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虹吸在幸福灌区的应用

正虹吸在幸福灌区的应用

一、正虹吸管在幸福灌区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战海霞[1](2016)在《延续与变革:济南稻作史研究(1949-2014)》文中认为济南稻作历史渊源流长,从长清月庄遗址发现稻种遗存,到如今的“黄河大米”、“明水香稻”的品牌塑造并实现农业转型,发展“鱼稻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的历程值得探究。本文主要对济南的稻作历史分三个阶段进行梳理:早期传统:近代及其以前的稻作传统;稻改运动:济南稻作业的大规模扩展;兴衰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的济南稻作经济。同时,选取济南市吴家堡镇七里铺村进行个案研究,具体深入的分析济南的稻作传统以及现状。建国前的济南稻作传统有其自身特点,“明水香稻”、“北园大米”等稻米品质优良,但是种植面积不大。稻作兴衰与政府的水利措施密切相关,明清时期稻米进入流通领域,民国时期,济南稻作具有战时经济的特点。集体化时代,是济南大面积扩种水稻的时期。在政治高压下,政府将政治运动和农民生产、生活结合,强调“种水稻就是干革命”的思想,以阶级划分为依据进行稻改的政治动员。同时,政府采用强制加实效的方式,从物资供应、稻作技术传播、水利设施修建等方面大力支援,为稻改运动保驾护航。稻改运动在济南的农业史上可以算是一次重大的变革,稻谷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较大提高,稻作技术传播也与之前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济南的稻作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受劳动力价格上涨、水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稻作面积明显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单位面积产量则处于不断提升之中。此外,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村庄在绿色、生态、有机的新农业战略下,开始在经营方式上向大农场或合作社模式转变。透过七里铺村个案研究,我们看到稻改运动中国家的强制干预力在乡村社会中的威力。稻改运动是七里铺村脱贫的起点,村民生活也是逐步改善,并非“一年翻身”。七里铺村稻作从稻改以来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得益于靠近黄河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以国家政策为风向标及时转型的农业策略。

周奇[2](2013)在《好水川流域坝库功能转换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是生命之源,是影响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和影响最广泛的因素,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生态环境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水川流域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水损耗严重。为保护水土、涵养水源、保障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建设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骨干坝,但是由于自身设计建设的不足,以及长年的使用,出现水位常年低于卧管以下、兴利库容增多、蓄水量增大、水面宽广、蒸发渗漏损失大、调度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形成水资源紧缺且利用效率及效益极低的水资源特点。本文以隆德县好水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球气候及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坝库功能转化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研究,通过资料调查、定位观测、系统理论、现场施工等方法,在前人建立的水沙预报模型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具体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施工工艺的改进且通过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实现淤地坝的坝库功能转换,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出流域实现淤地坝功能转换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2)阐述坝库功能转换理论的具体内容,通过实例具体核算流域内骨干坝的库容,定位坝库功能转换的目标,并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坝库功能转换的划分指标;(3)通过水利核算,以及具体施工工艺的改进等方法,研制了太阳能蓄能注水虹吸管引水技术体系,得到完整施工方案,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示范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坝库功能转换。

何照青[3](2012)在《小洼槽倒虹吸水流特性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表明倒虹吸是穿越山谷、河流、洼地、道路或其它障碍物时常采用的水工建筑物,是利用当地大气压力进行工作的一种压力输水管道。对于大型倒虹吸来说其具有输水流量大、倒虹吸管身段长、其进出口允许水头值较小、规模空前以及投资巨大等特点,探究其合理布置和运行方式,揭示大型倒虹吸工程特有的水流特性问题,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文章从实测资料、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出发对新疆北部大型供水工程——小洼槽倒虹吸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标准k-ε模型,结合VOF方法对不同流量下进出口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上下游水位、进口流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并对进口速度场进行了分析,发现进口有间歇性立轴漩涡产生,这类漩涡的出现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建议在进口前设置隔栏或者漂浮式的排筏等,减小进口处的水流流速,有效的减少漩涡产生。(2)通过对管身段压强的数值模拟,在设计流量Q=17.5m3/s情况下管道的压力负荷0.350MPa仍然满足管道的设计要求0.460MPa。并且了解到在不同流量下管身段压强分布的规律:断面压强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大,最大压强发生在管线的最低点,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际工程中情况吻合。

