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R机信息卡处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OMR机信息卡处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一、OMR机信息卡处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唐樾[1](2021)在《以任务为导向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案例分析》文中认为为了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质量和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国际中文教学界的专家学者们以及广大的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教学法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受到了国际中文教学领域的热烈欢迎,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零起点、教学目标强调实际应用、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特点,因此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非常有价值。本研究首先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任务导向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情况;其次,分析了任务导向教学法和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契合点,认为任务导向教学法应成为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方法;再次,本研究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效果的反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任务导向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操作程序,为实践运用提供路径和方法指导;然后,本研究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整合任务导向法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案例,从任务前的准备,任务中的实施再到任务后的反馈,每一个环节都分别选取了作者在初级汉语口语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案例,共6大案例,并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些教学案例及分析对教师具体的教学实操能提供重要的借鉴;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测验的形式检测任务导向法在初级汉语口语中的教学效果。再根据教学案例和反馈信息,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在教师的专业要求、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材编写方面的具体建议。

刘志豪[2](2020)在《基于PDCA模型提升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质量策略研究 ——以“小风筝·大世界”为个案》文中认为201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及2016年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文件中,都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小风筝·大世界”单元为个案,通过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的开发。本研究共包括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问题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调查以及对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PDCA模型等相关背景的梳理,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确定本研究将要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本研究在界定了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国际理解教育与主题单元课程之间的联系。第二章是基于PDCA模型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理论,从PDCA模型的内涵和特点、操作流程及其在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过程与价值等方面,阐述了PDCA模型以其系统性、灵活性、可操作性等优势,提升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质量。第三章为“小风筝·大世界”单元的个案分析,本章为具体的实践研究部分,从方案的设计——行动研究实施——评价——改进四个阶段进行阐述,在这四个大的P——D——C——A循环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小的p——d——c——a循环,通过大环套小环的方式逐步提升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质量。第四章为结论和展望部分,本章节着重阐述了在两轮的行动研究过后,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的开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相比于其他的课程开发模式他有什么优势;在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过程中,PDCA模型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本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性的阐述。

谭希[3](2020)在《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各高校逐渐开始实施学生评教,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学生评教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高校学生评教的最终目的。但是,学生评教在实际实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国内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评教真正发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成为了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本文首先对学生评教进行了概述。明析了学生评教的相关概念,如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教、教师专业发展;理顺了我国学生评教的发展阶段,将我国学生评教的发展归纳为起步、正规化、全面开展三个阶段;阐述了高校学生评教的基本功能和影响因素;论述了学生评教的理论支持,如形成性评价理论和总结性评价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终身教育理论。随后,本文对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访谈法对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整理出当前学生评教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其原因总结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学校对学生评教的宣传不充分;学生评教组织与实施机制不健全;学生评教的指标不够合理;以及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不够完善。