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基层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层档案室工作的几点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丁海斌,刘卉芳[1](2021)在《中国近现代档案管理机构发展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鸦片战争后,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发展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直至民国时期专职性已经成为档案管理机构的最大特征,不同体系内的机关档案室以及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逐步建立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管理机构逐步形成了档案室与档案馆两大体系,但在"文革"期间遭受了极大的重创,之后档案管理机构进入了恢复和发展的时期。直到今天,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发展已经完全进入了信息化的时期,档案数据共享中心等信息化档案管理机构的出现为档案管理机构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葛玲[2](2020)在《救灾、生产与治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治淮民工动员中的前后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50年,受制于当时的资源条件,淮河治理初期仍然采取人力为主的施工方式。首年治淮实施的工赈政策,使淮委很少面对劳力不足之困,但"救灾"与"治淮"的矛盾却让精工成为难题。工赈政策退场后,"生产"与"治淮"的矛盾又以前后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淮委自1953年冬修时开始试行的基干民工制,虽然缩小了出工比例,但前后之争并未消除。"精工"与"剩余"的内在冲突使人员固定成为难题,并在合作社内部演变为"交资记分"争议。前后之争的持续存在,既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也与淮委和地方工作重心不同有关。

张博[3](2020)在《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文中指出随着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推进和各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写,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档案管理是对全校范围有价值的档案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涉及制度制定以及对机构、人员和业务的管理等诸多环节,其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树人效果及科研创新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高校档案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根据质量管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对57所部署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归纳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模式和问题,搭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框架,提出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运行的方法。本文绪论部分对文章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回顾了国内外对于高校档案质量管理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文章研究的亮点与不足。文章第二部分对主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辨析阐释,对高校档案、高校档案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概念和内容进行明晰,介绍了本文在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梳理中借鉴使用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探讨了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原则和应用。文章第三部分以57所样本高校为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认识到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完善,各高校依据自身实践推行各自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同时也存在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质量难以保障、管理过程重要节点缺乏有效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制度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文章第四部分以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为借鉴,搭建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流程框架,明确档案质量管理在学校和二级单位各层级的质量目标及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点。第五部分从制度设计、过程控制和检验改进三大阶段落脚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的具体实现,涉及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战略策划,高校档案管理基于全员质量管理的过程把控和借助于质量评价体系对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改进。

任明辉[4](2020)在《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思路、扶贫方式上不断更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曾经提出,脱贫人口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精准扶贫政策要求达到每年减贫一千万人的目标,这是党提出的一项伟大创新,赢得了较高的国际赞誉。脱贫攻坚战规定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实际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2020年3月已经基本完成,针对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而言,目前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巩固。精准扶贫档案真实记录了各地区各部门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果,对精准扶贫工作有着重要完善作用,而河南省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是人口农业大省,相应的贫困地区众多,是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帮扶区域,所以对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明确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现状,一方面通过进行调查地区选取,在网络调查中主要进行网站数据的选取,包含河南省18个市,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政府网站,第二种是特色网站。例如中国政府、特色政府网站等,通过访问相关网站的工作动态、调查研究等模板以此来了解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现状。另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河南省18个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实地访谈方式,对河南省18个市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实地调查,随后从档案管理要求及成效方面进行总结。