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超标洪水应急处理措施探讨

汉江超标洪水应急处理措施探讨

一、对韩江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应急处理措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段曹斌,陈龙,陈鋆,刘小东,彭忠福[1](2021)在《鄱阳湖区应对超标准洪水方案优化总体设想》文中认为为提高鄱阳湖区应对超标准洪水的能力,保障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在鄱阳湖区现有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防洪工程进行提质、升级改造,并实施湖区现有万亩圩堤单退化,增加了分蓄洪容积;与此同时,优化调整现有的国家蓄滞洪区运用方案,并合理拟定了各级分蓄洪水位,从而形成了有效应对超标准洪水的综合防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新增蓄滞洪区24处,使蓄滞洪区总数达到了225处;按照分级分序分洪的原则运用,有效增加了应对超标准洪水的主动性。

黄中发[2](2020)在《鄱阳湖区重点堤防溃决风险评估与管理》文中研究表明鄱阳湖作为江西人民的“母亲湖”,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国家先后针对鄱阳湖区启动了二期治理工程及重点堤防防渗处理工程等,使得湖区堤防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虽然如此,湖区重点堤防的整体防洪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堤防的防洪标准偏低,防渗性能及结构安全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各类堤防的管理技术也相对滞后,管理水平与建设水平差距大。为了解决鄱阳湖区重点堤防溃决风险评估和管理面临的难题,本文在调查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建设与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湖区堤防的地形与地质条件、水文、安全隐患等,围绕鄱阳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堤防溃决风险评估与下游居民、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机结合,提出了堤防溃决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基于多元化风险指标体系的堤防工程安全等级判定体系,建立了堤防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及管理框架。最后,依托鄱阳湖重点堤防—康山大堤开展堤防溃决造成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实现了从“现行评价方法体系”向“融合风险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平稳转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对江西省堤防溃决重大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堤防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堤防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及管理框架,分别从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来阐述了风险分析的内容和差异,确定了每个阶段风险的关键要点及相关管理措施。(2)构建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堤防工程风险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所构建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在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安全等级评价中的应用。(3)建立了鄱阳湖区康山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模拟了历史最高水位下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根据淹没数据(淹没面积、水深、流速)划分了灾区内受灾等级,并将洪水演进与损失计算有机结合估算了蓄滞洪区的生命、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为指导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参考。(4)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堤防工程工作、技术、管理和考核标准化体系有机结合,建立了基于风险的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为解决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乌景秀,范子武,杨帆,刘国庆,贾本有,顾芳芳[3](2018)在《防洪排涝排水一体化模型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编制洪水风险图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城市防洪减灾工作中重要内容,它可反映区域洪涝成因、量级、特性、危及对象及应急对策等风险信息分布特征。采用水力学方法构建水力学模型模拟研究区域洪水演进情况是洪水风险图编制常用的方法,通过构建考虑河道、城市地下管网、排水系统设施、阻水建筑物、水利工程及调度的防洪排涝排水一体化模型,将城市防洪排涝与排水有机结合,并兼顾流域与区域风险,通过历史降雨对模型进行校核验证,保证模型的可靠性。模拟计算了景德镇市城区因超标准洪水导致防洪墙溃决或城市暴雨可能发生的受淹和积水情况,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洪水风险图,对景德镇市预防外围洪水、降低城市内涝洪水影响及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刘涛[4](2017)在《吉林市城市防洪规划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三十年来,我国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温室效应、雨岛效应等一系列的气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水文循环,导致一些地区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上升。统计表明,我国很多城市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并且有加剧的趋势,亟待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方案,在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各城市的市政实际情况和自然特点,制订出科学可行的防洪规划,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吉林城市为背景,研究其防洪规划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与吉林市实际特点相适应的防洪规划。吉林市是全国重要的以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是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重要工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特产基地,是中国北方着名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名城,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近些年来该地区历史洪涝灾害较为频繁,充分暴露了城市防洪规划明显滞后的问题,非常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吉林市的城市洪水特点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防洪及防涝方案,再针对所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本文的成果可加强吉林市的防洪与防涝安全,还能改善城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也可为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楚洪涛[5](2016)在《平原区和山丘区洪水风险图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对于一些流域,受气候和地理特性的影响,水量集中、破坏性强,并且河道堤防标准低,一旦遭遇较大洪水,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随着人们防洪理念的增强,意识到单纯的依靠工程措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防治洪水的需求,必须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对洪水灾害进行预防和管理,实现“洪水预防”向“洪水管理”理念的转变。洪水风险图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为决策者避洪转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防洪抢险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地位。针对河流发生洪灾时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情况,本文运用MIKE系列软件,在一维河道洪水演进模拟的基础上,构建洪泛区二维水动力模型,运用MIKE FLOOD对一、二维计算模型实现耦合运算,开展了对流域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针对流域地理特性不同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平原流域与山丘区流域,介绍了在洪水风险图制作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以山西唐河和甘肃白龙江为例,详细介绍了平原流域与山丘区流域洪水风险图的制作过程。分别计算了河道在发生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时洪泛区的淹没范围、洪水流速、淹没水深等水情信息,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不同区域洪水风险程度的大小,对于提高流域风险分析水平,提高防洪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指导意义。论文最后对山丘区和平原区流域洪水风险图的制作及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与展望,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并且结合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并借鉴其它的成功经验,研究具体的实际操作方法,研究制定洪水保险相关的政策,降低洪灾损失,实现经济发展。

