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连木力汤治疗崩漏63例疗效观察

桑连木力汤治疗崩漏63例疗效观察

一、桑莲牡蛎汤治疗崩漏63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敏[1](2020)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阴虚火旺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HRT(芬吗通,每日口服1片,前14天,口服白色片,后14天,口服灰色片),连续服用3个周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口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国内改良kupperman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及性激素三项(E2、FSH、LH),并观察每位患者服用药物的安全性。运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均可改善绝经前后诸证的症状,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均对大部分症状单项积分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P<0.05,说明观察组改善中医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国内改良Kupperman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均可减轻患者绝经前后诸证的表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国内改良Kupperman单项积分比较:除缓解皮肤蚁走感方面的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后kupperman单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PSQI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均可缓解患者失眠症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单项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单项评分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5.女性性激素三项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雌二醇、LH、F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的雌二醇、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当归六黄汤加味联合HRT,可调节绝经前后女性内分泌,改善女性绝经前后症状。2.当归六黄汤加味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国内改良Kupperman积分、PSQI积分,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用HRT。3.中药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当归六黄汤加味在临床应用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且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小颖[2](2020)在《《金匮要略》眩晕证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金匮要略》和后世医家有关眩晕论述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金匮要略》中仲景诊治眩晕学术思想及对后世医家辨治眩晕的影响作用,以继承和发扬张仲景对于眩晕的诊疗特色,为临床诊治眩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运用文献学研究法对《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版)及记载眩晕理论相关书籍、文献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分析法对《金匮要略》中治疗眩晕药物进行频次统计;运用理论研究法,归纳、总结仲景诊治眩晕学术思想,并对于眩晕研究具有自身特色医家的医论、医话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各医家对仲景诊治眩晕学术思想之继承及自身理论特色。结果:1.《金匮要略》眩晕病因复杂,可分虚、实,虚者为肾虚、肺虚、气血亏虚、阳虚、阴虚,实者多指痰饮、水气、湿热、风邪。病机为本虚标实,虚者为肾阳不足、肾精亏虚、肺气虚寒、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实者为风邪外袭、痰饮内停、水气上逆、湿热上犯。虚、实可单独为患,亦可虚实夹杂为患。2.《金匮要略》中眩晕治疗原则有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调和阴阳;标本兼治、补虚与祛邪并施;注重顾护脾胃。治疗方法有利水法(温阳利水、健脾利水、化气利水、渗湿利水、清热利水)、和法、温补法、平冲降逆法、和胃降逆法、汗法。3.运用统计分析法对《金匮要略》中治疗眩晕药物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五位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桂枝、白术、生姜;对药物“功效”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三位为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对药物“四气”分析得出,以温性药最为常用,其后依次为平性、寒性、热性、凉性药物;对药物“五味”分析得出,甘味药应用最多,其后依次为辛味、苦味、淡味、酸味、咸味药。4.《金匮要略》中治疗眩晕经方有苓桂术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甘草干姜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术附汤、苓桂五味甘草汤、茵陈蒿汤等15首,对后世医家治疗眩晕遣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如严用和将小柴胡汤化裁成柴胡散,治疗肝气热盛所致目眩;张景岳将小半夏加茯苓汤化裁成茯苓半夏汤、六味茯苓汤、茯苓丸治疗痰饮眩晕;杨仁斋将术附汤化裁成芎术除眩汤,治疗寒湿所致头重眩晕等。5.后世医家论治眩晕虽各具特色,但多受《金匮要略》中仲景诊治眩晕学术思想的影响:隋唐时期医家,多宗《金匮要略》从痰饮、湿热、外邪乘虚、风邪论治眩晕,提出“痰热风动致眩”观点;认为外伤可作为眩晕病因;治疗时增加了导引术、中药熏洗、针刺等方法。宋金元时期医家,继承《金匮要略》从虚、痰饮、湿热、风邪、外邪乘虚论治眩晕,提出“七情致眩”“瘀血致眩”“无痰不作眩”以及区分体质辨眩晕。明清时期医家,继承《金匮要略》从虚、痰饮、湿热、风邪、外邪乘虚论治眩晕,提出了“无虚不作眩”;规范了眩晕的证型分类;对眩晕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将眩晕与郁冒进行了明确鉴别。现代医家多继承《金匮要略》眩晕所论,重视“风”“痰”“虚”在眩晕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眩晕病因多样,病机复杂,临证多从风、火、痰、瘀、虚、郁角度进行理解与实践。结论:1.《金匮要略》眩晕病因复杂,可分虚、实,虚者为肾虚、肺虚、气血亏虚、阳虚、阴虚,实者多指痰饮、水气、湿热、风邪。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可单独为患,亦可虚实夹杂为患。2.《金匮要略》眩晕治疗原则为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调和阴阳;标本兼治补虚与祛邪并施;注重顾护脾胃。治疗方法有利水法、温补法、平冲降逆法、和胃降逆法、汗法、和法。3.《金匮要略》中治疗眩晕药物,使用频次较高为甘草、茯苓、桂枝、白术、生姜;以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用;药性以温性药为首,药味以甘味应用最多;《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眩晕的方剂为后世医家治疗眩晕奠定了方剂学基础。4.《金匮要略》中仲景诊治眩晕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论治眩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世医家论治眩晕时,对《金匮要略》中仲景诊治眩晕学术思想多有继承,同时对《金匮要略》眩晕证治理论未论及之处给予补充,并扩大了《金匮要略》治疗眩晕方剂的治疗范围。

