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普鲁卡因和地西泮联合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氯胺酮、普鲁卡因和地西泮联合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一、氯胺酮、普鲁卡因、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连慧敏[1](2020)在《右美托咪定-强痛宁复合对犬麻醉效果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兽医临床中适用于犬的麻醉药种类较多,但仅应用一种药物很难发挥出理想的麻醉效果。强痛宁对犬猫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右美托咪定对呼吸抑制作用较弱且能发挥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两种药物分别与其他多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时,都起到了较好的全身麻醉效果,但右美托咪定与强痛宁复合(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Qiangtongning,简称DQ合剂)在犬麻醉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小白鼠和成年犬作为实验动物,对右美托咪定与强痛宁复合组方进行优化,为犬复合麻醉药物选择提供参考。首先通过预试验初步确定两种药物的大致比例,经过两因素排列组合试验、犬麻醉效果验证试验及最佳组方的安全验证性试验,得到最优药物组合配比。然后将最优复合麻醉制剂和犬眠宝进行对比试验,并对两种麻醉剂的常规监测、特殊监测以及心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应用本复合麻醉剂对实验犬进行手术验证性试验,验证合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犬的复合麻醉剂中右美托咪定和强痛宁最佳配比为0.16:0.2(按合剂中单一注射液的体积计算)。选择小白鼠作为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动物,根据BLISS方法测得该合剂的半数有效量以及半数致死量,并计算得出该合剂的麻醉指数AI=4.85,表明本合剂的安全范围比较大。与犬眠宝的对比试验显示:DQ合剂麻醉诱导期时间短,麻醉时间比较适宜。麻醉过程中的镇痛、镇静、肌松效果确实。体温(T)呈现下降趋势,心率(HR)、呼吸频率(RR)则呈先下降而后升高的趋势,整个麻醉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p O2)仅能维持在80%以上,需进行吸氧操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也呈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对比两种麻醉剂的麻醉效果得出,DQ合剂对犬循环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更轻微。手术验证试验显示:DQ合剂能提供50-60 min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良好,能够顺利完成剖腹探查、去势等小型手术。手术组与单纯麻醉组相比,手术过程中造成的体温流失较多,但手术过程中进行了保温护理,故数据差异不明显,手术组同麻醉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在相同时间点监测的数值无明显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DQ合剂诱导期短,可维持50-60 min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良好,镇静、镇痛、肌松效果确实且均衡,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术后副作用小,在临床诊疗中可满足犬的手术麻醉需要。

林红[2](2001)在《氯胺酮、普鲁卡因、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陈忠,谭继岭,黄丽娟,刘长工[3](1986)在《氯胺酮、安定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文中研究说明 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较广,对麻醉的要求是:除止痛效果确切外,应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并应允许术者使用电烙止血。目前麻醉方法主要有硬膜外阻滞与气管内插管全麻。前者麻醉平面高,对体质弱者的呼吸循环影响显着且有时止痛不全,需加用臂丛、颈丛神经阻滞;后者虽可选用吸入全麻或静脉全麻,但基层医院常用之乙醚不适于电刀手术,而静脉麻醉剂中以往多以普鲁卡因、哌替啶等与肌松药复合麻醉,术中须控制或辅助呼吸,且气管插管本身也有一定并发症。为了探索乳癌根治术的简便全麻方法,我们以氯胺酮、安定、普鲁卡因(简称KDP)作静脉复合麻醉,不需插管,操作方便,效果满意,兹介绍于下。

文俊,温文钊,李肖龙,周文富,胡振快,王建荔[4](1986)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183例总结》文中研究表明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中,应用三组麻醉方法:即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和普鲁卡因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通过心电、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等项监测对比,结果以普鲁卡因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效果最佳,镇痛作用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术后苏醒较快。

张黎明,林得雨[5](2000)在《氯胺酮的临床用途》文中研究说明因氯胺酮镇痛作用强,操作方便,所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用法及用途也很广,现综述如下。1 单纯氯胺酮麻醉1.1 肌内注射用药法 主要用于婴儿或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情况。首次剂量按4~5mg·kg-1用药,给药后1~5min出现麻醉,持续12~25min。追加剂量为首次?..

