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氨酸废水中回收氯化铵的研究

从甘氨酸废水中回收氯化铵的研究

一、从生产甘氨酸废水中回收氯化铵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磊[1](2021)在《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环保管理日趋严格,各地普遍执行工业废水近零排,这就导致废水处理最终采用多效蒸发,由此副产大量工业废盐。目前,国内工业废盐产量存量大、成分复杂,多数因含有一定量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而被归为危废。作为危废的工业废盐处理问题亟需解决,针对不同废盐的处理方式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可行性。热处理是当前一种比较适宜的分解废盐中有机物的安全处理方式。本文以草甘膦合成行业副产的氯化钠型废盐为对象,对其中的有机物在高温燃烧、热解过程中的特性开展了基础研究工作,并对氯化钠型废盐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此类废盐热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及优化提供实验数据支持。首先,对草甘膦合成行业副产的氯化钠型废盐产生过程进行分析,从源头了解废盐中可能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再进行相关物性分析,确定工业废盐的密度、粒径、成分等参数,通过物相分析以及主要元素组成的测定,表明草甘膦合成行业副产的氯化钠型废盐无机组分较为单一,主要是氯化钠和少量硫酸盐,有较好的资源化利用前景。其次,针对氯化钠型废盐中总有机碳测定过程中氯离子干扰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仪器的损坏,设计了一套专门的装置,通过在石英玻璃管反应器中高温完全氧化有机物转变为气体CO2,用碱液吸收柱固定CO2,淋洗定容后用TOC分析仪测定溶液中的无机碳含量,从而得出废盐中有机碳含量。最后,通过热重与红外联用分析方法,对草甘膦行业副产的氯化钠型废盐的热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废盐中有机物富氧燃烧与缺氧热解的失重过程相似,且在较高温度(空气气氛756 oC,热解气氛713 oC)时都出现了废盐熔化挥发的现象;动力学分析发现,废盐在热解气氛下反应温度区间的表观活化能低于燃烧气氛,说明废盐中的有机质在热解气氛下更易发生反应。热处理过程中气态产物析出主要集中在400 oC~650 oC内,且相比于富氧燃烧过程,缺氧热解过程的气体析出温度区间更窄。废盐有机物富氧燃烧过程产生的气体主要有CO2、H2O,废盐热解的气体除了CO2、H2O之外,在高温阶段还产生了部分SO2。利用管式炉模拟了废盐的热处理过程,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500 oC~600 oC,时间在20 min以上,富氧燃烧和缺氧热解都可以很好的脱除废盐中有机物。此外,经过600 oC热解处理后的废盐中硫酸根含量大幅降低,可以达到精致工业盐一级标准中对硫酸根含量的要求,这说明热解条件下可以同时脱除废盐中有机物和硫酸盐。

周波[2](2020)在《甘氨酸生产废液的综合回收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针对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所排放的废液,提出采用蒸发结晶-萃取陈化-真空精馏工艺,回收废液中的氯化铵、甘氨酸的综合回收方案。分析了甘氨酸废液综合回收的工艺流程、特点以及采用综合回收技术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本工艺方案不仅解决了废液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产品氯化铵满足GB2946-2018的要求。

高瑞广,赵晓燕,李桂平,李雨[3](2019)在《电渗析离子膜法分离氨基乙酸与氯化铵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研究利用电渗析离子膜法分离氨基乙酸与氯化铵,确定了最佳的电导率及分离工艺参数,优化了氨基乙酸和氯化铵结晶析出的条件,得到了优质的氨基乙酸及氯化铵产品;并对产生的母液循环回收利用,可实现无废水、清洁生产。

