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玉[1](2021)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研究》文中指出股权质押已成为全球各大资本市场上的普遍现象,A股超过95%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情况,并且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一度达到“无股不押”的程度。虽然已有研究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但仍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究其原因,一方面,股权质押属于大股东个人的财务行为,不同动机下的股权质押行为可能会造成不一样的经济后果,另一方面,大股东的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而该异质性又必然会造成大股东利益和决策的差异,从而进一步造成股权质押后的经济后果差异。由此可见,对于股权质押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不能仅从股权质押行为同质性角度展开,而是需要从作为股权质押主体的大股东异质性及其股权质押动机差异视角展开。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决策,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促进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公司价值的重大举措,对公司的发展和市场价值有很大影响。然而在投资者保护相对较弱的新兴市场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通过自利目标选择、溢价支付和关联方交易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进而攫取私有收益的情况十分严重。现有文献认为当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更容易表现出侵占和掏空行为,通过自利性并购进一步实施掏空,例如,通过增加企业的并购数量在短期内抬高股价或者利用并购进行关联交易为其附属公司提供便利,或者占用资金达到进一步掏空上市公司的目的。但大股东股权质押是否真的仅表现为对并购行为的增加和对商誉减值的加剧?不同动机下的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并购项目选择、溢价支付以及商誉减值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甚至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又是否会对基于掏空目的的并购项目选择、溢价支付和后续的商誉减值存在一定的治理效应呢?如果是,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达到该效果?为此,本文基于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异质性、大股东异质性与大股东行为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三个视角,以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估值理论以及效率理论为基石,尝试从质押动机和大股东异质性视角,探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问题,并进一步从多个大股东情形展开讨论其影响效应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大股东异质性分析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发现,首先,目前市场上大股东将质押资金用于自身或其他第三方(非支持型股权质押)的情况相比用于上市公司(支持型股权质押)的情况更为普遍。其次,非控股大股东质押体量仍是较大的,有必要将其纳入研究中。最后,相比非控股大股东,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为上市公司融资的情况更为普遍。(2)研究基于不同动机下的股权质押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效应发现,大股东支持型股权质押会显着抑制企业的并购行为,表现出更强的治理效应,而大股东非支持型股权质押则表现出对并购行为的青睐,表现出更强的掏空动机。对于并购后是否会发生商誉减值,大股东支持型股权质押也表现出显着的治理效应,而大股东非支持型股权质押则会显着提升并购溢价并且增加并购后发生商誉减值的概率。但对于并购绩效而言,大股东非支持型股权质押会显着提升并购项目的短期市场表现,但对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是损害的,而大股东支持型股权质押仍然并未表现出预期的治理效应,仅当其连续质押期等于或高于2期时才会表现出对并购后长期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3)大股东异质性会对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相比非控股大股东,控股股东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效应更强;相比单一质押,两类股东同时质押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效应更强。(4)进一步考察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发现,相比不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企业,企业中存在多个大股东对非支持型股权质押对企业并购行为、商誉减值以及并购绩效表现出来的负面效应具有缓解作用,并且进一步分析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机制发现,相比退出威胁,多个大股东对非支持型股权质押对企业并购负面效应的治理作用更多是通过积极发声发挥的。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基于股权质押融资资金用途捕捉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开展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对质押资金用途以及质押动机方面研究的不足。现有文献对股权质押的研究主要集中从股权质押行为同质性视角研究其经济后果,鲜少文献关注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股权质押融资资金的用途是对质押动机的实际反映,根据大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流向可将股权质押行为分为两类,支持型股权质押与非支持型股权质押,不同动机下的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后果是存在差异的,而这应该是股权质押相关经济后果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视角切入,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效应进行检验,丰富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方面的研究,也同时为现有关于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研究结论不一致的现象提供了解释,同时也能有效加强对实践中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动机的理解,进一步为股权质押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第二,对大股东异质性的区分为解释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视角。过去的研究多从股东的同质性角度展开,然而事实上,股东同质性的假设前提是存在缺陷的,股东的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股东是具有不同行为动机和利益目标的群体。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股权质押、同时质押与单一质押、首次质押与追加质押几个方面区分其异质性,进一步深入分析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大股东异质性视角展开的研究也为解释现有研究关于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效应并未得到一致结论的现象提供了独特视角。第三,本文还从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视角丰富了多个大股东情形下的公司治理相关研究。本文从多个大股东治理视角分析发现,企业中存在多个大股东能有效发挥治理效应,增强支持型股权质押对并购概率、并购溢价和商誉减值的抑制作用,减弱非支持型股权质押对并购概率、并购溢价和商誉减值的加剧作用,并且从积极发声和退出威胁两种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多个大股东能有效通过这两种作用机制发挥治理效应,两种机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丰富了多个大股东治理机制领域的文献。