张贵君[3](2020)在《《伤寒杂病论》中柴胡应用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仲景用药思想博大精深,研究《伤寒杂病论》中的药物运用规律,不仅可以洞察仲景方的配伍法度、领悟仲景用药精髓,而且可以提高临床治病的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能力,为临床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本文从《伤寒杂病论》中含有柴胡的方剂及其相关的条文入手,以期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柴胡的应用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柴胡功效及相关方证分析、柴胡药对运用规律、柴胡量效关系、柴胡类方煎服规律四大方面。第一,根据《本经》记载的柴胡功效,比照《伤寒论》96条小柴胡汤条文的主要症状,发现柴胡一味基本可以全部覆盖上述主症。由此确证柴胡是少阳病之绝对主药,柴胡一味即可和解少阳。所以,柴胡类方贯穿《伤寒杂病论》外感及内伤杂病中少阳及相关证之始终。第二,通过统计分析12组柴胡药对发现,柴胡药对作为相对固定的组合,于治疗少阳证、少阳兼证或误治之后变证的柴胡类方中均有出现。柴胡药对的配伍使柴胡的主治更加灵活,也使柴胡的功用得以提高、不良反应得以制约,为后世的临床提供充分借鉴。第三,将《伤寒杂病论》原书各方中柴胡用量折合成可比较的度量,分析其在各方中的剂量轻重变化,发现仲景运用柴胡的剂量主要是与病情和剂型有关。即少阳郁滞程度较重者用量一般较大,较轻者,用量相对就要减少。另外,入丸散时剂量较小。与仲景时代相比,今人使用柴胡的用量偏小。其原因或是古今柴胡可能确有不同,或是后世受“柴胡劫肝阴”之说影响较大。第四,对含有柴胡的所有方剂的剂型、煎服法进行全面梳理,可见仲景用柴胡多入汤剂,取“汤者,荡也”之义,以快速荡除少阳之邪热。散剂及丸剂的运用比例很少,其原因恐为柴胡不经煎煮其“副作用”会更大。此外,柴胡的煎煮法比较特殊,多用“去滓再煎”法。这样处理,不仅可使药性醇和,有利于和解少阳、和胃益气、扶正祛邪功效的发挥,同时也有益于缓解柴胡的劫肝阴之弊。

李冉[4](2020)在《基于数据分析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桃核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是治疗太阳蓄血证的代表方。药物组成仅五味,但配伍精妙,共奏泻下瘀热之效。桃核承气汤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求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以期为现代临床合理规范的应用本方提供参考。内容和方法: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桃核承气汤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桃核承气汤现代研究进展。第二章为桃核承气汤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桃核承气汤条文、药物、配伍、煎服法以及代表医家对原文的注解进行系统的分析,深入理解桃核承气汤的理法方药。第三章为桃核承气汤近现代医案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桃核承气汤相关文献,并加入手动检索,检索近现代(1912年--2019年)医案类书籍,收集桃核承气汤的有关医案,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整理,建立Excel表录入相关数据成立医案数据库,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阐明桃核承气汤的证治规律。第四章为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白建库至2019年12月31 日,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桃核承气汤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药理方面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免疫调节、降低血糖和血脂、抗凝、抗氧化、抗肾衰竭等药理作用。(2)桃核承气汤主要病机为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与血结于下焦,血热互结,上扰心神,热重而瘀轻,可出现如狂、少腹急结等证。(3)医案分析方面,桃核承气汤证男女均可发生,而女性比例略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1-40岁之间;癫狂、淋证、腹痛、癃闭、脑外伤、腰痛为最主要的六种病证;大便秘结、少腹急结、烦躁、小便不利、腹胀痛、口干渴、神识不清、发热、腰痛、纳差和不寐为主要的十一种症状;舌象方面:舌质以红舌、有瘀斑最为多见,其次是暗红舌和紫暗舌,苔色以黄色最多,苔质以腻苔为多见,其次是燥苔和厚苔;脉象中复合脉象以沉涩脉、弦涩脉、弦数脉为主,单一脉象以沉脉、涩脉、数脉为主;服药疗程多在一周以内;药后反应以大便增多最为常见,其次是后阴下血;桃核承气汤药物常用量是:桃仁10克,大黄10克,桂枝6克,甘草6克,芒硝6克。在加味药物中以清热药最多,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如丹皮、当归、赤芍、牛膝等。再者是补虚药;运用关联分析得出桃核承气汤主症之间的关联性主要在于大便秘结与小便短赤、口干渴、烦躁、发热,少腹急结与狂躁、口干渴,烦躁与不寐、狂躁、口干渴、神识不清,神识不清与发热,不寐与狂躁,口干渴与发热、小便短赤,发热与小便短赤。但各主症之间的支持度并不大,说明主症之间有一定关联但又有各自的独立性。(4)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2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RR=1.25,95%CI:(1.19~1.33),P<0.00001];比较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MD=-0.85,95%CI(-1.31,-0.39),P=0.0003];比较治疗后的餐后2h血糖(PBG),试验组血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MD=-1.43,95%CI(-2.20,-0.66),P=0.0003];比较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试验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幅度大于对照组[MD=-1.31,95%CI(-2.17,-0.46),P<0.00001];比较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FINS),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总结了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扩展了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更合理规范的运用本方提供参考,为今后对桃核承气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郭瑞胜[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杜少辉教授用柴葛归芍汤的临床经验》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吾师经验方——柴葛归芍汤的临床经验总结,包括文献研究、柴葛归芍汤简介、临床经验总结三部分。文献研究主要回顾了少阳的病机、小柴胡汤类方在当代临床的运用、当归芍药散的病机及在当代临床的应用;第二部分是柴葛归芍汤的简介;第三部分为杜少辉教授运用柴葛归芍汤的临床经验总结及典型病案。目的:总结杜少辉教授用柴葛归芍汤的临床经验,探寻吾师使用柴葛归芍汤的经验思想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杜少辉教授临床应用柴葛归芍汤的验案,参照相关的的纳入标准,共选取180例患者。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中医诊断、西医诊断录入EXCEL表格中,并将舌象、脉象、中医症候、方药组成等进行统一规范后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杜少辉教授的临床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出杜少辉教授用柴葛归芍汤的规律和经验。