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滩2号黄桃栽培技术

凤滩2号黄桃栽培技术

一、奉罐2号黄桃的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荣[1](2021)在《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桃育种取得显着成就,支撑桃产业约90%的品种为自主育成品种,是大宗水果中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树种。60多年来,我国桃育种主要目标为优质、广适、多样和成熟期配套,基础亲本主要包括18个地方品种、日本品种和美国品种;胚挽救技术在早熟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开始应用;在育成的683个品种中,杂交品种占比近2/3,芽变和实生占比1/3;普通桃占70%、油桃占20%、蟠桃占10%;白肉桃占70%、黄肉桃占30%;早、中、晚成熟期配套达150 d。展望未来,我国桃育种应拓展遗传背景,加强地方品种、野生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加快远缘杂交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程。

田雨[2](2020)在《桃种质资源褐腐病抗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桃(PrunuspersicaL.Batsch)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桃亚属(Amygdalus)植物。褐腐病是危害桃果实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且褐腐病菌可从幼果期侵入果实,经历潜伏侵染,直到果实接近成熟或贮藏运输期间快速发病。因此,在褐腐病防范和控制上都存在很大难度。目前,桃褐腐病的病原菌已经明确,但从桃种质资源角度对褐腐病抗性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比较不同菌株、果实成熟度、果实类型以及套袋与否等多个因素对离体接种条件下桃果实褐腐病发病的影响;确定35份桃种质资源的酚类物质含量;系统开展了 370份桃种质资源的抗性评价、抗性种质筛选,研究不同桃品种果实酚类物质与褐腐病抗性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1.桃种质资源间对不同褐腐病菌株抗病性存在差异。成熟度高的果实褐腐病发病率显着大于成熟度低的果实。无绒毛的油桃、油蟠桃,比普通桃、蟠桃更易受褐腐病菌侵染。套袋的果实比不套袋的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扩展速率略高,但未达到显着。2.不同果实类型、不同肉色的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有明显差异。黄肉油桃、黄肉油蟠桃中,主要酚类物质为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儿茶素,以绿原酸含量最高;白肉油桃、白肉油蟠桃中各酚类成分含量差异不大,主要以新绿原酸、芦丁为主。蟠桃和普通桃,主要以新绿原酸、绿原酸为主。果实成熟期的早晚会影响果实酚类物质的积累。本研究中,大部分晚熟品种总酚含量显着高于早熟品种;但也有部分品种不符合此规律。抗病品种的总酚含量显着高于感病品种,且以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这三种酚类物质为主。随着果实成熟,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含量有所下降,接种褐腐病菌的果实发病率不断升高。3.不同桃种质资源对褐腐病菌的抗侵入能力和抗扩展能力存在差异;同一种质资源对褐腐病菌的侵入、扩展的抵抗能力之间也有差异。桃种质资源的抗侵入能力和抗扩展能力均表现为感病的最多,抗病的次之,中等的最少。最终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HR/HR):‘99-13-9’‘SM620’‘农神’,3份具有一定抗性的材料(R/R):‘霞晖2号’‘早红露’‘早香玉’。桃果实总酚含量与果实对褐腐病菌的抗扩展能力呈极显着正相关。

