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校学生就业难

论技校学生就业难

一、也谈技校生就业难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黄火玲[1](2019)在《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以广西G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广西促进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执行效果为研究内容,以反映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在广西G学院执行效果的数据为依据,运用事实与价值评估标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以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公共政策评估方法为基础,评估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在广西G学院执行的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广西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在广西G学院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项政策目标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部分政策目标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性,但也有些政策目标尚未实现。本文从政策执行影响因素方面找出政策偏离原因,政策本身方面的原因是: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制定过于分散、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制定没有针对性;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对基层就业政策表面化执行、高职院校执行人员培训制度不完善;政策目标群体的原因是:高职毕业生供给与基层需求存在差距、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能力提升受阻;政策执行环境的原因是:广西基层就业单位发展相对落后、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仍然受歧视。以此来提出相应的优化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效果的建议:完善基层就业政策的制定、夯实基层就业政策执行的基础、提高政策目标基层就业能力、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借鉴。

林琳[2](2017)在《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持续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就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企业转型升级,当前农村职高学生就业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笔者选取彭州市农村职业高中毕业生作为主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群体就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有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满足彭州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就业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为提高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就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对彭州市的农村职高学生就业数据进行分析,调查了彭州农村职高学生就业现状,即: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大部分学生从事岗位带有显着劳动密集型特征,外资企业也成为就业的整体方向。他们多是由学校推荐就业,从事一线生产为主。论文进一步剖析了当前彭州农村职高学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即:专业对口率低,发展空间有限,稳定率低,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并从社会、企业、职高学校、学生家庭、学生个人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农村职高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即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未能有针对性开展相关就业指导活动;受传统理念影响,学生的就业意识无法与市场实际发展状态相匹配。最后,结合实际发展状态,笔者有针对性完成相应解决方案设计:学校在自身发展阶段内,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状况投以较高关注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在全面改善相关就业理念基础上,共同为满足职业发展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蒲建丰[3](2017)在《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攻坚期,缺乏大量具有特定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瓶颈。中等职业技能学校作为面向社会和高校输出初级技能服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机构,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在如今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和特殊经济转型时期,出现了中职生难就业、难适应、难提升,用人单位难招人、难选人、难用人,中职院校难招生、难培养、难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人所在单位——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也面临着以上种种问题。如何培养一批竞争力强,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向高校输出合格人才的高素质中职生,成为了摆在每一所中职院校能力素质教育方面的一道难题。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学生能力素质,对比用人单位对我校中职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中职生能力素质不高的原因,并寻求提升本校中职生能力素质和有效解决学校难题的途径方法,也对其他院校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学位论文专业方向属于教育经济管理,体例为案例分析研究,以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指出省广校及其中职生近年来遇到的现实问题,并用文献法理清相关概念,接着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无结构访谈等实证方法,分别对省广校毕业中职生(包括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以及在校中职生能力素质现状和用人单位评价状况进行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充分发掘省广校中职生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用工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中职生能力素质不足的原因,最后从政府职能、学校职能、中职生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家庭职能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来解决问题。

刘百合[4](2016)在《如何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发展,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国有企业实行优化组合、减员增效的改制措施的实施,各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据不少资料证明,目前,中外职场资深人士普遍认为,"技术、经验和能力是可以通过生产实践迅速获得的。而与用人单位核心文化相符合的良好职业习惯却不是一时一刻可以修养成性的"。所以当今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除专业技能、技术有明确要求外,良好的个人品质已为更

刘碧云[5](2014)在《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优秀的职业素养是技校生优质就业的重要基石和坚强后盾。在目前学生就业难、适应难、提升难和企业招人难、选人难、用人难的形势下关注技校生的职前教育,加强技校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已成为摆在每一所技工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如何对技校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社会、学校、家庭和技校生自身对职业素养的形成有何影响等问题,成为技工教育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用人单位对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评价并对比分析,寻求有效提升技校生的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手段,从而为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借鉴。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技师学院的学生职业素养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个体差异显着。在此基础上对用人单位与技校生关于职业素养的不同看法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技校生的职业素养不高的原因。文中最后指出,要从根本上增强技校生的职业素养,需要政府、学校以及学生共同的努力。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在技校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如: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重视技校生的职业素养的氛围等;二是要增强技工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导功能,如:进行必要的职业指导,建立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等;三是要调动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最后,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的调节功能,如:认清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学会自我促进和成长等。

