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83例临床分析

前置胎盘83例临床分析

一、前置胎盘8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玥莹[1](2021)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prophylactic internal iliac artery balloon occlusion,IIABO)治疗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类病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2011年01月至2021年01月发表的关于IIABO应用于植入型PPP患者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所有收集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ROB)对研究中包含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后使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6篇,其中12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1021例,球囊组共561例,对照组共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植入型PPP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球囊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低(OR=0.39,95%CI=[0.28,0.56],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SMD=-1.49,95%CI=[-2.11,-0.87],P<0.00001);术中输血量少(SMD=-1.76,95%CI=[-2.48,-1.03],P<0.00001);手术持续时间短(SMD=-1.21,95%CI=[-1.79,-0.63],P<0.0001);术后住院天数短(WMD=-0.97,95%CI=[-1.59,-0.36],P=0.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0,95%CI=[0.12,0.34],P<0.00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WMD=35.42,95%CI=[-34.71,105.55],P=0.32)、新生儿窒息率(OR=1.20,95%CI=[0.75,1.92],P=0.45)方面的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剖宫产术相比,IIABO联合剖宫产术可以减少植入型PPP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降低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这为临床治疗植入型PPP患者提供选择依据。

刘艳[2](2021)在《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住环境、工作情况。2、危险因素分类:(1)孕母的产前一般情况:孕母年龄、受孕方式、流产史、死产史、死胎史、早产史、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产检等情况。(2)孕母合并症及并发症:子宫畸形、瘢痕子宫、宫颈短、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牙周病、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肾脏病、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妊娠合并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妊娠合并性疾病(梅毒、艾滋病等)等。(3)胎儿因素:胎儿性别、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畸形、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4)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胎膜早破,胎盘结构及功能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剖等),脐带结构及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脐带短和脱垂等),羊水量及性状异常(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羊水粪染等),不明原因早产。分组情况:1.根据研究对象年份分为2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份住院早产儿为A组,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早产儿为B组。2.(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2)AGA组: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3)LGA组:出生体重高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根据胎龄分组1)极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妊娠小于28周;2)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28--31+6周;3)中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2--33+6周;4)晚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4--36+6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AGA组做对照,分别对SGA及LGA组早产儿组间危险因素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GA及LGA组早产儿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做10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发病率10年前30.4%(2244/7371),10年后发病率32.3%(2868/8870),10年前后早产儿发病率增加,经卡方检验得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早产儿10年前后的一般分布情况上:性别:A组男性比例62.0%,B组男性比例54.7%,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A组剖宫产发生率58.6%,B组为71.5%,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龄:A组和B组的极早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6%,1.2%,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组构成比分别为19.2%和15.7%,经卡方检验P=0.003,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25.8%和19.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53.4%和63.9%,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A组和B组<10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3%和0.9%,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000g-1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4.2%和11.8%,经卡方检验P=0.026,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500g-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64.2%和56.0%,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20.3%和31.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百分比范围上:A组及B组的SGA构成比分别为13.0%和9.7%,经卡方检验P=0.001,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AGA构成比分别为77.8%和84.2%,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LGA构成比分别为9.2%和6.1%,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A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3.6%)、妊娠高血压疾病(60.0%)、农村居住(56/6%)、男胎(52.8%)、城镇居住(43.4%);AGA:高中及以下学历(73.3%)、男胎(63.9%)、农村居住(55.6%)、城镇居住(44.4%)、女胎(36.1%);LGA:高中及以下学历(91.0%)、男胎(66.9%)、胎膜早破(57.2%)、农村居住(51.8%)、城市居住(48.2%),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喝酒(P=0.0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妊娠期肾脏病(P=0.001)、性别(P=0.001)、多胎妊娠(P=0.021)、胎膜早破(P=0.000)、不明原因早产(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P=0.029)、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32)、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P=0.000)、妊娠期甲状腺疾病(P=0.014)、多胎妊娠(P=0.013)、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0)、羊水过多(P=0.034)、羊水粪染(P=0.007)。