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探讨

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探讨

一、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晋严[1](2021)在《城市物流车多挡变速电驱动桥换挡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燃油汽车排放问题的逐渐加重,以清洁燃料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使得电动汽车的工作场景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随着电商产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在此时期也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作为城市物流车存在诸多优势,本文基于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城市物流车电驱动桥开发与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对多挡电驱动桥的换挡控制策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人—车—路多因素的自适应综合性换挡控制策略。针对于本文研究的对象——三挡变速电驱动桥,本文首先对其结构形式及动力传动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整车的动力流向搭建了包括驾驶员模型、电机模型、变速器模型和整车动力学模型在内的整车系统仿真模型,为电驱动桥的挡位智能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仿真平台。其次,根据车辆信息及及驾驶员操作信息,基于模糊控制理论对驾驶员的驱动、制动意图在线辨识;基于带有遗传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对路面纵向坡度在线辨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汽车质量在线辨识。接着,对传统的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以及最佳经济性换挡规律进行分析,借鉴于传统燃油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的评价指标,针对本文研究对象提出了评价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基于粒子群算法对多目标最优问题进行求解。在综合考虑汽车的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基础上,应用各在线辨识器的识别结果调整综合性换挡规律,使换挡规律能够自适应地按照驾驶员操作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路面坡度信息做出适当调整,以保障汽车有充足的动力并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性。考虑到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带来的冲击度和滑磨功,本文基于遗传算法对换挡时间求解,以满足驾驶员的舒适性并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本文制定的换挡控制策略进行试验分析,根据本文提出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综合度的概念比较各换挡规律的性能表现,并验证参数辨识结果对换挡规律的修正效果,使换挡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驾驶员的多元化需求和行驶条件的要求。基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制定的换挡控制策略可以兼顾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并可以通过在线参数辨识器自适应调整换挡规律,选择符合驾驶员习性的个性化驾驶策略,在坡路工况下一定程度上解决爬坡动力不足的问题并同时提升了驾驶员的安全性。

毕善汕[2](2020)在《纯电动汽车两挡AMT换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自动换挡技术是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领域发展的核心。随着对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加速能力要求的提高,多挡化成为必然趋势,装备两挡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的车辆具有更好地发挥电机驱动力以提升加速能力,并且减少系统能量损耗,提高整车性能的优势。本文基于装备两挡自动变速器的纯电动汽车试验平台,开展了最佳经济性、最佳动力性以及综合换挡策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以实际两挡变速器结构和数据为基础,基于控制系统验证需求,建立能够反映传动系统、驱动电机和整车主要特性的动力学模型。同时,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驱动工况下包括电池、驱动电机和变速器的系统效率模型,为最佳经济性和动力性换挡规律的制定奠定基础。(2)以两挡AMT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定以百公里电耗、加速度和最大能量回收效率为评价指标的换挡规律。针对驱动工况下系统中各部件能量损失,以系统效率最优为原则,并考虑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制定最佳经济性升挡规律;以加速度最大,同时保证最小功率损失为目标制定最佳动力性升挡规律;再以最大再生制动力为目标制定再生制动工况下最佳经济性降挡规律。通过分析不同电池SOC对换挡规律的影响,划分出SOC影响区间,为综合换挡策略的制定做铺垫。(3)引入由百公里电耗、加速时间和动力需求因数组成的综合性能指标,提出一种动力需求因数计算方法,设计换挡规律切换控制器。以综合性能指标最小为目标,基于模糊理论计算动力需求因数增量,并通过开环PID学习律的迭代学习控制器对动力需求因数增量进行优化。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该控制器的综合换挡策略相较于传统换挡策略,能够更快且准确的识别驾驶意图,执行换挡规律切换,在保证车辆动力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有效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4)为了验证本文设计的综合换挡策略对于真实车辆的控制效果。基于实车试验平台,分别采用我国标准纯电动汽车经济性和动力性测试方法,进行了底盘转毂试验和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和迭代学习控制器优化的综合换挡策略在车辆上可行,与传统换挡策略相比,实际运行车辆综合性能得到提升,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基于模糊控制器和开环PID型迭代学习控制器优化的综合换挡策略相较于传统换挡策略,在保证车辆动力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性。仿真结果显示,NEDC和FTP75工况下,百公里电耗分别降低了13.85%和12.88%,加速度略有恶化约为3.60%和4.54%。在加速度基本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经济性能提升效果显着。实车试验与仿真结果误差保持在7%以内,证明该综合换挡策略对真实车辆有效。

王超[3](2020)在《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换挡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背景下,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续驶里程是制约纯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技术之一,消费者对续驶里程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核心总成直接影响整车多项性能,近些年通过匹配多挡位变速器以提高电驱动系统运行效率的途径得到国内外汽车厂家的关注,但受限于系统集成、可靠性等关等键技术,目前还未能在纯电动车上普及应用。本文针对匹配多挡位变速器的纯电动车辆电驱动系统参数优化、最佳换挡规律设计,在汽车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应用动态规划、遗传算法、卡尔曼滤波等理论和方法,本文主要开展了纯电动车电驱动系统参数匹配及换挡控制策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首先对纯电动车电驱动系统是否需要多挡变速箱及用于纯电动车变速箱构型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纯电动汽车AMT电驱动系统参数匹配、多挡位AMT换挡规律以及参数辨识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针对目前多挡位电驱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典型构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取消离合器的集中式电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满足整车性能指标设计要求为目标完成了电驱动系统关键部件的选择和参数匹配,主要包括驱动电机功率匹配、转速匹配以及传动装置参数匹配。