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

一、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常建军[1](2021)在《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讨论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并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纤维胆道镜取石手术;试验组在常规手术过程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的同时联合应用术中B超。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残石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仅出现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出现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试验组优势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仅出现残石复发1例,复发率仅为1.67%;对照组出现残石复发8例,复发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有效降低术后残石复发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张晟铭[2](2021)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T管拔出时间的影响,并通过随访出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情况,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患者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评估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否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指标以达到远期防治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的237例胆总管结石手术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将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两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取石并放置T管。观察组在术后常规行止血,抗感染,保肝等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口服,1包/次,每日3次;对照组只予术后常规处理。(3)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d、3d、7d、14d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d、3d、5d、7d 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最终T管拔出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嘱患者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CP检查(术后3个月每月1次,后每6月1次),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4)汇总数据并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以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次数及患者结石大小、数量及胆总管内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WBC,NEU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术后7d,14d WBC,NEU计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3)两组治疗前,ALT、AST、ALB、PA、DBIL、I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7d,14d ALT、AST、DBIL、IBI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ALB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术后7、14天ALT、AST、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ALB无显着变化;(4)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d、3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7d观察组胆汁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终T管拔出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结果:两组总随访人数237人,实际随访人数106人;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对照组复发人数16例(结石复发率14.68%),最短复发时间2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0.5月;观察组复发人数10例(结石复发率7.81%),最短复发时间6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3.5月,两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3,P=0.0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同一手术方式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次手术患者对比1次手术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06,P=0.021;x2=13.855,P=0.003;)同组间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患者对比白细胞异常升高患者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2.086,P=0.420;x2=1.335,P=0.8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术前WBC、NEU异常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ALT、AST、ALB、PA、DBIL、IBIL异常患者对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患者复发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Log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术前炎性指标异常人数,术前肝功能异常人数后,结果显示:多次胆道手术史[OR=2.31(95%CI:1.34-3.97),P<0.01]、术前WBC异常[OR=1.58(95%CI:0.81-3.10),P<0.01]、术前NEU异常[OR=3.60(95%CI:1.90-6.82),P<0.01]、术前ALT异常[OR=3.48(95%CI:1.86-6.40),P<0.01]、术前AST异常[OR=3.86(95%CI:2.23-4.32),P<0.01]、术前ALB异常[OR=3.92(95%CI:2.41-4.58),P<0.01]、术前PA异常[OR=4.01(95%CI:2.56-5.01),P<0.01]、术前DBIL异常[OR=3.98(95%CI:2.43-4.62),P<0.01]、术前IBIL异常[OR=3.96(95%CI:2.42-4.60),P<0.01]是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够有效控制胆道感染与胆管炎症,能阻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促进患者肝功能迅速改善,调节肝脏的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胆汁淤积,促进残石排除,减少患者带管时间,进而逆转胆管结石复发,显着降低患者远期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率,既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王正军,方丽,唐永红,胡荣兵[3](2019)在《术中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行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60例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手术,观察组采取术中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残石率为13.3%,结石复发率为6.7%,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残石率为6.7%,结石复发率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手术当中,应用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可降低术后患者残石率,有助于进行个体化手术提升治疗的效率,因此,术中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值得应用于该类型的手术中。

吴伟,黄强[4](2016)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及其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08-2012年3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分析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花费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纯手术组100例,结石取净率为65.00%;胆道镜组200例,术中胆道镜取净率为91.96%,术后取净率为96.60%,行胆道镜手术组取净率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35,P<0.001),术中术后胆道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87,P=0.171);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263);术中术后胆道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1,P=0.434)。结论胆道镜的应用提高了取石成功率,术中与术后胆道镜都是理想的处理结石方式,需要依据患者病情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强调术中胆道镜的作用而轻视了术后胆道镜的作用。

