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在农业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等离子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雷丹,熊德欣,李祝,张素,赵妗颐[1](2021)在《青枯雷尔氏菌拮抗菌黑曲霉xj的ARTP诱变选育》文中认为[目的]为了提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xj)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首先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黑曲霉xj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以青枯雷尔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琼脂柱法和滤纸片法筛选正突变株,并对正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ARTP诱变黑曲霉xj 120 s时,筛选得到一株遗传稳定且具有高效拮抗能力的菌株120S-8,菌株120S-8连续传代14代变异系数比出发菌小且抑菌活性无明显下降,菌株120S-8抑菌圈直径(36.43 mm±1.41 mm)相比出发菌抑菌圈直径(27.85 mm±2.22 mm)增加30.8%,生长稳定期(3 d)较出发菌株(4 d)提前1 d到达,最小抑菌浓度(7.50 g/L)较出发菌株(15 g/L)低50%,且抑菌谱更广。[结论]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处理黑曲霉xj后,菌株抑菌活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了50%,同时遗传性稳定性增强了13.5%。为研发黑曲霉应用于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

雷丹,熊德欣,李祝,张素,赵妗颐[2](2021)在《青枯雷尔氏菌拮抗菌黑曲霉xj的ARTP诱变选育》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提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xj)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首先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黑曲霉xj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以青枯雷尔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琼脂柱法和滤纸片法筛选正突变株,并对正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ARTP诱变黑曲霉xj 120 s时,筛选得到一株遗传稳定且具有高效拮抗能力的菌株120S-8,菌株120S-8连续传代14代变异系数比出发菌小且抑菌活性无明显下降,菌株120S-8抑菌圈直径(36.43 mm±1.41 mm)相比出发菌抑菌圈直径(27.85 mm±2.22 mm)增加30.8%,生长稳定期(3 d)较出发菌株(4 d)提前1 d到达,最小抑菌浓度(7.50 g/L)较出发菌株(15 g/L)低50%,且抑菌谱更广。[结论]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处理黑曲霉xj后,菌株抑菌活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了50%,同时遗传性稳定性增强了13.5%。为研发黑曲霉应用于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