王艳君[4](2019)在《锌渣和膏状氨基酸合成复合氨基酸锌螯合物的综合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锌是动植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动物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及植物的生长过程。经常被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在普遍使用的添加剂里,锌的主要表现形式多是无机物,在其无机物的利用过程中,能被真正吸收进去的部分非常少,剩下的部分以排泄物的方式流失,这不仅未使元素充分的被利用,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希望寻找到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开发探索成本低且环保性好的产品,来满足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需求。我国具有丰富的废弃角蛋白资源,利用这些废弃蛋白水解得到的复合氨基酸,可以作为有效的螯合剂来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锌,达到提高锌吸收率,将角蛋白变废为宝的目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本论文从原材料的成本及环保角度出发,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探究锌渣应用于复合氨基酸锌的制备、纯化与分离。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试验的讨论工作:(1)采用物理与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液进行分析,判断出原液主要由下列化合物所组成:(NH4)2SO4、NH4Cl、[Ni(NH3)4]Cl2、[Ni(NH3)4]SO4、[Zn(NH3)2]Cl2、[Zn(NH3)2]SO4以及大量游离态的NH3?H2O,根据物化性质确定分离与纯化的方案;并对分离方案的投入成本和回报收率做了对比分析,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探究了镍离子的回收意义,排放的少量废水中镍离子、锌离子的含量均可达到国家环保的排放要求;最终的分离和进一步纯化的Zn(OH)2、ZnCO3、NiC2O4三种金属化合物产品中,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混杂,而且其纯度经重结晶后均可达到98%以上。(2)根据物料的特性,采用电渗析技术,将工业化生产得到的含氯化钠的肌氨酸溶液导入电渗析脱盐室,通过直流电场的驱动,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肌氨酸溶液里面的盐分分离出来;测试不同浓度氨基酸盐溶液的电导率,经过线性拟合,确认浓度和电导率呈线性关系,进一步说明电渗析浓、淡室电导率的变化就是由盐溶液浓度变化引起,最终证明采用电渗析技术对氨基酸进行脱盐处理有很好的效果。该项目目前已经工业化,日处理量达到8吨,电渗析过程中无机盐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其产品得率为71.5%。生产能耗26.4 kWh/t,成本仅需311元/吨,运行稳定。(3)采用从催化废液中分离出的锌渣和复合氨基酸反应合成氨基酸螯合锌;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EDTA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产物的螯合率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对锌渣与膏状复合氨基酸的生产和工程化进行了评价,结合物料平衡图表分析得知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的技术工艺切实可行,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标,兼具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吕海燕[5](2018)在《氨基乙酸生产中乌洛托品催化剂回收利用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生产行业的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是在废水回收领域,为了能够实现其循环利用的需求,通过利用一种结晶分离技术,将甘氨酸氨解反应液中分离出甘氨酸产品与氯化铵混晶,通过对混晶采取分离措施能够得到甘氨酸和工业级氯化铵产品,对其中的氨解反应的催化剂乌洛托品进行回收。但是传统的氨基乙酸生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生产需求。

