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化学防治毛竹中的杂草试验

百草枯化学防治毛竹中的杂草试验

一、毛竹林使用百草枯化学除草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孙显慧[1](2020)在《落叶经济林地(板栗林)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板栗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丘陵坡面。受板栗栽培农事操作的影响,在降雨时,板栗林坡面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土壤和养分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水体,引发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针对板栗林的这些问题,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大多都集中于水土流失的防治方面,针对氮磷流失的研究较少。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是水土流失和氮磷流失控制的综合工程。因此,研究板栗林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治理模式对于农村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安吉县杭垓镇板栗林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了解板栗林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治理措施,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综合治理模式。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板栗属于落叶经济作物,多种植于丘陵坡面,在板栗培育中,栗农连年使用除草剂清除地表植被,导致土地裸露、土壤结构破坏,引起水土和氮磷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研究表明,降雨量和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降雨量与径流量和泥砂流失量存在极显着线性正相关。相比较而言落叶后郁闭度降低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面源污染防控主要时段应在降雨量较大的4-9月份。2、不同地表植被清除方式对地植被有很大影响,连年使用除草剂与人工割除或禁施除草剂相比,其地表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效养分及酶活差异很大。禁施除草剂显着地提高了地表植被的生物量,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水土和氮磷流失。研究表明,禁使除草剂5年以上,地表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可以减少23%和82%。总氮、氨氮、总磷的流失量可减少56%、69%、73%。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封山育林措施是防治板栗林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3、改变施肥方式有利于坡地经济林面源污染的控制,本课题组发明的“竹筒施肥”可明显降低径流中的氨氮、总氮、总磷浓度和流失量,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研究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竹筒施肥”对氨氮、总氮、总磷流失量的削减率分别为29%、43%和46%。4、工程技术是减少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覆盖、截流沟、拦砂栅、人工湿地等可显着减少径流中泥砂、总氮、氨氮、总磷等含量。其中,“拦砂栅”对泥沙、总氮、氨氮、总磷流失量的削减率可达69%、51%、23%、52%。5、本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板栗林坡地农耕特征和农民可接受程度,提出“控制源增绿—截流消能—湿地吸纳”的综合防控模式,为进一步治理板栗林地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边强,于淑晶,寇俊杰,鞠国栋,李永红,刘斌[2](2019)在《25%咪唑烟酸水剂对非耕地杂草和狗牙根的防除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25%咪唑烟酸水剂对非耕地杂草及恶性杂草狗牙根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茎叶喷雾试验,比较咪唑烟酸、百草枯、草甘膦和草铵膦对非耕地杂草及狗牙根的防治效果。[结果]25%咪唑烟酸水剂1125、1500 ga.i./hm2处理药后40 d对非耕地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8.45%、99.22%,显着高于41%草甘膦1500 g a.i./hm2株防效(94.22%)、18%草铵膦可溶液剂900 g a.i./hm2株防效(93.75%)和20%百草枯可溶胶剂750 g a.i./hm2株防效(74.59%);鲜重防效呈现出与株防效一致的结果;25%咪唑烟酸水剂750、1125、1500 g a.i./hm2药后60 d对狗牙根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药剂,且不易返青。[结论]咪唑烟酸可以替代百草枯、草甘膦等,防除非耕地杂草和狗牙根,持效期更长。