马英桃[3](2014)在《桃过敏原蛋白nsLTP的基因多样性和双单抗夹心ELISA测定方法》文中认为植物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碱性可溶性蛋白,约占植物体总蛋白的4%,分子量相对较小,存在于植物体的多个器官(胚、子叶、茎、叶、果实以及花器官)中,而围绕植物器官的皮细胞和外周细胞、器官脱落区的nsLTPs含量最高。植物nsLTPs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如细胞膜的形成、脂质的定向转运、角质层的形成、胚胎形成、抗病、共生和适应不良环境等。植物nsLTPs是一种泛过敏原,导致多种水果和花粉过敏,由于其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组成和结构,植物nsLTPs是导致不同水果之间以及水果和花粉之间交叉过敏的主要原因,如苹果和桃,桃和蒿属花粉等。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我国的桃种资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桃是一类常见的水果致敏源,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欧洲南部和中国北方地区,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是桃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已有研究初步证明不同桃品种nsLTP的转录和表达存在差异。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桃品种及桃近缘野生种nsLTPs基因多样性和nsLTPs蛋白差异表达的原因,同时还调查了桃及桃近缘野生种的nsLTPs基因上游区段的核苷酸差异;利用桃重组蛋白rPru p3免疫小鼠,制备得到7个抗桃nsLTP单克隆抗体,经过鉴定和免疫活性测定,对其中的一个单抗(4-1)进行生物素标记,并以其作为检测抗体,筛选出另一个单抗(B10-5)作为包板抗体,建立双单抗夹心ELISA法,用以检测桃果实中的Pru p3含量;用建立的双单抗夹心ELISA法测定了8个桃品种果皮和果肉中Pru p3的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普通桃品种中nsLTPs基因非常保守,分析比对了47个普通桃品种的Pru p3编码核苷酸序列,未发现任何变异位点,普通桃的nsLTPs蛋白无序列差异。普通桃品种与三个桃近缘野生种(甘肃桃、山桃和光核桃)的nsLTPs基因存在较大差异,共发现18处变异位点,包括16处点突变和2处缺失,其中有10处变异是在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域,另外8处在内含子区域,第二个外显子完全保守。根据这个基因的核苷酸变异位点数量,山桃与普通桃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山桃与普通桃之间的变异位点有12个,而光核桃和甘肃桃分别是5和4个。在氨基酸水平上,山桃与普通桃之间存在7个变异,包括位于信号肽区段的1个;甘肃桃与普通桃有两个氨基酸差异,光核桃与普通桃仅有一个。分析蔷薇科不同水果nsLTPs的进化关系,普通桃、甘肃桃和光核桃聚在一组,而山桃与扁桃聚在一起,属于另一个组。2.分析桃和桃近缘野生种nsLTPs启动子,得到三种单倍型upLTP1-a、 upLTP1-b和upLTP1-c,三条序列之间存在24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包括20处转换,2处颠换和2处缺失。27个被测普通桃品种中,有13个品种含有upLTP1-c,9个品种含有upLTP1-a,而只有6个品种含有upLTP1-b,这6个品种均是杂合状态,同时含有upLTP1-b和upLTP1-c,都来自于中国北方地区。在不同桃亚群中等位基因upLTPl-a、upLTP1-b和upLTP1-c的基因频率不同。在“玉露”桃亚群中,upLTP1-a的基因频率最高;而在“白凤”亚群中,占主导地位的是upLTP1-c;在古老地方品种中,upLTP1-b和upLTP1-c的基因频率比较接近,都较高;而在“白凤”亚群中,等位基因upLTP1-b的基因频率只有0.086。三个桃近缘野生种光核桃、甘肃桃和山桃只含有等位基因upLTPl-b,与来源于北方的地方老品种同源性较高。对启动子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多个转录表达调控元件如TATA-box和CAAT box,以及光响应元件(AC-Ⅰ,AE-box,G-box,GT1-motif, GAG-motif,SP-1,CG-motif和Ⅰ-box等),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响应元件(OBP-1site,AT-rich sequence,TATC-box,MBS等)。3.以高纯度的重组蛋白rPru p3免疫BALB/c小鼠,经过筛选获得7株能够稳定分泌抗rPru p3的杂交瘤细胞株:4-1,4-6,A7-1,A7-2,6-F7,11-B7和B10-5,经效价测定分析,这7株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分别是1:20000,1:10000,1:60000,1:20000,1:20000,1:20000和1:20000。经过类型及亚型分析,7株单克隆抗体均属于IgG类,4-1和4-6是IgG2a (k chain),其余5个是IgG1(k chain)。以重组蛋白rPru p3为抗原,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抗体反应性,结果表明这7株单克隆抗体均能有效地识别桃nsLTP。4.经过特异性结合活性检测和组合筛选,最终确定一对单克隆抗体(4-1和B10-5),其中4-1(经生物素化标记)作为检测抗体,B10-5用作包板抗体建立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测定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精确度和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都较好。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抗体组合4-1和B10-5能够与桃nsLTP进行特异性结合,与其他核果类如杏、李和樱桃等nsLTP也能够进行特异性结合,但结合活性远远低于与桃nsLTP的结合。5.用已知浓度的纯化Pru p3蛋白作标准品,利用已建立的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8个桃品种果皮和果肉中Pru p3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中,果皮中Pru p3的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不同品种之间Pru p3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果皮中含量较高的品种是“红珊瑚”,高达9.05μg/g,含量最低的品种是“艳凤”,含量是1.55μg/g。8个品种中果皮Pru p3的平均含量是6.6μg/g。果肉中Prup3的含量普遍较低,含量在0.07-0.77μg/g之间。果肉中Pru p3含量最高的是“秋分桃”和“锦绣黄桃”,与果皮中不太一致。