结果:1.一般情况:在180例临床患者中,杜少辉教授应用柴葛归芍汤治疗患者当中,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2.3倍,且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2.病种情况:柴葛归芍汤治疗的疾病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五官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多个学科;病种主要集中在中医内科,共有129例;其次是中医外科学,共有22例;再者是中医五官科、中医妇科学,均有14例;中医儿科学所占的病例最少,为1例;3.柴葛归芍汤的辨证依据为不寐、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短气、胸闷等中医临床症候;舌脉规律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脉细紧、脉细弦、脉细紧数;4.用药规律:180例有效诊次中,除去原方的药物,药物出现频次>10次的药物:桂枝(53次)、薏苡仁(40次)、蒲黄(38次)、牡丹皮(32次)、细辛(24次)、桃仁(22次)、天花粉(21次)、旋覆花(20次)、瓜蒌(32次)、吴茱萸(18次)、乌药(17次)、栀子(17次)、浙贝母(17次)、知母(16次)、合欢皮(14次)、小茴香(13次)、杏仁(12次)、肉桂(1 1次)、败酱草(1 1次)、乌梅(10次)、夏枯草(10次)、黄芪(10次);关联性较强的药物配伍为:小茴香配吴茱萸,菊花配桑叶,乌药、小茴香配吴茱萸,吴茱萸、乌药配小茴香,小茴香配乌药,小茴香配吴茱萸、乌药,吴茱萸、小茴香配乌药,败酱草配薏苡仁,瓜蒌配桃仁。杜少辉教授对于兼有厥阴肝木瘀滞生风者而致上热者,常加丹皮、桃仁祛瘀熄风;对于兼有肝经寒湿,常加乌药、小茴香散肝经寒,温升肝经;对于兼有三焦水液代谢不利而致痰浊上犯、痰结者,常加杏仁、浙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对于手厥阴心包现出热象者,常加蒲黄清心包之热;对于兼有太阳经气不舒所致的恶风、畏寒、颈部不适、肢体酸痛者,常加桂枝通太阳经;对于阳明燥热之象较为明显者所致的口苦、口干,常加知母、天花粉;对于兼有太阴寒象者,常加吴茱萸开中焦寒湿。结论:杜少辉教授应用柴葛归芍汤主要是以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相火不能潜藏于下而致厥阴木郁生风化热为病机展开的辨证施治一系列以“风火”为患的病证,即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不相协调贯穿始终,对于由于风火问题波及到的他经气化问题,依据中医经典的理论,加入适当的药物进行兼顾,充分体现了杜少辉教授辨理施治的思想。

张贵君,郭晓东[6](2020)在《《伤寒杂病论》柴胡药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归纳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柴胡药对的运用规律,同时收集后世医家在临床应用此药对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柴胡药对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和剂量运用的异同,分析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用药思想,进一步揭示它们在临床中应用中的配伍规律。

于晓雯[7](2019)在《基于中医郁病理论探析多维辨证思路的抑郁症证治及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学抑郁症的疾病特征与郁病在中医学文献记载中的病证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得知,二者契合度较高,且依据中医郁病理论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故本文从郁病角度探讨抑郁症的证治及方药应用规律是切实可行的。本课题拟突破以肝气不疏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传统思维,初步构建起抑郁症的多维辨证论治思路,明确其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方法。对导师多维辨证思路指导下治疗该病不同证型的处方用药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用药经验,冀为抑郁症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查阅中华医典软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收录的相关古今文献资料,对郁病的中医学源流进行梳理,概括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2.针对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辨证论治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借助心理情感脉法在抑郁症诊断中的应用,构建起抑郁症的多维辨证论治方法,总结导师对本病的诊疗特色。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使用Apriori算法,对导师多维辨证思路指导下,抑郁症肝气亏虚、生发无力;心阳不振、神机萎顿;肺虚肝郁、魂魄不敛;心气亏虚、神气怯弱;肾阳衰惫、志意不坚五个常见证型患者的处方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1.抑郁症的多维辨证论治体系中,其病因复杂,除传统情志内伤以及先天禀赋异常原因,尚包括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成以及敷布障碍、饮食失宜等,病机关键在于五脏功能失职、神机失用。如:心气亏虚,神失所养;心阳郁遏,神机不振;心阴不足,虚火扰神;肺虚肝郁,魂魄不宁;肝郁化火,内扰心神;肝气亏虚,生发无力;肝阳上亢,魂失所藏;肾阳衰惫,志意不坚;肾虚精亏,元神失荣等皆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治疗方法则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多在藏象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上兼顾五神辨证论治和方证辨证论治。2.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导师多维辨证思路指导下抑郁症肝气亏虚、生发无力;心阳不振、神机萎顿;肺虚肝郁、魂魄不敛;心气亏虚、神气怯弱;肾阳衰惫、志意不坚五个证型处方用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肝气亏虚、生发无力证型常配伍使用的药物组合为:桂枝、干姜、五味子、旋覆花、山药、牡丹皮、竹叶等;心阳不振、神机萎顿证型常配伍使用的药物组合为:桂枝、炙甘草、茯苓、紫石英、赤小豆、大枣、人参等;肺虚肝郁、魂魄不敛证型常配伍使用的药物组合为:熟地黄、党参、黄芪、五味子、紫苑、白芍、桑白皮等;心气亏虚、神气怯弱证型常配伍使用的药物组合为:旋覆花、党参、牡丹皮、山茱萸、干姜、竹叶、炙甘草等;肾阳衰惫、志意不坚证型常配伍使用的药物组合为:附子、杜仲、山药、枸杞子、熟地黄、干姜、山茱萸等。结论:1.抑郁症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感受外邪、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成及运行障碍、饮食失宜、先天禀赋异常等原因,病机主要为五脏功能失职、神机失用,辨证论治方法有藏象辨证论治、五神辨证论治、方证辨证论治等。2.导师临证处方多宗《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等古籍中记载的经方、古方。常见的证型中,肝气亏虚、生发无力证多使用大补肝汤合四七汤加味以补益肝气、顺气开郁;心阳不振、神机萎顿证多使用《千金》补心汤化裁以温阳达郁、振奋神机;肺虚肝郁、魂魄不敛证常使用补肺汤合四逆散加味来补肺调肝、敛魂定魄;心气亏虚、神气怯弱证多使用大补心汤合定志小丸以养心益气、安神解郁;肾阳衰惫、志意不坚证多使用右归丸加减来温补肾阳、强志逐郁,用药思路多本《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经疏证》等经典本草着作,并总结出诸如桂枝-干姜、巴戟天-败酱草-冬瓜子、木香-藁本、地龙-荆芥穗等多种强志、除郁抑不乐的药物配伍,用之于临证屡获奇效。

