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功能障碍运动项目评估方法的信效度

脑卒中功能障碍运动项目评估方法的信效度

一、脑卒中机能障碍评定法运动项信度及效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拯[1](2021)在《脑卒中病人应用interRAI-PAC评估工具的信效度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汉化版interRAI-PAC进行信效度检验,探讨此评估工具在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使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临床医生、治疗师及家属提供客观的患者状况,使其做出合理有效的医疗决定,同时推进能够兼容不同医疗健康领域的评估工具在我国的广泛使用。[方法]1.由两名接受过interRAI专项培训的医务人员同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92名脑卒中患者进行interRAI-PAC评估,测量其评估者间信度;2.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十家医院康复科1413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interRAI-PAC评估,测量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3.选取其中320名同时进行MOCA、MBI、HAMD评估,测量效标效度;4.邀请6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康复领域专家采用1~4级评分方法,测量interRAI-PAC的内容效度。[结果]1.interRAI-PAC测量者间信度:测量者间信度相关系数范围在0.796~0.934(P<0.01);2.interRAI-PAC 内部一致性信度:interRAI-PAC 中的认知能力、情绪和行为、健康状况、尿便控制四部分以及量表整体情况下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40~0.815(P<0.01),沟通和知觉、生理机能/功能状况、口腔与营养状态、治疗和处置、责任和预嘱五部分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511~0.656(P<0.01),疾病诊断、皮肤状况、用药情况三部分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0.144~0.364(P<0.01)。3.interRAI-PAC内容效度:内容效度为1.0;4.interRAI-PAC结构效度:认知能力部分提取两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7.648%,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588~0.867;沟通和知觉部分提取两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3.509%,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663~0.865;情绪和行为部分提取五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8.850%,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491~0.918;生理机能/功能状况部分提取三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7.648%,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481~0.864;健康状况部分提取八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7.584%,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390~0.925;口腔与营养状态部分提取两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681%,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356~0.907;用药情况部分提取三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6.946%,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390~0.925;责任和预嘱部分提取两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95.054%,因子负荷量绝对值为0.974~0.976;5.interRAI-PAC校标效度:interRAI-PAC与MoCA、HAMD以及MBI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405、0.822(P<0.01)。[结论]1.汉化版interRAI-PAC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评估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2.量表中认知、抑郁、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有可接受的校标关联效度。可以作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临床使用初筛工具,为临床医生、治疗师及家属提供客观的患者状况,使其做出合理有效的医疗决定。

佟彤[2](2021)在《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的本土化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the Nottingham Extend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NEADL)进行本土化以及跨文化调适,评价其中文版本的信度与效度并对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提供研究工具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回译法,对英文版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NEADL)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最终得到中文版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辽宁省锦州市、朝阳市两所三甲医院509名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Rating Scale,MBI)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5.0和AMOS23.0软件对一般资料、信度、效度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校正后的项目-总相关评价量表的信度;用条目-总分相关系数进行条目分析,用条目临界比率值(CR)评价区分效度;用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价量表的效度;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在不同变量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509份,有效回收率97.88%。其中男性293人,女性216人。年龄为18~94岁,平均(64.32±12.33)岁。2、信度:中文版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50,分半信度为0.964,重测信度为0.916,校正后的项目-总相关范围为0.345~0.797。3、条目分析与区分度:中文版NEADL量表各个条目-总分相关系数为0.386~0.821。区分效度以条目临界比率值(CR)为标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条目的区分效度良好(P<0.01)。4、效度:内容效度中,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在0.833~1.000之间,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全体一致性(S-CVI/UA)为0.818,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69。效标关联效度中,中文版NEADL量表总分与MBI总分呈显着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为0.709。结构效度中,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6.57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x2/df)为1.777,比较适配指数值(CFI)为0.965,适配度指数(GFI)为0.887,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为0.855,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为0.048,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为0.056。5、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现状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数高于未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缺血性卒中患者总体分数高于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的照顾者之间得分也存在着显着差异,主要照顾者为儿女与雇用人员的患者分数要低于配偶为主要照顾者的患者。结论1、中文版NEADL量表的信度良好,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中文版NEADL量表的效度良好,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指标均达到可接受适配标准;与效标工具MBI量表的相关系数达到较好水平,可以作为中国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的评估工具。2、中文版NEADL量表测得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受年龄、卒中类型、是否接受过康复治疗、主要照顾者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改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提高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增加对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康复情况的重视。

