸多优点,在压敏胶发展领域越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压敏胶黏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压敏胶的使用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包装、卫生、标签等。但是由于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其自身结构特点,存在涂布过程中对极性基材润湿性能差、内聚强度低而造成剥离强度小等缺陷,使得压敏胶的使用范围受到局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验采用预乳化乳液聚合法,选用合适的聚合工艺及聚合单体、助剂等,以制备并提高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剥离强度为目的,制备了稳定性较好并保证三力平衡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为提高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对基材特别是非极性、表面能低的基材的粘结性,往往需要加入一些物质对其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改性,进一步改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耐水性及剥离强度,满足使用要求。乳液聚合过程中,聚合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等都会对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及压敏胶性能产生影响。通过实验,选择反应温度为预乳液滴加73°C小时后升温至82°C,预乳液滴加时间总长3-3.5h,然后在此温度下反应1.5h。实验通过软单体与硬单体比例、引入功能单体改变用量以及适量加入乳化剂、引发剂等,用量有利于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和提高180°剥离强度。实验表明当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76:16:8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4°C,180°剥离强度为6.39N/25mm乳化剂占单体总量的0.48%,引发剂0.4%制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黏度适中,剥离强度达到最大值,乳液稳定性好。为进一步提高压敏胶剥离强度、改善压敏胶的耐水性及耐热性,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偶联剂,采用带有环氧功能基团的KH-560硅烷偶联剂,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进行改性。当KH-560用量为总单体量的3%时,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由6.39N/25mm提高到7.85N/25mm,吸水率从15.6%降低到8.9%,使压敏胶剥离强度、耐水、耐碱及耐热性能得到改善。经FT-IR测试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由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由激光粒径分析仪及TEM对乳胶粒粒径及乳液进行分析,合成的偶联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乳胶粒粒径平均为435.1nm,经热失重分析表明,经过KH-560改性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在耐高温明显比纯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耐高温效果更好。

谢琴妍[3](2020)在《紫外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氢氧化铝阻燃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预聚体并制备了增粘树脂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和氢氧化铝(ATH)填料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了多种单体和树脂组分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探讨氢氧化铝与丙烯酸的协同阻燃机理。首先,实验比较了不同丙烯酸酯单体合成的丙烯酸酯预聚体性能,预聚体的180°剥离强度在钢片上可达到18.2N/25mm,初粘强度为10号钢球,透光率可达90%以上。同时通过动态流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立叶红外光谱图(FT-IR)、热重分析(TGA)以及黏度计表征了预聚体的各项性能。其次,实验比较了不同稀释单体和不同增粘树脂对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一种在PE膜上的180°剥离强度可达31N/25mm,在PET板材上的180°剥离强度可达27.4N/25mm,在钢片上的180°剥离强度可达42.7N/25mm的高剥离强度压敏胶。通过动态流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立叶红外光谱图(FT-IR)、热重分析(TGA)以及邵氏硬度计表征了高剥离强度压敏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团结构、热稳定性以及硬度,发现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和碳五树脂的加入都会增加压敏胶的Tg和热稳定性,IBOA的加入会增加压敏胶的硬度。利用电子拉力机、胶带初粘强度测试仪和持粘强度测试仪测试了压敏胶的粘结强度,结果发现IBOA和增粘树脂的加入会使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和初粘强度先增后减,持粘强度下降。最后,实验将ATH填料与丙烯酸酯树脂共混,制备了一种阻燃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TGA和热重-红外联用分析(TG-IR)实验发现ATH填料的加入会使压敏胶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终温度的残炭率变高。再利用垂直燃烧测试实验研究了压敏胶的阻燃性能,结果证明了ATH和AA含量的增加都能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阻燃性能,在二者占比适当时,复合压敏胶的垂直燃烧等级能达到V-0级,并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压敏胶的残炭形貌分析了其阻燃机理。然后使用电子拉力机和邵氏硬度计测试了阻燃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和硬度,结果表明当阻燃压敏胶的垂直燃烧等级为V-0级时,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最高可达19.3N/25mm;同时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逐渐下降,而硬度逐渐上升。

周文雅[4](2020)在《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丙烯酸酯类热熔胶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胶粘剂,该种热熔胶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和剪切强度,其抗氧化性和耐候性均良好。本文基于丙烯酸酯类热熔胶发展现状以及浸蜡纸箱粘接和废纸回收中胶粘物质去除等问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可再分散丙烯酸酯热熔胶。石蜡复合乳化剂Op-10与Span-80的比值为0.55/0.45时,石蜡乳液可后续复合乳液的制备。当LMA、正十二烷基硫醇(NDM)和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含量分别为9%、0.8%以及0.3%时,反应转化率可达95.59%,聚合物热性能和粘结强度优异。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松香继续改善热熔胶的熔融流动性和粘附性,DOP与松香含量分别为基体聚合物质量的7.5%和6%时,可再分散丙烯酸酯热熔胶热稳定性优异,熔融黏度低,粘结强度高,再分散效果良好,应用于纸制品粘接和纸箱封箱时,可以减少纸制品回收时胶粘剂难于处理等问题,实现纸制品的高效回收。(2)以VAc、MMA、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可用于浸蜡纸箱封箱的低温热熔胶。当石蜡乳液含量为10%时,复合乳液较为稳定,聚合物熔融流动性适宜。MMA含量为5.2%时,反应转化率较高,聚合物剥离强度可达55N/25mm,剪切强度较高。加入DOP改善对热熔胶粘结强度和熔融黏度,DOP含量为基体聚合物质量的10%时,所制备的低温热熔胶综合性能优良,可应用于浸蜡纸箱的封箱粘接。低温热熔胶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应用时避免蜡纸箱钉合造成箱内物品损坏。(3)绘制了两种热熔胶的工艺流程图,并分别进行物料衡算和成本核算,根据与市售热熔胶比较,本实验制备的两种低温热熔胶价格合理,综合性能优异,具有市场竞争力。

