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睡眠时高血压脑出血23例临床分析

夜间睡眠时高血压脑出血23例临床分析

一、夜间睡眠时23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婧静,张锐毅,张艳,刘扬,李红敏,苏秋羊,薛孟周[1](2021)在《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其发病凶险,预后差,并且经常合并多种并发症。睡眠障碍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与出血部位、神经损伤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有关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治疗主要有西药治疗、中医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及放松疗法等,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季春鹏[2](2021)在《血压相关指标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比较目的:分析并比较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1.选择在2010-2017年参加同步四肢血压测量且查体资料完整的37803名开滦集团在职及退离休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3年。2.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并比较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3.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曲线分别分析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关联。4.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1.在平均随访3年后,共发生589例心血管事件和570例全因死亡。在以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时,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踝臂指数(P<0.001),分别为0.55和0.51。在以全因死亡为因变量时,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也高于踝臂指数(P<0.001),分别为0.60和0.55。2.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曲线提示,在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关联均呈近似J型曲线关系,曲线拐点分别为1.06和1.12。在曲线拐点之前,随着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均逐渐降低。但在曲线拐点之后,无论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还是踝臂指数均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生无显着关联。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在≤1.06(曲线拐点)范围内,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每增加0.1单位,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14%(HR 0.86,95%CI 0.77-0.96),全因死亡风险可降低23%(HR 0.77,95%CI 0.70-0.84)。在≤1.12范围内,ABI每增加0.1单位,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12%(HR 0.88,95%CI 0.79-0.97),全因死亡风险可降低22%(HR 0.78,95%CI 0.72-0.85)。小结:低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低踝臂指数均为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踝臂指数。第二部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对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1.选择在2010-2018年参加baPWV测量且查体资料完整、既往无房颤病史的43261名开滦集团在职及退离休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3.88年。2.根据baPWV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组,即正常动脉僵硬度组(baPWV<14m/s)和动脉硬化组(baPWV≥14m/s)。3.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两组人群心房颤动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4.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baPWV对新发房颤的影响。结果:1.在随访结束后,研究人群中共有62人发生房颤。baPWV<14m/s组和baPWV≥14m/s组的房颤发病密度分别为13.8/10万人年和54.4/10万人年。而且,baPWV≥14m/s组的房颤累积发病率也明显高于baPWV<14m/s组,分别为0.42%和0.10%(P<0.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baPWV≥14m/s组发生房颤的风险是baPWV<14m/s组的2.29倍(95%CI 1.04-5.07,P<0.05)。而且baPWV每增加1m/s,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10%(HR 1.10,95%CI 1.02-1.18,P<0.05)。3.性别亚组分析显示,在女性人群中,baPWV每增加1m/s,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17%(HR 1.17,95%CI 1.07-1.29,P<0.05),但在男性人群中,baPWV与房颤的发生无显着关联。4.收缩压亚组分析显示,在收缩压<130 mmHg人群中,baPWV每增加1m/s,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20%(HR 1.20,95%CI 1.08-1.32,P<0.01),但在收缩压≥130 mmHg人群中,baPWV与房颤的发生无显着关联。小结:baPWV增快是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女性和收缩压<130 mmHg的人群。因此,延缓动脉硬化进程可能将有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风险。第三部分CHADS2评分对中国非房颤人群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目的:在中国非房颤人群中,探讨CHADS2评分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1.选择参与2006-2007年健康查体且血压、血糖等资料完整的99755名开滦集团在职及退离休职工(包括基线房颤患者515例)为观察队列,随访10年。2.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CHADS2评分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3.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CHADS2评分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1.无论在房颤还是非房颤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病率均随CHADS2评分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同一CHADS2评分组,房颤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2.除心肌梗死外,非房颤人群发生脑梗死、脑出血、总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房颤人群。在房颤人群中,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总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60、0.62、0.63和0.60。在非房颤人群中,上述结局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67、0.66、0.67和0.69。3.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在房颤人群中,CHADS2评分每升高1分,心肌梗死风险升高107%(HR 2.07,95%CI 1.17-3.66),总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45%(HR 1.45,95%CI 1.07-1.98),而脑梗死、脑出血和全因死亡风险并无显着升高。