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长加标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

双波长加标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

一、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甙和芦荟大黄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申丽[1](2009)在《中药大黄三维荧光图谱解析及活性成分测定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了中药大黄活性组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土大黄苷的荧光光谱,考查了实验条件对芦荟苷水溶液荧光稳定性的影响。在研究荧光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唐古特大黄水提液中土大黄苷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拟定了溶液荧光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蒽醌类化合物的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荧光组分分子结构与荧光波长的关系。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1.研究了土大黄苷的荧光光谱性质,探讨了光、时间、溶液酸度、附加试剂对荧光性质的影响。运用荧光法测定了土大黄苷的电离常数pKa=9.37。基于土大黄苷的三维荧光光谱,解释了唐古特大黄荧光谱图与另两种正品大黄荧光图谱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建立了测定唐古特大黄中土大黄苷含量的溶液荧光法,测定结果为14.8%,用薄层荧光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方法可行。2.研究了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溶液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荧光光谱,测定了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电离常数pKa分别为8.92和8.39。在了解五种游离蒽醌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基础上,拟定了不经分离,直接用溶液荧光法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的分析方法,测定了大黄醇样品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0.625%。这一新方法也被推广应用到芦荟和草决明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测定。3.比较了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化学组分,讨论了组分分子结构与荧光波长的关系,对大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了初步解析。

谢玲,潘苇芩,李学强,李晓惠,王琴,敬静[2](2008)在《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又称芦荟泻素。橙色针状结晶(由甲苯中)。熔点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在苯及乙醚中呈黄色,在氨水和硫酸中呈绯红色,属蒽醌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则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的蒽酮[1]。它广

骆世洪[3](2008)在《两种沙生类短命独尾草化学成分的消长规律》文中认为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Kar. et Kir.)Regel)和粗柄独尾草(E. inderiensis(M. Bieb.)Regel)系百合科(Liliaceae)独尾草属植物,是典型的沙生类短命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海拔400-500m的新疆北部沙漠地区。本文对独尾草属植物的研究工作,糖类和蒽醌类物质的研究近况做了简要综述,并对异翅独尾草(E. anisopterus)和粗柄独尾草(E. inderiensis)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孕花期、盛花期、果期各器官中糖类(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总酚、蒽醌衍生类物质(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消长规律进行研究,提取并检测花及种子中的挥发油成分。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还原糖的含量测定采用DNS法,依照Nurmi等1996年提出的改良Fulin-Ciocaltell法测定其中总酚含量,蒽醌类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挥发油成分的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其成分鉴定采取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果如下:1.两种独尾草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在盛花期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盛花期后含量开始下降。2.两种独尾草根中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呈明显下降,继而持续上升至孕花期,值到盛花期又有所下降,到果期又有所回升。3.两种独尾草叶中总酚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盛花期降到最低(17.46 mg/g和19.42 mg/g),且叶各部位总酚含量都为叶上部位>叶中部位>叶下部位。两种独尾草孕花期叶中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器官。4.两种独尾草根中总酚含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但总酚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盛花期分别为(9.16 mg/g和10.54 mg/g)。5.两种独尾草叶中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3种蒽醌的含量;4种蒽醌类物质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孕花期含量较高,盛花期最低;且在孕花期,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叶上部位>叶中和叶下部位的空间差异性。6.两种独尾草根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3种蒽醌的含量,且最低值都出现在盛花期分别为16.35mg/g和9.51mg/g。根中两种独尾草大黄酸含量都在0.15 mg/g-0.5 mg/g之间;大黄素、大黄酸含量异翅独尾草含量明显高于粗柄独尾草(p<0.05);且根中大黄酸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盛花期,分别为0.215 mg/g和0.0799 mg/g。7.两种独尾草花和种子中含有较高的月桂酸(0.11%—1.21%)、亚油酸(5.7%),这类成分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活性,为两种独尾草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景。结论:两种类短命植物的糖类、总酚、蒽醌类物质的积累规律是其对沙漠特殊环境生态适应的结果。

