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

厦门建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建立厦门地区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白琼[1](2020)在《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针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提出了选题及实施建议,其中就有“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模块。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情况不容乐观,给我国的生态、经济、社会、卫生等都造成了巨大危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学生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学生提高对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性的认识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本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托,开发出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模式,首先,对F中学的校内外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知识储备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后续校本课程开发奠定基础。其次,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模块的开设建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出此课程的课程目标。然后,依据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和来源,选取并组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内容。最后,实施此校本课程,并在实施以后对课程的开发情况以及学生学业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不足,完善校本课程。从课程实施后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逐渐树立起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成稳态与平衡,进化与适应等生命观念,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外来生物入侵本地的危害程度作出初步评估,并提出阻止外来生物进一步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与此同时,在生活中,学生主动承担起向他人宣传生物入侵知识的社会责任。通过“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对教材的分析也更加透彻。校本课程在F中学的开发与实施,帮助F中学完善了学校生物学校本课程体系,填补了学校生物学校本课程的空白,丰富了F中学的校本课程资源,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朱峻熠[2](2019)在《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其入侵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物的地理自然隔离被不断打破,外来入侵植物的传播也更加便捷,导致外来入侵物种更容易在新环境下爆发。不断增加的对外贸易和出入境旅游,港口城市宁波的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急剧增加,调查宁波的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并开展其风险评估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慈溪市、余姚市、镇海区、北仑区、江北区、海曙区、鄞州区、奉化区、宁海县和象山县十个县市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防治和管理的对策,为宁波市的生态安全、园林绿化和引种工作等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共计93种,隶属31科71属。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优势科现象明显,其中菊科植物最多,达24种,其次是豆科7种,茄科7种)。草本植物86种,占了总种数的92.47%;藤本植物有5种,占5.38%;常绿灌木2种,占2.15%。2.46种是人为有意引入,占所有入侵植物的49.46%;35种属无意引入,占37.64%;自然扩散的有12种,占12.90%。62种来自美洲,占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66.67%;19种来自欧洲,占20.43%;11种来自亚洲,占11.83%;5种来自非洲,占5.38%;1种来自大洋洲,占1.06%;来自国内其它省份5种,占5.38%。3.对93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层次分析,划分为五个入侵等级。Ⅰ级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16种,Ⅱ级风险的入侵植物16种,Ⅲ级风险的入侵植物18种,Ⅳ级风险的入侵植物26种,Ⅴ级风险的入侵植物17种。基于宁波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现状及其风险评价结果,结合宁波市特有的港口特点,提出依法管理、科学防控的建议。

蒲霜[3](2016)在《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文中指出全球一体化的过程打破了生物的地理自然隔离,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条件,是导致入侵物种泛滥的直接原因。生物入侵对各国的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广东地区外来植物的入侵非常严重,大部分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或无意引入。本研究针对深圳、中山、惠州、东莞四地,建立了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所建立的风险评价体系对四地的外来植物进行风险评价,据此提出防除对策和针对性管理对策,以期为广东四市的生态安全、环境美化、引种工作和相关繁殖外来植物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对深圳、中山、惠州、东莞四地的外来植物入侵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编制了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名录,收录外来植物共192种,分属48科131属。2.从植物的引入、适生、扩散和植物本身特性及生活史等方面从发,针对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及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已存在”和“未引入”两种状态,设有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33项,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评价体系不同层次、不同指标的权重值。3.选用了50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危害级别的外来植物,在“已存在”和“未引入”两种状态状下进行检验,结果证明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验证结果确定了三个外来植物入侵风险等级的分值划分范围,并针对三个风险等级提出了对应的管理策略。4.根据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192种入侵植物在“已存在”状态下进行评价打分,根据已确定的风险等级标准划分其风险等级。其中,一级风险的入侵植物有62种,二级风险的入侵植物有63种,三级风险的入侵植物有67种。评价结果同外来植物在四市产生影响和危害的实际状况相符。得分较高的植物和得分虽然低,但有很大潜在危害的植物,都应对其格外注意,在以后的引种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加大监控和防范的力度。5.基于上述对外来植物入侵风险的评价和分析,对引入外来植物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与管理对策。生物入侵的预防工作,除了加强对外来植物的监管力度,还可以构建全民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价体系。

