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

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

一、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化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田四明,王伟,杨昌宇,刘赪,王明年,王克金,马志富,吕刚[1](2021)在《中国铁路隧道40年发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介绍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发展概况,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在已建成运营的16 798座(总长约19 630 km)铁路隧道中,于近40年建成的就有12 412座(总长约17 621 km),占中国铁路隧道总长度的近90%。从隧道设计理论与方法、标准体系、支护结构体系、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隧道修建技术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运营防灾疏散救援体系、隧道建造技术等方面总结中国铁路隧道取得的系列成就。通过列举标志性重点隧道工程,阐述中国铁路隧道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特点。结合当前铁路隧道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提出主动支护协同控制理念及技术、数字化勘察设计、智能建造和智能运维等发展方向。

王志坚[2](2021)在《郑万高铁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及展望》文中认为隧道智能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隧道修建技术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形成的隧道建造新模式,是我国山岭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智能建造新模式,依托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工程,在前期机械化、数字化科研成果基础上,综合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数据库技术、机器人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研究总结形成围岩智能分级、设计参数智能优选、开挖及支护智能施工、智能建造协同管理等4大关键技术成果,初步构建高速铁路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进行现场实践应用,验证了该技术体系的适用性。

张治国,毛敏东,PANY.T.,赵其华,吴钟腾[3](2021)在《隧道-滑坡相互作用影响及控制防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山区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建隧道开挖诱发滑坡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同时既有隧道在滑坡作用下产生的病害也越来越严重,对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均造成了较大危害。为了促进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隧道-滑坡体系研究的发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隧道-滑坡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对隧道-滑坡相对位置关系及变形特征进行系统梳理;从地质调查分析、理论解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监测分析5个方面详尽剖析了隧道-滑坡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现状;从滑坡体加固、隧道加固和监控预测技术3个方面对隧道-滑坡相互作用影响的控制防护技术研究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尚需讨论的方面,建议深入开展滑坡土体塑性、非线性接触、地震与降雨多因素耦合作用、离心模型试验的开发与利用、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及隧道精细化建模等方面的研究,积极优化和创新防护控制措施技术,建立隧道-滑坡之间联动共享的新型监控成套技术体系,以期为隧道-滑坡体系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李利平,贾超,孙子正,刘洪亮,成帅[4](2021)在《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在系统整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深部工程强突涌水、高强度岩爆、软岩大变形、巨石垮塌和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等问题出发,探讨其灾变机理、监测预警方法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相关重大工程灾害防控难题需重点开展孕灾地质判别、灾变机理明晰和靶向精细调控等几方面研究,重点突破方向在于岩体信息高精度探查、灾变过程演化信息捕捉、监测模式设计、监测预警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为深部重大工程灾害预防与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贾晶磊[5](2021)在《基于灰色DNGM(1,1)的隧道拱顶沉降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梅晓腾[6](2021)在《铁路隧道时空多源信息关联分析与状态评估方法》文中提出

高小州[7](2021)在《黄土地区地铁车站PBA工法施工沉降特性及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西安黄土地区地铁修建于城市繁忙地段或者既有建筑结构附近已成为无法避免的工程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施工,减少对城市带来影响是黄土地区城市地下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开展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大跨度车站PBA工法施工地表沉降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依托西安黄土地区地铁8号线浅埋暗挖大跨度车站主体PBA工法施工项目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拟建车站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对车站PBA工法各施工阶段诱发地表沉降规律及其施工过程中车站主体结构力学效应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车站采用“上层4各小导洞+下层2个大导洞”的导洞结构,对新型PBA工法施工进行适当简化,模拟车站施工全过程,结果表明:车站最终沉降符合浅埋暗挖车站沉降控制标准,导洞施工阶段底部隆起值较大,地表沉降主要集中在PBA工法施工的前期阶段,导洞开挖引起的沉降占比最大,扣拱阶段沉降占比次之。地表沉降槽曲线大致关于车站中线对称,地表水平位移以车站中线为轴,在距车站中线左右约14m处达到最大,地表水平位移规律整体呈现为车站两侧土体向中轴线移动收缩的趋势。(2)采用数值模拟对车站新型导洞结构的开挖顺序进行研究,分析车站各阶段沉降及地表变形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和评价指标矩阵,对每个施工方案的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计算每个指标的判断矩阵,确定最优导洞开挖顺序为:先开挖上层导洞后开挖下层导洞,先开挖两边导洞后开挖中间导洞。(3)针对浅埋暗挖车站导洞尺寸大小对车站地表沉降和车站结构受力的影响展开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对浅埋暗挖大跨度车站不同导洞尺寸施工工况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工况进行评选。取导洞阶段地表沉降值、扣拱阶段地表沉降量、沉降槽宽度、车站结构应力、导洞施工空间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矩阵,计算每个指标的判断矩阵,综合考虑结构安全性、施作空间、对周围环境影响等因素,建议导洞设计尺寸不宜超过5.0m,以4.0m为最佳。