宋丽婧[3](2015)在《贵州典型饮用水源地农药面源污染迁移与水质响应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实验分析和模拟法等,依托水质分析技术、DEM技术、GIS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交叉支撑。对贵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研究,建立科学的水质分析实验方法,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农药面源污染的污染负荷、迁移途径,以红枫湖作为模型原型,建立水质响应模型,识别污染物关键控制区域。具体内容如下:(1)对贵州省水源地相关资料收集与农药使用现状调研,研究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厂供水现状与净水工艺,水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类型、农药施用等相关内容。(2)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比选、方案优化多次试验,建立水环境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草甘膦农药指标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分析方法,毒死蜱农药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普联用技术(GC/MS)同时检测水样中多种有机氯农药。大部分农药平均加标回收率70.78%-103%,相对标准偏差<13.4%。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贵州省含微污染物地表水农药残留的检测。(3)贵州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体中农药主要以HCHs、甲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腐霉利农药为主,农药浓度水平在0.011μg/L193.046μg/L之间。在空间上,红枫湖农药污染种类、污染量最多,松柏山水库与花溪水库检出最少。在时间上,污染浓度整体呈现,枯水期(12月、1月)<丰水期(8月、9月)<枯水期(3月、4月)。(4)以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DEM和TM遥感影像图,由Arc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覆被植物等相关信息,将红枫湖划分成4个小尺度流域,模型模拟后认为,a流域耕地面积广、坡度>20%、侵蚀程度高的桃花园河区域,是关键污染控制区,降雨径流对小流域农药面源污染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陈海风[4](2013)在《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扰动机理的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生境复杂性和施肥、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的生境和施肥组合方法,研究生境复杂性和施肥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棉田害虫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生境复杂性设棉田未覆盖稻草(A1)与覆盖稻草(A2)2种方式,施肥设复合肥90kgN·hm2(B1)、复合肥90kgN·hm2添加沼肥90kgN·hm (2B2)、复合肥90kgN·hm2添加尿素90kgN·hm2(B3)3种方式。每个小区采取平行线跳跃法抽取10株棉花,每周一次调查每株棉花上和植株周围0.25m2地表部分所有节肢动物种类数量和个体数量。结果表明,蜘蛛类(Araneae)个体数(A2391.1±70.1/A1226.8±29.3头·10株1)、优势种天敌星豹蛛(Pardosaastrigera)个体数(A2171.7±13.3/A159.3±9.8头·10株1)、蜘蛛类优势集中性(A20.527±0.089/A10.258±0.049)、害虫类多样性(A21.459±0.067/A11.245±0.249)覆草生境极显着高于未覆草生境。害虫类均匀度(A20.635±0.040/A10.588±0.100)覆草生境显着高于未覆草生境。害虫类个体数(A2772.4±206.9/A11156.4±243.7头·10株1)、目标害虫棉大卷叶螟(Syleptahn derogate)个体数(A2320.8±80.6/A1659.5±254.8头·10株1)、害虫类优势集中性(A20.311±0.029/A10.400±0.107)、蜘蛛类多样性(A20.997±0.169/A11.584±0.138)、蜘蛛类均匀度(A20.536±0.073/A10.803±0.052)覆草生境极显着低于未覆草生境。施肥方式极显着影响了害虫类个体数(B11015.3±344.1/B2714.0±152.2/B31164.0±168.9头·10株1)、棉大卷叶螟个体数(B1552.0±253.8/B2280.6±63.7/B3638.0±256.0头·10株1)、害虫类优势集中性(B10.370±0.055/B20.282±0.022/B30.414±0.111)、害虫类多样性(B11.324±0.228/B21.511±0.066/B31.222±0.200)、蜘蛛类多样性(B11.167±0.374/B21.418±0.373/B31.286±0.262)、害虫类均匀度(B10.600±0.039/B20.683±0.043/B30.550±0.081);显着影响了蜘蛛类优势集中性(B10.457±0.175/B20.353±0.167/B30.368±0.123)、蜘蛛类均匀度(B10.613±0.160/B20.701±0.130/B30.695±0.168)、捕食性昆虫类多样性(B11.190±0.153/B21.496±0.179/B31.474±0.125)。生境与施肥对害虫类个体数、棉大卷叶螟数个体数、害虫类优势集中性、害虫类多样性、害虫类均匀度的交互作用极显着;生境与施肥对蜘蛛物种数的交互作用显着。棉田覆草改善优势种天敌星豹蛛的生存环境,显着提高对棉大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复合肥添加沼肥不利于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的增长。(2)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方差分析群落参数对转Bt基因鲁棉研34F1(A)、常规棉苏棉12(B)和中棉19(C)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相对丰盛度害虫类为A92.1%>B85.4%>C77.9%,捕食类为A1.4%<B1.5%<C2.8%,中性昆虫类为A6.5%<B13.1%<C19.3%;A田害虫类物种数为7.3±0.3种/10株,显着低于C田11.3±1.3种/10株;A田总群落个体数为21827.3±7293.4头/10株,显着高于B田12079.±1056.7头/10株,极显着高于C田7302.3±1423.8头/10株;A田害虫类个体数为20101.3±4198.6头/10株,显着性高于C田5690.6±881.1头/10株;A田捕食类个体数为298.0±12.7头/10株,显着性高于B田185.3±17.4头/10株;A田优势种天敌八斑球腹蛛(Theridionoctomaculatum)个体数为33.0±1.0头/10株,显着低于C田45.0±2.6头/10株;A田优势种天敌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个体数为145.6±34.4头/10株,极显着高于B田67.6±7.7头/10株和C田59.3±24.1头/10株;A田目标害虫棉蚜(Aphisgossypii)的个体数量为18810.6±7105.0头/10株,显着高于B田9164.0±786.0头/10株,极显着高于C田4790.0±890.9头/10株;A田总群落优势集中性为0.7457±0.0413,极显着高于B田0.6001±0.0176和C田0.4850±0.0193;A田总群落多样性为0.5891±0.0805,极显着低于B田0.8461±0.0487和C田1.0724±0.0532;A田害虫类多样性为0.2629±0.0939,显着低于C田0.4691±0.1314;A田总群落均匀度为0.1767±0.0224,极显着低于B田0.2465±0.0093和C田0.3078±0.0147。

