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

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

一、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论文文献综述)

赵庆华[1](2018)在《人员、仪式、寺庙、组织:清代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研究》文中提出妈祖信仰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民间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过程揭示了闽粤先民在台湾的移民、开发的历史进程。长期以来,饱受儒家文化渲染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往往十分重视并强调以官方上层士大夫所推崇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而忽视了民间庶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1684年以后,台湾被纳入清政府的统治管辖,官方和民间力量的交织推动,大量闽粤移民移居台湾,为妈祖信仰提供了类似大陆的土壤环境。此外,移民社会时期的台湾社会又滋生了信仰妈祖的心理需求,妈祖信仰得以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发展。如今台湾妈祖信仰的传播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兴盛程度甚至超过信仰源生地福建,其原因何在?我们应当回归历史的理路和脉络去追寻答案。清代是奠定台湾妈祖信仰发展的重要关键历史时期,通过人员、仪式、寺庙、组织的推动,台湾妈祖信仰得以空前发展,并与地方社会融合,成为整合地方社会人群的重要民间信仰。人员方面,清代的官员、士绅、住持僧、郊商等成为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重要携带人群;仪式方面,借由闽粤祖籍地民众及官府的祭祀仪式,民众得以通过仪式增强认同感,官员则增强使命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寺庙方面,清代台湾妈祖庙在结合清政府、台湾地方政府、地方士绅及民间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联系纽带作用;组织方面,台湾地方社会成立各种以妈祖为祭祀主神的神明会,对于解决地方矛盾,维持地方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卢敏宁[2](2018)在《《嘹歌》歌词修辞研究》文中指出从两千多年前的《越人歌》到现在,民歌一直贯穿在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流传于广西平果县一带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的壮族《嘹歌》,是活在壮族人民心中的言语瑰宝,是口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一部浓缩的语言史、文化史和民俗史。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了修辞,修辞是人们运用恰当的语辞来表达丰富的情意的活动,是人们传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嘹歌》修辞现象是壮族人民传情达意的言语艺术形式,从修辞学的视域来探讨汉文化背景下《嘹歌》歌词文本的言语艺术表现,从语言诸要素与修辞的关系全面重点扒梳《嘹歌》的修辞现象及修辞效果,分析《嘹歌》修辞现象产生的语境,突出《嘹歌》的言语活动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挖掘修辞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确定研究对象,对《嘹歌》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后,阐述了本文的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嘹歌》在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方面的修辞阐释。语音、词汇、句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与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怎样选词成句,怎样组句成篇是语言运用中一种基本且重要的手段,《嘹歌》作为壮族民间第一部长歌,在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怎样组成语篇,怎样提高篇章修辞效果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中,语音修辞主要从押韵、衬词和叠音这三方面分析其音韵和谐,声音美的语音修辞效果;词汇修辞主要从词性和词义两角度对《嘹歌》的选词进行考察,揭示其阐明事理言简意赅,表达幽默诙谐的词汇修辞效果;句法修辞主要从整句和方言句进行分析,揭示其亲切自然,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句法修辞效果;篇章修辞主要从章法和技法两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其条理清晰,文气流畅,形式和谐之的篇章修辞效果。第三部分是《嘹歌》在修辞格和意象方面的修辞阐释。传统修辞学以研究修辞格的成果为最多,要考察《嘹歌》的修辞活动自然也离不开考察其在修辞格方面的使用情况,本文结合语料对《嘹歌》辞格使用频率进行统计,且选取其中使用频率高的八类具有代表性的辞格进行列举分析,包括反复、设问、比喻、讽喻、对偶、排比、回环、顶针,进一步概括《嘹歌》辞格运用的三大特点。除此之外,在前面对《嘹歌》丰富的修辞现象及规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后,通过对意象的分类以及修辞构式,揭示《嘹歌》意象言语的修辞表现,进一步挖掘《嘹歌》表情背后的修辞意味和言语艺术。第四部分是分析《嘹歌》修辞活动得以生成的因素,也就是所说的修辞语境,主要分别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类探讨影响《嘹歌》修辞活动的语境因素。第五部分探讨《嘹歌》修辞的文化特征。语言具有民族性,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的修辞活动也具有民族性,从文化心理和文化内蕴两个角度对《嘹歌》修辞现象上的文化烙印进行阐释,从而揭示《嘹歌》修辞的现代文化意义,为《嘹歌》的传承做一点微薄的贡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从《嘹歌》修辞活动现象可看到其在语言艺术上由借鉴到成熟的创作过程,歌者运用适切的语辞表情达意,实现“文辞至美”。

