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模式初探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模式初探

一、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块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宇[1](2021)在《应用型本科“教赛研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科研实验、顶岗实习四大教学模块,将学科专业竞赛和科研实验以及顶岗实习纳入与课堂教学同等地位,确立四位一体的教学考核和质量评价指标。在实际教学推进过程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投入力度、改变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和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等措施,确保教赛研习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张海玲[2](2021)在《品质革命背景下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融入研究 ——以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走进了新时代,经济增长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品质量的提升成为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品质革命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品质革命的基础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传播工匠精神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新的指导思想,中等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要随之转变。为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职能,培养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用创造性思维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本文在品质革命的背景下,将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融合,架构在匠人精神、机械加工质量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中等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正是本文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首先,本文探讨品质革命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品质革命的关系,对工匠精神研究现状和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对中国制造业品质革命起到关键、积极作用。其次,本文从质量的视角出发,论述品质革命、工匠精神、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与内涵、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再次,深入剖析品质革命背景下的企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现状,通过调研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对工匠精神、加工质量保障的认识与实践,进一步发现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表现形式。最后,结合品质革命的背景,本文分别在精神与技能层面提出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思路,制定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数控铣床加工一体化课程为例,展示教学应用实践,并提出品质革命背景下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八个举措,以期为品质革命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吴勇[3](2020)在《汽车士官“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车辆管理类课程为例》文中指出为全面提升汽车士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岗位任职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融会贯通,在界定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汽车士官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地位与作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教学环节、考核办法、教学条件等6个方面,构建汽车士官"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峰[4](2020)在《中职学校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焊接技术是制造业加工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大多数国际民生和国防建设战略性产品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支撑手段。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制造工艺的飞速进步,针对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对未来所需的人才要求既要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操能力,不仅能够应对实际生产加工中遇到的难题更应具备比较高的创新能力。中职学校焊接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将理论知识讲授、技能操作训练以及生产实践三个教学环节独立完成,因此,就会有很多问题对学生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包括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理论和实践不能良好契合、教学缺乏效率、课程设置结构比例失调、技能操作无标准可循等,严重的阻碍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完成,是职业学校发展教育、提升教学水平的重大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亟需探求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此来达成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并最终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为提高焊接专业的教学质量,这里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进一步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意在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哪里学”、“怎样学”、“如何评价”等问题。在当前情况下,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多方面原因,从培养要求、人才素质和毕业数量上都离市场需求还有差距,这也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挑战,职业院校必须改革自身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改变专业结构,才能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而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输出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即针对此背景和目标,对于中职院校焊接专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的焊接技术也需要大量技术人才,中职院校焊接专业当前教育模式与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接还不到位,需要进行一定的教学模式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所以本文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查研究,构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本文完成了以下工作,在总结了当前全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之后,阐述了论文用到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然后按照现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介绍了中职院校焊接专业当前人才培养的相关目标和要求,然后综合应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目前中职院校焊接专业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存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总结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用实例验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本文认为理实一体化是一种中职院校在当前理论和实践教学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相关要求下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式,将中职专业技能、理论教学综合起来,结合实训、实验等安排相应的课程时间,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最终将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讲解融合起来,达到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并逐渐形成一种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习得一体的新型职业院校教学模式。该模式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即要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室来进行操作,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素养。