唐林,王松,郭柯宇,杨勇,刘书亮,郭洪祥[3](2021)在《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在食品杀菌保鲜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低温等离子体在抗菌、杀虫、活性包装、食品功能化和废物处理等方面已有研究。经低温等离子体活化的水体,简称等离子体活化水(PAW),可以直接以空气为工作气体,蒸馏水为溶液产生,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且对环境友好,在食品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PAW的产生装置、理化性质、杀菌机理和效果以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旨在为其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高锐[4](2021)在《卫星状组装体探针的制备及手性硫化铜纳米颗粒的抗病毒效应》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具有上转换发光信号和圆二色信号的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为基础,通过对这些纳米材料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构建了两种新型的光学活性无机纳米组装体探针。应用了纳米组装体探针的多模态的光谱联用技术对细胞内的mRNA和三种金属离子进行定量分析。此外,本论文还合成了圆偏振光依赖的、位点特异性剪切烟草花叶病毒衣壳蛋白的手性硫化铜纳米颗粒。研究了不同构型的手性硫化铜纳米颗粒对靶标蛋白的亲和作用以及在自然光、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下对靶标蛋白的剪切作用。解释了其亲和作用和剪切作用的分子机制。实现了植株水平上对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首先,我们设计了两段巯基化的DNA,并分别修饰在铂层包裹的金纳米棒(AuNRs@Pt)和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的表面,利用一段可以特异性识别靶标mRNA的DNA序列作为连接剂,将AuNRs@Pt和UCNPs组装成卫星状组装体。在组装体中,由于AuNRs@Pt在500到950 nm区间强的吸收导致了UCNPs的发光被有效地淬灭,而当有靶标mRNA存在时,由于靶标mRNA与连接剂DNA序列之间更强的结合能力,导致UCNPs由于从AuNRs@Pt上脱落而恢复其固有的发光。随着mRNA的浓度升高,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发光增强。我们通过使用纳米组装体探针,在活细胞内实现了对TK1mRNA的特异性检测,检测范围为1.17~65.21 fmol/10μg RNA,检测限为0.67 fmol/10μg RNA。重要的是,我们开发的纳米探针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其次,我们开发了一种可以特异性在细胞内激活的、同时原位检测3种金属离子的手性组装体探针。手性组装体是由AuNRs@Pt二聚体和UCNPs组装形成的。在这个组装体中,首先二聚体的连接DNA分别是锌离子的DNA酶和其保护DNA序列,底物DNA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序列上。铜离子和镁离子DNA酶整合在一条DNA上,偶联在AuNRs@Pt二聚体表面。铜离子的底物DNA连接在UCNPs表面,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整合的DNA酶的3’端,标记了四甲基罗丹明的镁离子的底物DNA结合在整合DNA酶的5’端。相应的两个酶活性中心的保护序列结合在酶的活性中心部位。由于AuNRs@Pt二聚体强的淬灭效应,手性组装体中的发光信号都是被淬灭的。而手性组装体高效的光热转化能力,使得手性组装体在980 nm的圆偏振光下产生显着的热效应导致保护序列的脱落。通过精准调节光功率,光照时间和底物序列的长度使得底物序列不会脱落。当保护序列脱落后,对应的金属离子会结合到酶活性中心上,使得DNA酶具有催化剪切对应的底物DNA,使得染料分子的荧光和UCNPs的发光恢复。手性组装体探针在细胞内外对圆偏振光的不同响应性,使得我们可以特异性在细胞内激活探针,避免胞外靶标物的干扰。因此,在活细胞内实现了对三种金属离子同时定量检测,建立了活细胞内三种金属离子检测的标准曲线,其检测限对于锌离子,镁离子和铜离子分别为1.1 nM/107个细胞,1.02 nM/107个细胞和0.45 nM/107个细胞。第三,合成了手性硫化铜纳米颗粒。发现了手性纳米粒子的圆偏振光诱导的位点特异性的蛋白剪切现象。通过负染的透射电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液质联用色谱以及蛋白序列分析,我们发现了特异性的剪切反应的本质是水解反应。剪切位点位于第101位的天冬酰胺(Asp101)和第102位的脯氨酸(Pro102)之间。剪切反应的识别蛋白质序列是XAN(Q)PT(S)T(S)A,其中,X是20种氨基酸中除了天冬酰胺的任意一个氨基酸,第三位的天冬酰胺可以被谷氨酰胺替代,第五和第六位的苏氨酸可以被丝氨酸替代。根据序列在蛋白质数据库中搜索到其他三种蛋白,并且在预测的位点实现剪切。第四,通过等温滴定量热仪测试发现右旋青霉胺功能化的硫化铜纳米粒子(D-NPs)对烟草花叶病毒衣壳蛋白(TMV CP)的亲和力是左旋青霉胺功能化的纳米粒子(L-NPs)对TMV CP的20倍,比外消旋的青霉胺配体以及其他小分子配体稳定的硫化铜纳米颗粒对TMV CP的亲和力高了超过5000倍。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D-NPs与TMV CP高的亲和力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会与孔内更多的多肽链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更多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力,因而会更稳定地存在于孔内。而其他配体稳定的材料由于非常弱的亲和力导致无法进入孔。与L-NPs相比,D-NPs会和剪切位点形成更紧密的疏水结合口袋。疏水结合口袋的形成会导致Asn101残基的肽键与Pro102环产生一个的152°的二面角。二面角构象极大地影响了CH2单元上H原子的1s轨道稳定π轨道的能力,因此,D-NPs能够削弱Asn101和Pro102键之间的肽键。光照会导致电子由手性NPs转移至包含剪切位点在内的孔内环境。与L-NPs相比,D-NPs电子转移形成的负电势面总体上更大,并与切割位点重叠,使得Pro102中N原子上的电子群在与D-NPs形成复合物时,受到光照辐射,会急剧增加,使其容易受到H2O分子的攻击,因此,使得肽键被水解。最终将手性纳米粒子成功用于烟草中病毒高效杀灭,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不明朗植物抗病毒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抗病毒手段。

