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

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

一、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宣元,高洪超,张浩,金泰,刘江[1](2022)在《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资源聚合技术应用场景分析及建设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碳"战略背景下,电力系统面临着清洁化、高可靠、低成本的重大三角矛盾。针对多重不确定性复杂耦合的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灵活调节能力和绿色电力的弹性消纳裕度成为重要攻克方向。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聚合技术架构,使海量、灵活、分散且难观、难测、难控的灵活性"沉睡"资源得以唤醒调动,因其低成本、高弹性成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可调资源,是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但相关工作仍处于起步示范阶段。聚焦国内外灵活资源聚合辅助电力系统运行的典型技术应用场景,梳理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聚合技术架构的典型分类,并分析比较了其技术特征,给出了灵活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架构技术建设启示和发展建议,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杨翾,骆哲,叶刚进,沈欣炜,尹建兵,黄天恩[2](2021)在《能源互网下虚拟电厂调度及市场竞价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聚合、协调控制可再生能源、柔性负荷、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资源,VPP(虚拟电厂)可以实现不同资源的出力互补,将有效降低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虚拟电厂可以为分布式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提供有效方案。从电力市场的角度出发,首先基于能源互联网"能量-信息-经济"三元驱动理念,介绍虚拟电厂的基本架构;针对VPP内部分布式资源管理模式,对VPP的3种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及总结,重点介绍VPP内部资源的调度机制。然后,针对VPP参与电力市场竞价的问题,从时间尺度、优化模型、不确定性因素三方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最后,对VPP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郑亚先,杨争林,冯树海,曾丹[3](2022)在《碳达峰目标场景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电力供需逆向分布特点,以及跨区跨省输电网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随着我国双碳远景目标的逐步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化运营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针对欧美等成熟运营电力市场的市场发展历程、市场主体激励方式、市场设计基本思想、市场出清结果安全性、市场出清机制与时序衔接等核心问题开展分析,考虑碳减排目标给各国市场运行的影响,分析了碳减排约束下欧美电力市场的融合发展,基于我国层级调度、省间省内差异性输配电价体系、省为电力平衡责任主体等不同于国外的市场运营基础条件,分析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可为我国电力市场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董旭柱,华祝虎,尚磊,王波,谌立坤,张秋萍,黄玉琛[4](2021)在《新型配电系统形态特征与技术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配电系统逐渐发展为具有电能汇集、传输、存储和交易功能的新型区域电力系统,具有了新的形态和特征。在此背景下,首先从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能替代、电力电子应用及数字化技术4个方面出发,对"双碳"背景下配电系统的新特性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其面临的静态问题、动态问题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低碳化新型配电系统的形态格局构想,对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源荷互动技术、直流配电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技术等支撑新型配电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分析了现阶段成果与新型配电系统需求之间的差距;最后,凝炼了新型配电系统建设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其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邓博夫[5](2021)在《考虑热惯性和价格约束的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研究》文中认为风电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装机容量不断快速攀升,渗透率逐年提高。而我国北方冬季热电联产机组的“以热定电”模式,对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了较大消纳压力。本文针对电热联合系统应对高比例风电接入后的电热协调优化调度问题,研究基于热力网络管网、电蓄热装置和热负荷的输入输出端温度变化的时间延迟特性与这三种元件的等效能量存储特性间关系,建立基于热力网络综合关系特征的热能输入可调节特性量化模型;研究基于热力网络热能输入可调节容量与电力网络风电出力特性间的协调互补特性,建立基于热网能量多时间尺度和多能量尺度可调节特征的电热联合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模型;研究基于电热联合供能边际成本优化的电热价格联合激励对热力网络能量输入可调节特性的影响,建立基于电价引导的电热联合系统日内动态优化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热力系统中源、网、荷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热网内部各个包含各个惯性环节的热力模型。考虑热力网络和电力网络在传输方式和时间尺度上的巨大差异,研究不同时间维度下热力网络多种惯性对电网中风电消纳的能力的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力网络中热能输运过程的动态特性模型。通过在热能输运过程中对能量的柔性调控,在弃风的时间段利用建筑物及管网的能量存储能力,实现对电能及热能的替代,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热能输运的惯性模型研究基础上,考虑风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为了保障联合系统的安全前提下实现弃风的消纳,提出了以鲁棒优化为基础的应对风电随机性的电热联合系统日前调度模型。通过对热力网络中惯性的量化,探究在日前时间尺度下热力存储特性对热电联产机组强耦合的松弛能力。该模型能够在提升风电波动的适应性基础上,增强整体的灵活性,在日前机组组合的基础上,针对日前风电预测与日内风电实际出力的偏差,建立了基于双层优化考虑能源供应商利益的日内优化调度方法。该模型考虑日内在热力网络等效存储特性能力不足时,通过价格补偿机制,引导成本较高的电转热机组出力,从而实现对弃风进行消纳。该方法对于未来分布式能源广泛应用,能源市场上的多种类型的供应商出力行为分析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针对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研究中,非线性参数众多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实数量子编码的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该方法具有全局性优异,收敛性好,计算迅速等特点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对风电消纳的有效性。针对联合能源市场和价格机制方面,研究了电热联合调度下的热能定价机制问题。参考电力市场中节点边际电价的竞价模式,构建相应的热力潮流计算模型及热力市场节点边际电价求解模型,为以价格引导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中的电、热价格制定最优价格。针对能源市场发电侧、传输侧、售电侧分离的市场模式,建立包含供应商、电力系统及热力系统三方的竞价模型。针对联合市场的单边交易模式,进行市场供应侧和传输侧的价格机制研究。该方法为未来热力市场及多能源市场交易机制的确立,提供了一种思路。