李允[4](2016)在《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生物入侵问题的风险评价研究 ——以宁德海域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依据互花米草的分布资料和2014年——2015年4月至10月的宁德三沙湾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对宁德市海域的入侵生物——互花米草和米氏凯伦藻的规模做出初步的风险评价,并给出评价结果。收集整理宁德地区已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资料,参考相关文献,了解互花米草的基本情况。利用2014年4月至10月和2015年4月至10月,宁德市三沙湾海域监测工作的水质数据结果和浮游植物鉴定的数据资料,与2010年国家海洋局在福建进行的大范围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比较,甄选出宁德海域潜在外来入侵浮游藻类物种——米氏凯伦藻。使用文献调查的方法,研究米氏凯伦藻的最佳生活繁殖条件,将条件设定为风险评价模型中涉及的参考标准值和可能取得的最大值,为进一步风险评价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化验检测采集到的海水样本,取得相应的实验数据,对宁德市三沙湾海域的基本环境状态和富营养化状况给出初步评价。整理了解近年来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和常用模型,选择出适合于本研究以及研究地区情况的模型——信息扩散模型。信息扩散模型在地质灾害、林业灾害、农业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方面存在大量研究与进展,但在生态风险评价领域鲜见报道。信息扩散模型的主要优势为:只需要一定量的背景数据,就可以给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概率值。这一优点在宁德区域的海洋生态研究工作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宁德海域浮游植物中硅藻和甲藻占优势地位。宁德海域浮游植物种类,共4门34属63种,分属于硅藻、甲藻、金藻和蓝藻。2014年及2015年的调查中,采集到的浮游植物共分22属40种。宁德海域浮游植物随季节性变化显着:春、夏季硅藻种类繁盛,初秋甲藻增多。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及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2)宁德海域水环境水温恒定在12℃-35℃,可溶性磷酸盐及无机氮含量随月份变化较大,基本达到海水四类水质标准。水质富营养化呈现区域性差异:东冲半岛东部外缘为中度富营养化,持续时间较长;海域东北部海水未出现富营养化,;海域北部近岸海水富营养化严重;三沙湾湾口出现富营养化的时间集中于4月,其他时间段为非富营养化,间歇性有轻度富营养化情况。(3)宁德地区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共有34种,主要以船舶压载水和有意引入的途径进入宁德海域。其中,米氏凯伦藻对水产养殖业破坏性强,是需要重点关注及预防的有害藻;互花米草在和闽东地区红树林的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导致红树林的减少,对互花米草的监控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4)信息扩散模型在生物入侵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于互花米草的面积的预测和潜在米氏凯伦藻爆发的海域的预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一定的实用性。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是提高模型的精度、适用范围和提供更好参考依据的途径。本研究在信息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外来海洋生物风险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作用互不相同的特征,采用连乘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参评因子根据本文建立的标准量化公式标准化后,计算入侵风险综合指数。在数据匮乏的条件下,本文首次利用模糊数学中的信息扩散模型,在海洋环境生态风险评价领域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价模型,同时进行了实例验证。虽然初步建立的模型的评价结果准确率未达到90%,但模型具有参考价值及实际使用性,为风险评价方法开拓了新的方法及发展方向。

刘雷[5](2016)在《湖南南部外来植物调查及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外来植物入侵现象越来越普遍,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湖南南部地区也遭受着同样的处境,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的巨大挑战。开展湖南南部外来植物调查及构建适应于本地区的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对摸清我省南部外来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加强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和科学管理,促进该区生态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1.种类组成湖南南部共有外来植物91种,隶属于30科,71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17 种)、豆科 Leguminosae(13 种)、苋科 Amaranthaceae(8种)及禾本科Gramineae(8种)等科种类较多,组成了该区外来植物的主要部分。对91种外来植物分别进行了生活型、原产地以及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南部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79种,占该地区外来植物总数的86.81%;原产于美洲(66种)和欧洲(12种)的种类最多,两者之和占该地区外来植物总种数的85.71%;热带分布型的属(40属)占有明显优势,占该地区外来植物总属数的70.16%。2.外来植物风险评估体系构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适用于该地区外来植物多层次、多指标的风险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运算指标)组成,对各指标给予了权重赋值和定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外来植物入侵风险等级划分依据所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湖南南部91种外来植物进行了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该地区91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高风险),60-100分,Ⅱ级(具一定风险),40-59分,Ⅲ级(低风险),0-39分。对相应的风险等级提出了对应的管理策略。在这些外来植物中,风险等级为Ⅰ级的有12种,风险等级为Ⅱ级的有48种,风险等级为Ⅲ级的有31种。4.外来植物分布新纪录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南部外来植物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发现湖南外来植物新纪录种7个,分别是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nale(十字花科Cruciferae)、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柳叶菜科Onagraceae)、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竹芋科 Marantaceae)、龙珠果Passifora foetid(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串叶松香草 Silphium perfoliatum(菊科 Compositae)和马樱丹Lantana camara(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庞淑婷,刘颖,朱志远[6](2015)在《国内外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策略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外来物种入侵因为其严重的经济危害、社会危害和生态危害而成为备受重视的安全议题。为了阻止外来物种入侵,各国从入侵机制着手,建立了有效的法制体系和风险评估系统。从入侵机制、法制建设和风险评估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中国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最后展望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综合性预防和管理体系的发展。