王艺[4](2007)在《耐盐芦荟理化指标的检测及多糖的提取》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浓度海水灌溉的库拉索芦荟凝胶(汁)和全叶(汁)的理化指标参数,并对100%海水灌溉的库拉索芦荟的凝胶中芦荟多糖的分离提取条件和芦荟粗多糖中蛋白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灌溉下库拉索芦荟的全叶和凝胶中的总固形物含量各水平间差异显着,而水分含量差异不明显。海水浓度对全叶汁的相对密度、多糖、蒽醌、Vc以及芦荟素的含量和凝胶汁的吸光度、多糖及Vc含量影响显着,对凝胶汁的pH、相对密度、芦荟素、蛋白质及黄酮含量和全叶汁中pH、吸光度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25%海水灌溉的芦荟全叶汁中的芦荟多糖含量最高,为淡水处理的1.29倍,100%海水灌溉的芦荟凝胶汁中多糖含量比淡水的多50.51%;全叶汁中,100%海水灌溉的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比淡水处理的增加41.24%;芦荟只有皮中含有蒽醌,75%海水灌溉的蒽醌含量最高;全叶汁中,25%海水灌溉的Vc含量最高,为淡水处理的1.3倍,凝胶汁中,10%、25%、50%、75%和100%海水灌溉芦荟中Vc含量分别为淡水处理的1.2、1.63、1.89、1.7和1.7倍;芦荟素主要存在芦荟皮中,各水平海水(10%、25%、50%、75%和100%海水)灌溉的芦荟全叶汁的芦荟素含量分别较淡水灌溉的降低29.3%、30.89%、26.57%、37.65%和48.53%。各金属离子在芦荟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Ca2+、Mg2+、Na+、K+含量丰富,Mn2+、Zn2+、Fe3+,2+含量中等,而有毒重金属离子Ni+、pb2+、Cd2+、Cr2+含量很低;无论是凝胶还是全叶中,海水浓度对库拉索芦荟中Ca2+、Mg2+离子的影响显着,对其它各种离子的影响不显着。利用乙醇沉淀法对芦荟多糖进行了分离提取,结果发现乙醇的体积分数和乙醇用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提取温度有一定的影响,提取时间无显着的影响。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乙醇用量为样液体积的9倍,醇沉温度为60℃,醇沉时间为30min。本文还对芦荟粗多糖中游离蛋白质的四种去除方法(Sevag、酶法、TCA法和盐酸法)进行了比较研究。Sevag法在氯仿与正丁醇之比(v/v)为3:1,振摇时间为5min,水相与有机相之比为3:1的条件下使蛋白质去除效果最好;通过比较四种方法去除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Sevag法去除粗多糖中蛋白质效果最佳,此种方法操作简便,而且多糖的损失量较少。

卢朝国[5](2007)在《超临界CO2萃取芦荟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抗菌杀虫、解热保肝、增强免疫等功效,且广泛用于医药工业、日用工业、美容化妆和食品保健等各个领域,因而芦荟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是芦荟的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泻下、抗癌、抗衰老等功效。目前芦荟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但是这些传统提取方法收率较低,污染严重,不便于工业化。目前还没有超临界流体萃取芦荟的报道,但其可行性已经有人论证。本论文以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总收率为考察指标,对超临界CO2萃取芦荟有效成分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夹带剂进行了优选,通过对比无水乙醇,甲醇,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确定了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然后对萃取原料进行了优选,通过对比晾干芦荟叶和晒干芦荟叶,确定采用晾干芦荟叶作为萃取原料;接着用正交实验设计法考察了各影响因素,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夹带剂用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适宜萃取条件为:夹带剂用量400mL/50g原料,萃取时间1h,萃取温度65℃,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2kg/h。在适宜萃取条件下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总收率达到10.68%。本论文还考察了回流提取、索氏提取、超声提取三种提取方法,同样以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总收率为考察指标,结果发现回流提取收率最低,索氏提取收率较高,超声提取收率最高,但是低于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