最后,针对高校学生评教现存的这些问题,以形成性评价理论和总结性评价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学生评教的对策和方案。第一,要端正对评教的态度,学校应认识到学生评教的重要性,加强对师生进行学生评教的宣传。第二,优化评教过程的实施,如配置专业的教学评估人员,综合运用多种评教方式,合理安排评教时间。第三,完善评教指标的制定,要全面科学地设计评教表,评教指标要动态化、差异化,且要以师生的意见为基础制定相关的评教指标。第四,强化评教结果的使用,要完善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反馈、全面反馈,充分合理运用评教结果,慎重选择公布评教结果的形式。通过这些措施,促进高校学生评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陈蓉[4](2020)在《县级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现状的个案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县级中学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的调查研究有着积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缓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校本教研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充分了解学校校本教研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助力师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本论文通过实证性调查研究,以高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来了解笔者工作所在地—重庆市垫江县三所重点中学(垫江中学,垫江实验中学和垫江第一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现状,分析了校本教研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校本教研方法。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影响校本教研的主要因素在于:校本教研的模式是否科学完整,在教研方式的选择上和激发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凝聚集体智慧方面是否合理;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系是否落实到具体的教研过程,是否具有引导性和前瞻性,是否能保证教研的顺利实施;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是否体现了教师作为教研人员的主体地位,教研内容的确定是否源于课堂服务课堂。基于所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首先,学校应当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从专题研讨和自我发展式两方面来深化教研。专题研讨式的校本教研基于教师个人思考,同时结合同伴互助和专家指导,帮助教研团体从被动接受型走向主动发展型;自我发展式的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关注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理论+技能”、“研究+交流”和“经验+反思”三者结合起来,最大化自我发展模式下校本教研的成果。其次,革新和推动校本教研实践。以信息卡为纽带的兴趣校本教研把新理念带进课堂,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信息卡的传递让校本教研资源高效流动起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兴趣;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校本教研是对具体问题的提炼和有机整合,实现校本资源和成果的最大增值,以其显着的开放性在教育维度、学习维度和创造维度建构校本教研氛围。同时从做好专家指导、专题讲座、及时沟通交流和优秀案例分析等方面来丰富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方式。最后,完善和深化校本教研相关制度,管理层创新对校本教研的管理方法。从评价制度来看,校本教研应注重量的考核,又要重视质的飞跃;既要关注校本教研过程,又要关注成果应用;在激励制度方面,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更加注重和优化精神激励;推动保障制度的落实,在人力和财力上保障校本教研的开展,尤其要充分利用好人才优势,同时国家、学校和教研室分别做好管理上的掌控和引导。

鞠云霞[5](2019)在《基于TensorFlow卷积神经网络平台的OMR识别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解决图像识别问题是研究和应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运用于光学标记读取识别(Optical Mark Reader,简称OMR),解决了传统识别方法中存在的擦除不净和填涂较轻涂点识别率低等问题,降低了人工劳动量。论文利用改进的投影分割法获取涂点信息,基于TensorFlow平台搭建了专门的光学标记识别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Mark Reader,简称CMR),针对实际的OMR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工作,实现了答题卡涂点的深度学习识别。调研发现,传统的OMR采用阅读器设备并结合网上阅卷系统进行答题卡的识别,但这种方式在识别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涂轻重变化较大、笔的材质和质量有较大不同、纸张背景具有一定的模糊度、扫描偏移、随机污点、擦除不净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涂点信息不完整、背景分离不理想等问题,从而造成识别率明显低于人类肉眼识别率,甚至出现误识和拒识等严重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光学标记读取识别方法CMR,并借助TensorFlow平台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训练数据的涂点信息获取问题,论文改进了Hough算法,解决了数据图片中存在的倾斜问题,并结合投影法对图片进行标志区域分割以及涂点分割,将预处理的结果转换为TensorFlow所需的TFRecord训练数据格式。(2)针对OMR意外涂点的识别问题,在传统的OMR识别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平台TensorFlow构建神经网络模型CMR。(3)针对CMR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问题,论文结合深度学习理论知识对模型权值进行了改进,在变换数据增加数据集的基础上,利用L2正则化对卷积层和池化层参数进行优化,防止了过拟合现象;论文运用了视图工具TensorBoard查看TensorFlow模型的计算流程及参数设置情况,以帮助对模型的监督和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答题卡的涂点信息识别准确率高达99.993%。与模型深度相同的深度置信网络模型DBN相比,有更好的效率和准确率,因而更具实用性。总之,CMR模型解决了传统OMR识别中对擦除不净和填涂较轻涂点识别分类不精确的问题,在提高阅卷识别率的同时节省了人力投入。

