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维维,刘帆,谢曦,陈玮,陈方琪,朱淑娴,刘东杰,王琴[1](2021)在《超微粉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食品粉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粉体在食品中被频繁的使用,为了满足人们使用食品粉体时的各种要求,需要了解粉体的加工方法及加工性质的各种变化,粉体加工技术被相关研究者不断研究开发。在众多的各类食品加工粉末及原料加工工艺技术中,超微粉碎技术是目前新兴的、有效的制备超微粉的一类农产品加工技术,该技术能提高加工物料的利用率、改善加工的特性、提高产品品质,使其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行业。通过概括超微粉碎设备技术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重点阐述了超微粉碎设备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使用状况,并对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前景研究做出重要展望,总结该技术目前应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慧,秦光明,李评,陈详,陈丽潇,李靓靓,向世标,谢菊英,常堃[2](2021)在《食用菌微粉性质及工艺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新鲜食用菌含水率高,采摘后加工不当或容易出现腐败、营养流失等问题。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将食用菌原料制备成微粉,能保持较低含水量,有效延长贮藏期,减少腐烂;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的超微粉,因其颗粒大小呈现微细化,能较大程度提升理化和功能性质。本文主要介绍食用菌微粉理化性质、应用、加工工艺,以期为食用菌微粉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赵萌萌[3](2021)在《青稞麸皮加工特性研究及开发应用》文中提出针对青稞麸皮口感粗糙,加工利用率低的问题。以青稞原麸皮为对照,研究了超微粉碎、酶法处理、挤压膨化、气流膨化及其酶解与挤压膨化复合技术等对青稞麸皮营养成分、微观结构、粉体特性、功能特性上的改良效果,明确了不同改性青稞麸皮的应用范围,获得改善青稞麸皮粗糙质地和口感的改良技术,并且研发了以改性青稞麸皮为辅料的相关产品。为提高青稞麸皮的加工利用率和附加值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超微粉碎方法可使青稞麸皮粉粒径变得减小,粉体均匀,且对于青稞麸皮粉中的各种营养素都具有较好地保留。超微粉碎技术在研究中未造成对青稞麸皮粉体微观组织结构的显着改变(P>0.05)。青稞麸皮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水溶性、胆酸盐吸附量相较粗粉原麸皮均显着增加(P<0.05),粉体的膨胀力、堆积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减小;超微粉碎显着降低了青稞麸皮粉的持水力、持油力及其对阳离子的交换能力(P<0.05),显着增加了其粉体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2)酶解青稞麸皮的最佳工艺为:温度40℃;料液比:1:15 g/m L;p H:5.0;其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含量分别主要为1.0%和1.2%。在此条件下,青稞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37.15%。相较青稞原麸,2种干燥方式的酶解麸皮除水分、粗纤维含量显着降低外(P<0.05),其余营养成分均无显着变化(P>0.05),酶解处理使得麸皮结构疏松;麸皮经酶解处理后其休止角、滑角、阳离子交换能力及胆酸盐吸附能力均显着降低,但显着提高了其膨胀力、堆积密度与振实密度、水溶性持水力和持油力(P<0.05)。(3)挤压膨化麸皮的最佳工艺为:麸皮水分32%,第六区的挤压温度170℃,螺杆转速160r/min,此条件下麸皮的膨化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最大分别为1.28%、40.71%。气流膨化和挤压膨化均降低了青稞麸皮的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其余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两种膨化方式的麸皮色泽均比原麸偏暗黄,使得青稞面麸皮表面凹凸不平,体积逐渐增大,内部组织逐渐疏松;且均明显降低了青稞麸皮的休止角与平滑角、阳离子交换能力及胆酸盐对其吸附的能力,显着增加了其膨胀力、堆积密度、振实密度、持水力、持油力和水溶性(P<0.05)。(4)青稞麸皮经酶解与挤压膨化复合技术改性后,其营养成分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增加了青稞麸皮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水溶性、堆积密度和振实密度;降低了其休止角、滑角和胆酸盐吸附能力。相比单一酶解技术及挤压膨化技术,复合技术可显着改善青稞麸皮的粉体特性,为以其为辅料开发相关产品奠定了有利基础。(5)以改性青稞麸皮为辅料开发青稞高纤面包、青稞麸皮曲奇饼干、青稞麸皮油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青稞高纤面包最佳工艺和配方分别是:青稞麸皮用量15%,酵母1.8%,发酵时间:40 min,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的用量分别为:0.2%、0.3%,葡萄糖氧化酶用量0.2%,谷氨酰胺转氨酶用量0.1%,此时面包比容和感官评分均较高,分别是3.28±0.03 m L/g和94.81±2.52分;青稞麸皮曲奇饼干最佳配方分别为:青稞麸皮含量55%、起酥油含量60%、玉米淀粉含量10%;青稞麸皮粉油茶最佳配方分别为:青稞麸皮粉添加量25%,猪油添加量6%,炒制时间为6 min。