乔赛男[6](2007)在《中药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的荧光光谱研究》文中认为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人民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形成的历史遗产。在科学技术日益先进的今天,如何用现代化的研究方法探索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并建立标准化指纹图谱数据库,使中草药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中草药研究的重要任务。荧光分析法在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三维荧光图谱的发展,为中药指纹鉴别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药典规定的三种正品大黄水浸液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并对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法研究。本文还对大黄样品中的蒽醌类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并对大黄的三维荧光图谱给予了初步的解析。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1.研究了三种正品大黄水浸液的荧光光谱性质。发现掌叶大黄与药用大黄的光谱性质相近,而唐古特大黄则有明显区别,此点可用于三者的定性鉴别;此外,三种大黄稀溶液中所含强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都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可以对大黄中的强荧光组分进行定量分析。2.研究了中药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质。实验发现,位于λex/λem=450nm/540nm附近处的荧光峰为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特征谱线中心。根据其光谱性质随酸度的变化情况,分别用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电离常数;以硫酸奎宁为参比,测得了芦荟苷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053。3.对市售大黄药材中的几种蒽醌类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初步推断了大黄提取液三维荧光图谱中荧光峰的归属。

马志刚,曹秋娥,丁中涛,王兴红[7](2006)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黄及其制剂中蒽醌类成分》文中指出建立1个同时测定大黄及其制剂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aters Spherisorb ODS2(5μm,Φ4.6 mm×250 mm)色谱柱,以体积比为85∶15的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430 nm.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在10 min内得到了有效的分离和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线性范围宽,可用于大黄及其制剂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定量测定.

曾云瑾[8](2006)在《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概况》文中研究说明

张兰,李占海[9](2006)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蒽醌衍生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 中药大黄具有致泻及很强的抗菌作用,在中药复方及其制剂中使用频率很高。研究证明其致泻有效成分为结合状态葸醒衍生物,抗菌有效成分分为;葸醌衍生物,关于大黄及其复方中的葸醌衍生物含量测定,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主要有薄层色谱一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纸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等。1.比色法蒽酮类化合物的比色法,一般以1.8二羟基葸醌为参照标准,利用蒽醌在碱溶液中生成红色的反应,测定大黄及其复方制剂中游离和结合状态蒽醌含量以控制其质量。比色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蒽醌衍儿物的提取及显色。

朱蕾,王竹天,杨大进[10](2006)在《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就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定性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质谱法(MS)、氢谱法(HNMR)、碳谱法(CNMR)、核磁法(DEPT)的联用,红外光谱法、可见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等。定量方法包括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扫描法、毛细管电泳法(CE)等。

二、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甙和芦荟大黄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甙和芦荟大黄素(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大黄三维荧光图谱解析及活性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 土大黄苷的荧光光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1 土大黄苷的荧光光谱研究
    1.2 荧光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土大黄苷的含量
    1.3 薄层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土大黄苷的含量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土大黄苷的含量
    1.5 荧光法测定超声提取唐古特大黄中土大黄苷含量
2 蒽醌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
    2.1 大黄酚的荧光光谱研究
    2.2 大黄素甲醚的荧光光谱研究
    2.3 芦荟苷荧光光谱稳定性浅析
3 荧光法测定中药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
    3.1 大黄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3.2 芦荟、草决明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4 正品大黄组分结构与三维荧光图谱关系初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2)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薄层扫描法
    1.3 分光光度法
        1.3.1 荧光光度法
        1.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4 电化学分析法
        1.4.1 极谱法
        1.4.2 差示脉冲安家法
        1.4.3 碳糊电极上的吸附催化伏安法
        1.4.4 1.5阶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
2 小结