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析传动装置挡位数和速比对整车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确定了电驱动系统挡位数和速比。(3)基于Matlab和Amesim搭建了整车纵向动力性仿真模型,模型主要包括驱动电机、电池、传动装置、整车控制器、AMT控制器和整车模型等模块。通过循环工况仿真分析验证了仿真平台的准确性,为本文开展换挡策略设计提供了分析平台。(4)选择两参数换挡规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图解法分别设计了动力性或经济性单一性能最佳的换挡规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动力性的综合性换挡规律设计,建立了换挡规律优化模型,采用加权方式构建了兼顾整车多种性能的目标函数。通过仿真从动力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对三种换挡规律进行对比,通过量化的评价指标验证了本文采用遗传算法设计的综合换挡规律具有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优势,而且能够设计出适应驾驶员类型的个性化换挡规律。(5)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整车质量及道路坡度的在线辨识,该算法可实现整车质量及道路坡度的有效估计,能够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电动的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载荷和不同道路坡道工况下换挡策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坡道换挡策略可在上坡时动态调整降挡车速,可避免频繁换挡现象的出现,降低换挡元件的磨损程度;下坡时动态调整降挡车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驱动电机制动力矩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制动系统的磨损程度。(6)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换挡控制策略,完成了两挡AMT控制系统软件架构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基于自主开发的控制器,采用基于模型的控制软件开发流程,完成了整车道路试验。通过0-100km/h加速测试、不同载荷和不同道路坡度工况换挡测试,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换挡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吴滔[4](2020)在《全电AMT自动变速器试验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是在手动变速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其继承了手动变速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等优点,在汽车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在AMT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国内许多变速器制造厂家正在逐步进行AMT的产品化。因此,开展AMT试验技术的研究,对于国产的AMT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湖南省自科基金“全电AMT与发动机匹配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项目(14JJ5014),以某车型与AMT匹配为基础,对该型号车辆AMT试验技术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AMT系统进行分类,介绍AM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AMT主要性能试验内容及系统,根据AMT性能试验要求,提出AMT试验台的功能及总体布置,对试验系统主要总成电机、离合器、AMT变速器等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的控制研究和试验提供理论基础。(2)根据AMT试验台架的功能要求设计总体方案,依照总体方案对其机械部分和控制系统部分进行设计研究,详细设计AMT试验台的机械部分和控制系统两部分;对动力装置、联轴器等进行选型,设计相关总成电机、变速器、加载装置等辅助支撑,并试制试验台;对控制系统的选换挡控制器和电机驱动控制器进行设计,完成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开发。(3)为了验证试验台的有效性,选取AMT试验中较为关键的性能之一,离合器及换挡控制为研究内容,重点对AMT的控制规律进行研究,其中离合器的控制性能直接影响汽车起步和换挡平顺性,为此以冲击度和滑摩功这两个离合器的控制性能评价指标为出发点,提出AMT离合器的模糊免疫PID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上搭建仿真模型和模糊免疫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4)根据试制的试验台,对AMT进行1挡升2挡和2挡升3挡试验,通过AMT有限范围的换挡试验,验证AMT试验台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闫祥海[5](2020)在《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拖拉机是量大面广的重要农业动力装备,“中国制造2025”及“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对拖拉机产品创新发展提出了以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为目标,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拖拉机新产品向大功率、高速、低耗、智能方向和高效复式的现代作业方式发展的新要求。动力换挡传动系(PST)是拖拉机的关键动力传动部件,可实现作业过程中动力不中断自动换挡,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拖拉机,使拖拉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及作业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试验验证作为先进产品开发研制的重要技术之一,贯穿于产品需求分析、设计、研制、使用等全生命周期。虚拟试验将计算机仿真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产品的性能试验、指标考核、品质评价提供了试验新技术,将试验环境、试验系统和试验产品转换为数字化模型,测试参数的修改、控制策略的优化、试验过程的控制等在计算机上运行,消耗少、周期短、零排放,可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有效的先验指导。本研究为提高PST虚拟试验的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及实时性,设计了基于体系架构的PST虚拟试验系统。通过研究PST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发了涵盖模型构建、试验设计、试验运行、试验管理及试验结果评价功能的虚拟试验支撑平台,对开展拖拉机PST性能试验验证奠定了基础。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构建关键技术。根据PST试验特征,分析了PST虚拟试验功能和性能需求,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及运行原理。在对比分析高层体系结构(HLA)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HLADDS复合体系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框架,开发了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虚拟试验系统支撑平台,为提高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和实时性提供了框架支撑。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互连关键技术。在分析HLA、DDS数据交互机理及数据映射关系的基础上,对比了3种HLA与DDS互连方案,制定了基于桥接组件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方案。基于元模型理论和Rational Rose平台建立了桥接组件元模型和组件UML模型,制定了模型映射规则。利用Rational Rose双向工程功能,对桥接组件UML模型进行了代码转换,生成了插件框架代码。提出了基于桥接组件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方式和基于最小时间戳下限(LBTS)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算法,完善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机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建模关键技术。分析了模型改造的体系建模方法,在PST多领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PST机械组件、PST液压组件、PST控制组件和基于Access数据库的载荷组件。分析了组件间消息对应关系,对仿真组件和载荷组件进行了HLA封装。建立了PST试验台架组件和PST控制器组件,对其进行了DDS数据类型和主题封装。实现了PST仿真组件、载荷组件和物理组件与PST虚拟试验系统的融合。