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措施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万东灿[1](2020)在《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深度调整,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能否掌握核心技术,能否不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只有靠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内忧外患,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融资约束严重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对财政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与市场,财政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体。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赤字压力加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引领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学界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围绕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作用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等问题,系统性的研究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作用机制、功能优势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作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具体通过以下部分展开:一是通过梳理关于财政政策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作用影响,以及产权性质、企业规模等企业内部特征对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影响的国内外文献,为后续分析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提供文献支撑。二是通过梳理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学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和政策性金融理论,从而把创新的双重属性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机制相对接,并构建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为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分工与协同配合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系统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和作用优势打下理论基础。三是系统性分析在新时期,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领域、作用要素、分工机制和功能优势。从理论角度提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而政策性金融能够发挥好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优势,实现政策性、市场性和专业性的统一,有效分担企业创新面临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是从现实出发,分析作为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能主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及在支持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优势,厘清了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五是基于理论和现实构造实证模型进行分析。以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支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异质性特征,包括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因素,探究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金融对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国有产权性质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而对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着。企业规模增长对政策性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显着,但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企业年龄增长对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于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着。六是以进出口银行支持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案例,结合前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剖析进出口银行在支持我国船舶工业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定位、措施和效果。探讨进出口银行在提升国有船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并借鉴造船强国日韩的国际经验,为后续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得出重要结论,具体如下:首先,创新的双重属性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和市场的结合体,具有财政和金融的组织协同机制。政策性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担创新风险,在专业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次,政策性金融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支持效果还不够理想,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年轻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相对不足,精准高效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存在摇摆,经营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到位。相关政府部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措施,经营授权,监管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政策性金融作用优势的发挥。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措施、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支持入手,为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提出一揽子综合改进方案:一方面,政策性金融须以企业为中心,明确分工定位,分层分类支持企业创新,同时不断创新支持方式,优化评估体系,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业性金融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须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同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完善授权、监管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宋强[2](2020)在《通辽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被视作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且对该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不仅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提高生活质量和重构经济结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各样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各国政府都制定了多种政策来促进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了大量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辽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且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不高,中小企业也由于受自身条件、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的举步维艰,影响着通辽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通过对比美国、日本和我国的上海、深圳等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的政策,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结合通辽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现有政策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从构建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服务机制建设、健全中小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通辽市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鄂义强[3](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认为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张琳琳[4](2020)在《鸡西市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更是主体中的主体。中小企业的兴起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并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动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基本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提高的,这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创新这个必要的要素,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投入不够,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鸡西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目前在石墨、煤炭、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上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涌现出一大批含有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鸡西市政府在扶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着发展环境不优、政策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不活跃等问题。在相关理论方法和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查法,深入政府职能部门和走访部分中小型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鸡西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发展环境、财税支持、人才激励等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梳理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分析鸡西中小企业创新扶持政策存在的不足。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激励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现行政策进行完善优化,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林彬[5](2020)在《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我国力图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使之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其业务监管已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业务发展进行引导,实现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而商业银行执行政府监管政策的情况和效果,也直接反映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目前农村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在当前持续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国家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成效。本文以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梳理了目前惠州地区监管部门对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的概况,并通过政府失灵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监管存在的几点问题:一是政府对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二是政府内部落实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政府监管资源投入不足,监管政策执行缺乏保障;四是监管政策落实所需的配套体系建设不到位;五是政府监管部门对小微信贷政策论证科学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监管理念滞后、监管资源紧缺、监管法规缺位、监管体制不畅等。对此,本文借鉴国内和国外小微企业信贷发展及监管的经验启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改进监管思路,实现风险监管与政策发展有机统一;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法规制度体系;三是加大监管正向激励引导,激发政策执行动能;四是加大监管资源投入,强化监管执行保障;五是加快监管配套体系建设,助力监管政策落地;六是加强监管政策设计,减少监管的负外部效应。

