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距投影的数值变换研究

等距投影的数值变换研究

一、等角投影数值变换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绍航,边少锋,金立新,叶彤[1](2021)在《椭球大地测量常用幂级数的第三扁率展开》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椭球大地测量中以第一偏心率为e参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收敛速度慢、形式繁杂冗长的问题,以第三扁率n代替e作为辅助参数对部分常用幂级数展开式进行重新推导,并将结果展至n6。算例分析表明:以n为参数推导所得的6种辅助纬度及复变高斯投影展开式展至n6时,精度达到(10-13)″,优于以e为参数的展开式展至e12,收敛速度提升明显;且大地纬度、地心纬度和归化纬度间计算展开式由以e的幂级数形式变为以n的确定形式,关系更加严密、形式更为直观。

张玉[2](2021)在《基于CMUT的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模型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已经成为全世界女性的首要威胁,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进行乳腺癌诊断的主要有乳腺钼靶、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成像、X射线断层成像和B型超声等,但是这些影像手段无法实现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超声断层成像(Ultrasound Computer Tomography,超声CT)作为一种新型的乳腺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其成像分辨率高、无辐射、安全可靠。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apacitive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CMUT)具有灵敏度高、带宽大、小尺寸、制作简单等优点,本文将高密度、高一致性的CMUT阵列作为超声CT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结合理论和仿真分析,进行基于CMUT的超声CT系统的研制,并且对相应的超声断层成像算法进行研究获得高分辨的重建图像。(1)首先,对超声CT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三种不同的超声换能器配置方案,并且设计了三种新型的基于CMUT的乳腺超声CT系统。包括1×256阵元的CMUT双线阵CT系统,其检测区域宽度为15cm;256阵元的CMUT环阵CT系统,检测区域半径为7.5cm;256×128阵元的三维CMUT柱面阵CT系统,形成(37)15cm×10cm的检测区域。并且在其中建立了乳腺模型,包含脂肪、软组织和四个位置、大小不同的肿瘤三种组织类型,在COMSOL有限元软件中完成了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2)将相控阵波束控制技术应用于乳腺超声CT系统中,提出了新型的透射式超声CT扫描方式。针对双线阵CT系统,采用一个CMUT发射,对面线阵所有阵元接收的方式,依次进行256次扫描;环阵CT系统采用64个CMUT聚焦发射,正对面64个CMUT接收的方式,依次进行256次发射来实现360°环形扫描;三维柱面阵CT系统采用128阵元的CMUT线阵聚焦发射,正对面128×64 CMUT弧形阵列接收的方式,形成三维锥束扫描,依次进行256次发射,形成非接触式三维立体筛查。(3)基于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二维乳腺超声CT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实验结果表明,CMUT双线阵CT系统重建图像伪影较大,CMUT环阵CT系统能够对乳腺组织及其内部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进行清晰的成像。基于三维锥束FDK算法对三维柱面阵CT系统进行重建,根据量化结果,使用衰减系数和声速分布进行图像重建时感兴趣区域(ROI)的偏差值分别小于0.017%和0.052%。

皮金勇[3](2021)在《全景视频投影及编码优化算法》文中认为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由于具有丰富的沉浸感而广受用户喜爱,在人们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本质上,VR和AR技术的核心是全景视频,其通常表征在球域,具有的高帧率、高分辨率要求促使视频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给存储和传输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压缩全景视频,国际电信联盟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成立的JVET组织专门开发了 360Lib库,可与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或者通用视频编码(Versatile Video Coding,VVC)联合使用。全景视频编码框架中主要包含投影和编码两部分:在投影部分中存在过采样和不连续边界问题;在编码部分中传统编码标准未充分考虑全景视频球域特性。本文基于全景视频的内容特性、纹理特性和邻域特性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现有投影格式大多采用的固定映射函数无法适用于多样性的内容。在本文中,考虑全景视频内容特性,提出了一种内容相关的混合等角立方体(Content-aware Hybrid Equal-angular Cubemap,CHEC)投影格式。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内容相关的投影模型,其中的映射函数参数可适应不同的视频内容;其次,通过最小化投影失真,采用迭代参数搜索算法为每个投影平面决策最优的映射函数参数;最后,将投影模型嵌入到全景视频编码框架中提升编码性能。与等距矩形投影格式(Equi-Rectangular Projection,ERP)和混合等角立方体投影格式(Hybrid Equi-angular Cubemap,HEC)相比,提出的CHEC投影格式就端到端加权球域峰值信噪比而言平均实现8.57%和0.11%的比特节省,有效地提升了编码性能。2、过采样和不连续边界是造成投影失真的主要因素。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球域旋转的全景视频编码(Spherical Rotation-based Omnidirectional Video Coding,SROVC)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SROVC框架以提升编码性能,其中基于全遍历的球域旋转(Full traversal-based Spherical Rotation,FSR)方法采用帧级率失真优化决策最优旋转角度;其次,提出了基于纹理特性的球域旋转(Texture characteristics Spherical Rotation,TSR)方法预测最优旋转角度,以更少的编码次数实现与FSR方法相当的编码收益;最后,提出了基于分组的球域旋转(Group-oriented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Spherical Rotation,G-TSR)方法以保持编码收益且降低复杂度,其中分组数是由统计实验确定。