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管理与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分析了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对虚拟试验基本指令格式进行了定义,开发了试验流程基本指令集库,利用XML Schema语言定义了标准的虚拟试验流程文件格式。分析了PST虚拟试验结果数据特征及数据管理原理,利用实体-联系图(E-R图)描述了数据管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开发了基于数据库与版本控制系统(VCS)的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功能。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和动态活动图,开发了界面友好的试验管理组件。对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进行了分析,基于Lab VIEW软件开发了试验监控组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验证关键技术。测取了拖拉机机组犁耕、旋耕和驱动耙3种作业田间实验的PST输出轴转矩载荷,采用经验模态分解软阈值降噪方法对载荷进行了预处理,采用边界局部特征尺度延拓算法抑制了载荷分解过程中出现的端点效应。通过对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建立了典型单工况、综合多工况下PST虚拟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对试验数据中隐含的PST挡位、作业工况和换挡信息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提取。研究了基于灰度关联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法的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一致性检验方法。对桥接组件数据传输时延和传输吞吐量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桥接组件满足系统设计需求。对PST电控单元性能、换挡离合器接合规律、起步品质和换挡品质进行了虚拟试验,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证明了PST虚拟试验系统的有效性。研发的虚拟试验系统具有可扩展、模型重用、模型互操作及实时的优势,为拖拉机新产品的开发验证提供了新方法与技术。

曾键[6](2020)在《基于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的驾驶员在环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性能匹配与控制策略的优劣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平顺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自动变速器的匹配标定试验主要采用室外实车标定,但其测试周期较长、成本高、重复性差且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室内自动变速器测试中台架稳态测试主要对于验证变速器本体的耐久性、NVH性能,硬件在环测试主要对自动变变速器TCU控制策略开发与验证。但目前室内测试均不能准确的模拟室外实车的动态运行状态。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测试系统研究,利用室内自动变速器测试试验台结合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模拟“驾驶员-车辆-道路”整车运行环境。该测试系统不仅能在室内进行自动变速器动态性能试验,TCU控制策略开发、验证。同时使室内进行部分整车级性能匹配标定成为可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工程应用价值。驾驶员模拟是实物在环系统建立“驾驶员-车辆-道路”整车运行环境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自动变速器动态性能试验台测试需求嵌入驾驶员在环系统。基于实物在环原理与架构针对驾驶员在环系统进行研究,包括驾驶员行为特性分析;驾驶员建模;驾驶员在环系统搭建与测试验证分析;实物在环系统测试验证分析。(1)对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测试系统理论原理与测试应用进行分析。结合课题组研发需求以某企业AT变速器为研发对象,确定本文基于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的驾驶员在环系统研究的方向与内容。(2)研究驾驶员行为特性与纵向、转向建模控制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分别搭建纵向与转向驾驶员模型,考虑不同驾驶员驾驶特性进行驾驶员分类与建模。嵌入整车数据并给定稳态测试工况、动态测试工况、双移动线工况分别进行纵向与转向“驾驶员-车辆”闭环离线仿真。分析驾驶员模型准的确合理性与不同类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3)研究驾驶员在环系统。进行各模块硬件选型、软件板卡及通讯接口配置、信号接口建模及信号匹配标定,完成系统各个模块及架构串联。根据测试需求建立PreScan虚拟场景模型。真实驾驶员通过驾驶模拟器输入油门踏板、制动踏板以及方向盘转角信号,进行驾驶员在环系统硬件在环仿真,验证驾驶员在环系统实时性、有效性与合理性。对驾驶员在环仿真与驾驶员模型闭环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驾驶员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并验证不同经验类型驾驶员的行为特性。(4)研究驾驶员在环系统嵌入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测试系统,在驾驶员模型以及真实驾驶员人为控制两种控制模式下,进行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测试试验验证。为室内利用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系统模拟虚拟整车运行环境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煜晨[7](2019)在《电动客车换挡点实时优化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电动汽车成为了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凭借其结构紧凑、易于操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客车上。目前,挡位决策作为一种自动变速器控制策略核心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人-车-路闭环系统下,如何选择理想的换挡时机并发挥出动力传动系统的最优性能。本文结合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动力需求的自动变速器挡位实时优化与在线决策技术”,以装备四挡AMT电动客车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电动客车挡位决策过程中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求解换挡点时忽略降挡点对车辆性能的影响以及基于稳态工况设计换挡点时存在实际工况适应性差等问题,具体包括:1.构建整车集成仿真平台。以电动客车的动力、能量传递路线分析为基础,建立基于AVL-Cruise的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与基于MATLAB/Simulink/Stateflow挡位决策控制模块,并通过联合仿真构建集成仿真平台,并通过实车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2.提取挡位决策评价指标。在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电动客车本身的特点,通过分析换挡点的差异对动力性、经济性、驾驶性以及再生制动等四个方面的影响,构建电动客车的挡位决策评价体系。3.基于NSGA-II算法的换挡点静态求解与评价分析。综合考虑电动客车的动力性、经济性、驾驶性,再生制动等优势,选取中国典型城市循环工况,采用NSGA-II算法静态求解升挡点与降挡点,并选取代表性的换挡点结果,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既验证了基于NSGA-II算法换挡点静态求解方法的可靠性,也证明了构建的挡位决策评价体系的有效性。4.基于双层结构的换挡点实时优化。以换挡点静态求解平台作为离线优化的基础,根据正交试验分析获取换挡点实时优化过程的主要干扰量,通过实时辨识与解析电动客车质量与驾驶员类型等随机变量,在线查表获取换挡点稳态优化值,实现实时优化,而当在线查表不可行时,通过反距离加权法,近似计算最优换挡点,构建电动客车挡位决策平台,提高车辆对实际工况的适应性。5.离线仿真分析与硬件在环测试。对挡位决策平台进行在线查表可行与不可行两方面的离线仿真验证与硬件在环测试,通过两种方法验证挡位决策平台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缩短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车的电动客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开发时间,减少人工标定的工作量,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并且为推动电动客车产业智能化进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陈睿杰[8](2019)在《电动汽车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系统参数集成优化及控制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汽车以其污染少、噪音小以及能量转化率高的优势逐渐受到了政府和各个汽车厂商的重视,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相对较短,限制它的发展。