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奶进货检验

原料奶进货检验

一、原料奶的收购检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浩[1](2021)在《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实施奶业振兴,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推进,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布局不断优化,2020年奶牛规模化比率达到67%,TMR普及率达到90%以上,奶业主产省原料奶产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然而,我国养殖积极性低,原料奶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连续多年我国奶源自给率跌破70%,近十年奶牛存栏减少了15%,市场预警机制缺失,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解决。测算规模牧场的奶料比,并探究奶料比区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优化奶牛养殖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完善我国原料奶定价机制,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奶料比的研究现状,猪粮比、蛋料比的发展现状以及原料奶价格和饲料价格的进行了文献综述,利用670家规模牧场的面板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首先分析全国和五大奶业产区规模化牧场奶牛养殖饲料结构和成本构成情况,基于成本角度,确定玉米、豆粕、青贮玉米和苜蓿草的价格权重分别为27%、17%、30%、26%,不同奶业产区权重各异。其次,在分析玉米、大豆、玉米青贮以及苜蓿草的价格与原料奶价格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全国和五大奶业产区的奶料比模型,测算出其奶料比值,全国奶料比平均值为2.11,处于中水平奶料比(1.5—2.5)层次,五大奶业产区奶料比值具有明显差异,南方产区奶料比值最高,华北产区最低,都呈向好发展趋势。最后,分析判断了不同产区奶料比差异的原因,研究认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奶料比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优质青贮玉米、苜蓿草等在重要饲草的种植面积,对农牧交错地带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加快形成我国饲草产业现代化体系,保证饲料有效供给,稳定养殖成本。第二,不断完善我国奶业市场监测体系,利用奶料比良好的价格和市场预测能力,构建基于奶料比的奶业市场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奶料比,给行业和市场提供参考。第三,多举措缩小奶料比区域差异,政策上,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打破省际贸易壁垒,促进资源跨区域调配;技术上,加强我国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建设,对生产要素及相关农产品产品区域流动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南方产区要发展多种模式奶牛养殖,减少原料奶预期调配压力,促进区域奶业可持续发展。

王倩倩[2](2020)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居民饮食结构的优化,牛奶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基于奶业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对奶业战略地位进行了明确,提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奶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原料奶产业的发展是保障整个产业顺利运行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价格的大幅波动成为突出问题。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今天,中国奶农作为弱势一方承担着较大的价格与市场风险,各地区频发的“倒奶杀牛”事件折射出奶农之痛。基于此背景下,本研究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提出并回答了以下问题: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哪些显性与隐性特征?通过垂直与空间传导如何影响原料奶价格波动?有哪些可以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途径与实践?通过机理与实证结合,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首先采用季节调整与滤波法对中国原料奶价格的波动进行分解,结果发现,中国原料奶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样本期内出现了两次不规则的剧烈波动;从2007年以来,原料奶价格呈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中旬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逐渐趋向稳定;样本期间中国原料奶价格可分为四个完整的周期。其次使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类模型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显着的集簇性;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成本推进型特征,牛肉的价格收益率的提高则能显着地降低原料奶价格波动;原料奶价格波动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原料奶价格波动没有显着的非对称性。第二,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产业链上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与牛奶价格波动的垂直传导关系,研究发现,下游牛奶价格波动是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但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却不是下游牛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中国奶产业链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垂直传导存在着方向的非对称性;利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对非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区间内变量关系并未发生显着的非线性变动。第三,利用多变量GARCH模型即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开放背景下国际奶粉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的空间传导,即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乳制品贸易(GDT)全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具体来说,GDT全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存在ARCH型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且中国原料奶对GDT全脂奶粉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GDT脱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间仅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即GDT脱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中国原料奶市场的不存在向GDT脱脂奶粉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第四,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养殖规模化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在控制影响原料奶波动相关变量的条件下,存栏量100~199头的小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能显着地减少原料奶价格波动,从而促进原料奶价格的稳定;存栏量200~499头中型养殖规模化在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显着;存栏量500头以上大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反而加剧了原料奶价格的波动。第五,对上海市、黑龙江省、山东省与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从发展的历程、价格的产生、经验与特点三个方面开展论述。从整体上来看,四个省(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尽管在实践中的发展演化、运行机制等存在着差异,但建立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各区域的原料奶市场供给,是对维护奶农利益、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协调性不足、监督约束力弱等问题,未来需要政策的进一步保障。本文以现实问题为背景,深入剖析了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波动,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1)在研究视角方面,本研究从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双视角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规律与特征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将进口乳制品划分为短缺消费型与价差替代型,并指出对原料奶产业影响最大与最直接的是价差替代型的乳制品;在对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本研究从规模养殖化的视角揭示出能够平抑价格波动的养殖规模,为中国政府在养殖规模方面的扶持政策转变提供依据与参考。(2)在研究内容方面,为了全面把握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本研究在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中将产业链的垂直传导与国外市场的空间传导两个方面都纳入研究系统中,综合判断出影响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国内外因素与动因。(3)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利用月度、周度等高频观测数据构建出了包括周度、双周、月度及年度多类型、多层次的研究数据对原料奶价格波动展开了多维度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此外,对GARCH类模型进行扩展,更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隐性特征。