提出的TSR方法和G-TSR方法在CMP格式平均实现0.94%和0.89%的比特节省。3、现有的单一帧内模式无法适用于多样性的内容,而组合模式中额外编码的模式索引会产生更多的比特开销。在本文中,提出了基于组合加权的帧内预测方法以提升编码性能。具体而言,该组合模式是由最可能模式(Most Prob-able Modes,MPM)列表中的前两个模式获取得到,无需通过编码传送到解码端。此外,组合加权的权重值是人为设定而无需传送到解码端。将所提出的基于MPM加权的帧内预测方法嵌入到传统视频编码框架和全景视频编码框架中,采用率失真优化在传统帧内预测方法和基于MPM加权帧内预测方法之间竞争。与传统的视频标准中的方案相比,提出算法在二维图像上平均实现了0.02%的编码比特节省。本课题提出的全景视频投影及编码优化算法,将结合视频内容特性的映射函数参数加入到投影中,以降低投影失真;将考虑纹理特性的球域旋转模型加入到全景视频编码框架中,从而提高编码增益;将结合邻域信息的加权预测模型嵌入帧内预测中,从而减少空域冗余。本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军事、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对数字媒体和互联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彭成涛[4](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金属伪影校正和辅助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需要医学图像作为辅助工具。然而,由于医学图像分辨率低、噪声强、组织结构复杂等固有特性,再加上大量的临床病例给医生造成的工作负担,基于人工的阅片很容易导致疾病的漏诊或误诊(对于需要及时介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漏诊将会直接导致患者五年生存率下降)。因此,自动化处理/分析医学图像及辅助诊断的方法在临床中意义重大。传统自动化医学影像处理/分析及临床辅助诊断大多依赖于经典的机器学习类算法,该类算法往往需要人工选取特定的影像学特征(如梯度、灰度等),然后再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进一步地分析。然而,通常情况下人工提取的特征非常有限,并不能很好的利用医学图像的全部信息,导致最终模型鲁棒性较差、输出的结果可信度不高。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以其强大的信息提取能力在医学影像计算及临床辅助诊断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基于此,本文选择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医学影像及诊断问题的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医学影像在临床中辅助诊断的成功应用需要经过图像重建及去噪、疾病诊断和病灶分割三个阶段。图像重建及去噪为后续临床病症分析提供高质量的组织细节保证,疾病诊断则为医生提供精准的疾病筛查结果,而病灶分割则为临床的干预治疗(如肿瘤切除)提供丰富的病灶信息。针对医学影像在临床应用中的三个不同阶段,本文分别研究各阶段中的三个子问题,即:CT重建及金属伪影校正方法研究、胸部14类疾病自动诊断方法研究及三维多模态乳腺肿瘤分割方法研究。具体如下:(1)CT金属伪影校正方法研究。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CT金属伪影校正过程一般在单域(正弦图域或图像域)或双域开展。其中,较为先进的为基于正弦图域和图像域的双域算法。然而,现有的双域算法在正弦图域进行受损区域的修复时,未能有效地避免来自受损区域无效信息的干扰,导致最终的输出结果中含有较多的次级伪影;其次,现有算法并没有使不同域的信息有效进行交互,未充分利用跨域信息的辅助特性。因此,本文提出两种新的双域金属伪影校正网络,一种旨在解决正弦图修复过程中无效信息的干扰问题,另一种使得不同域之间的信息可以相互辅助、相互促进,进而降低更多的金属伪影及相关噪声。在来自人体不同部位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两种算法均获得了比以往算法更好的性能,体现了新提出的算法的在临床中的有效性。(2)胸部14类疾病自动诊断方法研究。以往基于X光胸片的疾病自动诊断方法往往直接提取图像中疾病相关特征并用于分类,或简单地将肺部区域均分并编码以获取疾病的部分位置信息。然而,当前算法并未提供疾病较为详细的位置信息,未将疾病的发病位置与可能的疾病类型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相对位置信息感知网络,尝试将疾病病发的常见位置与疾病类型结合起来,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在含14类疾病的X光胸片数据集上的实验的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最新的胸部疾病诊断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取得了较为先进的结果。(3)三维多模态乳腺肿瘤分割方法研究。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乳腺肿瘤分割方法大多基于二维图像进行分割,并使用一个模态的信息辅助另一个模态的肿瘤分割。其中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方式以拼接为主,而这种方式只是简单地将不同模态信息叠加在一起,并未充分利用不同模态间信息的互助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跨模态信息交互3D多模态乳腺肿瘤分割网络,用于同时分割不同模态下的乳腺肿瘤。在网络中,不同模态间的信息在网络训练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有效降低分割结果中潜在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在临床数据集上的实验说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校正部分人工标注的错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明伟[5](2021)在《全景视频的虚拟摄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5G技术的应用,VR视频行业将重新迎来井喷式的发展。而全景视频作为VR视频的一种展示形式,为用户带来了升级的观看体验。然而由于人眼的视野局限性,用户在某个时刻只能观看到全景视频的某个视角范围(Field-of-View,FoV),并不能立即充分享受全景视频丰富的内容信息,有可能会错过视频中重要的场景内容。