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葛志刚,蔡志翔[4](2011)在《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文中提出以116份黄肉桃种质和19份其它桃或桃近缘种种质为试材,利用定位于李属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SSR扩增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6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159个(占76.56%)。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2时,黄肉桃资源在聚类图上呈2组:美洲、欧洲和亚洲育成黄桃品种聚为一组(组Ⅰ),中国地方黄桃品种唯‘西安杏瓤桃’和‘天津黄肉’出现在育成品种类群中;来源于云南、华北、西北地区的中国地方黄桃品种聚为另一组(组Ⅱ)。在相似系数为0.87时,育成黄桃品种(组Ⅰ)分为8个亚组,美洲育成品种分布在所有8个亚组中,欧洲育成品种分布在Ⅰ-2、Ⅰ-3和Ⅰ-4三个亚组中,而亚洲育成品种仅分布在Ⅰ-3和Ⅰ-4两个亚组中;亲本相同的育成品种在聚类图中临接或出现在较近的位置,育成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在相似系数为0.87时,中国地方黄桃品种分为七个亚组,西南黄桃和西北黄桃存在一定的组群界限,来自西南的黄桃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Ⅱ-1和Ⅱ-5亚组,而来自西北的黄桃地方品种主要出现在Ⅱ-2、Ⅱ-4和Ⅱ-7亚组。品种群的聚类结果表明,亚洲育成品种与美洲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欧洲育成品种;中国地方黄桃品种与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吕道坤[5](2011)在《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优先领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体,它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了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林特产业在当前生态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条件,有重点进行资源开拓,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区域生态改善、促进农民增收,转换产业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力量进行产业引导、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奉化水蜜桃(prunus persica)是奉化市10大农业主导产业之首,其在奉化农业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品品质提高,价格上升,产业发展,农民受益,奉化水蜜桃产业正步入蓬勃发展阶段。奉化水蜜桃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本地区具有充沛的降雨量,适宜的温度、湿度。积温能满足水蜜桃生长的需要,土壤肥力高,丘陵地区红黄壤砂土排水良好与水蜜桃生长习性相吻合,适宜的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和长江三角洲发达的经济地域造就了奉化水蜜桃高品质、快发展,为产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奉化水蜜桃产业发展中遇到了诸多困难,灾害性气象频发,树龄老化,病虫害猖獗,主栽品种品质下降,成熟期集中,销售压力大等成为奉化水蜜桃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奉化市桃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作优劣两方面加以评估分析,从而提出奉化水蜜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为产业结构调整、品种优化改良、提升产品品牌,为各部门制定规划、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制定长远发展政策与保障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以国内外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变化为指导依据,结合奉化水蜜桃发展的历史、延续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劣性,对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从中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各项因子,采用定点调查,运用对比分析手段,结合数据指标体系,应用加权综合评分法,以近年来奉化市水蜜桃产量、产值的动态变化为依据,围绕优质、高产、休闲观光桃园的建设实际作为分析对象,进一步对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先主题,根本上解决奉化水蜜桃产业制约瓶颈,把产业引入环保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长远发展之路。根据调查实际,分析主题,从可持续发展的优先主题出发,提出了如下促进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加大推广力度,调优品种结构;加速标准化桃园建设,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强化桃高新技术育种及种质创新研究,促进老桃园改造进度;拓展桃产业功能,积极发展果、花、游桃园;健全产品购销网络建设,加快桃产业做强做大。二、加强桃园规划,走西桃东扩趋势;加强科技兴桃,提升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桃灾害预警和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建立产业发展三大体系,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三、在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品种;分析制约水蜜桃生产的主要经营约束条件,提出促进其快速生长、质量提升的栽培关键技术,再者就是尽快形成基于产业链建设的销售网络体系,增强水蜜桃产业的抗市场风险。四、加快品种退化更新复壮步伐,调整桃园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加快先进适栽培技术推广步伐,开拓具有竞争力的市场领域和经营方式是当前加快实现水蜜桃产业可持续经营的主要策略和技术路线。

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葛志刚,蔡志翔[6](2010)在《应用SSR标记进行部分黄肉桃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116份黄肉桃种质和19份其它桃或桃近缘种种质为试材,利用定位于李属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SSR扩增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6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159个(占76.56%)。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2时,黄肉桃资源在聚类图上呈两组:美洲、欧洲和亚洲育成黄桃品种聚为一组(Ⅰ),中国地方黄桃品种中唯‘西安杏瓤桃’和‘天津黄肉’出现在这一组;来源于云南、华北、西北地区的中国地方黄桃品种聚为另一组(Ⅱ)。在相似系数为0.87时,育成黄桃品种(Ⅰ)分为8个亚组,美洲育成品种分布在所有8个亚组中,欧洲育成品种分布在Ⅰ-2、Ⅰ-3和Ⅰ-4亚组,而亚洲育成品种仅分布在Ⅰ-3和Ⅰ-4亚组;亲本相同的育成品种在聚类图中临接或出现在较近的位置,育成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在相似系数为0.87时,中国地方黄桃品种分为7个亚组,西南黄桃和西北黄桃存在一定的组群界限,来自西南的黄桃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Ⅱ-1和Ⅱ-5亚组,而来自西北的黄桃地方品种主要出现在Ⅱ-2、Ⅱ-4和Ⅱ-7亚组。品种群的聚类结果表明,亚洲育成品种与美洲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欧洲育成品种;中国地方黄桃品种与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吕道坤,张永成,郎进宝,林友红,朱文洪,王飞军,吴世中[7](2010)在《奉化市黄桃生产现状和主栽品种》文中指出1黄桃生产现状奉化市黄桃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在全国显赫一时,具有独特的气候、社会、人文环境。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在奉化