钱进芳[5](2013)在《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山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山核桃林集约化经营强度不断加大,导致山核桃林地的土壤性质改变,林地植被遭到破坏,山核桃林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种植绿肥是否能改善土壤肥力,丰富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还需进一步探讨。本试验以临安市山核桃生态示范园为试验样地,通过在山核桃林内种植白三叶、黑麦草、油菜、紫云英和自然杂草,以清耕为对照,3次重复,随机排列的两年田间试验,采用常规分析法、BIOLOG鉴定法和PCR-DGGE方法,分别研究不同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年动态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生草栽培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生草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清耕区。生草区有机质含量在4月和7月提升幅度明显,全量元素含量在10月增幅较明显,尤其是全磷在10月增幅最高,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在4月和7月增幅较高,速效钾含量在7月和10月增幅较高。不同生草栽培改善了土壤化学性状,综合整个生长过程来看,豆科植物较禾本科植物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2)碳代谢(Biolog Eco)分析表明,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碳源利用种类及能力均产生影响,白三叶、自然杂草和紫云英处理较其他处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影响较大,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较高;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生草区与清耕区在1月和4月多样性指数无显着差异,在7月和10月,生草区多样性指数高于清耕区(油菜处理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季节对碳源利用的类型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季节中主要利用碳源为糖类、聚合物类和氨基酸类。(3)PCR-DGGE分析表明,生草栽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四个季节均分离出30条以上的条带,DGGE指纹图谱中共性条带均不少于6条,4月土壤细菌的丰富度最高,共分离出了39条条带。聚类分析发现,1月和4月,所有样品聚为一类的相似值为0.49和0.46,相似度较低,说明这两个季节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生草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显着变化。7月和10月,所有样品归为一类的相似值为0.55和0.65,相似度较高。这说明,7月和10月,所有处理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差异小,生草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未产生显着变化。相比较其他处理,自然杂草、油菜和白三叶处理重复间的的一致性较好。

刘建军[6](2013)在《环嗪酮在山核桃林地的残留分析及其应用》文中认为环嗪酮(hexazinone)属三嗪酮类除草剂,灭生性比较强,能有效防除杂草(灌),特别对杂竹有较好防除效果,并且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对环嗪酮有一定抗药性。山核桃造林地及成林间常被以杂灌等植被危害,特别杂竹根系发达,错综复杂,难以除根,严重影响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山核桃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将环嗪酮应用于山核桃林地进行幼林抚育和造林地除杂,并确定其在山核桃林地的适用剂型、剂量、防除效果等应用技术,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于环嗪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山核桃的生产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研究建立了山核桃植株、果实及土壤中环嗪酮的残留分析方法。具体为:(1)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以波长254nm处检测效果为好;(2)在植株检测中采用色谱柱:ThermoODS,250×4.6mm,5μm,用水/甲醛=41/59(V/V)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0.8ml/min.环嗪酮出峰时间约为9min,分离效果佳;在山核桃果仁和土壤检测中采用水/乙腈=45/55(V/V)为流动相洗脱,保留时间约7min。残留检测直线回归方程为:Y=4.5569X-0.4761(R2=0.9978);(3)环嗪酮残留测定中的提取剂,植株测定中采用乙酸乙酯、土壤测定中选用乙酸乙酯加甲醛、果仁测定中选用三氯甲烷;(4)柱层析填料以中性氧化铝为佳;(5)淋洗剂以正乙烷加乙酸乙酯的不同体积较理想。2.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环嗪酮在山核桃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并利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环嗪酮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研究表明:(1)环嗪酮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3种土壤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2)在山核桃植株中,药后1d消解率达44.3%,2d的消解率达76.81%,10d后达90%以上;土壤中药后4d消解率为64.11%,10d后的消解率达90%以上,18d达99.09%。其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3)环嗪酮在土壤中的淋容性较强,药后30d,0-30cm土层中平均含量为171.1ug/kg,30-60cm土层中平均含量为97.3ug/kg,60-120cm土层中平均含量为67.9ug/kg;药后60d,各土层含量进一步降低,至120d各土层中都不能检测到。3.研究了5%环嗪酮颗粒剂和25%环嗪酮水剂防治山核桃林地的杂草(灌)的施用剂量和施用方法。结果表明:环嗪酮对杂草(灌)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其中5%环嗪酮颗粒剂3000g a.i./hm21:5拌土撒施和25%环嗪酮水剂3000g a.i./hm2兑水喷雾对杂草(灌)的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除草成本仅为人工清除成本的33%。