任杰[5](2020)在《基于RAFT乳液聚合的松香改性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水性压敏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已被广泛应用于胶黏剂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对聚乙烯、聚丙烯等难粘材料的粘结性,往往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加入增粘树脂(松香等)来改善压敏胶与被粘物之间的润湿性,从而提高其初粘性和剥离强度。国内拥有非常丰富的松香资源,采用松香及其衍生物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进行改性,不仅为松香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利用开辟了新思路,而且为提高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从而扩大了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应用领域。本文以RAFT乳液聚合制备松香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为研究目标,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结构可控的 Poly(nBA-random-DAEMA)无规共聚物、PSt-b-Poly(nBA-random-DAEMA)-b-PSt嵌段共聚物,并将其作为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基础树脂,并研究了松香基单体(Dehydroabietic Ethyl Methacrylate,DAEMA)的共聚加入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RAFT乳液聚合成功设计合成了 一系列Poly(nBA-random-DAEMA)无规共聚物、PSt-b-Poly(nBA-random-DAEMA)-b-PSt嵌段共聚物,实验最终制得的共聚物转化率大于90%且乳液稳定性较好,共聚物的实际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基本吻合,而且分子量分布较窄,其中无规共聚物PDI<2,嵌段共聚物PDI<3.6。2、在松香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成膜过程中,当润湿剂surfynol 104E的加入量为总乳液的0.13wt%时,乳液的表面张力从72mN/m降低至52mN/m,此时乳液开始呈现出对PET薄膜的润湿性能;采用室温干燥或高温干燥的成膜方式,对最终所成干膜的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不大。3、研究了 DAEMA对三嵌段共聚物SBAS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SBAS乳液压敏胶的剥离强度随着DAEMA嵌段含量的增加而得到显着提高。当DAEMA的嵌段含量为3.33wt%时,压敏胶的剥离强度达到8.9 N/24mm,较改性前的剥离强度提高1.4倍;而初粘性随着DAEMA嵌段含量的增加基本维持在3#左右,持粘性均大于2h。4、研究了 DAEMA对均聚物PnBA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PnBA乳液压敏胶的持粘性和剥离强度随着DAEMA嵌段含量的增加均得到显着提高。当DAEMA的嵌段含量为6.67wt%时,压敏胶的持粘性达到5m58s,较改性前的持粘性增加5m21s,压敏胶的剥离强度达到2.4 N/24mm,较改性前的剥离强度提高1.2倍;而初粘性随着DAEMA嵌段含量的增加基本维持在9#左右。5、研究了 DAEMA对SBAS和PnBA混合物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无论是将DAEMA嵌段加入SBAS,还是PnBA,随着总乳液中DAEMA的质量分数的增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初粘性未发生显着变化,持粘性和剥离强度却有所增加。当DAEMA在SBAS中的嵌段含量为2.67wt%,在PnBA中的嵌段含量为5wt%时,制备得到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持粘性达到7m22s,较改性前的持粘性增加4m30s,剥离强度达到3.2N/24mm,较改性前的剥离强度提高0.6倍。6、将DAEMA与商用松香增粘树脂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DAEMA的共聚改性效果要优于松香增粘树脂的共混改性。松香增粘树脂经常被用来改善链段的活动性,从而增加初粘性,与松香增粘树脂的改性效果不同,DAEMA的共聚改性不仅仅提高了压敏胶的初粘性,还显着提高了压敏胶的持粘性和剥离强度,最终制得的压敏胶综合性能更加优异,这可能得益于分子级别共混结构对压敏胶性能的显着影响。

徐兵[6](2020)在《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电力输送系统的防污闪能力,电力部门一般会在绝缘子表面涂上一层RTV防污闪涂料。但长时间的运行会使得涂层表面积污严重,从而影响其防污闪能力。故电力部门每年停电检修期间都会对绝缘子进行清洗工作,清除RTV涂层表面污秽以提高绝缘子的外绝缘性能。但是,常规的清洗方法不仅耗时费力,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寻找到一种高性能的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并将其应用到电力输送系统的除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分别通过化学交联改性和纳米粒子改性对溶剂型丙烯酸酯PSA进行了改性研究,制备了一种复合型丙烯酸酯PSA。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化测试手段,研究了改性胶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考察法研究了各改性剂的添加量对丙烯酸酯PSA粘接性能(初粘力、持粘力和180°剥离强度)和耐热性能的影响。从中挑选出了综合性能较为优异的丙烯酸酯PSA,将其制备成了一种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利用其与污秽层成分极性相近原理进行除污。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BA)对丙烯酸酯PSA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同时具备良好耐热性能和粘接性能的丙烯酸酯PSA。研究表明:丙烯酸酯PSA的耐热性能随着N,N’-MBA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且当N,N’-MBA的添加量为0.15%时,丙烯酸酯PSA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初粘力为12号小球,持粘力为124 min,180°剥离强度为8.42 N/25 cm,耐热温度为120℃。(2)采用无水醋酸铜对丙烯酸酯PSA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同时具备良好耐热性能和粘接性能的丙烯酸酯PSA。研究表明:丙烯酸酯PSA的耐热性能随着无水醋酸铜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且当无水醋酸铜的添加量为0.4%时,丙烯酸酯PSA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初粘力为7号小球,持粘力达72 h以上,180°剥离强度为8.74 N/25 cm,耐热温度为140℃。(3)先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改性,使其表面接枝上双键,再将其同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同时具备良好耐热性能和粘接性能的丙烯酸酯PSA。研究表明:丙烯酸酯PSA的耐热性能随着KH570-MWNTs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且当KH570-MWNTs的添加量为1.5%时,丙烯酸酯PSA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初粘力为17号小球,持粘力为27h,180°剥离强度为17.34 N/25 cm,耐热温度为155℃。(4)通过对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的去污性能进行表征,该去污材料能很好地除去RTV涂层表面的污秽且绝缘子的憎水性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该去污材料的洗净率和除盐率均达95%以上,远超过GB/T 25097-2010中洗净率和除盐率达80%即为合格这一标准。