葛志刚[8](2009)在《蟠桃、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系蔷薇科李属植物,我国是世界桃的起源中心,经过长期的品种演化、栽培和定向选育过程,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我国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已经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同功酶、RAPD标记等方面展开,获得了一些桃种群发生和系统演化的结论,SSR标记作为一种稳定的共显性标记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在欧美桃的遗传评价中已经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圃中收集、保存的38份蟠桃种质和123份黄肉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蟠桃和黄肉种质的利用和系统演化提供分子依据。1、蟠桃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鉴定结果: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对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具有典型生态类的桃品种进行了鉴定分析。SSR扩增结果表明,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利用筛选出的位于8个连锁群的14对SSR引物,能将所有试材一一区分,根据多态性条带在品种中的分布,构建了蟠桃分子指纹检索表;38份蟠桃资源中的12份在指纹图谱上出现特异条带,分别是白蜜蟠桃、五月鲜扁干、碧霞蟠桃、美国蟠桃、玉露蟠桃、陈圃蟠桃、离核蟠桃、124蟠桃、香金蟠、农神、瑞蟠3号、黄露蟠桃,这些资源可作为特异蟠桃资源重点保存。PopGene32软件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发现,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379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9, 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1有关。利用NTSYS软件进行的蟠桃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但北方品种群中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也出现在南方品种群中;其他所有北方品种群的蟠桃品种也聚于同一类群。该聚类结果从SSR水平上验证了蟠桃多起源假说。2、黄肉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鉴定结果:利用28对SSR引物(其中的26为已定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不同的连锁群上)对123个黄肉桃品种和20个其它类型桃品种为试材,进行了国内外的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SSR扩增结果表明,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59个多态率为76.56%。具有特异位点的黄肉桃品种为黄离胡、火炼金丹、中熟黄离核、橙香、锦绣、佛尔蒂尼莫蒂尼、大金旦、龙1-2-4、矮油桃1号、艾维茨、蓓贝勒、哈根、春金、卡路纳,这些品种应作为黄肉桃种质资源重点加以保护。通过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黄肉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45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2299。黄肉桃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发现,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中国地方黄肉桃品种群,其次为美洲桃育成黄肉品种群、亚洲育成品黄肉桃种群和欧洲育成黄肉桃品种群。黄肉桃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132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间,可能与其较小的基因流Nm=3.2613有关。利用NTSYS软件进行的蟠桃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标记的聚类结果基本与地理起源和系谱关系相吻合,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育成黄肉桃品种聚为一类(Ⅰ类);云南、华北、西北地区的地方黄肉桃品种聚为一类(Ⅱ类);桃亚属的野生种或近缘种聚于黄桃品种的外侧(Ⅲ类)。因为相互利用种质作为亲本的缘故,育成品种类群(Ⅰ类)聚为6个亚类,且欧洲、美国、亚洲三地的育成品种间明显存在交叉,中国和日本育成黄肉桃品种位于Ⅰ-2亚类中;欧洲育成黄肉桃品种位于Ⅰ-2、Ⅰ-3亚类中;美国育成品种则分布于所有6个亚类中。中国地方品种类群(Ⅱ类)中,大部分来自新疆的黄肉桃品种聚于大群体(Ⅱ-1)之外,形成Ⅱ-2群体,并且与北方蜜桃和桃亚属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是因为新疆黄肉桃比较特殊或原始的缘故。群体间的聚类结果表明,我国地方黄肉桃品种群体与育成品种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美国、亚洲和欧洲育成品种群体间相对亲缘关系较近;亚洲育成品种群体与美国育成品种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类,其次为欧洲育成品种群体。中国地方黄桃品种群体在黄桃遗传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育种中应用较少。