现在电动汽车大多采用固定速比减速器,驱动电机不能一直工作在其高效区间,同时车辆的最大输出扭矩有限,不能同时满足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而多挡减速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减速器加工成本和性能需求的前提下,开发了一种新的两挡变速系统,并且可以保证车辆完成无动力中断换挡,以期提高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首先,在对现有两挡变速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系统。进而对两挡变速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基于车辆的基本动力需求对其参数进行初步匹配,得到了两挡变速系统的初始参数组合。其次,在对电动汽车的性能评价指标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以车辆百公里加速时间和工况能耗为目标的两挡变速系统参数集成优化模型,以换挡冲击度为约束的两挡变速系统参数集成优化模型,并利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最佳的两挡变速系统参数组合。然后,就电动汽车所面对的各种工况,对电动汽车进行动力学分析,对电动汽车驾驶模式重新划分;进而利用模糊控制方法对车辆驾驶模式进行识别,并且制定了电动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换挡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车辆百公里加速时间和工况能耗为目标的两挡变速系统综合性能换挡策略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和车辆百公里加速时间仿真模型,分别针对参数优化匹配结果和换挡控制策略优化结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两挡变速系统后电动汽车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表现更佳。

刘凯[9](2019)在《电驱动机械变速系统的换档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节能环保的优点,是将来发展潜力巨大的汽车产业,也是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重点产业。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多档变速器能够拓宽驱动电机转矩,使驱动电机处于高效区,提高了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这促使电驱动机械变速器(EMT)的应用成为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发展的趋势。本文研究了 EMT系统的驱动和换档执行器协调控制以及基于极小值原理的控制方法,设计了 EMT专用换档控制器(TCU),并对换档过程综合性能进行了测试。首先,分析了 EMT系统的变速器机械传动结构和换档执行机构,并建立了动力传动模型,研究了 EMT的换档过程控制策略。为了缩短换档时间和改善换档平稳性,提出了 EMT系统TCU输入输出要求,确定了换档过程控制方案。其次,研究了 EMT系统驱动执行器的转矩转速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快速调节其转速;研究了换档执行器的位置闭环控制方法,实现变速器接合套位置对准。在结合上面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 EMT驱动和换档系统的多模式协调控制方法。当接合套处于空档时,采用极小值原理控制方法,调节EMT接合齿圈和接合套的相对转速和相对转角达到同步,完成EMT系统的换档过程。再次,运用模块化方法,设计了适用于EMT的专用TCU和系统软件,包括最小系统模块、CAN通信模块、输入信号采集模块、驱动和换档执行器控制模块,并测试了各个模块,实现了其功能性要求,为换档性能测试提供了硬件基础。最后,完成了 EMT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和实车道路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TCU达到了精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并实现了 EMT系统快速、平稳换档。

姬亚男[10](2019)在《商用车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面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可以使汽车降低排放保护环境。为了更好地体现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混合动力汽车专用自动变速器(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的研发也极为重要。电液控制模块(简称HCU:Hydraulic Control Unit,)作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性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甚至影响到整车行车安全。我国对于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模块的科研及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大多被外国企业垄断,因此对其进行投入和研发,对我国自动变速器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十分有意义。本文基于某商用车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对其电液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为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模块的正向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概述商用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模块的发展现状,提出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2)分析商用车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的传动原理和工作模式及其动力传递路线,确定本文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构型;3)基于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设计电液控制模块的液压原理图,并对电磁阀进行选型,对液压阀芯等元件进行详细设计,应用UG对阀体及电液控制模块总成进行三维建模;4)运用LMS Imagine.Lab AMESim系统动力学软件,建立液压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电液控制模块的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基于ICEM与FLUENT软件对电液控制模块主阀体的典型流道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不同结构的压力损失情况;6)对电液控制模块进行样件试制,搭建综合性能试验台,进行动静态响应测试。

二、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物流车多挡变速电驱动桥换挡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驱动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纯电动汽车换挡规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面向三挡电驱动桥的仿真模型建立
    2.1 概述
    2.2 仿真模型建立
        2.2.1 驾驶员模型
        2.2.2 电机模型
        2.2.3 变速器模型
        2.2.4 整车动力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三挡电驱动桥的参数辨识研究
    3.1 概述
    3.2 驾驶员意图识别研究
        3.2.1 驾驶员驱动意图识别
        3.2.2 驾驶员制动意图识别
        3.2.3 驾驶意图识别模型的建立
        3.2.4 驾驶意图识别结果分析
    3.3 路面纵向坡度识别研究
        3.3.1 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系统辨识法原理
        3.3.2 FFRLS算法在路面纵向坡度识别中的应用
        3.3.3 路面纵向坡度识别模型的建立
        3.3.4 路面纵向坡度识别结果分析
    3.4 物流车质量识别研究
        3.4.1 扩展卡尔曼滤波原理
        3.4.2 EKF算法在整车质量识别中的应用
        3.4.3 整车质量识别模型的建立
        3.4.4 整车质量识别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适应的综合性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4.1 换挡规律综述