(3)两种沙生类短命独尾草化学成分的消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短命植物的研究概况
    1.2 独尾草属的研究概况
    1.3 蒽醌类成分研究进展
        1.3.1 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存在
        1.3.2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1.3.3 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3.4 蒽醌类化合物定量分析
        1.3.5 蒽醌类化合物的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消长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异翅独尾草和粗柄独尾草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2.2.2 异翅独尾草和粗柄独尾草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2.2.3 花和花葶中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2.3 小结
第三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不同器官和部位中总酚含量的消长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总酚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3.2.2 异翅独尾草中总酚含量变化
        3.2.3 粗柄独尾草中总酚含量变化
    3.3 小结
第四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不同器官和部位中四种蒽醌含量的消长规律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4.2.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4.2.3 样品制备
        4.2.4 样品测定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标准品和样品色谱图
        4.3.2 四种蒽醌类成分标准品回归方程
        4.3.3 叶中蒽醌类物质含量变化
        4.3.4 根中蒽醌类物质含量变化
        4.3.5 花和花葶中蒽醌类物质含量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花和种子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5.1 材料和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挥发油的提取
        5.2.2 细胞中内含物的检测
        5.2.3 GC-MS 分析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两种独尾草挥发油含量比较
        5.3.2 两种独尾草挥发油成分分析
        5.3.3 两种独尾草种子中细胞内含物比较
    5.4 讨论
        5.4.1 异翅独尾草花和种子中挥发油比较
        5.4.2 异翅独尾草与粗柄独尾草花中挥发油比较
        5.4.3 异翅独尾草与粗柄独尾草种子中细胞内含物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6.1 讨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阅表

(4)耐盐芦荟理化指标的检测及多糖的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资源
    1.2 芦荟的种类及化学成分和功效
        1.2.1 芦荟的种类
        1.2.2 芦荟的化学成分
        1.2.3 芦荟的功效
        1.2.4 芦荟产业的研究现状
    1.3 芦荟多糖
        1.3.1 芦荟多糖结构及其生物功能
        1.3.2 芦荟多糖的提取
        1.3.3 芦荟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海水灌溉对库拉索芦荟理化指标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全叶汁的制备
        2.2.2 凝胶汁的制备
        2.2.3 全叶汁和凝胶汁吸光度的测定
        2.2.4 全叶汁和凝胶汁pH值的测定
        2.2.5 全叶和凝胶中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2.2.6 全叶和凝胶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2.2.7 全叶汁和凝胶汁相对密度的测定
        2.2.8 全叶和凝胶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2.2.9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2.2.10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11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2.2.12 全叶汁中蒽醌含量的测定
        2.2.13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2.14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芦荟素含量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全叶汁和凝胶汁的吸光度
        2.4.2 全叶汁和凝胶汁的pH值
        2.4.3 全叶和凝胶中的总固形物含量
        2.4.4 全叶和凝胶中的水分含量
        2.4.5 全叶汁和凝胶汁的相对密度
        2.4.6 全叶和凝胶中的金属离子含量
        2.4.7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的多糖含量
        2.4.8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的蛋白质含量
        2.4.9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2.4.10 全叶汁中的蒽醌含量
        2.4.11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
        2.4.12 全叶汁和凝胶汁中的芦荟素含量
    2.5 小结
3 耐盐库拉索芦荟多糖的提取及蛋白质的去除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耐盐芦荟凝胶多糖的提取条件的优化
        3.2.2 耐盐芦荟粗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耐盐芦荟凝胶多糖的提取条件的优化
        3.3.2 耐盐芦荟粗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
    3.4 小结
4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超临界CO2萃取芦荟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芦荟简介
        1.1.1 芦荟的化学成分
        1.1.2 芦荟的药用及药理
        1.1.3 芦荟苷与芦荟大黄素简介
        1.1.4 芦荟的提取方法
        1.1.5 新型提取方法探索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2.1 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1.2.2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
        1.2.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特征、优势及局限性
        1.2.4 超临界流体溶剂
        1.2.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小结
第2章 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建立
    2.1 试剂及仪器
    2.2 定性分析
        2.2.1 常用定性分析简介
        2.2.2 定性分析方法的确定
    2.3 定量分析
        2.3.1 常用定量分析简介
        2.3.2 定量分析方法的确定
    2.4 小结
第3章 萃取工艺研究
    3.1 原料及试剂
    3.2 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
        3.3.1 实验装置简介
        3.3.2 实验操作步骤
    3.4 实验方案设计
    3.5 预实验
        3.5.1 夹带剂
        3.5.2 不同原料萃取效果对比
        3.5.3 原料粒度对比实验
        3.5.4 夹带剂加入方式
    3.6 正交实验
        3.6.1 正交实验设计
        3.6.2 正交实验结果
    3.7 单因素实验
        3.7.1 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收率的影响
        3.7.2 萃取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3.7.3 萃取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3.7.4 萃取压力对收率的影响
    3.8 适宜萃取条件的确定及验证
    3.9 小结
第4章 传统提取方法对比实验
    4.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
        4.1.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4.1.2 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4.2 原料、试剂及实验仪器
    4.3 提取实验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药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的荧光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大黄的研究现状
    1.2 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3 荧光分析法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中药大黄的荧光光谱研究
    2.1 掌叶大黄水浸液的荧光光谱研究
    2.2 药用大黄水浸液的荧光光谱研究
    2.3 唐古特大黄水浸液的荧光光谱研究
第三章 大黄有效成分—蒽醌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
    3.1 大黄酸的荧光光谱研究
    3.2 大黄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3.3 芦荟大黄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3.4 芦荟苷的荧光光谱研究
    3.5 四种蒽醌类化合物光谱性质比较
第四章 中药大黄的三维荧光图谱解析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7)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黄及其制剂中蒽醌类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试剂
    1.2 色谱条件
    1.3 对照品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1.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 分离条件的选择
        2.2.1 流动相的选择
        2.2.2 仪器条件的选择
    2.3 工作曲线与精密度
    2.4 样品测定
    2.5 加样回收实验