4.在B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城镇居住(67.0%)、妊娠高血压疾病(61.9%)、高中及以下学历(58.6%)、男胎(51.6%)、女胎(48.4%);AGA:城市居住(64.0%)、高中及以下学历(62.7%)、男胎(54.3%)、女胎(45.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37.7%);LGA:高中及以下学历(78.5%)、男胎(65.2%)、城市居住(60.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55.6%)、妊娠期间的糖尿病(54.8%)。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胎/死产史(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子宫畸形(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4)、HELLP综合征(P=0.010)、胎位异常(P=0.029)、胎儿畸形(P=0.019)、宫内窘迫(P=0.001)、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1)、脐带其他异常(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婴儿(P=0.000)、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00)、瘢痕子宫(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性别(P=0.013)、多胎妊娠(P=0.000)、羊水过多(P=0.000)。5.以AGA组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959),多胎妊娠(P=0.0062,OR=1.621)。10年后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脐带其它异常(P<0.0001,OR=6.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290),胎儿畸形(P=0.0005,OR=3.317),宫内窘迫(P=0.0398,OR=1.619)。6.以AGA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6.833),前置胎盘(P<0.0001,OR=3.85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1,OR=3.318),胎膜早破(P<0.0001,OR=2.157)为LGA组早产儿独立危险因素。10年后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4.759)、羊水过多(P<0.0001,OR=4.422)、瘢痕子宫(P<0.0001,OR=4.29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38,OR=1.933)、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112,OR=1.637)、男胎(P=0.0152,OR=1.621)。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现在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2.在10年前后的早产儿一般情况分布上,男胎比例较前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增加,晚期早产儿、AGA及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的比例均上升。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年前为SGA的首位高危因素,现为SGA的第三位高危因素,妊娠期的糖尿病始终是10年前后LGA早产儿的首位高危因素。4.宫内窘迫、胎儿畸形、脐带其它异常成为10年后SGA独立高危因素,其中脐带其它异常成为SGA首位高危因素。

罗荣光[3](2020)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可引发剖宫产术中危及孕产妇生命的灾难性大出血。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减低子宫切除率,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麦角新碱、纱布及Bakri球囊填塞子宫腔、子宫局部加压缝合、B-Lynch缝合及子宫动脉或其分支结扎术等方法,但仍然无法避免因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常常需要通过子宫切除术来拯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生命。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性/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双侧髂内/总动脉内球囊阻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中,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球内囊阻断技术常被认为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最有价值的拯救措施,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子宫切除率方面较其他方法或措施更有优势。但是仍缺少高级别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对于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没有获得完全一致的共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是否有益,有无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什么时机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最佳等问题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一步探索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2)回顾性分析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实践依据。(3)比较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检索和收集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电子病历资料,按照剖宫产术中是否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而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没有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产次、剖宫产次等;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协变量或混杂因素指标包括盆腔子宫周围粘连与否、子宫肌层缺失与否、子宫表面有无怒张血管、胎盘主体所在的位置、前置胎盘的类型、有无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的类型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中PSM模块运用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取1∶1最临近匹配法进行研究对象匹配,设卡钳值为0.01。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等的差异是否有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设为a=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收集因凶险性前置胎盘于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中采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了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有效治疗血栓的方法。检验水准设为a=0.05。(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并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分组;A组:分离盆腔粘连完毕后于切开子宫前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B组:切开子宫并取出胎儿的过程中,但未夹闭或剪断脐之前充盈球囊行肾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C组:胎儿完全娩出且脐带已夹闭或剪断后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比较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检验水准设为a=0.05。