余昌中,于聪慧,吕民生,梅建民,杨荣华,姚军波,张维一,聂洪峰,柰超,田驹[5](2015)在《术中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2月至2011年2月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人352例,根据结石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探查术、肝左外叶切除、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肝左叶切除术、肝左叶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肝右后叶切除术、右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分析术中应用胆道镜取石后不同部位的手术后残石率及术后胆道镜再取石后残石率。结果不伴有肝内胆管狭窄的单纯性左肝外和/或左肝内叶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78例,术后胆道镜取石后无结石残留;孤立性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左叶切除或肝右后叶切除术119例,可获治愈性效果,无结石残留;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肝左叶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右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手术后残石率及术后胆道镜再取石后残石率分别为9.5%、2.3%、14.6%、20.9%及4.8%、0%、6.3%、13.9%,总计352例病人术中应用胆道镜取石后残石率及术后胆道镜再取石后残石率分别为5.7%(20/352)、2.8%(10/352)。结论孤立性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可手术治愈结石病,不同部位的肝内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可减少残石率,结合手术后的胆道镜取石,能更加显着降低残石率。

谢苍[6](2015)在《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和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65例临床资料。结果肝外胆管结石22例,结石取净率100%;肝内外胆管结石43例,结石取净率88.4%。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提高了疑难胆道疾病的诊治水平,可降低胆管残石的发生率。