文明星[3](2015)在《民国时期贵州报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报业历经晚清变局、民初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时间自1906年始到1949年11月15止,贵州地区先后出版的各类报纸403种。这些报纸记录了贵州从晚清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演变,记录了当时贵州社会的发展状况记录了半个世纪贵州人民的人情风貌,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报刊史料。与此相反的是民国时期贵州报业的研究长期处于相对空白的尴尬境地,近期虽有零星研究,但也显得相对薄弱。研究民国时期贵州报业,不仅是中国近代报业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了解和还原民国时期贵州历史场景和发展轨迹的重要手段,于贵州省自身而言,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理应得到学界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原始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采用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统计分析、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首先从宏观角度对民国时期贵州报业发展历程分阶段加以概述,并总结其特点。其次,将报业置于不同时代背景下,从新闻法规、经济物质环境等角度进行阐述,追溯当时报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再次,从微观视角入手,分析报纸内部的经营与管理,包括报纸经费来源、发行、广告等。最后,本文运用传播学功能观,论述民国时期贵州报业之功用。

吴淼[4](2013)在《两种不同专业音乐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上海国立音专与延安鲁艺音乐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从“五四”以后到1949年解放前,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两种不同理念与不同实践的专业音乐教育发展道路。其一是以蔡元培和萧友梅1927年在上海创建的“国立音乐院”为代表的“西化”的专业音乐教育理念;其二是以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1938年在延安创建的“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为代表的“革命”的专业音乐教育理念。在两种不同理念引导下的两所学校在各自的政权与地域内进行着两种不同专业音乐教育的实践,其不同实践包括宗旨的不同、学制的不同、课程的不同、师资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成绩的不同、发展的不同、贡献的不同。尽管存在这么多的不同,两所学校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试着从两所学校的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来进行分析解读其不同理念与实践的内因与外因,并试图诠释两种理念与实践的概念,最终对两所学校的贡献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两所学校都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道路上的试金石。

江静[5](2009)在《赴日宋僧无学祖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禅宗东传在日本政治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巩固了幕府的统治地位,协调了朝廷与幕府之间的关系;它对日本五山文学的兴起,茶道、花道、剑道、武士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朱子学的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东渡日本的中国禅僧功不可没,其中,无学祖元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首先,作为在南宋灭亡之年赴日的高僧,他的东渡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其次,他弘扬宋朝禅风,培养日本弟子,为禅宗扎根日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最后,他积极参与文学指导与创作活动,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五山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在充分发掘与整理祖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了祖元的生平事迹、着述思想及在日本文化史上的贡献和影响。全文由三篇十一章组成。上篇是对祖元赴日前后中日两国政治关系与文化交流情况的阐述。包括忽必烈的遣使与东征、宋元时期中日贸易往来及僧侣间的交流,藉此将祖元放在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中篇是对祖元传记资料及生平事迹的研究。第一章探讨十种祖元传记资料的由来、特点及彼此间的关系。第二章是对祖元生平事迹的考察。重点是对祖元赴日后事迹的考察,除了住持建长、开山圆觉这类众所周知的事实,主要对其教化僧俗、祝圣祈祷的事迹做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此外,本章专门介绍了祖元赴日传说,并首次探讨了此传说出现的原因。第三章通过对祖元在日期间与僧俗交游情况的考察,进一步阐述祖元在日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以及他为推进禅宗在日传播所作的努力。下篇旨在对祖元着述、思想及影响进行考察和分析,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第一章是对《佛光国师语录》的编者、内容、版本及流传情况的研究。第二章是对日本现藏祖元墨迹和文物的研究。在对墨迹的解读上,纠正了日本学者对祖元墨迹的若干错误判读。第三章是对祖元禅法思想、弥勒信仰、儒家思想及神道信仰的研究。本章首次对祖元的禅法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探索了学界未曾注意的弥勒信仰对祖元思想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祖元儒学思想的来源与表现;探讨了祖元与日本传统神道信仰的关系。第四章以祖元的法脉传承为中心,讨论其在日本禅宗史上的影响。第五章通过对祖元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活动的探讨,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以及佛光派弟子在五山文学僧人数及作品数上所占比例的量化分析,全面论述祖元在五山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张绪勋[6](2002)在《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文中研究指明 八问:你是否了解茶花二次发根、二次发叶、二年生枝上开花的习性? 答:茶花二次发根高峰,一次是在春季4月初。春回大地,气温相当,茶花出现第一次发根高峰。相对应迎来植株上部第一次抽枝发叶即春梢。春梢量大,占全年生长量的大部。另一次发根高峰是在秋季11月份,南方称10~11月份为小阳春,该段时期秋高气爽,气候适宜,茶花又一次出现发根高峰。这段时期发根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花花蕾能否正常发育,能否如期高质量开放的关键。所以在管理上要重视,不能疏忽。茶花的第二次发叶正是炎热的夏季,约在7月底至8月上旬。由于