结果:(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经过检索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及阅读孕产妇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例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最终成功匹配纳入统计学分析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分别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匹配后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协变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Z=-3.12,P=0.002)、输血量(Z=-2.00,P=0.045)、输血率(X2=4.06,P=0.04)等结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实验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实验组10%(4/40)、对照组25%(8/32)。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后孕产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本研究中有40名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对照组20例,未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剖宫产术后发生血栓形成6例(6/20,30%),但均无明显阳性症状及血栓相关后遗症;实验组2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术后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0,P=0.02);两组间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9,P=0.50)。治疗血栓的方法有全身抗凝、插管溶栓及插管抗凝,6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另5例血栓经治疗后完全溶解。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未出现其他与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有关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共39例孕产妇符合纳入本研究标准,其中A组17例,B组8例,C组14例。三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孕天、孕次、产次、剖宫产次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子宫切除率、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暂性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能够有效减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中输血量,降低剖宫产术中输血率;在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率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不明显延长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的住院天数、不对新生儿产生明显的危害。(2)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的血栓形成,并且无增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风险。(3)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并未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生明显的不同结局。

钟柳英[4](2020)在《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胎盘植入为全球公认的产科并发症。准确地评估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合作是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的关键。国内外缺乏相关的系统性评估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未能根据实际的严重程度提出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建议。目的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数据,分析其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明确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对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优化。资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住院剖宫产分娩且出院诊断为胎盘植入的超过28周的单胎患者资料10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类型分为凶险型和非凶险型,根据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分为2009-2014年间和2015-2018年间,探讨胎盘植入类型和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对孕产妇一般情况、多学科团队、手术方式与子宫切除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的应用价值,并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计量资料如服从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如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间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表示,两组或多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针对缺失值运用多重插补法生成数据进行分析,随机选择75%的人群进行建模,25%的人群进行验证。使用四种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基于传统方法生成胎盘植入患者预后风险预测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能力采用C统计量进行评价。模型校正能力采用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进行展示。统计学分析使用R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单中心10年结果10年来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1.6%,从2009-2014年的0.78%升至2015-2018年2.35%,78.66%合并前置胎盘,62.01%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占51.20%中央型。年龄,高龄、产次、剖宫产次逐渐增高(P<0.05)。孕产妇住院天数、平均产后出血量、入ICU率和泌尿系统损伤、入NICU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是逐年下降,平均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逐年上升。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高危因素更明显(P<0.05)、围产期不良结局更严重(P<0.05)。临床处置的应用以2014年为界呈倒“Λ”型趋势,经后路子宫修整相对于子宫切除术呈逐年上升。2、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可见:入院孕周≥32周、受孕方式为IVF-ET、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降低产后出血量,孕次≥3次、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显着增加产后出血量;多学科团队管理、IVF-ET受孕方式、入院孕周≥32周、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孕次≥3次、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多学科团队管理、非自然受孕、人工流产≥3次、入院孕周≥32周、分娩孕周≥33周、非前置胎盘植入、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显着减少住院时间,产次≥2次、剖宫产史显着增加住院时间。多因素分析可见:多学科团队管理、非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是子宫切除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35岁是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团队管理、非自然受孕、入院孕周≥32周是降低孕产妇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娩孕周≥33周是增加孕产妇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3、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子宫切除率、膀胱/输尿管损伤率、住院时间和入ICU风险明显低于未建立体系组(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结果稳健可靠。4、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的应用价值经后路子宫修整术组在孕次、产次、流产次、剖宫产次均低于子宫切除术组,平均分娩孕周高于子宫切除组;前置胎盘伴植入患者行经后路子宫修整术组的围产期结局均优于子宫切除术组(P<0.05)。