曹辉,邓予,罗云藩,钟洪才[7](2015)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纤维胆道镜应用于术中及术后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30例患者根据纤维胆道镜应用时机不同分为术中组16例及术后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及取净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术中组患者治疗后残石率12.5%,取净率87.5%,术后组患者残石率21.4%,取净率71.4%(P<0.05);治疗后术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术后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碎石残留率,提高治疗效果,显着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王平[8](2014)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长江以南、沿海一带、西南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多发病,也常见于东南亚及日本,是具有强烈区域分布的疾病。其病情顽固、复发率高、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方式,然而,肝脏及其内部管道结构本身就存在较多变异,结石患者的肝脏出现变形、转位,合并肝内血管与胆管变异的几率更高。另外由于肝胆管结石的分布广泛,且胆管狭窄位置不确定等原因是造成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来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的应用,使得剖腹手术率减少。但不管哪一种方法,目前结石的复发率仍很高达32.6%,纤维胆道镜虽然能将结石取净率提高至80%,但纤维胆道镜很难解决严重的胆管狭窄问题。对反复多次手术的患者,其胆道、肠的正常解剖通路已发生改变,十二指肠镜也无能为力。1972年日本高田氏,1981年Nimura先后报道了经皮肝胆道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PTCS)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方面的优越性,国内1985年由张宝善教授率先引进推广。但传统PTCS方法,其治疗时间很长,易发生出血、胆漏、胆道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外科医生与患者较难接受。肝胆管结石在诊断方面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有:B超、CT、MRI、MRCP、 ERCP等,由于这些检查手段都存在瓶颈,无法立体显示肝胆管结石的大小、部位、胆管狭窄的部位、长度、程度,缺乏胆管系统与肝内脉管系统的立体解剖关系。难以制定合理化的手术预案,实现肝胆管结石手术的精准治疗。近年来,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管结石、肝脏肿瘤及肝移植等肝脏疾病诊疗方面已显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三维可视化技术迅猛发展,使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三维图象的控制与测量等技术的结合,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虚拟现实环境,可在接近真实的虚拟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指导实际手术。本研究将MI-3DVS (medical images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软件专利号:2008SR18798)技术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胆道数字化解剖,对肝胆管结石进行分型诊断和指导设计个体化手术预案。同时模拟优化经皮肝胆道硬质胆道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ic Lithotripsy PTCSL)的手术过程,进一步提高肝胆管结石疾病的术前诊断率、PTCSL手术治疗的精准性、降低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一MI-3DVS技术在胆道解剖、肝胆管结石肝脏分段、疾病分型的研究目的:1.研究胆道系统解剖数字化,采用CT数据和MI-3DVS技术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脏、肝内管道、结石的三维重建,实现重建的胆道系统结石肝脏分段特点、数字化肝胆管结石的疾病分型。2.研究.基于数字化肝脏分段、疾病分型的基础上,改进传统PTCS的通道建立方法,优化PTCSL通道建立时间;选择最佳硬质胆道镜的胆道手术入路。方法:1.1研究对象: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的39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31-84岁,平均(50.6±11.5)岁。1.2CT数据的采集所用设备、参数,数据的分割,肝脏和脉管系统的三维重建方法见文献1。2.基于MI-3DVS个体化肝脏分段、肝胆管结石疾病分型在肝脏、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和胆管三维重建基础上,利用Couinaud肝段划分法,进行三维可视化肝脏分段。再结合《2011中国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分型、日本Nakayama分型,Tsunoda分型依据,进行数字化肝胆管结石的疾病分型。3. PTCSL通道建立时间本研究采用两种PTCSL通道建立时间:一种是在MI-3DVS系统指导下于PTBD术后5-7d,直接经皮肝扩张胆道造瘘至18-20F、瘘道内置保护性鞘管建立PTCSL通道,同时应用硬质胆道镜辅助进行Ⅱ期碎石、取石;另一种是在MI-3DVS系统精确指导下经B超、C臂机、CT定位直接穿刺并扩张目标胆管窦道至16-18F,窦道内置保护性鞘管建立PTCSL通道,进行Ⅰ期碎石、取石手术。4. MI-3DVS指导PTCSL精准手术入路本研究应用MI-3DVS软件的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胆道系统进行精确分割,三维重建后能整体显示胆道系统树状结构,明确结石分布的位置、结石的形态大小及数量,同时还能精确显示胆管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在指导实际PTCSL手术时,可避开肝静脉、门静脉等大血管以及腹腔和胸腔脏器,选择精准穿刺胆管部位。结果:1.肝脏及肝内外血管系统的三维重建肝脏、肝内外胆管血供的3D模型立体感强,可多方位自由旋转,能真实反映肝脏的实际体积和肝脏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血供的来源及分布特点,并且通过调节肝脏的透明度显示出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肝动脉系统结构,形态逼真,立体感强。2.胆道系统及结石的三维重建本研究通过MI-3DVS数字化胆道解剖系统,能真实反映肝内胆管树立体形态,以及胆管狭窄、扩张的长度和直径,清晰显示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以及胆管系统和肝内三大血管系统的立体解剖结构关系。通过其可计算出胆管狭窄情况:①胆管狭窄19例48.7%(19/39),95%CI(95%置信区间)为33.4%-64.4%;②无胆管狭窄20例51.3%(20/39),95%CI为35.6%-67.0%(图1-49-1-60)。3.MI-3DVS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肝脏个体分段,对结石分布和胆管病变部位做出了精确的三维定位诊断。结合三维重建结石的部位、狭窄胆管程度采用:病变胆管、结石分布位置(location,L)、胆管狭窄程度(stenosis,S)、胆管扩张程度(distention,D)、肝硬化、门脉高压症(cirrhosis,C)等因素对肝胆管结石进行数字化的疾病分型诊断。如肝胆管结石(LⅡ、Ⅵ、Ⅶ, SⅡ、Ⅵ、Ⅶ, DⅡ3.Ⅵ3.Ⅶ3. C):表明肝第1Ⅱ、Ⅵ、Ⅶ结石,Ⅱ、Ⅵ、Ⅶ段胆管重度狭窄,远端胆管扩张,肝硬化。4. PTCSL通道建立时间本组3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中,MI-3DVS指导下PTCSL通道建立时间比传统PTCS通道时间明显缩短,从Ⅰ期PTCSL通道取结石者16例,Ⅱ期PTCSL通道取石者23例,都符合PTCSL手术。5. PTCSL精准手术入路:本组3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中,PTCSL的取石次数:1次取石有14次;2次取石有18次;3次取石有4次;4次取石有2次;5次取石有1次。穿刺入路:①左外侧入路穿刺24例61.5%(24/39)95%CI为46.3%-76.8%,结石取净有19例,残余结石5例,结石取尽率79.2%(19/24)95%CI为62.9%-95.4%;②右侧入路穿刺8例35.9%(14/39)95%CI为20.8%-51.0%,结石取净有3例,残余结石5例,结石取尽率37.5%(3/8);③左外、右侧同时入路穿刺7例,17.9%(7/39)95%CI为8.0%-33.0%,结石取净有5例,残余结石2例。