朱莉[3](2020)在《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社会中,乳业已成为国内食品产业支柱之一。城乡居民生活方面乳制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乳业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乳制品工业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乳制品加工和乳制品消费三个核心部分。奶农、包装材料供应商、乳品企业、消费者、政府与专业协会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关系。发达国家乳品企业能够成功,说明建立乳品产业链的重要性。乳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链上、中、下游必须相互配合,实现原料奶供应、加工、消费者的一体化,这可以增强对奶牛与乳品企业的联系,使乳品行业之间联系更加协调,促进乳品行业的良性运转。本研究有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绿成乳业乳品产业链现状及绿成乳业公司产业链中原料奶供应、乳制品加工与乳制品分销的三个主要环节的现状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第一部分对乳品产业链现状的剖释,研究当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第三部分,针对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现存问题以及揭示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提出合理的优化模式与有效的优化建议。在通过实地调研和工作人员的采访中深刻认知到,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从整体到三个主要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乳品产业链模式陈旧、近年来管理经验落后、奶源监管程度低下、产品单一以及销售激励机制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绿成乳业公司需要降低养殖成本、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加大品牌竞争力以此进一步完善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条。本文的核心和创新点在于对整体产业链的综合分析,联结新疆乳品行业特点,针对绿成乳业乳品产业链的现实情况进行剖析,并对绿成乳业公司的乳品产业链需要的优化模式进行分析。

白宇航,张立中[4](2020)在《产业链视角下乳制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基于VAR-BEKK-GARCH(1,1)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业产业链是乳制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从产业链着手有助于发现乳制品价格溢出效应的本质特征。本文选取牛奶、酸奶、婴幼儿奶粉、老年奶粉作为乳制品的代表,基于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乳制品产业链月度价格数据,使用VAR-BEKK-GARCH(1,1)模型分析乳制品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婴幼儿奶粉产业链上、中、下游价格间存在显着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而牛奶、酸奶、老年奶粉产业链的中游对上游、下游对中游价格存在显着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牛奶、酸奶、婴幼儿奶粉、老年奶粉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在自身和彼此间具有显着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从显着性水平来看,牛奶产业链和婴幼儿奶粉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最为明显。