5、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人群特征描述;建模队列共纳入胎盘植入患者750人,其中高龄孕妇占37.20%,有1次剖宫产史占51.87%,占80.53%合并前置胎盘、占62.93%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4.40%。验证队列共纳入25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其中高龄孕妇占38.34%,有1次剖宫产史占56.13%%,占73.12%合并前置胎盘、占59.29%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20%%。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分布比例呈现一致的情况,均无差异。建模组和验证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在建模组:出院年份、孕次、产次、人工流产(1、2次)、剖宫产次、入院孕周(>39周)、产前诊断、前置胎盘(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膀胱镜+置管、子宫动脉结扎、子宫修补、产后出血均与子宫切除风险显着关联。2015-2018年相对于2009-2014年、入院孕周》39周相对于<32周、作出产前诊断、行子宫动脉结扎、子宫修补显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p<0.0.05)。随孕次、产次、人流次和剖宫产次增加、前置胎盘和凶险型前置胎盘,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p<0.05)。在验证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前置胎盘(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膀胱镜+置管、子宫修补、产后出血均与子宫切除风险显着关联。随孕次、产次和剖宫产次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显着增加子宫切除风险(p<0.05)。传统方法共构建4种模型,分别是(1)完全模型、(2)逐步回归模型,(3)bootstrap完全模型和(4)bootstrap逐步回归模型。基于上述预后因素,成功构建胎盘植入患者的子宫切除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四种模型预测模型对子宫切除的预测区分能力C统计量分别为:建模队列0.893,0.888,0.893.0.888,验证队列:0.838,0.833,0.837,0.834,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运用机器学习成功构建预后预测模型,预测的区分能力C统计量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133、0.8363;机器学习模型相较传统模型区分能力较高,模型更简洁,更利于临床应用。结论1、胎盘植入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以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为主要类型。其高危因素也上升,而围产期不良结局在逐年下降。2、胎盘植入围产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中央型前置胎盘。3、多学科合作的安全体系能有效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经后路子宫修整术能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4、通过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成功构建准确可靠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更简洁,需要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实用性并对模型进行持续改善。

王峰[5](2020)在《64例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急症产科子宫切除的相关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而对临床作出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孕周、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有无多胎妊娠、生产方式、出血量、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共分娩13428人,其中经阴道分娩7101人,剖宫产6327人,剖宫产率47.12%。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4例,急症切除子宫发生率0.48%,其中剖宫产术中或术后切除子宫者61人,占同期剖宫产的0.96%,经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者3人,占同期顺产的0.04%。剖宫产急症切除子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症子宫切除的64例中:因胎盘因素切除子宫者共50例,占比78%,其中胎盘植入46例,占比72%,前置胎盘2例,占比3%,胎盘早剥2例,占比3%;因子宫收缩乏力切除子宫者8例,占比13%,因羊水栓塞致DIC切除子宫者2例,占比3%,因急性脂肪肝致DIC切除子宫者3例,占比5%,因妊娠合并全血细胞减少切除子宫者1例,占比2%。(3)这六年间在我院生产的经产妇7462人,初产妇有5966人,行急症子宫切除的64例患者中有55例经产妇,9例初产妇。经产妇的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74%,初产妇为0.15%,经产妇的子宫切除率明显大于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3428名产妇中有5823名既往有剖宫产史,7605名产妇否认既往剖宫产史。行急症子宫切除的64例患者中有既往剖宫产史者48例,无剖宫产史者16例,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急诊子宫切除率高达0.82%,既往无剖宫产史的急诊子宫切除率为0.21%,有剖宫产史的急诊子宫切除率大于无剖宫产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急症子宫切除中,次全子宫切除8例,占比13%,全子宫切除56例,占比87%。全子宫切除组的平均年龄及出血量为30.89±5.50岁,3496.49±1309.71ml,次全子宫组的平均年龄及出血量为28.43±4.79岁,2785.71±755.93ml。全子宫切除组的年龄及出血量与次全子宫切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4例研究对象中,术中立即切除子宫者51例,其中因胎盘因素切除子宫者45例,占比88%,非胎盘因素者6例,占比12%;剖宫产术后切除子宫者10例,其中胎盘因素者4例,占比40%,非胎盘因素者6例,占比60%;经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者3例,其中胎盘因素者1例,占比33%,非胎盘因素者2例,占比67%。在剖宫产术时因胎盘因素切除子宫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术后及阴道分娩后,在剖宫产术后以及经阴道分娩后因非胎盘因素切除子宫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术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为0.48%,急症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不仅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还与医院等级以及剖宫产率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2)有剖宫产史及经产妇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双胎妊娠是因子宫收缩乏力切除子宫的高危因素。(3)胎盘植入已经成为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子宫收缩乏力是仅次于胎盘植入的第二大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4)子宫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年龄及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均无关系,具体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术中的情况而定。(5)剖宫产时切除子宫的往往是因为胎盘植入,剖宫产后或者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的往往是因为非胎盘因素导致的。总之无论是胎盘植入还是子宫收缩乏力,应严格把握子宫切除的时机,做到当机立断。