钟秋珍[9](2009)在《锦绣黄桃优良变异株系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福建省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黄桃生产基地进行,20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上海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锦绣’黄桃,对其变异株系进行田间观察、检测鉴评、技术试验,初筛选出4个黄桃优变株系,并对其形态特征、品质特性、生长结果习性、贮藏加工性能、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造成目前桃品种结构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现行栽培品种主要以软溶质、白肉型水蜜桃为主,难以长时间贮藏保鲜、远距离运输销售和满足多用途加工需求。黄桃果肉橙黄,色泽鲜艳,香气浓郁,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水溶性多糖、黄酮等,营养保健价值更高,且贮运性好,适制性强,加快其品种选育与推广,有利于桃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优化。2.源自‘锦绣’的优变株系长果枝结果为主的特性明显,水平、斜上伸向类型果枝结果性能强,粗度类型果枝结果性能优劣具趋“中”性;单枝适宜留果量,以徒长性果枝留3~4个果、长果枝留2~3个果、中果枝与短果枝留1个果,花束状果枝不留或仅留1个果为宜。3.套袋能明显改善优变株系果实外观,但内在品质明显低于未套袋果。在不影响套袋果外观的前提下,适当延后套袋和采前提早脱袋可以减轻套袋给果实品质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于采前6~8d脱袋为宜。4.源自‘锦绣’的4个变异株系,在保持‘锦绣’鲜食加工性能兼优、贮运性好、早实丰产稳产、幼龄树生长迅速、成龄树树势稳健、抗病虫能力强等优良栽培经济性状的同时,果型明显增大,外观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源自‘丰黄’的变异株系‘锦黄’,不仅果型明显增大,而且风味由来源品种的甜酸转为酸甜,鲜食品质显着优于来源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选育前景与开发潜力。5.‘硕锦1号’、‘硕锦2号’、‘硕锦3号’常温下贮藏期供试各优变株系以不超过6 d为宜,低温下供试各优变株系以不超过16 d为宜。果实制汁制罐品质优良,其中制汁呈色浅黄纯正、均匀鲜亮,风味酸甜适中,香气浓郁;制罐呈色橙黄、质地细韧,香气浓郁,风味酸甜可口。同时,产量系数极高,果实出汁率、制罐原料利用率也高。但因果型大,制罐需一果切成多块,易造成块形多样不整。

郎进宝,夏亦芹,方忠品,吕道坤,林友红,朱文洪,董立强[10](2006)在《早熟优质黄桃——锦香黄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奉化巨浪食品有限公司培育的奉罐2号黄桃和上海市农科院在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锦绣黄桃对奉化食品厂的黄桃加工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继锦绣黄桃之后,上海市农科院又育成优质早熟兼用型黄桃新品种——锦香黄桃。据上海市农科院林果研究所锦香黄桃课题组负责人叶正文研究员介绍,锦香黄桃于2004年8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为沪农品认蔬果(2004)第046号。2006年通过国家林果新品种审定,并获得上海市2006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二、奉罐2号黄桃的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奉罐2号黄桃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育种成就
    1.1 育种阶段
        1.1.1 起步阶段(1956—1979年)
        1.1.2 追赶阶段(1980—1999年)
        1.1.3 并跑阶段(2000至今)
    1.2 育种目标
        1.2.1 优质
        1.2.2 多样
        1.2.3 广适
        1.2.4 熟期配套
        1.2.5 简约
        1.2.6 营养
    1.3 育种亲本
        1.3.1 基础亲本
        1.3.2 亲本变迁
    1.4 育种技术
        1.4.1 杂交为主、实生次之、芽变为辅
        1.4.2 胚挽救技术在早熟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育种单位
    1.6 性状分布
        1.6.1 普通桃占70%、油桃占20%、蟠桃占10%
        1.6.2 早熟占40%、中熟占27%、晚熟占33%
        1.6.3 白肉占70%、黄肉占30%
        1.6.4 单果质量增加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20%
        1.6.5 肉质类型分布
        1.6.6 黏核和离核比例约为3∶1
2 不同果实类型育种进展
    2.1 鲜食普通桃
        2.1.1 育种历史
        2.1.2 育种亲本
        2.1.3 遗传特点
        2.1.4 标志性品种
    2.2 加工桃育种
        2.2.1 育种历史
        2.2.2 主要亲本
        2.2.3 标志性品种
    2.3 油桃育种
        2.3.1 育种历史
        2.3.2 主要亲本
        2.3.3 遗传特点
        2.3.4 标志性品种
    2.4 蟠桃/油蟠桃育种
        2.4.1 育种历史
        2.4.2 主要亲本
        2.4.3遗传特点
        2.4.4 标志性品种
    2.5 观赏桃育种
        2.5.1 育种历史
        2.5.2 主要亲本
        2.5.3 遗传特点
        2.5.4 标志性品种
3 几点思考
    3.1 育种目标性状
        3.1.1 风味品质
        3.1.2 外观品质
        3.1.3 同质化问题
    3.2 育种亲本
    3.3 育种技术
        3.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用化
        3.3.2 突破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
        3.3.3 突破桃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
        3.3.4 突破李属植物远缘杂交技术