顾慧[7](2014)在《华东地区外来引种陆生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在华东地区非常严重,而不少入侵植物是通过人为引进的方式传入。本研究针对华东地区,建立了外来引种陆生植物的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并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所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外来植物进行风险评估,并选出若干种植物进行适生区预测,为物种的综合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物种本身特性、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三方面,使用多层次指标综合评估的方法,建立了华东地区外来引种陆生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体系分为“已存在”和“未引入”两种状态,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2)选择52种不同危害类别的外来陆生植物对两种状态下的评估体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体系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并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为引种地的前提下,确定了四个外来陆生植物风险等级的分值区域。(3)依据上海辰山植物园现有的植物名录,从中筛选出了49种适宜使用风险评估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的外来陆生植物。(4)使用“已存在”状态的评估体系对49种筛选所得的物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第二风险等级(较高风险等级)的物种有9种,第三风险等级(中等风险等级)的物种有18种,第四风险等级(低等风险等级)的物种有22种。得分较高的物种与已发现逸生或危害的物种,都需要对其加强监控防范力度。(5)从49种评估的物种中选出7种物种在Maxent中进行适生区预测,分别为: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橙黄山柳菊(Hieracium aurantiacum)、柳枝稷(Panicumvirgatum)、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聚合草(Symphytum officinale)、欧洲山芥(Barbareavulgaris)、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结果显示,这几种物种均在华东地区具有不同程度的适生性,并且预测结果AUC值均大于0.9,说明预测准确性较高。(6)基于以上对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分析研究,对外来引种植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与管理建议。生物入侵的预防工作,除了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管理,还可以进行引种地可入侵性的评估,鼓励公众参与,建立网络数据平台,进行引种物种的防治成本预算。

俞炜炜[8](2012)在《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岸带地处海洋与陆域的过渡区域,兼备海洋和陆域双重性质,是许多灾害和风险发生的敏感区域。然而,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岸带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开发活动高度密集,使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日益脆弱。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从战略决策源头,前瞻性地将生态风险因素纳入战略决策,以期规避由于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巨大生态风险,是预防和减少生态风险的根本途径。开展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为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能有效地从战略决策源头预防和减小生态风险,以促进海岸带地区的持续发展。本文运用生态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剖析了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内涵,构建了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实践中,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在深入分析和总结海岸带、战略决策、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剖析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内涵。(2)构建了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体系。在对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要求,构建了基于战略决策过程的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体系,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划分为战略决策前期的生态风险评价、战略决策过程的生态风险评价、战略决策后期的生态风险评价三个阶段,分别为战略决策中的备选方案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确定、最优方案的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3)构建了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在对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目的和要求,构建了以定性和半定量为主的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包括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回顾和现状分析法、专家评判法、多准则决策(MCDM)、多维决策法(MDDM)、相对风险评价模型法等。(4)以厦门湾和罗源湾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为例,进行了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实证研究。从生态风险角度,厦门湾及各分海区海岸带地区的最优主体功能定位为旅游;罗源湾海岸带地区的最优主体功能定位为渔业。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后,厦门湾潜在的最大风险源是港口与海洋运输,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风险事件是溢油,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潜在风险最大的生态终点是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增加;厦门湾各海区的相对生态风险排序为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大嶝海域>南部海域>东部海域。罗源湾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后,罗源湾潜在的最大风险源是养殖,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风险事件是生境丧失,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泥滩生态系统,潜在风险最大的生态终点是重要生境面积减少甚至消失。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从生态风险角度为海岸带决策提供支持。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9](2012)在《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入侵是当今各国发展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然而,我们对外来入侵种的本底资料还很不清楚,更缺乏相关的深入调查;对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生态和经济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忽视了盲目引种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外来植物的入侵历史和文化、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现状、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安全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李静[10](2012)在《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古已有之,只是因受各种条件制约,尚不足形成巨大危害。时至今日,因应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外来入侵物种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危害更加显着。