刘自敏,兰羽珩,冯永晟,史丹[6](2021)在《国外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评估研究进展评述:方法、应用与启示》文中指出新形势下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对电力经济学方法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总结最新的国内外电力改革成熟经验与先进方法。本文首先梳理社会成本一收益分析、政策估计的经济计量(因果识别)分析、效率评估分析、福利评估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等典型电改政策分析方法,并以英国、美国、意大利、波兰等国为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全面呈现国外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的发展脉络和理论逻辑。进一步地,基于各类方法的不同适用条件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自身特性,针对性地提出各类方法对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示和具体应用场景。本研究为政府及电力企业选择有效的评估方法去解决中国电改进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谱系。

赵良德,梁晓伟,庄磊,周利华,杨乐[7](2021)在《电力市场下的分布式模型预测负荷频率控制》文中研究表明考虑到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出现的新市场主体,首先引入配电分配矩阵来模拟市场双边交易行为,在传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配电分配矩阵的负荷频率控制模型。然后针对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在区域地理上的分布式特点,采用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式进行控制。最后,以一个两区域交直流互联电网负荷频率控制模型为例进行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市场双边交易过程与C-MPC控制、传统PI控制方式相比,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韩肖清,李廷钧,张东霞,周鑫[8](2021)在《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问题及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是引领电力系统低碳发展及转型的重要前提。首先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特征,指出低碳电力规划所面临的源-荷不确定性加剧、低碳电力市场化发展、碳水平评估、运行模拟、多主体协同规划若干新问题,提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模型及技术框架,最后结合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特征及框架对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给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低碳发展目标下的电网规划决策研究提供参考。

王彩霞,时智勇,梁志峰,李钦淼,洪博文,黄碧斌,蒋莉萍[9](2021)在《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清洁低碳化将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将受到高比例新能源的极大挑战,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下单靠电源侧资源已无法满足安全稳定且经济高效的电力供应要求,必须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的潜力,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文中首先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电力安全可靠经济供应新形势,其次研究分析了国内外需求侧资源利用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并从资源开发重点、运行管理、市场机制、政策措施、商业模式5个方面对中国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资源利用进行了展望。