刘宁[8](2021)在《基于IFAHP-灰云模型的山岭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文中认为

郝宇[9](2021)在《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及毗邻隧道安全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城市化发展,旧城更新改造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老城区中进行深基坑项目施工时其安全隐患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老城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及毗邻隧道的安全影响特点及其防控技术进行研究,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周边环境安全提出防控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深基坑与周边环境特点,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资料设计了地下连续墙、桩锚与地下连续墙联合支护及土钉支护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支护方案,并对其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其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化特点及影响属性,判别基坑、周边环境及毗邻隧道的安全性;再通过对支护方案的造价分析确定最终的优化设计方案。(2)深基坑开挖导致地层水平方向约束应力失衡诱发围岩产生移动变形。通过系统模拟研究深基坑开挖对毗邻隧道的影响特点及其围岩的应力与位移变化特点,揭示不同开挖深度对隧道结构安全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影响区划图;研究了隧道围岩受深基坑开挖和隧道平衡拱效应的叠加影响特点,分析了隧道围岩产生拉伸或挤压作用及其围岩的变形规律,确定了隧道左侧壁发生拉伸破坏、右侧壁发生挤压破坏区域,为其安全加固提供了依据。(3)针对隧道局部变形超限与结构不安全问题设计了三种隧道加固方案并且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加固方案下隧道的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化特点及影响属性进行了研究,判别隧道的安全性;再通过各方案加固效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其最终优化设计方案。

覃吉宁[10](2021)在《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演化及参数反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不断发展,隧道建设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隧道穿越软弱围岩地层。软弱围岩稳定性差,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演化是工程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准确得到开挖过程中围岩力学参数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演化及参数反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如下:依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建立室内相似模型试验,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与压力盒作为测量手段,开展了垂直荷载对软弱围岩变形演化影响研究,分析了隧道围岩的位移场、应变场及围岩内部应力的变化情况,得到了软弱围岩随垂直荷载变化的位移、应变、内部应力演化过程及规律。研究发现:随垂直荷载增加,隧道围岩水平与垂直位移均逐渐增加,与弹性阶段相比塑性阶段围岩变形速率较快;围岩垂直应变场呈现整体受压,水平应变场受拉区主要以洞室为中心呈X型分布;由洞室到围岩深部,垂直荷载增加对洞室水平两侧围岩切向应力影响逐渐减小,对径向应力影响逐渐增大;由加载面到洞室顶部,垂直荷载增加对洞顶围岩径向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为及时掌握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强度、泊松比、内摩擦角、粘聚力等材料参数的变化情况,根据位移反分析法原理,开展了围岩参数反演研究。首先构建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与有限单元法相结合的力学参数反演公式。其次结合室内相似模型试验测量数据,通过ABAQUS数值模拟与MATLAB相关编程,对围岩力学参数进行反演计算。最后采用反演参数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可行性与反演参数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软弱围岩隧道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二、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化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化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铁路隧道40年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铁路隧道概况
2 中国铁路隧道发展的主要成果
    2.1 设计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
        2.1.1 以围岩稳定性评价和分级为主的设计方法
        2.1.2 围岩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2.1.3 隧道机械化大断面设计方法
        2.1.4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总安全系数法
    2.2 隧道标准体系更趋完善
        2.2.1 隧道修建环境越趋复杂,隧道结构类型日趋多样
        2.2.2 隧道建设标准进步快,标准体系更趋完善
    2.3 隧道结构体系持续完善
        2.3.1 隧道衬砌结构形式的统一和完善
        2.3.2 隧道结构防排水体系的发展完善
        2.3.3 耐久性设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
    2.4 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隧道修建技术渐成体系
    2.5 隧道风险管理体系日趋健全
    2.6 隧道运营防灾疏散救援体系逐步建立
    2.7 隧道建造技术飞速发展
        2.7.1 信息化设计施工技术方面
        2.7.2 钻爆法隧道辅助工法方面
        2.7.3 钻爆法隧道机械化大断面施工技术
        2.7.4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
        2.7.5 TBM法隧道施工技术
3 标志性重点隧道工程
    3.1 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
    3.2 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
    3.3 西康铁路秦岭隧道
    3.4 石太客专太行山隧道
    3.5 狮子洋水下铁路隧道
    3.6 西格二线新关角隧道
    3.7 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
    3.8 郑西客专特大断面黄土隧道
    3.9 宜万铁路岩溶高风险隧道
    3.1 0 深港高铁城市地下车站隧道
    3.1 1 京张高铁新八达岭地下车站隧道
4 发展方向及展望
    4.1 基于隧道围岩主动支护理念,进一步完善隧道主动支护体系
    4.2 尽快打通BIM+GIS在隧道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4.3 稳步推进铁路隧道施工少人化(高风险工序无人化)的智能建造技术
    4.4 加快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隧道智能运维新技术
5 结语