通过自动捕获视频中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并引导用户以正常视角(Normal Field-of-View,NFoV)观看,来实现虚拟摄影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全景视频的这一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全景视频的虚拟摄影系统,主要工作如下:针对准确地捕获用户最感兴趣的视频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全景视频显着性检测网络,通过编解码结构将输入的全景视频转换为显着得分图。它通过立方体数据填充映射解决了等角矩形平面下全景视频的边界拉伸和图像失真问题,利用多尺度特征提取方法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策略获得有效的时空特征信息,并结合解码模型来完成对每一帧的显着得分图的预测。模型在公开数据集上相比现有模型取得了更好的准确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针对虚拟摄影视频的观看引导,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感知的NFoV窗口路径规划算法,基于显着性检测模型,结合光流估计,实现对视频显着区域的有效内容感知。该算法首先找出一条针对最显着区域的最佳观看路径,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一条能更有效显示最显着对象及周围环境的FoV窗口感知路径,最后通过路径平滑处理生成平滑稳定的NFoV虚拟摄影视频,以帮助用户舒适地观看全景视频。与AutoCam等算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优势。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实现系统能够生成平滑稳定的NFoV虚拟摄影视频,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全景视频观看体验。

赵妍[6](2021)在《基于多径协同的虚拟现实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普及率日益增长,虚拟现实内容快速增长,虚拟现实技术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虚拟现实应用在带宽,延迟和数据包丢失方面对网络性能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根据虚拟现实基于视口(FieldofView,FOV)传输的特点,在无线家庭网条件下,针对单用户场景和多用户组场景这两种高频应用场景,就如何在有限的网络资源下充分利用信道带宽,减少冗余数据传输,以及虚拟现实对于高带宽低延迟的要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径协同的虚拟现实传输系统。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优化的QoE(Quality of Experience)评价方法,在虚拟现实视频质量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虚拟现实内容的视口特征,评价结果更加贴合虚拟现实应用实际特性,将这种QoE指标作为码率自适应算法的控制因素,可以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提高传输效率。(2)本课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视口特征的多路径调度算法,通过对多路径传输的数据之间的解耦,解决了现有多径传输中最棘手的队头阻塞问题,并且在数据选路阶段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对链路质量更准确的选择,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3)聚焦于多用户同时观看全景视频或同时参与游戏这一具有广泛前景的虚拟现实应用场景,本课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在多用户场景下的多路径协同传输机制,在不影响用户体验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有效减少冗余数据传输来降低传输数据量。

周琦宾[7](2021)在《基于压缩感知观测矩阵优化的SAR图像重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雷达成像领域,需要高速AD转换和大量数据分析才能获得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而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理论的研究,发现其重构条件需要较少测量值,这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从而提高图像重构效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的研究工作着眼于压缩感知技术中的观测矩阵与重构算法两部分,以达到提高重构SAR图像质量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1)描述了压缩感知技术基本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各类重构算法。为了在后续的研究中客观评价观测矩阵与重构算法的性能,给出了相关的评价标准。(2)通过对压缩感知观测矩阵构造要素的分析,本文研究了常用观测矩阵的观测思路及构造矩阵,并对其分类研究,基于研究讨论了其性能指数与不足之处。通过研究总结,常用观测矩阵优化方法一般有如QR分解法、基于Gram矩阵的t-平均互相干性优化方法、SVD分解优化方法等。基于这些现有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对其优化步骤进行深入探讨,为论文下一章中提出的新的观测矩阵优化方法打下理论基础。(3)提出了一种优化观测矩阵的方法:基于等角紧框架观测矩阵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原始高斯矩阵为基础,从观测矩阵(37)与稀疏基?间相关性和观测矩阵列独立性两方面考虑,首先利用等角紧框架(ETF)收缩的Gram矩阵进行优化,通过自适应梯度下降法更新每次梯度下降方向,加快收敛速度,这样就能将观测矩阵与稀疏基间的互相关性减少,之后通过QR分解方式达到增加观测矩阵列独立性的目的。相关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其他观测矩阵优化方法,基于等角紧框架观测矩阵优化方法在峰值信噪比与重构误差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4)本文基于压缩感知中重构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混合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改进光滑LO范数(Modified Smoothed L0,MSL0),构造了优化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改善了原SLO算法中由于“锯齿现象”发生的重构效率低、重构图像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改进算法采用近似双曲函数逼近离散的L0范数,把L0范数最小化问题,变成光滑函数的最小值优化问题,其中近似双曲函数的陡峭性更大,能够兼得最速下降法和拟牛顿法的优势之处,大大提高了对SAR图像的重构精度与速度。(5)将观测矩阵优化后的矩阵与改进后的重构算法结合,并与其他重构算法进行重构性能比较。不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观测矩阵优化的MSL0算法与MSL0算法在峰值信噪比、重构误差和重构耗费时间方面都优于其他重构算法。