张绪勋[7](2001)在《茶花管理十问十答(三)》文中指出 六问光照、遮荫、防寒如何把握? 一般观花树种都需要光照,这已被实践所证明。茶花也主观花树种之列。它性喜半阴与适度光照其实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掌握度。以莳养全过程看,至少春秋两季要全日照

张绪勋[8](2001)在《茶花管理十问十答(二)》文中研究说明 四问植株烂根的起因有哪些? 茶花是肉质根,莳养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烂根,一旦烂根,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要想开花是不可能了,更谈不上开出高质量的花朵。根据笔者养护实践和经验积累,认为造成烂根有如下一些原因:(1)盆土配置欠合理,用盆选择不当。一是用土太碱,与茶花喜欢微酸性的习性不符。另一是盆土配比中未考虑到茶花根系需要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成分的要求。茶花盆植用土如纯用山泥,虽符合微酸性的要求,但嫌用土太细,影响了根系喜疏松、透气的习性。所以理想的用土是应在山泥中混入一定数量的松针叶,比例起码要1/3,最好到1/2。这种

张绪勋[9](2001)在《茶花管理十问十答(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平心而论茶花管理粗放。但话说回来,要想把一株幼龄茶花培育成根壮叶茂并开出高质量的花树也并非易事。不但要求对茶花的相关习性及生长规律有一基本的了解,而且还应知道茶花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莳养茶花的主动权。笔者把多年来在茶花养护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总结出来,供读者参考。

二、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论文提纲范文)

