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58例

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58例

一、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58例(论文文献综述)

侯明燕[1](2014)在《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0例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外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红肿、疼痛、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为1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孙艳君[2](2021)在《黄连解毒丸治疗实热火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初步探索黄连解毒丸治疗实热火毒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实热火毒证患者中医证候、中医单项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为后续临床应用黄连解毒丸治疗实热火毒证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和消化科门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病科门诊,符合实热火毒证诊断标准的口腔溃疡、急性咽炎、牙龈炎患者,共纳入116例患者。根据SAS9.4统计软件分析系统生成的受试者所接受的随机治疗分配,其中试验组58例,安慰剂组58例,试验组予黄连解毒丸口服,2袋/次,2次/天;安慰剂组予黄连解毒丸模拟剂口服,2袋/次,2次/天。用药周期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实热火毒证患者中医证候、中医单项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及试验期间药物的安全性,初步探索黄连解毒丸治疗实热火毒证的疗效性和安全性。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安慰剂组愈显率分别为53.45%和32.76%,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P<0.05)。3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在改善燥苔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在改善咽喉肿痛、口鼻气热、小便黄赤、大便燥结、燥苔症状方面,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在改善面红目赤、红肿热痛、口舌生疮、红舌、黄苔症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分析: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97%,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97%,χ2=0.000,P=1.0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后血、尿、肝、肾、心电图检查,及生命体征情况,与疗前比较,无异常变化。结论1黄连解毒丸能有效改善实热火毒证患者的中医证候。2黄连解毒丸在改善实热火毒证患者咽喉肿痛、口鼻气热、小便黄赤、大便燥结、燥苔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临床应用黄连解毒丸治疗实热火毒证安全性良好。