曹定礼[6](1996)在《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为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PH值3.5—5.5。1%液供静脉注射使用,5%液供肌肉注射使用。据其药效表现,有人称为“分离麻醉”,意思是产生一种完全无痛,同时伴有浅睡眠状态,

赵鑫焱[7](2020)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免疫功能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早期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AP组于术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两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1h、4h、12h、24h评估患者静息及活动(屈膝)时的VAS疼痛评分。并观察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24h内镇痛泵自控追加剂量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d(T1),术后1d(T2),术后3d(T3)IFN-γ和IL-4水平,以IFN-γ/IL-4水平评估Th1/Th2细胞亚群偏移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采用QoR-40量表来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T组术后1h,4h,12h运动与静息时VAS评分均显着低于C组(p<0.05)。T组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显着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1d和3d的IFN-γ及IL-4的水平均下降(p<0.05)。T组术后1d的IFN-γ/IL-4明显大于C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小时T组QoR-40量表身体舒适度评分、情绪状态评分、心理支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总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可以改善腹腔镜宫颈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抑制Th1/Th2向Th2偏移,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早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张倩倩[8](2009)在《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对山羊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反刍动物的麻醉深度难于控制,麻醉过深易引起胃内容物返流造成异物性肺炎,苏醒时间长,长时间卧倒的不利体位可导致瘤胃发生膨胀,动物的健康受到影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至今没有药物能够很好满足反刍动物临床麻醉的需要。安氟醚麻醉性能强,麻醉效果好、麻醉平稳、苏醒快,但吸入量过大对山羊生理生化影响较大。安氟醚在医学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兽医界由于价格高,在反刍动物上应用较少。我国兽医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针刺麻醉研究,发现针刺对反刍动物尤其是牛、羊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针刺麻醉下手术术中生理生化指标波动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但存在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内脏牵拉反应等不足。我国人医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证实,针药复合麻醉下手术能够达到完全无痛,肌肉松弛好,无牵拉反射,改善麻醉和手术应激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既保持了针刺麻醉的优越性又克服了单纯针刺麻醉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过大对机体的副作用量,降低麻醉成本。然而,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对山羊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山羊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在国内外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观察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对山羊的麻醉效果和血清生化的影响,摸索一套有效的能应用于山羊临床的麻醉方法,为针药复合安氟醚麻醉在反刍动物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将24只健康杂交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安氟醚组、电针组、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山羊气体麻醉前安置气管插管。电针组和电针复合安氟醚组电针选用“百会、三台”“耳根、三阳络”组穴,固定频率36Hz和电量1.0~1.5V。安氟醚组先用1%安氟醚诱导麻醉并在3min内将其浓度增加至2.5%维持麻醉;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先电针诱导25min,再通入安氟醚并在3min内将其浓度增加至1.7%维持麻醉,在通气后0、1、2、3、4、5、10、15、20、25、30、35、40min(分别对应电针组0、26、27、28、29、30、35、40、45、50、55、60、65min)时用PM-9000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测定山羊心率和体温,用电子血压计测定山羊股动脉压。分别于麻醉0min和40min(电针组65 min)及麻醉后1d、2d、4d和8d,颈静脉采血样,分离血清,用RT-1904C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酐、尿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1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麻醉效果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电针组山羊诱导25min后,肩、背、胸、腹和臀部皮肤疼痛反应显着减弱,特别是在腹部、臀部疼痛反应消失,但是眼睑、角膜的反射还是存在的。电针复合安氟醚组,随安氟醚的吸入,当安氟醚有效浓度达到1.7%,头颈、腰背、腹部、口唇、蹄冠痛觉反应消失,肌肉松弛,眼睑、角膜反射消失。停止安氟醚吸入开始,平均在4~9 min之间眼睑反射恢复,蹄冠针刺有痛觉反应。安氟醚组山羊,当安氟醚有效浓度达到2.5%才能使山羊的疼痛消失,各种反射也消失。安氟醚组在给药后2min的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加快,3min时心率最快;随后逐渐减慢,4min以后逐渐趋于正常,心电图变化平稳。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心率在3min时显着低于安氟醚组但高于电针组和正常组。说明安氟醚在麻醉初期对心率影响较大,进入麻醉状态以后心率平稳。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心率的影响小于单纯安氟醚组。安氟醚组、电针复合安氟醚组、电针组山羊体温在麻醉过程中都显着下降,其中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在给药后4、5、10、15、20、25、30、35、40min山羊体温显着降低;安氟醚组5、10、15、20、25、30、35、40min山羊体温下降极显着,而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在给药后5、10、15、25、30、40min山羊体温显着低于电针组。这说明安氟醚对山羊体温的影响比电针大的多,电针复合安氟醚能减少这种影响作用。安氟醚组和电针复合安氟醚组血压均低,但各组平均动脉压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安氟醚麻醉过程中能使血压下降。2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血清生化的影响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在给药后40min、1d山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升高,但是差异不显着;安氟醚组在给药后40 min山羊AST活性显着升高,给药后1d山羊AST活性极显着升高,从第2d开始下降到正常范围。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在给药后40min、1d山羊AST活性低于安氟醚组,但是差异不显着;而在40min时高于电针组山羊AST活性,但是差异不显着。电针组山羊AS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说明单纯安氟醚麻醉比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对山羊AST活性的影响大。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在给药后1d山羊ALT活性升高;安氟醚组40 min山羊ALT活性显着升高,而在1d时极显着高于电针组山羊;电针组山羊AL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在给药后1d山羊ALT活性显着低于安氟醚组而显着高于电针组。说明单纯安氟醚麻醉比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对山羊AST活性的影响大。各组肌酐和尿素含量无显着变化。实验表明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对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小;对AST、ALT、UREA和CRE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也小,这些指标是反映肝肾功能的主要指标,因此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可以降低对山羊肝肾功能的影响。电针复合安氟醚组安氟醚的浓度为1.7%时与单纯安氟醚组安氟醚浓度为2.5%时麻醉效果相当,因此安氟醚的浓度可降低32%,从而大量减少安氟醚用量,有效地降低了麻醉费用。由此可见,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可靠的反刍动物麻醉新方法。