崔海军[7](2012)在《咪唑烟酸用于毛竹林清除草灌木的环境效应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竹林中草灌的防除仍以人工垦复为主,人工垦复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因改变了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壤贫瘠化。咪唑烟酸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能几乎有效的防除所有杂草杂灌,且防除期较长。研究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和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探讨其在竹林除草除灌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给予生产实践以指导,这对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亚热带坡地毛竹林为试验背景,结合室内控制条件下的降解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与消解动态;在室内模拟培养条件下,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氯仿熏蒸提取法、BIOLOGECO微平板法分别研究了咪唑烟酸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且与除灌替代者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做了比较评价,旨在为咪唑烟酸在该地区的安全使用给予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与消解动态研究室内试验表明,咪唑烟酸在供试土壤环境下,降解较缓慢,其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常数为0.009d-1,降解半衰期为77d,半衰期较长。田间试验表明,咪唑烟酸施用后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施药前期,咪唑烟酸随降水径流损失和淋失较严重;后期土壤中咪唑烟酸浓度较低时,其消解受降水影响较小,主要为微生物降解作用,咪唑烟酸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移动性。施用1.5倍最大田间用量(2250g hm-2,以有效成分计)咪唑烟酸将对毛竹生长构成危害。毛竹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咪唑烟酸不易高剂量、高频投入。2、咪唑烟酸与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比较研究咪唑烟酸和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对可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特点和程度存在差异。田间用量的咪唑烟酸(0.9mg kg-1)对可培养微生物影响较小,各测定阶段与对照相比均未达显着水平。较高浓度咪唑烟酸处理对可培养微生物的早期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能短时间解除。各浓度咪唑烟酸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均较小,各测定阶段与对照相比均未达显着水平。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测定第1d未对可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量碳造成影响,但随后各浓度均不同程度对可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量碳造成影响,且恢复时间较长。通过比较可以认为,虽然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较长,但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小。田间用量的咪唑烟酸早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10d内恢复到对照水平;未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中某些常见种的优势度、群落丰富度构成影响,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均一性造成短期影响,物种均一性降低,10d内恢复到对照水平。田间用量的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1.8mg kg-1)未对土壤微生物的碳素利用能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构成影响。田间用量下二者相比,咪唑烟酸对土壤微生物碳素利用能力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但影响也可短期内消除。较高剂量的咪唑烟酸和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影响程度和时间均较大且影响复杂。综上所述,咪唑烟酸半衰期长,土壤残留活性大,且具有一定的移动性,毛竹林地内不易高剂量、高频使用。目前研究认为咪唑烟酸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可能与咪唑烟酸的作用机理有关。田间应用注意施用剂量和均匀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更安全。

韦东艳[8](2011)在《不同经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与立地土壤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与木材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已排名世界前列,我国山地多,进行林纸林板产业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人工林在体现出显着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关于生态效益的争议。如何加快人工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强经营管理,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将是林业产业面临的长期的艰巨任务。桉树(Eucalypt us spp)作为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截止到2011年,面积已达365万公顷。在世界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出现了诸如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土壤退化、地力下降等许多生态和生产问题。如何解决并最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桉树人工林研究发展的关键领域。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林龄、不同经营措施下南方种苗基地(坡地、平地)、石岭林场(平地)桉树人工林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伐根催腐下的桉树人工林在树高生长方面优于机耕整地,但胸径生长情况刚好相反,表现为机耕整地优于伐根催腐,且呈极显着差异。伐根催腐同种经营措施下不同重复小区的树木生长也有显着差异。(2)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镁随代次、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土壤有效磷、交换性钙则以一代林最高。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桉树造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方差分析表明,林龄对土壤容重、持水量的影响尚未达到显着水平;它们受土层深度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3)伐根催腐、炼山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坡地):①土壤物理性质呈现出造林前优于造林后的情况。对比伐根催腐与炼山两种经营措施发现:伐根催腐造林前的土壤孔隙度、持水量优于炼山造林前;而对于造林后则有:浅土层(020cm)的土壤孔隙度、持水量以伐根催腐造林后比炼山造林后的好,但中深土层(2060cm)的以炼山造林后较好。②土壤养分。土壤pH值大小为:伐根催腐>炼山>砍伐前,表明砍伐或造林措施使得林地土壤向酸性化方向发展。土壤有机质、全N及全K含量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炼山造林最小,而全P含量以砍伐前样地最大,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小。对于中量元素来说,土壤全Ca含量及表层土壤的全Mg含量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中层土壤的全Mg含量则以砍伐前最大。对土壤微量元素来说,除了Cu是以炼山造林地最大的外,Fe、Mn、Zn、B均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且除了伐根催腐造林与砍伐前、炼山在3060cm土层的B含量呈极显着差异外,三种情景在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上均无显着性差异。因此,在坡地上进行伐根催腐造林优于炼山造林。(4)林地炼山前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平地)。①平地上桉树人工林经过炼山后,会对浅土层(020cm)的土壤物理状况产生影响,其作用是积极的,即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对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具有改善作用,但深土层土壤的物理性状仍以砍伐前林地较好。②砍伐前林地土壤pH值较高,炼山后林地土壤趋向偏酸。炼山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Zn含量均比砍伐前的高,说明炼山可在短期内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含量。而对于土壤全Ca、Mg及Fe、Mn、Cu、B含量来看,则有砍伐前>炼山后的情况,即炼山措施对提高林地中量元素及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无明显促进作用。(5)伐根催腐与机耕全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石岭林场)。表土层(010cm)除了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是伐根催腐造林样地比对照样地高外,该层的其他指标均表现为伐根催腐试验较对照的低;而中土层1030cm的各项指标,3040cm的容重、饱和持水量、孔隙度,深土层(5060cm)除非毛管孔隙度外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伐根催腐试验优于机耕全垦对照样地。