高飞[8](2021)在《人教、北师两版初中数学教材几何思维水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该文旨在通过探究人教版和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几何思维水平有何异同,来考察我国现行广泛使用的两版初中数学教材符合学生几何学习认知规律的情况。为此,以人教版和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设置如下研究问题:不同几何思维水平知识点有何异同?不同年级几何思维水平及变化趋势有何异同?不同主题几何思维水平有何异同?得出如下结论:两版教材均注重对“分析”思维水平的培养;两版教材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均注重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北师版教材相较于人教版更注重“视觉”思维水平的培养。给出如下建议:人教版教材应注重“视觉”几何思维水平的培养;两版教材均应注重在九年级上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选取合适的教材。

买吾拉夏·木巴热克[9](2020)在《基于地面激光雷达(TLS)的荒漠河岸林林窗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林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小尺度干扰类型,也是森林更新与演替的主要驱动力。快速、准确地测定林窗边缘木参数及其动态是林窗研究中的一大难点。传统的人工树木监测方法耗时、耗力、耗费,易受立地条件和测树者的主观影响,很难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本研究利用地面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对塔里木河中游天然胡杨林林窗进行扫描,获得其边缘木树高、胸径、冠径、树冠面积、树冠体积等相关参数。此外,通过人工测量,利用椭圆法、等角多边形法(8分法)、等角椭圆扇形法获得林窗的面积值,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所获得的面积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点云数据对林窗形状指数、伸长度、分维度、开敞度等形状参数进行计算,对其做相关性分析与检验,获得以下结果:(1)地面激光雷达所获取的点云数据与手测数据差异极小,胸径、树高、冠径提取拟合度R2分别为0.911、0.842和0.794,与手动测量相比,TLS点云数据所获取的树高数据精度更高;与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相比,利用激光雷达可以更便捷的获得林窗点云数据且不易受树冠形状无规则性的影响;(2)塔里木河中游天然胡杨林林窗边缘木胸径与树高、冠径、树冠体积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同时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变远,其相关性指数也随之降低;胡杨树高与树冠体积,树冠面积成正相关关系,胸径大小对树冠的影响比树高更明显,同时也呈现随离河道距离相关性降低的趋势;(3)经过椭圆法、等角多边形法、等角椭圆扇形法等几种人工林窗计算方法之间做对比,人工计算方法中,椭圆法与实际面积值偏差最大,等角椭圆扇形法所获得的面积值精度最高,与人工测量方法相比,激光雷达所获得的点云数据能更直接高效的获得林窗的面积值,并且能在不受林窗复杂程度的影响的情况下,获得最接近林窗面积的数值;(4)直接使用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对林窗的形状指数、分维度、伸长度、开敞度进行计算,可以相对简易的获取林窗高精度的形状参数值;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所获取的形状参数来看,塔里木河中游天然胡杨林中的林窗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变远,形状指数、伸长度、开敞度都随之变大,同时边缘木的平均树高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总之,地面激光雷达能便捷快速地获取森林高精度三维数据信息,可替代耗力、耗费、耗时的传统实测方法,为实时掌握胡杨林生长发育、长势动态以及胡杨林林窗特征参数提供高精度信息,是一种快速获取林窗特征参数的有效工具,同时为干旱区荒漠河岸林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许晓丹[10](2020)在《连续边界曲面反射对全角度三维投影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5G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满足传统二维平面显示,开始追求包含更多信息的空间三维显示效果。最初,三维显示技术需要依赖佩戴相应设备才能得以呈现出立体效果,这种使用过程中的不便进而催生出裸眼3D技术。得益于使用时便利性的优势,裸眼3D显示设备在各行各业迅速发展起来,但这类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四面体金字塔3D立体显示架构,利用佩泊幻像实现了四面体四个方向的立体呈现,但在该架构侧面的四个面的拼接棱线处以及非45°的观察角度,会存在同时看到相邻两块介质上反射的平面图像这一缺陷。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论文首次将大地测量学中的投影方法与微元法相结合,提出基于追击法和圆锥投影法的连续曲面反射的全角度三维投影,保留被还原物体的完整三维信息,探索实现多方向乃至全方向“无缝衔接”的三维投影技术,优化被还原对象的图像立体感,进一步扩大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论文最初探索追击法,利用已看到的立体图像反推投影屏投射出的平面图像,再将不同视线处的图像进行拼接。虽然该方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法得到理想成像效果,但为后续的圆锥投影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结合微元思想,通过兰伯特正形割圆锥投影实现基于连续曲面反射的全角度三维投影。主要工作如下:1.突破既有三维投影技术的四面体金字塔架构,提出一种基于微元思想的圆锥体3D显示架构。