左佳玉[6](2020)在《孕早期胎盘迁移情况的观察及其迁移结局的预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在孕11-14周时对处于胎盘前置状态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胎盘在孕晚期时能否迁移至正常位置,并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点,对胎盘迁移的规律进行总结,并回顾性分析通过超声可以预测胎盘迁移的相关声像图特点,以达到在孕早期评估胎盘位置异常的目的。研究方法:收集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孕11-14周时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表现为胎盘前置状态的孕妇共300例,且均得到38周时的超声结果。超声检查使用GE Voluson E8和E10超声诊断仪,对符合条件者进行声像图采集、观察、存储,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病史(包括年龄、NT值、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史及子宫腺肌症史)。根据孕38周时超声显示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为分组标准对不同胎盘迁移结局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组:孕38周时,胎盘下缘仍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者21例,为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组;对照组:孕38周时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2cm,且经过每四周一次超声随访观察,临床资料完备的62例病例作为对照组。以统计分析应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评估孕周与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距离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来检验两组的超声图像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赋予分值,计算每个孕妇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的危险程度总分值,用ROC曲线计算评分法预测前置胎盘的曲线下面积,确定最佳分界点、敏感性及特异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00例孕妇中21例38周时仍为前置胎盘。279例胎盘迁移至正常位置,其中有62例进行了每4周一次共7次的超声跟踪随访观察,临床资料完备。将始终保持胎盘前置状态的21例作为病例组,其余胎盘恢复至正常位置且经过了跟踪随访观察的62例为对照组。孕早期表现为前置胎盘状态的孕妇在晚孕期迁移至正常位置的比例为93%。(2)对照组中,在第15周0天-18周6天有14例(22.58%)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0.44±0.90cm;19周0天-22周6天有35例(56.45%)胎盘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1.65±1.66cm;23周0天-26周6天有58例(93.55%)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4.60±2.29cm;27周0天-30周6天全部迁移至正常位置,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5.81±2.00cm。31周0天-34周6天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6.31±1.53cm;第35周0天-38周6天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平均值为6.52±1.25cm。(3)当孕11-14周时,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胎盘主体覆盖宫颈内口、后壁胎盘、脐带入口位置位于宫体下部、胎盘有内液性区这些特点时,持续保持前置胎盘的可能性较大。将这几项声像图特点,每一项分别记为1分,当总分≥3时为最佳分界点,此时预测保持前置胎盘状态的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5.5%。结论:(1)在孕早期表现为前置胎盘状态时,胎盘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向正常位置迁移,约93%在孕晚期恢复正常;(2)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在孕23周-孕27周时变化最大,可以在此时进行复查。(3)本研究分析了超声可以观测到的声像图特征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得到了当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主体覆盖宫颈内口、后壁胎盘、脐带入口位置位于子宫下部、胎盘有内液性区这些特点时,持续保持前置胎盘的可能性较大,并对其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评分,当始终保持前置胎盘的危险程度评分≥3分时,即上述超声图像特征出现3项及以上时,胎盘持续前置状态可能性大。

陈诚[7](2019)在《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产科原因,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存生活质量。当产后出血量>1 500 mL时,国外多数文献将其定义为严重产后出血(Massive PPH)。严重产后出血因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30%及以上,产妇多处于休克边缘,需紧急启动三级急救措施,其危害性明显。在我国,每年因PPH死亡的病例约占孕产妇总死亡数的1/4,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3倍。尤其是近年来受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PPH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产后出血病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Tone(子宫收缩乏力),Trauma(产道裂伤),Tissue(胎盘组织残留)和Thrombin(凝血功能障碍)四类。其中胎盘位置异常(前置胎盘)和/或胎盘种植异常(异常侵入性胎盘)是严重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综合评估前置胎盘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预测其发生概率既是产科关注的热点,也是难点。2014年,《重庆市危重孕产妇预警管理、救治和转诊工作方案》颁布并开始推广实施,该方案运行5年数据显示:由于顾虑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前置胎盘是基层医院向各大危急重症转诊中心转诊的主要疾病之一,占用了区域三级医疗中心大量的医疗资源。然而,临床数据显示:并非所有的前置胎盘都发生了严重产后出血,大部分低度危险的前置胎盘不必要消耗了三级医疗中心的宝贵医疗资源。如果能精准判别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风险,将有助于解决基层医院“当转诊必转诊,不当转诊即不转诊”这一临床难题,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和核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手段,是评估前置胎盘发生严重产后出血风险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医生专业水平和医院客观条件发展不均衡,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国外有学者纳入年龄、流产次数、既往手术史等临床信息和胎盘位置、胎盘类型、胎盘血流信号等胎盘超声影像学信息后,构建了前置胎盘相关产科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并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也为我们开展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科研思路。研究目的:1.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明确前置胎盘是否为严重产后出血风险的独立文献因素;2.探讨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一个基于独立风险因素,包含临床信息和胎盘影像学息在内的预警前置胎盘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模型。3.将该风险预警模型应用于临床,评价其预测严重产后出血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研究方法1.以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所有产后出血病例后,调取病例的详细病例信息,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最后共182例病例入组,按是否为严重产后出血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危险因素,以期得到独立危险因素。2.以2014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所有前置胎盘病例后,调取病例临床资料信息,剔除资料不全等因素的病例出组,共435例病例符合研究要求,按是否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法分析所有变量后得到前置胎盘严重产后出血相关风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后,采用R语言测试样本方法构建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模型并确定最优风险划分概率;最后利用部分病例初步检验该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率。3.以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06月30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的详细病例资料,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后,共126例病例纳入本部分研究。将126例病例的信息代入第二部分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逐例计算每个病例的出血风险,并与最终的出血结果相对比,检验该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率和临床实用性。