竹挺进[2](2021)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失去控制权风险与公司财务舞弊》文中提出基于2003—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回归模型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及如何对公司财务舞弊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公司财务舞弊可能性间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是国有企业时,这一关系并不存在;当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控股股东或股价跌至强制平仓线附近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质押比例更低的情况下,质押比例上升就会提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证据显示,帮助控股股东维护其控制权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胡欣蓉[3](2021)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的经验证据》文中指出

唐德红[4](2021)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模式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容轻视。城镇化建设、应对金融危机等,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这一骨干力量。在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地方政府需要大量资金增加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受分税制改革的影响,财权事权的不匹配使得大多数地方政府收不抵支。于是,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平台公司等渠道举债融资来弥补赤字,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开始不断扩张,不断积累的债务甚至引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见,地方政府债务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共十九大明确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曾多次被国家重要会议所提及。其中,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重点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18年12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本文按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度量、传导及影响-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模式:基本特征与实施困境-债务风险化解模式困境的破解-债务风险化解的路径”的设计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运用基础统计数据分析和风险度量模型KMV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及影响,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基本情况。其次,基于各地方政府探索出的多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模式,通过对其中主流的八种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实施困境进行分析,在综合既有研究以及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各种模式实施困境的成因,并提出了破解各种困境的主要方法与具体措施。最后,归纳总结各地方政府运用各种模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分析可取之处,并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际状况,探索化解债务风险的具体操作路径。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2015-2019年,全国政府基于自身综合财力对债务风险的控制已经处于失控的边缘;2019年,部分地方政府依靠当地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或当地的综合财力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其债务风险;未来三年(2020-2022年),除上海、浙江、广东、宁夏四个省份外,其余省份利用可支配综合财力来偿还地方债及城投债的违约风险较高。而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不可持续性。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模式有八种,不同模式的特征存在某种异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应按照债务清理、控增量、去存量、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以及债务绩效评价的路径操作。

许美[5](2021)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政府正大力鼓励各行各业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它不仅能从根本上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能为微观企业建立起强有力的核心竞争优势。近年来,股权质押这一新兴的融资方式在我国资本市场获得了飞快的发展。由于其相对于银行贷款具有程序简便、审批快的特点,很快就为各家上市公司股东所用,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在国内金融市场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A股市场质押股数为4865.04亿股,总质押市值达4.32万亿元。股权质押已成为上市公司股东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所反映出的问题与质押后的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后果是值得关注的。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由于现金流权下降,使得第二类代理问题被明显加剧。同时,由于存在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为了维持股价会十分在意企业的短期绩效,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会倾向于风险小、收益稳定项目,对于研发创新这类风险高、耗时长的活动会削减资金投入,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效率。因此,本文试图以企业创新这一经济后果为落脚点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是否会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选题背景,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企业创新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之后提出针对本文研究内容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其次,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企业创新铺垫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企业创新效率的内涵,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再次,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研究假设。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控股股东掏空动机、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风险、引起投资者负面情绪、缓解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四个角度阐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机理,再从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行业类别对其中的影响作异质分析。再次,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筛选后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更换了被解释变量,即创新效率的度量指标以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对政府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三个主体分别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2)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更强;(3)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越弱;(4)相比于传统行业,高科技行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更强。本文在最后针对政府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监管部门应对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进行更严密的监管;应建立健全股权质押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以更好地完善该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活动实施更多利好政策,鼓励创新;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治理机制;应注重研发创新与人才培养;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增强对各种信息的甄别能力。

杨惠冰[6](2021)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自身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司融资渠道和选择相对更加宽泛,不同公司归属性质、不同营收规模和和风险偏好的公司其在出现现金流紧张时会偏向于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也会面临不同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其中,股权质押作为一种独立与债权融资和权股权融资的质押融资方法,有利于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开拓和完善。股权质押本质上是一种受益权利的质押,将股东的获利权与控制权拆分,以控制权的暂时性转移为代价进行融资,并以控制权完全转移为激励驱动股东自身加强公司管理。但另外的,股权质押也使得公司自身经营风险显着增加,向市场传递自身经营现金流量不足的信息,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即对自身所投上市公司的投资预期收益率要求也相应增加,相应增加公司的融资成本。为确定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是否与自身融资成本存在影响关系,本文以Wind可获取2014年以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报披露数据为样本来源,将ST股、金融类型公司以及数据量缺失的样本数据剔除后,对公司股权质押水平与公司债务、权益以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旨在找出股权质押及其水平的变化对公司权益/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研究二者之间的渠道传导变量。实证结果数据表明,股权质押水平的提升会使得公司权益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以及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另外,权益融资成本受股权质押提升的影响程度略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最后,介于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资本成本之间的渠道影响变量包括三种:分别是盈余管理程度、避税行为的程度以及转移投资(掏空)行为。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上不完全成熟的现阶段,随资本市场股权质押规模和体量的逐步增加,需要加强必要的市场外部监管和公司内部管控,防止上市公司自身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加,保持市场运营的稳定性。