罗添辉[10](2021)在《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智能电网分布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规模低惯性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兴起,大量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融入电网,越来越多的储能装置接入电网负荷侧,同时随着智能化社会建设对用电可靠性和电能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将面临越来越多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也是能源与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其稳定控制问题日趋重要,而暂态稳定控制又是稳定控制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智能电网中通信(信息)网络和电力(物理)网络的深度耦合,以信息物理系统拓扑建模方法为基础,利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算法,主要围绕智能电网的暂态稳定控制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通信网络与电力网络深度耦合背景下,针对故障后智能电网恢复暂态稳定的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自适应协同控制策略。该策略将分布式自适应调速控制与励磁控制相结合,其中所提分布式调速控制器利用通信网络获取相位测量单元的实时测量信息,通过调节发电机的机械输入功率,使故障后各发电机频率能够实现一致。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设计一种基于部分反馈线性化的励磁控制器以改善调速控制器性能。其次,基于多智能体的框架下引入外部储能装置,本文进一步针对智能电网中存在部分控制器失效时的暂态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自适应控制方法,解决实际限制条件下控制器的性能问题,以提高智能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和弹性。该方法基于二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领导跟随一致性算法,各发电机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利用本地发电机与其邻居发电机之间的相对功角以及相对转速信息设计控制器,并控制外部储能装置动作,使故障后的系统快速恢复暂态稳定。最后,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所提分布式控制方法进行收敛性证明,通过在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测试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分布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资源聚合技术应用场景分析及建设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典型技术应用场景
    (1)丹麦EDISON项目-需求响应场景
    (2)欧盟FENIX项目-电能量交易场景
    (3)冀北虚拟电厂示范项目-调峰服务场景
    (4)江苏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紧急控制场景
2 架构分类及技术特征
    2.1 典型技术架构分类
        (1)“云、管、边、端”技术架构
        (2)“云、群、端”技术架构
        (3)“单元级、系统级、So S”技术架构
    2.2 标准聚合架构模型
3 技术成效分析
    (1)电网灵活调节能力提升
    (2)虚拟电厂市场竞争力提高
    (3)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显着
4 技术分析及发展建议
    (1)引入中层管控平台,有利于激发灵活性资源参与动力
    (2)引入中层管控平台,有利于开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多元业务与服务
    (3)引入中层管控平台,有利于实现资源动态拓展和提升协同响应能力
        (1)开放参与模式与准入机制,降低用户资源门槛
        (2)资源用户培育机制配套,保障市场稳定运营
        (3)引导产业技术标准化,提升市场化效率
5 结束语

(2)能源互网下虚拟电厂调度及市场竞价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虚拟电厂架构
2 VPP控制方式及其内部资源调度机制
    2.1 VPP控制方式
        2.1.1 集中控制方式
        2.1.2 集中-分散控制方式
        2.1.3 完全分散控制方式
    2.2 VPP内部资源调度机制
3 VPP竞价策略研究
    3.1 基于市场时间尺度的分析
        3.1.1 日前市场竞价策略
        3.1.2 实时市场竞价策略
        3.1.3 混合时间尺度竞价策略
    3.2 基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
        3.2.1 随机优化
        3.2.2 鲁棒优化
        3.2.3 随机鲁棒优化
4 VPP研究展望
    4.1 多元融合高弹性VPP
    4.2 多主体协同VPP
5 结语

(3)碳达峰目标场景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欧美电力市场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1.1 市场间协作模式与发展历程
        1.1.1 欧洲市场
        1.1.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2 平衡责任与偏差结算
        1.2.1 欧洲市场
        1.2.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3 市场设计出发点
        1.3.1 欧洲市场
        1.3.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4 市场出清中对于电网模型的考虑
        1.4.1 欧洲市场
        1.4.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5 市场出清机制与不同时序市场间衔接方式
        1.5.1 欧洲市场
        1.5.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2 碳减排约束下欧美电力市场的融合发展
    2.1 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2.2 市场出清中越来越多的考虑物理运行约束
    2.3 市场时间颗粒越来越紧密
    2.4 市场价格信号更多的传递时空信息
    2.5 更为广泛的市场主体参与
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关键问题分析
    3.1 碳达峰场景下市场基本场景设想与分析
    3.2 电力市场建设路径
    3.3 省间市场与省内市场间协作
    3.4 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市场出清安全约束考虑
    3.5 考虑输电费的省间市场优化出清模型
    3.6 碳市场、碳约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互动影响问题
4 结语
附录