(2)郑万高铁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隧道智能建造内涵及架构
2 隧道智能建造关键技术
    2.1 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
        2.1.1 围岩智能分级方法
        2.1.2 围岩级别智能预测方法
        2.1.3 围岩智能分级系统软件
    2.2 隧道设计参数智能优选系统
        2.2.1 设计参数智能匹配、推荐方法
        2.2.2 设计参数智能校核、优化方法
        2.2.3 设计参数智能优选系统软件
    2.3 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施工系统
        2.3.1 装备动态感知技术
        2.3.2 装备传输接口技术
        2.3.3 装备机群控制技术
        2.3.4 系列装备智能升级
        2.3.5 开挖及支护智能施工系统软件
    2.4 隧道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
        2.4.1 多源异构数据接口技术
        2.4.2 多源异构数据存储技术
        2.4.2. 1 数据垂直拆分
        2.4.2. 2 数据水平拆分
        2.4.2. 3 数据分区存储
        2.4.3 多源异构数据安全技术
        2.4.4 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软件
3 隧道智能建造应用及展望

(4)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强突涌水灾害
    1.1 监测预警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1.2 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2 高强度硬岩岩爆灾害
    2.1 监测预警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2.2 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3 软岩持续大变形灾害
    3.1 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3.2 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4 巨石垮塌灾害
    4.1 监测预警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4.2 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4.2.1 围岩结构垮塌灾害风险评价
        4.2.2 隧道潜在垮塌结构加固
5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
    5.1 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5.2 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态势
6 结论与展望