所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入侵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环境资源问题,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特有的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构成威胁,而且会对一国的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形成损害,并进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再加上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建设的缺陷,导致我国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频发生,并呈现出入侵范围广泛、类型多样、上升幅度快、后果相对严重之趋势。虽然我国出台了包括《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其中也不乏一些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条例、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目的存在偏差、调整范围存在空白、管理机构设置失当、具体制度缺失严重等问题,使得这些法律、法规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并未达到其理想的效果。目前,以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外来物种问题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应对本国所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在国际立法层面上,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为主要标志,开始对外来物种入侵和转基因生物的跨境转移问题进行专门规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随着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日渐恶化,制定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基本法,不仅是应对国家安全的根本需要,而且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基本要求。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目的来讲,一是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维护生物安全,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二是防止经济损失,保障人类的健康。在外来物种入侵基本原则的设置上,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分等级和重点防治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等原则。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应当确立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专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应当由通晓农业、林业、环保、渔业、海洋、海关、工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由该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和管理外来物种入侵工作。在制度构建上应当加强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力争在第一时间将有危害性的生物拒之门外。同时,还应当注重加强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相关制度建设,如许可证制度、动植物检疫制度、监测控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措施的有机协调和配合,共同确保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基本法立法目的的实现。

二、建立厦门地区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厦门地区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
        1.1.1 校本课程概念
        1.1.2 校本课程开发
        1.1.2.1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1.1.2.2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1.2.3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2 生物入侵
        1.2.1 生物入侵的概念
        1.2.2 生物入侵的危害
        1.2.3 生物入侵的防控措施
        1.2.4 学生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
        1.2.5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情况
    1.3 研究课题的确立及其意义
        1.3.1 促进课程标准的落实
        1.3.2 提高学生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意识
        1.3.3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1.3.4 促进特色学校的建立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实验法
    1.5 研究方案
第2章 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泰勒的目标模式
    2.2 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
    2.3 斯基尔贝克的环境模式
第3章 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3.1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1.3 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
    3.2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目标的开发
        3.2.1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目标建立的依据
        3.2.2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具体目标
    3.3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3.3.1 科学性
        3.3.2 适用性
        3.3.3 趣味性
    3.4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内容的来源
        3.4.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3.4.2 学科知识体系
        3.4.3 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
    3.5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具体内容
        3.5.1 确定章内容框架
        3.5.2 确定节内容框架
第4章 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实施
    4.1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1.1 实施对象
        4.1.2 实施时间
    4.2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
        4.2.1 讲授法
        4.2.2 讨论法
        4.2.3 演示法
        4.2.4 参观法
        4.2.5 读书指导法
        4.2.6 小组调查法
    4.3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实施案例
第5章 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的评价
    5.1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5.1.1 课程实施前的评价
        5.1.2 课程实施的评价
    5.2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5.2.1 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5.2.2 学生纸笔测验结果的评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6.1.2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发展
        6.1.3 “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发展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其入侵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生物入侵概念
    1.2 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