张景[6](2016)在《汾河流域下游防洪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汾河流域洪水具有历时短,洪峰流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其危害性很强,而目前汾河流域下游(赵城水文站—入黄口)主要通过堤防工程来抵御洪水,防洪体系单一,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洪水的预报,提前进行防洪能力分析和相应抵御洪水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汾河流域下游地区,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了汾河流域下游(赵城水文站—入黄口)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流域的防洪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构建汾河干流洪水演进的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吻合良好。并采用构建的模型对汾河流域下游不同量级洪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进行了计算。分析河道中最高洪水位与堤防高程关系,结果表明,堤防完全可以抵御20年一遇以下洪水;部分堤防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对于100年一遇的洪水,洪水位完全高于堤防高程。当发生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时,临汾、襄汾、新绛、稷山四个城市应作为防洪重点,并分析城市所属河段的过流能力;(3)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一、二、维水动力学耦合模型模拟溃堤洪水的流动特性,为防洪对策分析建立基础。针对流域50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洪水,依据堤防溃口确定原则,确定重点防护区(临汾、襄汾、新绛、稷山)发生溃堤的位置以及溃口大小。利用二位水动力学模型分析溃堤后不同时间段内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和流速等水势等特征,为该地区防御洪水提供依据;(4)分析汾河流域下游建立蓄滞洪区的必要性,依据蓄滞洪区规划原则,于汾河与浍河交界处靠近侯马地区规划一蓄滞洪区,并通过数值的方法对蓄滞洪区的防洪效果进行了分析,对于50年一遇的洪水,通过蓄滞洪区分洪流量为300m3/s后,新绛,稷山的洪水位低于堤防高程;对于100一遇的洪水,蓄滞洪区的分洪流量为800m3/s,新绛、稷山部分洪水位高于堤防,通过适当加高堤防即可满足防洪要求。(5)通过对汾河上游的一维和二维水流数值模拟分析,本文提出论述汾河流域下游可采用的防洪工程措施以及可采用的非工程措施。研究内容可作为汾河流域下游防洪对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张志彤[7](2016)在《关于2015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报告》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1月15日)1.1汛情2015年全国平均降雨量644 mm,较常年(625 mm)略偏多。江淮、江南、西南东部和南部、华南大部降雨偏多14成,西北东部、华北西部、黄淮东部、东北东部和南部偏少13成。汛期先后发生36次移动性强降水过程,雨区覆盖南方大部,局地暴雨强度大。6月2628日南方地区的强降雨覆盖太湖、长江下游和淮河三大流域,最大面平均降雨量达112 mm。浙江温州文成东坑岭水库8月710日过1 2015年汛情、旱情和灾情