    4.2 基本换挡规律的制定
        4.2.1 基于动力性的换挡规律制定
        4.2.2 基于经济性的换挡规律制定
    4.3 综合性换挡控制策略制定
        4.3.1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4.3.2 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多目标换挡点求解
    4.4 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4.4.1 换挡过程数学模型
        4.4.2 换挡品质及评价指标
    4.5 自适应的综合性换挡控制策略制定
        4.5.1 城市物流车质量变化对换挡规律的修正
        4.5.2 驾驶员驾驶意图及路面纵向坡度对换挡规律的修正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5.1 换挡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5.2 综合性换挡规律仿真分析
        5.2.1 综合性换挡规律动力性能仿真分析
        5.2.2 综合性换挡规律经济性能仿真分析
        5.2.3 综合性换挡规律综合性能仿真分析
    5.3 自适应的综合性换挡规律仿真分析
        5.3.1 质量修正后的综合性换挡规律仿真分析
        5.3.2 驾驶员意图及路面纵向坡度修正后的综合性换挡规律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纯电动汽车两挡AMT换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动系统选型研究现状
        1.2.2 换挡规律制定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关键部件建模
    2.1 整车纵向动力学建模
    2.2 传动系统建模
    2.3 驱动电机建模
    2.4 传动系统关键部件效率建模
        2.4.1 电池效率
        2.4.2 驱动电机效率
        2.4.3 两挡AMT效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两挡AMT换挡规律研究
    3.1 换挡规律分析
        3.1.1 根据控制参数划分方式
        3.1.2 根据优化目标划分方式
    3.2 最佳经济性换挡规律
        3.2.1 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
        3.2.2 最佳经济性升挡规律的制定
    3.3 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
        3.3.1 动力性影响因素分析
        3.3.2 最佳动力性升挡规律的制定
    3.4 再生制动工况换挡规律
        3.4.1 制动影响因素分析
        3.4.2 最佳经济性降挡规律的制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两挡AMT综合换挡策略
    4.1 换挡规律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4.1.1 最佳经济性换挡规律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4.1.2 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4.2 两挡AMT综合换挡策略
        4.2.1 考虑驾驶意图和车辆性能的综合换挡策略
        4.2.2 综合换挡策略切换依据设计
        4.2.3 综合换挡策略切换控制器设计
    4.3 基于模糊理论的动力需求因数补偿控制器
        4.3.1 输入和输出变量
        4.3.2 模糊化
        4.3.3 模糊控制规则库
        4.3.4 模糊控制仿真分析
    4.4 基于迭代学习优化的动力需求因数补偿控制器
        4.4.1 迭代学习的数学描述
        4.4.2 开环PID型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
        4.4.3 优化前后仿真分析
    4.5 综合换挡策略仿真分析
        4.5.1 仿真工况一
        4.5.2 仿真工况二
        4.5.3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挡AMT综合换挡策略试验验证
    5.1 实车试验方案
        5.1.1 试验设备
        5.1.2 试验方案
    5.2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

(3)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换挡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电驱动系统发展现状
        1.2.1 纯电动汽车是否有必要匹配多挡位变速器
        1.2.2 纯电动汽车电驱动自动变速箱类型
    1.3 电驱动AMT系统关键问题研究现状
        1.3.1 纯电动电驱动系统参数匹配
        1.3.2 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换挡规律
        1.3.3 质量和坡度辨识算法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参数匹配
    2.1 纯电动车电驱动系统构型
        2.1.1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布置方案
        2.1.2 电驱动系统方案选择
    2.2 整车性能指标需求
    2.3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2.3.1 驱动电机工作特性分析
        2.3.2 电机功率参数匹配
        2.3.3 电机转速参数匹配
    2.4 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2.4.1 纯电动汽车AMT控制原理
        2.4.2 基于动态规划的AMT挡位数和速比优化
    2.5 基于Amesim和Matlab的纯电动汽车仿真平台
        2.5.1 整车仿真平台搭建
        2.5.2 仿真平台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综合换挡规律研究
    3.1 换挡规律类型
    3.2 电驱动系统AMT理论换挡规律设计
        3.2.1 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设计
        3.2.2 最佳经济性换挡规律设计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综合性换挡规律设计
        3.3.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简介
        3.3.2 基于遗传算法的换挡规律优化模型
        3.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换挡时刻优化
    3.4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3.4.1 不同换挡规律动力性对比
        3.4.2 不同换挡规律经济性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整车质量和道路坡道辨识方法
    4.1 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
        4.1.1 离散卡尔曼滤波算法
        4.1.2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4.2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4.3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在车辆状态估计中的应用
    4.4 质量和坡道估计仿真结果分析
    4.5 基于道路坡度和整车质量辨识的换挡规律在线修正方法
        4.5.1 上坡行驶工况挡位修正策略
        4.5.2 下坡行驶工况挡位修正策略
    4.6 不同载荷与坡道工况仿真结果分析
        4.6.1 上坡工况仿真结果
        4.6.2 下坡工况仿真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驱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及实车测试
    5.1 两挡变速器控制软件设计
        5.1.1 控制软件架构设计
        5.1.2 换挡过程控制策略
    5.2 两挡变速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2.1 AMT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5.2.2 AMT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实现
    5.3 两挡电驱动系统实车测试验证
        5.3.1 实车测试条件
        5.3.2 测试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全电AMT自动变速器试验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AMT试验台研究状况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AMT系统关键技术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AMT系统及试验台的分析与设计