张滢丹[8](2019)在《《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30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评价,了解其文献发表现状,探讨各方剂临床使用情况,总结药物使用规律,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水平,发现傅氏治崩方剂临床疗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文献学基础。方法利用电子检索搜集近30年(1989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读秀知识库。根据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提取文献中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利用Excel分析文献计量学特征,统计分析各方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各方剂药物使用规律和加减变化情况,以率的形式表现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利用Weka3.8软件进行关联规则的分析;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文献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下载文献234篇,通过精读全文,按照排除标准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剔除,剩余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116篇,其中临床试验76篇,临证经验40篇;期刊论文106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会议论文4篇,报纸1篇;期刊论文共涉及64种期刊,核心期刊20种,文献39篇,非核心期刊44种,文献67篇。2篇文献得到基金支持。文献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作者单位以省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为主,作者单位共涉及28个地区,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2.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纳入文献116篇,傅氏治崩方剂共使用139次,其中:固本止崩汤71篇文献,使用89次;逐瘀止血汤17篇文献,使用18次;加减当归补血汤9篇文献,使用16次;引精止血汤9篇文献,使用9次;清海丸6篇文献,使用8次;固气汤5篇文献,使用6次;平肝开郁止血汤3篇文献,使用3次。文献中,固本止崩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加减当归补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血瘀型崩漏;固气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型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引精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气虚型交感出血、男性性交后出血;平肝开郁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肝郁型崩漏;逐瘀止血汤用于治疗血瘀型崩漏、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异常;清海丸用于治疗阴虚型崩漏。各方剂治疗疾病及证型与傅山原文相符,又有所创新。各方剂治疗不同疾病总有效率达90%以上,但其产生疗效的机理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方剂使用方法以单纯口服中药汤剂为主,部分使用其他方法联合治疗。3.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方剂使用均以原方药物为主,并根据辨证论治进行一定的增删,新增药多为对证用药和辅助止血用药,炮制药物多为炭药。固气汤、平肝开郁止血汤、清海丸使用次数少,用药分析结果意义不大,研究存在较大空缺。4.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共24篇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质量评价,整体研究水平较低,主要问题有: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缺乏预试验和样本量估计,缺乏伦理学思维,随机化水平低,盲法缺失,干预措施标准化水平不高,缺少合并用药规定,治疗时长不统一,结局指标测量方法不统一,缺乏安全性考虑,随访记录较少。在组间均衡性比较、疗效评价内容、统计学方法记录等方面较为完善。试验的理论依据呈现两极分化;在对照组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5.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较高;固本止崩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现状表现为:1.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较少,核心期刊文献较少;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和科研基金支持;临床报道的方剂集中在固本止崩汤,其他方剂的相关研究偏少。2.傅氏治崩方剂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种妇科血证,表现出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使用既传承了傅山治崩思想,同时有一定的创新。3.各方剂在临床主要为原方使用,并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有一定的药物加减,炮制药物多为炭药,以加强止血作用。4.临床研究质量整体偏低;meta分析文献偏倚风险高,异质性大,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发表,为临床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5.在固本止崩汤的治疗机理、逐瘀止血汤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月经异常等多个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陈文恬(Tan Wen Tien)[9](2019)在《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对《伤寒杂病论》中寒凉药物的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和分析,梳理张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的经验,探析其规律,归纳总结其辨治特色及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的精髓,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文献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主要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统计法对《伤寒杂病论》内含寒凉药物的条文进行整理,筛选出性味属大寒、寒、微寒、凉、微凉的药物,并结合历代重要医籍注释、本草着述和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相关资料,对寒凉药物的条文、方剂、常见配伍等做出阐释和分析,探寻张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的适应症、病机、组方特点等规律。结果:《伤寒杂病论》共有70味寒凉药物,共涉及193首方剂。《伤寒论》全书共42味药物属于寒凉性质(约占48.3%),《金匮要略》共60味属于寒凉性质(约占38.7%),其中28味只见于《金匮要略》。含寒凉药物的原文中,最多出现的症状为便秘、烦躁和发热,提示《伤寒杂病论》内温热性疾病的特点以此三者常见。见“便秘”者,以大黄、枳实、芒硝为要药;应对证见“烦躁”者,则用黄连、石膏、栀子、豆豉、龙骨、牡蛎。对于“发热”,主要运用芍药、石膏、栀子、豆豉、大黄、芒硝、枳实、柴胡、黄芩、茵陈蒿、竹叶、甘遂等;仲景运用的寒凉药物以苦味药居多,高频次寒凉药物为芍药、人参、大黄、黄芩、枳实、石膏和黄连,分别具有清火、凉血、攻下、养阴和燥湿的功效,可治燥结腑实、饮热互结、湿热阻滞、邪热炽盛、瘀热在里、阴虚津枯等病证。寒凉药物组方往往相须而用,如石膏与知母、大黄与枳实、黄芩与黄连等;也常寒温相伍,如桂枝、麻黄、干姜、半夏和附子配伍成方。