张菲菲[6](2019)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答题卡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目前,考试阅卷使用光标阅读机进行阅卷。而教师个人及普通学校则难以承担光标阅读机高昂的购买与维护费用。如何保证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被充分应用,使教师个人、普通学校以及偏远山区的学校也能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红利,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答题卡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内容之一,是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老师从繁复的阅卷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上台阶。本文对目前的答题卡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答题卡识别系统。本文通过普通USB摄像头实现答题卡图像采集,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预处理和答卷识别。为此,设计制作了答题卡模板、搭建了答题卡图像采集的环境;采用图像灰度化、图像二值化等方法实现对答题卡图像的预处理;采用仿射变换、模板匹配、投影法、差分遍历向量法等方法实现对答题卡信息的识别。本系统的功能结构包括图像处理部分、答卷识别部分、用户信息部分和数据管理部分,并且详细设计各个部分的功能和数据库的表结构。最终,本文实现了一款基于普通摄像头、价格便宜、方便使用、对纸张和印刷无特别要求、更适合教师个人、偏远地区和普通学校使用的答题卡识别系统。

李新艳,吴玉璘,姜志欣,陈伟,邹文霓,石慧,潘丽,李瑛[7](2012)在《光电阅读机在大人群现场调查中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光电阅读机在大样本现场调查项目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光电阅读机读入《子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表》信息并进行表格质量评估,核查调查表中调查对象编码缺失、重复及进行读入信息一致性比对。结果:在录入的70160份数据中,调查对象编码缺失率为0.87%,调查对象编码重复率为0.79%,信息一致率为99.47%。3个项目点连续三个月质量控制,表格不合格率略有下降。结论:在大人群现场调查项目中通过光电阅读机进行质量控制及数据录入,能快速准确的将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对电子信息进行核查,能迅速将调查表评估结果和建议反馈给调查表填写人员,及时指导调查员改进调查项目的编写方法和调查表内容的填写方法,从而提高了调查表信息采集质量,促进项目科研数据真实可信。

张光宇[8](2011)在《西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录取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生人数逐步提高,家长对考生录取结果期望值的提高,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录取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管理程度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工作有必要采用崭新的管理模式。招生录取系统的开发是新时期西安教育考试中心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工作的必然需要,用来解决招生工作过程中战线长,人员多、流程繁琐、工作效率较低、人为错误多等问题设计开发的。西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录取系统是面对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工作全程的考试招生录取系统,为实现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录工作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全文是对基于C / S结构西安招生录取系统的开发工作进行的阐述。论文从西安现有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信息管理现状着手,比较各类考试招生录取系统的发展情况和西安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和本系统相关的计算模式以及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接着详细讨论了西安招生录取系统的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实现、研究可行性、方案开发、模块功能划分、工作流程的具体设计、构建数据库;选用评卷设备、流程操作、网上评卷功能的实现、网上评卷的成绩处理、网上评卷的误差控制。最后阐述了招生录取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招生录取的信息管理水平。

阮少林[9](2010)在《网上阅卷中信息提取与识别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步伐逐步加快,标准化考试已进入到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选拔过程当中。目前所使用的一些网上评卷系统由于受投资、成本、功能及技术的限制,一直以来无法直接进入学校等小规模考试领域应用。本文在分析网上阅卷流程之后以研究自动化阅卷环节的相关技术为切入点,使用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支撑的图像识别软件替代OMR(Optical Mark Reader)机器来完成网上阅卷中自动阅卷任务,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阅卷成本,同时系统的高度灵活性可以使得这种阅卷方式深入到更细微的领域,弥补了大规模网上阅卷系统的不足。本文在开始对目前在自动阅卷中所使用的两种主要的阅卷方法进行了概述。一个OMR阅卷机阅卷,另外一个是计算机软件阅卷,分析了两者的阅卷原理与流程,最后分别提出了目前这两种阅卷方式还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限制性。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也属于计算机软件阅卷,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应付大批量的任务处理为重心。条形码的识别和OMR信息卡的识别是本文的两个核心内容。在CODE128条形码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本文探讨了条形码图像的预处理技术,并在最后给出了一种比较适用的预处理流程。在图像二值化方面使用了通过构建阀值模型来对阀值进行预存,再从模型取值的新方法,相比自适应阀值系统运行效率有所提高。最后在条形码的宽度测量与译码方面分别介绍了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两个方法:平均值法和相似边距离测量法,在条形码处理系统中两种方法都得到了应用。最后展示了条形码处理系统的实际处理效果。在OMR信息卡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本文对OMR识别的图像预处理,目标点定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论述。在图像预处理流程中使用形态学对目标点进行提取,并将各目标点的位置等特征信息保存。在目标点的定位方面也介绍了两种方式,一个是使用灰度投影,另外一个是使用参考点。并对两种方法的优劣以及使用前提条件进行了说明。最后展示了OMR信息卡处理系统的实际工作效果,并对多种纠偏方法的纠偏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本文的最后总结了本文所设计的两个系统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有待遇改进的地方,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黄信坤[10](2010)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使得教育测评工作日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长期以来,教育测评工作技术发展缓慢,严重制约教育测评工作的广泛开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呼唤教育测评新技术的出现,提高测量的效率。