深入了解金字塔架构的成像原理以及摸清实际运用中的缺陷后,在结合现有三维投影技术基础的镜面反射得到实像基本原理基础上,论文综合考虑输入图像时的中心间距、方位角、形状畸变乃至色差等实际参数设置对投影成像的影响,建立圆锥体3D显示架构。2.利用兰伯特正形圆锥投影法和三角剖分,实现准连续曲面全角度三维投影的模式推导和仿真。为实现这一目标,利用现有大地测量学中的地图投影(兰伯特正形圆锥投影)的投影原理与方法,中间经过半球体投影,之后与微元极限思想相结合,从而实现由平面反射推广到曲面反射,也就是环视360°的连续曲面反射的圆锥投影。最后利用三角剖分,还原物体原本点与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优化了整个投影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圆锥投影之后立体效果。本论文为全角度立体投影技术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完成了整个立体投影过程的模式推导和仿真。虽然目前为止处理结果仍然存在畸变,但为后续的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保留了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性。

二、等角投影数值变换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等角投影数值变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椭球大地测量常用幂级数的第三扁率展开(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三扁率
    1.1 第三扁率的产生和定义
    1.2 第三扁率与偏心率间的关系
2 以第三扁率为参数的椭球大地测量常用幂级数展开
    2.1 以第三扁率为参数展开的常用纬度表达式
    2.2 等距离纬度Ψ、等角纬度φ和等面积纬度?的第三扁率展开形式
        2.2.1 等距离纬度Ψ的第三扁率展开形式
        2.2.2 等角纬度φ的第三扁率展开形式
        2.2.3 等面积纬度?的第三扁率展开形式
    2.3 复变函数表示的高斯投影的第三扁率展开形式
3 精度分析
    3.1 以e、n为参数展开的常用纬度表达式精度分析
    3.2 以e、n为参数展开的等距离纬度、等角纬度和等面积纬度表达式精度分析
    3.3 以e、n为参数展开的复变函数高斯投影表达式精度分析
4 结论

(2)基于CMUT的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模型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超声CT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CMUT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超声成像的理论知识
    2.1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2.1.1 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2.1.2 超声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2.1.3 超声波在粘性介质中的传播
        2.1.4 超声波的衰减
    2.2 透射式超声断层成像的理论知识
        2.2.1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
        2.2.2 阵列声源的辐射声场
        2.2.3 透射式超声断层成像系统换能器布置方案
    2.3 相控阵超声成像技术
        2.3.1 波动方程
        2.3.2 相控阵超声波束的控制
    2.4 本章小结
3.基于CMUT的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设计
    3.1 有限元分析与COMSOL软件
        3.1.1 有限元分析方法基础理论
        3.1.2 COMSOL软件简介
    3.2 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
        3.2.1 应用物理模块
        3.2.2 多物理场耦合
        3.2.3 有限元剖分
    3.3 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实现
        3.3.1 1×256 阵元CMUT双线阵CT系统
        3.3.2 256 阵元CMUT环阵CT系统
        3.3.3 256×128 阵元三维CMUT柱面阵CT系统
    3.4 本章小结
4.透射式超声断层成像重建算法
    4.1 透射数据处理
        4.1.1 环阵数据重排
        4.1.2 环阵数据的补齐
        4.1.3 环阵插值
    4.2 反投影重建算法
        4.2.1 反投影重建算法的原理
        4.2.2 反投影重建算法的缺陷
    4.3 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4.3.1 扇形束重建算法
        4.3.2 三维锥束FDK重建算法
    4.4 重建结果及量化分析
        4.4.1 1×256 阵元CMUT双线阵CT系统重建结果
        4.4.2 256 阵元CMUT环阵CT系统重建结果
        4.4.3 256×128 阵元CMUT柱面阵CT系统重建结果
    4.5 本章小结
5.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3)全景视频投影及编码优化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全景视频编码技术简介
    2.1 全景视频编码框架简介
    2.2 全景视频投影技术
        2.2.1 基于固定映射函数的投影格式
        2.2.2 基于自适应映射函数的投影格式
    2.3 全景视频编码技术
        2.3.1 高效视频编码标准框架
        2.3.2 全景视频编码优化技术
    2.4 全景视频质量评估标准
        2.4.1 传统2D质量评估标准
        2.4.2 球域质量评估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内容相关的混合等角立方体投影方法
    3.1 问题与动机
    3.2 基于内容特性的投影模型
    3.3 映射函数的最优参数决策
    3.4 基于CHEC格式的全景视频编码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实验环境配置
        3.5.2 不同投影格式之间的投影变换性能对比
        3.5.3 不同投影格式之间的编码性能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纹理特性的球域旋转方法
    4.1 相关研究
    4.2 问题与动机
    4.3 基于FSR、TSR和G-TSR的全景视频编码框架
    4.4 基于全遍历的球域旋转模型