马漫[3](2020)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术后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依据现况调查结果、文献回顾,构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烟雾病患者护理干预方案。2.对烟雾病患者实施干预,探讨该干预方案对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由三个部分构成1.调查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从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便利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82例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60例,问卷回收率是92.2%.采用单因素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可控影响因素。2.基于现况调查的结果、结合文献回顾、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初稿,依据该方案初稿开展专家咨询,纳入6例研究对象进行预实验,根据结果修改形成施测稿。3.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行外科手术干预的烟雾患者136例,进入脑血管五病区患者自动纳入干预组,进入脑血管一病区患者自动纳入对照组。干预组连续进行6周,共6次干预,患者在院干预以团体、一对一形式进行,患者出院以电话和微信形式进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方案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基线测量,收集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健康信念量表、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问卷资料。运用Exce12013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PSS19.0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均数为71.38分,服药依从性患者占64.6%,术后烟雾病患者的健康信念评分作为自变量,服药依从性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411.414P<0.01),二者关系呈正相关。生活质量PCS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吸烟、年龄共解释了 PCS得分89.2%的变异,该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MCS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年龄、饮酒史共解释了 MCS得分87.3%的变异,该模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现况调查结果、文献回顾、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初稿并修订施测稿。该干预方案6周内实施6次,主要包括烟雾病知识的学习、了解烟雾病危害、改变导致烟雾病复发的行为、克服自我管理存在的困难、感知自我健康受益。3.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42例,样本流失6例,流失率4.2%,有效样本量136例。纳入研究对象18~64岁,干预组86例,对照组50例。干预前进行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干预组年龄(44.00±10.459)岁;对照组,年龄(44.18±12.197)岁。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析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水平干预前后、各维度变化,对干预前后分值变化、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干预前对照组健康信念总分(70.26±7.52),干预后健康信念总分(72.26±5.49);干预组干预前健康信念总分(70.61±7.61),干预后健康信念总分(89.73±6.46)。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健康信念总分高于对照组,且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健康动力”、“感知障碍”两个维度。随着时间推移干预组和对照组健康信念水平都有所提升,干预组的提升幅度更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居住状态、术前症状表现、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情况、是否患有高血压等因素影响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P<0.05)。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烟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5.43±0.57,5.25±0.43),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7.31±0.76,5.02±0.49),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正向回答条目人数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提高较多,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变化不大。影响烟雾病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饮酒史、居住状态、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情况、Suzuki分期、术前症状等纳入回归方程。研究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5.9%的变异。F=42.891,(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干预组烟雾病患者PCS得分变化(57.24±23.48,62.36±22.77),MCS得分变化(51.77±17.33,62.74±16.49);对照组生理维度得分变化(58.12±25.44,53.23±21.11)MCS 得分变化(50.52±17.74,49.26±15.78)。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干预组MCS得分变化高于PCS得分变化,尤其是“情感职能”、“活力”“心理健康”等维度。另通过分析发现,对照组在未实施干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生活质量评分出现了下降情况。烟雾病患者术后PCS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态、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糖尿病、Suzuki分期、术前症状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3.2%的变异。F=41.507,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烟雾病患者术后MCS变化影响因素分别是: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居住状态、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Suzuki分期及术前症状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9.7%的变异。F=56.771,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影响因素较多,术后服药依从性不高,健康信念水平高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好。2.通过现况调查结果,结合文献回顾,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对烟雾病患者实施该干预方案,得出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方案可以提高烟雾病患者的健康信念水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超[4](2020)在《穴位埋线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穴位埋线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为治疗方法,使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仪与运动诱发肌电图仪采集并分析患者在接受穴位埋线治疗与经颅直流电治疗前后步态参数、电生理参数、运动功能指数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制,为纠正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力求探寻出一条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中西结合治疗途径。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从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招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134名,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33例)、穴位埋线组(34例)、tDCS组(34例)、穴位埋线结合tDCS组(33例),以4周为治疗周期。治疗上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内科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埋线组取患侧肢体曲池、外关、髀关、血海、梁丘、足三里进行埋线治疗;tDCS组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穴位埋线结合tDCS组加用穴位埋线和直流电刺激治疗。采用Gait Watch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步频及步速变化,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仪采集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胫前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潜伏期及波幅变化,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部分(Lower limbs Fugl-Meyer index,L-FMA)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统计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患者步态参数变化中,穴位埋线结合tDCS组的步频、步速改善较干预前最为明显,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穴位埋线组、tDCS组在步态参数上变化都较常规康复组明显(均P<0.05),而穴位埋线组与tDCS组比较,两组步态参数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EPs电生理指标变化中,穴位埋线结合tDCS组的波幅、潜伏期较其他三组变化更明显(均P<0.05);组间比较,穴位埋线组、tDCS组、常规康复组在波幅、潜伏期变化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下肢FMA评分中,穴位埋线结合tDCS组L-FMA评分较其他三组变化更明显(均P<0.05),穴位埋线组、tDCS组改善比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均P<0.05),穴位埋线组与tD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常规康复训练、穴位埋线治疗、tDCS刺激、穴位埋线结合tDCS治疗方案均能对偏瘫患者步频、步速、运动潜伏期、波幅、运动功能评分有改善作用;2.穴位埋线结合tDCS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3.基于步态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方法,能更准确、客观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邓华阳[5](2019)在《坐位功能测试量表(FIST)汉化及用于脑卒中患者坐位平衡评定的信度、效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译制简体中文版FIST量表,验证其效度及信度,以提高对脑卒中患者坐位平衡的重视程度,为FIST量表在国内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与FIST量表原作者通过邮件联系,取得其汉化授权。严格翻译及回译进行量表的汉化。最终简体中文版FIST量表回译为英文版量表,并取得了原作者认同。共有60例脑卒中患者自愿参加了本项研究。由同一评定者对所有患者进行PASS量表、BI指数及FIST量表评定,其中FIST量表仅收集视频资料,不计分。由三名评定者同时对视频资料进行FIST量表评定并计分,第三名评定者在第一次评定后一个月对视频资料再一次进行FIST量表评定。采用SPSS 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因存在部分拍摄角度问题及评测问题剔除6例,最终统计处理的为54名患者数据。1.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提示,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506,且3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FIST量表总分与BI量表总分相关性一般(rV1=0.698;rV2=0.791;rV3=0.84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IST量表总分与PASS量表总分相关性较好(rV1=0.709、rV2=0.806、rV3=0.8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FIST量表总分的组内信度ICC值为0.974,分项得分的组内信度ICC值为0.778-0.948,95%可信区间均较集中。FIST量表总分的组间信度ICC V1-V2=0.896、ICC V1-V3=0.891、ICC V2-V3=0.955;分项得分的组间信度ICC值为0.537-0.905,95%可信区间波动较明显。结论:1.中文版FIST量表有良好的标准效度,同时结构效度一般。2.中文版FIST量表具有较高的评定员内部信度,但评定员间信度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以验证。