网络调查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各种政策文件指导精准扶贫案件实践也在逐渐开展,建档立卡也在逐渐推进,精准扶贫信息化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并建设了示范点规划的相关工作文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河南省在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均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档案管理保密意识较差、基层档案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精准扶贫管理几个方面入手,优化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材料、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加大对基层档案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从而实现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价值,推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深化档案教育建设专业人才,能够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档案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陈星[5](2020)在《《机关档案管理规定》解读 ——基于三个政策文本的比较》文中指出伴随着机关档案管理实践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机关档案工作原有的法规标准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管理实际,修改《机关档案业务工作建设规范》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呼声日益高涨,机关档案法规体系的滞后性与机关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之间的矛盾激增。在社会各界的期许下,《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应运而生。《规定》自2018年10月颁布至今,已实施了一年多时间,它对于机关档案工作的科学指导不言而喻,但档案工作者对此可能存在的认识分歧与实践运用中存在的困境也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为了全面、深入的解读《规定》,领会其进步之处,文章选取《规定》《条例》《规范》为研究对象,对三个政策文本在机关档案的工作理念与原则、机关档案工作建设与保障、机关档案的管理要求三个模块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认为,《规定》在内容和结构设置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为机关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了新时期开展机关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深化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机关档案工作奖励和惩处的情形;完善了机关档案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丰富了机关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系统设定了机关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创新性的搭建了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强化了机关档案工作的经费支持;详细梳理了机关档案管理的流程及相关要求等。《规定》的颁布和实施,革新了机关档案的工作思路,需要机关档案工作人员认真领会、深入学习,并辩证性的思考其存在的待完善之处,为《规定》今后的修改提供一得之见。通过三个文本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规定》仍有值得提升的空间。如《规定》条款内容庞杂,带来的结构上的衔接不当;三个文本并存的局面,给机关档案部门带来操作上的困惑;《规定》中参照标准不全,造成的操作性欠佳;《规定》中名词或标点设置的不当,导致的语义上的偏差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应从优化整体结构、调整文本设置和美化语言表述三个方面,对《规定》予以适当调整,以提升文本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靳靖[6](2020)在《1949-1952年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研究》文中提出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变革悄然展开,这也正是赣南乡村经济恢复、社会变迁的重要时期。赣南农民历经残酷的战争、萧条的经济、贫苦的生活、混乱的社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乡村建立起新基层政权,着手稳定乡村社会环境,努力恢复经济,为营造风清气正、蒸蒸日上的乡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际上,解放初期的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依然动荡不安,封建统治阶级勾结土匪、恶霸、地主意图再次夺取政权,长期存在的宗族斗争异常激烈,乡村中呈现出几股封建势力相互交织,形成了牢固的封建堡垒。对于乡村社会而言,重租高利、物价波动、自然灾害加速了农民生活的负担,封建统治下的迷信及道德、文化缺失给赣南原苏区乡村农民特别是妇女套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使赣南乡村百姓长期生活在欺压和统治之下。随着赣南乡村新基层政权的建立,开始重塑农民团体、党支部,培养本土干部,这些构建了乡村新基层政权的主体,在新政权的运作下农民积极参与阶级斗争、收枪、剿匪、反霸和支前征粮运动,也进一步巩固了新基层政权的执政根基和地位。随着运动的开展,赣南乡村社会农业生产力得以恢复和提升、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乡村中的移风易俗也逐渐消除,赣南乡村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三年建设中赣南乡村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干部思想、基层工作、干群之间也发生过偏离,正因为赣南原苏区乡村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依旧存在,在赣南原苏区乡村中呈现出老苏区干部独有的斗争精神,军烈属的革命自觉性,一心为民、军民融合的执政风格,农民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妇女的大爱情怀,以及农民对新生活的热情和向往,逐渐形成了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与赣南乡村社会相互交融的景象。新中国建立初期赣南乡村社会的变革,展现给我们的是欣欣向荣的局面,为赣南原苏区乡村由民主改革转入经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乡村的变革也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借鉴意义。乡村振兴要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把坚持群众路线、执政为民作为力量之源,更要坚持乡村战略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因此,丰富新中国建立初期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增进对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真实理解,而且对新时代赣南乡村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胡少翔[7](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文中指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是贯穿整个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移民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的基石。