仲景在寒凉药物的方剂里多配伍和胃之药以防脾胃被伤;又因为寒凉药物所治多为温热性疾病,热邪易伤阴化燥,故也注意护阴,实热证主要通过大黄、芒硝、枳实急下存阴,虚热证则以人参、麦冬、天花粉、地黄、百合等养阴。对热邪与积滞相结成病者,仲景每加入通下药,使邪有去路,以大黄为代表药。在脾胃虚弱者和羸弱体虚者中,慎防如栀子、豆豉、石膏、黄芩、甘遂、大黄等寒凉药物之弊,其用量较小,常与甘草、粳米、生姜等同用。仲景寒凉药物运用集中在《伤寒论》阳明篇、《金匮要略》之“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说明仲景运用寒凉药物于脾胃病症颇多,另外在亡阳格拒,阳气极虚时也有用寒凉药为反佐之例,如白通加猪胆汁汤。后世着述中大多能追溯仲景方药之貌,说明后世是在继承仲景的基础上作出补充和发挥。结论:1、仲景不仅重温,也善用寒凉。所用寒凉药物约占《伤寒杂病论》的四成,以苦味居多,治疗范围广泛。2、仲景所用的寒凉药物主要是:芍药、人参、大黄、黄芩、枳实、石膏和黄连,以其清火、凉血、攻下、养阴和燥湿之功,治燥结腑实、饮热互结、湿热阻滞、邪热炽盛、瘀热在里、阴虚津枯等病症。3、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的特点有五:一是常以寒温相兼,二是寒凉相须为用,三是顾护脾胃,四是重视护津,五是注重通下。4、仲景运用寒凉药物审慎有度,必审其弊而斟酌用量或配伍用药。5、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的经验特色影响深远,后世医家多有借鉴,亦有补充。

林依璇[10](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显性知识的获取、共享和传播已相对容易,而个人拥有独特、难以模仿的中医隐性知识正成为中医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挖掘伤寒名家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类方临床经验,以病证结合及方证相应为切入点,量化分析导师运用柴胡类方的辨治思想、用药规律,揭示柴胡类方证的内在结构与相互异同,为掌握柴胡类方运用规律提供客观依据。此外,透过数据挖掘导师用药经验,显性化其隐性知识,增加、提升导师中医知识量,实现其内隐化的临床诊治技能的传递与交流。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病例来源于2013年4月至2017年11月间王庆国教授门诊病例。选取一方用药中,主要组成药物属《伤寒论》柴胡类方者(本文主要探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且一般资料记录及四诊信息记录完整者。2资料收集与处理:规范统一柴胡类方病例中病名、症状体征及药物等信息,并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保证数据库质量控制,数据库项目需全面、准确、真实记录,并由专人负责,它人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修改。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结果:共有1138例柴胡类方病例,其中小柴胡汤295例,柴胡桂枝汤525例,柴胡桂枝干姜汤293例,大柴胡汤15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例。根据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知导师运用各柴胡类方的适应证及其主症、主药,并通过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以体现导师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隐形知识。1小柴胡汤:导师运用小柴胡汤常见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其次为睡眠障碍及各种术后调理。中医证型为少阳枢机不利证及脾虚肝胃不和证,常兼有痰饮食滞。主要症状包含消化道脾虚肝胃不和表现如心下痞、纳差、呃逆、心下疼、泛酸、恶心;情志失调表现如不寐、心烦;及郁热伤津表现如口苦、咽干、大便干。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法半夏、炙甘草、党参、黄连、煅牡蛎、大枣、干姜、茯苓、当归、陈皮、黄芪,即小柴胡汤原方加上黄连、煅牡蛎、干姜、茯苓、当归、陈皮、黄芪。常用合方药物以调理肝胆脾胃以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药为主,包含:半夏泻心汤、平胃散、温胆汤、香砂六君子、理中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开胃进食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旋覆代赭汤、四逆散、柴胡解毒汤;其他包含益气聪明汤、生脉散、潜阳封髓丹、玉液汤等。2柴胡桂枝汤:导师将柴胡桂枝汤用于一系列疾病边缘状态为主如亚健康状态、各种术后调理,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妇科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型为太阳少阳两经不和证及肝郁脾虚证,常兼有脾肾阳虚或心脾两虚。主要症状包含少阳经气不利表现如口干、耳鸣;太阳表虚受寒表现如汗出、畏寒、恶风、喷嚏、流涕、手足冷、关节疼痛;正气虚弱表现如乏力、心悸;消化道表现如心下痞;情志失调表现如不寐、心烦。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大枣、党参、黄芪、当归、煅牡蛎、附子,即柴胡桂枝汤原方去生姜,加黄芪、当归、煅牡蛎、附子。常用合方药物较为多元,多根据疾病特性合方用药,如亚健康状态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桂术甘汤、木防己汤、三仙汤及生脉散;更年期综合征合用龙牡甘麦大枣汤;过敏性鼻炎合玉屏风散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辛夷;慢性胃炎合百合乌药半夏泻心汤、六君子汤、丁香柿蒂汤;上呼吸道染合麻杏石甘汤、金沸草汤;荨麻疹合用荆芥、连翘、徐长卿、蝉蜕等祛风解毒之品;肝硬化合用柴胡活络汤;类风湿关节炎合用穿藤通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木防己汤;崩漏合用傅青主加减当归止血汤等。3柴胡桂枝干姜汤:导师将柴胡桂枝干姜汤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为肝热脾寒证。主要症状包含消化道脾阳虚衰表现如腹胀、大便稀而次数多;少阳经气不利表现如胁胀痛;寒热错杂表现如畏寒、下焦冰凉、口干。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煅牡蛎、法半夏、炙甘草、党参、黄连、白芍、黄芪,即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去天花粉,加法半夏、党参、黄连、白芍、黄芪。合方用药以治疗肠炎、肝炎、胃炎用药为主,如治疗肠炎常与薏苡附子败酱散、援绝神丹、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合用;肝炎与柴胡解毒汤、柴胡活络丹合用;胃炎与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黄连汤合用。4大柴胡汤:导师运用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胆囊炎、胆囊结石及慢性便秘。中医证型为少阳胆热兼阳明里实证。主要症状包含少阳本证表现如口苦、胁痛、纳差、口干;阳明里实表现如大便干、大便次数少。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白芍、枳实、法半夏、黄芪、茵陈、生熟大黄、炙甘草、郁金,即大柴胡汤原方去生姜、大枣,加黄芪、茵陈、炙甘草、郁金。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师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例如焦虑证及抑郁症。中医证型为少阳受邪兼心胆气虚证。主要症状包含心神不宁表现如心悸、胆怯、不寐、焦虑;少阳证表现如抑郁、胸闷、头晕、纳差。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煆龙骨、锻牡蛎、生铁落、桂枝、茯苓、法半夏,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大黄。结论:导师运用柴胡类方特点可归于以下几点:1法仲景心得,承师门术功:导师运用柴胡类方不离仲景愿意,且在继承刘渡舟教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个人特色。导师认为少阳病有经证、腑证,临床上以脏腑失和,肝胆气郁为主,后根据疾病属性及机体状态导致而有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2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导师借用现代医学方法,以西医疾病明确诊断,并同时辨别中医证型,达到病证结合,最后根据核心病机遣方用药。3善抓主症,方证相应:导师认为抓主症即把握核心病机,包括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邪趋势,谨守病机,随症治之。4合方化裁,拓展运用:导师临证时不仅将柴胡汤类方与经方相合,亦常与后世时方相合,基本未见原方使用。导师透过合方运用产生新的疗效,扬长避短,扩大柴胡汤类方的主治范畴,应对复杂多变的病证,提高临床疗效。