如果说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的OMR阅卷机是实现传统纸笔考试阅卷信息化的雏形,那么目前正被广泛应用的高考或中考网上阅卷系统则可看作是纸笔考试阅卷信息化趋于成熟的标志。然而,由于OMR阅卷机只能解决客观题自动阅卷,不能实现主观题网上评卷,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功能局限,而现行的高考或中考网上阅卷系统又因其建设投资巨大,使用成本极高,且管理维护复杂,因此也无法在广大的市、县(区)教育局及中小学校推广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满足素质教育条件下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要求,不但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将为普及教学测评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教育监测技术及应用现状,基于基础教育现实需要,构建一个较具推广普及价值的基于网上阅卷系统的教学监测与评估系统,并对如何组建、实现和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论证介绍。

二、OMR机信息卡处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MR机信息卡处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以任务为导向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2.1 任务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2.1.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1.2 语言和情境教学体现真实性
        2.1.3 课堂教学体现交流互动性
    2.2 初级汉语口语的教学特点
        2.2.1 教学对象的特点
        2.2.2 教学目标的特点
        2.2.3 教学内容的特点
        2.2.4 教学过程的特点
    2.3 任务导向教学法应成为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方法
        2.3.1 增强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3.2 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2.3.3 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章 以任务为导向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流程
    3.1 以任务为导向设置教学目标
        3.1.1 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
        3.1.2 教学目标设置步骤
    3.2 以任务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3.2.1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3.2.2 教学内容分类
    3.3 以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环节
        3.3.1 教学环节设计依据
        3.3.2 教学环节设计
    3.4 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效果反馈
        3.4.1 教学效果反馈作用
        3.4.2 教学效果反馈方式
第四章 以任务为导向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案例分析
    4.1 案例来源
    4.2 任务前准备案例分析
        4.2.1 案例《语言激活方法多》及其分析
        4.2.2 案例《任务介绍要注意》及其分析
    4.3 任务中实施案例分析
        4.3.1 案例《合作分工要明确》及其分析
        4.3.2 案例《任务难度要递进》及其分析
    4.4 任务后效果展示案例分析
        4.4.1 案例《评价主体多元化》及其分析
        4.4.2 案例《语言操练是重点》及其分析
第五章 以任务为导向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效果反馈及建议
    5.1 教学效果展示
        5.1.1 问卷调查分析
        5.1.2 期末成绩分析
        5.1.3 访谈调查分析
    5.2 教学建议
        5.2.1 任务前做好学生引导工作
        5.2.2 任务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5.2.3 任务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5.2.4 丰富任务教学过程和任务类型
        5.2.5 编制完善的对外汉语口语任务型教材
第六章 结论
    6.1 内容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PDCA模型提升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质量策略研究 ——以“小风筝·大世界”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国际理解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PDCA模型是提升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PDCA模型的相关研究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对象
        (一)学校选取
        (二)主题选取
        (三)班级选取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外延
    二、主题单元开发的内涵与特点
        (一)主题单元开发的内涵
        (二)主题单元开发的特点
    三、国际理解教育与主题单元的联系
        (一)整体性要求
        (二)情境性要求
        (三)累积性要求
第二章 基于PDCA模型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开发理论
    一、PDCA模型的内涵和特点
        (一)PDCA模型的内涵
        (二)PDCA模型的特点
    二、PDCA模型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PDCA模型的步骤
        (二)与主题单元开发相对应的八步骤
        (三)PDCA模型在主题单元开发中的应用
    三、PDCA模型在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过程与价值
        (一)PDCA模型有利于不断提升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开发质量
        (二)PDCA模型有利于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开发的推广
        (三)PDCA模型有利于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开发经验积累
第三章 “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的个案分析
    一、“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的方案设计(P阶段)
        (一)制订主题单元开发方案的计划(p阶段)
        (二)制订主题单元方案的具体内容(d阶段)
        (三)审核主题单元方案(c阶段)
        (四)主题单元方案的改进(a阶段)