任继周,舒远华[8](2014)在《山区河谷型城镇防洪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山区河谷型城镇水患严重的问题,选择云南横江河谷型城市盐津县城为对象进行防洪对策研究。通过对横江盐津县城历史洪水灾害和城镇防洪对策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山区河谷型城镇的防洪对策,并以横江盐津县城的防洪实践证明了防洪对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为盐津县城市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将洪灾损失降到最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洪文婷[9](2012)在《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洪水灾害是20世纪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洪水风险。近些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治水的思路从侧重事后抗洪抢险的危机管理向倡导系统性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转变。作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受重视的程度日渐增加。国际上,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国家与地区正在稳步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工作的完善。国内“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首次被写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十二五”期间,这项工作将向纵深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既是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防洪减灾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选择这一主题进行相对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对我国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建议。围绕“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这一主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分析的研究基础;二是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三是测算评价了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四是在参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关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对研究对象“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洪水风险、风险管理与制度等概念进行系统的阐释,本文认为,所谓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专门的洪水管理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洪水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与法规条例,采用具体的制度安排,在对洪水灾害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等风险处理方法,对现在、未来及残余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的行为规则。广义来看,一项正式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与法律制度等内容。二是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基于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时滞、路径依赖以及连锁效应等现象,在研究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的问题时,必须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作长期地、系统地分析,从中找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并对现行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较低的制度完善成本并能为各方接受的未来新型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以降低新制度安排的实施成本。明确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论文从“历史变迁”、“绩效评价”以及“政策建议”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展开具体的研究。关于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状况,论文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回顾总结。一是从历史角度看,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经历了从“人类服从自然”到“人类改造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三个阶段的转变,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古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政策也由工程措施转向非工程措施。二是从现实角度看,在经历了“工程治理”、“加强管理”和“体系建设”等三个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阶段后,中国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规则(或惯例),包括: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下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防洪工程体系、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机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法制,以及各种现代化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技术。关于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价,本文主要利用指数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与案例比较分析等三种方法进行了探讨。一是设计了用于评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指数。这一指数由四个部分组成:洪水风险识别指数,用来对洪水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以及衡量洪水风险的主观感知;洪水风险减轻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的预防和缓解措施情况;洪水灾害管理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的响应和恢复情况;洪水治理与财务保障指数,用来衡量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化的程度和洪水风险转移的情况。二是运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用于指数分析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关指标的确定,需要进行主观判断,整个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调查项目,在既有研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本文借助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作为基础框架,通过对比洪水灾害发生后与未发生洪水灾害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变动情况来分析洪水灾害管理制度的绩效。研究发现: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除1998年之外,在其他年份中,没有发生洪水灾害时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要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洪水灾害的发生会造成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即无灾时的经济增长率。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地推论认为:至少部分地得益于洪水灾害管理制度的良好表现(正的制度绩效),我国即使在连年遭受洪水灾害时,仍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三是比较分析了1998年与2010年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1998年大洪水和2010年大洪水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最大的两场大洪水,通过哈多德-多马模型测算得出前者的洪水风险管理绩效为负,后者为正。论文进一步对两个年份洪水灾害情况以及当年的洪灾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程防洪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的两方面的制度差异,正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在参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通过考察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洪水灾害管理制度,探讨各国或地区在洪水风险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各种洪水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论文得出结论:一套成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统一的灾害管理行政体制,完善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运用非工程措施管理洪水风险以及加强对突发性洪水的应急管理等内容。最后论文给出了完善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即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应在坚持综合减灾原则、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原则与“软硬兼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律,进一步完善现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绩效,包括建立洪灾行政管理体制、洪灾工程防御机制、防汛应急管理机制、洪灾风险转移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我国金融、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洪水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加强保险在洪水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开发长期洪水保单,发展洪水再保险,运用资本市场新技术实现对洪水风险的多层次转移,从而弱化重大洪水灾害对国家财政的临时性冲击。论文的创新主要有四点:第一,论文首次对洪水灾害风险、洪水灾害风险的管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等概念、内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梳理,理顺了洪水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关系,明确地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界定。第二,论文对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尽、全面、系统地回顾与总结,高度概括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及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四个方面。第三,论文首次将“风险管理指数”这一国际上衡量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绩效的前沿方法应用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领域,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第四,论文引入“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比较无灾时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在分析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时,没有针对“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的各项指标深入细致地评价,整合出总体的评价结果,而是更多地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这一不足有待今后改进。