于海龙,纪晓寰,方彦雯,孙宾,王鸣义[5](2021)在《PET聚酯表面改性技术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PET聚酯的表面改性相对共混、共聚等改性手段灵活。不仅仅用于纤维成型过程,还可在织物、薄膜以及片材等加工过程实施,使最终产品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详细地介绍了PET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进展,包括纤维截面异形化技术、材料吸附涂层、化学蚀刻、接枝、光化学、等离子、离子溶液、超临界二氧化碳等新技术应用的进展;以及在亲水、改善染色、拒水、阻燃、气体阻隔、生物相容性、抗菌等功能性市场的开发和应用。以技术纺织品、聚酯瓶和聚酯薄膜为主的最终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PET表面改性技术为最终应用领域的市场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极为有效作用。

陈方春,张同华,徐梦婷,李智[6](2021)在《基于等离子体技术改性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改性可改善纺织材料性能或赋予其新的性能。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改性法、化学改性法和物理改性法。等离子体技术是物理改性法中的典型技术,主要基于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来实现各种改性目的。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在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改性方法而言,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化学药品使用少、污染小、可操作性强等优势。通过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的作用可实现材料改性而不影响材料的内部结构。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纺织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清洁效果;(2)改变表面形态;(3)引入自由基;(4)等离子体聚合。低温等离子体对材料的损伤较小,是目前纺织材料改性中应用较广泛的等离子体技术。通过等离子体技术的刻蚀活化、自由基改性、聚合覆膜三种途径可提升纺织材料的润湿性、耐摩擦性、生物相容性及可染色性能,还能赋予纺织材料抗菌、自清洁以及自修复等功能,从而提升纺织品的应用价值,拓展其应用范围。本文简述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分类,总结了当前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综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材料领域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对纺织纤维、织物和纤维膜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以上综述结果,对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贺泽霖,贾也纯,薛林,倪洪涛[7](2021)在《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种子处理是种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出苗整齐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本研究归纳了种子处理的优缺点,总结了种子处理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与国外的种子处理差距,建议今后应该加强替代化学方法处理种子的技术研究;大力发展专用型种子处理技术;进一步研究自然条件下种子侵染程度与病害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对种子处理的认识。

吕照慧,毛雪飞[8](2021)在《农业样品中总汞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重金属汞是农业环境、食用农产品、肥料、饲料等农业样品监测的重要污染物对象。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耗时、费力,极易造成汞的损失,因而无法满足农业样品中汞的快速检测需求。本文对总汞的现有快速检测手段进行了综述,包括电热蒸发技术、激光和微等离子体技术、 X射线分析技术、碘化亚铜化学反应显色技术、电化学技术、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和免疫技术等,并对这些测汞技术在农业样品检测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张明,李丁晨,李传,李家玮,杨勇[9](2021)在《离子风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离子风又称"电流体(EHD)",是气体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推动中性粒子运动,从而在宏观上表现为流体的一种现象。由于离子风具有低噪声、低功耗、响应速度快和无机械运动部件等优点,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离子风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发展。该文主要从实际应用和激励器结构改进两个方面,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离子风的研究结果。离子风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干燥、温度控制、推进、助燃、空气净化等诸多领域,并对各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离子风激励器结构的改进主要解决了离子风在以上应用领域所存在的放电副产物、离子风强度低、带电粒子的影响、占用空间大和电极腐蚀等问题。最后,对离子风的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为离子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卢玉箫[10](2021)在《基于SERS的农药生物传感器制备及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