马少杰[9](2011)在《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文中指出本文在庙山坞自然保护区选择粗放和集约两种经营类型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土壤分层取样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各种活性有机碳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种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为改善毛竹林土壤质量和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 1 )集约经营后毛竹林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7.01%和18.90%,易氧化碳含量分别下降了31.22%和46.03%,水溶性有机碳分别下降了11.89%和11.50%,0~20 cm土层轻组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9.87%。( 2 )两种毛竹林的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整体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同。两种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剖面特征与总有机碳相似。两种毛竹林水溶性有机碳在剖面上下降幅度波动大,且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层与下层相差不大。轻组有机质具有表聚性,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20 cm)。( 3 )集约经营后,毛竹林水溶性有机碳碳素有效率与粗放经营的大小关系并不明显。而毛竹林0~1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碳素有效率和土壤碳库活度则分别下降了26.01%和50.52%,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 < 0.05);10~20 cm分别下降了35.51%和54.41%。因此,施加适当配比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有利于土壤各种有机碳的积累,也可改善土壤生物化学活性。( 4 )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除水溶性有机碳与速效磷相关性不显着。( 5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碳素有效率的季节动态规律与粗放经营的一致。但两种经营类型下的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易氧化碳碳素有效率和碳库活度季节动态规律不同,分别为:a:两种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季节动态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含量最大值15.77 g·kg-1(0~10 cm)出现在秋季,冬季最小值12.15g·kg-1(0~10 cm)。而粗放经营毛竹林春季达到最大值21.11 g·kg-1(0~10 cm),夏季最小值10.69 g·kg-1(0~10 cm)。b:两种经营类型下的毛竹林土壤碳库活度季节动态趋势与易氧化碳碳素有效率相同,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碳库活度先上升,夏季达到最大值1.28(0~10 cm)后下降(最小值出现在冬季,0~10 cm碳库活度为0.87);粗放经营毛竹林该值四季动态呈现先下降至后上升又下降的趋势,最大值1.92(0~10 cm)出现在春季,最小值0.64(0~10 cm)出现在冬季。总之,集约经营后,毛竹林总有机碳和各种活性有机碳下降。两种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各种有机碳指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