罗白玲[4](2020)在《超微粉碎对咖啡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加工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平衡膳食,其中,膳食纤维这种营养素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很多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因其内部存在很多活性官能团而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作用,能预防便秘、肥胖、胆结石、结肠癌、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且具有抗氧化、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咖啡果皮是咖啡加工中的副产物,大部分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其膳食纤维含量高,且主要以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为主,因此可通过适当的改性方法使IDF部分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以发挥更好的加工和功能特性。本文主要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咖啡果皮进行物理改性,改善其加工和功能特性,并将超微粉碎的咖啡果皮添加到饼干中加以应用,为咖啡果皮的深加工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咖啡果皮的附加值,对咖啡果皮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咖啡果皮为原料,对其进行传统粉碎和超微粉碎,分别得到不同粒度的咖啡果皮粉,通过测定不同粒度粉体的物理性状、吸附性能和结构特性,表明粉体的持水性、膨胀性、持油性、溶解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随着粒度的减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膨胀性和溶解性显着增加,分别从3.86 mL/g增加到6.14 mL/g、13.23%增加到44.50%;粉体对葡萄糖、亚硝酸盐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也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且超微粉与传统粉之间差异显着;通过对不同粒度粉体的结构表征表明超微粉碎并没有明显改变物料的结构组成。(2)以微波辅助碱法提取的咖啡果皮IDF为原料,并对其进行传统粉碎和超微粉碎,得到不同粒度的IDF粉。通过测定IDF粉的膳食纤维组成、物理性状和吸附性能,发现超微粉碎重新分布了 IDF的组成,降低了 IDF的含量,增加了 SDF的含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IDF粉体的物理性状,其膨胀性和溶解性均随着粒度的降低而增加,但持水性和持油性随着粒度的减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吸附性能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在中值粒度为35.25 μm时对葡萄糖、亚硝酸盐、胆固醇和胆酸钠的吸附值达到最高点。SEM图像显示过度的粉碎会破坏纤维的网络结构。FTIR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并不会明显改变其化学结构组成。热重分析表明,超微粉碎对IDF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明显,可应用在300℃以内的食品加工行业中。X射线衍射表明咖啡果皮IDF为典型的纤维素Ⅰ型晶体结构,且随着粒度的减小,结晶度从42.34°减小到35.54°。(3)以不同粒度的咖啡果皮IDF为原料,分别测定了结合态和游离态两种形式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发现总酚、总黄酮、各种单体总酚酸的含量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另外,测定的DPPH、ABTS和FRAP三种形式的抗氧化力也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后,利用超微粉碎的咖啡果皮为原料,以5%、10%、15%、20%、30%的比例替代部分面粉制作了酥性饼干,发现5%替代比例的饼干得到了较高的感官评分,同时也能体现出咖啡果皮特有的颜色和特殊的香味,但添加比例过高,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柳双双[5](2020)在《超微粉碎对绿豆粉物性及其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绿豆营养和保健价值较高,其蛋白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具有解毒功能。但因绿豆原料食用不方便和生物利用率低等不足,使其产品开发和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绿豆原料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粉体粒度明显变小,比表面积增大,由于存在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粉体表面能增大,可以赋予绿豆粉体优异的理化性质,也可以提高绿豆粉体生物利用率,强化绿豆蛋白的解毒功能。因此,研究绿豆超微粉碎技术对开发新型绿豆食品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绿豆为原料,采用普通粉碎和逐级气流超微粉碎制备了四种粉体(即粗粉、超微粉Ⅰ、超微粉Ⅱ、超微粉Ⅲ),研究了超微粉碎对绿豆粉体表面形态、理化性质、蛋白质提取率及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绿豆粗粉和超微粉Ⅰ颗粒大小及形态相似;超微粉Ⅱ部分颗粒变小,但不均匀;超微粉Ⅲ中颗粒细小部分明显增多且相对均匀。