    2.1 AMT系统
        2.1.1 AMT分类
        2.1.2 全电AMT结构与工作原理
        2.1.3 全电AMT换挡过程
    2.2 AMT系统测试试验台
        2.2.1 AMT台架试验方法
        2.2.2 AMT试验台总体布置
    2.3 AMT试验台机械部分设计
        2.3.1 动力装置
        2.3.2 联轴器
        2.3.3 传动轴
        2.3.4 试验台支架
        2.3.5 试验台底板
        2.3.6 加载装置
    2.4 本章小结
3 AMT试验台总成动力学分析
    3.1 驱动电机模型
    3.2 离合器模型
    3.3 AMT变速器模型
    3.4 AMT变速器试验台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AMT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
    4.1 测控系统总体方案与组成
    4.2 试验台AMT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2.1 选换挡控制器
        4.2.2 选换挡电机驱动控制器
        4.2.3 转速传感器
    4.3 试验台AMT控制系统软件组成
    4.4 本章小结
5 AMT离合器的模糊免疫PID控制
    5.1 离合器控制规律分析
    5.2 离合器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5.2.1 冲击度
        5.2.2 滑摩功
    5.3 AMT离合器的模糊免疫PID控制
        5.3.1 控制理论基本原理
        5.3.2 模糊免疫PID控制器设计
        5.3.3 模糊免疫PID控制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AMT试验台换挡试验验证与分析
    6.1 换挡的基本流程
    6.2 挡位标定
    6.3 换挡测试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ST原理、结构及试验技术
        1.2.1 PST原理与结构
        1.2.2 PST性能与评价方法
        1.2.3 PST试验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PST虚拟试验原理、方法与现状
        1.3.1 虚拟试验概念与原理
        1.3.2 PST虚拟试验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 虚拟试验系统构建方法与特点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
    2.1 PST虚拟试验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性能需求
    2.2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原理
        2.2.1 功能实现模块
        2.2.2 数据传输模块
        2.2.3 运行管理模块
    2.3 PST虚拟试验系统设计
        2.3.1 支撑体系对比分析
        2.3.2 基于HLA的虚拟试验系统
        2.3.3 基于HLA-DDS的虚拟试验系统
        2.3.4 虚拟试验系统硬件支撑平台
    2.4 PST虚拟试验系统技术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桥接组件开发
    3.1 HLA与 DDS数据交互机理
        3.1.1 HLA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2 DDS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3 体系间数据映射关系
    3.2 基于桥接组件的HLA与 DDS互连
        3.2.1 HLA与 DDS互连方案设计
        3.2.2 桥接组件结构原理分析
    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开发
        3.3.1 元模型理论
        3.3.2 桥接组件元模型
        3.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UML模型
        3.3.4 模型映射及桥接组件插件生成
    3.4 虚拟试验系统时间管理
        3.4.1 时间推进方式
        3.4.2 时间推进算法
    3.5 小结
第4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建模
    4.1 基于体系的多领域建模方法
        4.1.1 HLA多领域建模方法
        4.1.2 DDS多领域建模方法
    4.2 系统仿真组件建立
        4.2.1 PST机械组件
        4.2.2 PST液压组件
        4.2.3 PST控制组件
    4.3 系统载荷组件建立
        4.3.1 载荷数据库
        4.3.2 载荷组件SOM
        4.3.3 组件间消息映射关系
    4.4 系统物理组件建立
        4.4.1 PST试验台架组件
        4.4.2 PST控制器组件
    4.5 组件接口封装
        4.5.1 仿真组件HLA封装
        4.5.2 载荷组件HLA封装
    4.6 小结
第5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试验管理与监控
    5.1 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
        5.1.1 试验管理组件架构
        5.1.2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基本指令
        5.1.3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文件
        5.1.4 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
    5.2 试验管理组件设计
        5.2.1 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
        5.2.2 试验管理组件动态活动图
        5.2.3 试验管理组件界面
    5.3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及设计
        5.3.1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
        5.3.2 基于LabVIEW的试验监控组件设计
    5.4 小结
第6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产品试验验证
    6.1 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建立
        6.1.1 田间实验载荷获取
        6.1.2 EMD软阈值载荷降噪
        6.1.3 载荷统计特性分析
        6.1.4 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
    6.2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6.2.1 试验关键参数提取
        6.2.2 基于一致性检验的试验数据有效性评估
    6.3 系统桥接组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1 数据传输时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2 数据传输吞吐量性能测试与分析
    6.4 虚拟试验系统试验验证分析
        6.4.1 电控单元虚拟试验分析
        6.4.2 离合器接合规律虚拟试验分析
        6.4.3 起步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4.4 换挡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 I 桥接组件代码框架文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基于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的驾驶员在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硬件在环系统研究现状
        1.2.2 实物在环系统研究现状
        1.2.3 驾驶员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驾驶员纵向行为特性分析与建模仿真
    2.1 驾驶员纵向驾驶行为特性
        2.1.1 驾驶员纵向驾驶行为分析
        2.1.2 描述不同类型驾驶员的纵向参数
    2.2 行驶工况模型建立
        2.2.1 车辆测试工况分析
        2.2.2 台架测试工况模型
    2.3 RBF-PID参数自整定速度控制
        2.3.1 PID控制理论
        2.3.2 RBF神经网络结构
        2.3.3 RBF-PID参数整定原理
        2.3.4 RBF-PID速度控制模型建立
    2.4 整车纵向动力学建模
        2.4.1 发动机模型搭建
        2.4.2 自动变速器模型搭建
        2.4.3 车辆纵向数学模型搭建
    2.5 纵向速度控制驾驶员模型仿真分析
        2.5.1 稳态工况仿真分析