蔡杰[4](2011)在《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饮用水供水水库鹤地水库和大水桥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水库各项指标及藻类丰度的关系,以及对水库沉积物中总氮、总磷、重金属含量及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应对水库污染情况的管理措施。鹤地水库底泥中总磷在不同深度的含量范围为:0.208-0.625mg/g,总氮含量为:1.002-2.33mg/g。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498.753,属于强污染程度,其中Cd、Hg污染较为严重。从水质方面看,鹤地水库富营养程度属于轻度富营养水平,水体中各季节的总氮含量都属于Ⅲ类以下水平,2009年冬季为劣Ⅴ类水平,总磷含量属于Ⅱ类至Ⅲ类水平,藻类丰度与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浓度与氮磷比的范围为27:1-160:1,总氮浓度、氮磷比与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相关性相对不强;而总氮、总磷与氮磷比值的相关关系都比较强,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p<0.01)。大水桥水库底泥中总磷在不同深度的含量范围为:0.364-0.542mg/g,总氮含量为:1.658-3.132mg/g。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475.124,属于强污染程度,其中Cd、Hg污染较为严重。大水桥水库水质富营养程度属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状态,水体中总氮、总磷各季节含量均属于四类以下水质,藻类丰度与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浓度与氮磷比的范围为9:1-151:1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它们之间相关性在0.01水平上差异显着(p<0.01)。叶绿素浓度与总磷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磷元素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重要因素,而与总氮呈负相关关系,总磷含量与氮磷比之间相关性在0.05水平上差异显着(p<0.05)针对湛江地区两大供水水库的污染情况,本文提出了水资源环境管理策略,加强外源污染的管理,切断外源输入,严控磷的输入,加大水库管理监管力度,利用生态理念,加强水库环境保护建设,做好水资源规划及供水系统优化。

王俊军,李伟[5](2008)在《虹吸管在灌区排水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重点分析计算不同管径在不同水位差下的排水能力,结合设计要点、注意事项等,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陈军[6](2007)在《渠灌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采用波涌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其所具有节水(比普通的沟、畦灌节水15%~30%)、节能增产、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农业成本、灌水均匀、推进速度快、灌水质量高,减少深层渗漏、保肥,可利用浑浊水、污水进行灌溉等优点,并且该灌水技术简单易行,便于掌握应用,管理方便,所以是一种很适合我国国情的灌水方法。为推进波涌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溉设备是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一节水灌溉方法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目前我国广大灌区多是采用渠道输水的情形,并结合当前我国灌区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灌区运行管理水平及供水条件等因素,开发研制适合于我国大面积推广,能够在渠道上实现波涌灌溉的简易设备,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有一种价格低,简单且容易操作的波涌灌溉设备,特别是在引黄灌区,能够在渠道输水的条件下,可利用浑水进行灌溉。本波涌灌溉设备依靠灌溉用水本身为动力实现水力自动控制灌溉。本课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波涌灌溉技术参数田间试验资料研究由波涌灌溉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波涌田间灌溉试验所取得较为丰富的试验成果和资料。根据波涌控制参数对灌水的影响效果,由波涌灌溉灌水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来确定波涌灌水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案。2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系统组成及设备结构研制介绍了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该设备系统利用虹吸管、虹吸式时间调节管、杠杆式转换传动机械装置和调控池来共同实现间歇出流对间歇时间的控制,从而实现了代替间歇阀实现波涌灌溉的可行性。该系统结构简单、无需外动力实现间歇出流。该项目研究利用了水力自动控制调节的简单杠杆式转换传动机械装置实现波涌灌水参数的自动调控,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3波涌自动灌溉设备调节控制系统研究根据波涌灌溉的特点,本设备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其技术参数,通过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系统室内试验,对该设备系统与控制参数进行调节研究,分析波涌灌溉过程中系统中的调控池进出水流量及水位对灌水周期等参数的影响。