        1.2.1 有意引入
        1.2.2 无意引入
        1.2.3 自然扩散
    1.3 外来入侵植物的特征
        1.3.1 生态适应能力强
        1.3.2 竞争力强
        1.3.3 繁殖能力强
        1.3.4 传播能力强
    1.4 入侵现状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1.6.1 “引进前”的风险预测体系
        1.6.2 “引进后”的风险评估体系
    1.7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形地貌概况
    2.2 气候概况
    2.3 土壤概况
    2.4 水文概况
    2.5 植被概况
    2.6 宁波港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
        3.3.2 外来植物入侵危害程度评估
4 结果与分析
    4.1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现状
        4.1.1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组成
        4.1.2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生活型
        4.1.3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原产地
        4.1.4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分布
        4.1.5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入侵途径
    4.2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体系
        4.2.1 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4.2.2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
    5.2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生活型单一
    5.3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原产地相对集中
    5.4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入侵风险等级较高
    5.5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复杂
6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管理建议
    6.1 健全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
    6.2 科学引种,严格检疫
    6.3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6.4 更新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附表 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体系打分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3)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外来入侵物种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生物入侵相关定义
        1.2.2 外来物种
        1.2.3 外来入侵物种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生物入侵风险的研究
        1.3.2 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的自然概况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分析法
        2.3.2 实地调查
        2.3.3 风险评价的方法
        2.3.4 检验评价体系和划分风险等级的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现状分析
        3.1.1 四市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3.1.2 四市入侵植物的原产地
        3.1.3 四市入侵植物的生活型及生境
        3.1.4 四市外来植物的分布格局及比较分析
    3.2 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
        3.2.1 风险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
        3.2.2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3.2.3 三级指标的评分标准
    3.3 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检验
        3.3.1 用于检验评价体系的外来植物
        3.3.2“未引入”的评价体系的检验
        3.3.3“已存在”的评价体系的检验
    3.4 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的风险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外来植物的影响和危害
        4.2.2 外来植物的入侵途径
    4.3 建议
        4.3.1 加强立法,依法管控
        4.3.2 完善风险评价体系
        4.3.3 严格检疫,加强监控
        4.3.4 加强宣传,构建全民参与机制
        4.3.5 加强研究,共同防范
    4.4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名录表
附录B 广东四市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得分情况
附录C 50 种外来植物在“未引入”状态下风险评价的得分
附录D 38 种外来植物在“已分布”状态下风险评价的得分

(4)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生物入侵问题的风险评价研究 ——以宁德海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生物入侵的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宁德海域背景调查
    2.1 站位布设
    2.2 采样方法
    2.3 实验室分析
    2.4 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海洋外来物种和潜在生物入侵种
    3.1.我国海洋生物入侵物种分布现状
    3.2 福建沿海外来入侵物种
    3.3 外来入侵的米草属
    3.4 米氏凯伦藻
    3.5 小结
第四章 信息扩散模型在外来物种风险评价上的应用
    4.1 信息扩散的基本模型
    4.2 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4.3 以宁德海域互花米草、米氏凯伦藻为例进行风险评价
    4.4 信息扩散模型与其他评价方式的比较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致谢

(5)湖南南部外来植物调查及风险评估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2.1 国外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概况
        1.2.2 国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概况
    1.3 国内外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1.3.1 定性分析方法
        1.3.2 定量分析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1.5.1 地理位置和范围
        1.5.2 地形地势
        1.5.3 气候特点
        1.5.4 土壤类型
        1.5.5 植被类型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及馆藏标本研究
        2.2.2 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
        2.2.3 入侵风险评估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南部外来植物调查与分析
        3.1.1 种类组成
        3.1.2 生活型分析
        3.1.3 原产地分析
        3.1.4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1.5 湖南外来植物分布新纪录
    3.2 湖南南部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3.2.1 外来植物风险评估技术路线
        3.2.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2.3 湖南南部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