程长林[5](2018)在《我国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产业策略区域集聚的背景下,未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奶企自建奶源地渐趋规模化,奶源控制、生产标准、市场占有率等能力不断提高,尤其国内较大的农村市场,对提升国内乳企品牌培育能力、市场能力兼具较大潜力。本研究以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效应为核心,从我国乳制品市场供给与需求状况为着力点,基于奶牛养殖、原料奶生产、乳制品加工以及乳制品进口贸易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乳制品产业供给能力;在需求方面,基于乳制品消费需求总体特征、需求结构特征及差异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乳制品区域需求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乳制品产业发展较典型地区乳制品分布、产地特征及产业结构。通过构建我国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出具体的产业空间集聚评价指标。供给方面,通过空间探索分析法,从全域和局域两个尺度分析2000-2014年我国乳制品供给地理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乳制品供给呈现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现象。从全域尺度看,2000-2014年间我国乳制品供给地理相关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局域尺度看,大部分地区的空间关系不显着,显着区域中呈现空间同质性的省域占比较大。高高集聚区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贵州、浙江等地区。需求方面,我国乳制品消费格局正处于新的时期,从冷点和热点布局特征来看,2003-2014年间热点区增加了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区;河北、辽宁等地区在此期间经历了热点区-过渡区-热点区的波动;冷点区基本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总体上看形成了东西差异、南北变迁的特征。根据集聚内生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基于奶农、其他原料奶收购方、乳制品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验证乳制品产业集聚的形成,分析奶农、其他原料奶收购方、乳制品企业选择集中规模化策略行为的演化博弈稳定策略。乳制品质量安全管控因素复杂,奶农、其他原料奶收购方、乳制品企业利益分散,造成质量安全危机,损害国内乳品声誉,造成“倒奶杀牛”等社会现象,影响产业发展。单纯依靠奶农、其他原料奶收购方或者奶企一方显然难以改变当前的两难困境,而是需要联合乳制品产业链各环节利益相关主体,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实现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快速转变。通过空间误差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我国乳制品产业供给与需求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供给集聚方面,需求拉动、政策引导以及流通保障是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从乳制品消费格局演变来看,对我国省域乳制品消费格局呈正相关的因素除收入因素外,还包括公里里程、国民生产总值等,而质量安全事件及基尼系数的扩大抑制了乳制品消费水平格局的变化。为提高我国居民整体消费水平,要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变化,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两个关键点,鼓励乳制品消费市场资源共享,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不断促进乳制品跨区消费。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我国乳制品产业集聚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乳制品企业、其他原料奶收购方、奶农等利益相关主体的集聚增加了乳制品产业内各环节的关联性,其内源性集聚显着的增加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乳制品产业竞争力,为乳制品产业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有助于改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分析乳制品产业集聚解决微观上组织结构或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中观上产业竞争力或企业硬实力的提升,宏观上区域经济增长,尤其是我国乳制品主产区经济情况总体落后,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该类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上述研究,在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集聚内生驱动、增强产业主体竞争力,多级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下,综合成本控制、市场机制、要素整合与共享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结合国外乳业发达国家在产业支持、结构调整的发展经验,得出了基于奶源地优势的产业空间集聚路径、基于环都市圈的产业空间集聚路径、基于要素共享的产业空间集聚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奶源地建设,提高集聚区年牛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管理,实现集聚三产融合发展;加强乳业的质量监督,增强产业空间集聚竞争力;引导乳制品市场消费,发挥产业集聚效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乳制品产业集聚效率等政策建议。

郑义,林恩惠[6](2017)在《我国原料奶供给反应的实证分析——基于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文中研究表明基于Nerlove模型和17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法测算及比较了三聚氰胺事件前后原料奶收购价格对我国原料奶短期供给和长期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内原料奶收购价格变动对我国原料奶供给影响较小,但从长远看,价格变动对原料奶供给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原料奶收购价格对我国原料奶供给的影响更明显。提出建立和完善奶粉储备制度、建立更为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稳定奶农收益等对策建议。

张俊华,花俊国[7](2017)在《双重约束下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测度》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在分析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对影响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研究。从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看,历史价格、进口替代、货币供应、生产成本和国际价格都对原料奶价格形成具有正向且长期的作用,而国内供给对原料奶价格形成存在负向的作用并逐期减弱变为正向;从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贡献度看,价格形成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历史价格、进口替代、成本因素和国际价格。因此,加强对奶业发展需求与供给趋势研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奶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原料奶质量,有助于稳定原料奶价格波动,改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付悦[8](2013)在《基于供求视角的黑龙江省原料奶生产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奶源基地,其原料奶的生产对我国奶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依据那拉维模型和需求动态方程从供求弹性角度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原料奶生产的因素,为维护奶牛养殖者利益和乳制品企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

董晓霞,李哲敏,许世卫,李干琼[9](2013)在《我国玉米、豆粕与奶价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链合模型》文中研究表明以2005年6月至2011年10月的玉米价格、豆粕价格、原料奶价格、鲜奶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链合模型探索了我国奶业发展中玉米和豆粕价格与奶价的传导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豆粕与奶价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存在,豆粕价格对奶价的传导作用明显大于玉米价格,奶价对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的传导机制不存在,即奶业发展对玉米和豆粕产业具有依赖性,反之,奶业的发展对玉米和豆粕产业的反推动作用不明显.