表明所研制的波涌自动灌溉设备对各波涌灌溉参数均可实现无级调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波涌灌溉设备的研制成功,波涌灌溉技术一定能够在我国节水灌溉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广大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刘朝利,陈宪菊[7](2003)在《正虹吸管在幸福灌区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正虹吸管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朱广伟[8](2001)在《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柱状沉积物样品的污染特征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模拟试验、沉积物土地投放的盆栽试验以及原状土柱淋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的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污染物释放规律、土地投放中对蔬菜和花草生长影响以及土地投放后N、P、Cu、Zn等在土层中的下移规律。得到以下结论: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Zn、Cu、Cd、有机质、有效态磷的积累比较明显,高于沉积物背景值4.5倍以上。与15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显着增高,说明15年来的污染控制措施并未有效消除运河的有机污染源。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Zn的含量峰值及平均含量都显着下降,其余金属元素尽管在峰值上有所下降,但平均值与15年前无显着差异。淤泥层有机质的污染已经明显影响到沉积物的下伏基底层,Hg由淤泥层向基底层的迁移也比较明显。 运河(杭州段)的运河—钱塘江沟通段、生活商贸市区河段、工业区河段及余杭农村河段的四个河段中沉积物的污染特征显着不同。从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看,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其次是Hg、Cu。四个河段中,工业区河段沉积物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最高,运河—钱塘江沟通段最低。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Cu主要残渣态存在,其次是还原提取态,Zn则主要以乙酸提取态为主,占沉积物中Zn总量的50%以上,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Cu的释放速率很快,在上覆水受到间歇性扰动的情况下,1~2天就达到释放最大值。不同河段的沉积物Cu的释放潜力相差很大。提高上覆水的pH值、投加Fe3+类盐或提高上覆水的含氧量都显着降低上覆水中Cu的释放平衡浓度。沉积物释放到上覆水体中的Cu可以通过换水清洗措施而有效地降低。沉积物释放平衡后上覆水Cu浓度不超过二类地表水的浓度限定值。沉积物Zn的释放较缓慢,在21天的模拟试验中,上覆水Zn浓度因沉积物释放而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越来越小。不同河段的沉积物Zn的释放潜力相差也很大,工业污染为主的东谢村河段沉积物释放到上覆水中的Zn浓度比有机污染为主的大关桥河段沉积物高40%左右。提高上覆水的pH值、投加Fe3+类盐或提高上覆水的含氧量也都显着降低了上覆水中Zn的平衡浓度。换水清洗降低了上覆水Zn浓度,但当Zn浓度降至100μg l-1以下后,换水清洗的效果已不明显。沉积物释放平衡后上覆水Zn浓度也不超过二类地表水的浓度限定值,但沉积物释放导致上覆水Cu、Zn的浓度均高出渔业水质标准数倍。 在间歇性扰动情况下,沉积物耗氧物质释放的波动性较大。有机污染为主的大关桥河段沉积物比工业污染为主的东谢村河段的沉积物对上覆水COD的影响更大。提高上覆水pH值,表观上提高了上覆水透明度,但同时沉积物耗氧物质的释放量也显着增加。Fe3+类盐则既增加了水体透明度,又显着降低了上覆水COD。水体曝气由于增加了对沉积物的扰动,因此对上 覆水*OD无显X降低作川。换水消洗对沉积物一上进水体系中_.Lffi水*OD有一定的M氏仆 川,但当上覆水 COD R到 30mg“’左心时,换水消洗己经基本没有效贝。 沉积物磷的释放在试验初]山最人,在间歇件扰动的试验条什卜,上覆水总磷浓度逐渐下 降。沉积物释磷能力与沉积物的总磷含敢无大,有机污染相对较重的人大桥河段沉积物释磷 能力显着高于总磷含量较高的东谢村河段沉积物。提高上覆水州最终导致沉积物释磷量的增 加,投加 Fe’”类盐则显着降低了上覆水总磷浓度,水体曝气也最终降低上覆水的平衡磷浓度, 换水消洗对上覆水磷浓度的降低效贝十分有限。上述卅施均术能将上阻水总磷浓度控制在万 且 类水的浓度限定值以下。在间歇性扰动的试验条仆卜,沉积物氮的释放引起的上覆水总氮浓 度也是在前一、两天就达到最人,而后逐渐卜降到 10mgl”’左右。生活污水污染较重的人关桥 河段沉积物样品的释放曲线与工业污染较重的东谢村河段沉积物样品的释放曲线之间无显着 差异。提高上召水pH值可以显着降低上覆水TN含量,Feh盐在试验初朋也能降低上覆水TN 浓度,后期则反而增加了上覆水TN浓度。水体曝气对上覆水总氮浓度无显群影响。换水清洗 可以很快降低上覆水总氮含量,而当上覆水总氮下降到 10mgi”’左右以后,换水清洗的效果变 得很低。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投放到红壤、水稻十两种典仰杭州十壤时,可以叨显提高宵菜的 发芽率,然而青菜的产量随沉积物用量的增加允升后降,存在一个最佳川量。在 270t hd’的沉 积物用量下,红壤、水稻士上青菜的生长都受到了明显的促进,青菜中重金属含量、土壤中 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卫生和环境质量标准。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用量的人小对红

二、正虹吸管在幸福灌区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虹吸管在幸福灌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延续与变革:济南稻作史研究(1949-201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早期传统:近代及其以前的济南稻作史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济南稻作业的起源
        一、地理环境
        二、稻作起源
    第二节 明清以后山东稻作业的延续与发展
        一、明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第三节 早期的济南稻作市场
        一、稻谷销售
        二、稻草的加工使用
第二章 稻改运动:济南稻作业的大规模扩展
    第一节 济南稻改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南的稻作状况