结论:1.基于MI-3DVS三维重建可实现胆道数字化解剖,获得的三维图像对病变胆管部位与周围血管及脏器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显示更加清晰直观,对肝胆管结石可作出精确的术前诊断。2.基于MI-3DVS对肝胆管结石患者个体化肝脏分段解剖特征,结合数字化疾病分型,优化PTCSL通道建立缩短扩张窦道取石周期、减少扩张次数、降低胆漏、出血、假道形成等并发症;对制定精准PTCSL手术入路方式有更加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二MI-3DVS技术在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PTCSL)个体化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目的:1.研究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决策中的价值。2.比较研究基于MI-3DVS辅助的PTCSL与传统肝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研究对象: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TCSL碎石术(A组),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6.2±13.8岁,病程3个月—10年;42例3D指导下行肝叶切除术(B组),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49.9±11.5岁,病程4个月—9.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发病部位、有无合并肝内胆管一般位置的狭窄及肝脏萎缩等的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CT数据的采集所用设备、参数,数据的分割,肝脏和脉管系统的三维重建方法见同1.23.肝胆管结石的虚拟PTCSL手术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对三维重建模型及各组成部分进行放大、缩小、旋转,透明等操作,全方位观察病变胆管各结构或细节,根据结石分布、胆道系统病变情况选择合理PTCSL手术预案,利用力反馈设备PHANTOM和自行开发设计的PTCSL手术器械进行肝胆管结石的虚拟仿真PTCSL手术,以确定最佳PTCSL手术方案。4.A组的PTCSL手术在MI-3DVS系统指导下,精确选择穿刺胆管入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Ⅱ期取石:通常在B超、C臂X线机、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后放置8F导管引流。于经皮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一周后,在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在原PTBD引流的瘘道,用8-16F系列扩张器一次性扩张直至16-18F。留置16F或18F的鞘管用硬质胆道镜辅助碎石、取石。另一种是Ⅰ期取石:在影像定位下穿刺目标胆管成功后,直接扩张胆管瘘道至16-18F后,留置保护性鞘管用硬质胆道镜辅助碎石、取石。术后根据胆道造影观察结石残留情况,明确拔管时间。5.B组的开腹肝脏切除手术采用MI-3DVS对肝胆管结石患者CT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可以清晰地显示结石大小、部位、形态和在肝脏的空间立体位置;准确地显示结石与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和腹腔血管的关系,从而进行个体化肝脏分段,计算整个肝脏体积、切除肝脏体积以及残留肝脏体积;切除有病变肝胆管结石的肝叶。6.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81例。三维重建标准:肝内胆管扩张;肝切除术标准:①肝胆管结石伴有肝段的纤维化、萎缩;②肝胆管结石相应胆管严重狭窄,疑有肝胆管癌变可能;③病变胆管合并肝脓肿。排除标准:肝胆管结石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合采取本次研究治疗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7.观察指标: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肝内胆管狭窄残留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随访所有病例采用电话结合门诊随诊方式进行。8.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维重建肝内胆道系统和血管系统立体解剖结构本组81例患者肝脏、胆道系统、血管系统三维重建的立体模型形态逼真、解剖结构标志正确。2.术中结果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基本相同。A组患者术中输血量(0vs.195.7±205.7ml)和术中失血量(20.6±25.9vs.256.1±155.8ml)显着少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B组患者显着减短(127.8±78.7vs.213.2±50.9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在A组39例患者中,Ⅰ型6例,Ⅱa型5例,Ⅱb型1例,Ⅱc型1例,E型26例,重建模型与术中所见均符合,2例患者因肝胆管变异,难以行PTCSL手术,仿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95%(37/39);在B组42例患者中,Ⅰ型7例,Ⅱa型2例,Ⅱb型2例,Ⅱc型1例,E型30例3.术后结果A组和B组的即可结石残留率比较(2.6%vs.18.6%;P<0.05)和最终结石残留率比较(5.3%vs.2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肝内胆管狭窄残留率比较(1.8%vs.1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有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A组和B组分别为10例(25.6%)和12例(28.6%)。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6。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在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均无显着优势。但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着高于B组(116.3±16.0vs.108.0±13.9g/L;P<0.05)。4.随访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2-85个月(中位数31个月),随访率为100%(81/81)。15例患者结石复发(A组2例,B组10例)。A、B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12.8%vs.23.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复发结石均位于右叶,其中2例(A组)有1例是右后肝胆管结石复发,1例是右前肝胆管结石复发。A组胆管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5.1%vs.2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1例复发胆管癌并胆肠吻合口结石患者术后13个月因肿瘤转移,并发MODS死亡,至数据分析时再无患者死亡。结论: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PTCSL与开放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即可结石残留率、最终结石残率均更低,而结石复发率无差别,为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和术后残留结石患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达到肝胆管结石的数字化微创外科治疗目的。但是三维重建技术的PTCSL对分期取石、针对肝叶萎缩的肝胆管结石疗效不显着的问题。三MI-3DVS技术指导硬质胆道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目的:研究基于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指导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诊疗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77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43例;年龄30~75岁,平均(53.2±13.8)岁。其中有1次胆道手术史者20例,2次10例,3次5例。胆-肠吻合手术史10例,胆道肿瘤3例,胆道梗阻3例。2.CT数据的采集所用设备、参数,数据的分割,肝脏和脉管系统的三维重建方法见同1.23.