尹利华[9](2002)在《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针刺麻醉应用于临床,并得到大力推广。但由于其镇痛强度不足等缺点,不能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且一直没有较客观的指标评价针刺麻醉的镇痛效能,所以甚至有人对针刺麻醉持怀疑的态度。如何客观评价其效能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代麻醉学中,常以呼气末气体中吸入全麻药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来客观地评价吸入全麻药的作用强度,并有人利用镇痛药减少吸入全麻药MAC的多少来评价镇痛药的作用强度。故本实验利用MAC客观地观察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镇痛效能。并通过全身麻醉后再针刺,以观察全身麻醉对针刺镇痛效能的影响。全文分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 一、文献研究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中医学中麻醉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例举了过去各个时期中医和针灸对麻醉学及其相关急救措施的主要贡献。探讨了针刺麻醉的现代起源与发展历程,针刺麻醉在临床上的分类法、操作注意事项及近十年来临床上的运用情况。近年来,关于针刺麻醉的研究主要是其临床运用,对其机理仅有少量报道。如何充分发挥针刺在现代麻醉中的作用及阐明其机理,是每个针刺麻醉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1.利用麻醉药MAC客观地评价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镇痛效能。 2.探讨针刺诱导后全麻与全麻后再针刺两组患者中针刺镇痛效能是否相同,以明确全麻对针刺镇痛效能是否有抑制作用。 3.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所需全麻药MAC,为临床筛选针刺麻醉适宜对象提供参考。 4.观察针刺对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术后炎症反应及胃肠功能恢复的调节作用。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6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诱导后全麻组(Acupuncture befor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AGA组)、全麻后针刺组(GeneralAnesthesia before Acupuncture group,GAA组)及单纯全麻对照组(GeneralAnesthesia group,GA组),通过对三组病人术中所需异氟醚MAC,血氧饱和度、呼出末二氧化碳浓度、心率、血压、血糖、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及肠鸣音和肛 99级硕士研究生 尹利华门排气恢复时间的观察而达到目的。 (三)研究结果: 1.AGA组、GAA组及GA组患者所需异氟醚MAC分别为1.35%及1.49%、1.64%,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1)。**A组与OA组异氟醚相差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1),与**A组相差0.1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刀5);0*A组与*A组异氟醚**C相差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刀5)。 2.AGA组湿热蕴结、气阴两虚及气滞血瘀型患者所需的异氟醚MAC分别为1.50%、1.22%及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5);OA组及**A组三种证型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三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与呼出末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不大,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插管前后、手术开始切皮前后三组患者心率、平均血压均升高,*A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5或0刀1),而**A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中心率、平均血压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中血糖的升高幅度以AGA组最小,GAA组次之,GA组最大。 4.三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以AGA组上升幅度最小,恢复最快,明显优于GA组。术后肠呜音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AGA组最快,GAA组次之,GA组最慢。 (四)结论 1.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手术中确有一定麻醉镇痛效果,相当于0.29%的异氟醚,可相对减少异氟醚MAC17.68%。 2.全身麻醉后,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再行针刺,仍有一定麻醉镇痛作用,相当于 of 5%的异氟醚,但较针刺诱导后再全麻中的针刺效能差,说明全麻对针刺效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不同中医证型直肠癌患者中,针刺对气阴两虚型患者麻醉效果较佳,气滞血瘀型次之,湿热蕴结型欠佳。 4.针刺复合麻醉中针刺可减轻患者因麻醉及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及改善应激状态下糖代谢的异常。 5.针刺复合麻醉中针刺可减轻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针刺对人体是一种整体性的调节作用,在复合全身麻醉中,不仅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而且可以减轻麻醉及手术对患者所致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王凯国,徐赞,王金波,王培民,李浩,王宝胜,王富美[10](1997)在《乳腺癌手术1737例麻醉总结》文中指出乳腺癌手术1737例麻醉总结王凯国徐赞*王金波*王培民*李浩*王宝胜*王富美*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6年1月共实施乳腺癌手术1737例,现将有关麻醉方法选择、并发症、术中管理等麻醉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1.1.1麻醉资料...