马园[10](2012)在《原料奶收购体系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文中认为近几年我国乳品行业发展迅猛,为国人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乳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一度导致国产乳制品安全质量颇受争议,大起大落,经过多轮次清理整顿,乳品质量安全大幅度提升,逐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虽经过几次重创,但在国家对产业重新引导与调整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重拾信心,乳制品消费渐趋旺盛,然而我国原料奶供应依然存在问题,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局部地区奶源质量起伏波动,给乳业健康快速发展带来隐患。乳制品的生产可分为原料奶收购和乳制品加工两大环节,通过优化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使得加工环节的产品安全质量大幅度提高,但原料奶在收购环节长期以来重视不够,管控不严,措施不力,依旧问题突出,企业对原料奶收购环节的管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原料奶从榨乳到生产前处理均可视为原料奶的收购阶段,包括榨乳前的准备、榨乳过程、榨乳后贮存、运输、入厂验收、企业贮存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环节设备清洗等诸多环节,本研究根据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与技术指导,通过调研统计、试验检测分析等进行原料奶收购全程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措施改进,以期为原料奶质量与安全提升及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统计分析某大型乳品企业在一定时段(30d)内的原料奶验收记录结果,并对拒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调查阶段内企业原料奶的拒收率为1.75%。分析表明:抗生素试验阳性、营养指标异常、酒精试验阳性是原料奶拒收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总拒收率的45.35%、26.74%和6.98%,另外血乳、酸度高、奶温高、感官不良、存在异物也是引起原料奶被拒收的原因,分别为3.49%、4.65%、10.47%、1.16%和1.16%。针对每种拒收原因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拒收率,在实际生产收购过程需要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以提高原料奶的整体水平。(2)微生物指标通常会作为评判原料奶等级和确定奶价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原料奶从挤奶到运输各环节微生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奶站的卫生状况是造成奶站间菌落总数显着差异的主要原因,奶牛乳房和设备卫生状况以及贮存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各环节原料奶菌落总数显着差异的主要原因。各榨乳环节实验结果显示:①温水清洗后再用0.1%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CFU/mL降低到2.56×103CFU/mL;②机械榨乳前舍弃大于40mL牛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CFU/mL,并趋于稳定;③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运输环节和验收记录分析表明:4927收奶记录中,91.46%原料奶的菌落总数在5.00×105CFU/mL以下,1.99%原料奶的菌落总数高于国家标准2.00×106CFU/mL的限量;菌落总数与装车前奶温高低和运输距离密切相关。综上得出主要防控措施包括:减少耐温波动、车辆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合理选择运输线路、原料奶菌落总数合格。(3)在调研的152个奶站中,微生物抽检记录1054次,有54个奶站的90个批次原料奶菌落总数高于5.00×105CFU/mL,与微生物指标合格的奶站相比,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对奶站、设备进行清洗消毒;86次拒收记录中共涉及46个奶站,其余106个奶站未有拒收记录,表明奶站管理方式不同其原料奶质量存在差异,因此,完善的流程再造措施对于提高原料奶质量至关重要。(4)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标准对原料奶收购操作流程和各环节进行重新规范,确立了影响收购环节原料奶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榨乳前的准备工作、乳房炎检测、抗生素控制、清洗消毒、舍弃一定量奶,挤奶中的安全操作,乳房挤奶后的药浴、原料奶留样、贮存运输,奶车入厂审查、工厂验收、原料奶接收贮存,挤奶设备、奶车、贮存罐清洗等方面是流程再造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各环节改进措施及技术参数完成了流程再造。同时需对奶站和奶车信息、原料奶各项指标、清洗记录、拒收原因等进行建档,使得所有原料奶收购环节记录文件和收购报表具有可追溯性,这些也是必要的流程再造措施,经各奶站运行验证,效果良好。