武帅[7](2020)在《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热熔压敏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压敏胶,在室温下呈固态,温度升高后具备熔融流动性,且化学性质稳定,是经皮给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储存药物、控制药物释放和与皮肤紧密贴合的作用。热熔压敏胶的骨架材料为热塑弹性体,热塑弹性体中最常见的是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包括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等,以SIS型热塑弹性体为基质制备得到的SIS型热熔压敏胶具有内聚力强、载药量高、粘附性好等特点,但存在吸湿透气性差、对亲水性或低亲脂性药物体外释放率低、容易引起红肿等过敏反应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因此,本研究对SIS型热塑弹性体进行化学接枝改性,为亲水性药物构建更多的释放通路,改善压敏胶体系的亲水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亲水性和亲脂性模型药物,考察改性前后热塑弹性体薄膜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首先,通过甲酸-过氧化氢原位环氧化法利用SIS型热塑弹性体制备环氧化SIS,再通过开环接枝化法将亲水性聚乙二醇引入到环氧化SIS的环氧基团中制备接枝化SIS。利用氢核磁共振波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其环氧化程度、相结构和相容性进行测试和表征,通过谱图确定环氧化率、接枝化率、官能团结构和特征峰归属,通过熔点变化确定热塑弹性体中各相之间的相容性,制备得到满足实验条件的热塑弹性体基质。其次,建立适合模型药物芍药苷和齐墩果酸的HPLC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和系统适用性均良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测定两种药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亲水性较强,齐墩果酸亲脂性较强。通过考察两种药物在大鼠皮肤匀浆液中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证明药物在人体皮肤中的稳定性较好。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亲水性药物芍药苷(苷类化合物)和亲脂性药物齐墩果酸(三萜类化合物),研究以SIS、环氧化SIS、接枝化SIS三种不同共聚物为基质制备得到的热塑弹性体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环氧基团和亲水性聚氧乙烯醚链段的热塑弹性体中,芍药苷24 h的累积释放率由0.13%分别提高到7.45%和4.21%,齐墩果酸24 h的累积释放率由41.83%分别提高到57.25%和61.33%,证明环氧化处理和接枝化处理均可以增加SIS共聚物的极性,从而增强亲水性药物和亲脂性药物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

杨谦[8](2019)在《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UV固化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固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投资成本小,能耗低,无溶剂,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溶剂法合成丙烯酸酯聚合物,然后将其作为丙烯酸酯树脂加入到UV丙烯酸酯压敏胶体系中,制备了拥有优异粘结效果的UV丙烯酸酯压敏胶。首先,采用丙烯酸异辛酯(EH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十八酯(S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通过溶剂法合成了高分子量且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实验研究了不同单体比例、引发剂的含量、聚合温度、溶剂的含量、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所制备丙烯酸酯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的影响。其次,为了初步验证合成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粘结性能,将其制作成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实验研究了不同EHA含量聚合物、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烘干温度、烘干时间、膜厚等因素对所制备溶剂型压敏胶粘结性能的影响。最后,将合成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溶于活性稀释剂中,再加入光引发剂,流平剂、消泡剂等成分,制成了UV丙烯酸酯压敏胶。实验研究了活性稀释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光引发剂的种类及添加量、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分子量及添加量、固化速率、膜厚等因素,对所制备UV丙烯酸酯压敏胶固化速度、双键转化率、初粘、持粘、剥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

王顺[9](2019)在《无机填料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本课题中,制备了硫酸钙晶须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和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了硫酸钙晶须和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含量对压敏胶体系凝胶含量、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填料的加入会增加压敏胶体系的凝胶含量和吸水率;静态接触角用来表征压敏胶的润湿性,结果表明填料会减小胶膜的水接触角,也就是增强胶膜的润湿性;对于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压敏胶,还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压敏胶膜的透光率,结果表明填料的加入降低了胶膜的透光率;利用初黏力测试仪、持粘力测试仪和智能电子拉力机等分别对压敏胶体系进行了填料含量对压敏胶膜初黏力、持粘力、180°剥离强度影响的探究,结果显示,初黏力随填料含量增加而减小,持粘力则随填料含量增加而增加。180°剥离强度则不同,其随填料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此外,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减小。腐蚀性测试中,硫酸钙晶须改性的压敏胶随填料含量的上升,腐蚀性逐渐减小,而对于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改性的压敏胶,其腐蚀性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先下降然后又上升;对压敏胶样品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填料增强了压敏胶体系的热稳定性;最后,对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改性的压敏胶进行了导电率的测试,结果表明低填料含量时,压敏胶的导电率缓慢增加,当填料含量较高时,压敏胶体系的导电率显着增加。

贺贝贝[10](2018)在《紫外光本体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压敏胶》文中研究指明压敏胶的传统生产方法为溶液型与乳液型,两种方法都需要原料在加热条件下聚合反应时间在7h以上,聚合反应升降温的时限决定了反应速率较难控制,在压敏胶的使用时需要耗费较高的能量除去产品中的溶剂或者水,从而带来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紫外光本体聚合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的聚合方法,引发剂通过吸收紫外光能量制备丙烯酸酯预聚物,此方法具有反应速率快、反应程度可控、受温度影响小等优点,制备的产品固含量100%,无色透明,且粘结性与耐候性良好。本课题主要包括紫外光引发机理的研究以及通过考察反应条件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产品性能可控的目的。本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聚合物的性能研究以及工艺控制。其中性能研究包括预聚物的制备以及压敏胶的固化。研究了各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光聚合反应速率,初步确定了各种软、硬单体的选择。通过改变软硬单体的不同配比以及不同引发剂含量进而确定压敏胶最佳力学性能下各组分的组成及配比,测定此最佳组成下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布。在预聚物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光照时间来控制预聚物黏度,在预聚物反应结束时正好处于聚合反应的自动加速阶段,如若光照时间稍微延长则会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爆聚反应。因此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系数,采用间歇光照的方式,控制每次聚合的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次数从而达到所需黏度。在预聚物中添加适量引发剂与交联剂即可得到光固化压敏胶。考察了固化时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固化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交联剂、异氰酸酯、丙烯酸等对耐热性以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二、丙烯酸丁酯催化合成与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烯酸丁酯催化合成与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光棒废料粉末/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复配制备瓷砖背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二氧化硅复合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机理概述