在非房颤人群中,CHADS2评分每升高1分,心肌梗死风险升高9%(HR 1.09,95%CI 1.00-1.18),脑梗死风险升高21%(HR 1.21,95%CI 1.15-1.27),脑出血风险升高13%(HR 1.13,95%CI 1.02-1.26),总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17%(HR 1.17,95%CI 1.13-1.22),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2%(HR 1.12,95%CI 1.08-1.15)。小结:在中国非房颤人群中,CHADS2评分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其预测价值并不劣于房颤人群。第四部分2017 ACC/AHA指南定义的1级高血压对中国人群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目的:在中国人群中,探讨被2017 ACC/AHA指南定义的1级高血压和1级高血压者的血压纵向变化对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选择参加2006-2007年健康查体、基线无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的97126名开滦集团职工(包括退离休人员)为研究人群,随访10年。2.按2017 ACC/AHA指南对血压的分级标准和是否服用降压药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即正常血压组(<120/80mmHg)、血压升高组(120-129/<80mmHg)、1级高血压组(130-139/80-89mmHg)和2级高血压组(≥140/90mmHg或正在口服降压药者)。3.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1级高血压与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关联(以正常血压组作为对照组)。4.从上述入选的研究对象中进一步选取参加2010-2011年健康查体且两次查体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恶性肿瘤的20922名1级高血压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6年。5.根据两次健康查体时的血压变化和是否口服降压药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即血压下降1组(由130-139/80-89mmHg降至<120/80mmHg者)、血压下降2组(由130-139/80-89mmHg降至120-129mmHg/<80mmHg者)、血压不变组(维持在130-139/80-89mmHg者)和血压上升组(由130-139/80-89mmHg上升至≥140/90mmHg或口服降压药者)。6.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1级高血压者的血压纵向变化与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关联(以血压下降1组作为对照组)。结果:1.在总人群中,1级高血压的患病比例达31.1%。2.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正常血压组比较,1级高血压组发生总心血管事件、脑梗死、脑出血的风险均显着升高,HR(95%CI)分别为1.25(1.11-1.40)、1.31(1.13-1.52)和1.45(1.07-1.97)。3.1级高血压人群在4年后有43.1%维持1级高血压不变,36.3%进展至2级高血压。4.与由1级高血压降至正常血压者相比,血压长期(4年)维持在1级高血压者发生总心血管事件和脑梗死的风险均显着增加,HR(95%CI)分别为1.78(1.16-2.72)和1.94(1.14-3.30)。小结:在中国人群中,按2017 ACC/AHA指南定义的1级高血压仍具有较高的心血管发病风险,该部分人群应得到重视和适当的降压干预。结论:1.低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低踝臂指数均为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踝臂指数。2.baPWV增快是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女性和SBP<130 mmHg的人群。3.CHADS2评分是中国非房颤人群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4.在中国人群中,按2017 ACC/AHA指南定义的1级高血压者仍具有较高的心血管发病风险。

林子舒[3](2020)在《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的左心室做功、外周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观察针刺调神方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的焦虑、睡眠指数等量表的评估,观察针刺调神方对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通过对比针刺调神方与西药常规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探析针刺调神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势。方法:根据纳排标准规定,本研究最终纳入7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3例患者自行要求退出,予以剔除,最终有67例受试者完成本实验,将67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出西药处方治疗进行规范降压,处方:硝苯地平控释片;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药物,血压不能控制达标者,则换用或加用第2种降压药物继续治疗,口服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经验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刺调神方治疗,针刺调神方:印堂、神庭、四神聪、百会、内关(双)、三阴交(双)、血压点(双)、中脘、天枢(双)、关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量两组患者的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数值范围,观察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LSW)、每搏外周阻力(SSVR)、每搏外周阻力指数(SSVRI),射血前期(PEP),左室射血时间(VET),收缩时间比(STR),射血收缩指数(EPCI),变力状态指数(ISI),心率(HR)。测量方法:由同一名医师在治疗前后使用CSM3100无创血流动力检测系统测量,将2对电极片粘至颈部两侧及平行剑突的胸部两侧(腋中线处)。将导线正负极与对应电极连接,打开仪器进入界面,输入患者基本信息,静待2分钟后,仪器显示器出现数据,待数据基本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数据;再进行血压、高血压中医临床症状评定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的记录,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量表总分变化,治疗后按照血压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高血压患者,射血收缩指数(EPCI)、射血时间(VET)、收缩时间比率(STR)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阻力(SSVR)、外周阻力指数(SSVRI)、左室做功(LSW)、左室做功指数(LSW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EPCI、VET、STR、HR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O、CI、SSVR、SSVRI、SBP等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比较,CO、CI、EPCI、STR、HR、SBP、DBP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VR、SSVRI、LSW、LSWI等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疗效判定显效13个,有效16个,无效有4个,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3个,有效14个,无效有7个,总有效率为79.41%。经检验,血压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有效27个,无效有6个,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20个,无效有14个,总有效率为58.82%。经检验,中医症状总积分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分布:治疗组无焦虑患者17例,可能焦虑患者9例,肯定焦虑患者7例,明显焦虑0例;对照组无焦虑患者7例,可能焦虑患者16例,肯定焦虑患者9例,明显焦虑2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调神针刺处方的特点,是注重脏腑和气血同调,达到形神相合,形神统一。