二、原料奶的收购检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料奶的收购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数据说明
        1.5.1 调研样本
        1.5.2 原料奶和饲料价格数据
    1.6 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1 创新点
        1.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五大产区奶业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饲料构成分析
    2.1 五大奶业产区生产现状
        2.1.1 五大奶业产区布局
        2.1.2 奶业生产现状
    2.2 规模化牧场饲料结构分析
        2.2.1 全国奶牛养殖饲料结构情况
        2.2.2 不同产区奶牛养殖饲料结构分析
    2.3 规模化牧场成本构成分析
        2.3.1 全国奶牛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2.3.2 不同产区奶牛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料奶价格与主要饲料价格的关系分析
    3.1 原料奶与主要饲料价格概况
        3.1.1 原料奶价格分析
        3.1.2 主要饲料价格分析
    3.2 研究方法
        3.2.1 协整模型设定
        3.2.2 单位根检验
        3.2.3 协整检验
        3.2.4 Granger因果检验
    3.3 实证结果
        3.3.1 样本与数据说明
        3.3.2 单位根检验结果
        3.3.3 协整检验结果
        3.3.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模型构建与测算
    4.1 奶料比定义及模型
        4.1.1 奶料比概念
        4.1.2 奶料比模型
    4.2 奶料比模型的构建
        4.2.1 奶料比中饲料的选取
        4.2.2 玉米、豆粕、青贮玉米、苜蓿草的成本权重确定
        4.2.3 奶料比模型的构建
    4.3 奶料比测算
        4.3.1 全国层面奶料比测算
        4.3.2 不同产区奶料比测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奶料比的区位差异原因分析
    5.1 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
    5.2 人文资源因素
    5.3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5.4 技术因素
    5.5 区域发展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五大奶业产区饲料权重具有明显差异
        6.1.2 近年来我国奶料比表现为中水平奶料比
        6.1.3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养殖收益
    6.2 对策建议
        6.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优质饲草产业
        6.2.2 以奶料比为基础,构建原料奶预警机制
        6.2.3 多措并举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全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主要的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主要的不足
    1.6 分析框架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原料奶产业相关概念
        2.1.2 价格波动的度量
    2.2 理论基础
        2.2.1 供给需求理论
        2.2.2 蛛网模型理论
        2.2.3 理性预期理论
        2.2.4 市场失灵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2.3.2 农产品价格波动驱动的研究
        2.3.3 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的研究
        2.3.4 文献评述
3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
        3.1.1 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原料奶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
    3.2 原料奶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2.1 国内供给因素
        3.2.2 市场需求因素
        3.2.3 国际贸易因素
        3.2.4 制度性因素
        3.2.5 突发事件因素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分解法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分析
        4.2.1 Census X13 季节调整方法
        4.2.2 H-P滤波法
    4.3 基于GARCH类模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4.3.1 理论适用性与模型介绍
        4.3.2 变量设置与数据说明
        4.3.3 模型构建与诊断性检验
        4.3.4 估计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
    5.1 引言
    5.2 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5.2.1 价格波动传导的界定
        5.2.2 中国原料奶与乳制品价格波动传导的机理分析
    5.3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3.1 模型设定
        5.3.2 数据说明
    5.4 模型估计与非线性检验
        5.4.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4.2 门限非线性检验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的非对称传导
        5.5.2 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市场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6.1 引言
    6.2 贸易结构与作用机理
        6.2.1 中国奶粉进口贸易结构
        6.2.2 国际奶粉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溢出作用机理
    6.3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6.3.1 BEKK-GARCH模型
        6.3.2 数据说明
    6.4 模型构建与检验
        6.4.1 条件均值方程的确定
        6.4.2 ARCH效应检验
    6.5 检验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平抑效应: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
    7.1 引言
    7.2 结构演化与作用机理
        7.2.1 中国奶牛养殖规模结构演化
        7.2.2 不同养殖规模化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分析
    7.3 变量选取、模式设置及数据说明
        7.3.1 变量选取
        7.3.2 模式设置
        7.3.3 数据说明
    7.4 模型估计与分析
        7.4.1 估计方法选取
        7.4.2 估计结果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5.1 内生性分析
        7.5.2 子样本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稳定原料奶价格的各地实践: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1 引言
    8.2 各地区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1 上海市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2 黑龙江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3 山东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4 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3 各地区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的比较与评价
        8.3.1 比较分析
        8.3.2 成就与不足
    8.4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内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1.6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链
        2.1.2 价值链
        2.1.3 乳品产业链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链基本理论
        2.2.2 价值链基本理论
        2.2.3 乳业产业链理论
        2.2.4 乳品产业链优化理论
        2.2.5 乳品产业链模式理论
第三章 新疆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现状分析
    3.1 新疆绿成乳业公司及产业链基本概况
        3.1.1 基本概况
        3.1.2 产业链基本概况
    3.2 原料奶供应环节现状研究
        3.2.1 原料奶生产现状分析
        3.2.2 养殖现况分析
        3.2.3 奶牛养殖效益现况分析
        3.2.4 奶牛存栏情况分析
        3.2.5 奶源供应情况分析
    3.3 乳制品加工环节生产现状研究
        3.3.1 乳品加工概况分析
        3.3.2 乳品生产流程概况
        3.3.3 乳品厂产品差异化结构现状分析
        3.3.4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3.5 乳制品加工环节经营效益分析
    3.4 乳制品分销环节现状研究
        3.4.1 乳制品营销系统概况分析
        3.4.2 乳制品销售现状分析
        3.4.3 乳制品销售产量分析
第四章 新疆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存在问题分析
    4.1 新疆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问题分析
        4.1.1 乳品产业链结构利益的分配不合理
        4.1.2 企业乳品产业链管理机制不完善
    4.2 新疆绿成乳业公司原料奶供应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4.2.1 饲料结构单一,牛犊选择年龄周期过大
        4.2.2 养殖成本过高
        4.2.3 土地集约化程度不足
    4.3 新疆绿成乳业公司乳制品加工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4.3.1 产品研发能力的不足,产品结构较单一
        4.3.2 企业产业结构节点人力流失,加工设备老化
        4.3.3 企业乳品加工成本高与包装不独立
    4.4 新疆绿成乳业公司乳制品分销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4.4.1 乳制品销售价格高,行业竞争激烈
        4.4.2 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存在不合理
        4.4.3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缺少品牌竞争优势
        4.4.4 销售运营不足
第五章 实现新疆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优化模式及建议
    5.1 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优化模式的构建
        5.1.1 模式优化经验借鉴
        5.1.2 绿成乳业公司建立乳品产业链混合纵向一体化优化模式
    5.2 绿成乳业公司建立乳品产业链优化模式整体建议
        5.2.1 加强产业链布局,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
        5.2.2 推进乳业规模化进程
        5.2.3 加强企业乳品产业链社会服务管理机制
    5.3 原料奶供应环节优化建议
        5.3.1 加强养殖厂与收奶站建设,促进养殖规模化与现代化
        5.3.2 降低养殖成本
        5.3.3 完善养殖产业生产服务结构体系
        5.3.4 加强的技术培训,提高的管理素质
    5.4 乳制品加工环节优化建议
        5.4.1 重视乳制品创新,大力发展特色产品
        5.4.2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细节管理
        5.4.3 引进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5.5 乳制品分销环节优化建议
        5.5.1 加强与电商合作,完善物联网系统
        5.5.2 创新公司盈利模式
        5.5.3 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产业链视角下乳制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基于VAR-BEKK-GARCH(1,1)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理论分析
    (二) 研究假设
        1. 乳制品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均值溢出效应的假设:
        2. 乳制品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假设:
三、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 模型构建
    (二) 变量选取
    (三) 数据来源与描述
四、实证分析
    (一) 均值溢出效应检验
    (二) 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五、结论及建议