孙建[7](2021)在《重整融资法律制度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铭[8](2021)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文中指出文章以2005—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且大股东的质押比例越高,财务重述的次数越多、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为自然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导致财务重述的概率更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抑制大股东股权质押所诱致的财务重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掏空较为严重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

陶春智,马云飞,赵鸿选[9](2021)在《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状况、特点及防范化解研究——基于上市小型银行年报分析》文中指出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概念,总结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特点,认为由股权质押融资触发的上市小型银行风险点,往往较其他上市公司具有更大的外溢性和传染性。从上市小型银行基本情况、上市小型银行股权结构、上市小型银行大股东股权质押情况、上市小银行股权质押风险分析了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状况,提出限制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比率、控制大股东与上市小银行关联交易规模、加强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信息披露管理、加强对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的监测和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管理等防范化解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黄立新,程新生,张可[10](2021)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基于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股权质押是股东在保留表决权和决策权的同时将股份进行质押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本文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质押、非财务信息披露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后发现,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较低,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较高。较高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可以提前发出风险预警,缓解信息不对称,并配合管理层更好的"包装"公司,以提升投资者信心、稳定投资者情绪,它部分中介了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并且该作用只在非国有样本中显着。本文以非财务信息披露为切入点,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股价波动的机制,对监管机构制定股权质押相关的信息披露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大股东及其异质性
        二、股权质押
        三、企业并购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和框架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五节 预期研究贡献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股东与企业并购
        一、大股东与企业并购动机
        二、大股东影响企业并购的机理分析
        三、文献述评
    第二节 大股东股权质押相关研究
        一、大股东股权质押动机差异研究
        二、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市值管理及公司价值
        三、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投资行为
        四、股权质押影响企业决策的机理分析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大股东异质性及其影响研究
        一、多个大股东及其影响效应
        二、其他异质性分类及其影响效应
        三、文献述评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我国股东及股权质押制度背景和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基本结构分析
        一、第一大股东历年持股情况
        二、非控股大股东的情况分析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制度及现状分析
        一、股权质押相关政策文件梳理
        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历年进程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大股东异质性的股权质押动机分析
    第一节 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资金用途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质押大股东控制权异质性与质押资金流向
        一、质押大股东控制权异质性与支持型股权质押
        二、质押大股东控制权异质性与非支持型股权质押
    第三节 质押大股东产权异质性与质押资金流向
        一、质押大股东产权异质性与支持型股权质押
        二、质押大股东产权异质性与非支持型股权质押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大股东异质性、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决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大股东支持型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决策
        二、大股东非支持型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决策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检验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多个大股东的质押决策及治理效应
        一、多个大股东质押决策与企业并购行为
        二、多个大股东情形下的治理效应
    第六节 进一步分析
        一、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区分是否关联并购
        二、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产权异质性的考察
        三、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首次质押VS追加质押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股权质押、并购溢价与商誉减值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并购溢价
        二、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检验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股权质押、并购溢价与商誉减值:多个大股东情形的分析
        一、多个大股东质押决策、企业并购与商誉减值
        二、多个大股东情形下的治理效应
    第六节 进一步分析
        一、管理层持股对并购溢价的调节作用
        二、盈余管理对商誉减值的调节作用
        三、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
    第七节 小结
第七章 股权质押后的并购行为创造价值了吗?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支持型股权质押与并购绩效
        二、非支持型股权质押与并购绩效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检验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
        一、股权质押与并购绩效:大股东异质性的考察
        二、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退出威胁还是积极发声
    第六节 进一步分析
        一、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并购绩效:区分产权性质
        二、连续质押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第七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支持型股权质押案例列示
    附录 B 我国股权质押相关政策文件梳理
    附录 C 短期市场绩效的计算方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失去控制权风险与公司财务舞弊(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
        1. 维护控制权理论
        2. 风险追求者理论
        3. 第二类代理问题恶化假说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二)主要实证模型
    (三)变量定义
        1. 财务舞弊
        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3. 控制变量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主要实证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三)内生性检验
        1. 倾向得分匹配法
        2. 工具变量法
    (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公司财务舞弊机制的进一步验证
        1. 控股股东是国有企业
        2. 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控股股东
        3. 股价跌至强制平仓线附近
五、结论与启示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模式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
        2.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定义
        2.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
        2.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度量
        2.1.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2.2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研究
        2.2.1 从风险成因出发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2.2 从具体方法出发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述
    3.1 地方政府债务及其分类
        3.1.1 地方政府债务概念与内涵
        3.1.2 地方政府债务分类及其内部结构
    3.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
        3.2.1 财政体制成因
        3.2.2 政治体制成因
        3.2.3 宏观政策成因
        3.2.4 金融体制成因
        3.2.5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运用的低效率
    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
        3.3.1 基于基础统计数据观察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
        3.3.2 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度量
    3.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
        3.4.1 金融交易传导路径
        3.4.2 财政传导路径
        3.4.3 实体经济传导路径
        3.4.4 资本市场传导路径
    3.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3.5.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对区域金融市场的影响
        3.5.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3.5.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对地方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
        3.5.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5.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模式:基本特征与实施困境分析
    4.1 出租出售资产模式
    4.2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模式
    4.3 售股还债模式
    4.4 债转股模式
    4.5 混改模式
    4.6 资产证券化模式
    4.7 PPP模式
    4.8 并购上市溢价套现模式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模式困境的破解
    5.1 出租出售资产模式困境的破解
    5.2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模式困境的破解
    5.3 售股还债模式困境的破解
    5.4 债转股模式困境的破解
    5.5 混改模式困境的破解
    5.6 资产证券化模式困境的破解
    5.7 PPP模式困境的破解
    5.8 并购上市溢价套现模式困境的破解
第6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路径研究
    6.1 债务清理
    6.2 控制增量
    6.3 去存量债务
    6.4 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6.5 债务绩效评价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5)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相关文献
        二、企业创新相关文献
        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影响相关文献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控制权私利理论
        四、信号传递理论
        五、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
        二、产权性质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
        三、股权集中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
        四、行业类别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说明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三节 模型构建
第四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二、产权性质的影响回归结果分析
        三、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回归结果分析
        四、行业类别的影响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
        二、上市公司
        三、投资者
参考文献
致谢