丁虹[3](2015)在《王守儒教授辨治口腔黏膜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王守儒教授在近50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中,在防治口腔粘膜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特的学术思想。在导师王守儒教授的指导下,本研究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文献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初次系统整理了既往研究中散在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其临证医案中的学术经验,并使理论总结与医案分析相结合,二者互证互补,同时通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的验证,试图全面展示和总结王守儒教授治疗口腔粘膜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为进一步系统整理和继承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提供思路。方法1.通过每周跟随老师临诊抄方,仔细观察老师四诊方法,认真书写跟师笔记、跟师月记,以及师生交流、口传心授、听老师上课、观看老师授课录像等多种方法记录老师的学术观点,并结合自己临床实践进行体会、分析、领悟、总结、凝练其理、法、方、药、护的特点,探索王守儒教授对口腔黏膜病的理论认识、辨治经验、用药规律与特色、预防和调护方法,并加以挖掘、深化、升华和创新。再加以梳理、总结和提炼老师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2.认真研读老师的着作如《实用中西医结合口腔病学》、《口腔疾病中西医诊疗手册》、《世界传统医学口腔学》、《中医痛证诊疗大全》、《中医口腔科学》、《中医耳鼻喉口腔科学》等10余部着作,学习王守儒教授的既往医论着述、学术报告及其门人后学以往的研究成果及教学讲稿80余篇,追溯老师学术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为深入论述提供坚实的学术渊源和理论基础,按照相关中医学基本理论,分析其存在的内在逻辑性和规律性,总结和挖掘其蕴藏的思想核心。3.研读中医四大经典及专业相关中医古籍如《脾胃论》、《口齿类要》、《重楼玉钥》等,将中医经典与老师临证经验相结合,深刻领会老师学术思想渊源。4.检索现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口腔相关文献,了解中医各医家学术特点,以便深入体会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特色。5.采用理论提升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以王守儒教授临证擅长辨治口腔粘膜病为切入点,对其在诊断、辨证、治法、组方用药、预后调摄等方面的零碎、分散的经验进行分类与整合,收集王守儒教授近年来治疗口腔黏膜病的门诊病历及保存完好的原始资料回顾性病历等120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从而系统总结其临证经验。6.精心筛选王守儒教授临证辨治口腔黏膜病的效验案例,对诊疗过程进行评述分析,提取反映其辨证论治特色的重点与要点,以按语与本案特点的形式进行阐述总结,力求更加生动灵活地展现王守儒教授辨治口腔黏膜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7.将王守儒教授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经验运用于临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70例为切入点,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1.在理论研究方面: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重视整体观念;顾护后天脾胃;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等中医经典古籍,同时受近现代各家学派的影响。导师将以上思想进行总结归纳,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及经验。2.在临床经验方面:(1)口腔黏膜病的病因病机:王守儒教授提出阴阳气血失和是疾病发生的总纲,脾气不足是基本病因病机,瘀血阻滞是关键病因病机。(2)口腔黏膜病的治则治法:王守儒教授提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的治则和扶正祛邪相兼的治法。(3)口腔黏膜病的诊疗模式和辨治特色:王守儒教授提出“辨病-辨证-辨体质”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运用多种手段首先辨病;在“以病统证”基础上,力求证型的简化和标准的统一,辨证施治,以改善症状、防治复发、预防恶变为防治重点;辨体质以指导口腔黏膜病高危人群的防治和生活方式(包括口腔卫生保健措施)的指导和干预,对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或状态)能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进的作用。因口腔黏膜病病种繁多,症状复杂多变,且多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辨证应执简驭繁,主张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提出“益气健脾,扶正祛邪五法”,可囊括绝大多数口腔黏膜病,比传统的辨证更符合临床实际,而且操作性强,疗效显着。(4)临证处方用药特色:重培后天,兼顾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补益与宣通并用;顾护胃气。(5)擅治疾病的经验总结:导师认为口腔扁平苔藓病因为虚、瘀、湿、热,病机为本虚标实,脾气虚弱为其本,湿热血瘀为其标,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消糜烂,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消网纹,治以活血化瘀;巩固疗效,治以健脾益气,并注重情志在本病中的重要作用。复发性口腔溃疡基本病机多为脾虚血瘀、心火上攻。治以益气健脾活血、清心降火敛疡之法,治疗可分为三个时期:发病初期,扶正祛邪并重,以使发作减轻,扶正以增强抗病能力;高峰期则以祛邪为主,以减轻症状,缩短高峰时间;后期应加重调理脾胃,扶本固元,预防复发。萎缩性舌炎的病机为心脾两虚、气阴两伤、阴虚火旺。其中心脾两虚、气阴两伤为其本,阴虚火旺为其标。久病多瘀,瘀血的存在又加重病情,延缓病程,因此在益气健脾活血,清心降火敛疮治法的指导下自拟舌炎方。3.临床研究方面:(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溃疡数量、疼痛程度、溃疡充血,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改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大便异常、脘腹胀满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32%,对照组复发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血流变指标比较:治疗组降低全血粘度(高、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沉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5)免疫学指标比较:治疗组能提高CD3、CD4、CD4/CD8值,降低CD8值;对照组降低CD3、CD4、CD4/CD8值,升高CD8值,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王守儒教授熟读中医经典,博采各医家之长,衷中参西,学术上兼容并蓄,灵活结合临床实际,执简驭繁。其辨治口腔黏膜病,在理、法、方、药、护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其重视后天脾胃功能在本病病因病机中的重要作用,以益气健脾,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提高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疗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挖掘、系统分析整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口疮灵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虚血瘀型)患者有显着疗效,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溃疡间歇期,降低复发率,临床安全有效。因此,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值得推广。口疮灵方是安全有效的方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口疮灵方能够改善血液粘度,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二、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5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0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疗效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2)黄连解毒丸治疗实热火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药物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对实热火毒证的认识
    2 火热之邪的来源
    3 火热之邪的性质
    4 黄连解毒丸组方依据
    5 结果讨论
    6 安全性讨论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黄连解毒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王守儒教授辨治口腔黏膜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1 王守儒教授简介
    2 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2.1《黄帝内经》整体观念思想对王守儒教授的影响
        2.2 历代脾胃学说对王守儒教授的影响
        2.3 孟河医学对王守儒教授的影响
        2.4《医林改错》调气活血思想对王守儒教授的影响
        2.5《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结合思想对王守儒教授的影响
        2.6《口齿类要》补脾胃,滋化源思想对王守儒教授的影响
        2.7 当代医家学术思想对王守儒教授的影响
第二部分 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1 重视整体观念
        1.2 顾护后天脾胃
        1.3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
        1.4 扶正与祛邪结合
    2 王守儒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2.1 口腔黏膜病的病因病机
        2.2 口腔黏膜病的治则治法
        2.3 诊疗模式与辨治特色
        2.4 用药特色
        2.5 王守儒教授擅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第三部分 口疮灵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虚血瘀型)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
        2.2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导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3.2 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3.3 临床药理研究
        3.4 临床研究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出版教材论着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获奖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立项情况

四、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5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0例临床研究[J]. 侯明燕. 亚太传统医药, 2014(08)
  • [2]黄连解毒丸治疗实热火毒证的临床研究[D]. 孙艳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王守儒教授辨治口腔黏膜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 丁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中药外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5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