二、桑莲牡蛎汤治疗崩漏63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莲牡蛎汤治疗崩漏63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诊断标准
    二、病例筛选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质量控制
    六、疗效判定标准
    七、数据统计
    八、结果分析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一) 异常子宫出血
        (二) 血管舒缩症状
        (三) 睡眠障碍
        (四) 精神症状
        (五) 心血管症状
        (六) 泌尿生殖综合征
    三、药物组成及分析
    四、结果分析
    五、当归六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型绝经前后诸证的机理研究
    六、创新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发表论文

(2)《金匮要略》眩晕证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眩晕的概述
    1 眩晕的概念
    2 眩晕的范围
    3 眩晕病名探究
第二部分 《金匮要略》对眩晕的研究
    1 《金匮要略》辨治眩晕
        1.1 虚证眩晕
        1.1.1 肾阳不足证
        1.1.2 肾精亏虚证
        1.1.3 肺气虚寒证
        1.2 实证眩晕
        1.2.1 痰饮内停证
        1.2.2 水气上逆证
        1.2.3 湿热上犯证
        1.3 虚实夹杂证眩晕
        1.3.1 肝肾不足,风湿上犯证
        1.3.2 阴虚阳厥,外感寒邪证
    2 《金匮要略》治疗眩晕用药应用分析
    3 《金匮要略》辨治眩晕小结
        3.1 眩晕病因病机
        3.1.1 因虚致眩
        3.1.2 痰饮致眩
        3.1.3 水气致眩
        3.1.4 湿热致眩
        3.1.5 风邪致眩
        3.1.6 外邪乘虚致眩
        3.2 眩晕治疗原则
        3.2.1 辨证论治
        3.2.2 治病求本,调和阴阳
        3.2.3 标本兼治,补虚与祛邪并施
        3.2.4 注重顾护脾胃
        3.3 眩晕治疗方法
        3.3.1 利水法
        3.3.2 和法
        3.3.3 温补法
        3.3.4 平冲降逆法
        3.3.5 和胃降逆法
        3.3.6 汗法
第三部分 《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眩晕的影响
    1 《金匮要略》对隋唐时期医家论治眩晕的影响
        1.1 医家举隅
        1.1.1 巢元方
        1.1.2 孙思邈
        1.2 小结
    2 《金匮要略》对宋金元时期医家论治眩晕的影响
        2.1 医家举隅
        2.1.1 严用和
        2.1.2 杨士瀛
        2.1.3 张从正
        2.1.4 朱丹溪
        2.2 小结
    3 《金匮要略》对明清时期医家论治眩晕的影响
        3.1 医家举隅
        3.1.1 周之干
        3.1.2 龚廷贤
        3.1.3 张介宾
        3.1.4 秦昌遇
        3.1.5 汪文绮
        3.1.6 李用粹
        3.2 小结
    4 《金匮要略》对现代医家论治眩晕的影响
        4.1 眩晕的现代理论研究
        4.1.1 眩晕应辨外感、内伤
        4.1.2 眩晕病因以痰湿多见
        4.1.3 眩晕多从虚辨证论治
        4.1.4 眩晕病机复杂,难守一法
        4.2 《金匮要略》中治疗眩晕方剂的临床应用
        4.2.1 苓桂术甘汤
        4.2.2 五苓散
        4.2.3 甘草干姜汤
        4.2.4 小柴胡汤
        4.2.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2.6 茵陈蒿汤
        4.3 《金匮要略》方治疗眩晕的临床运用
        4.4 小结
    5 《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眩晕的影响总结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金匮要略》辨治眩晕研究概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伤寒杂病论》中柴胡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柴胡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伤寒杂病论》中柴胡的功效主治与方证探析
    1.1 柴胡的功效主治
    1.2 《伤寒杂病论》中柴胡类方与方证探析
        1.2.1 小柴胡汤证
        1.2.2 大柴胡汤证
        1.2.3 柴胡加芒硝汤证
        1.2.4 柴胡桂枝汤证
        1.2.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2.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2.7 四逆散证
        1.2.8 鳖甲煎丸证
        1.2.9 薯蓣丸证
    1.3 禁忌
2 《伤寒杂病论》中柴胡药对探讨
    2.1 柴胡黄芩
    2.2 柴胡半夏
    2.3 柴胡人参
    2.4 柴胡与生姜、甘草、大枣
    2.5 柴胡芍药
    2.6 柴胡桂枝
    2.7 柴胡大黄
    2.8 柴胡干姜
    2.9 柴胡枳实
    2.10 柴胡茯苓
    2.11 柴胡牡蛎
    2.12 柴胡阿胶
3 《伤寒杂病论》中柴胡剂量应用规律
    3.1 《伤寒杂病论》中的度量衡
    3.2 柴胡的量效关系
        3.2.1 大剂量柴胡量效规律分析
        3.2.2 中等剂量柴胡的量效规律分析
        3.2.3 小剂量柴胡的量效规律分析
    3.3 小结
4 《伤寒杂病论》中柴胡方剂的煎服规律
    4.1 剂型
        4.1.1 汤剂
        4.1.2 散剂
        4.1.3 丸剂
    4.2 煎煮方法
        4.2.1 一次全煎
        4.2.2 去滓再煎
        4.2.3 后下
        4.2.4 特殊介质
    4.3 服法规律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基于数据分析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桃核承气汤现代临床应用
        1.1 内科疾病
        1.2 外科疾病
        1.3 妇科疾病
        1.4 儿科疾病
        1.5 皮肤病
        1.6 其他
    2 桃核承气汤现代实验研究
        2.1 抗炎
        2.2 保护血管内皮
        2.3 调节免疫机制
        2.4 降低血糖
        2.5 降低血脂
        2.6 抗凝
        2.7 抗氧化
        2.8 抗肾衰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桃核承气汤方证理论研究
    1 桃核承气汤出处及代表医家注解分析
    2 桃核承气汤方证分析
        2.1 病因病机分析
        2.2 主症分析
        2.3方药配伍分析
        2.4 煎服法
第三章 基于近现代医案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筛选
        2.3 资料范围