廖翠莺[6](2016)在《工业亚氨基二乙腈母液资源化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针对草甘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亚氨基二乙腈母液需燃烧处理的现状,采用核磁共振等分析仪器对亚氨基二乙腈废母液进行了分析,发现母液中含有许多有价值的组分,如:羟基乙腈、氨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等等,从而开展了亚氨基二乙腈母液资源化的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归纳在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添加氨水改变亚氨基二乙腈母液的pH值而进行转化反应、蒸发母液中的水分而提高回收物质的转化率、加盐酸水解转化后母液中有机氰等工艺步骤,使母液中的有效成分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和转化,从而回收母液中的主要有机组分,探索出了一条亚氨基二乙腈母液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方法。(2)亚氨基二乙腈母液经过氨解转化反应后,其中70%的有机物转化成了亚氨基二乙腈,母液中亚氨基二乙腈的含量由5-6%提高到12-16%,IDAN母液经转化、水解、分离后,可回收45-70%的亚氨基二乙酸。(3)亚氨基二乙腈母液在氨化转化前,通过添加甲醛与游离氰化物反应,基本上消除了母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将转化后的物料浓缩产生的含氰水蒸气依次通入浓硫酸及氢氧化钠中吸收,使游离氰化物含量由亚氨基二乙腈母液中1.1-1.5%的量降低到水解体系中氰化物2-10 mg·L-1,再添加少量硫代硫酸钠后,水解产物可回收使用。亚氨基二乙腈母液经过处理,首先回收得到了草甘膦原料中间体亚氨基二乙酸,可以不需要对母液进行焚烧且节省了设备投资,具有减碳排放的重要意义;其次,开发了有效的方式解决亚氨基二乙腈废母液中高浓度游离氰化物问题,具有很好的环保意义;再次,亚氨基二乙腈母液资源化制备的氨基酸类缓控释肥,可将土壤中钙化的磷成分转化为活性磷成分,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李全超[7](2016)在《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工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氯化铵焙烧法广泛应用于冶金、无水氯化物制造等方面,具有流程短、效率高、反应条件比较温和的优点。本课题采用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研究了氯化焙烧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物料配比、焙烧时间以及物料装载厚度的影响,并用XRD对无水氯化钙进行了表征。结果得到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60 min、氯化铵与碳酸钙物料配比n(NH4Cl):n(CaCO3)=3:1、物料装载厚度大于1 cm。此条件下碳酸钙的转化率为95.8%、焙烧产物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94.96%。用工业级原料焙烧时,选用1200目工业重钙与工业氯化铵焙烧120 min,碳酸钙的转化率为95.19%,无水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94.83%,所得无水氯化钙除不溶物外符合工业无水氯化钙Ⅰ级标准。对于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工艺的应用,提出了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制纯碱的工艺,并通过实验得到碳酸氢钠,对得到的碳酸氢钠进行了XRD表征。将提出的新制碱工艺与传统的氨碱法、联碱法进行了综合比较,新工艺具有环保和能耗方面的优势。对于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工艺的应用,又提出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结合钢铁酸洗废液回收利用的工艺,用钢铁酸洗废液合成中间产物FeCO3。探讨了碳酸亚铁合成条件,为了得到大粒径、易过滤洗涤、含杂质少的碳酸亚铁,采用的合成条件为:两种物料同时加料,控制合成pH为6.0、温度70℃。所得碳酸亚铁过滤性能良好、所含杂质少、铁的回收率较高。

李志强[8](2016)在《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治理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治理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研究了其中氨氮和乌洛托品的脱除和分解规律。基于这些规律,用"抑制乌洛托品分解+精馏脱氨"工艺对含氨废液进行处理。在废液p H=12,精馏塔釜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塔顶获得质量分数为22%的氨水;塔釜出水氨氮小于15 mg/L,乌洛托品分解率低于2%,可作为乌洛托品水溶液回用于甘氨酸合成工艺。氨氮综合回收率超过99.9%,乌洛托品回收率达到98%以上。

何常青[9](2015)在《草甘膦反应液后处理新工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随之提高,人类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国家颁布的对于草甘膦生产的要求和环保相关法规的政策也日趋严格。IDA法作为目前国际的合成草甘膦的主流路线,如何高效地从反应液中分离出草甘膦,是目前草甘膦生产行业面临的难题,因此,研究高效分离草甘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本文分别针对草甘膦反应液的无盐与含盐后处理工艺,提出了低压蒸发浓缩结晶分离草甘膦以及酸化结晶草甘膦同时盐析分离副产氯化铵,母液循环利用的新工艺,从源头上减少了废水的产生,具有较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首先,针对草甘膦无盐工艺的废水浓缩,研究了草甘膦和双甘膦的稳定性以及温度和甲醛浓度对草甘膦和双甘膦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00℃内,草甘膦和双甘膦比较稳定;高温,高的甲醛浓度可使草甘膦的转化副反应加快;甲醛浓度在1%3%之间,温度在80℃以下时,在反应的前两小时内,草甘膦的含量变化很小;在温度100℃内和甲醛浓度5%以下时,双甘膦不受甲醛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副反应。此外,研究了浓缩程度、浓缩时间、双甘膦浓度、结晶时间以及初始甲醛浓度对草甘膦收率和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缩程度大于1:1.9时,随着浓缩程度的增加,结晶出的草甘膦纯度降低;浓缩时间对草甘膦纯度无影响;当双甘膦的质量分数大于0.5%时,结晶出的草甘膦纯度不受影响,但草甘膦晶体收率降低;结晶时间对草甘膦纯度没有影响,收率随结晶时间延长呈阶梯增大;初始甲醛浓度为1%时,对草甘膦的纯度和收率均无影响,当在甲醛浓度大于3%以及较高温度下,结晶出的草甘膦纯度和收率均降低;高温高甲醛浓度时,草甘膦与甲醛的甲基化副反应明显加快;浓缩程度为1:1.9,双甘膦的质量分数在0.5%以下,甲醛浓度控制在3%以下,浓缩时间为1小时,结晶时间为3h时,得到的草甘膦厡粉质量分数在96%以上,草甘膦厡粉收率可达到75%左右;经过滤后的浓缩液循环用于反应,可以减少废水的生成量。其次,针对草甘膦含盐工艺的废水处理,采用平衡法测定了氯化氢-水-氯化铵三体系中氯化铵的溶解度。基于强酸制弱酸的机理以及同离子效应,提出了反应液盐析分离副产氯化铵,母液循环的后处理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氯化氢浓度越大,氯化铵溶解度越小;HCl质量分数为5%10%左右时,可以获得质量分数在95%以上的副产物NH4Cl,草甘膦原粉的质量分数和收率均在95%以上;母液可循环8次,新工艺减少了草甘膦生产过程的废水生成量。