        1.2.1 化学共价键结合
        1.2.2 氢键相互作用
        1.2.3 静电引力作用
    1.3 二氧化硅提升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研究概述
        1.3.1 原位乳液聚合
        1.3.2 种子乳液聚合
        1.3.3 Pickering乳液聚合
        1.3.4 无皂乳液聚合
        1.3.5 其他乳液聚合
    1.4 丙烯酸酯乳液在瓷砖背胶中的应用
        1.4.1 丙烯酸酯乳液在瓷砖背胶中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两种不同的光棒废料(黄色、红色)对成膜后粘结强度和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废料预处理过程
        2.2.4 复合乳液的制备工艺
        2.2.5 光棒废料及乳液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色光棒废料复合丙烯酸酯乳液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探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复合乳液的制备工艺
        3.2.4 乳液成膜后的粘结强度的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乳液的最佳配方研究
        3.3.2 复合乳液的最佳工艺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色光棒废料复合乳液与高强度乳液复配制备瓷砖背胶初探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瓷砖背胶乳液的复配
        4.2.4 瓷砖背胶乳液的粘结强度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使用丁苯乳液复配时,废料复合乳液的含量对瓷砖背胶的粘结强度的影响
        4.3.2 使用硅丙乳液复配时,废料复合乳液的含量对瓷砖背胶的粘结强度的影响
        4.3.3 使用苯丙乳液复配时,废料复合乳液的含量对瓷砖背胶的粘结强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高强度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压敏胶发展及分类
        1.2.1 压敏胶概述
        1.2.2 压敏胶的性能
        1.2.3 压敏胶分类
    1.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分类
        1.3.1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3.2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3.3 热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3.4 水溶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4 乳液聚合反应原理
        1.4.1 概述
        1.4.2 乳液聚合原理
    1.5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研究进展
        1.5.1 概述
        1.5.2 共混改性
        1.5.3 交联改性
        1.5.4 增粘树脂改性
        1.5.5 有机硅改性
        1.5.6 其他改性方式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章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实验步骤
        2.4.1 聚合实验流程图
        2.4.2 预乳液的制备
        2.4.3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2.4.4 压敏胶带样品的制备
    2.5 性能测试及表征
        2.5.1 乳液外观
        2.5.2 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
        2.5.3 初粘力测试
        2.5.4 持粘力测试
        2.5.5 压敏胶180°剥离强度测试
        2.5.6 丙烯酸酯乳液固含量测定
        2.5.7 丙烯酸酯乳液粘度测试
        2.5.8 丙烯酸酯压敏胶吸水率测定
        2.5.9 丙烯酸酯乳液凝胶率测定
        2.5.10 丙烯酸酯乳液机械稳定性
        2.5.11 丙烯酸酯乳液钙离子稳定性
        2.5.12 压敏胶膜接触角测试
        2.5.13 乳液粒径及其分布测试
        2.5.14 玻璃化转变温度表征
        2.5.15 热稳定性分析
        2.5.16 透射电镜
        2.5.17 压敏胶膜耐碱性测定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聚合工艺对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影响
        3.2.1 实验配方及合成路线
        3.2.2 聚合反应条件对丙烯酸酯乳液制备的影响
        3.2.2.1 反应温度的选择
        3.2.2.2 反应时间的选择
        3.2.2.3 搅拌速率的选择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单体配比对丙烯酸酯乳液及压敏胶粘结性能的影响
        3.3.2 功能单体用量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3.3.3 引发剂用量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3.3.4 乳化剂用量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3.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红外分析
        3.3.6 Tg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
    4.1 引言
    4.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2.2.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预乳液的制备
        4.2.2.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4.2.2.3 压敏胶带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用量的KH-560对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4.3.2 KH-560用量对丙烯酸酯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4.3.3 KH560用量对压敏胶耐水/耐碱性的影响
        4.3.4 KH-560用量对压敏胶剥离强度的影响
        4.3.5 KH-560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膜红外分析图
        4.3.6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膜热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
致谢

(3)紫外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氢氧化铝阻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丙烯酸酯PSA的研究进展
        1.2.1 丙烯酸酯PSA聚合方式的研究进展
        1.2.2 丙烯酸酯PSA中组成单体的研究进展
    1.3 紫外光固化的研究进展
        1.3.1 紫外光固化机理
        1.3.2 紫外光固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1.3.3 紫外光固化配方的研究进展
    1.4 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1.4.1 有机树脂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4.2 无机材料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3 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实施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案设计