孔凯[5](2020)在《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为例》文中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之下,坚持将人才建设作为制造业强国的根本,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理实一体化教学符合中职教育本质需求,且一直处于我国顶层设计之列。然而,目前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实施效果,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中职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学习中对理论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提出将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旨在提高中职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学习过程中的理论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进而有效促进中职学生“理实双向”建构。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德尔菲法展开分析和研究。其一,在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多方位分析国内外理实一体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其二,对多所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发现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其三,严格按照教学模式构建思路和步骤,以“理实双向”建构为最终教学目标,多方位分析教学模式中“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四大要素,进而对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设置了“三个阶段”:(1)基于竞争激励的“理实感知”阶段;(2)基于信心激励的“理实交融”阶段;(3)基于成就激励的“理实扩展”阶段、“六个环节”:(1)“自主感知”预习环节;(2)“理实互动”引导环节;(3)“理实互释”初探环节;(4)“理实互证”再探环节;(5)“理实互融”评价环节;(6)“理实扩展”适应环节。教学全程融入了竞争激励、信心激励、成就激励等多维激励方法,包括自媒体运营、教学视频自制、“子步骤”教学、“云班课”教学、“Bingo卡”教学等。其四,通过德尔菲法向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领域等多位专家进行意见征询,进而明确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可操作性。其五,依据最终确定的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基本思路,展示将多维激励方法融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本研究的探索进行总结,提出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刘朝林[6](2020)在《五年一贯制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加工制造业、汽车产业、电子、食品等企业选择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人工生产,出现的新兴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国家对职业教育逐步重视,出台许多相关政策和文件针对课程改革,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此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对岗位能力要求加强。职业院校五年一贯制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学制,但企业反馈很多学校机器人专业学生难以胜任岗位工作。经调查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制约人才培养。因此,优化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主要任务。本研究课题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而对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介绍。第二部分是对课题相关的调研分析:对该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具体分析;对专业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课程体系现状,发现课程问题;对五年一贯制学生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发现课程的问题并对前面调研归纳整理,剖析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最后对柳州地区以及广西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研,对专业岗位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分析,总结归纳专业岗位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该专业的课程优化指明方向。第三部分,根据调研提出以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的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归纳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所要具备的能力点,对应能力点重新设计课程,由模块能力规划课程,使五年一贯制课程衔接更加紧密,进而分析课时比例、课程内容及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产教融合方面因素,从而完成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使课程优化为当前以及未来几年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本课题分析了该校工业机器人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调研多家代表性企业和顶岗实习或教育实习的学生,梳理实习岗位及其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提炼完成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四个模块能力组成综合能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提出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及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提升的原则,将所需开设的课程合理安排到五年一贯制实施性教学计划中。

戴向宇[7](2020)在《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校依据先文化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最后专业课的逻辑安排课程,沿用中小学一直以来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进行集体教学。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导致职业教育远离了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有鉴于此,许多中职学校进行了各种尝试,如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验证模式,采取理论+实践、理实一体、先实后理(先实践后理论)等教学模式,其中尤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最为推崇。这是因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了学科逻辑,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统一,可以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分离问题。经过多年的尝试,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状况究竟如何、获得了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还遇到哪些困难等问题,自然成了职业教育研究界所关注的课题。本研究在梳理理实一体化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选择以机械加工类专业为王牌专业,且较早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两所中职学校为样本,经过近三个月的浸润式课堂观察,结合师生问卷、访谈、教学文档查阅等方式,对两所中职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与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一起切磋交流,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挖掘问题的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研究发现,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存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尚不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不够完备、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有待增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尚欠合理、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有虚化的倾向、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在进一步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改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等具体策略,以期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而真正提升中职教育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陈逸飞[8](2020)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推进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科建设,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战略内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具有优良品质、专业知识与专业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体育院校应举办课外学科竞赛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本文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个案研究,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对学科竞赛指标筛选拟提出科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依据,构建武汉体育学院自己的课外学科竞赛体系,结论如下:(1)武汉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体育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大部分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健康教育、课余体育锻炼与训练、运动竞赛组织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模块课程中实践课程占比较少,竞赛种类较为单一,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创作、技能素质拓展以及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不足,急需课外学科竞赛进行素质拓展与锻炼。(2)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依据分别是: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科学性的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竞赛体系方法,科学合理的对各项学科竞赛体系指标筛选与分析。根据《大学生竞赛管理体系》拟提出初步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与体系指标,对专家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结合专家意见,整理分析构建原则与方法,对学科竞赛体系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正。(3)对武汉体育学院课外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首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探讨;其次建立情景化教学平台,达到“以赛促教”目的;再次,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相结合,培养出符合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能型”与“创新型”人才。最后,将课外学科竞赛体系,应用到武汉体育学院学生中,提升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