诸穴合用,调养心神,则气血调和,化生有源,五脏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经络通畅,使五脏六腑之精上达于头,使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及其他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针刺调神方在降低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左心室做功方面有明显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且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保护心脏功能及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经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程度分布发生改变,多数患者由有焦虑患者转变为无焦虑,焦虑程度均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显着,调神针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均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治疗后治疗组组患者的焦虑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着差异,并且焦虑程度分布较对照组也改变更多,说明针刺调神方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方面有明显作用。针刺能够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益气血、调和肝脾,化痰祛湿来调畅气机,调和脏腑以至神安,神安则情志病才能好转。治疗组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显着,说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绪稳定,睡眠质量也跟随提升。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较药物组差异显着,说明针刺调神方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刺不光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减少左心室做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方面有作用,还能通过对患者的神的调节,使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和睡眠情况都得到了改善,达到形神统一,则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处在“降压效应”及“降压外效应”之间,这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降压外效应即抗高血压治疗不应局限于降压,还需要兼顾降低动脉僵硬度、改善大动脉弹性,减少症状,从而防止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众多证据表明降压本身并不能解决从危险因素到终点事件这一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也不能完全解释降压治疗所带来的全部心血管效益。降压达标不是指血压的数值达标,尚有其他含义。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与高血压一道参与疾病的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降压达标不能单方面理解为血压数值的降低,还应理解为包括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相关临床疾病进行积极的干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既往倡导的降压,为血压数值的达标,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本研究随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焦虑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根本上减少了高血压的发病,以及靶器官损害和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切断了高血压恶性循环链,可能是控制高血压、降低变异性、保护靶器官及减少合并症的有效措施。针刺调神方能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机体阴阳调和、气血调和的状态。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以高血压的防治。

吕宁[4](2020)在《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Orem自理理论为依据制订护理措施,评估患者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降压效果。2.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探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方法及预防术后低血压和并发症。方法1.研究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患者的入院治疗顺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患者按照干预时间点分为四组:术前对照组(入院~2天)、术前干预组(第3天起~手术日)、术后对照组(手术当天~术1天)和术后干预组(术后第2天起~出院)。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评估表(HCP-SCP)及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评价干预效果。2.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血压客观指标数据MAP、SBP、DBP、日间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晨峰血压、平滑指数和T/P,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血压指标变化,评价Orem自理理论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3.使用SPSS 24.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的分析采用标准差比、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定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9±12.96岁;肾上腺腺瘤25例,肾上腺皮质瘤16例,肾上腺转移瘤1例,嗜铬细胞瘤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平均高血压史为:5.27±4.91年,高血压家族史45例,无15例;所有病例均有服用降压药物史;2.自护能力评估表-行为分量表(HCP-SCP)评分结果如下:与术前对照组评分(47.15±0.55)相比,术前干预组评分(51.37±0.5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对照组评分(50.53±0.51)相比,术后干预组评分(54.00±0.5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评分如下:与术前和术后对照组总评分相比,术前和术后干预组总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量表评分对比分析如下:与术前和术后对照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和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相比,术前和术后干预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和日常行为管理的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术前对照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相比,术前干预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对照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相比,术后干预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前干预组相比,术前对照组的24小时SBP、24小时MAP、日间SBP、日间MAP、夜间SBP、夜间MAP、夜间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24小时DBP、日间DBP、血压晨峰SBP没有变化(P>0.05);与术后干预组相比,与术后对照组相比,24小时SBP、DBP和MAP、日间SBP、日间MAP、夜间血压明显降低(P<0.001)。日间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血压晨峰SBP没有变化。干预结束后,60例患者的术前的平滑指数为2.22±0.75,T/P为7.90±17.11;术后平滑指数为1.29±0.81,T/P为-15.04±59.68。结论1.Orem自理理论适用于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2.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提高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血压管理依从性,降低血压指标。3.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改善患者血压相关客观指标,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SBP、DBP、MAP、日间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平滑指数和T/P值可以作为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效果评价指标,晨峰血压不适合作为评价参数;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SBP、DBP、MAP、日间和夜间血压可以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而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晨峰血压、平滑指数和T/P值不可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