研究结果:1.严重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1产后出血共18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9%(182/10157);其中严重产后出血病例77例,发生率为0.76%(77/10157),其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为(2294.51±901.10)ml;135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135/10157,1.33%);子宫切除率为0.059%(6/10157),均发生在严重产后出血组。1.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史、孕期阴道流血史、孕期使用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终止妊娠孕周、胎盘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和围生期输血治疗治疗等12项因素与严重产后出血相关(P<0.05)。1.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既往剖宫产史(OR=2.323,95%CI 1.009~4.938),妊娠合并前置胎盘(OR=1.453,95%CI 1.051~2.010)和围手术期输血治疗(OR=2.537,95%CI 1.961~6.072)是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2.1前置胎盘病例435例,其中顺产29例,剖宫产406例。顺产组均为低置胎盘病例,出血量小于500ml病例有4例;500~1499ml病例有22例,7例出血超过1000ml,需要输血治疗;出血量1500ml以上者(严重产后出血)3例,完成输血治疗;无子宫切除病例。剖宫产病例406例,其中低置胎盘7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9例,部分性前置胎盘9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94例。出血量小于1000ml病例222例,1000~1500ml病例89例,1500ml或以上者(严重产后出血)95例,输血194例,子宫切除10例。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阴道分娩史、剖宫产史、手术并发症史、孕前体重指数;本次妊娠时的胎儿数目、终止妊娠时的孕周、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类型、胎盘异常种植和围生期输血治疗等14个变量的检验统计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标检验统计量对应最大P≈0.044<0.05),提示它们为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孕妇年龄(OR=1.078,95%CI 1.091~1.291)、生产次数(OR=4.625,95%(CI 1.889~5.197)、流产次数(OR=1.250,95%(CI 1.200~1.852)、阴道分娩史(OR=0.029,95%CI 0.003~0.082)、终止妊娠时孕周(OR=5.774,95%CI 5.584~28.148)、胎盘与子宫关系(OR=4.825,95%CI 2.961~7.072)是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4成功构建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P=Log Y/(1-Y),其中Y=-6.942+0.075 xXl(年龄,取实际数值)+1.531× X2(生产次数,取实际数值)+0.223×X3(流产次数,取实际数值)-3.557×X4(阴道分娩史:有取1,否取0)+1.753 ×X5(<37周取值0,≥ 37周取值1)+1.574×X6(胎盘与子宫肌壁关系:无特殊取0,胎盘粘连取1,胎盘植入取2,胎盘穿透取3);预警模型判别界值(概率:P)为0.268。该模型的预警灵敏度((?)e) =0.765(阴性预警准确率),特异度(?p)=0.900(阳性预警准确率),总体准确率为0.795,分类评估ROC曲线AUC=0.8419。3.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临床应用3.1 126例病例中,紧急剖宫产25例,计划剖宫产101例。126例病例中,出血量超过1500ml者23例,百分占比为18.25%(23/126),其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为(2395.65±1264.00)ml。紧急剖宫产4例,计划剖宫产19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1例。19例产妇围手术期实施输血治疗,输血发生率82.61%(19/23);子宫切除1例,发生率4.35%(1/23)。3.2将126例病例(临床实际中,未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病例103例,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病例23例)的具体数据代入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后,结果显示该预警模型的预测灵敏度((?)e) =0.6956(阴性预警准确率);特异度(?p)=0.5923(阳性预警准确率),总正确率为0.6111;基于临床检验结果得到的模型分类评估ROC曲线AUC为0.7007。研究结论:1.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是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应警惕既往剖宫产史合并此次妊娠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高危风险。2.基于前置胎盘相关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临床信息和胎盘影像学信息)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模型中涉及的参数变量获取简便、客观可量化,不依赖于操作者专业水平,初步验证其具备较高的严重产后出血预测准确率。3.经单中心临床验证,前置胎盘相关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模型临床使用简单方便,但是预测总准确率不理想。应加大样本量修正原风险预测模型,并纳入多中心数据校验以提升其准确率。

左坤[8](2019)在《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一般生活特征及其相关病历资料,探讨胎盘植入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434例胎盘植入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入院分娩的868例非胎盘植入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式,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组间妊娠结局差异。结果:(1)2011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我院共收住住院分娩产妇77891例,其中胎盘植入患者446例,发生率0.57%。纳入本研究的434例胎盘植入患者中,按植入程度分类后,胎盘粘连138例,占31.80%,胎盘植入247例,占56.91%,穿透性胎盘植入49例,占11.2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产次、流产史、剖宫产史、人工流产手术史以及合并前置胎盘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均是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对胎盘植入类型分层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多次人工流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35岁、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是穿透性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按是否为前置胎盘分层后,高龄、多产、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以及多次人工流产史、有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的前置胎盘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更高(P<0.05)。有1次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产史孕妇的8.207倍(95%CI:4.17116.147),有2次及以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产史孕妇的21.31倍(95%CI:10.94141.509)。(5)病例组产后出血、DIC、失血性休克、产后输血、子宫切除、ICU入住、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按是否产后出血分层后结果显示,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组和胎盘植入非产后出血组之间年龄、孕早期孕激素用药史、孕次、产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史、合并胎膜早破和胎盘植入程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产、多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程度均是胎盘植入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7)按是否子宫切除分层后结果显示,子宫切除组和非子宫切除组之间在产次、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规范产检和胎盘植入程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程度均是胎盘植入产妇发生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区别,胎盘植入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2)胎盘植入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多产、流产史、前次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程度,发生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有合并前置胎盘、多次剖宫产史及胎盘植入程度。(3)针对胎盘植入独立危险因素制定重点人群的干预措施,减少胎盘植入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更好地维护本地区妇女健康,保障母婴健康。