二、等离子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等离子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青枯雷尔氏菌拮抗菌黑曲霉xj的ARTP诱变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1.1.2 试剂
        1.1.3 仪器
        1.1.4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ARTP诱变
        1.2.2 正突变株的筛选
        1.2.3 正突变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1.2.4 正突变株生长曲线测定
        1.2.5 正突变株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1.2.6 正突变株的广谱抑菌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RTP诱变
    2.2 正突变株的筛选
    2.3 菌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2.4 正突变株生长曲线测定
    2.5 正突变株最低抑菌浓度(MIC)
    2.6 正突变株120S-8抑菌广谱性
        2.6.1 对真菌的拮抗活性
        2.6.2 对细菌的拮抗活性
3 讨论
4 结论

(2)青枯雷尔氏菌拮抗菌黑曲霉xj的ARTP诱变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1.1.2 试剂
        1.1.3 仪器
        1.1.4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ARTP诱变
        1.2.2 正突变株的筛选
        1.2.3 正突变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1.2.4 正突变株生长曲线测定
        1.2.5 正突变株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1.2.6 正突变株的广谱抑菌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RTP诱变
    2.2 正突变株的筛选
    2.3 菌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2.4 正突变株生长曲线测定
    2.5 正突变株最低抑菌浓度(MIC)
    2.6 正突变株120S-8抑菌广谱性
        2.6.1 对真菌的拮抗活性
        2.6.2 对细菌的拮抗活性
3 讨论
4 结论

(3)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在食品杀菌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的产生装置
2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的理化性质
3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杀菌机理及效果
    3.1 PAW的杀菌机理
    3.2 PAW对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灭活效果
4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4.1 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4.2 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
5 结论

(4)卫星状组装体探针的制备及手性硫化铜纳米颗粒的抗病毒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学活性纳米材料
    1.2 光学活性纳米材料的种类
        1.2.1 金纳米棒
        1.2.2 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1.2.3 纳米组装体
        1.2.4 硫化铜纳米材料
    1.3 光学活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1.3.1 手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1.3.2 纳米组装体的制备
    1.4 光学活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1.4.1 细胞成像与检测
        1.4.2 手性纳米传感器
        1.4.3 手性纳米材料治疗重大疾病
    1.5 光学活性纳米材料的抗病毒潜力
    1.6 本论文选题和设计思路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AuNRs@Pt和UCNPs卫星状组装体用于细胞内mRNA的超敏检测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AuNRs的合成
        2.3.2 AuNRs@Pt的合成
        2.3.3 UCNPs的合成
        2.3.4 AuNRs@Pt-UCNPs卫星状组装体的合成
        2.3.5 卫星状组装体缓冲体系中对TK1 mRNA的响应性和特异性
        2.3.6 组装体进细胞时间的优化
        2.3.7 组装体的细胞毒性
        2.3.8 探针2用于的细胞内TK1 mRNA检测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2.3.9 探针2定量其他细胞内TK1 mRNA的含量
        2.3.10 纳米组装体探针定量其他种类的RNA的含量
        2.3.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组装基元的表征
        2.4.2 AuNRs@Pt-UCNPs卫星状组装体的表征
        2.4.3 组装体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缓冲体系中的响应性和特异性评估
        2.4.4 探针2的优化
        2.4.5 活细胞内TK1 mRNA的定量检测
        2.4.6 组装体细胞内检测通用性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圆偏振光激活的手性组装体探针用于活细胞中多种金属离子的成像和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AuNRs的合成
        3.3.2 AuNRs@Pt的合成
        3.3.3 AuNRs@Pt二聚体的合成
        3.3.4 UCNPs的合成
        3.3.5 AuNRs@Pt二聚体和UCNPs形成卫星状组装体的合成
        3.3.6 手性组装体同时检测缓冲体系中三种金属离子
        3.3.7 缓冲体系中三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特异性评价
        3.3.8 细胞培养
        3.3.9 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孵育时间和浓度的优化
        3.3.10 细胞激光共聚焦成像和荧光分析
        3.3.11 活细胞中的三种离子定量检测及其通用性
        3.3.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手性组装体构建和检测原理
        3.4.2 手性组装体的表征
        3.4.3 缓冲体系中用于三种离子检测的性能评估
        3.4.4 CPL激活的探针1细胞应用条件的优化
        3.4.5 CPL激活的手性组装体在细胞中检测三种金属离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手性硫化铜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位点特异性剪切烟草花叶病毒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手性硫化铜 NPs和非手性硫化铜NPs的合成
        4.3.2 其他配体稳定的硫化铜NPs的合成以及病毒的提取和纯化
        4.3.3 模拟阳光辐射下手性NPs剪切TMV
        4.3.4 CPL诱导下的手性NPs剪切TMV及CPRs
        4.3.5 TMV及CPRs在LP下与rac-NPs之间的相互作用
        4.3.6 CPRs和其他配体稳定的硫化铜NPs之间的相互作用
        4.3.7 SDS-PAGE实验和WB实验
        4.3.8 CD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试
        4.3.9 XRD和(XPS)以及FT-IR光谱测试
        4.3.10 蛋白负染电镜成像
        4.3.11 LC-MS测试
        4.3.12 蛋白质序列分析
        4.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手性NPs的合成和表征
        4.4.2 光诱导的手性NPs剪切TMV及 CPRs
        4.4.3 手性NPs剪切CPRs位点的确定
        4.4.4 手性NPs剪切CPRs的特异性评估
        4.4.5 手性NPs剪切CPRs的通用性评估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手性NPs剪切CPRs的机制发现与应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几种NPs与几种蛋白质之间的微量热测试
        5.3.2 ROS检测和电子自旋共振的测量
        5.3.3 实验植物分类和培养条件以及原生质体的提取
        5.3.4 原生质体活性评估和NPs生物相容性评估
        5.3.5 光诱导的手性NPs剪切原生质体中的病毒颗粒
        5.3.6 RT-PCR和WB分析
        5.3.7 本氏烟草和枯三生烟草中的光诱导的剪切病毒
        5.3.8 手性NPs结构和TMV结构的分子建模
        5.3.9 NPs及其与CPRs、肽段的复合物的计算建模。
        5.3.10 真空分子动力学和水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模拟细节
        5.3.11 量子力学(QM)计算
        5.3.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热力学分析
        5.4.2 分子动力学模拟
        5.4.3 由于电子转移引起的光致剪切
        5.4.4 TMV光剪切的体内测试
主要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
    专利
    获得荣誉