(7)黄土地区地铁车站PBA工法施工沉降特性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1.2.2 PBA工法简介
        1.2.3 PBA工法的特点
        1.2.4 黄土地下工程特性研究
        1.2.5 PBA工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暗挖车站PBA工法施工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2.1 工程地质条件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3 特殊岩土
    2.3 车站PBA工法施工设计
        2.3.1 车站施工重难点
        2.3.2 车站暗挖主体结构设计
        2.3.3 车站主体PBA施工步序
        2.3.4 车站主体施工注意事项
    2.4 车站监测方案
        2.4.1 监测点布置
        2.4.2 监测项目与控制标准
    2.5 本章小结
3 PBA工法施工数值模拟
    3.1 ABAQUS简介
        3.1.1 ABAQUS建模分析的一般步骤
        3.1.2 ABAQUS土体弹塑性模型
    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假定与简化
        3.2.2 模型材料参数确定
        3.2.3 模型计算尺寸及边界
        3.2.4 模拟PBA工法施工步骤
    3.3 车站施工地表变形特征分析
        3.3.1 地面沉降参数
        3.3.2 群洞效应
    3.4 模拟结果分析
        3.4.1 车站PBA工法施工监测断面地表沉降分析
        3.4.2 监测断面沉降槽宽度和地层损失率分析
        3.4.3 监测断面地表水平位移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PBA工法导洞优化研究
    4.1 导洞开挖方案
        4.1.1 层次分析法介绍
        4.1.2 建立判断矩阵
        4.1.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2 不同导洞开挖顺序结果分析
        4.2.1 导洞开挖阶段沉降槽分析
        4.2.2 车站最终沉降
        4.2.3 各开挖方案导洞收敛分析
        4.2.4 各工况结构应力分析
    4.3 导洞开挖顺序最优方案选取
        4.3.1 建立评判矩阵
        4.3.2 一致性检验
        4.3.3 确定导洞的最优开挖顺序
    4.4 导洞开挖尺寸研究
        4.4.1 不同导洞尺寸模拟结果分析
        4.4.2 不同导洞尺寸对地表沉降槽影响分析
        4.4.3 不同导洞尺寸车站结构应力分析
    4.5 导洞合理开挖尺寸选取
        4.5.1 建立评判矩阵
        4.5.2 一致性检验
        4.5.3 选取导洞合理尺寸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及毗邻隧道安全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基坑工程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2.3 基坑工程周边环境保护研究现状
        1.2.4 桩锚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2.5 基坑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化设计的研究
    2.1 工程概况
        2.1.1 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2.1.2 场地地层条件
    2.2 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2.2.1 方案设计
        2.2.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2.3 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的模拟分析
    2.3 综合支护方案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2.3.1 方案设计
        2.3.2 综合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2.4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的方案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2.4.1 方案设计
        2.4.2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方案的模拟分析
    2.5 地下连续墙方案与综合支护方案的对比分析
        2.5.1 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2.5.2 成本造价分析
    2.6 工程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基坑开挖对毗邻隧道变形影响的研究
    3.1 深基坑开挖诱发毗邻隧道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3.1.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1.2 数值模拟测线的布设
    3.2 深基坑开挖时土体及隧道应力变化特点的研究
        3.2.1 深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分析
        3.2.2 隧道各测点应力随基坑开挖变化的特点分析
    3.3 深基坑开挖时土体及隧道位移变化特点的研究
        3.3.1 深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分析
        3.3.2 隧道各测点位移随基坑开挖变化的特点分析
        3.3.3 深基坑开挖诱发隧道变形的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变形的控制及加固方案优化设计
    4.1 隧道加固方式研究现状
        4.1.1 隧道加固研究
        4.1.2 隧道常用加固措施
    4.2 隧道加固方案设计
        4.2.1 锚索加固方案设计
        4.2.2 围岩体注浆加固方案设计
        4.2.3 衬砌钢带加固方案设计
    4.3 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1 锚索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2 注浆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3 钢带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
        4.3.4 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演化及参数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机理及原因
        1.2.2 围岩变形研究方法
        1.2.3 岩石力学参数反演研究现状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室内相似模型试验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相似试验基本原理
    2.3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基本原理
    2.4 相似材料与力学参数
        2.4.1 相似材料选择原理
        2.4.2 相似材料选择与力学参数确定
    2.5 试验系统
        2.5.1 加载系统
        2.5.2 监测系统
    2.6 试验步骤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演化分析
    3.1 试验台数据分析
    3.2 压力盒数据分析
    3.3 数字散斑计算分析
        3.3.1 位移场数据分析
        3.3.2 应变场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围岩力学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4.1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4.2 有限元模型修正法基本原理
    4.3 人工鱼群优化算法
    4.4 计算方法与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围岩力学参数反演计算
    5.1 数值模型与参数
    5.2 反演计算
        5.2.1 散斑位移插值计算
        5.2.2 目标函数优化计算
        5.2.3 计算结果
    5.3 反演参数验证
        5.3.1 位移场数据分析
        5.3.2 应变场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化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铁路隧道40年发展与展望[J]. 田四明,王伟,杨昌宇,刘赪,王明年,王克金,马志富,吕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11)
  • [2]郑万高铁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及展望[J]. 王志坚.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11)
  • [3]隧道-滑坡相互作用影响及控制防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张治国,毛敏东,PANY.T.,赵其华,吴钟腾. 岩土力学, 2021(11)
  • [4]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李利平,贾超,孙子正,刘洪亮,成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8)
  • [5]基于灰色DNGM(1,1)的隧道拱顶沉降预测研究[D]. 贾晶磊.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6]铁路隧道时空多源信息关联分析与状态评估方法[D]. 梅晓腾.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7]黄土地区地铁车站PBA工法施工沉降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 高小州.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8]基于IFAHP-灰云模型的山岭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D]. 刘宁.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9]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及毗邻隧道安全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D]. 郝宇.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10]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演化及参数反演研究[D]. 覃吉宁.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