(4)新型配电系统形态特征与技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1
1“双碳”背景下配电系统的新特征
    1.1分布式新能源和储能接入导致供电多元化
    1.2电能加速替代,用电互动化与电力市场化特征凸现
    1.3直流配电及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大规模应用
    1.4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2“双碳”背景下配电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
    2.1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源荷不确定性导致峰谷差增大、网损增加、资产利用率降低
    2.2动态稳定问题:电力电子装备规模化接入、微电网(群)大量形成,稳定特征复杂、电能质量恶化
3 新型配电系统形态格局
    3.1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成为配电网重要甚至主力供电电源,多层级微网(群)互动灵活运行成为重要运行方式
    3.2 负荷将不再只是被动受电,配电网运行模式也将从“源随荷动”变为“源荷互动”,柔性负荷深度调节参与源荷互动
    3.3 基于电力电子的配电设备灵活调节电力潮流,提高配电网络的灵活性,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水平
    3.4 数字赋能,实现系统全景状态可观、可测、可控,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
4 关键技术
    4.1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
        4.1.1 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
        (1)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技术
        (2)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出力预测技术
        (3)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集群控制技术
        4.1.2 分布式储能技术
        (1)储能调峰调频技术
        (2)稳定性与电能质量增强技术
        4.1.3 微电网技术
        (1)新能源微电网频率和电压动态稳定技术
        (2)微电网群观群控技术
    4.2 源荷互动技术
        (1)计及源荷不确定性因素的潮流计算方法
        (2)源荷互动模式下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技术
        (3)电力市场环境下经济运行技术
    4.3 直流配电技术
        (1)电压序列与标准化
        (2)直流配电系统故障保护技术
        (3)直流配电系统协调控制与调度优化技术
    4.4 数字化配电网技术
        (1)电气设备智能化技术
        (2)配(微)电网透明化技术
5 科学问题与技术展望
    5.1 关键科学问题
    5.2 技术发展展望
        5.2.1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
        (1)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储能的构网技术,实现新能源与储能独立组网运行
        (2)发展软件定义配电网和微电网,实现多层级微网(群)互动运行与网架灵活控制技术
        5.2.2 源荷互动技术
        (1)发展全方位电力市场机制,提高电力用户主动参与源荷互动的积极性
        (2)发展高性能分布式储能及源网荷储深度互动技术,解决峰谷差、设备利用率低等静态问题
        5.2.3 直流配电技术
        (1)发展紧凑型经济型直流配电设备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协同控制技术,提升新能源渗透率及运行经济性
        (2)发展典型应用场景的定制化直流配用电供电模式,充分发掘直流配电优势
        5.2.4 数字赋能技术
        (1)发展一二次融合智能化装备与多源数据融合及处理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实现系统全景状态感知,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2)发展数字孪生、配电物联平台等技术在新型配电网中的应用

(5)考虑热惯性和价格约束的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能源系统建模及优化研究
        1.2.2 电热联合系统建模及灵活性提升研究
        1.2.3 考虑动态特性的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1.2.4 多能源市场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热力网络动态特性及其热惯性模型
    2.1 引言
    2.2 热力网络拓扑结构
    2.3 热力网络热能供给模型
        2.3.1 热电联产机组热能供给建模
        2.3.2 固体储热式电锅炉热能供给及其惯性建模
    2.4 热力管网能量动态特性及其惯性模型
        2.4.1 热力管网调节模式
        2.4.2 热力管网能量动态特性及其惯性建模
    2.5 热力网络负荷动态特性及惯性模型
        2.5.1 热负荷的热量消耗特性
        2.5.2 热负荷的热力平衡方程及惯性建模
    2.6. 考虑多种热惯性下的热能输运特性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热惯性的电热联合系统日前鲁棒优化调度
    3.1 引言
    3.2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电热联合系统机组组合模型
        3.2.1 风电出力不确定集
        3.2.2 电热联合系统两阶段鲁棒机组组合优化模型
    3.3 电热联合系统日前鲁棒机组组合模型求解算法
        3.3.1 机组组合优化模型简化
        3.3.2 机组组合鲁棒优化主问题
        3.3.3 机组组合鲁棒优化子问题
        3.3.4 机组组合鲁棒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3.4 算例分析
        3.4.1 日前调度模式及分析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价引导的电热联合系统日内双层优化调度模型
    4.1 引言
    4.2 基于双层优化的电热联合系统日内调度架构
    4.3 考虑可再生能源最大接纳的电热联合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
        4.3.1 基于电价引导的上层电网优化问题目标函数
        4.3.2 上层电网优化调度约束条件
        4.3.3 基于电价引导的下层热网优化调度目标函数
        4.3.4 下层热网优化调度约束条件
        4.3.5 下层热网优化调度约束调节矩阵
    4.4 电热联合系统双层优化模型的组合求解算法
        4.4.1 基于数学分析法和量子进化的组合求解策略
        4.4.2 基于数学分析法的求解架构
        4.4.3 基于实数编码量子进化算法的求解架构
    4.5 算例分析
        4.5.1 无电价修正下的算例结果
        4.5.2 基于量子算法的电价信号下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热联合系统边际价格优化模型
    5.1 引言
    5.2 电热联合市场中的能源交易架构
    5.3 电热联合系统节点边际价格机理
        5.3.1 电热联合系统边际电价模型
        5.3.2 电热联合系统边际热价模型
        5.3.3 电热联合系统边际价格优化模型
    5.4 电热联合系统边际价格量子粒子群求解算法
    5.5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电力市场下的分布式模型预测负荷频率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负荷频率控制模型
    1.1 配电分配矩阵
    1.2 基于DPM的LFC模型
2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2.1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2.2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3 仿真分析
    3.1 仿真设置
    3.2 案例1
    3.3 案例2
4 结语