梁显强[10](2012)在《完善北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针对目前防洪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未完善、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滞后、防洪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等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积极防御超标准洪水;完善流域防洪非工程体系,实现防洪与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夯实防洪工作基础,提高防洪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对韩江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应急处理措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韩江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应急处理措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鄱阳湖区应对超标准洪水方案优化总体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鄱阳湖区防洪基本情况
    1.1 基本情况
    1.2 现有防洪工程体系
        (1) 堤防工程。
        (2) 水库。
        (3) 蓄滞洪区。
        (4)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
2 现状存在的问题
    (1) 重点圩堤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提升,防洪需求与日俱增。
    (2) 一般圩堤防洪风险大,人对高洪灾风险区避让不足。
    (3) 单退圩堤进洪标准低,圩内淹没损失频繁。
    (4) 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分洪启用风险大。
    (5) 鄱阳湖区应对超标洪水战略空间不足,蓄滞洪区布局需要完善。
3 总体思路和目标
4 优化调整方案
    4.1 蓄滞洪区空间布局
        (1) 对一般圩堤进行调整,将其新增为蓄滞洪区。
        (2) 由单退圩堤调整为蓄滞洪区。
        (3) 现有蓄滞洪区调整。
    4.2 蓄滞洪区运用方案
        4.2.1 启用条件调整
        4.2.2 蓄滞洪区运用总体原则
5 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1) 符合新时代治水思路。
    (2)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3) 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4) 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 论
    6.2 建 议

(2)鄱阳湖区重点堤防溃决风险评估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堤防溃决风险分析
        1.2.2 堤防溃决洪水演进模拟
        1.2.3 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
        1.4.1. 鄱阳湖区重点堤防风险管理与评价研究
        1.4.2. 堤防工程风险评价多元指标体系研究
        1.4.3. 堤防溃决造成的损失评估研究
        1.4.4. 基于风险的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研究
        1.4.5. 工程应用研究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工程概况
    2.1 前言
    2.2 鄱阳湖区重点堤防工程
        2.2.1 自然地理、气候及地形概况
        2.2.2 社会经济
        2.2.3 堤防工程建设
        2.2.4 堤防工程分布
        2.2.5 堤防工程历史溃决情况
        2.2.6 堤防工程安全隐患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康山大堤及康山蓄滞洪区基本概况
    3.1 前言
    3.2 康山大堤
        3.2.1 水文
        3.2.2 堤身与堤基
    3.3 康山蓄滞洪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堤防工程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与管理框架
    4.1 前言
    4.2 堤防工程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框架
    4.3 风险分析
        4.3.1 分析范围定义
        4.3.2 危险性分析
        4.3.3 后果严重性分析
        4.3.4 环境损失评估
    4.4 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决策
        4.4.1 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决策
        4.4.2 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决策
        4.4.3 运营阶段的风险管理决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堤防工程风险多元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5.1 前言
    5.2 极限学习机
    5.3 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1 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5.3.2 指标标准化处理
        5.3.3 训练样本及测试样本确定
    5.4 风险评价
        5.4.1 评价指标量化
        5.4.2 模型评价精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模拟及堤防溃决损失评估
    6.1 前言
    6.2 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6.2.1 控制方程
        6.2.2 边界条件
        6.2.3 参数选取
        6.2.4 溃口设置
    6.3 堤防溃决损失评估
        6.3.1 生命损失评估
        6.3.2 经济损失评估
        6.3.3 环境损失评估
    6.4 工程应用
        6.4.1 地形概化及网格剖分
        6.4.2 溃决洪水过程及流量分析
        6.4.3 洪水演进模拟
        6.4.4 溃决洪水淹没面积统计
        6.4.5 淹没水深与流逮
        6.4.6 淹没区损失统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堤防工程风险标准化管理
    7.1 前言
    7.2 基于风险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7.2.1 标准化管理体系
        7.2.2 基于风险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7.3 基于风险的标准化管理考核方法
        7.3.1 风险标准
        7.3.2 考核指标系数
        7.3.3 考虑风险的标准化管理考核评分
        7.3.4 工程应用
    7.4 风险决策
        7.4.1 加强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
        7.4.2 加强标准化建设
        7.4.3 建立与完善应急预案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防洪排涝排水一体化模型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洪排涝排水一体化模型
    1.1 水文产汇流模型
        1.1.1 产流模型
        1.1.2 汇流模型
    1.2 城市管网排水系统模型
    1.3 城市洪涝水动力学模型
        1.3.1 河道-管网一维水力模型
        1.3.2 二维城市洪涝淹没模型
        1.3.3 一二维耦合模型
2 模型构建及参数选择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模型构建
        2.2.1 水文模型
        2.2.2 一维模型
        2.2.3 二维模型
    2.3 模型验证
3 城市洪涝风险分析
    3.1 方案设置
    3.2 模拟结果合理性分析
    3.3 洪水风险图编制
4 结语