        2.2.1 预聚物合成实验方案设计
        2.2.2 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酯PSA的实验方案设计
    2.3 性能测试及表征方法
        2.3.1 溶液黏度
        2.3.2 透光率
        2.3.3 粘结强度
        2.3.4 红外光谱(FI-IR)分析
        2.3.5 热重(TGA)分析
        2.3.6 DSC分析
        2.3.7 SEM形貌分析
        2.3.8 热重与红外联用(TG-IR)分析
        2.3.9 垂直燃烧等级
第三章 UV光固化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和性能分析
    3.1 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反应机理
    3.2 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步骤
    3.3 反应时间对黏度的影响
    3.4 链转移剂对黏度的影响
    3.5 光引发剂的影响
    3.6 性能与分析
        3.6.1 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3.6.2 热稳定性分析
        3.6.3 DSC分析
        3.6.4 粘结性能
        3.6.5 透光率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V光固化高剥离强度丙烯酸酯PSA的制备及表征
    4.1 UV固化高剥离强度丙烯酸酯PSA的合成
    4.2 性能与分析
        4.2.1 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4.2.2 DSC分析
        4.2.3 热稳定性分析
        4.2.4 粘结性能
        4.2.5 硬度
        4.2.6 固化时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V光固化阻燃丙烯酸酯PSA的合成及表征
    5.1 阻燃丙烯酸酯PSA的制备
    5.2 性能与分析
        5.2.1 热稳定性分析
        5.2.2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5.2.3 垂直燃烧等级
        5.2.4 SEM表面形态
        5.2.5 180°剥离强度
        5.2.6 硬度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热熔胶的概述
    1.2 热熔胶的研究进展
        1.2.1 聚氨酯(PU)热熔胶
        1.2.2 聚酰胺(PA)热熔胶
        1.2.3 乙烯类热熔胶
        1.2.4 热塑性橡胶类(SIS、SBS)热熔胶
        1.2.5 聚酯(PET)热熔胶
    1.3 丙烯酸酯热熔胶的研究进展
    1.4 乳液聚合反应
    1.5 纸制品回收中的胶粘剂问题
    1.6 浸蜡纸箱的粘接问题
    1.7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7.2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可再分散丙烯酸酯热熔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石蜡乳液的制备
        2.2.4 可再分散丙烯酸酯热熔胶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石蜡乳液稳定性测试
        2.3.2 熔融温度的测定
        2.3.3 粘接强度的测定
        2.3.4 热熔胶热稳定性测试
        2.3.5 熔融黏度的测定
        2.3.6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2.3.7 热熔胶分散性能测试
        2.3.8 反应转化率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复合乳化剂配比对石蜡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4.2 洗涤次数对聚合物分散效果的影响
        2.4.3 LMA对聚合物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4.4 NDM对聚合物分子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4.5 NBMA对聚合物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4.6 DOP对热熔胶热性能和粘结强度的影响
        2.4.7 松香对热熔胶粘接强度的影响
        2.4.8 可再分散热熔胶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低温热熔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石蜡乳液的制备
        3.2.4 低温热熔胶的制备
    3.3 测试与表征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2 复合乳液粒径分析(DLS)
        3.3.3 乳液稳定性分析
        3.3.4 熔融温度的测定
        3.3.5 粘接强度的测定
        3.3.6 热熔胶热性能测试
        3.3.7 熔融黏度的测定
        3.3.8 反应转化率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石蜡乳液对乳液及聚合物熔融流动性的影响
        3.4.2 MMA含量对聚合物热性能和剥离强度的影响
        3.4.3 DOP含量对热熔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
        3.4.4 聚合物结构表征与热熔胶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物料衡算
    4.1 物料衡算的概述
    4.2 可再分散丙烯酸酯热熔胶的物料衡算
        4.2.1 可再分散丙烯酸酯热熔胶的工艺流程图
        4.2.2 物料衡算
    4.3 低温热熔胶的物料衡算
        4.3.1 低温热熔胶的工艺流程图
        4.3.2 物料衡算
    4.4 热熔胶参数对比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本实验创新性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5)基于RAFT乳液聚合的松香改性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水性压敏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RAFT乳液聚合
        2.1.1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2.1.2 RAFT自由基聚合
        2.1.3 乳液聚合
        2.1.4 RAFT乳液聚合
    2.2 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2.3 压敏胶的改性研究进展
        2.3.1 压敏胶的作用机理
        2.3.2 压敏胶的宏观性能指标
        2.3.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改性
        2.3.4 松香及其衍生物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
3 松香改性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设计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精制
        3.2.2 表征方法
        3.2.3 小分子RAFT试剂的合成
        3.2.4 双亲性大分子RAFT试剂的合成
        3.2.5 松香基单体DAEMA的合成
        3.2.6 RAFT乳液聚合制备Poly(nBA-random-DAEMA)无规共聚物
        3.2.7 RAFT乳液聚合制备PSt-b-Poly(nBA-random-DAEMA)-b-PSt嵌段共聚物
    3.3 本章小结
4 松香改性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在水性压敏胶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4.2.2 表面张力测试
        4.2.3 TEM测试
        4.2.4 宏观胶黏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相形态
        4.3.2 乳液成膜过程的研究
        4.3.3 松香基单体DAEMA对三嵌段共聚物SBAS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
        4.3.4 松香基单体DAEMA对均聚物PnBA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
        4.3.5 松香基单体DAEMA对SBAS和PnBA混合物宏观胶黏性能的影响
        4.3.6 松香基单体DAEMA与商用松香增粘树脂的改性效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网设备污闪分析及解决方案