孙明帅,王富民,蔡旺锋,张旭斌,贾志方[10](2014)在《氯化铵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氯化铵主要用作氮肥,附加值很低,严重制约了联碱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存在氯资源浪费、长期施用易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在氯化铵应用中的不合理状况,介绍了国内外氯化铵应用工艺研究现状,对以氯化铵为原料制取氨气、氯化氢、氯气、氯代烃等其他化工产品的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以氯化铵为原料制备氨气、氯化氢或氯气的工艺虽然在特定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但并不适合从整体上解决中国数量庞大的氯化铵出路问题。提出了氯化铵参与乙炔氢氯化和乙烯氧氯化合成氯乙烯的工艺路线,能够充分利用氯化铵中的氯资源并产出高附加值的氯乙烯产品,对解决中国氯化铵不合理利用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二、从生产甘氨酸废水中回收氯化铵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生产甘氨酸废水中回收氯化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工业废盐的来源
    1.3 工业废盐的特点
    1.4 工业废盐的资源化
        1.4.1 氯化钠废盐的精制与利用
        1.4.2 含钾废盐的利用
        1.4.3 含碱废盐的利用
    1.5 工业废盐的处理方法
        1.5.1 洗盐法
        1.5.2 海洋倾倒法
        1.5.3 安全填埋法
        1.5.4 热处理法
    1.6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样品分析
    2.1 氯化钠型废盐样品来源与产生
        2.1.1 样品来源
        2.1.2 草甘膦及其副产氯化钠型废盐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草甘膦合成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的物性分析
        2.3.1 含水率
        2.3.2 烧失量
        2.3.3 粒径分析
        2.3.4 废盐的密度测定
        2.3.5 X射线衍射分析
        2.3.6 无机离子分析
        2.3.7 红外光谱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氯化钠型废盐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测定原理
        3.3.2 测定装置
        3.3.3 测定步骤
        3.3.4 TOC分析仪测试条件
        3.3.5 模拟氯化钠型废盐标准样品配制
    3.4 实验方法评价
        3.4.1 方法检出限
        3.4.2 精密度评价
        3.4.3 准确度评价
        3.4.4 结果测定的影响因素
        3.4.5 草甘膦副产氯化钠型废盐样品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处理特性
    4.1 引言
    4.2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
    4.3 实验仪器与方法
        4.3.1 实验仪器
        4.3.2 实验方法
    4.4 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重分析
        4.4.1 废盐燃烧的热重结果分析
        4.4.2 草甘膦行业副产废盐热解的热重结果分析
    4.5 升温速率对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特性的影响
        4.5.1 升温速率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4.5.2 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
    4.6 动力学分析
        4.6.1 动力学相关理论与模型
        4.6.2 燃烧动力学参数计算
        4.6.3 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
    4.7 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处理气体产物的FTIR分析
        4.7.1 燃烧气体的FTIR分析
        4.7.2 热解气体FTIR分析
    4.8 模拟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处理
        4.8.1 燃烧条件下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有机物的脱除效果
        4.8.2 热解条件下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有机物的脱除效果
        4.8.3 不同气氛对废盐中硫酸盐的脱除效果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甘氨酸生产废液的综合回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甘氨酸生产工艺
2 工艺设计
    2.1 废液来源与水质
    2.2 工艺路线
        2.2.1 氯化铵的回收
        2.2.2 甘氨酸的回收
        2.2.3 萃取剂的回收
3 工艺特点
    3.1 采用减压蒸发和低温结晶工艺提高产出物质量并降低能耗
    3.2 高效萃取系统直接萃取获得甘氨酸固体
    3.3 萃取剂回收采用高真空精馏和杂组分循环工艺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4.1.1 产品收益
        4.1.2 处理成本
    4.2 环境效益
5 结语