        二、济南稻改运动的兴起及早期试验:1958年前后
    第二节 济南稻改运动的再兴起及其扩展:1964-1965年
        一、再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政策与措施
        三、成绩与不足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济南稻作
第三章 兴衰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的济南稻作经济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转变
        一、机制转变:从国家主导到市场主导
        二、思想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干部评价机制的转变
    第二节 稻作经济发展的新历程
        一、发展状况
        二、发展特点
        三、问题与困境
第四章 个案分析——七里铺村的稻改运动
    第一节 稻改前的七里铺村
    第二节 政治动员与稻改的发动
        一、国家的政治动员与政策支持
        二、村落的社会动员与集体投资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七里铺村的稻作经济
    第四节 稻改与七里铺村的社会变迁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好水川流域坝库功能转换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简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流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行政区划及社会经济条件
    2.3 土地利用现状
    2.4 水利及水土保持工程现状
    2.5 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
第三章 坝库功能转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必要性分析
    3.2 可行性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坝库功能转换的理论研究
    4.1 坝库功能转换理论提出的背景
    4.2 坝库功能转换理论
    4.3 小结
第五章 坝库功能转换的工程技术研究
    5.1 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5.2 光电水泵注水式虹吸管引水技术方案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及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小洼槽倒虹吸水流特性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提出
    1.3 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倒虹吸水流特性的数值模型
    2.1 软件简介
    2.2 基本方程
    2.3 VOF模型
    2.4 标准k-ε模型和RNGk-ε模型
    2.5 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第3章 小洼槽倒虹吸进出口流场的数值模拟
    3.1 模型建立、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3.2 进出口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洼槽倒虹吸压力场的数值模拟及影响过流的分析
    4.1 小洼槽压力场的数值模拟
    4.2 在设计流量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
    5.2 主要结论
    5.3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及我省湖库污染现状
    1.2 湛江水资源概况
        1.2.1 湛江市地理位置
        1.2.2 湛江市近年供水情况
        1.2.3 湛江市两大水库概况及位置图
    1.3 水体富营养化的特点及危害
    1.4 底泥污染的特点与危害及底泥与水体水质污染的关系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鹤地水库现状
    2.1 引言
    2.2 鹤地水库概况
    2.3 样品的采集与试验方法
        2.3.1 沉积物样品采集与测定
        2.3.2 水体水质样品采集与测定
        2.3.3 水体藻类样品采集与测定
        2.3.4 数据处理分析
    2.4 分析与结果及讨论
        2.4.1 鹤地水库沉积物分析研究
        2.4.2 鹤地水库水体水质分析研究
        2.4.3 水库库容与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分析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大水桥水库现状
    3.1 引言
    3.2 大水桥水库概况
    3.3 样品的采集测定及数据处理分析
    3.4 分析与结果及讨论
        3.4.1 大水桥水库沉积物分析研究
        3.4.2 大水桥水库水体水质分析研究
        3.4.3 水库库容与水库富营养化分析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水库污染管理对策
    4.1 引言
    4.2 水资源保护管理策略
        4.2.1 加强外源污染管理,减少外源输入,严格控制磷的输入
        4.2.2 增加库内污染去除能力,加强水库环境保护建设
        4.2.3 加大水库管理监管力度
        4.2.4 做好水资源规划及供水系统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渠灌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波涌灌溉技术及其设备发展概况
        1.2.1 波涌灌溉技术概述
        1.2.2 国外波涌灌技术及其设备发展概况
        1.2.3 国内波涌灌技术及其设备发展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任务
    1.4 研究内容
2 波涌灌溉控制参数及灌水方案设计
    2.1 波涌灌溉控制参数
    2.2 波涌灌溉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
    2.3 波涌灌溉田间试验成果
        2.3.1 波涌灌溉的适宜条件