        1.2.1 绝缘子污秽闪络特性
        1.2.2 绝缘子的污秽成分及分类
        1.2.3 污秽成分的测定方法
        1.2.4 防污闪措施
        1.2.5 RTV防污闪涂料表面污秽清除措施
    1.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概述
        1.3.1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历史
        1.3.2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组成
        1.3.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分类
    1.4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因素
        1.4.1 单体组成及配比对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4.2 溶剂对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4.3 引发剂对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4.4 聚合工艺对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5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改性研究
        1.5.1 交联改性
        1.5.2 纳米粒子改性
        1.5.3 改性单体改性
        1.5.4 其他方式改性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2 丙烯酸酯PSA的制备
        2.2.3 丙烯酸酯PSA胶带的制备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2.3.4 热失重(TG)分析
        2.3.5 粘接性能分析
        2.3.6 耐热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水醋酸铜交联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3.2.2 丙烯酸酯PSA的制备
        3.2.3 丙烯酸酯PSA胶带的制备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2 黏度分析
        3.3.3 热失重(TG)分析
        3.3.4 粘接性能分析
        3.3.5 耐热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表面烯丙基化碳纳米管/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4.2.2 烯丙基官能团化MWNTs的制备
        4.2.3 KH570-MWNTs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
        4.2.4 丙烯酸酯PSA胶带的制备
        4.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2 热失重(TG)分析
        4.3.3 改性胶的断裂面微观形貌
        4.3.4 粘接性能分析
        4.3.5 耐热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初探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5.2.2 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的制备
        5.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除污效果分析
        5.3.2 憎水性分析
        5.3.3 清洁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7)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经皮给药系统概述
        1.1.1 经皮给药系统的机理
        1.1.2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1.1.3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 经皮给药用压敏胶基质
        1.2.1 压敏胶的基本要素
        1.2.2 压敏胶的分类
        1.2.3 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1.3 SIS型热熔压敏胶
        1.3.1 SIS型压敏胶的组成
        1.3.2 SIS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1.4 接枝共聚物
        1.4.1 概述
        1.4.2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1.4.3 接枝共聚物的特性
    1.5 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立体依据
        1.5.2 课题方案
        1.5.3 研究内容
2 ESIS和 SIS-g-PEG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药品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ESIS的制备
        2.3.3 SIS-g-PEG的制备及提纯
    2.4 测试与表征
        2.4.1 ~1H-NMR波谱分析
        2.4.2 FT-IR光谱分析
        2.4.3 DSC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SIS环氧化反应机理及环氧度的表征
        2.5.2 接枝化反应机理
        2.5.3 ~1H-NMR结果分析
        2.5.4 FT-IR结果分析
        2.5.5 DSC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芍药苷和齐墩果酸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溶液的配制
        3.3.2 离体皮肤的制备
        3.3.3 HPLC分析方法
        3.3.4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测定
        3.3.5 药物在皮肤匀浆液中的稳定性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液相方法的建立
        3.4.2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3.4.3 药物溶液在皮肤匀浆液中的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4 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体外释药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热塑弹性体薄膜制备
        4.3.2 HPLC分析方法
        4.3.3 体外药物释放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主要英文缩写词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压敏胶概述
        1.1.1 压敏胶的发展
        1.1.2 压敏胶的分类
        1.1.3 压敏胶的作用机理
        1.1.4 压敏胶的宏观性能指标
    1.2 丙烯酸酯压敏胶
        1.2.1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构成
        1.2.2 影响丙烯酸酯压敏胶粘结性能的因素
        1.2.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分类
    1.3 UV固化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3.1 UV压敏胶的固化机理
        1.3.2 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组成
        1.3.3 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2.3 压敏胶的制备
        2.3.1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
        2.3.2 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
    2.4 测试与表征
        2.4.1 FTIR测试
        2.4.2 GPC测试
        2.4.3 TGA测试
        2.4.4 DSC测试
        2.4.5 初粘力性能测试
        2.4.6 持粘力性能测试
        2.4.7 180°剥离强度性能测试
        2.4.8 实时红外测试
        2.4.9 流变测试