张金艳[6](2019)在《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研究》文中指出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生要素,技术创新不仅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表现,更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引发产业革命的重要内核,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尤其如此。虽然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和推动力量是企业等市场主体,但创新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必要的国家干预。历次工业革命无不彰显国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干预色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则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核心竞争力之争。2018年备受关注的中美经贸摩擦不仅仅是单纯的国际经贸摩擦,更是两国之间创新能力的博弈;不仅是技术之战,更是法律之战。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亦表明,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企业技术创新和政府作用都是构建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创新与有力保障。创新必需的良好法治、竞争、文化等营商环境的营造不仅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重要目的,更是其干预的重要表现。经济法作为促进和保障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之法,对经济运行的介入和调节使命决定了其内含的国家干预本质。在众多法律制度领域,经济法在有效链接政府与市场、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中的重要规范与保障作用无可取代。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既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谦抑性干预,又是以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适度干预。经济法既能对技术创新行必要的促进、激励与保障作用,又能以其特有的规制功能引领技术创新朝向合理化方向发展,通过激励与规制双重维度的作用发挥,彰显其在创新驱动发展时期经济发展促进法的本质。本文立足于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和我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技术创新的生产力本质和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经济职能,在经济法视域下考察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问题,意图在经济法国家干预理念与制度保障下,正确界定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的最优体制保障、最佳界限厘定等,在促进技术创新与防范技术风险的双重维度充分彰显经济法在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中的制度作为。这既是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必然因应,亦是经济法自身制度创新的应有之义。本文共有五章,沿着基础理论——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与论证逻辑进行展开。具体如下:第一章为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与经济法:理论与因应。该章试图建构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视域勾连。第一节首先从技术创新及其国家干预的基本内涵展开,界定了本文研究范畴下的主要概念。本文的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运营全链条的完整经济行为,国家对其干预建立在弥补或修复市场失灵、防范技术风险等基础之上。文中的国家干预并非广泛意义的国家干预,而是以政府等经济管理主体为主的政府干预行为,与政府干预具有概念统一性。这里的概念解读与限定意在与经济法视域下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基本研究语境与范畴保持一致。接着梳理了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回顾比较了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理论中相应国家干预元素的变迁,试图解构论文中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的由来及演进。第二节重点梳理了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不同理论分支,为论文研究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问题奠定直接理论基础。本节对相关理论的梳理与介绍主要从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不同维度进行分类,首先从激励、引领、促进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视角,重点介绍了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市场失灵理论和市场创造理论。根据传统的国家干预理论,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的必要性主要源于该领域市场失灵的存在。技术创新因其明显的知识外溢性、高风险性等特征使其具有不同于一般市场失灵的特点与表现,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干预需求。在对技术创新领域传统市场失灵理论梳理与阐述的基础上,论文接着对近年来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创造理论”进行了介评与分析,意在拓宽本文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理论支撑。市场创造理论对于技术创新领域的国家干预解读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国家干预的诱因与范畴,将国家在新技术革命时期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应超强规划与干预解读为弥补或修复市场失灵之外的市场创造的内容。这也是近年来在非主流经济学领域备受关注的全新观点,其在技术创新领域“企业家型国家”的角色定位的确反映了现代国家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无论该理论是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国家干预的市场失灵理论,其对印证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的不可或缺都有所裨益。其次从防范技术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干预视角,重点介绍了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风险社会理论和负责任创新理论,意在从规制与约束技术创新负面效应的角度,为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另一维度寻找理论支撑。现代社会充满了风险,其中技术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更加难以预估。技术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在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典型正外部性的同时,亦会因技术成果的滥用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经济秩序失范、危及经济安全等负外部性,甚至会挑战道德、伦理与法律等。国家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对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进行预防与消弭,敦促技术创新主体进行负责任创新。而无论是风险社会理论还是负责任创新理论,其实都暗含了必要的国家干预需求。而其中不当的国家干预与规制本身又可能成为新的风险源泉,因此必须将这种国家干预纳入法制的框架,以避免其干预在消弭市场失灵的同时,产生新的干预失败问题。这种需求就与经济法本身的国家干预本质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论文最后介绍了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理论,为本文经济法语境下研究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问题建立自然的理论衔接。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本国经济运行之法,本身就具有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进行双重矫治与匡正的内在功能,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作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必要组成部分,自然与经济法的国家干预理论具有天然契合性。论文分别从国内外经济法概念与代表性经济法国家干预理论的视角诠释该理论的主要内容。以上相关理论建立了经济法视域下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完整理论架构,也奠定了全文研究与论证的维度与基调。第三节针对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与经济法之间的因应重点着墨,亦是本文论证的重要铺垫,主要在于解决从经济法视域下审视与论证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必要性。技术创新会影响制度创新,推动其不断发展完善;而制度创新又进一步保障与规范技术创新。论文主要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为接下来论证技术创新与经济法之间的因应奠定基础。技术创新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直接推动经济法的发展,同时经济法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回应性品格也决定其回应技术创新及其国家干预的必然性。经济法不仅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回应与调适、完善自身,更应以其必要的创新与发展,保障技术创新在安全、有效的制度环境中运行。论文主要从经济法的经济性和现代性特征、经济法促进发展之法的使命以及经济法之风险防范与规制法功能等三个方面论证经济法与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之间的必然回应关系。以上对经济法与技术创新及其国家干预之间关系的论证再次夯实本文研究的范畴与语境。第二章为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现状。该部分是论文研究的实证逻辑起点,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技术创新及其国家干预现状的分析,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瓶颈。第一节主要论述了我国技术创新体制发展的不同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正在逐步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机制体制尚需完善、自主核心技术依然缺乏、距离创新型国家标准还有差距等,这些均制约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对相应国家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节重点论述了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相关国家干预的现状,从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第一个维度展开。