        2.3.2 波涌灌溉控制参数对灌水效果的影响
        2.3.3 波涌灌溉效益分析
    2.4 波涌灌溉水方案设计
        2.4.1 波涌灌溉田间灌水方式
        2.4.2 波涌灌溉灌水控制方式
        2.4.3 波涌灌溉灌水理论方法
        2.4.4 波涌灌溉灌水经验方法
3 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系统简介及工作原理
    3.1 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系统简介
        3.1.1 设备系统组成
    3.2 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系统工作原理
4 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4.1 水力翻板闸门的出水流量及尺寸的确定
    4.2 重锤的重量计算
    4.3 杠杆式转换传动机械装置设计
    4.4 调控池的设计
    4.5 虹吸式时间调节管及虹吸管的设计
    4.6 灌水周期时间的确定
5 波涌自动灌溉设备试验系统及分析
    5.1 波涌自动灌溉设备试验系统设计
        5.1.1 结构设计
        5.1.2 重锤重量计算
        5.1.3 杠杆式转换传动机械装置设计及支撑架结构设计
        5.1.4 调控池设计
    5.2 波涌自动灌溉设备试验系统及过程成果分析
        5.2.1 试验系统组成
        5.2.2 试验测试设备
        5.2.3 试验系统过程成果分析
    5.3 设备系统调节与控制参数分析
6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论
    1.1 水体沉积物污染的现状与危害
        1.1.1 沉积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1.2 水体沉积物的污染
        1.1.3 沉积物污染的生态危害
    1.2 沉积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1.2.1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研究
        1.2.2 沉积物中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环境行为研究
        1.2.3 沉积物中有机质、N、P的环境行为研究
        1.2.3.1 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环境行为
        1.2.3.2 沉积物中氮的环境行为
        1.2.3.3 沉积物中磷的环境行为研究
        1.2.4 利用沉积物进行区域环境历史研究
    1.3 沉积物污染释放的控制对策
        1.3.1 污染源控制和自然净化法
        1.3.2 原位覆盖
        1.3.3 原位处理技术
        1.3.4 疏浚
    1.4 疏浚沉积物的处理、处置研究
        1.4.1 疏浚沉积物中污染的去除技术
        1.4.1.1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去除
        1.4.1.2 溶剂提取
        1.4.1.3 重金属的生物淋洗
        1.4.2 疏浚沉积物的最终处置
        1.4.2.1 海洋处置
        1.4.2.2 陆地填埋
        1.4.2.3 土地投放
        1.4.2.4 建材材料应用
    1.5 固体废弃物土地处置中的环境效应研究
        1.5.1 固废土地利用对植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1.5.2 固废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1.5.3 固废土地利用中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影响
        1.5.4 固废土地利用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因素
        1.5.5 固废土地投放后重金属的长期变化
        1.5.6 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1.6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
2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的污染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2.1.1.1 采样点位的选取
        2.1.1.2 样品的采集
        2.1.2 样品的分析方法
        2.1.3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污染物的总量分布特征
        2.2.2 污染物在淤泥层沉积物中的积累特征
        2.2.2.1 有机质及金属元素
        2.2.2.2 营养元素
        2.2.3 不同河段沉积物的污染特征
        2.2.3.1 不同河段的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总体含量特征
        2.2.3.2 不同河段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及各元素间的相关关系特征
        2.2.3.3 不同河段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及各元素含量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2.2.4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
        2.2.4.1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2.2.4.2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
        2.2.5 Cu、Zn在沉积物中的垂向分布
        2.2.5.1 总量分布
        2.2.5.2 Cu、Zn形态的垂向分布
    2.3 小结
3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的污染释放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3.1.1.2 模拟用水
        3.1.2 试验方法
        3.1.2.1 沉积物的污染释放试验
        3.1.2.2 换水清洗试验
        3.1.3 分析方法