4. 讨论
    4.1 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问题
    4.2 有关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问题
    4.3 关于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方法问题
5.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湖南南部部分外来入侵植物照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国内外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外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研究现状
    1.1 入侵机制研究
    1.2 法制建设
    1.3 风险评估
2 国内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研究现状
    2.1 入侵机制研究
    2.2 入侵法制建设
    2.3 风险评估
3 国内外研究对比
4 展望

(7)华东地区外来引种陆生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外来入侵植物概述
        1.1.1 生物入侵相关概念
        1.1.2 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与机制
        1.1.2.1 外来植物的入侵途径与过程
        1.1.2.2 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1.1.3 外来入侵植物对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1.1.3.1 外来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1.3.2 外来入侵植物对经济的影响
        1.1.3.3 外来入侵植物对社会的影响
        1.1.4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现状
    1.2 国内外对外来植物的研究进展
        1.2.1 外来植物风险分析研究
        1.2.1.1 外来植物风险评估体系
        1.2.1.2 外来植物适生区预测
        1.2.1.3 外来植物扩散行为
        1.2.2 外来入侵植物生物学研究
        1.2.2.1 表型可塑性
        1.2.2.2 生理性状
        1.2.2.3 遗传变异
        1.2.2.4 倍性与核 DNA C-值
        1.2.2.5 繁殖特性
        1.2.2.6 化感作用
        1.2.3 外来入侵植物生态学研究
        1.2.3.1 入侵生态学
        1.2.3.2 全球环境变化与生物入侵
    1.3 应对植物入侵的管理对策研究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华东地区外来陆生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2.1 引言
    2.2 方法与步骤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步骤
    2.3 风险预评估方法的确立
        2.3.1 风险预评估概述
        2.3.2 风险预评估方法与说明
    2.4 风险评估体系框架构建与指标分级
        2.4.1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框架的原则
        2.4.2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框架的考虑因素
        2.4.2.1 物种本身特性与入侵性
        2.4.2.2 引种地自然环境与可入侵性
        2.4.2.3 人类活动干扰与可入侵性
        2.4.2.4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框架的其他考虑因素
        2.4.3 风险评估体系各级指标框架的确立
    2.5 风险评估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配比
        2.5.1 权重配比方法
        2.5.2 权重值计算方法
        2.5.3 华东地区外来引种陆生草本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
        2.5.4 评估缺陷处理办法
    2.6 风险评估体系的检验
        2.6.1 体系检验方法
        2.6.2 “已存在”状态风险评估体系检验结果
        2.6.3 “未引入”状态风险评估体系检验结果
    2.7 讨论
第三章 上海辰山植物园外来陆生植物的风险评估
    3.1 引言
    3.2 方法与步骤
        3.2.1 评估物种的筛选
        3.2.2 对筛选物种进行风险评估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评估结果
        3.3.2 物种现状说明
        3.3.3 管理建议
    3.4 讨论
第四章 若干外来陆生植物的适生区预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适生区预测对象
        4.2.2 材料
        4.2.2.1 软件
        4.2.2.2 数据
        4.2.3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大花金鸡菊
        4.3.2 橙黄山柳菊
        4.3.3 柳枝稷
        4.3.4 毛蕊花
        4.3.5 聚合草
        4.3.6 欧洲山芥
        4.3.7 马利筋
    4.4 讨论
第五章 生物入侵的反思与预防
    5.1 引言
    5.2 入侵种界定
    5.3 引种管理建议
        5.3.1 引种地环境评估
        5.3.2 引种管理
        5.3.3 公众参与和网络数据平台
        5.3.3.1 公众参与
        5.3.3.2 网络数据平台
        5.3.4 防治成本预算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上海辰山植物园在评估体系中的得分
附录2 46 种外来陆生植物在“已存在”状态风险评估体系的得分
附录3 52 种外来陆生植物在“未引入”状态风险评估体系的得分
附录4 49 种上海辰山植物园外来陆生植物在风险评估体系的得分

(8)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Tables and Figures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海岸带生态系统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1.1.2 战略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风险后果
        1.1.3 战略决策中考虑生态风险因素不足
        1.1.4 项目生态风险评价的局限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原则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技术路线
        1.3.5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生态风险评价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2.1.1 风险
        2.1.2 生态风险
        2.1.3 生态风险评价
        2.1.4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2.1.5 生态风险评价其他相关术语及区别
    2.2 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
        2.2.1 国外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
        2.2.2 国内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
        2.2.3 小结
    2.3 生态风险评价类型
    2.4 生态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
        2.4.1 生态风险评价的一般框架
        2.4.2 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2.4.3 生态事件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2.4.4 自然灾害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2.4.5 人类开发活动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2.4.6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2.4.7 决策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2.4.8 小结
    2.5 生态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