(1)人员、仪式、寺庙、组织:清代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大陆学界的妈祖信仰研究
        二、台湾学界的妈祖信仰研究
        三、日本学界的妈祖信仰研究
    第三节 未来可能的研究问题点
        一、地方社会人群的整合问题
        二、中央与地方的连结问题
        三、妈祖信仰与华夷秩序
        四、民族国家视野之外的妈祖信仰
第二章 清代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渠道
    第一节 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移民渠道
        一、元明清时期的对台政策及移民概况
        二、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移民渠道
    第二节 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军方渠道
        一、妈祖与施琅收复台湾
        二、妈祖与平定朱一贵起义
        三、妈祖与平定林爽文叛乱
        四、妈祖与平定蔡牵叛乱
        五、妈祖与戴潮春事件
        六、妈祖与王得禄平定海寇
    小结
第三章 清代台湾不同人群与妈祖信仰的发展
    第一节 妈祖庙管理人与妈祖信仰的传播
        一、关渡宫庙祝协助清军
        二、双慈亭住持僧安葬地方官员
        三、台南大天后宫住持僧与朱术桂
    第二节 地方官员与妈祖信仰的发展
        一、地方官员兴建、重修妈祖庙
        二、地方官员主持妈祖祭祀仪式
        三、台湾地方官员保护妈祖庙公业
        四、地方官员请求加封封号、颁赐匾额
        五、妈祖庙奉祀地方官员
    第三节 士绅、郊商与妈祖信仰的发展
        一、凤山县双慈亭的重修
        二、二林仁和宫的重修
        三、鹿港天后宫的兴建、重修
    第四节 地方官员与妈祖信仰在原住民地区的传播
        一、琅峤地区的妈祖信仰
        二、岸里社平埔族地区的妈祖信仰
    小结
第四章 清代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中心及祭祀仪式
    第一节 清代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中心
        一、郡城天后宫
        二、北港朝天宫
    第二节 清代台湾地区的妈祖祭祀风俗及祭仪
        一、信仰风俗
        二、祭祀仪式
    小结
第五章 清代台湾妈祖庙的社会功能与地方社会整合
    第一节 清代台湾妈祖庙的社会功能
        一、参与公益事业
        二、移民精神安慰
        三、同乡联系纽带
        四、教育教化民众
        五、军事战略防御
        六、处理族群纠纷
    第二节 清代台湾妈祖庙与地方社会整合
        一、清代台湾寺庙文化权力的来源及获取途径
        二、清代台湾寺庙示禁碑与地方社会治理
        三、清代台湾寺庙在地方社会发挥影响的可能性解释
    小结
第六章 清代台湾民间社会与妈祖信仰
    第一节 民间社会与清代台湾妈祖庙香资捐题
        一、乾隆初年澎湖渔民对天后祭祀的捐题
        二、乾隆年间屏东双慈宫的捐题
        三、嘉庆年间台南通济宫的捐题
        四、道光年间阿猴慈凤宫的捐题
        五、道光年间龙溪妈祖庙的捐题
        六、咸丰年间香山长佑宫的捐题
    第二节 妈祖会与清代台湾社会组织及开发
        一、妈祖会与台湾社会开发
        二、明清台湾家族社会的妈祖信仰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2)《嘹歌》歌词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
        2.《嘹歌》背景
    (三) 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
二、《嘹歌》语音、词汇、句法、篇章修辞分析
    (一) 《嘹歌》语音修辞分析
        1.灵活变多的押韵修辞
        2.丰富多彩的衬词修辞
        3.韵律动人的叠音修辞
        4.《嘹歌》语音修辞效果
    (二) 《嘹歌》词汇修辞分析
        1.从词性的角度考察词汇修辞
        2.从词义的角度考察词汇修辞
        3.《嘹歌》词汇修辞效果
    (三) 《嘹歌》句法修辞分析
        1.整句修辞
        2.方言句修辞
        3.《嘹歌》句法修辞效果
    (四) 《嘹歌》篇章修辞分析
        1.线索式章法修辞
        2.渲染式技法修辞
        3.《嘹歌》篇章修辞效果
    (五) 本章小结
三、《嘹歌》修辞格和意象选用分析
    (一) 《嘹歌》修辞格的选用
        1.《嘹歌》修辞格之侧重美
        2.《嘹歌》修辞格之联系美
        3.《嘹歌》修辞格之均衡美
        4.《嘹歌》修辞格运用的总体特征
    (二) 《嘹歌》意象的选用及修辞表现
        1.《嘹歌》意象的选用
        2.《嘹歌》意象的修辞表现
    (三) 本章小结
四、《嘹歌》修辞活动生成的因素
    (一) 外部因素
        1.地域的封闭与开放
        2.壮、汉民族长期的交往
    (二) 内部因素
        1.壮族语言的独特性
        2.壮族悠久深厚的的历史文化积淀
    (三) 本章小结
五、《嘹歌》修辞的文化特征
    (一) 从《嘹歌》修辞看壮族文化心理
        1.直观具体的认知模式
        2.对称和谐的审美心理
        3.辩证统一的思辨能力
    (二) 从《嘹歌》修辞看壮族文化内涵
        1.图腾崇拜的民族信仰
        2.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
        3.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 从《嘹歌》修辞看现代文化意义
        1.壮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模式
        2.壮族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
        3.汉文化的渗透,壮汉一家亲
    (四) 本章小结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民国时期贵州报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回顾与研究现状
        1.新闻史着作
        2.学术论文
    三、本研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及方法
        1.档案资料、各类史志、工具书
        2.民国时期贵州报纸及微缩卷
        3.新闻史相关着作
        4.新闻史论文资料及资料汇编
        5.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第一章 民国时期贵州报业发展概况
    一、贵州报业源起(1906—1911)
    二、军阀主黔时期的贵州报业(1912-1935)
        1.军阀主黔时期的贵州报业特征
        2.军阀们的“喉舌媒介”——政府机关报
        3.民营报刊夹缝中求生
    三、国民政府主黔初期的贵州报业(1935—1937)
        1.国民政府管辖下的贵州报业
        2.《红星报》在贵州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贵州报业(1937-1945)
        1.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报业总体特征
        2.外来报纸迁入贵州
第二章 民国时期贵州报业外部生态环境分析
    一、新闻法律法规的演变与贵州报业
        1.《报纸条例》与贵州报业
        2.《出版法》及《修正出版法》与贵州报业
        3.“战时新闻法律法规集”与贵州报业
    二、新闻检查制度的演变与贵州报业
        1.审查制度及审查标准
        2.审查机构
        3.审查处理办法
    三、造纸、印刷、邮政等报业相关因素与贵州报业
        1.造纸业与贵州报业
        2.印刷业与贵州报业
        3.邮政业与贵州报业
第三章 民国时期贵州报业内部生态环境分析
    一、报纸的经费、订价与发行
        1.经费来源
        2.报纸订价
        3.报纸发行
    二、报纸广告
        1.广告事业的发展
        2.广告内容与民国贵州社会生活
第四章 民国时期贵州报纸之功用——以《贵州日报》为个案研究
    一、政治宣传功用
        1.政令及政府公文的政治宣传
        2.新闻评论中的政治宣传
    二、新闻传播功用
        1.时政新闻
        2.经济新闻
    三、娱乐消遣功用
    四、教育引导功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两种不同专业音乐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上海国立音专与延安鲁艺音乐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篇 第二章
    时代背景 第一节
    1840年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背景 第三节
    欧洲专业音乐教育背景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两种不同专业音乐教育理念 第一节
    两种不同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西化”的专业音乐教育理念 第三节
    “革命”的专业音乐教育理念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两种不同专业音乐教育实 第一节
    两所院校成立背景 第二节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第三节
    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资料 后记