做好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移民安置工作,服务移民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移民档案管理,国家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对移民档案的管理体制与职责、归档与移交、档案验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奖励与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但在移民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移民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完善移民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界和移民界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实地参与归档工作,围绕实际归档情况,对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识别其中需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从移民档案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展开,阐述了移民档案及管理的作用、意义,介绍了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移民档案管理的概况,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政策规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从前期工作、实施工作、管理监督、资金财务四个方面介绍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实际归档情况,并分别参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应的归档要求,指出档案中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建议;最后,将问题进行归纳,结合J县移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移民档案归档范围中不完善之处的研究,提出了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指标设计深度不够、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修订建议;二是针对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管理职责、人员、移交等方面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三是根据J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出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利用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档案利用制度等建议。

崔恬[8](2019)在《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文中指出档案展览是档案和档案馆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媒介,是档案宣传的重要方式。档案展览的内容包括所藏档案信息,档案工作成果,档案人员贡献,是展示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有效方式;是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的正面宣传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力量;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是保存社会记忆,传承精神文明成果的载体;档案展览举办方要积极利用档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档案展览的研究最早来自于档案展览工作经验总结,大致可以分为档案展览筹备工作经验总结、浅议档案展览作用价值和科学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不够深入,仅是根据社会经济和传媒手段发展变化,划分档案展览发展历程,所以本文基于公开资料统计并分析我国建国至今的档案展览,以统计到的近70年的档案展览数据为基础,从档案展览的举办主体、展览主题、展览形式和展览目的等方面分析档案展览的发展演变,以影响档案展览的标志性事件和改变档案展览的关键技术手段作为档案展览发展历程的划分界限,将档案展览划分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概述了档案展览的概念、类型,用以阐释档案展览是什么,以何种方式存在。文章的主体是档案展览发展历程、档案展览演变规律和档案展览发展趋势,根据不同阶段档案展览的主题特征作为档案展览发展历程的划分标准,分为普及档案工作为主的单一主题阶段、宣传档案工作为主的复合主题阶段、档案内容宣传为主的多主题阶段三个阶段。归纳的档案展览演变规律:档案展览举办主体演变规律、档案展览主题演变规律和档案展览举办形式演变规律。档案馆展览发展趋势包括:档案展览举办主体和展览主题发展趋势、档案展览举办形式发展趋势、档案展览人员发展趋势、档案展览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四个发展趋势。

罗吉鹏[9](2019)在《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即档案学人,档案学人的思想研究是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档案学、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集中体现在不同时代档案学人的思想和着述中。曾三先生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档案局的首任局长,其关于档案学和档案事业发展的思想理论引领和指导着新中国档案工作的开展,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律和档案工作的性质,并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从1951年创办《材料工作通讯》进行档案宣传工作,到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档案专修班开展档案教育工作,到1954年成立国家档案局又使档案事业上升为国家规模,再到1959年建立中央档案馆,新中国档案事业体系在以曾三先生为代表的档案学人的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其中,在曾三先生关于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的诸多论述中,他始终认为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担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报告以及围绕档案利用来展开档案工作,因此曾三先生的档案利用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显得格外夺目。但是,目前学界对曾三先生的研究多集中于机关档案室、档案编纂思想、科学技术档案等方面的研究,鲜有从档案利用的角度开展系统的阐述。故对曾三先生档案利用思想进行挖掘有利于完善研究层次、丰富研究内容、扩大研究范围,促使后人更好地向曾三先生学习。本选题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分析论述。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将系统介绍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特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形成系统的框架。第二部分介绍曾三先生生平与档案工作,以时间为脉络、事件为要点,将曾三个人成长、教育、革命经历与档案工作联系起来,了解这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建立和领导新中国的档案事业,对曾三先生的人物形象有完整地了解,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为曾三先生档案利用思想研究,主要介绍他档案利用思想的演变、形成的基础、主要内容和特点,是本选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档案利用思想的演变分为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档案利用思想形成基础分为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古代近代中国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曾三先生个人丰富的实践经历所产生的影响。