(6)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自身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市场背景
        1.1.2 法律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融资
    2.2 股权质押
        2.2.1 股权质押影响——侵占公司资金
        2.2.2 股权质押影响——掏空/激励公司经营
        2.2.3 股权质押影响——质权人与质押人博弈
        2.2.4 股权质押影响——损害资本市场效率
        2.2.5 股权质押——传导渠道变量研究
        2.2.6 股权质押——企业性质的影响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股权质押
        3.1.1 股权质押的定义与法律程序
        3.1.2 股权质押对股东行为影响
        3.1.3 股权质押对公司影响
        3.1.4 宏观经济环境对股权质押的影响
    3.2 公司融资成本
        3.2.1 融资基本概念
        3.2.2 融资动机
    3.3 中间效应/渠道传导
        3.3.1 中间效应理论
        3.3.2 盈余管理
        3.3.3 避税行为
        3.3.4 掏空行为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定、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4.2 描述性统计
    4.3 基准回归(主回归实证分析)
    4.4 机制分析(中介变量实证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5.1 变量替换
        4.5.2 内生性问题
    4.6 异质性分析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总结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8)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
    (二)产权性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
    (三)控制人类型、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
    (四)机构投资者持股、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三)进一步分析
五、研究结论

(9)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状况、特点及防范化解研究——基于上市小型银行年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股权质押融资概述
    (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概念
    (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的特点
    (三)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的风险
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状况分析
    (一)上市小型银行基本情况
    (二)上市小型银行股权结构分析
    (三)上市小型银行大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四)对风险较高的两家上市小银行股权质押风险分析
    (五)上市小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结论
防范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的建议
    (一)限制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比率
    (二)控制大股东与上市小银行关联交易规模
    (三)加强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信息披露管理
    (四)加强对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的监测和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管理

(10)大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基于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金融行业。
        (2)ST和*ST公司。
        (3)数据缺失的样本。
    4.2 变量定义
    4.3 模型设计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检验
    5.3 实证分析结果
6 稳健性检验
    6.1 PSM检验
    6.2 系数乘积检验
    6.3 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作用路径检验
    6.4 替换被解释变量
7 结论

四、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研究[D]. 张华玉.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失去控制权风险与公司财务舞弊[J]. 竹挺进.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1(04)
  • [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的经验证据[D]. 胡欣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模式与路径研究[D]. 唐德红.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5]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 许美.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6]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自身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D]. 杨惠冰. 浙江大学, 2021(10)
  • [7]重整融资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 孙建.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J]. 刘铭. 财会通讯, 2021(10)
  • [9]上市小型银行股权质押风险状况、特点及防范化解研究——基于上市小型银行年报分析[J]. 陶春智,马云飞,赵鸿选. 甘肃金融, 2021(05)
  • [10]大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基于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J]. 黄立新,程新生,张可. 系统工程, 2021(04)

标签:;  ;  ;  ;  ;  

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