二、氯胺酮、普鲁卡因、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胺酮、普鲁卡因、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右美托咪定-强痛宁复合对犬麻醉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麻醉的概述
        1.1.1 局部麻醉
        1.1.2 全身麻醉
    1.2 复合麻醉的研究进展
        1.2.1 常用的复合麻醉方法
        1.2.2 动物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1.3 右美托咪定和强痛定的临床应用
        1.3.1 右美托咪定的药理作用
        1.3.2 右美托咪定在动物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1.3.3 强痛宁在动物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1.4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器材
        2.1.3 药品
    2.2 复合麻醉剂药物成分比例的初步确定
    2.3 复合麻醉制剂的科学组方试验
        2.3.1 两因素排列组合试验确定优化组合方剂
        2.3.2 优化试用组合方剂对犬麻醉效果试验
    2.4 优化组合方剂ED_(50)及LD_(50)测定
    2.5 复合麻醉剂与犬眠宝对犬麻醉效果对比试验
        2.5.1 麻醉方法
        2.5.2 麻醉监测
    2.6 复合麻醉剂麻醉手术验证试验
    2.7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复合麻醉制剂组方试验
        3.1.1 复合麻醉制剂中各组分比例初步确定
        3.1.2 复合麻醉剂科学组方试验
        3.1.3 优化试用组合方剂对犬的麻醉效果
    3.2 优化试用组合方剂安全性试验
    3.3 复合麻醉剂DQ与犬眠宝麻醉效果对比试验
        3.3.1 复合麻醉剂DQ与犬眠宝常规监测
        3.3.2 复合麻醉剂DQ与犬眠宝麻醉特殊监测
    3.4 复合麻醉剂麻醉DQ手术期间监测
        3.4.1 复合麻醉剂麻醉的一般监测
        3.4.2 复合麻醉剂麻醉特殊监测
4 讨论
    4.1 组方的合理性评价
    4.2 复合麻醉剂DQ与犬眠宝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4.3 复合麻醉剂DQ的安全性分析及手术麻醉效果评价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氯胺酮的临床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氯胺酮麻醉
    1.1 肌内注射用药法
    1.2 口服用药法
    1.3 局部用药法
2 氯胺酮复合麻醉
    2.1 氯胺酮、哌替啶、异丙嗪复合
    2.2 氯胺酮、地西泮复合
    2.3 氯胺酮、r-OH复合
    2.4 氯胺酮、哌替啶、氟哌啶复合
    2.5 氯胺酮、东莨菪碱、地西泮复合
    2.6 氯胺酮、利多卡因复合
    2.7 氯胺酮、普鲁卡因、地西泮复合
    2.8 氯胺酮、司可林复合
    2.9 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
    2.10氯胺酮、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
    2.1 1 氯胺酮、地西泮麻醉栓
3 椎管内注射氯胺酮