    4.5 基于纹理特性的球域旋转模型
        4.5.1 基于纹理特性旋转方法的编码过程
        4.5.2 基于帧内模式的旋转角度预测方法
    4.6 基于分组的球域旋转模型
        4.6.1 基于分组旋转方法的编码过程
        4.6.2 基于统计方法的分组数决策过程
    4.7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1 在CMP格式和编码端WS-PSNR标准下的编码性能
        4.7.2 在CMP格式和其他质量评估标准下的编码性能
        4.7.3 传统无球域旋转方法和TSR方法下的投影平面可视化
        4.7.4 在其它CMP系列格式和编解码端WS-PSNR标准下的编码性能
        4.7.5 将TSR方法应用到不同坐标轴上的编码性能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组合加权的帧内预测方法
    5.1 相关研究
    5.2 问题与动机
    5.3 基于MPM加权的帧内预测方法
    5.4 基于MPM加权帧内预测方法的视频编解码过程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在2D视频上的编码性能
        5.5.2 在全景视频上的编码性能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金属伪影校正和辅助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医学影像基本知识
    1.3 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基于传统算法的医学影像应用研究现状
        1.4.2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应用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局部卷积金属伪影校正方法研究
        1.5.2 跨域信息交互金属伪影校正方法研究
        1.5.3 胸部14类疾病辅助诊断方法研究
        1.5.4 3D多模态乳腺肿瘤分割方法研究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局部卷积网络金属伪影校正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CT金属伪影发生的背景
    2.3 CT重建及投影原理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 局部卷积金属伪影校正网络
        2.5.1 数据集构建及处理
        2.5.2 基于深度学习的跨域CT金属伪影校正原理
        2.5.3 网络模型
        2.5.4 损失函数及网络训练
        2.5.5 实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域信息交互网络金属伪影校正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跨域信息交互金属伪影校正网络
        3.2.1 数据集构建及处理
        3.2.2 网络模型
        3.2.3 损失函数及网络训练
        3.2.4 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胸部14类疾病自动诊断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相对位置感知胸部疾病自动诊断网络
        4.3.1 肺部及心脏相对位置图
        4.3.2 网络模型
    4.4 实验结果
        4.4.1 实验数据
        4.4.2 算法性能及对比
        4.4.3 肺部及心脏分割结果对相对位置信息感知网络性能的影响
        4.4.4 消融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3D多模态乳腺肿瘤分割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3 跨模态信息交互3D多模态乳腺肿瘤分割网络
        5.3.1 层级分割网络架构
        5.3.2 三维小目标分割网络
        5.3.3 双向信息互动模型
        5.3.4 损失函数及网络训练
    5.4 实验结果
        5.4.1 实验数据集
        5.4.2 对比方法及评价指标
        5.4.3 分割结果
        5.4.4 消融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5)全景视频的虚拟摄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景视频的显着性检测
        1.2.2 全景视频的虚拟摄影技术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卷积神经网络
        2.1.1 卷积层、池化层、激活层、全连接层
        2.1.2 空洞卷积
        2.1.3 残差连接
    2.2 RNN类模型
        2.2.1 RNN
        2.2.2 LSTM与ConvLSTM
    2.3 注意力机制
        2.3.1 基于空间的注意力机制
        2.3.2 基于通道的注意力机制
        2.3.3 基于混合域的注意力机制
    2.4 光流估计
        2.4.1 Lucas-Kanade算法
        2.4.2 PWC-Net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时空特征融合的显着性检测网络STNet360
    3.1 全景视频显着性检测的难点分析
        3.1.1 编码模型
        3.1.2 解码模型
    3.2 STNet360的网络结构
        3.2.1 立方体数据填充映射
        3.2.2 基于时空特征融合的特征编码模块
        3.2.3 基于Bi-ConvLSTM的显着性预测模块
        3.2.4 Loss函数
    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3.3.1 数据集与评估方法
        3.3.2 实验设置
        3.3.3 子模块分析实验
        3.3.4 模型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内容感知的NFoV窗口路径规划算法
    4.1 算法整体框架设计
    4.2 NFoV窗口路径规划算法
        4.2.1 基于视觉显着性的初始路径规划
        4.2.2 基于FoV窗口感知的路径优化处理
        4.2.3 路径平滑处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子模块分析实验
        4.3.2 算法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景视频虚拟摄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开发环境简介