本节首先论述了促进技术创新国家干预及经济法规制的正当性。促进技术创新几乎是所有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首要目的,也是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体现,主要在于通过克服技术创新过程各环节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更好激励和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在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扩散以及市场进入等不同阶段,存在的市场失灵及相应国家干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国家介入的程度与手段也应有所区别。经济法作为规范国家干预经济运行之法,理应通过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规范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保障作用。论文接着阐述了促进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相关政策及具体举措。主要梳理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此处的国家干预政策主要表现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等顶层制度设计,也属于广义上的经济法律规范范畴。在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主要举措方面,论文分别从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的营商环境优化,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激励,主导或引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实践层面展开,意在说明及国家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作为。最后重点论述了促进技术创新领域的具体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首先梳理了激励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专门法律制度安排与相关经济立法。在专门法律制度安排领域,本文主要列举了与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相关的具体法律,重点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新修订部分的“市场导向”亮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在相关经济法律制度部分,本文重点围绕激励技术创新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安排和维护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制度安排两个维度进行列举与介绍。前者主要体现为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法律规范,后者则主要是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市场规制法律规范,主要在于呈现经济法在促进技术创新领域的制度保障现状和基本样貌。第三节重点从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防范维度呈现我国经济法在防范技术风险领域的立法及制度现状。首先是对防范技术风险国家干预及经济法规制的正当性分析,论文从技术风险的定义出发,介绍了技术风险的不同成因、危害与不同分类。本文的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技术应用过程中结合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产生的外部风险或负外部性,并非指技术研发过程中因其不确定性产生的内部风险,该风险类型是促进技术创新国家干预过程中着力规避的对象。接着再次重申经济法对其进行规制的正当性。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目前技术风险防范领域国家干预的政策及立法体现。由于促进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政策在所有技术创新政策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技术风险防范的政策内容异常薄弱,因此本部分与相关经济立法一并阐述与呈现。第三章为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困境,亦是本文的问题提出部分。该部分共分为三节,每一节呈现一个较为突出的困境或问题,为下文的针对性对策解决提供论证的对应框架。第一节从目前科技创新体制角度论述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困境。重点围绕现行体制下的主体同构与政策协调问题展开。体制是否顺畅直接关乎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效果,现行体制下的干预主体众多之累、协调沟通之困及政策弥合之惑均是制约干预效果与成本的重要因素,也是文章着力研究、探讨与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意在通过干预体制优化下主体的同构、政策的弥合等为解决经济法视域下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扫清主体不统一与干预效果掣肘之困。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之基本要义,更是经济法与技术创新国家干预进行勾连的重要背景。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科技、经济等不同干预主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甚至是深度融合必要且迫切。现有体制下,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国家干预主体涵盖了科技、经济等众多管理部门,看似国家对技术创新支持与鼓励的全面覆盖,但也会呈现出干预主体繁多、机构烦冗的困扰。在国家一贯主张并力促科技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背景下,当前科技与经济管理平行体制下的干预主体沟通、协调之困无疑会阻碍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步伐,这也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重要原因。文章从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提出及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下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政策联动之困。第二节重点探讨了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界限厘定之困。国家干预界限或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和经济法学研究中历久弥新的话题,由于二者之间的界限始终难以准确界定,因此在技术创新领域依然具有探讨与研究的必要。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方面,依然因干预越位、缺位并存对干预适度的把握造成困扰。在防范技术风险的相关干预领域,也存在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平衡难题。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国家干预越位或缺位其实就是干预失灵的问题,对其进行充分预警有利于尽可能减少干预失败造成的损失或成本,尤其在促进技术创新的举国体制下,过度的产业政策激励未必产生应有的效果。本节最后一部分以光伏和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实施为例,探讨了目前对技术创新国家干预失败的预警不足之困,为下文进一步思考相应的经济法矫治对策进行铺垫。第三节为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经济法律制度不足之困。本节是在第二章经济法制度现状基础上,进一步从促进技术创新与防范技术风险的双重维度探讨经济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目前虽然有关于促进和规制技术创新的经济法律制度,但是相关制度还很不完善,防范技术风险、新兴产业规制等领域亟需补缺。第四章为美国、日本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借鉴。本文重点选择美国和日本两个典型创新型国家作为蓝本,通过对两国不同科技经济发展和国家干预传统下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及其立法的介绍评价,为我国经济法视域下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体制保障、界限厘定及经济法律制度完善提供启示与借鉴。论文前两节分别围绕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创新及国家干预进行介评,分别梳理了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国家干预及立法。美国虽然历来具有市场自由主义的悠久传统,对国家干预具有天然的排斥和反感,但是美国崛起与创新之路却始终伴随国家干预的影子,其在新技术革命时期的“企业家型国家”角色更为彰显,不同时期的科技政策与立法一直是其国家干预的体现和保障。美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协同共进下依靠技术创新的力量逐步实现其经济的迅速崛起。日本虽然也属于资本主义创新型国家,并且和美国一样经历了早期经济复苏与发展过程中市场换技术的阶段,但是日本的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之路却与较强的国家干预紧密相随,其一路发展过来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国家干预传统与我国比较相似。日本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广泛存在的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经济改革与发展更加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第三节重点总结美国、日本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对我国的启示。首先,无论是倾向于市场自由的美国还是重产业政策的日本,在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均离不开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而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保证。其次,美国和日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干预是以充分尊重市场为前提的适度干预,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相得益彰、游刃有余,所有相关干预手段和措施均是基于市场失灵修复或必要领域的市场塑造和引领。美国和日本均重视对政府干预失败的预警,为尽量减少政府失灵,美国一直秉承市场优先、经济自由的悠久传统,对国家干预保持一定的忌惮和谨慎;日本为汲取创新领域相关产业政策的失败,也在不断调整干预力度与模式。再次,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两国实现技术腾飞与经济跨越的重要保障。两国不仅高度重视促进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还注重对技术创新与发展过程中相应经济风险防范的立法规制,以保障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降低野蛮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道德、伦理风险与秩序失范。这些均对我国相应国家干预提供了有益启示与借鉴。第五章为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完善。本章为论文的对策篇,亦是论文着力追求的创新之处,论文针对前文提及的问题,在进行域外借鉴的基础上逐一进行完善。第一节为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下的干预体制优化,与前文提及的第一个突出问题相对应。论文认为,解决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体制之困的关键是应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管理体制的大部制改革,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与经济管理部门,使其具备从技术研发到投入市场、转化为产业的全链条技术创新管理与干预能力,避免因现行科技、经济管理体制相对分立下出现的干预低效问题。论文首先提出了科技与经济管理体制的大部制改革探索,介绍了大部制改革的含义及我国历次改革的概况,指出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需求和地方科技与经济管理大部制改革的探索等改革的内在动力和改革的基础,同时分析了改革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深度推进的具体措施等。由于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在现行体制下关键是解决好现有干预主体以及相关干预政策之间的协调与联动问题,论文针对以上问题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现行体制下,尽量加强相关干预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降低干预的沟通成本问题;加强政策实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减少政策实施中的掣肘与低效问题。第二节为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边界的正确厘定。