(7)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免疫功能及快速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疼痛预防及治疗
    1.3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药品
        2.1.2 主要试剂
        2.1.3 设备
    2.2 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麻醉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血样采集及监测指标
        2.2.5 Th1/Th2 测定
        2.2.6 血浆IFN-γ与IL-4 的测定操作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3.3 快速康复效果比较
    3.4 TAP阻滞对患者Th1/Th2 平衡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的影响
    4.2 TAP阻滞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
    4.3 TAP阻滞减轻术后早期免疫功能抑制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8)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对山羊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文献综述
        1.2.1 麻醉分类
        1.2.2 吸入麻醉药的进展和现状
        1.2.3 兽医吸入麻醉的进展和现状
        1.2.4 针刺复合麻醉研究现状
        1.2.5 针刺麻醉和针药复合麻醉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1.2.6 药物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1.2.7 药物麻醉对机体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2.8 针药复合麻醉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3.1 观察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1.3.2 研究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麻醉药品及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和器械
    2.3 实验动物
    2.4 麻醉方法
    2.5 生理指标监测
        2.5.1 反射与痛觉监测
        2.5.2 心率、体温和平均动脉压测定
    2.6 生化指标
        2.6.1 血液样品采集
        2.6.2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2.6.3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2.6.4 血清尿素的含量
        2.6.5 血清肌酐的含量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反射和疼痛检测结果
    3.2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心率的影响
        3.2.2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3.2.3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体温的影响
    3.3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
        3.3.2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3.3.3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肌酐的影响
        3.3.4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尿素的影响
4 讨论
    4.1 安氟醚对山羊生理功能的影响
    4.2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生理功能的影响
    4.3 安氟醚对山羊生化功能的影响
    4.4 电针复合安氟醚对山羊生化功能的影响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古代文献对麻醉的认识
        一、 中药与麻醉
        二、 针刺与麻醉
        三、 中医急救与麻醉复苏
    第二节 针刺麻醉的现代研究
        一、 针刺麻醉的现代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 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
        三、 针刺麻醉的机理研究
        四、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设计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 针刺对异氟醚MAC的影响
        二、 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呼吸、心血管功能和血糖浓度变化
        三、 三组患者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第三节 讨论
        一、 针刺复合麻醉与异氟醚MAC
        二、 针刺复合麻醉与手术应激反应
        三、 针刺复合麻醉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四、 中医对直肠癌的认识与选穴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氯胺酮、普鲁卡因、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美托咪定-强痛宁复合对犬麻醉效果的观察[D]. 连慧敏.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2]氯胺酮、普鲁卡因、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 林红. 医学文选, 2001(S1)
  • [3]氯胺酮、安定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J]. 陈忠,谭继岭,黄丽娟,刘长工. 中级医刊, 1986(11)
  • [4]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183例总结[J]. 文俊,温文钊,李肖龙,周文富,胡振快,王建荔. 广西医学院学报, 1986(01)
  • [5]氯胺酮的临床用途[J]. 张黎明,林得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02)
  • [6]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的研究进展[J]. 曹定礼.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1996(S1)
  • [7]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免疫功能及快速康复的影响[D]. 赵鑫焱. 南昌大学, 2020(08)
  • [8]电针复合安氟醚麻醉对山羊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D]. 张倩倩.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9]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效能研究[D]. 尹利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02)
  • [10]乳腺癌手术1737例麻醉总结[J]. 王凯国,徐赞,王金波,王培民,李浩,王宝胜,王富美. 齐鲁肿瘤杂志, 1997(01)

标签:;  ;  ;  ;  ;  

氯胺酮、普鲁卡因和地西泮联合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