刘照勇[6](2018)在《定期康复指导和E-LINK系统辅助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远期疗效观察和上肢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定期康复指导和E-LINK系统辅助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远期疗效和上肢康复情况。方法一、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n=30)和随访组(n=30)。两组均给予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随访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后期给予定期康复指导。均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末和12个月末的随访,进行相关功能评定(包括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二、另选符合标准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康复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及任务导向性上肢训练,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LINK系统辅助上肢功能训练,疗程均为6周,观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包括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评价表、Fugl-Meyer量表(FMA)、简易手功能评估表(STEF)和Barthel指数等)。结果临床实验一:组间对照比较:入组时和6个月末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末随访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I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6个月末和12个月末随访组患者NIM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6个月末和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和NIM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p<0.05)。阶段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至6个月末Fugl-Meyer评分、BI评分和NIM评分明显优于6个月末至12个月末(p<0.05),且6个月末至12个月末随访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临床实验二:组间对照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和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FMA评分、STEF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定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着,具有远期疗效;E-LINK系统辅助上肢功能训练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耳玉亮[7](2017)在《八段锦锻炼对社区老年女性平衡功能短期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组织60-80岁在社区居住的老年女性进行八段锦锻炼,研究八段锦对研究对象平衡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研究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的方法进行。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筛查,从9个社区中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4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单位把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71人)和对照组(73人)。干预组进行3个月的八段锦锻炼(每周5天,每天1小时),锻炼形式以老年人集中锻炼为主,因故无法参加集中锻炼的,在家进行相同强度的独立锻炼:干预期间发放2次老年跌倒预防健康教育读本。对照组在干预期间仅发放2次老年跌倒健康教育读本。研究过程中使用锻炼日志记录干预组研究对象锻炼八段锦的质量和数量。利用电话/入户随访了解对照组研究对象运动锻炼情况和失访情况。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采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运动、患病情况、平衡功能可能的影响因素等信息,并用Berg平衡测试、睁眼单脚站立测试、闭眼单脚站立测试、睁眼双足前后站测试、闭眼双足前后站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对平衡功能进行评估。以Berg平衡测试评分(BBS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比较指标在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间的变化情况;以BBS评分为因变量,分别以是否干预、合格锻炼天数、平均每周合格锻炼天数为自变量,以研究收集到的相关因素作为协变量建立双重差分回归模型、二水平回归模型、三水平回归模型以分析八段锦锻炼对BBS评分的影响,从而研究干预对研究对象平衡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研究过程中有5名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退出(失访率3.47%),共139名研究对象参与整个研究,其信息进入分析。干预组研究对象集中锻炼出勤率为96.81%;集中锻炼合格率90.77%;独立锻炼合格率为86.70%,平均每周合格锻炼天数为4.93天。干预实施后干预组各项平衡功能能评价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BBS评分、睁眼右脚站立时间、闭眼左脚站立时间、闭眼右脚站立时间、闭眼双足前后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6项指标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使用t检验后发现,与对照组干预前后BBS评分变化差异相比,干预组干预前后BBS评分变化差异多增加了 2.95分(P<0.001),闭目原地踏步测试时增加了 1.99秒,差异有显着性(P<0.01)。其他平衡功能评估指标数值都有增加,但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显着性。双重差分回归模型、二水平回归模型、三水平回归模型对主要评估指标BBS评分进行分析发现,纳入协变量后,在研究期间,研究对象参加八段锦锻炼使其BBS评分提高2.51-2.65分(P<0.01);八段锦合格锻炼天数每增加一天,BBS评分平均增加0.04分(P<0.01);与未锻炼八段锦者相比,随着每周平均合格锻炼天数的增加,BBS评分增加幅度也有所增加,二者呈现一定量效关系。结论短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60-80岁社区老年女性平衡功能。研究期内研究对象BBS评分与八段锦锻炼量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研究对象八段锦锻炼量越多,BBS评分提升幅度越大。