(4)吉林市城市防洪规划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域防洪治涝现状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地质概况
        2.1.3 河流及水文概况
        2.1.4 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概况
    2.2 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分析
        2.2.1 防洪工程现状
        2.2.2 治涝工程现状
    2.3 防洪治涝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2.3.1 防洪工程存在问题
        2.3.2 治涝工程存在问题
        2.3.3 防洪治涝问题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水文计算分析
    3.1 引言
    3.2 流域概况及洪水资料整理分析
        3.2.1 流域概况
        3.2.2 暴雨成因及洪水特性分析
        3.2.3 洪水资料整理分析
    3.3 设计洪水计算
        3.3.1 干流洪水计算
        3.3.2 支流设计洪水计算
        3.3.3 洪水遭遇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防洪工程规划
    4.1 引言
    4.2 防洪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4.2.1 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4.2.2 堤防加高
        4.2.3 小流域整治
    4.3 防洪计算
        4.3.1 堤线布置及堤距的确定
        4.3.2 河道水面线计算
        4.3.3 河道水面线计算成果验证
        4.3.4 断面设计
    4.4 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排涝工程规划
    5.1 引言
    5.2 排涝工程现状
    5.3 排涝水文计算
        5.3.1 泵涵设计排涝水量计算
        5.3.2 泵站抽排流量
        5.3.3 涵洞自排流量计算
    5.4 排涝工程方案
        5.4.1 排涝泵站规划
        5.4.2 排水涵洞规划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平原区和山丘区洪水风险图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平原区河流与山丘区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区别及模型原理介绍
    2.0 引言
    2.1 平原区河流与山丘区河流地理特性的区别
    2.2 溃口位置选择
    2.3 计算网格的划分
    2.4 模型简介
        2.4.1 MIKE 11一维水动力模型
        2.4.2 MIKE 21二维水动力模型
        2.4.3 MIKE FLOOD一二维耦合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山西唐河洪水风险图编制
    3.0 引言
    3.1 编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情况
        3.1.2 水文气象
        3.1.3 防洪工程及历史洪水
        3.1.4 社会经济
    3.2 基础数据收集与处理
        3.2.1 横断面数据
        3.2.2 河网数据
        3.2.3 地形数据
        3.2.4 土地利用数据
        3.2.5 河道糙率
    3.3 计算方案的制定及边界条件
    3.4 计算成果及合理性分析
        3.4.1 计算成果
        3.4.2 合理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甘肃白龙江洪水风险图编制
    4.1 引言