        2.5.1 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5.2 生态事件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5.3 自然灾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5.4 人类开发活动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5.5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5.6 决策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5.7 小结
    2.6 总结
        2.6.1 小结
        2.6.2 存在问题分析
第3章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与方法体系
    3.1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内涵与特点
        3.1.1 海岸带的特点
        3.1.2 战略决策的内涵与特点
        3.1.3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定义与特点
    3.2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内涵与特征
        3.2.1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的概念
        3.2.2 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与特点
        3.2.3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与特点
        3.2.4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范畴
    3.3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构建
        3.3.1 现有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总结
        3.3.2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构建思路
    3.4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构建
        3.4.1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制定
        3.4.2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前期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3.4.3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过程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3.4.4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后期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3.5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3.5.1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
        3.5.2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要求及遴选
        3.5.3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前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3.5.4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过程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3.5.5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后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3.6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特点
第4章 案例研究
    4.1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概述
        4.1.1 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义与内涵
        4.1.2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与特点
        4.1.3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技术路线与主要方法
        4.1.4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4.2 案例一:厦门湾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生态风险评价
        4.2.1 生态风险评价范围及其概况
        4.2.2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决策前的生态风险评价
        4.2.3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决策过程的生态风险评价
        4.2.4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决策后的生态风险评价
        4.2.5 小结
    4.3 案例二:罗源湾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生态风险评价
        4.3.1 生态风险评价范围及其概况
        4.3.2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决策前的生态风险评价
        4.3.3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决策过程的生态风险评价
        4.3.4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决策后的生态风险评价
        4.3.5 小结
    4.4 总结
        4.4.1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应用效果评价
        4.4.2 厦门湾与罗源湾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生态风险评价的比较
        4.4.3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生态风险评价技术路线和方法的讨论
第5章 论文总结
    5.1 结论
        5.1.1 提出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的目的和思路
        5.1.2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方法
        5.1.3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特点和改进
        5.1.4 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生态风险评价应用范围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文献来源与分析
    1.1期刊、杂志等正规出版物
    1.2会议及大会论文集
2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
    2.1外来植物入侵的历史和文化
    2.2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现状
        2.2.1全国范围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现状