(2)桃种质资源褐腐病抗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桃种质资源研究
        1.1.1 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1.1.2 桃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
    1.2 桃褐腐病基本概述
        1.2.1 桃褐腐病的危害及分布
        1.2.2 桃褐腐病的症状和发病条件
        1.2.3 桃褐腐病的防治方法
    1.3 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1.3.1 桃果实酚类物质组成
        1.3.2 桃品种间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差异
        1.3.3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组分变化
        1.3.4 影响植物酚类物质含量的因素
        1.3.5 酚类物质功能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桃褐腐病抗性评价影响因子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桃种质资源及供试菌株
        2.1.2 样品采集
        2.1.3 接种方法
        2.1.4 统计结果及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褐腐病在离体桃果实上症状
        2.2.2 不同菌株对桃褐腐病发病的影响
        2.2.3 果实套袋对桃褐腐病发病的影响
        2.2.4 果实成熟度对桃褐腐病发病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桃果实酚类物质的测定与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桃果肉中总酚含量分析
        3.2.2 不同品种桃酚类物质组分含量分析
        3.2.3 不同发育阶段桃果实总酚含量分析
        3.2.4 不同发育阶段桃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含量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离体桃果实褐腐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桃种质资源及供试菌株
        4.1.2 样品采集与接种方法
        4.1.3 病情指数H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F试验
        4.2.2 桃种质资源抗性能力分级标准
        4.2.3 不同果实类型桃种质资源的抗性能力差异分析
        4.2.4 桃种质资源褐腐病的综合抗性评价
        4.2.5 桃果实对褐腐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与酚类物质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370份桃种质资源对褐腐病的综合抗性评价
致谢