分别从应客观审视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之边界、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限度、预警及矫治技术创新国家干预失灵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内容为对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之边界的客观审视。文章主要从坚守市场失灵弥补之边界,正视引领、塑造市场的超强干预之边界和探索技术风险防范之边界三方面展开。首先,技术创新是以企业等市场主体为主的自发行为,动力主要源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实现的需要,放松管制、减少干预是技术创新所需的最佳外部环境。产业革命与转型是技术创新的最终归宿,只有尊重市场规律的谦抑干预、适度干预,才能真正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其次,国家在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创新领域的超强引领与干预必不可少,意在发挥其“企业家型国家”角色,这也和我国建构型、过渡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再次,在抑制、消弭、防范技术创新风险和保障经济安全领域,国家亦负有重要的干预责任,文章强调了对技术风险防范领域国家干预的强化与重视,不仅与前文的风险社会及负责任创新理论因应,又与文章促进技术创新与防范技术风险的双重经济法律制度设计进行呼应。第二部分为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限度。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新领域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基本互动规则,接着阐述了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的适度原则,该部分主要结合经济法国家适度干预原则进行论证。适度干预或需要干预其实是对国家干预界限的一种笼统却又相对灵活的表达,适度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干预的越位或缺位问题。政府失灵的存在更需要国家在干预经济运行中始终保持谦抑的品格,以需要国家干预作为介入经济运行的边界标准。引领、主导型超强干预抑或以尊重市场为前提的谦抑、必要干预均以正确发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己任。本部分对适度干预的必要性、判定原则、判定标准及适度把握等进行了阐述。国家干预的界限与限度掌握不好,极易产生国家干预失败。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技术创新国家干预失败的预警及矫治。首先论述了国家干预失败的含义、原因及表现。在对一般意义上国家干预失灵进行界定与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创新领域对其表现进行阐述。国家干预失灵或政府失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回避但却难以有效解决与矫治的问题,技术创新领域亦是如此。本节最后一部分提出了相应的矫治方案。首先论述了公共选择学派关于政府失灵的一般矫治手段。但是无论是改革宪政、财政立宪还是引入公共部门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均非经济法视域下能够解决的问题。文章接着从立法、执法、司法及社会监督等方面简要论述了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失败的综合矫治对策。经济法视域下的矫治与匡正主要借助于经济法律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将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行为纳入经济法律制度框架本身即是一种矫治,也是经济法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双重矫治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文中技术创新国家干预失灵的经济法矫治其实就是通过相应的经济法律制度设计将其干预行为纳入法制的框架,也为文章最后一节经济法律制度完善埋下伏笔。第三节为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经济法律制度完善,呼应论文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主要解决经济法视域下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制度完善问题。本节共有三部分内容,首先结合目前技术创新国家干预领域的政策与法律现状、困境,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经济法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其实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经济法律制度既是广义的国家干预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其干预行为的一种规范与保障。接着呼应全文关于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基本维度,分别从促进技术创新与防范技术风险的双重维度展开对经济法律制度完善与创新的论述。前者主要论述了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和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更好发挥经济法在弥补市场失灵,促进、激励创新方面的作用;后者则从防范新技术发展下共享经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产业、基因技术应用等新业态、新经济相应风险维度,通过相应市场监管或规制法律制度的创新或完善,发挥经济法通过必要的国家干预以防范相应经济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其中贯穿了国家干预过程中对鼓励创新与必要监管、创新主体私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兼顾、创新自由与国家安全等兼顾的综合平衡与考量,亦对新技术革命时期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多元共治下的国家干预定位进行思考。结论部分再次重申关注与研究经济法视域下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重要性,并对未尽研究进行展望。要充分发挥经济法在促进、鼓励技术创新与有效防范、规制相应技术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合理厘定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界限,正确把握干预的限度,对干预失灵进行充分预警并进行相应的矫治,同时还应关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下的干预体制优化与主体同构问题。只有遵循制度创新保障和决定技术创新的规律,对经济法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与完善,才能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负经济法促进发展之法的使命。

叶剑雄[7](2019)在《昆明市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各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我国GDP的主要贡献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推进对外贸易、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融资难、融资贵等。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难题并非我国独有,全球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不同场合强调“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更是亟需解决。我国政府通过财政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但这仍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这就意味着政府除了财政介入以外,还需要从其他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如发展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昆明市作为主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带动昆明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研究昆明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文献研究及实例说明等研究手段,指出了昆明市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支持中存在的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制定不到位、行业补偿机制不健全、监管主体与手段不明确等问题。最后通过分析问题原因,结合昆明市实际情况及国内外实例,在可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建议,包括融资担保体系的构建、健全政策性补偿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等。

陈燕[8](2018)在《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研究 ——以JX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无一不把科技创新推到了最前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随之提升到了战略性高度。目前国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在全国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其在推动国民就业和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远高于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涉足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行业,是中小企业中的新生力量,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提高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在企业开办、产品研发、投产阶段给予支持,然而其轻资产、弱抵押、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投资者望而却步,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曾面临融资困难和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有些甚至就此夭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制约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也在努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者)的互相青睐,主要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资本、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等的合作。JX政府也出台了不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有些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而有些却效果平平。鉴于上述背景,本论文以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实践现状分析,针对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的实践分析,发现JX政府在实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JX政府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方面提供借鉴,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解决之道。本文分六个部分进行论证。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并概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即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扶持政策进行定义和界定;就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本文以政府经济职能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共政策评估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就这些理论在本次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第三章简述JX现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说明作为地级市的JX政府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金融扶持政策的必要性。