        2.4 资料规范
        2.5 统计方法
    3 统计结果
        3.1 医案的一般情况统计分析
        3.2 病名统计分析
        3.3 症状统计分析
        3.4 舌象与脉象统计分析
        3.5 原方药物剂量统计分析
        3.6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3.7 症与症之间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少腹急结与腹胀痛
        4.2 小便不利与小便自利
        4.3 大便秘结
    5 小结
第四章 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的筛选
        1.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2.3 临床疗效分析
        2.4 发表偏倚分析
        2.5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个人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5)基于数据挖掘杜少辉教授用柴葛归芍汤的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小柴胡汤类方综述
        1.1.1 少阳病的提纲认识
        1.1.2 少阳主相火
        1.1.3 少阳病的病性特点
        1.1.4 少阳病的传变
        1.1.4.1 少阳热化
        1.1.4.2 少阳寒化
    1.2 现代的临床应用
    1.3 当归芍药散综述
        1.3.1 古今医家对当归芍药散病机的论述
    1.4 现代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柴葛归芍汤简介
第三章 临床医案研究
    3.1 医案研究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性别分布
        3.3.2 年龄分布
        3.3.3 中医病名统计(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3.3.4 舌象统计
        3.3.5 脉象统计
        3.3.6 症状统计
        3.3.7 中药统计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柴葛归芍汤的适用人群
    4.2 柴葛归芍汤的舌脉应用规律
    4.3 病种分析
        4.3.1 失眠
        4.3.2 虚劳
        4.3.3 胸痹心痛
        4.3.4 眩晕
        4.3.5 粉刺
        4.3.6 月经过多
    4.4 药物、症状讨论
        4.4.1 关联症状讨论
        4.4.2 关联药物讨论
        4.4.3 杜少辉教授柴葛归芍汤药物加减经验
        4.4.3.1 少阳相火与厥阴风木的关系
        4.4.3.2 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的关系
        4.4.3.3 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的关系
        4.4.3.4 少阳相火与太阳寒水的关系
        4.4.3.5 少阳相火与阳明燥金的关系
        4.4.3.6 少阳相火与太阴湿土的关系
        4.4.3.7 阳明与手厥阴心包的关系
第五章 典型病案
    5.1 粉刺
    5.2 虚劳病
    5.3 眩晕
    5.4 淋证
    5.5 不足与展望
        5.5.1 收集纳入的医案年龄分布不均匀
        5.5.2 医案纳入的病程长短不一
        5.5.3 缺乏疗效评估标准
        5.5.4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伤寒杂病论》柴胡药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柴胡黄芩药对
2 柴胡半夏药对
3 柴胡人参药对
4 柴胡与生姜、甘草、大枣药对
5 柴胡芍药药对
6 柴胡桂枝药对
7 柴胡大黄药对
8 柴胡干姜药对
9 柴胡枳实药对
10 柴胡茯苓药对
11 柴胡牡蛎药对
12 柴胡阿胶药对

(7)基于中医郁病理论探析多维辨证思路的抑郁症证治及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郁病中医学理论概述
    1 中医学对郁病的认识
        1.1 抑郁症、郁病、郁证之内涵辨析
        1.2 郁病源流阐析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1 抑郁症概况
    2.抑郁症临床表现
    3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抑郁症的诊断、分类及药物治疗
        4.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4.2 抑郁症分类
        4.3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第三部分 抑郁症多维辨证论治理论阐析及临床研究
    1 病因
        1.1 外邪侵袭
        1.2 情志内伤
        1.3 脏腑功能失常
        1.4 气血津液生成及敷布障碍
        1.5 先天禀赋异常
        1.6 饮食失宜
    2 病机
    3 辨证论治体系
        3.1 藏象辨证论治体系
        3.2 五神辨证论治体系
        3.3 方证辨证论治简介及用药举隅
    4 现代心理情感脉法对抑郁症的辅助诊断价值
    5 郁病(抑郁症)临床研究
        5.1 真实世界研究
        5.2 数据挖掘
        5.3 关联规则分析简介
        5.4 郁病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5.5 研究方法
        5.6 研究结果
        5.7 导师诊疗抑郁症经验总结
结语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抑郁障碍性失眠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8)《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名词说明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文献筛选与整理
    1.6 建立数据库
    1.7 数据规范化处理
    1.8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计量学分析
    2.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
    2.3 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
    2.4 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2.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3 讨论
    3.1 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讨论
    3.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结果讨论
    3.3 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结果讨论
    3.4 傅氏治崩方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讨论
    3.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讨论
    3.6 存在问题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寒凉药物概述
    1.1 寒凉药物的定义与沿革
    1.2 寒凉药物的作用
    1.3 寒凉药物的现代研究
2 仲景运用寒凉药物概况
    2.1 《伤寒杂病论》寒凉药物的筛选
    2.2 寒凉药物相关原文的统计归纳
        2.2.1 原文高频症状阐释
        2.2.2 《伤寒论》寒凉药物的分布
        2.2.3 《金匮要略》寒凉药物的分布
        2.2.4 含寒凉药物的常见方剂
3 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特点探析