虚拟硬质胆道镜和内置保护性鞘管辅助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根据三维重建模型中结石分布、胆道系统病变情况,选择四种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经皮肝造瘘取石手术、经胆道窦道取石手术中最合理的一种行硬质胆道镜和内置保护性鞘管辅助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预案,利用力反馈设备PHANTOM和自行开发设计的硬质胆道镜、鞘管手术器械进行肝胆管结石的虚拟仿真碎石手术。4.硬质胆道镜辅助下碎石的术式决策及手术效果评价:术前通过对77例患者肝胆管结石3D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观察,详细了解肝胆管结石分布的部位、大小、胆管系统与肝内脉管系统立体关系的特点,并进行术前规划,选择四种手术方案中最佳的手术方式。观察术中碎石情况、术后结石取尽率、结石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三维重建肝内胆道系统和血管系统立体解剖结构本组77例患者三维重建的立体模型形态逼真、解剖结构标志正确。在肝脏透明化处理情况下,可清楚观察到肝胆管结石的大小、数量、部位及胆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到肝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系统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相互关系。其中胆管狭窄率31.2%(24/77,95%CI为18.1%-49.2%)。2.肝胆管结石仿真硬质胆道镜和内置保护性鞘管辅助手术在仿真手术环境中,可明确肝内结石分布以及胆道系统与肝脏周围器官的情况,以及肝内血管树的改变,据此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本组7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中,其中开腹手术3D指导硬质胆道镜碎石手术8例;3D指导下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碎石手术13例;3D指导下PTCSL取石手术39例;3D引导下经胆道窦道行保护性鞘管辅助硬质胆道镜碎石手术17例。3.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硬质胆道镜和内置保护性鞘管辅助手术的临床应用根据三维视频和截图的观察分析,以及77例患者的反复仿真手术的演练,制定出个体化的手术预案。77病例中有3例患者因肝胆管变异,难以行保护性鞘管辅助硬质胆道镜碎石手术,仿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95%(73/77),95%CI为89.9%-99.8%。术中出血量(18.47±1.27),95%CI为15.94-21.00ml。患者术后残余结石有21例,结石残留率为31.8%(24/77),95%CI为20.8%-41.5%。术后并发症率为10.6%(8/77):95%CI为3.6%-17.2%,有胸腔胆汁漏1例;胸腔积液各1例,均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后治愈;慢性胆管炎1例;伤口感染2例;出血2例,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2/77),95%CI为0.0%-6.1%(出血量分别为400ml和1500ml),经引流管灌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非手术方法治愈;胸腔胆汁漏,胸腔积液各1例,均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7±4.3)d。1例复发胆管癌并胆肠吻合口结石患者术后13个月因肿瘤转移,并发MODS死亡。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针对不同的肝胆管结石的数字化疾病分型,为开腹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经皮肝造瘘取石手术、经胆道窦道取石手术中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重要依据。真正达到肝胆管结石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9](2014)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8例术中配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Ⅱ组38例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残石率及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与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结果:Ⅰ组术后有3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7.9%,Ⅱ组术后有5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1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为85.7%,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为5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或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残石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吴伟[10](2014)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手术后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其合理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行胆道镜治疗265例胆道结石患者,其中2008-2009年单纯行胆道探查未使用胆道镜80例,2010-2012年术中行胆道镜治疗(79例),术后行胆道镜治疗(106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49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49.7±20.1岁,单纯手术组术中通过胆总管开口行胆道探查,胆道镜治疗组经胆总管开口行胆道镜检查,术后通过T管窦道检查。单纯手术组记录术后造影及B超复查的残余结石情况,胆道镜组胆道镜设备使用01mpuscH-PZo/XP20型纤维胆道镜及其相关配件(活检钳、造影管、球囊扩张器、电视监视系统、取石网蓝),分别记录患者取石花费时间、患者术后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指标,记录患者术后经T管造影和B超检查证实结石取净成功例数。分析比较胆道镜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治疗的取石成功率、取石花费时间、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有无差异为临床合理选择胆道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单纯手术组胆管结石80例,51例经术后B超和T管造影证实完全取净,取净率为63.8%,胆道镜组胆管结石术中取石68例,其中53例经术后B超和T管造影证实完全取净,取净率为76.5%,术后取石99例,经B超和T管造影后证实完全取净91例,取净率为99.1%,胆道镜组结石取净率明显大于单纯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道镜与术后胆道镜比较结石取净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操作时间10~70 min[(25.76±15.30)min];最长操作时间者因肝内外胆管均有大量结石,术中需要反复套取冲洗,故时间明显延长。术后胆道镜取石时间10~30rain[(21.31 ± 13.72) min]。术后胆道镜取石与术中胆道镜相比,虽然操作时间稍短,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道镜取石患者出现发热3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12例,感染1,血象升高7例;术后胆道镜取石患者4例,腹泻6例,肝功能异常10例,感染3,血象升高5例,经统计学分析各个并发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的使用减少了残余结石,术中胆道镜与术后胆道镜都是理想的处理结石方式两者对结石的处理并无显着地优劣之分,术中胆道镜检查在胆道结石中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需要依据患者病情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盲目强调术中胆道镜的作用而轻视了术后胆道镜的作用。术中胆道镜取石与术后相比取石效果无显着差异,但可以降低术后残石率,且无严重并发症,对于患者病情许可、无需严格限制手术时间的病例均可应用,而术后胆道镜应用可以作为前者的补充,以达到取净结石的效果。并且胆道镜的应用可以减少再次开腹手术机率,降低手术的费用,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