    4.2 编制区域概况
        4.2.1 自然地理
        4.2.2 水文情况
        4.2.3 防洪工程
        4.2.4 历史洪水灾害
    4.3 河道糙率的选取
    4.4 洪水来源分析及方案制定
    4.5 模型边界条件
    4.6 计算成果及风险要素分析
        4.6.1 计算成果
        4.6.2 风险要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汾河流域下游防洪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洪水防御的研究现状
        1.2.2 河道洪水演进的研究现状
        1.2.3 蓄滞洪区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洪水模拟计算理论基础
    2.1 洪水防御体系基本元素
    2.2 河道洪水演进模拟理论
        2.2.1 IFMS基本介绍
        2.2.2 水动力学模型理论
    2.3 蓄滞洪区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汾河流域下游概况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流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流域经济概况
        3.1.3 水文概况
    3.2 洪水分析及流域防洪状况
        3.2.1 历史洪水调查
        3.2.2 洪水特性分析
        3.2.3 流域防洪状况
        3.2.4 存在问题
    3.3 数学模型的构建
        3.3.1 模型分析计算的范围
        3.3.2 洪水数值模型的总体框架
        3.3.3 模型计算流程图
    3.4 模型验证分析
        3.4.1 河道断面划分情况
        3.4.2 流量的相关性分析
        3.4.3 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汾河流域下游防洪能力分析计算及防御洪水安排
    4.1 河道洪水演进计算
        4.1.1 洪水量级划分
        4.1.2 河道沿程水面线计算结果
    4.2 河段风险点识别及分析
    4.3 典型断面洪水分析
    4.4 防御洪水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溃堤洪水分析计算及对策
    5.1 溃口位置及尺寸确定
        5.1.1 溃口位置确定原则
        5.1.2 溃口位置与尺寸确定
        5.1.3 溃口流量
    5.2 网格剖分结果
    5.3 重点防护城市淹没水深及洪水影响范围分布图
        5.3.1 临汾市溃堤洪水计算结果
        5.3.2 襄汾市溃堤洪水计算结果
        5.3.3 新绛县溃堤洪水计算结果
        5.3.4 稷山县溃堤洪水计算结果
    5.4 溃堤洪水的防御措施
        5.4.1 河道治理
        5.4.2 流域的调蓄作用
        5.4.3 城区内的防御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蓄滞洪区的设立对流域防洪的影响分析
    6.1 蓄滞洪区设立的必要性分析
    6.2 蓄滞洪区的规划以及分洪方案制定
        6.2.1 蓄滞洪区设立原则
        6.2.2 蓄滞洪区规划及分洪方案确定
    6.3 蓄滞洪区分洪计算
        6.3.1 蓄滞洪区的网格剖分结果
        6.3.2 河道水位沿程变化
        6.3.3 蓄滞洪水演进情况
    6.4 设立蓄滞洪区对流域防洪形势的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汾河流域下游防御洪水非工程措施讨论
    7.1 生态保护以及河流生态治理
    7.2 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
    7.3 编制洪水防御方案
    7.4 编制洪水风险图
    7.5 防洪教育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工程项目