    5.2 系统描述与总体设计
    5.3 系统子模块功能实现
        5.3.1 用户交互模块
        5.3.2 数据处理模块
        5.3.3 请求响应策略
        5.3.4 数据存储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多径协同的虚拟现实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技术难点
        1.2.1 用户体验量化
        1.2.2 超低时延传输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虚拟现实传输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2.1 全景视频制作和传输
        2.1.1 获取和拼接
        2.1.2 投影方案
        2.1.3 内容编码
        2.1.4 封装和传输
        2.1.5 渲染和显示
    2.2 基于网络的视频流传输体系
        2.2.1 基于吞吐量的传输系统
        2.2.2 基于缓冲区的传输系统
        2.2.3 混合传输系统
    2.3 基于内容的视频流传输体系
        2.3.1 非基于视口的传输系统
        2.3.2 基于视口的传输系统
        2.3.3 基于图块的传输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虚拟现实网络场景分析
        3.1.2 应用场景需求分析
    3.2 系统架构设计
        3.2.1 总体架构设计
        3.2.2 系统工作流程
    3.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3.3.1 视频编码控制模块设计
        3.3.2 数据选路与分发模块设计
        3.3.3 数据接收与反馈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接收与反馈模块和视频编码控制模块设计
    4.1 视频数据分块设计
        4.1.1 HEVC编码方案
        4.1.2 混合编码方案设计
    4.2 全景视频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4.2.1 传统视频质量评价指标
        4.2.2 基于视点的VR视频质量评价指标
    4.3 虚拟现实用户QoE评价指标设计
        4.3.1 虚拟现实QoE影响因素分析
        4.3.2 主观QoE评价指标(Sub_VQ)
        4.3.3 客观QoE评价指标(Obj_VQ)
        4.3.4 实验评估与分析
    4.4 信息反馈数据包结构设计
    4.5 码率自适应算法设计
        4.5.1 算法设计与流程
        4.5.2 算法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选路与分发模块设计
    5.1 多径传输与问题分析
        5.1.1 MPTCP协议简介
        5.1.2 目前的MPTCP数据包调度算法
        5.1.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2 基于视口感知的多径协同传输算法设计
        5.2.1 强化学习优化的多径调度算法
        5.2.2 多径协同传输算法设计
        5.2.3 实验验证与分析
    5.3 多用户场景下多径协同传输算法设计
        5.3.1 算法设计与流程
        5.3.2 实验验证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部署
        6.1.1 测试环境
        6.1.2 测试数据
    6.2 功能测试
        6.2.1 服务端功能测试
        6.2.2 客户端功能测试
        6.2.3 各模块功能测试
    6.3 性能测试
    6.4 测试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压缩感知观测矩阵优化的SAR图像重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压缩感知研究现状
        1.2.2 观测矩阵研究现状
        1.2.3 重构算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2 压缩感知理论基础
    2.1 压缩感知理论基本原理
    2.2 信号的稀疏表示
    2.3 观测矩阵的设计
    2.4 信号的重构算法
        2.4.1 基于L1范数的重构算法
        2.4.2 基于L0范数的重构算法
        2.4.3 贝叶斯类的统计优化算法
    2.5 信号重构质量评价标准
    2.6 本章小结
3 观测矩阵及其优化方法
    3.1 实际应用中对观测矩阵的要求
        3.1.1 满足采样信息独立性条件
        3.1.2 Spark常数
        3.1.3 约束等距性原则
    3.2 常见的观测矩阵
        3.2.1 随机观测矩阵
        3.2.2 部分正交矩阵
        3.2.3 确定性观测矩阵
    3.3 现有观测矩阵优化方法
        3.3.1 QR分解优化方法
        3.3.2 基于SVD分解优化方法
        3.3.3 基于Gram-Schmidt正交化优化方法
        3.3.4 基于Gram矩阵的t-平均互相干性优化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改进的基于等角紧框架观测矩阵优化方法
    4.1 基于等角紧框架的优化方法
    4.2 对观测矩阵的改进
    4.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3.1 一维信号仿真实验
        4.3.2 二维SAR图像仿真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光滑L0范数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
    5.1 光滑L0范数(SL0)重构算法介绍
        5.1.1 基于修正牛顿法的SL0算法(NSL0)
    5.2 结合最速下降法与拟牛顿法的SL0算法(MSL0)
    5.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5.3.1 不同压缩比下的重构实验
        5.3.2 与其他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对比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人教、北师两版初中数学教材几何思维水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主要术语界定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概念
        2.1.2 理论背景