范晶[5](2020)在《“深纳久留”针法对失眠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的睡眠质量、清晨及睡前血压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观察“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对失眠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以期寻找出一种能够改善中风后失眠的新方法,并观察改善失眠是否对清晨及睡前血压有所影响。方法:将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失眠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加“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留针5h。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脱落2例,最终62例为有效治疗患者。两组治疗疗程为30次,每天1次,每周5~6次。于入组治疗前、30次以后评估SPIEGEL量表来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评估SF-12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并记录患者每次的清晨血压及睡前血压情况。最后得到的数据用spss21.0进行分析。若数据符合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秩和检验;若数据符合计数资料,则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当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当P>0.05时,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失眠及高血压病程、血压、SPIEGEL量表评分、SF-12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衡可比。1.在SPIEGEL量表评分中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SPIEGEL量表总分下降明显,而对照组的SPIEGEL量表总分下降不明显。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SPIEGEL量表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治疗组的睡眠情况改善较对照组明显。2.在清晨及睡前血压方面清晨及睡前血压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的清晨收缩压在前20次的下降效果明显,在第20~30次的下降效果趋于稳定,总体呈下降趋势。治疗组的清晨舒张压在第1~10次下降不明显,但在第10~20次下降明显,随后20~30次下降效果趋于稳定。对照组清晨血压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在各个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清晨血压在治疗10次以后开始各个时点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睡前血压方面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的各个时点两组的睡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SF-12量表评分中两组治疗后SF-12量表中的PCS总分均有改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MCS总分改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方面均有效,而且改善效果相近,但在心理方面改善不明显。结论:“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能够改善失眠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还能起到降压的作用,尤其改善患者的清晨血压,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功能。

屈娇[6](2020)在《GLUT4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高血压患者新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基因易感位点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既往研究已证明GLUT4基因多态性与OSA的低氧有关,且与空腹血糖≥5.6mmol/L存在交互作用加重OSA的风险。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GLUT4基因多态性位点在OSA人群中对糖代谢的影响,探讨OSA相关高血压人群中T2DM的发病风险、发病率及GLUT4基因不同基因型是否会增加OSA患者T2DM的发病风险,为今后尽早预测和干预OSA相关高血压患者T2DM的发生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的895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夜间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获得611例高血压患者,其OSA患者429例作为实验组,非OSA患者182例作为对照组。GLUT4基因测序发现了4个变异位点,关联分析得到三个代表性遗传变异位点(rs5417、rs5435、rs5415)。通过调阅二次入院病历、电话随访以及召回住院共随访到491例高血压患者,其中OSA患者349例,非OSA患者14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5±2.4年。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GLUT4基因多态性与OSA及T2DM的关系。结果1.基线资料显示,OSA组空腹血糖较对照组高,在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44)。在平均4.5年的随访后共获得的491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01),共76例患者新诊断为T2DM,其中OSA组62例,非OSA组14例,与对照组相比,OSA组T2DM的发病率更高(P=0.028)。2.在611例受试者中,GLUT4基因rs5417位点成功分型596例,rs5415位点成功分型593例、rs5435位点成功分型591例。结果显示rs5417位点的隐性模型在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01),然而rs5417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以及显性模型和rs5415位点、rs5435位点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比较OSA组与非OSA组不同基因型T2DM的发病率,结果显示,与非OSA组比较,GLUT4 SNP位点rs5417不同基因型的T2DM发病率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3.GLUT4基因rs5417位点CC基因型和LSp O2<80%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加重T2DM发病风险。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OSA患者发生T2DM的风险是非OSA患者的2倍(HR:2.001,95%CI:1.119-3.578,P=0.019)。与非OSA组比较,OSA患者的T2DM无事件生存率较低(Log-rank检验,P=0.001),且与OSA的严重程度有关。携带CC基因型的OSA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明显减低,T2DM的累积发生率显着升高(Log-rank检验,P=0.0074)。进一步发现携带CC基因型的OSA患者的T2DM发病风险是携带AA+AC基因型的非OSA患者的1.9倍(HR:1.987;95%CI,1.029-3.838;P=0.041)。结论1.在高血压人群中,OSA患者更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其发生T2DM的风险是非OSA的2倍。2.GLUT4 SNPrs5417位点CC基因型与重度低氧之间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增加T2DM发病风险。