黄琼瑶[10](2009)在《竹笋夜蛾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竹子栽培所带来经济效益的日益显着,以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雷竹(P. praecox)、红壳竹(P. iridenscens)等为主的经济竹类栽培面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竹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由于竹农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竹笋病虫害日益猖獗。在众多害虫中,以竹笋夜蛾危害最盛,造成的损失最大,在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早园竹、红壳竹、茶秆竹(Pseudosasa amablis)等林内,竹笋夜蛾的危害率达60%以上,甚者达100%。我国竹笋夜蛾种类多、结构复杂、寄主范围广、危害隐蔽、防治难度大,且当前没有一套有效的控制技术可供借鉴。竹笋夜蛾种团结构不清、侵入规律不明、防治技术陈旧落后等问题是当前竹笋夜蛾尚不能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进行竹笋夜蛾的种团结构、侵入规律、生态位空间分布及性信息素的研究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三种竹笋夜蛾淡竹笋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 Draudt)及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er)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竹笋夜蛾的种团结构、生态位和空间分布及综合治理技术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笋秀夜蛾性信息素的提取和结构鉴定,EAG测试表明,雌蛾腺体的正己烷提取液能引起笋秀夜蛾雄虫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表明所收集的粗提液中可能含有活性组分。根据GC分析,发现笋秀夜蛾雌蛾性信息素粗提液中主要含有1个差异峰,峰的保留时间在12.885min。对于采用单腺体提取的性信息素粗提物的主要差异峰,笋秀夜蛾的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经GC-MS分析鉴定为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Z11-16:Ac)。对标准品Z11-16:Ac的EAG电生理测定表明,笋秀夜蛾雄蛾可产生显着的电生理反应。(2)淡竹笋夜蛾危害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高峰持续约7 d,幼虫发生量占全年85.26%;笋秀夜蛾幼虫种群数量高峰出现时间比淡竹笋夜蛾迟约10 d,出现在5月中旬,高峰期持续约10 d,幼虫发生量占全年68.03%;竹笋禾夜蛾危害相对较轻,与淡竹笋夜蛾及笋秀夜蛾幼虫发生期重叠。对笋期3种竹笋夜蛾的时间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笋夜蛾生态位宽度均较窄且基本接近,其中淡竹笋夜蛾的生态位宽度最窄,竹笋禾夜蛾最宽。3种夜蛾的营养生态位分析表明,淡竹笋夜蛾和笋秀夜蛾与竹笋禾夜蛾相比都具有较宽的寄主谱。(3)对淡竹笋夜蛾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比较频次法结果表明,淡竹笋夜蛾幼虫在早竹林和红竹林竹笋中的空间分布型都不符合泊松分布,在早竹林中的分布型既符合奈曼分布、P-E核心分布也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红竹林中符合奈曼分布、P-E核心分布但不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的结果表明淡竹笋夜蛾在红竹林和早竹林两种不同的寄主上都是呈现聚集分布的。聚集因素分析表明淡竹笋夜蛾幼虫在竹林间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可能与笋的聚集分布有关。(4)对不同经营类型的早园竹林和淡竹林的夜蛾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经营类型的早竹林地中夜蛾危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对淡竹林杂草地和非杂草地夜蛾危害情况的分析表明,杂草地和非杂草地的夜蛾危害率和虫口密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采用绿色威雷药剂对竹笋夜蛾的防治试验,分析数据表明,对照的危害率与3个处理的危害率都呈现极显着性差异,表明了绿色威雷对夜蛾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但3个处理不同浓度之间的防治效果没有显着差异。