(7)关于2015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2015年汛情、旱情和灾情
    1.1 汛情
    1.2 旱情
    1.3 热带气旋情况
    1.4 险情
    1.5 灾情
2 2015年防汛抗旱工作
    2.1 超前安排汛前准备工作
    2.2修订完善方案预案
    2.3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2.4全力保障生命安全
    2.5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2.6 抓好抗旱保障供水
    2.7 成员单位通力协作
    2.8加强宣传和信息报送
    2.9 强化山洪灾害防治
    2.10 推进抗旱规划实施
    2.11 加强洪水风险图编制
    2.12 积极推动指挥系统建设
3“十二五”期间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着
    3.1 防汛抗旱责任体系更加健全
    3.2防汛抗旱方案预案更加全面
    3.3 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增强
    3.4 应急调度能力不断增强
    3.5 应急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3.6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有效建立
    3.7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有序推进
    3.8 洪水风险管理取得有效突破
    3.9 防汛抗旱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显着提升
    3.10 新闻宣传和信息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4 2016年防汛抗旱工作
    4.1及时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
    4.2 进一步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4.3 继续推进抗旱规划项目建设
    4.4 加强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
    4.5 大力推进洪水风险管理工作
    4.6 加强组织建设信息宣传和物资管理工作

(8)山区河谷型城镇防洪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历史洪灾及防洪现状
3 盐津防洪对策研究
    3.1 城镇防洪对策
    3.2 防洪对策的制定
4 结论

(9)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引言
    一、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
    四、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相关界定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与损失
        一、 洪水灾害风险因素
        二、 洪水灾害风险事件
        三、 洪水灾害风险损失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的管理
        一、 灾害管理的内涵
        二、 灾害管理的模式
        三、 洪水管理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一、 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界定
第二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的基础Ⅰ:制度变迁理论
        一、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二、 制度变迁存在的现象
        三、 制度变迁的相关模型
    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的基础Ⅱ:制度绩效
        一、 制度绩效分析的框架
        二、 制度绩效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
        二、 古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政策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
        一、 现代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阶段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
第四章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分析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指数设计
        一、 风险管理指数的理论框架分析
        二、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指数的构建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
        二、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绩效的比较分析
        一、 1998 年与 2010 年洪水灾害比较
        二、 1998 年与 2010 年洪灾管理比较
        三、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差异
第五章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国际社会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背景
        一、 洪水管理理念产生的背景
        二、 国际社会洪水管理的趋势
    第二节 典型国家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一、 美国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二、 日本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三、 欧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一、 建立统一的灾害管理行政体制
        二、 建立完善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
        三、 运用非工程措施管理洪水风险
        四、 加强对突发性洪水的应急管理
第六章 完善我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战略目标
        一、 现实目标
        二、 客观原则
        三、 路径选择
    第二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体制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体制约束
        二、 完善洪水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
    第三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机制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机制约束
        二、 形成有效的洪水灾害管理机制
    第四节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的法律优化
        一、 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法律约束
        二、 健全洪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五节 建立多层次洪水灾害风险转移机制
        一、 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的条件
        二、 自然灾害风险的转移方式
        三、 构建多层次风险转移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件

(10)完善北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流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
    1.2 水利工程。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未完善
    2.2 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滞后
    2.3 防洪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3 完善北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积极防御超标准洪水
    3.2 完善流域防洪非工程体系,实现防洪与水资源的科学调度
        3.2.1 建设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联合调度中心
        3.2.2 加快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建设
        3.2.3 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
    3.3 夯实防洪工作基础,提高防洪社会化管理水平
        3.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3.3.2 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3.3.3 加强行洪河道监管
        3.3.4 规范蓄滞洪区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四、对韩江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应急处理措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鄱阳湖区应对超标准洪水方案优化总体设想[J]. 段曹斌,陈龙,陈鋆,刘小东,彭忠福. 人民长江, 2021(07)
  • [2]鄱阳湖区重点堤防溃决风险评估与管理[D]. 黄中发. 南昌大学, 2020(01)
  • [3]防洪排涝排水一体化模型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J]. 乌景秀,范子武,杨帆,刘国庆,贾本有,顾芳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06)
  • [4]吉林市城市防洪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 刘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1)
  • [5]平原区和山丘区洪水风险图研究及应用[D]. 楚洪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6]汾河流域下游防洪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 张景.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7]关于2015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报告[J]. 张志彤. 中国防汛抗旱, 2016(01)
  • [8]山区河谷型城镇防洪对策研究[J]. 任继周,舒远华. 人民长江, 2014(S1)
  • [9]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 洪文婷. 武汉大学, 2012(07)
  • [10]完善北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J]. 梁显强. 广东水利水电, 2012(03)

标签:;  ;  ;  ;  ;  

汉江超标洪水应急处理措施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