(3)桃过敏原蛋白nsLTP的基因多样性和双单抗夹心ELISA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目录
1 绪论
    1.1 中国桃种质资源起源演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1.1.1 中国桃的地理分布及品种群的划分
        1.1.2 桃近缘野生种类型及桃起源演化关系
        1.1.3 中国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1.2 食物过敏和水果过敏概述
        1.2.1 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分子基础
        1.2.2 水果过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现状
        1.2.3 桃主要过敏原及桃过敏发生现状
        1.2.4 水果过敏原差异表达研究现状
    1.3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和定量研究概况
        1.3.1 过敏原的体内检测方法
        1.3.2 过敏原的定量检测方法
        1.3.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4 植物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
        1.4.1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分类
        1.4.2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结构
        1.4.3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4.3.1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脂质转移活性
        1.4.3.2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抗菌活性
        1.4.3.3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抗逆性
        1.4.3.4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致敏性
2 核果类水果及桃品种间脂质转移蛋白的基因多样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2.1 DNA提取
        2.2.2.2 DNA纯化
        2.2.2.3 引物设计
        2.2.2.4 PCR反应程序和体系
        2.2.2.5 PCR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和测序
        2.2.2.6 序列分析
        2.2.2.7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桃nsLTP基因及蛋白多样性
        2.3.2 蔷薇科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演化关系
        2.3.3 桃及桃近缘野生种nsLTP基因上游区段的多态性分析
        2.3.4 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5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2.4 讨论
    2.5 小结
3 桃nsLT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免疫原
        3.2.1.2 实验动物和骨髓瘤细胞
        3.2.1.3 主要试验试剂
        3.2.1.4 主要实验仪器和耗材
        3.2.2 实验方法
        3.2.2.1 抗原准备
        3.2.2.2 重组蛋白免疫
        3.2.2.3 小鼠血清效价和特异性检测
        3.2.2.4 细胞融合
        3.2.2.5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3.2.2.6 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3.2.2.7 腹水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克隆
        3.2.2.8 单克隆抗体纯化
        3.2.2.9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
        3.3.2 细胞融合和筛选结果
        3.3.3 亚克隆结果
        3.3.4 单克隆抗体效价
        3.3.5 单克隆抗体蛋白亚型鉴定
        3.3.6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3.4 讨论
    3.5 小结
4 基于桃nsLTP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植物材料
        4.2.1.2 抗体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2.1 水果蛋白的提取
        4.2.2.2 蛋白提取物总蛋白定量和SDS-PAGE检测
        4.2.2.3 间接ELISA法检测单抗隆抗体的抗原最佳结合浓度
        4.2.2.4 间接ELISA法检测单抗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4.2.2.5 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4.2.2.6 夹心ELISA单抗组合的筛选和标准曲线的测定
        4.2.2.7 双夹心ELISA特异性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蛋白提取结果
        4.3.2 单克隆抗体结合粗提蛋白最佳浓度
        4.3.3 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4.3.4 单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结果
        4.3.5 双单抗夹心ELISA单抗组合的筛选结果
        4.3.6 双单抗夹心ELISA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4.4 讨论和小结
5 桃脂质转移蛋白的定量及品种间表达差异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1.1 蛋白提取
        5.2.1.2 蛋白纯化
        5.2.1.3 桃Prup3蛋白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最低检限阈值的确定
        5.2.1.4 双夹心ELISA方法的精确度、准确度、重复性验证和抗体稳定性测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蛋白提取物SDS-PAGE检测和总蛋白定量结果
        5.3.2 蛋白纯化结果
        5.3.3 桃Prup3蛋白标准曲线的确定
        5.3.4 精确度、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
        5.3.5 桃果皮和果肉中Prup3定量结果及差异比较
    5.4 讨论和小结
6 小结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不同桃品种nsLTP基因多样性及启动子部分多态性分析
        6.1.2 普通桃和桃近缘野生种nsLTPs的基因异同
        6.1.3 抗桃nsLTP单克隆抗体制备
        6.1.4 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桃Prup3体系的建立
        6.1.5 不同品种桃的果皮和果肉中Prup3的测定和表达分析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5)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目前国内外桃产业发展现状
        1.1.1 世界桃产业发展现状
        1.1.2 中国桃产业发展现状
        1.1.3 浙江桃产业发展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
        1.4.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1.4.2 区域优势理论
        1.4.3 产业组织理论
        1.4.4 规模报酬理论
        1.4.5 产业机构理论
2 奉化市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奉化桃产业发展历史追溯
    2.2 奉化市的自然条件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形地貌
        2.2.3 地质条件
        2.2.4 植被
        2.2.5 气候
        2.2.6 土壤肥力和养分状况
        2.2.7 交通条件
    2.3 奉化市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桃树生长的关系
        2.3.1 地质岩土与桃树生产的关系
        2.3.2 奉化市生态环境与桃树生长发育的适应性
    2.4 目前奉化市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4.1 标准化生产技术到位率不高
        2.4.2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成熟期相对集中
        2.4.3 树龄结构老化,桃园病虫害普遍
        2.4.4 推广力度不足,科技到位率低
    2.5 发展奉化市桃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劣势分析
        2.5.1 奉化发展桃产业的有利条件分析
        2.5.2 奉化发展桃产业的劣势分析
    2.6 奉化水蜜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子
        2.6.1 桃园老化衰退
        2.6.2 病虫害发生严重
        2.6.3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2.6.4 奉化水蜜桃集约栽培技术需要拓展和加强的技术领域
        2.6.5 水蜜桃加工产业链薄弱,市场竞争力相对不强
3 奉化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3.1 实现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关键
        3.1.1 加大推广力度,调优品种结构
        3.1.2 加速标准化桃园建设,实现产业提升
        3.1.3 建立桃灾害预警和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
        3.1.4 优质水蜜桃种质资源库建设,运用高新技术育种及种质创新研究
        3.1.5 拓展桃产业功能,积极发展赏花休闲观光桃园
        3.1.6 基地有序发展,加强科技兴桃
        3.1.7 健全产品购销网络建设
    3.2 提升产业品牌,建立产业健康发展机制
    3.3 建立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
4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应用SSR标记进行部分黄肉桃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SSR-PCR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扩增结果
    2.2 黄桃品种聚类分析
    2.3 黄桃群体间的聚类结果
3 讨论
    3.1 黄桃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组成
    3.2 中国地方黄桃品种的归类与群体划分
    3.3 中国地方黄桃品种的种质创新与利用

(7)奉化市黄桃生产现状和主栽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 黄桃生产现状
2 改良推广新品种
    2.1 八三
    2.2 丰黄
    2.3 金童5号
    2.4 71#