(3)电渗析离子膜法分离氨基乙酸与氯化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工艺方法
    1.4 工艺流程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进料质量分数对甘氨酸和氯化铵分离的影响
    2.2 溶液p H对甘氨酸和氯化铵分离的影响
    2.3 甘氨酸和氯化铵结晶
3 结语

(4)锌渣和膏状氨基酸合成复合氨基酸锌螯合物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应用技术背景
    1.1 引言
    1.2 锌元素
        1.2.1 动物体锌元素
        1.2.2 锌元素的生理作用
    1.3 复合氨基酸锌
        1.3.1 复合氨基酸
        1.3.2 复合氨基酸锌
        1.3.3 氨基酸锌螯合率
    1.4 本论文锌渣的来源
        1.4.1 敌草快的合成
        1.4.2 催化剂固废与废液
        1.4.3 锌渣的主要组分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技术内容
    1.7 论文工艺技术路线流程框图
第二章 锌渣的锌镍离子化学分离与氨基酸电渗析技术脱盐纯化
    2.1 关于锌和镍离子的有效分离
        2.1.1 试验背景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试剂与主要仪器
        2.2.2 原液分析
        2.2.3 分离方案制定
        2.2.4 处理成本分析
        2.2.5 镍离子的分离探究
        2.2.6 结论
    2.3 氨基酸的电渗析脱盐和分离试验
        2.3.1 试验背景
        2.3.2 试验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锌渣与膏状氨基酸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锌
    3.1 试验背景
    3.2 基础原料
        3.2.1 膏状复合氨基酸
        3.2.2 锌渣
    3.3 产品性质与质量标准
        3.3.1 产品性质
        3.3.2 质量指标
    3.4 试验过程
        3.4.1 试验原理
        3.4.2 试验试剂与主要仪器
        3.4.3 试验方法
        3.4.4 试验数据
        3.4.5 试验结果分析
    3.5 试验结果表征
        3.5.1 红外光谱表征氨基酸螯合锌
        3.5.2 紫外吸收光谱表征氨基酸螯合锌
        3.5.3 核磁表征氨基酸螯合锌
        3.5.4 复合氨基酸锌螯合率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3.6 项目实施技术路线
        3.6.1 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工艺流程评价
        3.6.2 物料平衡图
        3.6.3 复合氨基酸螯合锌工艺流程框图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氨基乙酸生产中乌洛托品催化剂回收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氨基乙酸的主要用途
    1.1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2 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1.3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2 工业氨基乙酸乌洛托品回收的常见工艺
    2.1 水溶液去除法
    2.2 施特雷克法
    2.3 氢氰酸法合成氨基乙酸新工艺[5]
3 氨解法乌洛托品回收的生产工艺
4 结语