边静[9](2020)在《中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调查研究 ——以X中职学校为例》文中指出网页是人们获取网络信息的重要载体。中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担负着培养网页设计人才的重任,这就促使网页设计课程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阅读大量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同时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方式对X中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使用问卷调查法对X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使用访谈法对个别学生以及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授课教师进行访谈。最终,使用SPSS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对X中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周密的调查发现,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积极性不高;缺乏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不全面;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环境不足。笔者通过剖析问题成因,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认识不充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薄弱。最后,笔者提出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策略: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手段,加强课堂管理;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等。笔者提出的建议都是基于X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期望对X中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唐跃华[10](2020)在《“理实一体化”下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也是为国家制造业输入人才的方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的要求提高,学校为了顺应趋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加入到教学改革中来。“理实一体化”是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常用的教学方法,教材又是关系到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职学生专业课《机械CAD/CAM》的教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现有课程教材存在内容繁琐,学生学习兴趣低、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不同于传统《机械CAD/CAM》教材章节编排顺序的教材,而是通过划分不同模块、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模型、按照理实一体化理念进行编写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学习不同种类模型来掌握此门课程的知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思路和实施路线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教材开发进行了理论的概述,包括教材的概念和标准,以及对于中职、理实一体化、教材等概念的界定,教材开发的基础、原则、和意义是什么,针对本次研究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主要对本次研究进行调查,包括怎么制定调查材料(问卷和访谈提纲),怎样进行调查实施、分为哪几个阶段,接着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中职个别院校的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材料的归纳总结。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此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然后对教材进行了定位和制定目标,接着对教材进行编排设计(软件选择、内容框架、模块划分、教学安排、教材开发实施条件、授课方法),最后进行教材内容、目录、案例模型、模块汇总的编写。第五部分是对教材编写的案例进行实施的概述,包括设置课程实施目标、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实践效果分析。第六章节是对论文的总结和展望,总结论文的优点和不足,展望未来发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教材学习内容顺序按模块化分类编排,划分为机械零件里的轴类、板类等形式的模块,既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条理的学习,又有利于对不同种类模型知识的掌握。本研究的最终成果结论是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了教材的案例,并在学生中实际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教材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在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及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教师的使用需求,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可以为中职《机械CAD/CAM》课程作为参考。

二、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块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块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型本科“教赛研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 应用型本科教赛研习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4 教赛研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5 推进教赛研习一体化教学保障措施
    5.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5.2 优化课程设置,重视教材建设
    5.3 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投入力度
    5.4 改变教师科研评价体系
    5.5 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2)品质革命背景下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融入研究 ——以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工匠精神研究现状
        1.2.2 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品质革命
        2.1.2 工匠精神
        2.1.3 机械加工质量
        2.1.4 人才培养
        2.1.5 人才培养模式
    2.2 相关理论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4 零缺陷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品质革命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3.1 品质革命需要培养工匠精神
        3.1.1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3.1.2 工匠精神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3.2 品质革命需要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3.2.1 人力资源质量决定企业发展质量
        3.2.2 技能型人才需求面临结构调整
    3.3 品质革命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3.3.1 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要素
        3.3.2 中职教育中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阶段中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4.1 中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4.1.1 调查准备
        4.1.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2 中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反映出的问题
        4.2.1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2 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3 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品质革命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构建
    5.1 品质革命精神层面与人才培养的融合
        5.1.1 工匠精神与课程建设融合
        5.1.2 工匠精神与师资建设融合
        5.1.3 工匠精神与教学评价融合