二、毛竹林使用百草枯化学除草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竹林使用百草枯化学除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落叶经济林地(板栗林)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概况
    1.3 经济林面源污染研究概况
    1.4 板栗林面源污染研究概况
    1.5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板栗林面源污染问题分析
    2.1 引言
    2.2 板栗林面源污染问题调研分析
        2.2.1 调研方法
        2.2.2 调研区基本情况
        2.2.3 调研结果分析
    2.3 板栗林水土与氮磷流失因素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板栗林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样品采集与贮存
        3.2.3 分析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地表植被清除方式面源污染控制效果
        3.3.2 竹筒施肥装置对养分流失的影响
        3.3.3 工程措施研究
        3.3.4 人工湿地削减水土与氮磷流失效果初探
    3.4 综合防控模式探讨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创新点
    4.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25%咪唑烟酸水剂对非耕地杂草和狗牙根的防除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情况
    1.3 试验设计
    1.4 气象资料
    1.5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25%咪唑烟酸水剂对非耕地杂草防除效果
    2.2 25%咪唑烟酸水剂对狗牙根防除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3)贵州典型饮用水源地农药面源污染迁移与水质响应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农药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1.3 农药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1.4 目前农药面源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域数据收集与处理
    2.1 贵州自然环境数据收集与整理
    2.2 贵州供水现状分析及水环境状况数据收集与整理
    2.3 贵州典型给水厂处理技术
    2.4 贵州土地利用情况及农药施用现状
    2.5 目标水源地和农药残留种类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方法改进与实验结果
    3.1 水源地概况
    3.2 采样位置、水样采集与保存
    3.3 草甘膦农药残留实验
    3.4 毒死蜱农药残留实验
    3.5 13种有机氯农药残留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源地农药面源污染负荷特征与迁移途径分析
    4.1 贵阳市各水源地农药污染概述
    4.2 水源地农药污染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药面源污染水质响应模型
    5.1 模型样本的选取
    5.2 模型原理与基础数据的收集
    5.3 水质响应模型与识别关键污染源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扰动机理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2 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3 害虫的综合防治与生态调控
第二章 生境和施肥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材料
        1.3 调查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境和施肥对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影响
        2.2 生境和施肥对优势种天敌和目标害虫个体数的影响
        2.3 生境和施肥对节肢动物群落优势集中性、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转Bt基因棉和两种常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规律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材料
        1.3 调查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2.2 三种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及其动态
        2.3 三种棉田优势种天敌与目标害虫种群数量及其动态
        2.4 三种棉田群落特征指数及其动态
    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5)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园生草栽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果园生草栽培概述
        1.1.2 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的影响
        1.1.2.1 生草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2.2 生草栽培对土壤水分及温湿度的影响
        1.1.2.3 生草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2.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1.2.1.1 平板稀释法
        1.2.1.2 Biolog 鉴定系统
        1.2.1.3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
        1.2.1.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
        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2.1 自然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2.2 人为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3 山核桃林地土壤研究进展
        1.3.1 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1.3.2 山核桃适生条件与立地环境研究
        1.3.3 山核桃林地土壤流失及控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和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土样采集和处理
    2.4 试验内容与方法
        2.4.1 土壤基本养分指标测定
        2.4.2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测定
        2.4.2.1 主要仪器及设备
        2.4.2.2 Biolog 试验方法
        2.4.2.3 Biolog Eco 生态板上的碳源分布和分类
        2.4.2.4 Biolog 数据处理
        2.4.3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测定
        2.4.3.1 主要仪器及设备
        2.4.3.2 土壤样品细菌总 DNA 的提取
        2.4.3.3 土壤细菌总 DNA 的 PCR 扩增
        2.4.3.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2.4.3.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3.1.1 生草栽培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2 生草栽培对土壤常量全量元素的影响
        3.1.3 生草栽培对土壤有效元素的影响
    3.2 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2.1 生草栽培山核桃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
        3.2.2 生草栽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
        3.2.3 生草栽培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
    3.3 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3.3.1 生草栽培山核桃林地土壤细菌总 DNA 提取结果
        3.3.2 生草栽培山核桃林土壤细菌 16S rDNA V3 区片段的扩增
        3.3.3 生草栽培山核桃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分析(DGGE)
        3.3.4 生草栽培山核桃林土壤细菌群落相似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生草栽培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2 生草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4.3 生草栽培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环嗪酮在山核桃林地的残留分析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除草剂的发展现状及分类
        1.1.1 除草剂的发展现状
        1.1.2 林业化学除草
        1.1.3 除草剂的分类
    1.2 环嗪酮概况
        1.2.1 环嗪酮简介
        1.2.2 环嗪酮的研究应用现状
        1.2.3 环嗪酮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评价
        1.2.4 国内环嗪酮的生产和登记情况
    1.3 山核桃概述
        1.3.1 山核桃的生长特点
        1.3.2 山核桃的利用和发展前景
        1.3.3 目前山核桃造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4 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实验材料选择
        2.2.1 除草剂
        2.2.2 供试试剂
    2.3 仪器设备
    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2.5 环嗪酮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2.5.1 HPLC 检测条件
        2.5.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3 样品的制备
        2.5.4 环嗪酮的添加
        2.5.5 净化体系选择
        2.5.6 添加回收试验
    2.6 环嗪酮在山核桃种植土壤中对微生物的影响测定
        2.6.1 试验处理设计
        2.6.2 微生物测定方法
    2.7 环嗪酮在水体和土壤中降解分析方法
        2.7.1 环嗪酮残留测定的方法
        2.7.2 环嗪酮降解速率的测定
    2.8 室外试验方法
        2.8.1 试验处理及试验点土壤理化性质
        2.8.2 山核桃植株和土壤中环嗪酮的消解动态测定
        2.8.3 环嗪酮在土壤中淋溶分析
    2.9 田间药效试验
        2.9.1 5%环嗪酮颗粒剂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2.9.2 25%环嗪酮水剂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环嗪酮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检测波长的确定
        3.1.2 HPLC 流动相的选择
        3.1.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1.4 净化体系的建立
        3.1.5 环嗪酮添加回收
    3.2 环嗪酮在山核桃种植土壤中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
    3.3 环嗪酮在土壤和水体中残留检测的结果
        3.3.1 室内测定结果
        3.3.2 田间试验结果
    3.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5%环嗪酮颗粒剂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
        3.4.2 25%环嗪酮水剂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
        3.4.3 环嗪酮 2 种不同剂型的防治效果比较
        3.4.4 经济效益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论文原始数据
致谢
详细中文摘要
详细英文摘要