3.GLUT4 SNPrs5417位点CC基因型可能增加OSA相关性高血压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李昌艳[7](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终末期肾脏病是所有慢性肾脏病的最终结果,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依然存在并发症多,而且死亡率也会比较高。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脑血管事件导致的的死亡占所有透析患者死因的第2位,但目前相关围绕MHD患者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研究数量有限,样本量偏少,且多为单因素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对MHD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较全面的研究,为临床上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MHD患者脑血管事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透的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是否并发脑血管事件将其分为两组,即并发组和非并发组。采集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原发病、透析龄、血压及实验室检查数据Hb、TG、LDL-C、UA、Ca、P、ALB、PTH、PPI、BMI、WC、FPG、24hPG、FT4、TSH、Kt/V并分析比较;记录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转归情况,寻找患者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2例MHD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94例;城市人口103例,农村人口89例;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2879岁,平均年龄49.25±12.45岁,以50-59岁人群居多;本组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和高中偏多,职业以工人和农民居多;人均年收入中以1-10万元的人群为多;本组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比例分别为36.98%和43.75%;脂代谢异常、超重和/肥胖、Hb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6.67%、17.70%和31.25%;在纳入研究的192例患者中,将其基础资料及检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是否出现脑血管事件为界,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其中并发症组66例,占总比的34.38%;此外根据基线统计结果,本研究还发现脑血管事件并发症组的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超重/肥胖、脂代谢异常、Hb异常以及吸烟分别占57.57%,81.81%,36.36%,24.24%、71.21%以及56.06%,均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66例并发症患者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14例,脑白质稀疏及变性5例,颈部血管斑块27例,分别占并发症人群总比的30.30%,21.21%,7.57%和40.91%。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透析龄、血压、脉压、Hb水平、TG、LDL-C、ALB、UA水平、血磷、钙磷乘积、PTH、Kt/V、PPI方面存在差异,而年龄、性别、BMI、WC、FPG、24hPG、HDL-C、FT4、TSH及吸烟例数上无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长、低ALB、UA水平高、高血压、高磷、钙磷乘积高、PTH水平高、低Kt/V、PPI值较高、Hb水平较高是MHD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MHD患者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表现为颈部血管硬化斑块的最多,脑出血和脑梗死次之,最后是脑白质稀疏。2、MHD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高血压、超重/肥胖人群以及吸烟人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MHD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组在透析龄、ALB、UA、SBP、DBP、TG、LDL-C、血磷、钙磷乘积、Kt/V、PPI、Hb、PTH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有透析龄长、高血压、低ALB、高尿酸血症、高磷、钙磷乘积水平高、低Kt/V、PPI水平高、高Hb水平、高PTH是MHD患者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马晓涵[8](2020)在《模型及AI导向的高血压患者睡眠情绪现状调查及干预方案形成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睡眠和情绪状况为导向,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框架,(1)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和情绪现状;(2)了解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睡眠和情绪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3)制定针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远程AI睡眠情绪干预方案。方法(1)睡眠情绪现状调查选择在界首市陶庙镇和泉阳镇抽取三个行政村,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进行现状调查、定性访谈调查和干预短信评分调查。(2)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匹兹堡睡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定性访谈调查是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高血压、睡眠和情绪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干预短信评分调查是对通过文献复习法和跨领域咨询会议法设计出的睡眠和情绪干预短信内容进行评价,再根据上述调查进一步完善干预内容,制定远程AI干预方案。(3)运用spss16.0和NVivo 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频数、率、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等描述睡眠、焦虑、抑郁现状和干预短信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睡眠、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的短信理解程度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1)匹兹堡睡眠量表的总平均得分为8.88,量表七维度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睡眠效率(2.05±1.19)、入睡时间(1.72±1.13)、睡眠障碍(1.43±0.59)、睡眠时间(1.39±1.23)、睡眠质量(1.21±0.94)、日间功能障碍(1.02±1.09)、催眠药物(0.07±0.5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服药年限、并发症的患者在匹兹堡睡眠量表总平均分或七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2)高血压患者中有16.36%存在焦虑状态,17.09%存在抑郁状态。有12%的患者很少有时间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12.36%的患者有时候会产生如果自己去世了别人会过的更好的想法。有20%的患者很少时间觉得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仍然感兴趣。不同性别、年龄、服药年限、并发症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和抑郁程度是焦虑程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焦虑程度是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3)知识型睡眠干预短信理解程度总均值为1.70,“血压影响睡眠”的平均得分最高。行为型睡眠干预短信理解程度其总体平均值为1.81,“睡前热水泡脚”平均得分最高。睡眠干预短信赞成情况的总平均分为2.89,有用情况总平均分为2.82分,都接近满分3分。行为型睡眠干预短信可行性平均得分为2.61分,平均得分最高的是“维护睡眠环境”。(4)知识型情绪短信总均分为1.60分,得分最高的是“情绪波动管理”。情绪短信赞成情况的总均分为2.95,有用情况总均分为2.99,都接近满分3分。行为型情绪干预短信理解程度总均分为1.65,得分最高的是“倾诉释放情绪”。行为型情绪干预短信可行性总平均分为2.85,得分最高的是“退让应对问题”。(5)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关知识较匮乏,知识获取途径较单一,有想改善睡眠情绪状况的意愿但不知怎样去改善,对语音血压计评价较好。(6)对干预短信做出了修改并初步制定了干预方案包括:远程短信干预、远程微信公众号干预、智能血压计播报语音短信干预、制作宣传单干预、患者端网页干预、远程人机耦合随访反馈。结论高血压患者整体睡眠状况不佳,存在较多不良睡眠行为和错误认知,未来干预应多关注睡眠效率、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和早醒等睡眠问题;农村高血压患者对自身情绪问题识别能力差,改善方法少;患者对睡眠情绪短信中专业性稍微较强的词语理解程度较差,对行动性指令的短信理解程度相对较好;高血压相关知识较为匮乏,改善睡眠情绪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结合理论指导和本研究调查结果,初步制定了一套综合性的干预方案,以期为日后改善高血压患者睡眠情绪状况,进而控制血压提供参考路径。