孙云娇[8](2016)在《针刺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卒中患者遗留的手功能障碍使其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积极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卒中患者的手功能,是康复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目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中医针刺与西医康复训练方法的结合最热门。本课题通过对针刺法结合作业疗法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理论的深入研究、临床疗效的细致观察,同时与单纯作业疗法对比,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科学、高效的方法。本研究从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这三方面来评价临床疗效,其中手功能评价采用FMA、WMFT两种量表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从本研究中发掘对手功能评价更敏感、精确、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层法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作业疗法组)和对照组(单纯作业疗法组),两组各3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手功能评定(FMA、WMF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定(SF-36),通过上述评定结果来观察患手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项疗效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8周、16周后,两组患者的FMA、WMFT、MB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在FMA、WMFT、MBI、SF-36评分方面,针刺结合作业疗法组治疗后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单纯作业治疗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16周与治疗8周进行组内比较,在WMFT评分、SF-36评分方面改善显着(P<0.05),而在FMA、MBI评分方面,两个治疗时期之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1)针刺结合作业疗法、单纯作业疗法均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从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发现,针刺结合作业疗法组明显优于单纯作业疗法组(P<0.05);(2)本研究釆用多项量表(FMA、WMFT、MBI、SF-36)评定脑卒中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情况,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度;WMFT在评价患者功能障碍方面比FMA更敏感、精确,WMFT在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评价中应得到广泛、大力推广。