    5.2 品质革命技能层面与人才培养的融合
        5.2.1 树立加工质量管理意识
        5.2.2 整合质量保障关键元素
    5.3 品质革命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案例
        5.3.1 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3.2 数控铣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5.4 面向品质革命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5.4.1 教学目标引导,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5.4.2 课程体系重构,夯实工匠培养基础
        5.4.3 教学过程创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5.4.4 教学评价优化,确保全面育人质量
        5.4.5 师资培养深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5.4.6 线上督导运行,保障网络教学质量
        5.4.7 实践教育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5.4.8 五育测评衔接,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5.5 实践应用情况及成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Ⅰ 品质革命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附件Ⅱ 品质革命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访谈提纲
附件Ⅲ 品质革命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表
附件Ⅳ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汽车士官“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车辆管理类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2 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1)促进课程建设。
    2)强化人才培养。
    3)提升教学质量。
    4)优化师资队伍。
    5)加强双向交流。
3 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路径
    1)构建一体化教学内容。
    2)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
    3)开发一体化教材体系。
    4)设计一体化教学环节。
    5)创新一体化考核办法。
    6)完善一体化教学条件。
4 结 语

(4)中职学校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二)焊接技术应用专业
        (三)理实一体化
        (四)教学模式
    三、研究现状和主要内容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要求
    一、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三)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人才的特点
    二、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一)焊接专业涵盖职业岗位和岗位群
        (二)焊接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焊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调查与分析
        (一)岗位职业能力调查
        (二)调研分析
第二章 中职学校焊接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中职学校焊接专业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三)问卷分析
    二、中职学校焊接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内容偏重理论,不利于理实一体教学
        (二)实践教学指导薄弱,影响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企业技术进步迅速,焊接教学内容需增补
    三、中职学校焊接专业教学问题归因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二)师资队伍结构需调整,水平有待提高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第三章 中职学校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方向
        (二)人才培养目标
    二、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
        (二)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
        (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材要求
        (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条件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方法
        (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考核评价的方法
第四章 中职学校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案例
    一、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设计
        (四)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
    二、学习活动
        (一)工作任务分析
        (二)实施计划
        (三)检验评估
        (四)工作总结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新热行业发展要求理实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三)激励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四)激励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多维激励方法
        (三)中职《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斯金纳强化理论
        (四)马斯洛需求理论
第三章 中职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分析
        (二)问卷设计分析
        (三)访谈设计分析
        (四)问卷回收情况
    二、调研的结果分析
        (一)中职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师生基本情况
        (二)中职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学生对理论部分的学习成就感低
        (三)教学中学生对理论部分的学习兴趣不高
        (四)教学中学生对理论部分的学习自信缺乏
    四、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过高且情感目标实施淡化
        (二)理论内容处理不当影响学生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设计不当制约激励的效果
        (四)教学艺术不够重视削弱学习感染力
        (五)教师专业能力与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五、融入多维激励方法的问题解决途径
第四章 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理实双向建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设定
    三、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基于竞争激励的“理实感知”阶段
        (二)基于信心激励的“理实交融”阶段
        (三)基于成就激励的“理实扩展”阶段
    四、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一)基于德技并修的双师型师资条件
        (二)理实一体与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内容递进与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四)多维激励与多元协同的教学方法
    五、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二)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三)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分析
第五章 多维激励方法在《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维激励方法融入《电机性能指标检查与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一)多维激励方法融入《电机性能指标检查与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二)多维激励方法融入《电机性能指标检查与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二、多维激励方法融入《电机性能指标检查与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实施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研究基本结论
    二、本研究不足之处
    三、本研究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职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理实一体化学习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2 :中职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况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3 :中职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多维激励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行性意见征询表(第一轮)
    附录5 :多维激励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行性意见征询表(第二轮)
    附录6 :德尔菲法意见征询专家建议与意见反馈整合表
    附录7 :《电机性能指标检查与测量》子步骤教学引导页
    附录8 :《电机性能指标检查与测量》子步骤教学评价表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五年一贯制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1.智能制造与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2.职业教育与国家相关政策促进五年一贯制课程改革