第三章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溶剂型压敏胶的性能研究
    3.1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表征
        3.1.1 聚合反应进程的监测
        3.1.2 单体比例对丙烯酸酯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3.1.3 引发剂含量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3.1.4 聚合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3.1.5 溶剂含量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3.1.6 搅拌速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3.2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表征
        3.2.1 不同EHA含量的聚合物对溶剂型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对溶剂型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3.2.3 烘干温度对溶剂型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3.2.4 烘干时间对溶剂型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3.2.5 膜厚对溶剂型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已有配方的UV压敏胶性能的表征
    4.2 活性稀释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2.1 单活性稀释剂体系的研究
        4.2.2 双活性稀释剂体系的研究
        4.2.3 多活性稀释剂体系的研究
    4.3 引发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3.1 TPO的含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3.2 TPOL的含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3.3 819的含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3.4 ITX和EDAB的含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3.5 TPO和ITX、EDAB双引发剂体系的研究
    4.4 丙烯酸酯聚合物种类和添加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4.1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分子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4.2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含量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EHA含量聚合物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5 其他因素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5.1 膜厚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5.2 固化速度对UV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件

(9)无机填料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丙烯酸酯压敏胶概论
        1.1.1 丙烯酸酯压敏胶简介
        1.1.2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分类
        1.1.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单体
        1.1.4 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因素
        1.1.5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聚合方法
        1.1.5.1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溶液聚合
        1.1.5.2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乳液聚合
        1.1.6 压敏胶粘接机理
        1.1.6.1 吸附理论
        1.1.6.2 化学反应理论
        1.1.6.3 机械作用理论
        1.1.6.4 扩散理论
        1.1.6.5 静电理论
        1.1.7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改性
        1.1.7.1 化学交联改性
        1.1.7.2 物理交联改性
        1.1.7.3 耐热单体改性
        1.1.7.4 无机填料改性
        1.1.7.5 双重条件改性
    1.2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现状
        1.2.1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国外研究现状
        1.2.2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国内研究现状
        1.2.3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1.2.3.1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应用现状
        1.2.3.2 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应用前景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3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过程
        2.2.1 实验所用配方及反应过程
        2.2.2 压敏胶膜的制备
    2.3 测试及表征方法
        2.3.1 红外光谱
        2.3.2 凝胶含量
        2.3.3 吸水率
        2.3.4 润湿性
        2.3.5 透光率
        2.3.6 粘接性能
        2.3.6.1 初粘性
        2.3.6.2 持粘性
        2.3.6.3 180 °剥离强度
        2.3.7 力学性能
        2.3.8 腐蚀性
        2.3.9 热稳定性
        2.3.10 填料形貌、分散型观察
        2.3.11 胶膜的导电性测试
第三章 硫酸钙晶须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及表征
    3.1 硫酸钙晶须及其改性
        3.1.1 硫酸钙晶须简介
        3.1.2 硫酸钙晶须的改性
        3.1.3 硫酸钙晶须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傅里叶红外光谱
        3.2.2 凝胶含量
        3.2.3 吸水率
        3.2.4 润湿性
        3.2.5 透光率
        3.2.6 粘接性能
        3.2.6.1 初粘性
        3.2.6.2 持粘性
        3.2.6.3 180 °剥离强度
        3.2.7 力学性能
        3.2.7.1 应力-应变曲线
        3.2.7.2 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3.2.8 腐蚀性
        3.2.9 热稳定性
        3.2.10 硫酸钙晶须在体系中的分散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与表征
    4.1 氧化石墨烯简介及其制备
        4.1.1 氧化石墨烯简介
        4.1.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4.2 碳纳米管简介及其改性
        4.2.1 碳纳米管简介
        4.2.2 碳纳米管的改性
        4.2.3 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
    4.3 表征及结果
        4.3.1 傅里叶红外谱图
        4.3.2 凝胶含量
        4.3.3 吸水率
        4.3.4 润湿性
        4.3.5 粘接性能
        4.3.5.1 初粘性
        4.3.5.2 持粘性
        4.3.5.3 180°剥离强度
        4.3.6 力学性能
        4.3.6.1 应力-应变曲线
        4.3.6.2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4.3.7 腐蚀性
        4.3.8 热稳定性