    二、“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的实施(D阶段)
        (一)行动研究实施计划(p阶段)
        (二)主题单元教学流程与环节(d阶段)
        (三)主题单元实施的反思(c阶段)
        (四)主题单元实施的改进(a阶段)
    三、“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的评价(C阶段)
        (一)确定评价理念(p阶段)
        (二)制订评价标准(d阶段)
        (三)评价效果(c阶段)
        (四)改进评价方式(a阶段)
    四、“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的改进(A阶段)
        (一)制订“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改进方案(p阶段)
        (二)“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的教师能力成长(d阶段)
        (三)“小风筝·大世界”主题单元开发存在的问题(c阶段)
        (四)PDCA模型对主题单元开发质量的提升(a阶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一)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质量的提升策略
        (二)PDCA模型对主题单元开发的改进
        (三)主题单元开发存在的问题
    二、展望
        (一)坚持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教育阶段
        (二)加强PDCA模型与课程开发的融合
        (三)不断更新课程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学生评教相关研究
        一 学生评教重要性研究
        二 学生评教信度和效度研究
        三 学生评教制度与内容指标研究
        四 中外比较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学生评教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评价和教学评价
        二 学生评教
        三 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发展阶段
        一 起步阶段
        二 正规化发展阶段
        三 全面开展阶段
    第三节 学生评教的基本功能和影响因素
        一 学生评教的基本功能
        二 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学生评教的理论支持
        一 形成性评价理论与总结性评价理论
        二 发展性评价理论
        三 终身教育理论
第二章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研
        一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二 调查对象与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三 高校现行学生评教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高校学生评教现存问题与调查结果分析
        一 师生对待评教态度模糊,总体认识不足
        二 学校对评教宣传较少,组织实施不够科学
        三 指标陈旧且无学科差异,师生参与度低
        四 评教结果反馈不全面,缺乏专业性指导
    第三节 学生评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学校对学生评教的宣传不充分
        二 学生评教组织与实施机制不健全
        三 学生评教的指标不够合理
        四 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第三章 学生评教的改善策略
    第一节 端正对评教的态度
        一 认识学生评教的重要性
        二 加强学生评教的宣传
    第二节 优化评教过程的实施
        一 配置专业教学评估人员
        二 综合运用多种评教方式
        三 合理安排评教时间
    第三节 完善评教指标的制定
        一 全面科学地设计评教表
        二 评教指标动态化、差异化
        三 以师生意见为基础制定相关的评教指标
    第四节 强化评教结果的使用
        一 完善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反馈、全面反馈
        二 充分合理运用评教结果
        三 慎重选择公布评教结果的形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4)县级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现状的个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校本教研的研究
    2.2 国内校本教研的研究
    2.3 文献反思
第3章 校本教研的概述
    3.1 校本教研的内涵
    3.2 校本教研的特征
    3.3 校本教研的要素
    3.4 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
    3.5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过程
第5章 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分析
    5.1 校本教研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5.2 校本教研访谈分析
    5.3 校本教研观察的记录和分析
第6章 解决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现状问题的对策
    6.1 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6.1.1 专题研讨式的校本教研
        6.1.2 自我发展式的校本教研
    6.2 完善和深化校本教研制度
        6.2.1 建立多样化的校本教研评价制度
        6.2.2 加强校本教研激励制度
        6.2.3 全方位落实校本教研保障制度
    6.3 革新和推动校本教研实践
        6.3.1 以信息卡为纽带的兴趣校本教研创新
        6.3.2 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校本教研创新
        6.3.3 丰富校本教研实践活动
    6.4 创新对校本教研的管理
        6.4.1 国家方面
        6.4.2 学校方面
        6.4.3 设置专业的校本教研工作室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Ⅱ 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访谈提纲
附录Ⅲ 校本教研记录表
致谢

(5)基于TensorFlow卷积神经网络平台的OMR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文章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OMR涂点识别和数据预处理
    2.1 OMR涂点识别原理
    2.2 图像数据处理
        2.2.1 灰度二值化
        2.2.2 倾斜矫正
        2.2.3 平滑去噪处理
        2.2.4 待识别区域定位分割
    2.3 涂点识别算法
    2.4 图像格式转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ensorFlow神经网络平台搭建与投影分割技术
    3.1 相关理论
        3.1.1 卷积神经网络
        3.1.2 激活函数
        3.1.3 池化
        3.1.4 正则化和逻辑回归
        3.1.5 TensorFlow框架搭建