(5)我国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
        2.1.1 规模效应与产业集聚
        2.1.2 区位优势与产业集聚
        2.1.3 产业政策与产业集聚
        2.1.4 溢出效应与产业集聚
    2.2 概念确定
        2.2.1 乳制品产业
        2.2.2 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
第三章 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3.1 乳制品市场供给
        3.1.1 奶牛养殖
        3.1.2 原料奶生产
        3.1.3 乳制品加工
        3.1.4 乳制品进口贸易
    3.2 乳制品市场需求
        3.2.1 乳制品消费需求总体特征
        3.2.2 乳制品消费需求差异分析
    3.3 乳制品市场均衡分析
        3.3.1 牛奶局部均衡模型构建
        3.3.2 变量选取与解释
        3.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3.4 乳制品市场趋势预测
        3.3.5 结果与启示
    3.4 典型地区乳制品产业发展状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特征
    4.1 乳制品产业集聚指标确定
        4.1.1 评价原则
        4.1.2 方法选择
        4.1.3 指标确定
    4.2 供给集聚特征
        4.2.1 集聚测度方法
        4.2.2 全域尺度下乳制品产业供给空间相关性分析
        4.2.3 局域尺度下我国乳制品产业供给集聚效应分析
    4.3 需求集聚特征
        4.3.1 空间集聚特征
        4.3.2 空间格局演变
        4.3.3 消费水平类型分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内生影响因素分析
    5.1 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理论研究
    5.2 集聚内生影响假说
        5.2.1 模型假设
        5.2.2 模型构建
        5.2.3 三方博弈的稳定性分析
    5.3 三方博弈视角下我国乳制品产业内生集聚分析
        5.3.1 演化博弈稳定策略分析
        5.3.2 产业空间集聚内生影响
    5.4 结论
第六章 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供需影响因素分析
    6.1 供给格局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6.1.1 研究方法
        6.1.2 变量解释
        6.1.3 乳制品供给空间集聚效应驱动因素分析
    6.2 需求格局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6.2.1 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
        6.2.2 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6.3 结论
第七章 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分析
    7.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7.1.1 内源性形成
        7.1.2 外源性驱动
        7.1.3 研究假设
    7.2 集聚的增长效应
        7.2.1 计量模型设定
        7.2.2 变量选取与分析
        7.2.3 结果分析
    7.3 集聚的竞争效应
        7.3.1 变量选取与解释
        7.3.2 计量模型设定
        7.3.3 结果分析
    7.4 集聚的安全保障效应
        7.4.1 变量选取与解释
        7.4.2 计量模型设定
        7.4.3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路径与政策选择
    8.1 产业空间集聚路径
        8.1.1 基本原则
        8.1.2 产业空间集聚路径的影响因素
        8.1.3 国外经验的借鉴
        8.1.4 产业空间集聚路径选择
    8.2 政策选择
        8.2.1 加强奶源地建设,提高集聚区奶牛生产效率
        8.2.2 改善经营管理,实现集聚区三产融合发展
        8.2.3 加强乳业的质量监督,增强产业空间集聚竞争力
        8.2.4 引导乳制品市场消费,发挥产业集聚效益
        8.2.5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乳制品产业集聚效率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我国原料奶供给反应的实证分析——基于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原料奶产量及价格的变动特征
    (一) 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原料奶产量波动频繁
    (二) 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原料奶收购价格波动幅度大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三、基于系统GMM的实证结果与讨论
    (一) 单位根检验
    (二) 协整检验
    (三)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
四、结论与启示