    3.1 所涉性味分类
        3.1.1 苦寒药
        3.1.2 甘寒药
        3.1.3 辛寒药
        3.1.4 咸寒药
        3.1.5 酸寒药
    3.2 主治范围
        3.2.1 邪热炽盛
        3.2.2 燥结腑实
        3.2.3 饮热互结
        3.2.4 湿热阻滞
        3.2.5 瘀热在里
        3.2.6 阴虚津枯
    3.3 高频药物统计与解析
        3.3.1 芍药
        3.3.2 人参
        3.3.3 大黄
        3.3.4 黄芩
        3.3.5 枳实
        3.3.6 石膏
        3.3.7 黄连
    3.4 组方特点
        3.4.1 寒凉相须
        3.4.2 寒温配伍
        3.4.3 顾护脾胃
        3.4.4 保津养阴
        3.4.5 注重通下
    3.5 运用注意事项
        3.5.1 脾胃虚弱慎用
        3.5.2 羸弱体虚禁用/少用
4 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特点的后世影响
    4.1 对孙思邈的影响
    4.2 对刘完素的影响
    4.3 对张子和的影响
    4.4 对温病学家的影响
    4.5 对张锡纯的影响
5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含寒凉药物方剂
附录2 :文献综述 近三十年仲景清法研究进展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4 :参加过的学术会议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柴胡类方现代临床运用进展
    一、小柴胡汤
        1 消化系统疾病
        2 循环系统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
        4 内分泌系统疾病
        5 呼吸系统疾病
        6 皮肤病
        7 儿科疾病
        8 妇产科疾病
        9 其它
    二、大柴胡汤
        1 内科疾病
        2 外科疾病
        3 其它
    三、柴胡桂枝汤
        1 内科疾病
        2 外科疾病
        3 妇儿科
        4 其它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1 内科疾病
        2 皮科疾病
        3 妇儿科疾病
        4 其它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 内科疾病
        2 妇儿科疾病
        3 皮肤科
        4 其它
    六、柴胡加芒硝汤
    七、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对象
        3 数据处理
        4 数据管理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小柴胡汤证治规律
        2 小柴胡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小柴胡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小柴胡汤疾病谱
        3 小柴胡汤症状信息
        4 小柴胡汤药物信息
        5 小柴胡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1 导师运用小柴胡汤证治规律
        2 小柴胡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举隅
        3 导师运用小柴胡汤结论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桂枝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汤桂枝常见西医疾病药症关系举隅
        三、讨论
        1 柴胡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桂枝汤适应证
        3 柴胡桂枝汤症状信息
        4 柴胡桂枝汤药物信息
        5 柴胡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1 柴胡桂枝汤证治规律
        2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
        3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汤结论
    研究三: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桂枝干姜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柴胡桂枝干姜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桂枝干姜汤适应证
        3 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信息
        4 柴胡桂枝干姜汤药物信息
        5 柴胡桂枝干姜汤常见病证用药比较
        四、小结
        1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拷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
        3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结论
    研究四: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大柴胡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大柴胡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大柴胡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大柴胡汤适应证
        3 大柴胡汤症状信息
        4 大柴胡汤药物信息
        四、小结
    研究五: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疾病谱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症状信息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频次分析
        四、小结
总体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桑莲牡蛎汤治疗崩漏63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研究[D]. 陈志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金匮要略》眩晕证治研究[D]. 张小颖.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伤寒杂病论》中柴胡应用规律研究[D]. 张贵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数据分析的桃核承气汤证治规律研究[D]. 李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数据挖掘杜少辉教授用柴葛归芍汤的临床经验[D]. 郭瑞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伤寒杂病论》柴胡药对规律研究[J]. 张贵君,郭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7]基于中医郁病理论探析多维辨证思路的抑郁症证治及用药规律[D]. 于晓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D]. 张滢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仲景运用寒凉药物特点研究[D]. 陈文恬(Tan Wen Tien).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D]. 林依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桑连木力汤治疗崩漏63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