        4.3.9 导电率测试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紫外光本体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压敏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丙烯酸酯压敏胶概述
        1.1.1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分类
        1.1.1.1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1.1.2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1.1.3 水溶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1.1.4 热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1.1.5 辐射固化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1.2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组成
        1.1.3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影响因素
        1.1.3.1 单体组成的影响
        1.1.3.2 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1.1.3.3 极性基团的影响
        1.1.3.4 共聚物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1.1.3.5 交联的影响
        1.1.4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粘结性能
    1.2 紫外光引发聚合概述
        1.2.1 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机理
        1.2.2 紫外光聚合与热聚合的比较
        1.2.3 光化学基础
        1.2.4 光引发反应
        1.2.4.1 光致断裂反应
        1.2.4.2 分子间氢提取反应
        1.2.4.3 分子内氢提取反应
        1.2.4.4 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
    1.3 紫外光固化压敏胶概述
        1.3.1 UV固化压敏胶的组成
        1.3.2 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创新性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性
第二章 丙烯酸酯单体的光聚合速率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2.1.2 UV聚合制备压敏胶的实验设计流程
        2.1.3 实验原理
        2.1.4 实验步骤
        2.1.5 聚合单体的选择
    2.2 分析测试
        2.2.1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2.2.2 分子量及分布测定
        2.2.3 红外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UV光照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2.3.2 不同单体的光聚合反应速率研究
        2.3.3 不同引发剂用量下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布
        2.3.4 光聚合前后的红外光谱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UV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压敏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3.1.2 光引发制备丙烯酸酯预聚物
        3.1.3 UV固化压敏胶的制备
        3.1.3.1 不含交联剂的压敏胶制备
        3.1.3.2 含交联剂的压敏胶制备
        3.1.4 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胶膜的制备
    3.2 性能及分析测试
        3.2.1 外观
        3.2.2 UV固化压敏胶的初粘力测试
        3.2.3 UV固化压敏胶的持粘力测试
        3.2.4 UV压敏胶的剥离强度测试
        3.2.5 Tg测试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软硬单体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3.3.2 AA含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3.3.3 软单体不同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3.3.4 硬单体不同配比下压敏胶的力学性能
        3.3.5 聚合反应时间对压敏胶性能影响
        3.3.6 引发剂不同用量的影响
        3.3.7 功能单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3.8 光照强度对于预聚物的影响
        3.3.9 间歇照射方式对于转化率及分子量与分布的影响
        3.3.10 间隔照射下每次光照时间对于预聚物性能的影响
        3.3.11 光聚合与热聚合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固化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2 分析测试
        4.2.1 TG测试表征
        4.2.2 耐老化性能测试
        4.2.3 残胶量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交联剂的选择
        4.3.2 交联剂对耐热性的影响
        4.3.3 固化时间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4.3.4 光引发剂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4.3.5 固化光照强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3.6 涂膜厚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3.7 二异氰酸酯对熟化性能影响
        4.3.8 功能单体含量对耐老化性能影响
        4.3.9 链转移剂对压敏胶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丙烯酸丁酯催化合成与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光棒废料粉末/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复配制备瓷砖背胶[D]. 刘鹏.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2]高强度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D]. 冯锦.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3]紫外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氢氧化铝阻燃的研究[D]. 谢琴妍.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周文雅.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5]基于RAFT乳液聚合的松香改性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水性压敏胶中的应用[D]. 任杰. 浙江大学, 2020(03)
  • [6]RTV涂层表面污秽清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徐兵.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7]两亲性SIS-g-PEG热塑弹性体的设计、合成与体外释药性研究[D]. 武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UV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杨谦.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9]无机填料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D]. 王顺.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10]紫外光本体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压敏胶[D]. 贺贝贝.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丙烯酸丁酯的催化合成及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