        2.5.2 动态工况仿真分析
        2.5.3 不同经验驾驶员分类与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驾驶员转向特性分析与建模仿真
    3.1 驾驶员转向驾驶行为特性
        3.1.1 驾驶员多点预瞄与预瞄加权策略
        3.1.2 驾驶员转向滞后时间参数描述
    3.2 驾驶员转向模型建模
        3.2.1 目标路径规划
        3.2.2 前馈转向控制
        3.2.3 反馈转向控制
    3.3 整车七自由度动力学建模
    3.4 转向驾驶员模型仿真分析
    3.5 不同经验驾驶员分类与仿真分析
        3.5.1 驾驶员模型分类模块
        3.5.2 驾驶员模型分类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驾驶员在环系统搭建及硬件在环仿真分析
    4.1 驾驶员在环系统结构及功能性分析
        4.1.1 驾驶员在环系统架构
        4.1.2 驾驶员在环系统功能性分析
    4.2 系统硬件选型配置
        4.2.1 ETAS/LABCAR硬件分析
        4.2.2 驾驶模拟器硬件分析
    4.3 系统软件配置及通讯接口模块
        4.3.1 软件板卡配置
        4.3.2 通讯接口及信号匹配标定
        4.3.3 LABCAR IP信号连接与编译
    4.4 Prescan道路场景建模
        4.4.1 PreScan场景建模简述
        4.4.2 PreScan虚拟道路场景
    4.5 驾驶员在环系统验证分析
        4.5.1 驾驶员在环系统硬件在环仿真
        4.5.2 驾驶员在环纵向控制验证分析
        4.5.3 驾驶员在环转向控制验证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实物在环系统测试验证分析
    5.1 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系统概述
        5.1.1 实物在环系统基本原理
        5.1.2 实物在环系统整体架构与测试模式
    5.2 实物在环系统整体测试架构
        5.2.1 系统硬件架构
        5.2.2 信号输入与输出
        5.2.3 接口模块
        5.2.4 系统软件配置
    5.3 实物在环系统测试验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7)电动客车换挡点实时优化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系统
    1.3 自动变速器挡位决策概述
        1.3.1 基于优化目标的挡位决策方法
        1.3.2 基于智能化控制的挡位决策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整车仿真平台搭建与挡位决策评价指标提取
    2.1 电动客车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2.2 电动客车能量传递路线分析
        2.2.1 整车受力分析
        2.2.2 整车能量流分析
    2.3 电动客车整车仿真平台
        2.3.1 电动客车基本参数
        2.3.2 整车仿真平台搭建
        2.3.3 仿真平台验证
    2.4 电动客车挡位决策评价指标分析
        2.4.1 动力性
        2.4.2 经济性
        2.4.3 驾驶性
        2.4.4 制动能量回收
        2.4.5 挡位决策评价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NSGA-Ⅱ算法的换挡点静态求解与评价分析
    3.1 电动客车基础换挡点求解
        3.1.1 电动客车最佳动力性升挡点
        3.1.2 电动客车最佳经济性升挡点
        3.1.3 降挡点制定方法
    3.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换挡点求解
        3.2.1 目标函数
        3.2.2 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
    3.3 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换挡点求解
        3.3.1 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3.3.2 基于AVL-CRUISE和Simulink集成优化模型
        3.3.3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仿真结果分析
    3.4 电动客车换挡点综合性能评价分析
        3.4.1 动力性评价分析
        3.4.2 经济性评价分析
        3.4.3 驾驶性评价分析
        3.4.4 制动能量回收评价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双层结构的换挡点实时优化
    4.1 双层结构预测控制概述
        4.1.1 基本原理概述
        4.1.2 离线优化在线查表
    4.2 基于正交试验的干扰量敏感性分析
    4.3 电动客车质量估计
        4.3.1 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电动客车质量估计
        4.3.2 电动客车质量估计的离线仿真结果
    4.4 驾驶员类型解析
        4.4.1 基于模糊控制的驾驶员类型解析
        4.4.2 离线仿真结果分析
    4.5 换挡点实时优化
    4.6 基于双层结构的电动客车挡位决策平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挡位决策平台仿真分析与硬件在环测试
    5.1 离线仿真分析
        5.1.1 质量可查下换挡点实时优化
        5.1.2 质量不可查下换挡点实时优化
    5.2 硬件在环测试
        5.2.1 测试平台介绍
        5.2.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电动汽车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系统参数集成优化及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1.2.2 电动汽车两挡变速系统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2.3 电动汽车换挡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项目来源
        1.3.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3 论文项目来源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系统结构设计及参数初步匹配
    2.1 两挡变速系统结构设计
        2.1.1 电动汽车现有两挡变速系统结构分析
        2.1.2 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系统结构设计
    2.2 两挡变速系统参数初步匹配
        2.2.1 电动汽车变速器参数初步匹配
        2.2.2 电动汽车换挡机构参数初步匹配
    2.3 本章小结
3 电动汽车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系统参数集成优化
    3.1 两挡变速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3.1.1 动力性评价指标
        3.1.2 经济性评价指标
        3.1.3 舒适性评价指标
    3.2 两挡变速系统参数多目标集成优化模型
        3.2.1 优化变量
        3.2.2 优化目标
        3.2.3 约束条件
    3.3 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模型求解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糊识别的多驾驶模式控制策略
    4.1 驾驶模式划分
        4.1.1 现有驾驶模式分类
        4.1.2 工况动力学分析及驾驶模式划分
    4.2 不同驾驶模式下的转矩获取
    4.3 基于模糊控制的驾驶模式识别
        4.3.1 识别参数隶属函数
        4.3.2 模糊控制规则
    4.4 多驾驶模式控制策略
        4.4.1 动力性驾驶模式换挡控制策略
        4.4.2 经济性驾驶模式换挡控制策略
        4.4.3 综合性能驾驶模式换挡控制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电动汽车两挡变速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5.1 整车仿真模型建立
        5.1.1 两挡变速系统整车仿真模型建立
        5.1.2 车辆百公里加速时间仿真模型建立
    5.2 两挡变速系统参数优化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5.2.1 动力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5.2.2 经济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5.3 两挡变速系统控制策略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5.3.1 动力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5.3.2 经济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E.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电驱动机械变速系统的换档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电动汽车变速系统换档控制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EMT系统及换档过程控制方案