        3.该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制约专业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对已有文献评述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3.本课题亮点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五年一贯制
        2.工业机器人
        3.课程与课程体系
        4.一体化课程
        5.一体化教学
        6.综合职业能力
        7.课程系统优化
    (二)理论基础
        1.经验课程理念
        2.学科课程基础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加涅-九五矩阵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施性教学计划分析
        1.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2.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分析
        3.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专职教师访谈分析
    (二)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1.学生就业岗位调查
        2.课程设置主要方面的调查
    (三)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分析
四、专业课程体系问题归纳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体系问题归纳
        1.人才培养目标不健全,培养规格分层模糊
        2.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联系少
        3.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4.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5.课程缺乏整体协调与渐进融合
        6.课程教学成绩评定过程单一
        7.教学资源匮乏与师资力量薄弱
    (二)课程问题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善的影响
        2.缺乏科学的课程论证和分层说明
        3.缺乏对企业调研的更新
        4.师资力量与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制约课程设置
        5.课程设置缺乏监督与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
五、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分析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二)就业岗位与综合职业素养分析
        1.就业岗位分析
        2.对应岗位核心职业要求调研分析
        3.专业基础知识的调研分析
        4.岗位需具备的职业要求调查分析
    (三)企业用人额外建议
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一)以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为优化培养目标
    (二)以能力模块为导向优化课程
        1.依据岗位调研提炼模块及能力点
        2.由能力点对应设计课程矩阵
    (三)以层层深出,渐进融合优化一贯制课程
        1.分层次安排一贯制课程
        2.科学合理分配课时比例
    (四)以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优化课程内容
    (五)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实施
        1.优化教学资源条件
        2.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
        3.核心课程以一体化教学实施
    (六)以过程性考核优化评价体系
    (七)完善课程体系优化的保障条件
        1.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
        2.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思想
    (八)课程体系问题及原因与优化对策
总结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施性教学计划表(旧)(W为周数)
附录二 :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五年一贯制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学生版)
附录四 :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访谈提纲(负责人版)
附录五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情况调查表(员工版)
附录六 :工业机器生产企业人对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附录七 :新实施教学计划表(五年一贯制)
附录八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内容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中职
        2.1.2 理实一体化教学
    2.2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2.3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2.3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历程
        2.3.1 学科本位阶段:重理轻实
        2.3.2 能力本位阶段:重实轻理
        2.3.3 工作过程本位阶段:理实一体化
    2.4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2.4.1 教学目的:导向性与表现性相统一
        2.4.2 教学内容:跨界性与融合性相统一
        2.4.3 教学过程:问题性与探究性相统一
        2.4.4 教学实施:一体化与情境化相统一
第三章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
    3.1 样本学校总体情况
    3.2 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
        3.2.1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情况
        3.2.2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
        3.2.3 教学资源及硬件设施
    3.3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3.3.1 教学设计理念
        3.3.2 教学过程设计
    3.4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3.4.1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
        3.4.2 工作情境及职业氛围的创设
    3.5 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3.5.1 学生学习效果
        3.5.2 考核评价方式
第四章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
    4.1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
        4.1.1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尚不完善
        4.1.2 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不够完备
        4.1.3 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有待增强
        4.1.4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尚欠合理
        4.1.5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有虚化倾向
        4.1.6 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4.2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问题成因
        4.2.1 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4.2.2 忽视课程资源的建设
        4.2.3 教师不能有效融通理论与实践
        4.2.4 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解不到位
        4.2.5 学生较难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4.2.6 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缺乏依赖标准
第五章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
    5.1 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
        5.1.1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5.1.2 加大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比重
    5.2 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
        5.2.1 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硬件设施
        5.2.2 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
        5.2.3 加强理实一体化教材、学材建设
    5.3 提高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
        5.3.1 深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培训
        5.3.2 切实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
    5.4 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5.4.1 更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5.4.2 通过团队协作来设计教学
        5.4.3 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5.5 改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5.5.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及方法
        5.5.2 创设学习型工作任务及情境
    5.6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5.6.1 增加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主体
        5.6.2 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评价内容
        5.6.3 融合多种评价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访谈提纲(教师用)
致谢