(8)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问题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特征
2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问题及技术框架
    2.1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问题
    2.2 基础规划模型及技术框架
3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的关键技术
    3.1 源荷精细化预测
    3.2 低碳电力市场机制
    3.3 碳水平表征方法及评估体系
    3.4 大数据理论与运行模拟
    3.5 多主体协同规划
        3.5.1 发–输协同规划
        3.5.2 源-网-荷-储协同规划
        3.5.3 考虑多能流协同运行的配网规划
4 结论

(9)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需求侧资源利用面临的新形势
2 国内外需求侧资源利用的实践
    2.1 需求侧资源利用的国外实践
    2.2 需求侧资源利用的国内实践
3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
    3.1 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3.2 面向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探讨
4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展望
    4.1 总体原则
    4.2 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需求侧资源利用体系构建
5 结语

(10)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智能电网分布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电网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智能电网暂态稳定控制研究现状
        1.2.3 一致性算法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编排
第二章 智能电网信息物理建模及相关理论
    2.1 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拓扑建模
    2.2 信息网络广域测量系统概述
        2.2.1 广域测量系统结构及特点
        2.2.2 PMU装置基本原理及结构
    2.3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算法
        2.3.1 平均一致性
        2.3.2 领导跟随一致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智能电网分布式自适应协同控制
    3.1 问题描述
    3.2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电网模型
        3.2.1 图论
        3.2.2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发电机动力学模型
    3.3 分布式自适应协同控制策略
        3.3.1 分布式自适应调速控制
        3.3.2 基于部分反馈线性化的励磁控制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外部储能装置的智能电网暂态稳定分布式控制
    4.1 问题描述
    4.2 智能电网通信拓扑建模
    4.3 含外部ESS的分布式控制器设计
        4.3.1 智能电网动力学模型
        4.3.2 分布式控制器设计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暂态稳定性测试
        4.4.2 外部ESS的功率输出限制
        4.4.3 通信延时影响
        4.4.4 部分控制器失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资源聚合技术应用场景分析及建设启示[J]. 王宣元,高洪超,张浩,金泰,刘江.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2(01)
  • [2]能源互网下虚拟电厂调度及市场竞价综述[J]. 杨翾,骆哲,叶刚进,沈欣炜,尹建兵,黄天恩. 浙江电力, 2021(12)
  • [3]碳达峰目标场景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问题分析[J]. 郑亚先,杨争林,冯树海,曾丹. 电网技术, 2022(01)
  • [4]新型配电系统形态特征与技术展望[J]. 董旭柱,华祝虎,尚磊,王波,谌立坤,张秋萍,黄玉琛. 高电压技术, 2021(09)
  • [5]考虑热惯性和价格约束的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研究[D]. 邓博夫.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6]国外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评估研究进展评述:方法、应用与启示[J]. 刘自敏,兰羽珩,冯永晟,史丹.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21(03)
  • [7]电力市场下的分布式模型预测负荷频率控制[J]. 赵良德,梁晓伟,庄磊,周利华,杨乐.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1(04)
  • [8]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问题及关键技术[J]. 韩肖清,李廷钧,张东霞,周鑫. 高电压技术, 2021(09)
  • [9]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展望[J]. 王彩霞,时智勇,梁志峰,李钦淼,洪博文,黄碧斌,蒋莉萍.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1(16)
  • [10]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智能电网分布式控制研究[D]. 罗添辉.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