档案利用思想主要内容围绕“以利用为纲”、开放利用历史档案、利用和保密之间的关系、利用和档案工作其他各环节的关系、科技档案的利用、利用档案编史修志等展开论述,并分析具有实践性、政治性、服务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第四部分是对曾三先生档案利用思想的评价。曾三先生作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站在国家档案事业的宏观高度来领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档案利用思想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在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也有诸多可以继承之处。最后要学习曾三先生档案利用思想中的档案精神,包括革命精神、奉献精神、热爱精神和务实精神。

高峰[10](2017)在《县市级档案室开展着录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着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和《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已于1985年、1987年、1988年颁布实施。三十年来,档案着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档案检索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档案着录工作的进度与馆藏档案的数量相比相差甚远。而且,档案馆还源源不断地接收档案进馆,档案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档案馆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时间进行档案着录工作,也无法改变目前这种被动局面。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档案室进行档案着录工作的迫切性;档案馆开展档案着录工作的可行性;开展档案室着录工作要抓好几个环节,以确保工作质量。档案室开展着录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是可行的。

二、加强基层档案室工作的几点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基层档案室工作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近现代档案管理机构发展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近代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近代机关档案管理机构
        1. 晚清时期。
        2.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3. 北洋政府时期。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二)近代国家档案馆的诞生
    (三)近代企业档案管理机构的产生
二、我国现代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档案管理机构建设初期(1949年—1966年)
        1. 档案室体系的建立。
        2. 国家档案馆体系的建立。
    (二)档案管理机构的恢复与全面发展时期(1966年至今)
        1. 档案馆(室)的全面恢复。
        2. 档案馆(室)进入信息化时代。
三、结语

(2)救灾、生产与治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治淮民工动员中的前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救灾”与“治淮”:工赈之下的精工难题
二、“生产”与“治淮”:灾情过后的前后之争
三、“剩余”与“精干”:基干队组建的人员之困
四、“工分”与“工资”:合作社里的出工纷争
五、结语

(3)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高校档案管理与高校档案管理质量概述
    2.1 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内涵
        2.1.1 高校档案的定义及范围
        2.1.2 高校档案管理及其特色
        2.1.3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2.2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2.1 朱兰“质量三部曲”
        2.2.2 戴明“PDCA循环”
        2.2.3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
    2.3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3.1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2.3.2 质量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可行性
        2.3.3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质量管理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3.1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3.1.1 现有法律规范基本完善
        3.1.2 管理制度相对齐全
        3.1.3 管理模式多样
    3.2 质量管理视域下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人员数量和质量有效供给不足
        3.2.2 质量管理过程缺乏有效保障
        3.2.3 质量管理制度不齐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框架设计
    4.1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基本框架
        4.1.1 核心目标层
        4.1.2 运行相关层
        4.1.3 运行环节层
    4.2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4.2.1 质量管理的整体目标
        4.2.2 质量管理二级单位目标
    4.3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过程关键控制点
        4.3.1 前馈质量控制点
        4.3.2 过程质量控制点
        4.3.3 后馈质量控制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档案质量管理流程的运行实施
    5.1 制度设计: 制定高校档案质量战略规划
        5.1.1 分析掌握用户的利用需求
        5.1.2 获取学校各级管理机构重视和支持
        5.1.3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5.2 过程控制: 实施全员质量控制策略
        5.2.1 架构基于全员质量的过程控制体系
        5.2.2 全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
    5.3 检验改进: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评价与提升
        5.3.1 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搭建
        5.3.2 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1 高校档案管理建设调研汇总(节选)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现状调查设计
    2.1 调研目的、方法与对象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方法及对象
    2.2 调查实施及结果
        2.2.1 调查内容设计
        2.2.2 调查结果分析