(6)工业亚氨基二乙腈母液资源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草甘膦及其生产原料概况
    1.1 草甘膦的概况
    1.2 草甘膦原料的合成方法及存在问题
        1.2.1 亚氨基二乙腈概况
        1.2.2 亚氨基二乙腈合成
        1.2.3 IDAN制备IDA的水解工艺研究
        1.2.4 含氰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1.3 亚氨基二乙腈母液资源化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IDAN母液资源化研究方案、反应原理及分析检测方法
    2.1 IDAN母液资源化技术原理
        2.1.1 IDAN母液转化技术原理
        2.1.2 转化后母液水解工艺原理
        2.1.3 含氰废水部分氰化物处理工艺原理
    2.2 IDAN母液资源化研究工艺流程图
    2.3 分析检测方法
        2.3.1 IDAN的分析方法
        2.3.2 IDA分析方法
        2.3.3 氰化物测定方法
第三章 IDAN母液资源化研究内容与结果
    3.1 IDAN母液原料的分析测定
        3.1.1 主要原料及仪器
        3.1.2 分析测定方法研究
    3.2 IDAN母液的转化工艺研究
        3.2.1 IDAN母液转化化学反应原理
        3.2.2 母液转化反应工艺条件实施过程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IDAN母液转化条件小结
    3.3 转化母液水解条件研究
        3.3.1 IDAN母液转化水解条件化学反应原理
        3.3.2 转化母液反应条件实施过程
        3.3.3 结果与讨论
        3.3.4 IDAN母液转化后水解条件小结
    3.4 IDAN母液转化后水解液循环使用应用研究
        3.4.1 水解液循环使用工艺研究
        3.4.2 水解母液循环使用条件实施过程
        3.4.3 结果与讨论
        3.4.4 水解母液循环使用小结
    3.5 IDAN母液制得产品的应用
        3.5.1 IDA粗原料的应用
        3.5.2 氨基酸类复合肥的应用
    3.6 氰化物处理效果及检测研究
        3.6.1 游离氰化物处理
        3.6.2 结果与讨论
        3.6.3 氰化物处理小结
    3.7 技术开发方案及成本核算
        3.7.1 回收IDAN粗原料技术方案
        3.7.2 IDAN母液水解回收IDA、水解液制肥料
        3.7.3 IDAN母液水解循环使用回收IDA、水解液制肥料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答辩委员会决议

(7)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工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氯化铵概述
    1.2 氯化铵的分解及应用
    1.3 氯化铵焙烧法
    1.4 氯化铵焙烧法在冶金中的应用
        1.4.1 氯化铵焙烧法提取稀土
        1.4.2 氯化铵焙烧法在碳酸型和氧化型矿物提取中的应用
        1.4.3 氯化铵焙烧法在矿物富集和冶炼渣提取中的应用
    1.5 氯化铵焙烧法制无水氯化物
    1.6 氯化铵焙烧气体的应用
    1.7 氯化钙概述
        1.7.1 氯化钙的性质
        1.7.2 氯化钙的应用
        1.7.3 氯化钙的生产
    1.8 研究课题简介
        1.8.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2 本文的主要工作
        1.8.3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析方法
        2.2.2 实验内容
第三章 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制无水氯化钙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方法与内容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焙烧温度的影响
        3.3.2 物料配比的影响
        3.3.3 焙烧时间的影响
        3.3.4 料层厚度的影响
        3.3.5 碳酸钙粒径的影响
        3.3.6 工业级原料实验
    3.4 XRD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制纯碱工艺
    4.1 氨碱法制纯碱
        4.1.1 氨碱法原理
        4.1.2 氨碱法优缺点
        4.1.3 氨碱法所面临的环保形势与问题
    4.2 联碱法制纯碱
        4.2.1 联碱法原理
        4.2.2 联碱法优缺点
        4.2.3 联碱法废物处置问题
    4.3 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制纯碱工艺
        4.3.1 新工艺简介
        4.3.2 工艺实验
    4.4 新工艺与氨碱法的比较
        4.4.1 原料、产物比较
        4.4.2 能耗比较
        4.4.3 排放比较
    4.5 新工艺与联碱法比较
    4.6 三种制纯碱工艺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氯化焙烧结合钢铁酸洗废液的处理工艺研究
    5.1 钢铁酸洗废液的来源及组成
    5.2 钢铁酸洗废液制备氯化亚铁溶液
        5.2.1 实验原理
        5.2.3 实验方法
        5.2.4 实验结果
    5.3 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气体的吸收
    5.4 合成碳酸亚铁的条件探索
        5.4.1 实验原理
        5.4.2 实验方法
        5.4.3 结果与讨论
    5.5 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结合钢铁酸洗废液处理工艺
    5.6 焙烧气吸收液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8)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治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含氨废液水质
    1.2实验设备、仪器和试剂
    1.3氨氮脱除实验
    1.4乌洛托品分解实验
    1.5精馏脱氨实验
    1.6分析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氨氮脱除实验结果
    2.2乌洛托品分解实验结果
    2.3精馏脱氨实验结果
3结论