徐秋蓉[6](2012)在《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研究 ——基于中南民族大学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所面临的压力就更大。因此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南民族大学的调查,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方面入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辅以一定的个案访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进行了研究。试图比较系统展现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除绪论以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就业现状主要包括研究样本的构成和就业状况,而社会支持现状主要是通过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展开的。正式社会支持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大众传媒、用人单位以及职业中介机构,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主体包括父母和亲属、朋友和同学以及老师。第二章主要是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方面揭示了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章是对策及建议。根据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现状,并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除此以外,农村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最后,笔者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工作模式。结语部分是对本论文进行的总结和反思,阐述了研究的发现,并探讨研究的不足。

龚亮,张俞[7](2012)在《贵州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职生就业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招生数量正逐年递增。如何面对贵州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前,贵州已进入工业化的加速期,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为贵州的产业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由此吸引了一批大中型外资企业进驻贵州,使省内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呈现出多种模式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正是这种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差异加之各种因素对企业产生的心理作用,使其在招聘时趋于谨慎。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高职生就业必然面临巨大挑战。文章认真分析了贵州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而找出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陈蜀[8](2011)在《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借鉴国内高校及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经验,分析成都新都区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随着每年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形势的愈演愈烈,就业市场竞争更趋于日益激烈,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就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近年来,虽然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的相应文件和措施,力求给予这些学生创造政策上的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给学生们提供了许多信息,以帮助他们能找到心中满意的岗位。但是,我们仍遗憾地看到不占优势的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学历、经历、资历等方面的浅薄,在和名牌高校的学子们或者和熟练工人同台竞技时,往往处于下风;加之对社会了解程度缺乏,实战指导欠缺,更是让学生们看不到希望。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也是社会就业大军中的主体之一,其就业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其就业难引发的心理问题也值得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对于这些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来说,如果学校不采取积极的措施,不给予有利的指导,那么学生的前途问题就难以解决,社会的负担就会增加,各种矛盾,甚至家庭、社会的稳定都要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对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成因分析。如何解决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下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尝试在成都大学新都区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共由导论和正文三部分组成,全文约3万余字。主要内容如下:导论: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基本思路。第一部分:国内外对学生就业的研究现状。即从五年一贯制、就业、困惑、指导等概念以及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影响学生准备就业的因素、学生准备就业时的心理类型、影响就业的因素、指导就业的理念、方法、模式等理论假设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第二部分:新都区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其中问卷调查包括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理想职业、择业标准、工作单位及地域的选择、择业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及其他相关因素等方面,并对相关调查内容进行数据方面的分析。第三部分:新都区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的指导研究。即在成都大学新都校区选出一些有代表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探索利用个性化就业模型的可行性,探讨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学生就业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手段和方法。

冯婧[9](2009)在《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机制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机制的策略。

周之良[10](2009)在《对当前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思考》文中指出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相对于层次更高的研究生和实用性、应用性更强的高职生来说,普通本专科师范生的就业则更难。教师招聘机制的变化、中小学教师需求量的减少、师范生就业流向的严重失衡,是当前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为此,各级政府、学校、学生三方都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之策。