第3章 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成效与问题
    3.1 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成效
        3.1.1 建立了规范的精准扶贫档案制度
        3.1.2 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员培训
        3.1.3 重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监督审查
        3.1.4 建设精准扶贫档案示范点
        3.1.5 稳步推进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
    3.2 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精准扶贫建档资金投入不足
        3.2.2 偏远贫困户及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
        3.2.3 扶贫档案人员专业素质及现代化水平较低
        3.2.4 扶贫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
        3.2.5 精准扶贫相关人员保密意识有待提高
第4章 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4.1 优化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材料
    4.2 继续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宣传工作
    4.3 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4.4 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动态精确管理
    4.5 提高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及贫困户保密意识
    4.6 明确规章制度,加大对基层档案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

(5)《机关档案管理规定》解读 ——基于三个政策文本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1 文献检索情况
        1.2.2 研究内容分析
        1.2.3 国内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机关档案工作理念与原则
    2.1 关于机关档案的工作理念
        2.1.1 关于文本的制定依据
        2.1.2 关于文本的制定目的
        2.1.3 关于基本概念的释义
    2.2 关于机关档案工作的原则
        2.2.1 机关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原则
        2.2.2 机关档案的管理原则
        2.2.3 机关档案工作的奖励和处罚原则
第3章 机关档案工作建设与保障
    3.1 机关档案工作机构设置
        3.1.1 机关档案工作机构设置的原则
        3.1.2 机关档案工作机构的基本任务
        3.1.2.1 基本任务涵盖内容更加丰富
        3.1.2.2 基本任务实现方式更加多元
    3.2 机关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3.2.1 机关档案工作岗位的设定原则
        3.2.2 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上岗要求
        3.2.3 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离岗要求
    3.3 机关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
    3.4 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
    3.5 机关档案工作的经费保障
第4章 机关档案管理要求
    4.1 机关档案的一般规定
    4.2 机关档案的形成与收集
    4.3 机关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4.4 机关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4.5 机关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4.6 机关档案的利用与开发
    4.7 机关档案的统计与移交
第5章 关于《规定》修订完善的思考
    5.1 优化结构,增强《规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5.2 调整文本,强化《规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5.3 美化语言,提升《规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1949-1952年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2.2 分析与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赣南原苏区的重获解放与乡村困境
    2.1 动荡不安的赣南原苏区乡村
        2.1.1 封建统治阶级意图复辟
        2.1.2 匪乱四起
        2.1.3 地主操纵下的宗族斗争
    2.2 艰难竭蹶的赣南原苏区乡村
        2.2.1 重租高利
        2.2.2 物价波动剧烈
        2.2.3 自然灾害频发
    2.3 思想禁锢的赣南原苏区乡村
        2.3.1 习俗信仰迷信化
        2.3.2 婚姻制度封建化
        2.3.3 文化教育贫困化
第三章 乡村基层政权重建与革命行动
    3.1 赣南原苏区乡村政权建立和农民参政
        3.1.1 乡村人民政权建立和社会组织调整
        3.1.2 农民团体的革新
        3.1.3 本土干部的培养
    3.2 赣南原苏区乡村党组织的组建与整顿
        3.2.1 乡村党组织的组建
        3.2.2 乡村党组织的党内整顿
    3.3 赣南原苏区乡村新基层政权的人民立场
        3.3.1 展开阶级斗争
        3.3.2 收枪、剿匪、反霸
        3.3.3 镇压反革命
        3.3.4 组织支前征粮
第四章 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稳定发展
    4.1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经济动因
        4.1.1 土地回家
        4.1.2 获得生产资料
        4.1.3 农业增产
    4.2 焕发生机的赣南原苏区乡村农民生活
        4.2.1 购买力的提升
        4.2.2 文化教育的发展
        4.2.3 文娱活动的丰富
    4.3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移风易俗的破除
        4.3.1 打击乡村社会陋习
        4.3.2 婚姻制度的变革
第五章 特别动力:革命传统与红色基因
    5.1 赣南原苏区乡村发展的革命传统
        5.1.1 苏区老干部:斗争精神的发扬
        5.1.2 军烈属:革命自觉性的强化
        5.1.3 社会救助:一心为民的执着
    5.2 赣南原苏区乡村发展的红色基因
        5.2.1 互助合作运动:集体主义精神的延续
        5.2.2 农民心理:新生活的农民热情
        5.2.3 妇女教育:勤劳奋进与大爱情怀的交融
第六章 乡村社会变革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6.1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历史经验
        6.1.1 党内自我革新保障了基层政权建设的先进性
        6.1.2 始终维护农民利益激发了民众的革命思想
        6.1.3 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的渗透加速了乡村锐变
    6.2 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的当代启示
        6.2.1 坚持党建引领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
        6.2.2 坚持群众路线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力量之源