    3.2 基于投影法的填涂区域与涂点的定位分割
        3.2.1 填涂区域和涂点定位与分割
        3.2.2 污点信息卡识别分割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OMR识别
    4.1 训练数据
    4.2 模型定义
        4.2.1 卷积层
        4.2.2 池化层
        4.2.3 全连接层
    4.3 模型训练
    4.4 训练结果与分析
        4.4.1 反向传播优化算法
        4.4.2 模型结果分析
        4.4.3 算法先进性
        4.4.4 可视化效果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答题卡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技术简介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答题卡识别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2.2 系统的概要设计
        2.2.1 系统的架构设计
        2.2.2 系统的功能结构
    2.3 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2.3.1 图像处理部分
        2.3.2 答卷识别部分
        2.3.3 数据管理部分
        2.3.4 用户管理模块
    2.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2.4.1 数据库的主要实体属性图
        2.4.2 数据库的实体关系图
        2.4.3 主要数据库表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答题卡图像识别
    3.1 答题卡图像的采集
    3.2 图像的预处理
        3.2.1 概述
        3.2.2 图像灰度化
        3.2.3 图像二值化
    3.3 图像平移旋转矫正
        3.3.1 模板匹配
        3.3.2 几何变换
    3.4 定位线信息识别
        3.4.1 基本思路
        3.4.2 相关技术
        3.4.3 实现算法流程及实验结果
    3.5 涂点定位
    3.6 填涂信息识别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答题卡识别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的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介绍
    4.2 答题卡识别系统的实现
        4.2.1 系统实现的整体流程简述
        4.2.2 用户信息部分
        4.2.3 图像处理部分
        4.2.4 答卷识别部分
        4.2.5 信息管理部分
    4.3 系统测试
        4.3.1 测试环境
        4.3.2 功能测试
        4.3.3 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光电阅读机在大人群现场调查中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读入系统
        1.2.2 数据采集人员培训及现场调查
        1.2.3 数据读入过程中质控
        1.2.4 读入信息一致性比对
2 结果
    2.1 录入表格时间
    2.2 数据采集人员培训及现场调查
    2.3 数据读入过程中质控结果
    2.4 读入信息一致性比对结果
    2.5 质控结果反馈前后对比
3 讨论

(8)西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录取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西安考试信息管理工作现状与选题意义
    1.2 考务招生录取系统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1.2.1 管理系统发展的现状
        1.2.2 考试招生录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3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招生录取系统理论基础
    2.1 几种计算模式
        2.1.1 集中式计算模式
        2.1.2 分散的个人计算模式
        2.1.3 PC/LAN 计算模式
        2.1.4 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
        2.1.5 浏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
        2.1.6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优点与缺点
        2.1.7 新型计算模式——云计算
    2.2 数据库管理
第三章 招生录取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招生录取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可行性分析
        3.1.2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3 用户可行性分析
    3.2 招生录取系统的需求
        3.2.1 招生录取系统的调研
        3.2.2 招生录取功能的需求描述
    3.3 招生录取系统硬件和软件配置设计
        3.3.1 系统硬件基本配置要求
        3.3.2 系统软件基本配置要求
    3.4 整体设计思想和设计基本原则
    3.5 招生录取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3.5.1 选择技术方案
        3.5.2 招生录取系统网络架构
    3.6 招生录取业务流程设计
        3.6.1 录取业务流程的分析与设计
        3.6.2 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
    3.7 网上评卷功能
        3.7.1 网上评卷的发展现状
        3.7.2 网上评卷功能的设计原则
        3.7.3 网上评卷功能的设计目标
        3.7.4 网上评卷功能需求
第四章 招生录取系统的实现
    4.1 录取调档策略
        4.1.1 常用的录取办法
        4.1.2 招生录取系统的录取调档策略
    4.2 数据共享
        4.2.1 数据的锁定
        4.2.2 数据的解锁
        4.2.3 数据的工作期
        4.2.4 数据的更新技术
        4.2.5 数据访问冲突的处理
    4.3 数据查询优化
        4.3.1 使用索引
        4.3.2 使用Rushmore 优化查询
        4.3.3 改进表单和控件
    4.4 招生录取系统的安全性
    4.5 采集设备的设计实现
        4.5.1 光电阅读器的接口设计的实现
        4.5.2 数码照相机的接口设计的实现
    4.6 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4.7 各类报表的设计
    4.8 网上评卷的实现
        4.8.1 网上评卷流程
        4.8.2 网上评卷实现的关键因素
        4.8.3 扫描步骤
第五章 招生录取系统的测试
    5.1 系统的测试工作的目的
    5.2 测试工作的实例
        5.2.1 录取管理功能的测试
        5.2.2 网上评卷功能的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成果
    6.2 项目评价与技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网上阅卷中信息提取与识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上阅卷简介
        1.2.1 什么是网上阅卷
        1.2.2 系统构成
        1.2.3 工作流程