通过梳理现行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的金融扶持政策和执行情况,以说明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现状;而后通过对JX区域内的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调研分析金融扶持政策的现状和企业对金融扶持政策的实际需求及满意度;最后,提出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的金融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章首先借鉴分析国内地方政府(苏州和深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优秀经验,其次是分析了国外政府(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以色列)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做法及经验,并论述了国内外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施行的金融扶持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第五章通过前面章节的现状分析、国内外优秀经验比较,针对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提出对策建议。第六章在前文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结论,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发展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林燕芳[9](2017)在《PPP模式下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重构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后危机时代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进入供给侧改革的深水区,我国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作为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的担保机构在历经近20年的快速发展后,由于长期外部监管不到位和内部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担保风险事件频发,给国内担保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广东再担保公司积极响应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号召,探索采用PPP模式,在广东省内各地级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民营龙头担保企业或民营资本参与的担保机构,重构广东省信用再担保体系。然而,在广东再担保公司推进以PPP模式重构再担保体系过程中,由于存在代表政府的公共部门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优化及私营财团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的两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价值目标。这导致了公私合作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对PPP模式下的担保机构的股权结构、职责分工、运营模式、产品定价、风险分担、分配机制等存在较大分歧。如何科学、有效地优化基于PPP模式的再担保体系,不仅是广东再担保公司迫在眉睫的管理难题,也是我国担保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以广东再担保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访谈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PPP模式的内涵和担保体系相关基础理论,深入剖析、归纳出广东再担保体系及以PPP模式建设再担保体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在提出以PPP模式重构再担保体系的必要性及影响以PPP模式重构再担保体系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再担保体系构建进行再定位,从而得出了广东省再担保体系重构的优化策略。论文认为,应着手厘清PPP模式下再担保体系建设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任边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采用适宜的运作模式,并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产品定价机制,建立明确的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设置清晰的分配机制和奖罚措施,通过以上优化策略,促进广东省再担保体系的高效重构,引领、规范省内担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继而改善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由于PPP模式在我国近些年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在担保行业成功运用的案例却是凤毛麟角,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公司提供高效重构广东省再担保体系的优化策略,同时可以为国内其他地区采用PPP模式构建再担保体系提供借鉴经验及理论依据,及时补充了基于PPP模式下的再担保体系构建的理论空白,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王素贞[10](2016)在《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较研究——兼论以扶持政策对接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两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2014年台湾反服贸事件发生以来,两岸又进一步将推动中小企业合作作为双方未来经贸交流和产业合作的重点。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天生的脆弱性,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恰当的政策支撑。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和调研访谈等方法,围绕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合作发展层层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在回顾和评述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出发,旨在对两岸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大体而言,大陆中小企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台湾中小企业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处于低速发展的成熟期。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支持、财税支持,科技创新扶持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四个方面分别对大陆和台湾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其次,论文进一步对两岸的扶持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挖掘各自政策的异同,以对政策本身和两岸各自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研究发现,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都有法令作为依据,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二、都有正式的业务主管部门,大陆是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台湾是"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三、政策架构具有相似性,都涉及金融、财税、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内容;四、都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扶持。两岸政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大陆更侧重于运用财税政策,台湾更善于发挥辅导服务体系的作用;二、两岸都涉及的政策领域,台湾的扶持政策在深度上更胜一筹;三、在对政策效果的评价上,台湾方面获得的评价要明显高于大陆,意味着大陆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和服务水平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再次,论文更进一步总结提炼台湾的政策建设与运作经验,并从中挖掘其对大陆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研究表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摸索及创新发展,台湾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构建了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包括由一般性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专业银行以及民营小区银行共同组成的间接融资管道,以及由债券市场和三个层级的股票市场共同构成的直接融资管道;建立并不断健全辅导体系,形成了十一大辅导体系;形成了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在政策执行层面,以"马上办服务中心"为载体形成了高效务实的操作模式。借鉴台湾好的经验,大陆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法规,持续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和深化面向中小企业的支持服务范畴,建立健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运作与管理制度,并积极探索设立服务中小企业单一窗口。最后,论文从扶持政策对接的视角阐述了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第一,从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对接的背景来看,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然而当前推动实质合作仍有许多现实的障碍,包括制度层面的瓶颈、企业文化的差异、经营策略的不同以及还面临体制和人员上的矛盾等,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是双方各自推出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惠及对方投资的中小企业。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对接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二,就政策对接内涵而言,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对接主要是从目前的状态走向政策彼此兼容、相互协调,具体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彼此兼容,也就是两岸彼此允许对方来投资的中小企业享受与本地中小企业一样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相互协调,两岸在制定各自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时能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协商制定有利于双方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政策。第三,对接路径可以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广泛引入台湾的辅导服务机构,辅导包括台资中小企业和大陆中小企业,促进其更好发展;第二步大陆给予台资中小企业同等待遇;第三步两岸在ECFA框架下推动双向同等待遇和常态化沟通协商。第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有多种模式,主要包括市场拓展模式、股权合作模式和联合研发模式。第五,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应突出重点,可能的重点领域包括绿色能源与节能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养老与健康产业。此外,论文还提出了近期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具体建议:一、设立台资企业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联合服务机构,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诊断辅导;二、设立两岸中小企业信息收集机构,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三、搭建两岸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四、搭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研发和人才培训公共平台,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和人才升级;五、规划打造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核心基地,除应包括专业辅导机构、公共技术平台、公共人才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等要件外,还应积极鼓励建立产业群聚交流机制,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共同产销合作,共同采购资源,共同开展教育训练和技术转移推广。

二、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先进制造业
        1.2.2 企业技术创新