        6.2.3 坚持战略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创新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移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上位法及规范
    2.2 制度建设
        2.2.1 移民档案的定义
        2.2.2 移民档案管理体制及职责
        2.2.3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
    2.3 重点工程及省级移民档案管理
        2.3.1 部分重点工程移民档案管理
        2.3.2 部分省移民档案管理办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2.4.2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及移民工作概况
    3.1 工程及移民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电站规划情况
        3.1.3 移民安置规划情况
    3.2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概况
        3.2.1 农村移民安置
        3.2.2 专业项目处理
        3.2.3 库底清理
        3.2.4 环境保护
        3.2.5 投资完成情况
    3.3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概况
        3.3.1 档案管理体制
        3.3.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成果
        3.3.3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成果
        3.3.4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成果
        3.3.5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成果
        3.3.6 档案分类整理立卷
        3.3.7 评价和问题
4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4.1 前期工作应归档要求
    4.2 前期工作实际归档情况
    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4.4 对策建议
5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5.1 综合文件档案管理
        5.1.1 综合文件应归档要求
        5.1.2 综合文件实际归档情况
        5.1.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1.4 对策建议
    5.2 农村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5.2.1 农村移民安置应归档要求
        5.2.2 农村移民安置实际归档情况
        5.2.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2.4 对策建议
    5.3 专业项目档案管理
        5.3.1 专业项目应归档要求
        5.3.2 专业项目实际归档情况
        5.3.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3.4 对策建议
    5.4 库底清理档案管理
        5.4.1 库底清理应归档要求
        5.4.2 库底清理实际归档情况
        5.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4.4 对策建议
6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管理研究
    6.1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应归档要求
    6.2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实际归档情况
    6.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6.4 对策建议
7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7.1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应归档要求
    7.2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实际归档情况
    7.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7.4 对策建议
8 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8.1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下的指标设计深度问题
    8.2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问题
    8.3 移民档案重要资料和一般资料的划分标准问题
    8.4 个别归档文件分类不恰当问题
    8.5 归档范围未包含部分重要档案问题
    8.6 移民档案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问题
    8.7 人员制度不完善问题
    8.8 缺少预立卷和检查制度的问题
    8.9 移民工作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4-1 ZHW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1 ZHW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综合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5-2-1 ZHW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2 ZHW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3 ZHW石门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4 ZHW南寺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5 ZHW张河湾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6 ZHW沿庄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7 ZHW南蒿亭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8 ZHW测鱼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9 ZHW西沟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1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招投标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2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朱王主线公路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3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西沟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4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南寺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2 ZHW移民安置电力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3 ZHW移民安置电信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4 ZHW移民安置广播电视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5 ZHW移民安置水利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6 ZHW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4 ZHW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6-1 ZHW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7-1 ZHW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8)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对象