(8)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
    1.1 中国药典法
    1.2 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
    1.3 薄层扫描法
    1.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2 小结

(10)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2 蒽醌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2.1 分光光度法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2.2.1 HPLC法对中药材中蒽醌类物质的测定
        2.2.2 HPLC法对中成药中蒽醌类物质的测定
    2.3 毛细管电泳法 (CE)
        2.3.1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CZE)
        2.3.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MEKC)
        2.3.3 毛细管电色谱法 (CEC)
3 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3.1 质谱联用法

四、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甙和芦荟大黄素(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大黄三维荧光图谱解析及活性成分测定方法研究[D]. 李申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09(11)
  • [2]芦荟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概况[J]. 谢玲,潘苇芩,李学强,李晓惠,王琴,敬静. 新疆中医药, 2008(06)
  • [3]两种沙生类短命独尾草化学成分的消长规律[D]. 骆世洪. 石河子大学, 2008(12)
  • [4]耐盐芦荟理化指标的检测及多糖的提取[D]. 王艺.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1)
  • [5]超临界CO2萃取芦荟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D]. 卢朝国. 郑州大学, 2007(04)
  • [6]中药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的荧光光谱研究[D]. 乔赛男. 河北师范大学, 2007(07)
  • [7]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黄及其制剂中蒽醌类成分[J]. 马志刚,曹秋娥,丁中涛,王兴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S1)
  • [8]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概况[J]. 曾云瑾. 蛇志, 2006(03)
  • [9]大黄及其复方制剂蒽醌衍生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J]. 张兰,李占海. 北方药学, 2006(02)
  • [10]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J]. 朱蕾,王竹天,杨大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02)

标签:;  ;  ;  ;  ;  

双波长加标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