        1.2.4 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任务
    1.4 论文组织安排
第二章 自动化阅卷技术概述
    2.1 自动化阅卷的任务
    2.2 OMR 机器阅卷
    2.3 计算机软件阅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采集与处理
    3.1 数字图像相关概念
        3.1.1 数字图像定义
        3.1.2 图像类型
        3.1.3 图像分辨率
        3.1.4 图像文件格式
    3.2 图像采集
    3.3 图像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条形码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4.1 CODE128 条形码概述
        4.1.1 CODE128 组成
        4.1.2 CODE128 编码规则
        4.1.3 条形码识别
    4.2 条形码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1 系统需求
        4.2.2 系统总体结构
        4.2.3 条码处理模块的设计
        4.2.3.1 图像预处理
        4.2.3.2 条码的识别
        4.2.3.3 条码生成
    4.3 系统应用
        4.3.1 训练模式
        4.3.2 应用模式
        4.3.3 实际应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OMR 信息卡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5.1 信息卡简介
    5.2 OMR 信息卡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概述
        5.2.2 基于参考点的标记定位识别
        5.2.2.1 图像预处理
        5.2.2.2 目标分类与特征提取
        5.2.2.3 填涂点逻辑关系构建
        5.2.2.4 信息卡识别
        5.2.3 基于灰度投影的标记定位识别
    5.3 系统应用
        5.3.1 模板建立
        5.3.2 识别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社会需求强烈
        1.1.2 政府高度重视
        1.1.3 政策上支持并大力推进
    1.2 项目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2 国内研究与发展情况
        1.2.3 当前国内所采用的(原)系统应用特点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一般组成
    2.1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
        2.1.1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基本内容
        2.1.2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2.1.3 质量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施技术手段现状
    2.2 制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普及的几个方面问题
        2.2.1 现有系统太昂贵,财力难以承担
        2.2.2 硬件开销大,软件太庞大
        2.2.3 “耗材”成本高
    2.3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发展趋势
第三章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1 设计目标与思路
        3.1.1 设计目标
        3.1.2 基本思路
        3.1.3 设计重点与技术路线
    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2.1 主要硬件及技术选择上
        3.2.2 硬件组成
        3.2.3 软件处理
        3.2.4 主要软件及功能设计上
        3.2.5 主要功能算法及实现
第四章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应用
    4.1 网上阅卷系统
        4.1.1 网上阅卷系统的基本组成
        4.1.2 网上阅卷系统的基本过程
    4.2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MEQS)
        4.2.1 基本结构
        4.2.2 评估体系的建立
        4.2.3 主要测量指标设置
        4.2.4 功能介绍
第五章 实践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5.1 实践情况及效果
        5.1.1 项目的改进得到各教育教育部门的认可
        5.1.2 项目产品受到教师欢迎
    5.2 社会评价
第六章 推广应用价值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6.1 推广应用价值
        6.1.1 本系统的创新点
        6.1.2 本系统的应用状况
    6.2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6.2.1 进一步项固和增强已取得的成效
        6.2.2 加强产品的开发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四、OMR机信息卡处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以任务为导向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案例分析[D]. 唐樾.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基于PDCA模型提升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质量策略研究 ——以“小风筝·大世界”为个案[D]. 刘志豪.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研究[D]. 谭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2)
  • [4]县级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校本教研现状的个案调查研究[D]. 陈蓉. 西南大学, 2020(01)
  • [5]基于TensorFlow卷积神经网络平台的OMR识别方法研究[D]. 鞠云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答题卡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菲菲. 西北大学, 2019(01)
  • [7]光电阅读机在大人群现场调查中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的应用[J]. 李新艳,吴玉璘,姜志欣,陈伟,邹文霓,石慧,潘丽,李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22)
  • [8]西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招生录取系统开发[D]. 张光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9]网上阅卷中信息提取与识别技术研究[D]. 阮少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10]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与应用[D]. 黄信坤.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OMR机信息卡处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