(9)草甘膦反应液后处理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草甘膦的基本性质
    1.2 草甘膦行业现状
        1.2.1 草甘膦生产方法现状
        1.2.2 草甘膦市场现状
    1.3 我国草甘膦行业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3.1 我国草甘膦行业的主要问题
        1.3.2 我国草甘膦行业的发展趋势
    1.4 草甘膦生产废水处理概况
        1.4.1 草甘膦生产废水特征
        1.4.2 草甘膦废液的现有处理技术
    1.5 草甘膦产物分离处理概况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第2章 草(双)甘膦与甲醛的甲基化副反应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方法
        2.2.1 草甘膦稳定性测定
        2.2.2 双甘膦(PMIDA)稳定性测定
        2.2.3 工艺条件对草甘膦甲基化副反应的影响
        2.2.4 工艺条件对双甘膦甲基化副反应的影响
    2.3 分析方法
        2.3.1 草甘膦的分析方法
        2.3.2 双甘膦的分析方法
    2.4 实验仪器和试剂
        2.4.1 主要实验仪器
        2.4.2 主要试剂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草甘膦的稳定性
        2.5.2 双甘膦的稳定性
        2.5.3 工艺条件对草甘膦甲基化副反应的影响结果
        2.5.4 工艺条件对双甘膦甲基化副反应的影响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草甘膦废水低压蒸发浓缩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浓缩程度对草甘膦晶体纯度的影响
        3.2.2 浓缩时间对草甘膦晶体纯度的影响
        3.2.3 双甘膦浓度对草甘膦晶体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3.2.4 结晶时间对草甘膦晶体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3.2.5 甲醛浓度对浓缩的影响
    3.3 分析方法
    3.4 试验仪器与试剂
        3.4.1 主要实验仪器
        3.4.2 主要试剂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浓缩程度对草甘膦晶体纯度的影响结果
        3.5.2 浓缩时间对草甘膦晶体纯度的影响结果
        3.5.3 双甘膦浓度对草甘膦晶体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结果
        3.5.4 结晶时间对草甘膦晶体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结果
        3.5.5 甲醛浓度对低压浓缩的影响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草甘膦反应液分离新工艺
    4.1 前言
    4.2 试验方法
        4.2.1 三元体系溶液氯化铵溶解度的测定
        4.2.2 氯化氢含量对氯化铵晶体纯度的影响
        4.2.3 草甘膦分离新工艺过程
    4.3 分析方法
    4.4 主要仪器与试剂
        4.4.1 主要实验仪器
        4.4.2 主要试剂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三元体系溶液氯化铵溶解度的测定结果
        4.5.2 氯化氢含量对氯化铵晶体纯度的影响结果
        4.5.3 草甘膦分离新工艺循环次数的影响结果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从生产甘氨酸废水中回收氯化铵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草甘膦行业副产氯化钠型废盐热处理研究[D]. 陈磊.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甘氨酸生产废液的综合回收工艺研究[J]. 周波. 煤炭与化工, 2020(11)
  • [3]电渗析离子膜法分离氨基乙酸与氯化铵工艺研究[J]. 高瑞广,赵晓燕,李桂平,李雨. 现代盐化工, 2019(03)
  • [4]锌渣和膏状氨基酸合成复合氨基酸锌螯合物的综合利用[D]. 王艳君.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5]氨基乙酸生产中乌洛托品催化剂回收利用的研究[J]. 吕海燕. 云南化工, 2018(09)
  • [6]工业亚氨基二乙腈母液资源化工艺研究[D]. 廖翠莺.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4)
  • [7]氯化铵和碳酸钙混合焙烧工艺的应用研究[D]. 李全超. 广西大学, 2016(05)
  • [8]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治理工艺研究[J]. 李志强. 工业水处理, 2016(05)
  • [9]草甘膦反应液后处理新工艺[D]. 何常青. 湘潭大学, 2015(04)
  • [10]氯化铵应用研究进展[J]. 孙明帅,王富民,蔡旺锋,张旭斌,贾志方. 化工进展, 2014(04)

标签:;  ;  ;  ;  ;  

从甘氨酸废水中回收氯化铵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