尹秋华[9](2016)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联合艾灸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种疗法并探讨针刺联合艾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为寻求治疗本病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并为之后艾灸疗法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病例70例,通过SPSS 19.0得出随机数字,制成随机分配卡共70张,分别装入70个不透明信封内,信封号同卡片序号,按1:1比例分成针灸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随后根据纳入病例前来就诊的顺序进行分配,按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进行对应治疗,针刺加灸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如调控血压、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中风病常规辨证治疗(口服中药,理疗措施等),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冰刺激、摄食训练等),针刺治疗(主穴选取舌三针、脑三针,疗程共4周)。治疗组(针刺加灸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加用艾条悬灸治疗,艾灸主穴取风池(双)、风府,施灸顺序为风池(双侧)、风府穴,每穴施灸时间10分钟,疗程同针刺组。入院时以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筛选,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洼田吞咽能力评级,以及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分,用于统计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将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等多个因素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级以及吞咽困难评分,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针刺组相比,针刺联合艾灸组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级和吞咽困难评分提高的分差值均高于单纯针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级中,结果显示经治疗后针刺加灸组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针刺组显效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88%,经秩和检验(p<0.05)显示针刺加灸组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分中,针刺加灸组基本痊愈9例,明显好转3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76%;针刺组基本痊愈4例,明显好转0例,好转1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42.42%,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针刺加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与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分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刺联合艾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均有良好疗效,针刺脑三针、舌三针可以醒脑通络、畅通咽喉,艾灸风府、风池穴可以温阳祛风、活血化瘀,二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醒脑、祛瘀、通络的作用,故而针刺联合艾灸疗法更占优势,且临床应用中表明,艾条悬灸后颈部穴位治疗本病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在本研究中,尽管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和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分得出的有效率不近似,但经过对详细得分的统计分析,得知两量表的评分总体趋势具有显着的一致性,故而可以认为两量表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张晓莉,贾杰[10](2015)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评定方法概述》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四大杀手之一,其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卒中患者发病后,大部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工作及学习,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由于上肢功能较下肢功能精细,故上肢功能障碍较下肢功能障碍更难恢复,在

二、脑卒中机能障碍评定法运动项信度及效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卒中机能障碍评定法运动项信度及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脑卒中病人应用interRAI-PAC评估工具的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评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的本土化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致谢
    三、个人简介
附表