王琪[9](2019)在《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客观化和防治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171例病人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搜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湿壅盛、阴阳两虚、肝火亢盛。2.不同证型间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80岁患者中主要以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证为主,肝火亢盛证在60-69岁患者中常见。3.气阴两虚组患者平均病程最长,其次为瘀血阻络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这可能反映了高血压由实到虚的发展过程。4.不同证型均以3级高血压、极高危为主。说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情重合并危险因素及并发症者居多。5.在合并症方面,总体伴随疾病最多的为冠心病(100例),其次为脑梗塞(72例)、糖尿病(43例)。说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和脑梗塞发病率较高。6.不同证型血糖代谢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火亢盛组出现空腹血糖受损较其他组构成比高,出现糖尿病的构成比低,与其他组有显着性差异。7.不同证型间尿微量蛋白(MAU)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阳两虚组MAU异常患者数构成比最高。8.斑块形成以阴阳两虚组最多,出现颈动脉硬化各证型占比呈现阴阳两虚组>痰湿壅盛组>瘀血阻络组>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气阴两虚组的趋势。结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证型以阴虚阳亢证、气阴两虚证多见;证型分布与年龄、尿微量蛋白、血糖代谢情况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为五脏虚衰,气血阴阳亏虚,实为风、火、痰、瘀等痹阻脉络,主要病理因素是风、火、痰、瘀、虚,与之密切相关的脏腑主要为肝脾肾。

张斯蒙[10](2019)在《睡眠与初发性脑出血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在非外伤情况下,脑内血管破裂所形成的自发性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其病因有许多,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研究在探讨睡眠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一些已有研究表明,不恰当的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会引起包括脑出血在内的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以往的研究主要是直接研究脑卒中与睡眠的关系,或者是脑缺血与睡眠的关系,单独研究脑出血与睡眠关系的报道较为少见。在睡眠质量方面,关于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等方面的睡眠障碍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见。另外,大多数研究只调查了近期睡眠情况,尚缺乏人群过去睡眠史资料。因此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医院人群为基础,使用匹兹堡量表评估病例组与对照组发病前一个月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以及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过去失眠情况,希望可以从睡眠方面寻找到更多与脑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脑出血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自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在辽宁省血栓病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收集首次发病的脑出血住院患者,病例组共收304名患者。对照组来自于解放军第202医院体检中心,在收集病例组的同时一起收集对照组,共收集323名非卒中体检者,其年龄、性别与病例组均衡可比。2.现场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在病历中查找所需信息。问卷内容如下: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史、与脑出血有关的危险因素。近期睡眠状况中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由匹兹堡量表(PSQI)进行评估,同时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失眠情况,并调取两组人群的血压。3.数据录入采取双录入的方式确保真实准确,所用软件为Epidata,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定性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时,主要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比较睡眠情况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史与脑出血的发病风险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近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PSQI得分)与脑出血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与logistics回归结合,双尾P<0.05被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27例,其中病例组占304例,对照组占323例。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发现,睡眠质量(PSQI评分)与脑出血发生关系呈正相关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association=0.090),睡眠时间与脑出血发生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association<0.0001)。2.在近期睡眠情况分析中,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发现,以睡眠时间为7-8小时为参照组,睡眠时间>8小时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是睡眠时间为7-8小时者的2.912倍(OR=2.912,95%CI=1.605-5.284),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OR=3.935,95%CI=2.070-7.479)。3.在睡眠史分析中,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发现,同时调整近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后,过去存在失眠症状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OR=3.021,95%CI=1.354-6.739)。结论:1.在近期睡眠情况分析中发现,在睡眠时间方面,睡眠时间>8小时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而睡眠时间<7小时与脑出血的发生无关;在睡眠质量方面,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2.在睡眠史分析中发现,过去存在失眠症状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二、夜间睡眠时23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夜间睡眠时23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二、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机制
三、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治疗
    1. 西药治疗:
    2. 中医治疗:
    3. 心理干预措施:
    4. 康复疗法:
四、小结

(2)血压相关指标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踝-肱平均动脉压比值和踝臂指数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比较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CHADS2评分对中国非房颤人群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2017ACC/AHA指南定义的1级高血压对中国人群新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表
结论
综述 2017ACC/AHA高血压指南对中国人群的影响及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1.1.1 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认识
        1.1.2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概述
        1.1.3 关于高血压患者焦虑的认识
    1.2 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1.2.1 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病
        1.2.2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
        1.2.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样本量的估算
        2.1.2 研究对象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中止试验标准
        2.1.7 剔除标准
        2.1.8 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随机方法及分组
        2.2.2 盲法
        2.2.3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主要结局指标
        2.3.2 次要结局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4.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2.4.2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结果分析
        2.6.1 一般资料
        2.6.2 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2.6.3 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2.6.4 疗效比较
        2.6.5 治疗后焦虑程度的分布
        2.6.6 不良事件
第三部分 讨论
    3.1 调神含义及针刺调神方选穴方义
        3.1.1 神的含义
        3.1.2 调神含义
        3.1.3 调神处方及其方义
        3.1.4 针刺调神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
    3.2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3.2.1 改善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
        3.2.2 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
        3.2.3 针刺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意义
    3.3 针刺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分析
        3.3.1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分析
        3.3.2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
        3.3.3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睡眠情况的改善
    3.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及其特点
        1.1.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护理、血压监测及24小时动态临床应用
        1.1.3 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疾病血压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
        1.3.1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
        1.3.2 围手术期
        1.3.3 自我管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退出标准
        2.1.5 样本量计算
        2.1.6 研究路线图
    2.2 干预方案的形成及构建
        2.2.1 术前对照组
        2.2.2 术前干预组
        2.2.3 术后对照组
        2.2.4 术后干预组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3.2 高血压自护能力评估表(Hypertension Self-Care Profile,HCP)
        2.3.3 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Therapeutic adherence scale for hypertensionpatients,TASHP)
        2.3.4 血压监测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6.1 课题设计阶段
        2.6.2 课题实施阶段
        2.6.3 统计分析阶段
    2.7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量表得分比较
    3.3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依从性得分比较
    3.4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效果对比
    3.5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管理效果
    3.6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平滑指数、T/P均值
4 讨论
    4.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4.1.1 人口学特征
        4.1.2 疾病相关特征
    4.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分析
    4.3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管理的影响
    4.4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管理的影响
    4.5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的影响
5 结论
6 局限之处及研究展望
    6.1 研究局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参考文献(综述)
附录
    附表A
    附表B
    附表C
    附表D
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主要经历
    科研成果
    所获荣誉
致谢

(5)“深纳久留”针法对失眠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的睡眠质量、清晨及睡前血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方案设计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失眠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失眠的认识
    3 失眠与高血压的关系
    4 针刺治疗失眠的优势
    5 针灸选穴的确定依据及深纳久留针的意义
    6 结果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风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风后失眠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高血压伴失眠的认识及相关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GLUT4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高血压患者新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2型糖尿病的双向关系