(8)蟠桃、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
    1 桃种质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
        1.1 形态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2 细胞学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3 孢粉学研究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 生化分析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1.4.1 同工酶分析
        1.4.2 蛋白质分析
        1.5 DNA分子标记在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2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DNA分子标记在桃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1 桃主要DNA分子标记技术
        1.1 RFLP(Restriet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
        1.2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1.3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1.4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1.5 AFLP(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hism)
        1.6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1.7 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1.8 STS(Sequenee-Tagged Sites)
    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桃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2.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进化与分类研究
        2.1.1 桃种质资源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2.1.2 桃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2.2 桃种质资源的鉴别和整理
        2.2.1 桃指纹图谱的构建
        2.2.2 芽变鉴定
        2.2.3 父系分析
        2.3 桃遗传多样性
        2.4 桃核心种质的构建
        2.5 桃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2.5.1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2.5.2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2.5.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DNA提取及引物合成
        1.2.1 DNA提取
        1.2.2 引物合成
        1.3 SSR-PCR扩增和银染检测
        1.3.1 SSR扩增
        1.3.2 银染检测
        1.4 谱带的记录与数据分析
        1.5 分子检索表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蟠桃SSR扩增
        2.2 蟠桃特异种质资源
        2.3 检索表构建
        2.4 SSR在品种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2.5 蟠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6 蟠桃品种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SSR在蟠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蟠桃种质的起源与进化
        3.3 蟠桃种质创新与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DNA提取及引物合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肉桃SSR扩增
        2.2 SSR在品种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2.3 黄肉桃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
        2.4 黄肉桃品种聚类分析
        2.5 黄肉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3 讨论
        3.1 SSR在桃品种中的识别能力
        3.2 关于黄肉桃的系统归类
        3.4 桃种间亲缘关系及演化顺序
        3.5 桃特异种质发掘与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致谢

(9)锦绣黄桃优良变异株系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鲜食加工兼用型黄桃优变株系生物学特征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株系
        1.2 供试园概况
        1.3 观测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经济性状
        2.2 植物学特征
        2.3 生物学特性
    3 小结与讨论
        3.1 变异株系种性差异性
        3.2 选育推广应用前景
第二章 锦绣黄桃的优变株系不同类型果枝结果性能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观测记载内容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长度类型果枝结果性能差异
        2.2 不同粗度类型果枝结果性能差异
        2.3 不同伸向类型果枝结果性能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3.1 ‘硕锦1号’变异株系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的特性明显
        3.2 ‘硕锦1号’变异株系粗度类型果枝结果性能优劣具趋“中”性
        3.3 ‘硕锦1号’变异株系水平、斜上伸向类型果枝结果性能强
第三章 锦绣黄桃的优变株系单枝果枝适宜负载量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枝果枝最大负载量分析
        2.2 单枝留果量对单枝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果枝长度与单枝负载量的关系
        3.2 单枝留果量与产量、果实品质关系
        3.3 单枝留果量与单株留果量的关系
        3.4 本试验结果适用于源自‘锦绣’其它变异株系
第四章 鲜食加工兼用型黄桃优变株系果实套袋技术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观察内容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套袋时间处理
        2.2 不同脱袋时间处理
    3 结论
第五章 锦绣黄桃优变株系果实贮藏保鲜性能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与设计
        1.3 观测内容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温下耐贮性比较
        2.2 低温下贮藏性比较
        2.3 小结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锦绣黄桃优变株系制汁制罐品质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果汁质量评价
        1.2 制罐鲜果及罐头质量评价
        1.3 制汁制罐原料利用率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汁质量评价
        2.2 制罐鲜果及制罐产品质量评价
        2.3 制汁制罐原料利用率评价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早熟优质黄桃——锦香黄桃(论文提纲范文)

1 锦香黄桃的植物性状
2 锦香黄桃的生物学特征
3 锦香黄桃的果实与产量性状
4 锦香黄桃的加工性状
5 栽培技术要点
6 锦香黄桃的推广前景分析

四、奉罐2号黄桃的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J]. 王力荣. 果树学报, 2021
  • [2]桃种质资源褐腐病抗性评价研究[D]. 田雨. 扬州大学, 2020(05)
  • [3]桃过敏原蛋白nsLTP的基因多样性和双单抗夹心ELISA测定方法[D]. 马英桃. 浙江大学, 2014(01)
  • [4]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A]. 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葛志刚,蔡志翔. 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5]奉化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吕道坤.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8)
  • [6]应用SSR标记进行部分黄肉桃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J]. 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葛志刚,蔡志翔. 园艺学报, 2010(12)
  • [7]奉化市黄桃生产现状和主栽品种[J]. 吕道坤,张永成,郎进宝,林友红,朱文洪,王飞军,吴世中.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1)
  • [8]蟠桃、黄肉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D]. 葛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9]锦绣黄桃优良变异株系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D]. 钟秋珍.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2)
  • [10]早熟优质黄桃——锦香黄桃[J]. 郎进宝,夏亦芹,方忠品,吕道坤,林友红,朱文洪,董立强.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S1)

标签:;  ;  ;  ;  

凤滩2号黄桃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