二、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1.5 仪器与试剂
2.方法
    2.1 治疗方法和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
        2.1.1 治疗方法
        2.1.2 两组治疗方案的选择
        2.1.3 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方剂的确定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基线资料
        2.2.2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2.2.3 肝功能指标
        2.2.4 胆汁引流量及T管拔出时间
        2.2.5 术后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3.4 两组胆汁引流量及拔出T管时间
    3.5 两组随访结果及其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5.1 随访结果
        3.5.2 两组手术方式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3 多次胆道手术史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4 术前异常血象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5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6 两组患者与结石复发相关独立风险因素的Logic回归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术中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残石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4)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分析
2结果
    2.1单纯手术与胆道镜组
    2. 2术中及术后胆道镜取石
        2.2.1取净率比较
        2.2.2取石时间
    2.3并发症
    2.4术中术后胆道镜并发症与各年龄段之间的关系
3讨论

(5)术中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1. 2 手术及取石方法
        1. 2. 1 仪器设备
        1. 2. 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 1 手术与纤维胆道镜联合可降低残石
    3. 2 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肝胆管结石手术方式的影响
    3. 3 合理有效的应用术中胆道镜,减少并发症

(6)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肝胆管结石取净标准:
    1.4 结果:
2 讨论
    2.1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
    2.2 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体会:

(7)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结果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统计结果
3 讨论

(8)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I-3DVS技术在胆道解剖、肝胆管结石肝脏分段、疾病分型的研究
    引言
    一、设备和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MI-3DVS技术在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PTCSL)个体化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MI-3DVS技术指导硬质胆道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本系统特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附图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9)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纤维胆道镜的术中应用价值
    3.2 纤维胆道镜的术后应用价值

(10)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手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常建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1(26)
  • [2]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D]. 张晟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术中超声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 王正军,方丽,唐永红,胡荣兵. 当代医学, 2019(06)
  • [4]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J]. 吴伟,黄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01)
  • [5]术中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J]. 余昌中,于聪慧,吕民生,梅建民,杨荣华,姚军波,张维一,聂洪峰,柰超,田驹. 肝胆外科杂志, 2015(04)
  • [6]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体会[J]. 谢苍. 浙江创伤外科, 2015(04)
  • [7]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的效果分析[J]. 曹辉,邓予,罗云藩,钟洪才. 黑龙江医药, 2015(03)
  • [8]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D]. 王平.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1)
  • [9]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疗效[J]. 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 中国医药导刊, 2014(03)
  • [10]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手术后的应用[D]. 吴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4(03)

标签:;  ;  ;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