    2.1 EMT系统结构分析
        2.1.1 EMT结构
        2.1.2 EMT换档执行器结构
    2.2 EMT换档过程控制研究
        2.2.1 EMT换档过程动力传动模型
        2.2.2 EMT换档过程控制策略
        2.2.3 EMT换档过程控制要求
    2.3 EMT换档过程控制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EMT系统换档过程控制方法
    3.1 EMT系统驱动执行器转速控制模型的建立
    3.2 EMT系统换档执行器位置控制
    3.3 EMT系统驱动与换档协调控制
        3.3.1 多模式协调控制方法
        3.3.2 基于极小值原理的换档控制方法
        3.3.3 EMT系统换档控制仿真
    3.4 本章小结
4 变速器TCU硬件设计
    4.1 TCU硬件总体设计
        4.1.1 TCU功能性分析
        4.1.2 TCU整体硬件系统结构设计
        4.1.3 TCU硬件设计流程
    4.2 TCU主控模块设计
        4.2.1 最小系统模块电路设计
        4.2.2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4.3 TCU输入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4.3.1 转速与转角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3.2 换档执行器位置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4 TCU驱动执行器控制模块设计
    4.5 TCU换档执行器控制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TCU软件设计及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5.1 TCU软件总体架构
    5.2 TCU系统换档程序设计
        5.2.1 TCU主程序设计
        5.2.2 TCU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5.2.3 TCU换档过程CAN通信程序设计
        5.2.4 TCU换档程序设计
    5.3 TCU模块测试
        5.3.1 通信模块测试
        5.3.2 转速转角信号采集模块测试
        5.3.3 换档时间模块测试
    5.4 TCU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5.4.1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
        5.4.2 硬件在环仿真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道路试验与结果分析
    6.1 道路试验条件和方法
    6.2 道路试验
    6.3 道路试验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商用车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商用车混合动力现状及结构原理
        1.2.1 混合动力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混合动力结构原理
    1.3 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模块发展现状及技术分析
        1.3.2 电液控制模块的结构和关键技术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及其工作模式分析
    2.1 汽车传动技术的发展
        2.1.1 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自动变速器
        2.1.2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
        2.1.3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一般构型
    2.2 商用车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
    2.3 基于DHT的商用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及动力传递路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3.1 液压系统理论分析
        3.1.1 流体动力学基础
        3.1.2 节流孔流量计算
        3.1.3 阀芯动力学计算
    3.2 电液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2.1 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
        3.2.2 液压原理图设计
    3.3 液压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
        3.3.1 供油调压和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3.3.2 冷却润滑回路设计
        3.3.3 制动器及换挡控制回路设计
        3.3.4 液压阀及弹簧设计
    3.4 电液控制系统阀体三维建模
        3.4.1 设计方法
        3.4.2 三维模型建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液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4.1 AMESim软件介绍
    4.2 主压力调节阀建模与仿真分析
        4.2.1 主压力调节阀与高低压切换阀模型建立
        4.2.2 主压力调节阀特性分析
    4.3 冷却润滑油路动态仿真模型
        4.3.1 润滑滑阀HCD模型搭建与参数选择
        4.3.2 冷却润滑回路仿真模型搭建
    4.4 制动与换挡控制回路动态仿真模型
        4.4.1 制动器滑阀HCD模型搭建与参数选择
        4.4.2 制动与换挡控制回路仿真模型搭建
    4.5 电液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及优化
        4.5.1 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
        4.5.2 系统主油路压力动态响应
        4.5.3 冷却润滑回路仿真结果
        4.5.4 制动与换挡控制回路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液控制模块阀体强度分析及流体分析
    5.1 电液控制模块阀体强度分析
    5.2 流体压力损失分析
        5.2.1 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
        5.2.2 流道流体压力损失分析
    5.3 电液控制模块阀体典型流道流体仿真
        5.3.1 CFD仿真流程
        5.3.2 CFD计算前处理
        5.3.3 主阀体内部典型流道的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液控制模块总成性能实验分析
    6.1 电液模块性能试验台系统
    6.2 电液控制模块性能试验
        6.2.1 系统高压测试
        6.2.2 系统低压测试
        6.2.3 换挡电磁阀的压力测试
        6.2.4 制动器电磁开关阀压力测试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物流车多挡变速电驱动桥换挡控制策略研究[D]. 李晋严. 吉林大学, 2021(01)
  • [2]纯电动汽车两挡AMT换挡策略研究[D]. 毕善汕. 江苏大学, 2020(02)
  • [3]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换挡控制研究[D]. 王超. 山东大学, 2020(10)
  • [4]全电AMT自动变速器试验台的研究[D]. 吴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D]. 闫祥海.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基于自动变速器实物在环的驾驶员在环系统[D]. 曾键.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7]电动客车换挡点实时优化与评价[D]. 张煜晨. 吉林大学, 2019(11)
  • [8]电动汽车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系统参数集成优化及控制策略[D]. 陈睿杰. 重庆大学, 2019(01)
  • [9]电驱动机械变速系统的换档控制研究[D]. 刘凯.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商用车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设计[D]. 姬亚男. 湖南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