二、也谈技校生就业难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技校生就业难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以广西G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创新之处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职毕业生
        2.1.2 基层就业
        2.1.3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
        2.1.4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2.2.2 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第三章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概述
    3.1 我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
    3.2 广西地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
        3.2.1 地方基层就业项目
        3.2.2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
        3.2.3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政策
        3.2.4 基层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政策
    3.3 广西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概述
        3.3.1 基层就业政策内容及特点
        3.3.2 基层就业政策目标
第四章 广西G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4.1 公共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标准的选取
    4.2 公共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指标的设计
    4.3 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情况
        4.3.1 高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人数
        4.3.2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渠道
        4.3.3 提升高职毕业生能力情况
        4.3.4 促进高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平等就业情况
        4.3.5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保障措施情况
    4.4 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效果
        4.4.1 “增加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人数”目标执行效果
        4.4.2 “扩宽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目标执行效果
        4.4.3 “提升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能力”目标执行效果
        4.4.4 “促进高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平等就业”目标执行效果
        4.4.5 “完善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保障措施”目标执行效果
        4.4.6 执行效果小结
第五章 广西G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执行偏离原因分析
    5.1 政策本身的原因
        5.1.1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制定过于分散
        5.1.2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缺乏针对性
    5.2 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5.2.1 高职院校对基层就业政策表面化执行
        5.2.2 高职院校执行人员培训制度不完善
    5.3 政策目标群体的原因
        5.3.1 高职毕业生供给与基层需求存在差距
        5.3.2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能力提升受阻
    5.4 政策执行环境的原因
        5.4.1 广西基层就业单位发展相对落后
        5.4.2 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仍然受歧视
第六章 优化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效果的建议
    6.1 完善基层就业政策的制定
        6.1.1 基层就业政策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6.1.2 加强基层就业政策制定的针对性
    6.2 夯实基层就业政策执行的基础
        6.2.1 发挥高职院校教育人才作用
        6.2.2 加大高职院校向基层地区招生力度
    6.3 提高政策目标基层就业能力
        6.3.1 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力度
        6.3.2 强化高职毕业生基层适应能力
        6.3.3 强调高职教育以基层需求为取向
    6.4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6.4.1 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6.4.2 改变用人观念,适当轻学历重技能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2)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分层理论
        2.1.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1.3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2.1.4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1.5 就业选择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职业高级中学
        2.2.2 农村职业高中学校
        2.2.3 就业
        2.2.4 就业竞争力
第三章 彭州市农村职高学校学生就业状况
    3.1 彭州市农村职高学校概况
    3.2 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就业特征
        3.2.1 综合就业率高
        3.2.2 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比例偏高
        3.2.3 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比例高
        3.2.4 外资企业录用职高生超过民营
        3.2.5 学校推荐就业人数多,学生自主创业少
第四章 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农村职高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就业率高,但专业对口率不高
        4.1.2 发展空间有限
        4.1.3 职高毕业生就业后,“跳槽率”高
        4.1.4 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不能适应工作岗位
    4.2 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社会因素
        4.2.2 企业因素
        4.2.3 学校因素
        4.2.4 家庭因素
        4.2.5 学生自身因素
第五章 解决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5.1 学校方面
        5.1.1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1.2 加强就业前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5.1.3 完善专门机构,加大指导力度
        5.1.4 改进推荐方法,满足就业稳定性
    5.2 农村职高学生自身方面
        5.2.1 选择适合的专业
        5.2.2 正确定位
        5.2.3 注重个人素养的培养
        5.2.4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良好的择业观
        5.2.5 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5.2.6 培养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论文研究背景
        1、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
        2、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
    (二)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理论意义
        2、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2、国内技工学校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二、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相关理论
    (一) 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
        1、中职生
        2、能力素质
        3、职业素质
        4、就业
        5、职业生涯规划
        6、政府职能
        7、SWOT分析法
    (二) 中职生能力素质调查相关技术
三、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中职生能力素质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 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中职生能力素质调查问卷设计
        1、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已毕业中职生调查问卷设计
        2、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在读中职生调查问卷设计
    (二) 用人单位调查问卷设计
    (三) 调查问卷结果对比
    (四) 影响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中职生能力素质成因分析
四、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 政府职能
        1、从战略角度规划中职教育发展目标
        2、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 学校职能
        1、建立健全中职生能力素质考核标准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2、引入学校-企业、中职-高职-本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3、调整优化学科课程体系并严格执行
        4、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
        5、完善中职生就业服务工作
        6、鼓励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
    (三) 中职生自我认知能力
        1、培养责任意识
        2、铭记忧患意识
        3、提高自主能力
        4、善于运用SWOT分析个人能力素质
    (四) 社会家庭职能
        1、转变传统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2、强化学校-学生-家庭-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
五、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作者简历