(5)PET聚酯表面改性技术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PET聚酯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1.1 民用纤维及织物
        1.1.1 纺丝油剂
        1.1.2 改善染色性能
        1.1.3 异形截面提高亲水、导湿性能
        1.1.4 抗菌、除臭整理
    1.2 技术纺织品
        1.2.1 涤纶工业丝的黏合活性
        1.2.2 拒水及耐磨整理
        1.2.3 蓬松填充物
        1.2.4 电磁屏蔽织物
        1.2.5 非织造布过滤
        1.2.6 超短纤维用于纸张
        1.2.7 人造血管
        1.2.8 医用抗菌整理
        1.2.9 织物阻燃整理
        1.2.1 0 膜分离
    1.3 非纤聚酯
        1.3.1 聚酯瓶表面阻隔性技术
        1.3.2 真空喷涂聚酯薄膜
        1.3.3 金属表面覆膜
        1.3.4 薄膜防雾处理
        1.3.5 薄膜的耐磨性和疏水性
2 聚酯表面改性技术展望
    2.1 民用涤纶纤维及纺织品
    2.2 技术纺织品领域
    2.3 非纤聚酯
3 结语

(6)基于等离子体技术改性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等离子体概述
2 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材料领域的应用
    2.1 等离子体技术改性纤维的研究进展
    2.2 等离子体技术在织物上的应用
    2.3 等离子体技术在纤维膜上的应用
3 结语与展望