(8)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需要
        1.1.2 师范类体育院校对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1.1.3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学科竞赛体系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概念界定
        2.1.2 学科竞赛体系的概念界定
        2.1.3 课内外一体化的概念界定
    2.2 国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2.2.2 国外体育专业课外学科竞赛研究
        2.2.3 国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模式研究
    2.3 国内现状综述
        2.3.1 国内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现状
        2.3.2 国内学科竞赛体系研究现状
        2.3.3 国内课内外一体化研究现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4.1.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1.2 体育教育专业模块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体系分析
        4.1.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不足之处
    4.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理论依据
        4.2.1 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的方法
        4.2.3 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的指标筛选
    4.3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竞赛指标体系分析
        4.3.1 一级指标
        4.3.2 二级指标
        4.3.3 三级指标
    4.4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
        4.4.1 “以赛促教”,建立情境化教学平台
        4.4.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4.4.3 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与实施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调查研究 ——以X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原因
        1.国家重视职业教育
        2.传统教学模式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
        3.中职学情特点决定理实一体化
        4.网页设计人才需求要求理实一体化
        5.网页设计课程特点要求理实一体化
    (二)概念界定
        1.教学模式
        2.理实一体化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杜威的教育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七)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的说明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三)研究实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
        1.教学环境
        2.师资队伍
        3.评价考核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对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总体满意度
        2.实践性维度分析
        3.联系性维度分析
        4.情感性维度分析
        5.职业性维度分析
        6.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与各维度对的相关分析
    (三)访谈结果
        1.理实一体化教学认知
        2.教学环境
        3.教学过程
        4.教学评价
        5.学校制度
三、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积极性不高
        2.缺乏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3.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不全面
        4.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环境不足
    (二)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问题的归因分析
        1.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认识不充分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3.学生基础薄弱
四、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师资力量
    (二)创新教学手段,加强课堂管理
    (三)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
    (四)开展项目模块教学
    (五)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3 访谈提纲(学生)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10)“理实一体化”下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实施路线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实施路线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材开发理论概述
    第一节 教材的相关概念
        一、教材的定义
        二、教材的标准
        三、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教材开发的相关理论
        一、教材开发的基础
        二、教材开发的原则
        三、教材开发的意义
    第三节 《机械CAD/CAM》教材“理实一体化”设计的目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职《机械CAD/CAM》专业课课程和教材情况调查
    第一节 制定调查材料
        一、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二、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情况访谈提纲设计
    第二节 调查实施
    第三节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学情和教材内容
        二、课程组织形式
        三、课程评价方式
        四、教材开发的建议或者意见
    第四节 访谈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五节 调查总结分析
        一、现有个别中职院校《机械CAD/CAM》课程相关情况调查总结
        二、学情
        三、课程教材情况调查
        四、学校的实际情况
        五、教材开发的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师生的发展以及对教材的需求
        二、社会的发展
        三、现有教材的不足
    第二节 教材开发的定位与思路
        一、教材定位
        二、教材思路
    第三节 教材目标的制定
    第四节 教材的编排与设计
        一、教材软件的选择
        二、教材内容框架的设计
        三、教材模块的划分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五、教材开发设计实施条件和组织策略
        六、授课方法的设计
    第五节 教材的编写
        一、教材目录的编排
        二、内容编写
        三、案例模型编写
        四、内容模块的汇总编写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职《机械CAD/CAM》课程教材案例实施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课程目标
    第二节 教学实践
    第三节 使用的教学效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情况调查
    附件二: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具体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三:中职学校《机械CAD/CAM》教材实施情况使用情况调查
    附件四:中职学校《机械CAD/CAM》教材案例(针对UG NX10.0版本)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块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型本科“教赛研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 李宇. 科技风, 2021(34)
  • [2]品质革命背景下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融入研究 ——以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D]. 张海玲.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3]汽车士官“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车辆管理类课程为例[J]. 吴勇.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20(09)
  • [4]中职学校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 高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为例[D]. 孔凯.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五年一贯制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例[D]. 刘朝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D]. 戴向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8]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D]. 陈逸飞.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9]中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调查研究 ——以X中职学校为例[D]. 边静.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 [10]“理实一体化”下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与研究[D]. 唐跃华.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