(5)赴日宋僧无学祖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南宋、元时期的中日关系与文化交流
    2.1 忽必烈的遣使与东征
        2.1.1 前期的六次遣使与日本方面的对策
        2.1.2 两次东征与再度遣使
        2.1.3 战后元日两国政府的动向
    2.2 宋元时期的中日贸易
        2.2.1 宋代的中日贸易
        2.2.2 元代的中日贸易
    2.3 宋元时期的僧侣往来与禅宗东传
        2.3.1 南宋禅宗概况
        2.3.2 日僧来华与禅宗东渐
        2.3.3 宋元禅僧东渡与日本禅宗的发展
3 无学祖元的传记资料及其生平事迹
    3.1 传记资料研究
        3.1.1 中国人所作传记
        3.1.2 日本人所作传记
    3.2 无学祖元的生平行履
        3.2.1 赴日前事迹
        3.2.2 东渡扶桑
        3.2.3 赴日后事迹
    3.3 无学祖元在日期间的交游
        3.3.1 与北条时宗的交往
        3.3.2 与圆尔辨圆的交往
        3.3.3 与无象静照的交往
4 无学祖元的着述、思想及其影响
    4.1 《佛光国师语录》研究
        4.1.1 《佛光国师语录》的编者、主要内容及史料价值
        4.1.2 《佛光国师语录》的版本与流传
    4.2 墨迹、文物研究
        4.2.1 无学祖元的墨迹
        4.2.2 无学祖元相关文物
    4.3 无学祖元的思想
        4.3.1 无学祖元的禅观
        4.3.2 无学祖元的弥勒信仰
        4.3.3 无学祖元的儒学思想
        4.3.4 无学祖元与日本神道信仰
    4.4 日本禅宗史上的无学祖元——以法脉传承为中心
        4.4.1 无学祖元的法系传承及主要嗣法弟子
        4.4.2 一翁院豪与祖元禅法在长乐寺的传播
        4.4.3 高峰显日及梦窗派的繁荣
        4.4.4 无外如大与正脉院的创立及发展
    4.5 日本文学史上的无学祖元——以五山文学为中心
        4.5.1 日本五山文学概说
        4.5.2 无学祖元的诗偈创作——理论与实践
        4.5.3 祖元事迹及其作品在后世禅林的流播
        4.5.4 佛光派在五山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5 结语
征引及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一 无学祖元年谱简编
附录二 佛光派传承世系略图
作者简历

四、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员、仪式、寺庙、组织:清代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研究[D]. 赵庆华. 厦门大学, 2018(06)
  • [2]《嘹歌》歌词修辞研究[D]. 卢敏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3]民国时期贵州报业研究[D]. 文明星. 贵州大学, 2015(03)
  • [4]两种不同专业音乐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上海国立音专与延安鲁艺音乐系比较研究[D]. 吴淼. 上海音乐学院, 2013(02)
  • [5]赴日宋僧无学祖元研究[D]. 江静. 浙江大学, 2009(04)
  • [6]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J]. 张绪勋. 园林, 2002(01)
  • [7]茶花管理十问十答(三)[J]. 张绪勋. 园林, 2001(12)
  • [8]茶花管理十问十答(二)[J]. 张绪勋. 园林, 2001(11)
  • [9]茶花管理十问十答(一)[J]. 张绪勋. 园林, 2001(10)

标签:;  ;  ;  ;  ;  

茶花管理十问十答(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