(7)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处理的优缺点
    1.1 种子处理的优点
    1.2 种子处理的缺点
2 种子处理方法
    2.1 物理方法
        2.1.1 晒种
        2.1.2 机械磨损法
        2.1.3 热处理法
        (1)热水(油)处理。
        (2)干热处理。
        (3)热气处理。
        2.1.4 低温和冷冻处理法
        2.1.5 磁化处理
        2.1.6 超声波处理
        2.1.7 辐射处理
        2.1.8 激光处理
        2.1.9 等离子体处理
        2.1.10 高压静电场处理
        2.1.11 纳米处理
        2.1.12 催芽处理
        (1)水浸催芽法。
        (2)层积沙藏催芽法。
        (3)层积催芽法。
    2.2 化学方法处理
        2.2.1 浸种处理
        (1)杀菌剂浸种或拌种。
        (2)抗生素浸种。
        (3)无机化学药品浸种。
        (4)生长调节剂浸种。
        2.2.2 熏种法
    2.3 种子包衣及丸粒化
    2.4 种子引发
    2.5 生理处理
    2.6 生物学种子处理
3 种子处理技术展望
    第一,加强替代化学方法处理种子的技术研究。
    第二,大力发展专用型种子处理技术。
    第三,进一步研究自然条件下种子侵染程度与疾病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提高农民对种子处理的认识。

(8)农业样品中总汞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电热蒸发的测汞技术
    (一)石英ETV-催化热解技术
    (二)碳和金属材料电热蒸发测汞技术
    (三)电磁感应加热测汞技术
二、基于激光和微等离子体的测汞技术
    (一)激光烧蚀(LA)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
    (二)激光热蒸发技术
    (三)微等离子体固体进样分析技术
三、X射线分析技术
四、基于化学反应显色的测汞技术
    (一)基于电热蒸发的显色测汞技术
    (二)基于化学蒸气发生的显色测汞技术
五、基于电化学的测汞技术
六、基于生物技术的测汞方法
    (一)基于纳米材料和核酸适配体的测汞技术
    (二)基于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测汞技术
    (三)免疫分析技术
七、总结与展望

(9)离子风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离子风的发生方式
    1.1 电晕放电
    1.2 介质阻挡放电
2 离子风的特点
3 离子风的应用
    3.1 食品干燥领域
    3.2 温度控制领域
    3.3 推进领域
    3.4 助燃领域
    3.5 空气净化领域
4 现有的离子风激励器改进策略
    4.1 抑制有害副产物产生
    4.2 提高离子风强度
    4.3 消除带电粒子的影响
    4.4 装置小型化
    4.5 降低电压等级
    4.6 防止电极腐蚀
5 展望
6 结论

四、等离子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枯雷尔氏菌拮抗菌黑曲霉xj的ARTP诱变选育[J]. 雷丹,熊德欣,李祝,张素,赵妗颐. 生物技术, 2021
  • [2]青枯雷尔氏菌拮抗菌黑曲霉xj的ARTP诱变选育[J]. 雷丹,熊德欣,李祝,张素,赵妗颐. 生物技术, 2021
  • [3]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在食品杀菌保鲜中的应用[J]. 唐林,王松,郭柯宇,杨勇,刘书亮,郭洪祥. 中国食品学报, 2021(12)
  • [4]卫星状组装体探针的制备及手性硫化铜纳米颗粒的抗病毒效应[D]. 高锐. 江南大学, 2021
  • [5]PET聚酯表面改性技术应用进展[J]. 于海龙,纪晓寰,方彦雯,孙宾,王鸣义. 聚酯工业, 2021(06)
  • [6]基于等离子体技术改性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J]. 陈方春,张同华,徐梦婷,李智. 材料导报, 2021
  • [7]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贺泽霖,贾也纯,薛林,倪洪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09)
  • [8]农业样品中总汞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吕照慧,毛雪飞.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04)
  • [9]离子风的应用研究进展[J]. 张明,李丁晨,李传,李家玮,杨勇. 电工技术学报, 2021(13)
  • [10]基于SERS的农药生物传感器制备及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 卢玉箫.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等离子体在农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