(4)如何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纪律性,注重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1.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指导。
    2. 进入第二学年,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准确定位。
    3. 进入第三学年,学生将要跨入社会进行就业性实习。
三、认真组织模拟招聘面试,提高学生择业技巧

(5)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二、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相关理论与技术
    (一) 技校生职业素养相关概念与理论
    (二) 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相关技术
三、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 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
    (二) 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结果
    (三)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四) 用人单位和技校生对职业素养看法的对比分析
    (五) 技校生职业素养不高成因分析
四、技校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 构建技校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保障机制
    (二) 技校生职业素养优化途径
五、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研究 ——基于中南民族大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核心概念
        (一) 农村大学生
        (二) 就业
        (三) 社会支持
    四、 文献综述
        (一) 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二) 关于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研究
        (三) 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研究
    五、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村大学生就业及其社会支持的现状
    一、 就业的现状
        (一) 样本的构成
        (二) 就业状况
    二、 社会支持现状
        (一) 正式社会支持现状
        (二) 非正式社会支持现状
第二章 社会支持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正式社会支持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政府支持
        (二) 学校支持
        (三) 大众传媒支持
        (四) 用人单位支持
        (五) 职业中介机构支持
    二、 非正式社会支持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父母和亲属支持
        (二) 同学和朋友支持
        (三) 老师支持
第三章 对策与建议
    一、 正式社会支持方面
        (一) 政府方面
        (二) 学校方面
        (三) 大众传媒方面
        (四) 用人单位方面
        (五) 职业中介机构方面
    二、 非正式社会支持方面
        (一) 父母和亲属方面
        (二) 同学和朋友方面
        (三) 老师方面
    三、 构建农村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的设想
结语
    一、 研究发现
    二、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附录C:农村大学生就业与社会支持研究调查问卷

(7)贵州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职生就业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贵州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因素
    (一)人才培养方案无法适应企业需求
    (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三)大中型企业片面追求高学历
二、提升高职学生就业之对策
    (一)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强化就业导向
    (二)校企联合,实施“订单式”培养
    (三)多元化开发就业市场

(8)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 选题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外研究简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五年一贯制学校
        (二) 五年一贯制学生
        (三) 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人本主义
        (二)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三、本研究的技术基础
第三章 我国五年一贯制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问题现状
    二、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
        (一) 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
        (二) 五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就业难的具体表现
第四章 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新都区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一、宏观方面加强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 五年一贯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对策探讨
        (二)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三) 加强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五) 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二、从微观方面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三、实践研究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机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
    (一) 客观原因
        1. 就业环境原因。
        2. 家庭经济原因。
        3. 学校支持体系不到位。
    (二) 主观原因
        1. 就业观念陈旧。
        2. 心理素质较差。
        3. 就业竞争力较低。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机制的构建

(10)对当前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供需不平衡导致师范毕业生就业率客观上下降
    (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性导致毕业生就业倾向不均衡
    (三)教师招聘体制的变化,导致师范生就业压力增大
    (四)市场可选范围变大,导致用人单位提高了用人要求
    (五)一些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调整不及时也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六)部分师范毕业生综合素质存在缺陷
二、解决普通本专科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二)学校要开展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三)学生要正确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也谈技校生就业难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以广西G学院为例[D]. 黄火玲. 广西大学, 2019(06)
  • [2]彭州市农村职高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D]. 林琳.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3]中职生能力素质教育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为例[D]. 蒲建丰. 兰州大学, 2017(04)
  • [4]如何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质[A]. 刘百合.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五), 2016
  • [5]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例[D]. 刘碧云. 兰州大学, 2014(10)
  • [6]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研究 ——基于中南民族大学的调查[D]. 徐秋蓉. 中南民族大学, 2012(03)
  • [7]贵州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职生就业对策研究[J]. 龚亮,张俞.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 [8]五年一贯制学生就业难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D]. 陈蜀. 四川师范大学, 2011(03)
  • [9]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机制的构建[J]. 冯婧. 广西教育, 2009(33)
  • [10]对当前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思考[J]. 周之良.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标签:;  ;  ;  ;  ;  

论技校学生就业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