        1.2.3 政策性金融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逻辑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1.1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1.2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1.3 企业异质性对财政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2.1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2.2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2.3 企业异质性对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3 政策性金融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3.1 政策性金融概述
        2.3.2 政策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4 文献评述
        2.4.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3 政策性金融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创新经济学理论
        3.1.1 技术创新理论
        3.1.2 企业创新理论
        3.1.3 创新的私人属性和公共属性
    3.2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3.2.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理论
        3.2.2 政府干预理论
        3.2.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
        3.2.4 政府与市场促进创新的作用机制
    3.3 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
        3.3.1 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2 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3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式构建
    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3.4.1 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3.4.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界定和分类
    3.5 本章小结
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4.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4.1.1 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重要性和现实困境
        4.1.2 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
        4.1.3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
        4.1.4 财政补贴和商业性金融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4.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和领域
        4.2.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定位
        4.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领域
        4.2.3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比较
    4.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和分类
        4.3.1 服务主体分类
        4.3.2 服务工具分类
        4.3.3 服务对象分类
        4.3.4 政府支持与监管分类
    4.4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1 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3 政策性银行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协同配合
    4.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和优势
        4.5.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
        4.5.2 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优势
    4.6 本章小结
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
    5.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举措
        5.1.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
        5.1.2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措施
    5.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
        5.2.1 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2.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5.3.1 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5.3.2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
    5.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5.4.1 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与运行管理问题
        5.4.2 政府部门支持与考核监管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6.1 实证分析思路与研究假设
        6.1.1 实证分析思路
        6.1.2 研究假设
    6.2 样本说明和变量选取
        6.2.1 样本选取说明
        6.2.2 变量的选取和度量
    6.3 模型设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实证分析
        6.4.3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6.5 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的影响分析
        6.5.1 产权性质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2 企业规模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3 企业年龄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以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为例
    7.1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船舶工业的必要性
        7.1.1 支持船舶工业的战略意义
        7.1.2 船舶工业的高风险特征
        7.1.3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7.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创新升级的措施和效果
        7.2.1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措施
        7.2.2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效果
    7.3 进出口银行支持国有船舶企业创新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7.3.1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的比较分析
        7.3.2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产出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7.4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和国际经验借鉴
        7.4.1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
        7.4.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作用优势
        8.1.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不足
        8.1.3 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须改善
    8.2 政策建议
        8.2.1 对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8.2.2 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后记

(2)通辽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现行政策
    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
        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凸显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通辽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要性和政策措施
    第一节 通辽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通辽市经济概况
        二、通辽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通辽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税收优惠政策
        二、财政扶持政策
        三、金融服务政策
        四、人才引进政策
    第三节 通辽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第三章 国内外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中小企业政策
        一、美国小企业公共政策体系发展历程
        二、美国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构成
    第二节 日本扶持中小企业政策
        一、日本中小企业管理体系
        二、日本中小企业政策发展历程
    第三节 深圳市中小企业政策
    第四节 上海市中小企业政策
        一、优化政策环境
        二、完善服务体系
        三、金融财税扶持政策
        四、提升竞争力、促转型发展
    第五节 国内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三、高效的金融财税政策
        四、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章 通辽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政策体系不健全
        二、财税政策不完善
        三、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四、服务机制不健全
        五、创新激励支持不够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扶持政策与现实需求不完全匹配
        二、管理体制和管理部门存在不足
        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足
第五章 改进和完善通辽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构建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
        一、制定地方性中小企业法规细则
        二、完善政策体系和配套政策
    第二节 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
        一、制定完善税收政策体系
        二、强化税收主体服务能力
        三、提升纳税人意识和税收环境
    第三节 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一、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担保机制
        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信贷结构
        三、提升服务水平,鼓励金融创新
    第四节 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服务机制建设
        一、做强服务机构
        二、提升服务能力
    第五节 健全中小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一、补齐政策短板、支持企业创新
        二、创新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动力
        三、完善助力模式、推动“互联网+”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通辽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三)市场失灵理论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4)鸡西市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中小企业