王海霞,陈先侠,蒋晓敏[9](2019)在《前置胎盘患者胎盘附着部位与前次手术瘢痕关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妊娠结局的比较,探讨前置胎盘患者中胎盘附着部位与前次手术瘢痕关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共169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86例(研究组),非凶险性前置胎盘8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孕周、剖宫产次、流产次数、产前出血率、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胎盘附着于前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 05);(2)研究组胎盘植入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患者其胎盘附着于瘢痕上,增加早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术前需对该类患者进行分级评估,做好术前准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宋艳[10](2019)在《凶险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与母儿结局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凶险性前置胎盘是妊娠期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能够导致严重的出血、休克,进而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目前,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时机终止妊娠,可以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母儿妊娠结局。但由于相关的研究目前仅仅局限于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所以对于性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何时终止妊娠能够得到最优的妊娠结局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面对逐年升高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及其给患者母儿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除了研究其发生的原因,从源头上减少其发生以外,加强目前已有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妊娠期管理,为其选择适当的时机终止妊娠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也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目的回顾性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孕周终止妊娠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母儿围生期结局,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选出最优的终止妊娠时机,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资料。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且终止妊娠日孕周≥34周,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终止妊娠日孕周分为孕周35周>孕周≥34周(A组)、36周>孕周≥35周(B组)、37周≥孕周≥36周(C组)周;根据胎盘是否伴有植入,分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植入组(D组),凶险性前置胎盘无植入组(E组);统计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情况、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转入NICU治疗率。结果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436.11±1522.62ml,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730.43±1348.54ml,C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821.88±1079.64ml,三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住院天6.75±2.03天明显小于B组、C组的7.83±2.57天,8.16±2.38天,且各组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窒息率5.6%,平均出血量1436.11±1522.62ml,B组新生儿窒息率21.7%,C组新生儿窒息率28.1%,且各组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急诊手术率11.1%明显小于B组、C组的30.4%,37.5%天,且各组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5988.79±7759.68元明显低于B组、C组的17695.36±6324.76元,19675.46±8735.17天,且各组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2083.7±2120.53ml,明显高于E组的1015.2±913.5ml;D组的子宫切除率9.5%明显高于E组的1.4%。且其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患者在34-35周终止妊娠者,其急诊手术率最低,产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最少,住院费用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及出生后转入NICU的治疗率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前置胎盘8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置胎盘8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检索方法
    2.3 研究指标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子宫切除例数比较
        3.3.2 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3.3.3 术中输血量的比较
        3.3.4 手术持续时间的比较
        3.3.5 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
        3.3.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3.7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比较
        3.3.8 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Meta分析结果讨论
    4.2 本文局限性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介入治疗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
    参考文献

(2)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
        2.2.1 早产与孕母产前一般情况
        2.2.2 早产与孕母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
        2.2.3 早产与胎儿因素
        2.2.4 早产与羊水、胎盘、脐带因素
    2.3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组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10 年前后两组早产儿发病率
        4.1.2 10 年前后早产儿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4.2 危险因素
        4.2.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3 胎儿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4 10 年前后羊水、胎盘及脐带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3.1 不同体重百分比范围早产儿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5.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探讨