    参考文献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节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进展 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模型及AI导向的高血压患者睡眠情绪现状调查及干预方案形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血压的危害
        1.1.2 睡眠和高血压的关系
        1.1.3 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
        1.1.4 远程认知行为干预的进展
    1.2 理论指导
    1.3 研究目的
2.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量表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复习法
        2.4.2 跨领域咨询会议
        2.4.3 问卷调查
        2.4.4 深入定性访谈
    2.5 统计分析
        2.5.1 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2.5.2 变量赋值
    2.6 技术路线
    2.7 人权保护
3.结果
    3.1 高血压患者睡眠情绪现状
        3.1.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1.2 高血压患者睡眠现状
        3.1.3 高血压患者焦虑现状
        3.1.4 高血压患者抑郁现状
    3.2 高血压患者认知情况
        3.2.1 受访患者基本信息
        3.2.2 受访对象主题编码
        3.2.3 高血压认知情况
        3.2.4 定期测量血压情况认知
        3.2.5 睡眠与血压关系认知情况
        3.2.6 情绪与血压关系认知情况
        3.2.7 语音血压计使用感受
        3.2.8 主要发现
    3.3 制定和完善远程AI睡眠情绪干预方案
        3.3.1 高血压患者睡眠情绪干预短信内容框架
        3.3.2 高血压患者睡眠干预短信内容评分
        3.3.3 高血压患者情绪干预短信内容评分
    3.4 远程AI睡眠情绪干预方案
        3.4.1 远程AI睡眠情绪干预路径
        3.4.2 睡眠情绪干预方案内容优化
        3.4.3 远程AI睡眠情绪干预方式的设计
4.讨论
    4.1 高血压患者睡眠现状
    4.2 高血压患者情绪现状
    4.3 高血压患者睡眠、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
    4.4 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认知
    4.5 远程AI睡眠情绪干预方案
5.研究结论
6.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高血压患者睡眠状况非药物干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9)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1 临床研究对象选择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4 剔除与脱落标准
        5 资料搜集
        6 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2.1 不同证型性别分布情况
        2.2 不同证型年龄段分布情况
        2.3 不同证型高血压病程分布情况
        2.4 不同证型合并症分布情况
        2.5 不同证型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性别分布情况
        2.6 不同血压分级各证型分布情况
        2.7 不同证型高血压危险分层情况
        2.8 不同证型血脂分布情况
        2.9 不同证型血糖代谢分布情况
        2.10 不同证型同型半胱氨酸(Hcy)分布情况
        2.11 不同证型尿微量蛋白(MAU)情况
        2.12 不同证型血肌酐情况
        2.13 不同证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情况
        2.14 不同证型尿酸(UA)情况比较
        2.15 不同证型颈动脉内膜情况
讨论
    1 中医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2 老年高血压的辨证分型
    3 中医对血压昼夜节律的认识
    4 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病机认识
    5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6 本研究结果分析
        6.1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6.2 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
        6.3 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程
        6.4 中医证型与血压分级、危险分层
        6.5 中医证型与合并症
        6.6 中医证型与血糖代谢情况
        6.7 中医证型与尿微量蛋白(MAU)
        6.8 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
        6.9 中医证型与其他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睡眠与初发性脑出血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纳入排除标准
        2.1.1 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基本信息
        2.2.2 睡眠时间
        2.2.3 睡眠质量
        2.2.4 睡眠史
        2.2.5 测量指标
        2.2.6 相关因素的收集
    2.3 数据分析
        2.3.1 数据整理
        2.3.2 统计分析
        2.3.3 质量控制
    2.4 主要研究因素赋值表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比较
    3.2 近期睡眠情况比较
        3.2.1 病例组与对照组近期睡眠情况
        3.2.2 病例组与对照组近期睡眠情况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3.2.3 病例组与对照组近期睡眠情况多因素分析
    3.3 睡眠史分析
        3.3.1 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失眠情况分析
        3.3.2 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失眠情况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睡眠与脑出血的关系
        4.1.1 睡眠时间与脑出血的关系
        4.1.2 睡眠质量与脑出血的关系
        4.1.3 失眠症状与脑出血的关系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夜间睡眠时23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 李婧静,张锐毅,张艳,刘扬,李红敏,苏秋羊,薛孟周.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06)
  • [2]血压相关指标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D]. 季春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 林子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D]. 吕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5]“深纳久留”针法对失眠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的睡眠质量、清晨及睡前血压的影响[D]. 范晶.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GLUT4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高血压患者新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D]. 屈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D]. 李昌艳.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8]模型及AI导向的高血压患者睡眠情绪现状调查及干预方案形成性研究[D]. 马晓涵.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相关因素研究[D]. 王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睡眠与初发性脑出血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斯蒙.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夜间睡眠时高血压脑出血2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