        3.1.4 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重金属的释放规律
        3.2.1.1 沉积物重金属的释放特征
        3.2.1.2 环境条件对沉积物Cu、Zn释放的影响
        3.2.1.3 换水清洗中沉积物Cu、Zn释放强度的变化
        3.2.2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有机好氧物质的释放规律
        3.2.2.1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耗氧物质的释放特征
        3.2.2.2 环境条件对运河(杭州段)沉积物耗氧物质释放的影响
        3.2.2.3 换水清洗中沉积物耗氧物质释放量的变化
        3.2.3 沉积物对上覆水N、P的释放
        3.2.3.1 沉积物N、P的释放曲线
        3.2.3.2 环境条件对沉积物N、P释放的影响
        3.2.3.3 换水清洗对沉积物N、P释放的影响
    3.3 小结
4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土地投放中的生态毒性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沉积物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4.1.2 试验方法
        4.1.2.1 青菜发芽率试验及盆栽试验
        4.1.2.2 花草盆栽试验
        4.1.3 分析方法
        4.1.4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青菜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4.2.1.1 沉积物投放对青菜发芽率的影响
        4.2.1.2 沉积物投放对青菜产量的影响
        4.2.1.3 施加牛粪对沉积物植物毒性的影响
        4.2.1.4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青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4.2.1.5 青菜盆栽试验结果的意义
        4.2.2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花草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4.2.2.1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高山羊茅草和白三叶草发芽率的影响
        4.2.2.2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土地投放对草坪草产量的影响
        4.2.2.3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土地投放对花的生长影响
        4.2.2.4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鸡冠花、松叶牡丹开花质量的影响
        4.2.2.5 花草盆栽试验结果的意义
        4.2.3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土壤的污染及肥效作用
        4.2.3.1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2.3.2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土壤总磷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4.2.3.3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4.2.3.4 沉积物土地投放对土壤Cu、Zn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4.3 小结
5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土地投放后重金属、N、P的下移规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原状土柱的采集
        5.1.2 土柱淋洗试验
        5.1.3 分析方法
        5.1.4 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土地投放中硝酸盐的下移规律
        5.2.2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土地投放中磷的下移规律
        5.2.2.1 淋洗液中PO_4~(3-)浓度的变化特征
        5.2.2.2 淋洗后沉积物的磷特征
        5.2.2.3 淋洗后土柱中Olsen-P的垂向分布
        5.2.3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土地投放中Cu、Zn的下移规律
    5.3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正虹吸管在幸福灌区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延续与变革:济南稻作史研究(1949-2014)[D]. 战海霞. 山东大学, 2016(02)
  • [2]好水川流域坝库功能转换理论与技术研究[D]. 周奇. 宁夏大学, 2013(03)
  • [3]小洼槽倒虹吸水流特性的数值模拟[D]. 何照青.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5)
  • [4]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D]. 蔡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5]虹吸管在灌区排水中的应用[J]. 王俊军,李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
  • [6]渠灌波涌自动灌溉设备研究[D]. 陈军.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 [7]正虹吸管在幸福灌区的应用[J]. 刘朝利,陈宪菊.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3(04)
  • [8]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D]. 朱广伟. 浙江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正虹吸在幸福灌区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