(7)双重约束下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测度(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奶价格形成机理的数理分析
2 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2.1 生产成本
    2.2 供需状况
    2.3 原料奶的历史价格
    2.4 货币因素
    2.5 国际原料奶价格
    2.6 产品定价权
3 原料奶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3.1.1 原料奶价格因素
        3.1.2 供给因素
        3.1.3 成本因素
        3.1.4 货币因素
        3.1.5 国际价格因素
    3.2 模型的设定与分析
        3.2.1 单位根检验
        3.2.2 滞后阶的确定
        3.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3.2.4 脉冲响应分析
        3.2.5 方差分解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8)基于供求视角的黑龙江省原料奶生产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奶供求弹性分析
    1.1 数据来源
    1.2 供给反应
    1.3 需求反应
2 结论与讨论

(10)原料奶收购体系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原料奶产需概述
    1.2 原料奶质量概述
    1.3 原料奶收购现状与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降低原料奶拒收率的措施分析
    2.1 原料奶拒收记录分析
    2.2 降低原料奶各指标拒收率的措施
        2.2.1 基础理化指标
        2.2.2 掺假物
        2.2.3 危害物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原料奶收购环节微生物变化规律与防控措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设备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原料奶收购环节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3.2.2 原料奶收购环节微生物的控制措施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原料奶收购与操作各环节的流程再造
    4.1 原料奶收购流程
    4.2 操作要点
        4.2.1 挤奶前
        4.2.2 挤奶中
        4.2.3 挤奶后
        4.2.4 原料奶贮存与运输
        4.2.5 挤后清洗
        4.2.6 奶车入厂审查
        4.2.7 原料奶化验检测
        4.2.8 工厂原料奶接收环节
        4.2.9 奶车管理
        4.2.10 原料奶信息采集
    4.3 规范操作对原料奶质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原料奶的收购检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D]. 刘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D]. 王倩倩. 浙江大学, 2020(04)
  • [3]绿成乳业公司乳品产业链优化研究[D]. 朱莉.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产业链视角下乳制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基于VAR-BEKK-GARCH(1,1)模型[J]. 白宇航,张立中. 农业技术经济, 2020(01)
  • [5]我国乳制品产业空间集聚效应研究[D]. 程长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6]我国原料奶供给反应的实证分析——基于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 郑义,林恩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7]双重约束下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测度[J]. 张俊华,花俊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 [8]基于供求视角的黑龙江省原料奶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 付悦.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10)
  • [9]我国玉米、豆粕与奶价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链合模型[J]. 董晓霞,李哲敏,许世卫,李干琼.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3(01)
  • [10]原料奶收购体系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D]. 马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原料奶进货检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