    5.3 胎儿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5.4 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2章 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4)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于100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单中心10年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
        2.2 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的分析
        2.3 影响胎盘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学科合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母婴围产期结局的比较:
        2.3 两组的临床干预的比较:
        2.4 多学科团队改善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
    3、讨论
    4、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经后路子宫修整术在前置胎盘伴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围产期不良结局的比较
    3、讨论
    4、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胎盘植入患者围产期结局的预后预测模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基本特征
        2.2 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胎盘植入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2.3 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4 机器学习对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3、讨论
    4、本研究的限制性
    5、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预防严重产后出血的远期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研究课题
    三、参编着作
致谢

(5)64例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B 综述
    参考文献

(6)孕早期胎盘迁移情况的观察及其迁移结局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史采集
    2.3 仪器与方法
        2.3.1 仪器
        2.3.2 超声图像采集
        2.3.3 超声图像处理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4.1 胎盘迁移的组织学基础
    4.2 影响胎盘迁移的临床因素
    4.3 胎盘迁移与孕周的关系分析
    4.4 产前超声图像对胎盘迁移的分析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严重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效应的临床验证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产后出血的诊治与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相关诊断标准
        2.2.4 病例纳入排除流程图
    2.3 研究方法
        2.3.1 设计调查表
        2.3.2 收集病历资料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胎盘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不同类型胎盘植入多因素分析
    3.4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的分层分析
    3.5 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3.5.1 胎盘植入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3.5.2 胎盘植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3.6 胎盘植入发生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3.7 胎盘植入发生子宫切除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
    4.2 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
        4.2.1 胎盘植入与年龄
        4.2.2 胎盘植入与产次、流产史
        4.2.3 胎盘植入与人工流产
        4.2.4 胎盘植入与剖宫产
        4.2.5 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
        4.2.6 胎盘植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4.2.7 胎盘植入与其它
    4.3 不同类型胎盘植入多因素分析
    4.4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的分层分析
    4.5 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4.5.1 胎盘植入对母体结局影响
        4.5.2 胎盘植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4.6 胎盘植入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4.7 胎盘植入发生子宫切除危险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9)前置胎盘患者胎盘附着部位与前次手术瘢痕关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孕产史及产前出血情况发生的比较
    2.3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3 讨论
    3.1 产科危险因素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前置胎盘
    3.2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
    3.3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

(10)凶险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与母儿结局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讨论
结论
小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前置胎盘8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D]. 冯玥莹. 南昌大学, 2021(01)
  • [2]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D]. 刘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3]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D]. 罗荣光. 南昌大学, 2020(08)
  • [4]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围产期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和优化 ——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D]. 钟柳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64例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临床分析[D]. 王峰.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6]孕早期胎盘迁移情况的观察及其迁移结局的预测[D]. 左佳玉.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前置胎盘相关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D]. 陈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胎盘植入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D]. 左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前置胎盘患者胎盘附着部位与前次手术瘢痕关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王海霞,陈先侠,蒋晓敏. 中国妇幼保健, 2019(10)
  • [10]凶险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与母儿结局关系的研究[D]. 宋艳. 新乡医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前置胎盘8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