    0.3 概念界定
        0.3.1 档案展览概念
        0.3.2 档案展览类型
    0.4 研究现状
    0.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5.1 研究思路
        0.5.2 研究方法
    0.6 创新点与不足
        0.6.1 创新点
        0.6.2 不足
1 普及档案工作为主的单一主题阶段(1949—1978)
    1.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1.1.1 建国初党政工作逐渐开展
        1.1.2 国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
    1.2 接收整理档案(1949-1955)
    1.3 推广档案工作经验(1956-1965)
        1.3.1 推广档案工作展览为主
        1.3.2 档案文化展览为辅
    1.4 档案工作被迫停止(1966-1978)
2 宣传档案工作为主的复合主题阶段(1979—1996)
    2.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2.1.1 开放历史档案
        2.1.2 文化事业发展
    2.2 历史档案展览
        2.2.1 展示馆藏精品档案
        2.2.2 配合重大纪念活动
    2.3 展示政绩、工作成就展览为主
        2.3.1 档案工作成就展览
        2.3.2 档案工作效益展览
        2.3.3 展示政绩档案展览
3 档案内容宣传为主的多主题阶段(1997—至今)
    3.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3.1.1 档案学理论发展
        3.1.2 多媒体技术渐入辅助展览
        3.1.3 档案局(馆)门户网站应用
        3.1.4 档案局(馆)移动端出现
    3.2 档案展览举办常规化
        3.2.1 档案展览数量稳定
        3.2.2 档案展览来源广泛
    3.3 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逐渐增多
    3.4 地区文化档案展览为主
    3.5 档案展览政治性与文化性兼具
        3.5.1 档案展览关注政治
        3.5.2 档案展览关注文化
    3.6 网络展览与实体展览共存
4 档案馆展览演变规律
    4.1 档案展览举办主体演变规律
        4.1.1 从独立举办展览到联合举办展览
        4.1.2 从立足于馆藏资源展览到征集档案展览
        4.1.3 从临时举办展览到展览工作常态化
    4.2 档案展览主题演变规律
        4.2.1 从注重档案工作到注重档案内容
        4.2.2 从宏观综合性展览到小专题展览
    4.3 档案展览举办形式演变规律
        4.3.1 从实体档案展览到网络档案展览
        4.3.2 从向内部人员展览到向社会公众展览
5 档案馆展览发展趋势
    5.1 档案展览举办主体和展览主题发展趋势
        5.1.1 展示专题内容的联合办展
        5.1.2 展示精品馆藏的独立办展
        5.1.3 精准服务的定制主题展览
    5.2 档案展览举办形式发展趋势
        5.2.1 更加灵活的网络档案展览
        5.2.2 面向不同类型公众的展览
    5.3 档案展览人员发展趋势
        5.3.1 档案展览人员数量丰富
        5.3.2 档案展览人员具有多元的知识背景
        5.3.3 档案展览策展人员社会化
    5.4 档案展览资源整合深度挖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6 研究特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2 曾三生平与档案工作
    2.1 1906-1929年:革命意识形成时期
    2.2 1930-1945年:接触并从事电讯档案
    2.3 1946-1949年:领导中央档案的三次转移
    2.4 1949-1990年:创立新中国档案事业体系
3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
    3.1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的演变
        3.1.1 战争时期:档案利用思想的萌芽
        3.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利用思想的形成
        3.1.3 “大跃进”时期:档案利用思想的发展
        3.1.4 改革开放时期:档案利用思想的成熟
    3.2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形成的基础
        3.2.1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3.2.2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3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的内容
        3.3.1 从“以利用为纲”到“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3.3.2 主张开放利用历史档案
        3.3.3 阐述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
        3.3.4 明晰利用与档案工作其他各环节的关系
        3.3.5 强调加强科技档案的利用
        3.3.6 提出利用档案开展编史修志
    3.4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的特点
        3.4.1 实践性
        3.4.2 政治性
        3.4.3 服务性
        3.4.4 创新性
4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的评价
    4.1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4.2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的历史地位
    4.3 曾三档案利用思想中蕴含的精神
        4.3.1 革命精神
        4.3.2 奉献精神
        4.3.3 热爱精神
        4.3.4 务实精神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四、加强基层档案室工作的几点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近现代档案管理机构发展演变研究[J]. 丁海斌,刘卉芳. 北京档案, 2021(12)
  • [2]救灾、生产与治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治淮民工动员中的前后关系研究[J]. 葛玲. 中共党史研究, 2020(04)
  • [3]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流程研究 ——以57所部属高校为对象[D]. 张博. 山东大学, 2020(12)
  • [4]河南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任明辉. 湘潭大学, 2020(02)
  • [5]《机关档案管理规定》解读 ——基于三个政策文本的比较[D]. 陈星. 湘潭大学, 2020(02)
  • [6]1949-1952年赣南原苏区乡村社会变革研究[D]. 靳靖.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7]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 胡少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8]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D]. 崔恬. 辽宁大学, 2019(01)
  • [9]曾三档案利用思想研究[D]. 罗吉鹏. 安徽大学, 2019(07)
  • [10]县市级档案室开展着录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 高峰. 山西青年, 2017(24)

标签:;  ;  ;  ;  ;  

关于加强基层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