        2.1.3 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
    2.2 文献综述
        2.2.1 教材几何比较研究
        2.2.2 范希尔理论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3.2.1 数据收集
        3.2.2 数据分析
    3.3 研究思路及框架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几何思维水平知识点比较
        4.1.1 “视觉”水平
        4.1.2 “分析”水平
        4.1.3 “非形式化演绎”水平
        4.1.4 “形式化演绎”水平
    4.2 不同年级几何思维水平比较
        4.2.1 七年级
        4.2.2 八年级
        4.2.3 九年级
    4.3 不同主题几何思维水平比较
        4.3.1 图形的性质
        4.3.2 图形的变化
        4.3.3 图形与坐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人教版七年级知识点几何思维水平表
附录 B 北师版七年级知识点几何思维水平表
附录 C 人教版八年级知识点几何思维水平表
附录 D 北师版八年级知识点几何思维水平表
附录 E 人教版九年级知识点几何思维水平表
附录 F 北师版九年级知识点几何思维水平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地面激光雷达(TLS)的荒漠河岸林林窗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监测方案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方案
        2.3.1 监测点布设
        2.3.2 林窗边缘木数据的处理
        2.3.3 林窗形状参数的计算
第3章 激光雷达扫描与预处理
    3.1 仪器介绍
    3.2 激光雷达扫描步骤
        3.2.1 样地的选取与标靶的设计
        3.2.2 激光雷达参数提取
第4章 激光雷达数据的验证与分析
    4.1 精度验证
    4.2 数据分析
        4.2.1 一号样地数据分析
        4.2.2 二号样地数据分析
        4.2.3 三号样地数据分析
        4.2.4 四号样地数据分析
        4.2.5 五号样地数据分析
        4.2.6 样地整体数据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激光雷达的林窗面积与形状参数提取
    5.1 林窗面积计算
        5.1.1 不同方法进行林窗面积计算
        5.1.2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2 林窗形状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5.2.1 林窗形状参数计算
        5.2.2 分析与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连续边界曲面反射对全角度三维投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差型三维显示技术
        1.2.2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
        1.2.3 体三维显示技术
        1.2.4 伪全息三维显示技术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裸眼三维显示基本原理
    2.1 立体视觉原理
        2.1.1 视野
        2.1.2 单眼立体视觉原理
    2.2 圆锥投影
    2.3 三角剖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连续边界曲面反射对全角度三维投影的图像处理过程—追击法
    3.1 追击法推理
    3.2 多视野的拼接组合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连续边界曲面反射对全角度三维投影的图像处理过程——圆锥投影法
    4.1 坐标转换
        4.1.1 空间直角坐标系
        4.1.2 大地坐标系
        4.1.3 由空间直角坐标转换至大地坐标的数据处理
    4.2 半球体映射
    4.3 圆锥投影
    4.4 Delaunay三角剖分
        4.4.1 三角剖分仿真平台
        4.4.2 利用伪颜色赋值三角网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问题与展望
第六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取的研究成果

四、等角投影数值变换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椭球大地测量常用幂级数的第三扁率展开[J]. 汪绍航,边少锋,金立新,叶彤.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21
  • [2]基于CMUT的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模型建模与仿真研究[D]. 张玉. 中北大学, 2021(09)
  • [3]全景视频投影及编码优化算法[D]. 皮金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1(09)
  • [4]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金属伪影校正和辅助诊断方法研究[D]. 彭成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5]全景视频的虚拟摄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李明伟.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基于多径协同的虚拟现实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妍.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基于压缩感知观测矩阵优化的SAR图像重构方法研究[D]. 周琦宾.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8]人教、北师两版初中数学教材几何思维水平比较研究[D]. 高飞.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9]基于地面激光雷达(TLS)的荒漠河岸林林窗特征研究[D]. 买吾拉夏·木巴热克. 新疆大学, 2020(07)
  • [10]连续边界曲面反射对全角度三维投影的研究[D]. 许晓丹.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等距投影的数值变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