(7)咪唑烟酸用于毛竹林清除草灌木的环境效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与消解动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咪唑烟酸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2.2.2 咪唑烟酸在林地土壤中的分布与行为特性
        2.2.3 咪唑烟酸室内降解和田间消解动态的比较
    2.3 小结
第三章 咪唑烟酸与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对土壤微生物影响比较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咪唑烟酸与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量碳影响比较
        3.2.2 小结
        3.2.3 咪唑烟酸与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影响比较
        3.2.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与讨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摘要

(8)不同经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与立地土壤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人工林的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
        1.2.2 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3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的影响
        1.2.4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立地土壤状况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南方国家级种苗示范基地概况
        2.1.2 广东雷州林业局石岭林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措施与设计
        2.2.2 林分生长量测定
        2.2.3 土壤状况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林分特性的影响
    3.1 不同经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特性
        3.1.1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3.1.2 伐根催腐和机耕整地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3.2 尾叶桉的萌芽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2.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
        3.2.2 尾叶桉U6 无性系萌芽生长差异
        3.2.3 伐桩直径和伐桩高度对尾叶桉U6 无性系萌芽的影响
        3.2.4 杂堆、土埋对尾叶桉U6 无性系伐桩萌芽的影响
        3.2.5 药剂催腐及人工劈除对伐桩萌芽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林龄、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4.2 不同林龄尾叶桉无性系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4.2.1 土壤容重的研究
        4.2.2 土壤孔隙度的研究
        4.2.3 土壤持水量的研究
        4.2.4 综合评价
    4.3 不同经营措施下尾叶桉无性系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4.3.1 坡地伐根催腐造林与炼山造林土壤物理性质对比
        4.3.2 平地桉树人工林不同经营措施土壤物理性质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5.1 不同林龄尾叶桉土壤养分研究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研究方法
        5.1.3 不同代次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大量元素研究
        5.1.4 不同代次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中微量元素研究
        5.1.5 不同代次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研究
    5.2 不同经营措施尾叶桉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研究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研究方法
        5.2.3 伐根催腐造林与炼山造林土壤养分研究(坡地)
        5.2.4 炼山前后土壤养分研究(平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不同经营措施下的桉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及影响萌芽的因素
        6.1.2 不同代次、林龄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1.3 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摘要
Abstracts

(9)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贮量研究
        1.2.2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差异
        3.1.1 集约经营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1.2 集约经营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剖面特征的影响
        3.1.3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碳素有效率及碳库活度的差异
        3.1.4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3.1.5 小结
    3.2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动态变化与比较
        3.2.1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总有机碳季节动态比较
        3.2.2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比较
        3.2.3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季节动态比较
        3.2.4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活性碳碳素有效率及活度季节动态比较
        3.2.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集约经营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4.1.2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动态变化与比较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索引及说明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详细摘要

(10)竹笋夜蛾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笋秀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粗提液EAG 试验结果
        2.2.2 GC-MS 分析结果
        2.2.3 纯品Z11-16:Ac 的EAG 试验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竹笋夜蛾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样地概况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竹笋夜蛾幼虫种群数量动态
        3.2.2 竹笋夜蛾种群结构动态
        3.2.3 三种竹笋夜蛾的生态位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寄主淡竹笋夜蛾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样地概况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分析
        4.2.2 聚集度指标测定
        4.2.3 聚集因素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经营类型竹林危害状况的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样地概况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经营类型早竹林夜蛾危害情况
        5.2.2 不同经营类型淡竹林夜蛾危害情况
    5.3 小结
第六章 早竹林竹笋夜蛾防治的研究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样地概况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四、毛竹林使用百草枯化学除草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落叶经济林地(板栗林)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D]. 孙显慧. 浙江大学, 2020(02)
  • [2]25%咪唑烟酸水剂对非耕地杂草和狗牙根的防除效果[J]. 边强,于淑晶,寇俊杰,鞠国栋,李永红,刘斌. 农药, 2019(03)
  • [3]贵州典型饮用水源地农药面源污染迁移与水质响应模型研究[D]. 宋丽婧. 贵州大学, 2015(03)
  • [4]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扰动机理的系统研究[D]. 陈海风.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5)
  • [5]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钱进芳.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6]环嗪酮在山核桃林地的残留分析及其应用[D]. 刘建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4)
  • [7]咪唑烟酸用于毛竹林清除草灌木的环境效应评价[D]. 崔海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01)
  • [8]不同经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与立地土壤状况研究[D]. 韦东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4)
  • [9]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D]. 马少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4)
  • [10]竹笋夜蛾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D]. 黄琼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1)

标签:;  ;  ;  ;  ;  

百草枯化学防治毛竹中的杂草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