        二、技术创新
        三、政府政策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二、政府干预理论
第三章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及政策体系
    第一节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是一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二、市场竞争中的中小企业创新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政府激励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外在动力
    第二节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财政扶持政策
        二、金融扶持政策
        三、科技扶持政策
        四、人才扶持政策
第四章 鸡西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政府扶持实证调查
    第一节 鸡西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一、鸡西市中小企业概况
        二、鸡西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概要
    第二节 鸡西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举措及效果
        一、政府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步伐在加快
        二、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加强
        三、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效果初步显现
        四、政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初见成效
第五章 鸡西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未能形成“万众创新”的氛围
        一、政策宣传还需加强
        二、企业自主创新主动性还需提升
    第二节 缺少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
        一、金融政策不够积极
        二、财税政策还未建立
    第三节 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政策体系不完整
        一、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不足
        二、人才待遇激励政策难于实现
        三、人才培训政策体系不健全
    第四节 创新平台建设不完善
        一、产学研合作平台沟通不顺畅
        二、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质量不高
        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定位不明确
第六章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
        二、日本
        三、德国
    第二节 国内科技领先城市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经验
        一、北京
        二、上海
        三、肇庆
    第三节 国内外政策经验比较及启示
        一、国内外政策经验的比较
        二、对鸡西市政府完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启示
第七章 完善鸡西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营造尊重科技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服务科技的政策环境
    第二节 加快推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
        一、补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
        二、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第三节 建立完整的科技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政策
        一、推进利用项目引人政策
        二、提高人才经济待遇政策
        三、完善社会地位激励政策
        四、建立人才培育培训政策
    第四节 利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政策实施
        一、让产学研合作平台成为政策的推动器
        二、让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成为政策的收集器
        三、让中介服务机构成为政策落实的纽带桥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农村中小银行信贷业务监管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政府监管
        2.1.2 农村中小银行
        2.1.3 小微信贷
    2.2 我国小微信贷监管政策体系概述
        2.2.1 监管制度体系
        2.2.2 政策核心内容
        2.2.3 评价体系
    2.3 我国小微信贷监管职能体系概述
        2.3.1 监管职能体系
        2.3.2 监管实施主体
        2.3.3 监管执行方式
    2.4 理论基础
        2.4.1 政府失灵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政府监管概况
    3.1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1.1 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
        3.1.2 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结构分布
    3.2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现状
        3.2.1 监管的内容
        3.2.2 监管实施主体
        3.2.3 监管的主要手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情况问卷调查
        4.1.1 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对象
        4.1.2 监管部门人员的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问卷情况分析
        4.1.3 银行从业者的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问卷情况分析
        4.1.4 金融消费者的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问卷情况分析
    4.2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4.2.1 政府对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4.2.2 政府内部落实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工作积极性不高
        4.2.3 政府监管资源投入不足,监管政策执行缺乏保障
        4.2.4 监管政策落实所需的配套体系建设不到位
        4.2.5 政府监管部门对小微信贷政策论证科学性不足
    4.3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监管理念滞后
        4.3.2 监管资源紧缺
        4.3.3 监管法规缺位
        4.3.4 监管体制不畅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国外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经验借鉴
    5.1 国内的监管经验启示
        5.1.1 台州市的监管经验启示
        5.1.2 宁波市的监管经验启示
    5.2 国外的监管经验启示
        5.2.1 美国的监管经验启示
        5.2.2 日本的监管经验启示
        5.2.3 德国的监管经验启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的政策建议
    6.1 改进监管思路,实现风险监管与政策发展有机统一
        6.1.1 平衡政府监管和市场配置的有机统一
        6.1.2 适度提升监管容忍度
        6.1.3 培育银行自治能力
    6.2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法规制度体系
        6.2.1 完善小微信贷监管制度
        6.2.2 理清小微信贷监管体制
        6.2.3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6.3 加大监管正向激励引导,激发政策执行动能
        6.3.1 优化监管部门内部考核导向
        6.3.2 重塑农村中小银行监管考核机制
    6.4 加大监管资源投入,强化监管执行保障
        6.4.1 加快监管人力资源优化
        6.4.2 加强垂直监管部门与地方监管部门的资源优势互补
    6.5 加快监管配套体系建设,助力监管政策落地
        6.5.1 建立小微信贷配套评级体系
        6.5.2 建立小微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6.5.3 培育小微信贷中介服务体系
    6.6 加强监管政策设计,减少监管的负外部效应
        6.6.1 做好监管政策设计论证
        6.6.2 做好监管政策执行监督
        6.6.3 做好监管政策效果评估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关于惠州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 2 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情况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与经济法:理论与因应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家干预的变迁
        一、技术创新及其国家干预概述
        二、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
        三、技术创新理论中国家干预的变迁
    第二节 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主要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与市场创造理论
        二、风险社会理论与负责任创新理论
        三、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理论
    第三节 经济法与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因应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影响及协同
        二、经济法与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呼应
第二章 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现状
    第一节 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科技创新的体制演变
        二、我国技术创新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我国技术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相关国家干预的现状
        一、促进技术创新国家干预及经济法规制的正当性
        二、促进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相关政策及具体举措
        三、促进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相关经济立法
    第三节 我国防范技术风险相关国家干预的现状
        一、防范技术风险国家干预及经济法规制的正当性分析
        二、防范技术风险国家干预的相关政策及经济立法
第三章 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困境
    第一节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下现行干预体制之困
        一、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含义及意义
        二、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下干预主体协调之困
        三、技术创新国家干预政策联动之困
    第二节 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边界厘定之困
        一、促进技术创新中的干预适度之困
        二、防范技术风险中的监管平衡之困
        三、对干预失败预警不足之困——以部分产业政策为例
    第三节 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经济法律制度不足之困
        一、促进技术创新的经济法律制度尚需完善
        二、防范技术风险的经济法律制度明显不足
第四章 美国、日本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借鉴
    第一节 美国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介评