        2.2.2省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现状随着对外来入侵植物认识的不断深入, 各省 (市、区) 也加强了对本地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目前安徽 (何家庆和葛结林, 2008) 、澳门 (王发国等, 2004) 、北京 (刘全儒等, 2002;贾春虹等, 2005) 、山东 (潘怀剑和田家怡, 2001;张绪良等, 2010) 、吉林 (王虹扬等, 2004) 、辽宁 (曲波等, 2006a, b) 、黑龙江 (李玉生等, 2005) 、海南 (安锋等, 2007;阚丽艳等, 2007;王伟等, 2007) 、广东 (王芳等, 2009) 、广西 (吴桂容, 2006;谢云珍等, 2007;唐赛春等, 2008) 、河南 (田朝阳等, 2005;朱长山等, 2007;董东平和叶永忠, 2007) 、河北 (龙茹等, 2008) 、云南 (徐成东等, 2006a, b;丁莉等, 2006;李乡旺等, 2007;王焕冲等, 2010) 、重庆 (石胜璋等, 2004) 、内蒙古 (苏亚拉图等, 2007) 、江苏 (李亚等, 2008) 、江西 (季春峰等, 2009) 、湖北 (刘胜祥和秦伟, 2004) 、福建 (罗明永, 2008;杨坚和陈恒彬, 2009) 、台湾 (蒋慕琰等, 2003;吴姗桦等, 2004a, b;Wu等, 2010b) 、香港 (Corlett, 1992;吴世捷和高力行, 2002) 和贵州 (申敬民等, 2010) 等20个省 (市、区) 都进行了本地范围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有些除了全省范围的调查外, 还有一些市县级的研究, 如安徽的淮北 (胡刚等, 2005) 和蚌埠 (何冬梅等, 2010) 及黄山 (汪小飞等, 2007) 、山东昆嵛山 (赵宏和董翠玲, 2007) 和青岛 (罗艳和刘爱华, 2008) 、辽宁沈阳 (曲波, 2003) 、广东广州 (王忠等, 2008;李海生等, 2008) 和深圳 (邵志芳等, 2006) 及中山 (蒋谦才等, 2008) 、珠海 (黄辉宁, 2005) 和粤东 (曾宪锋等, 2009) ;广西桂林 (陈秋霞等, 2008) 和柳州 (石亮成等, 2009) 及宜州 (邓晰朝和卢旭, 2004) ;河南许昌 (姜罡丞等, 2009) 和豫东 (张桂宾, 2006) 、河北衡水 (牛玉璐和李建明, 2010) 和秦皇岛 (李顺才等, 2009) 、湖北天门 (沈体忠等, 2007) 、云南瑞丽 (赵见明, 2007) 、江苏宿迁 (章雷, 2008) 、台湾苗栗 (陈运造, 2006) 、香港吉澳群岛 (严岳鸿等, 2005) 等。
    2.3外来植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的再讨论
    2.4外来入侵植物对经济的影响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外来入侵植物本底资料不足, 各地区调查不平衡
    3.2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责权不明, 管理亟待加强
    3.3政府管理滞后, 缺乏风险评价与预测和预防制度, 对外来物种的研究有待深入
    3.4缺乏预警研究与忧患意识, 外来植物检疫
    3.5科普宣传工作任重道远, 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认识亟待加强

(10)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外来物种入侵的基本问题阐释
    第一节 外来物种入侵含义之解读
        一、 外来物种与外来入侵物种
        二、 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
        三、 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征
    第二节 外来物种入侵原因之梳理
        一、 人为因素
        二、 生物原因
        三、 其他原因
    第三节 外来物种入侵危害之解析
        一、 对当地特有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二、 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生态安全的危害
        三、 对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危害
        四、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五、 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章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
        一、 外来物种入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二、 外来物种入侵涉及的物种类型多样
        三、 外来物种入侵上升幅度快
        四、 外来物种入侵后果比较严重
    第二节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分析
        一、 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
        二、 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 科技方面原因
        四、 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 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第一节 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缺陷
        一、 立法目的需要修正
        二、 调整范围存在空白
        三、 管理机构需要调整
        四、 具体制度缺失严重
第四章 国际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及其发展
    第一节 各国关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内立法
        一、 美国
        二、 日本
        三、 英国
        四、 澳大利亚
    第二节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立法
        一、 生物多样性公约
        二、 其他相关国际立法
        三、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国际立法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立法与各国立法的互动
        一、 发达国家的立法和实践对国际立法的推动
        二、 国际立法对国内立法的影响
        三、 各国立法和实践相互之间的借鉴
    第四节 域外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实践及借鉴
        一、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目的
        二、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模式
        三、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体制
第五章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制定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基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必要性分析
        二、 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基本法的构建
        一、 立法目的
        二、 基本原则
        三、 管理体制
        四、 制度建构
    第三节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 许可证制度
        二、 动植物检疫制度
        三、 监测、控制制度
        四、 责任追究制度
        五、 公众参与制度
        六、 司法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建立厦门地区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外来生物入侵与防控”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白琼.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2]宁波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其入侵风险评估[D]. 朱峻熠.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3]广东四市林业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D]. 蒲霜.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4]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生物入侵问题的风险评价研究 ——以宁德海域为例[D]. 李允. 上海海洋大学, 2016(02)
  • [5]湖南南部外来植物调查及风险评估体系构建[D]. 刘雷.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6]国内外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 庞淑婷,刘颖,朱志远. 农学学报, 2015(12)
  • [7]华东地区外来引种陆生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D]. 顾慧.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8]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 俞炜炜. 厦门大学, 2012(08)
  • [9]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2(03)
  • [10]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的完善[D]. 李静.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厦门建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