(3)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烟雾病的研究现况
        1.2 烟雾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1.3 健康信念的研究进展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况和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类型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人口学资料
        3.2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量表信效度检验
        3.3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现况分析
        3.4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程度与服药依从性的回归分析
        3.5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6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分析
        4.2 烟雾病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和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分析
        4.4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方案构建
    1. 干预方案初稿形成过程
        1.1 文献研究
        1.2 干预人员
    2. 干预方案施测稿形成过程
第三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研究
    1 研究类型
    2 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干预方法
        2.4 资料收集方法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分析
        3.3 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
        3.4 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
    4 讨论
        4.1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4.2 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4.3 健康信念模式对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论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2.1 研究的创新性
        2.2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穴位埋线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剔除及终止试验标准
    2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样本含量
        3.3 研究分组
        3.4 治疗方案
        3.5 疗效评定
        3.6 统计分析
    4 质量控制
    5 医学伦理及临床注册
    6 临床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前评价指标比较
    3 治疗后结局指标比较
        3.1 步频的比较
        3.2 步速的比较
        3.3 波幅的比较
        3.4 潜伏期的比较
        3.5 下肢FMA评分的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穴位埋线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1.1 中医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1.2 穴位埋线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理论基础
        1.3 埋线治疗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穴位选择
        1.4 埋线治疗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结局分析
        1.5 穴位埋线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分析
    2 tDC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2.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2.2 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理论基础
        2.3 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参数选择
        2.4 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结局分析
        2.5 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分析
    3 穴位埋线结合tDC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3.1 穴位埋线结合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案选择
        3.2 穴位埋线结合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结局分析
        3.3 穴位埋线结合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分析
    4 各结局指标评价穴位埋线结合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中作用
        4.1 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在下肢步行功能评价中的作用
        4.2 运动诱发电位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4.3 FMA量表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坐位功能测试量表(FIST)汉化及用于脑卒中患者坐位平衡评定的信度、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中文版FIST量表译制
    2.3 研究对象
    2.4 评定量表
    2.5 评定方法及评定流程
    2.6 统计学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研究对象得分及数据类型分析
    3.3 汉化版FIST量表信效度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坐位平衡及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6)定期康复指导和E-LINK系统辅助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远期疗效观察和上肢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实验一 定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远期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临床实验二 E-LINK 系统辅助上肢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八段锦锻炼对社区老年女性平衡功能短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二、研究现场与研究对象
        (一) 研究现场
        (二) 研究对象招募
        (三) 研究对象分组
    三、研究方法
        (一) 干预方法
        (二) 评估方法
        (三) 质量控制
        (四) 安全性保障
        (五)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招募和失访情况
    二、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三、干预完成情况
    四、八段锦锻炼对研究对象平衡功能短期影响
    五、BBS评分变化分析
讨论
结论和建议
特色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针刺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五、中止试验标准
    六、病例来源及分组
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图
    二、治疗方法
    三、疗效观测周期
    四、疗效指标
    五、统计学方法
    六、作业治疗注意事项
    七、针刺意外事件的处理
研究结果
    一、两组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及评价指标的基线比较
    二、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祖国医学对中风及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及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认识
    3.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治疗
    4.本研究的治疗思路
    5.本研究选穴依据
    6.测评指标的选择
    7.结果分析
    8.本课题创新之处
    9.存在的问题
    10.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期表
    附表2——简易精神状态速查表
    附表3——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附表4——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附表5——M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
    附表6——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致谢
作者简历

(9)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吞咽的生理基础及病理机制
        1.1.1 吞咽的生理过程
        1.1.2 吞咽的神经生理
        1.1.3 吞咽障碍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1.1.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1.2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1.2.1 吞咽障碍的筛选
        1.2.2 吞咽障碍的评估
        1.2.3 吞咽障碍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2.4 小结
    1.3 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相关论述
        1.3.1 本病的相关概念与病因病机
        1.3.2 现代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概述
        1.3.3 小结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 结果
        2.2.1 研究病例的分布情况
        2.2.2 一般资料比较
        2.2.3 病情可比性分析
        2.2.4 疗效评定比较
        2.2.5 两份量表的相关性比较
        2.2.6 不良反应观察
第3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
    3.2 评价量表的选择
        3.2.1 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3.2.2 吞咽困难评价标准
        3.2.3 两份量表的比较
    3.3 艾灸疗法的理论依据
    3.4 选穴依据
        3.4.1 舌三针
        3.4.2 脑三针
        3.4.3 风府、风池穴
    3.5 总结
    3.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脑卒中机能障碍评定法运动项信度及效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卒中病人应用interRAI-PAC评估工具的信效度检验[D]. 郑拯.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诺丁汉日常生活扩展活动量表的本土化及评价[D]. 佟彤.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D]. 马漫. 郑州大学, 2020(02)
  • [4]穴位埋线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 全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坐位功能测试量表(FIST)汉化及用于脑卒中患者坐位平衡评定的信度、效度研究[D]. 邓华阳. 南华大学, 2019(01)
  • [6]定期康复指导和E-LINK系统辅助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远期疗效观察和上肢康复的临床研究[D]. 刘照勇.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7]八段锦锻炼对社区老年女性平衡功能短期影响的研究[D]. 耳玉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5)
  • [8]针刺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影响[D]. 孙云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9]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对比研究[D]. 尹秋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10]脑卒中后上肢功能评定方法概述[J]. 张晓莉,贾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01)

标签:;  ;  ;  ;  ;  

脑卒中功能障碍运动项目评估方法的信效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