        一、美国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概况
        二、美国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小结
    第二节 日本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介评
        一、日本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概况
        二、日本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及立法小结
    第三节 美、日技术创新国家干预及立法的启示
        一、技术创新与发展得益于良好的体制保障
        二、技术创新中的政府与市场灵活互动、并行不悖
        三、充分重视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中的立法保障
第五章 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完善
    第一节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下的体制优化
        一、探索科技、经济管理的大部制改革
        二、实现不同干预主体间的有效互动与协调
        三、加强现有体制下相关干预政策的协调与联动
    第二节 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边界的正确厘定
        一、客观审视技术创新领域国家干预之边界
        二、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限度
        三、预警及矫治技术创新国家干预之失灵
    第三节 我国技术创新国家干预的经济法律制度完善
        一、强化经济法律制度完善的必要性
        二、促进技术创新的经济法律制度完善
        三、防范技术风险的经济法律制度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昆明市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
        2、不足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相关概念
        1、融资担保概念
        2、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概念
        3、融资担保功能
    (二) 监管与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理论依据
        1、公共产品理论
        2、外部性理论
        3、信息不对称理论
        4、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昆明市政策支持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必要性
    (二)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可行性
    (三)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紧迫性
        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
        2、融资担保行业发展阻力加大
四、昆明市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 昆明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二) 昆明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融资担保政策和法律体系制定不完善
        2、政府对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
        3、政府对融资担保行业财政支持基本为零
        4、政府对融资担保监管责任不明确
        5、政府对融资担保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不健全
        6、政府对融资担保行业的信息与数据统计缺失
    (三) 现行政策支持不力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过大
        2、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容易产生落实问题
        3、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部门监管难度大
        4、风险共担机制不成熟
五、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 德国成立专门金融及融资担保机构
    (二) 美国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SBA)
    (三) 日本成立信用保证协会和政策金融公库
    (四) 台湾地区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六、昆明市支持融资担保机构政策制定建议
    (一)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二) 加快监管政策的制定
    (三) 加强财政政策支持
    (四) 推进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并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五) 建立信息数据库和提升专业人员素质
    (六)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研究 ——以J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三、金融扶持政策的概念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公共政策评估相关理论
        四、理论基础在本文的应用
第三章 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分析
    第一节 JX现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一、JX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第二节 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金融扶持政策的必要性
        一、各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的金融扶持政策间的关系
        二、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金融扶持政策的必要性
    第三节 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现状
        一、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类型
        二、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汇总
        三、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执行情况
    第四节 JX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调研分析
        一、被调研企业的经营效益分析
        二、被调研企业的融资情况及金融扶持政策需求分析
        三、金融扶持政策需求调研及政策引导情况分析
    第五节 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现行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二、现行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借鉴
        一、苏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优秀经验借鉴
        二、深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优秀经验借鉴
    第二节 国外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政府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
        二、日本政府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
        三、其他国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
    第三节 国内外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启示
        一、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二、建立信用担保机制
        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章 完善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建立健全金融扶持政策
        一、制定与时俱进的金融扶持政策
        二、完善现有风险补偿机制
        三、加大对早期融资的扶持力度
    第二节 构建金融产业链
        一、加强各类专营机构建设
        二、丰富国有资本参与方式
        三、吸引法人金融机构入驻
    第三节 发挥资本市场引领作用
        一、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步伐
        二、提升债券发行推动力度
    第四节 完善共享和监管机制
        一、注重各类资源整合
        二、建立评估监管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JX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汇编
附录二:关于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问卷调查
附录三:关于JX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访谈问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PPP模式下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重构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创新点
二、PPP模式和再担保理论的概述
    (一)PPP模式的概念、内涵与类型
    (二)再担保体系及其相关理论
三、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现状和诊断
    (一)广东再担保公司简述
    (二)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现状
    (三)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诊断和分析
    (四)PPP模式下再担保体系重构优化的必要性
四、PPP模式下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重构的优化策略
    (一)PPP模式主体选择策略图
    (二)PPP模式治理结构及运营业务发展策略
    (三)PPP模式下业务发展模式及风险管控策略
    (四)PPP模式下产品定价及绩效评价策略
    (五)PPP模式下风险分担及补偿策略
    (六)PPP模式下资产配置策略
    (七)PPP模式下分配策略
    (八)PPP模式下奖惩和退出策略
五、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优化策略的实施和保障
    (一)实施计划与前期准备
    (二)实施障碍与解决策略
    (三)后期评估与策略完善
六、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建设状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D]. 万东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2]通辽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D]. 宋强.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3]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鸡西市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 张琳琳.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5]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研究[D]. 林彬.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经济法视域下我国技术创新的国家干预研究[D]. 张金艳.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7]昆明市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研究[D]. 叶剑雄. 云南大学, 2019(03)
  • [8]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研究 ——以JX市为例[D]. 陈燕.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9]PPP模式下广东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重构的优化策略研究[D]. 林燕芳. 兰州大学, 2017(07)
  • [10]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较研究——兼论以扶持政策对接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A]. 王素贞. 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2016

标签:;  ;  ;  ;  ;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