粉体加水分散、大颗粒沉淀后,对上清液进行激光粒度分析发现粉体平均粒径逐渐减少。从绿豆粗粉到超微粉Ⅲ,其水溶性成分溶出率由10.6%逐渐增加到26.7%;膨胀力由3.1mL/g上升到的5.5mL/g后逐渐下降;持水力和膨胀力变化趋势相同;48h内粉体吸湿率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逐级超微粉碎后吸湿率逐渐增加;休止角由58.5°减小到36.2°,随后持续增加到40.2°;滑角从68.1°减小到39.5°,随后持续增加到的42.7°,说明经过超微粉碎后粉体的流动性先增加后减小。2.本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pH和料液比对逐级超微粉碎前后绿豆粉体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粉体的最适提取条件均为:温度45℃,pH值10,料液比1:90。在此基础上,以单因素实验中提取率最高的超微粉ⅢI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最适提取条件为:pH为11、料液比1:90,温度35℃。此条件下绿豆粉体中蛋白质提取率为62.75%。绿豆超微粉Ⅲ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率比粗粉中四种主要蛋白质提取率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 4.00%、7.70%、4.10%和 3.32%。3.逐级超微粉碎后,随着绿豆粉体粒度的减小,绿豆蛋白质的起泡率、泡沫稳定性均逐渐升高,绿豆超微粉碎Ⅲ最高分别为114.25%和93.00%,相比粗粉的88.5%和85.30%,分别提高了 26.65%和7.7%;蛋白质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均逐渐升高,绿豆超微粉Ⅲ最高,分别为54.8%和53.30%,与粗粉的52.6%和51.2%相比,分别提高了 2.2%和2.1%。阳离子交换能力在pH 11条件下均下达到最大,经过超微粉碎后的阳离子交换能力略高于粗粉;绿豆蛋白对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能力都是先增加后保持不变。

杨璐[6](2019)在《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品质影响及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文中指出燕麦是燕麦属禾本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目前,燕麦产品主要是主食化产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燕麦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兴食品加工技术,具有对加工原料营养成分影响小,加工产品功能性成分活性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本研究选取河北燕麦米、裸燕麦和燕麦麸皮作为试验原材料,以常规粉碎方法为对照,进行超微粉碎对不同部位(全粉、芯粉和皮粉)和不同粒径燕麦粉的营养品质和物理品质影响分析,并探究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在人工胃肠液中功能性成分溶出率的影响,筛选出生物利用率较高的燕麦粉,并评价该燕麦粉中主要功能成分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主要试验内容及结果如下:(1)超微粉碎对燕麦粉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燕麦常规粉为对照,对燕麦超微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淀粉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燕麦超微粉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当粒径为75-58μm时,燕麦超微粉(全粉、芯粉、皮粉)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1.25、5.81、12.01、46.48%,11.27、5.63、5.18、61.24%以及11.69、7.75、16.74、24.04%;燕麦超微粉粒径不同,营养成分有明显差异。当粒径为250-150μm时,全粉脂肪含量最高,芯粉水分、淀粉含量最高,皮粉蛋白质含量最高;当粒径小于150μm时,燕麦芯粉淀粉含量最高,皮粉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最高;超微粉碎显着影响了燕麦粉β-葡聚糖的含量,超微粉碎不利于燕麦粉总β-葡聚糖的溶出,但有利于燕麦皮粉中可溶性β-葡聚糖的溶出。综合分析,燕麦皮粉营养品质最好,全粉次之,芯粉最差。(2)超微粉碎对燕麦粉物理品质的影响。不同部位燕麦超微粉的物理特性不同:当粒径为75-58μm时,燕麦超微粉(全粉、芯粉、皮粉)中的持水力、溶胀力、水溶性分别为:2.93%、2.26mL/g、11.26%,2.46%、2.18mL/g、13.24%以及2.88%、3.48mL/g、14.74%;堆积密度、休止角、滑角分别为:0.37g/mL、42.36°、46.36°,0.34g/mL、41.02°、44.28°以及0.27g/mL、41.52°、38.57°;燕麦超微粉粒径不同,物理特性不同。当粒径为250-150μm时,皮粉的持水力、溶胀力和水溶性最高,全粉和芯粉的堆积密度最高。当粒径为150-106μm时,皮粉的持水力、溶胀力最高,全粉的堆积密度最高,芯粉的水溶性最高。当粒径为106-58μm时,皮粉的持水力、水溶性最高,全粉的溶胀力、堆积密度最高。当粒径小于58μm时,皮粉的持水力、溶胀力和水溶性最高,全粉的堆积密度最高;粒径的减小增加了粉体的休止角与滑角,流动性变差;燕麦各部位超微粉的亮度与粉碎粒径呈负相关,随着粉碎粒径的减小,燕麦超微粉的亮度越高。综合分析,燕麦皮粉的物理品质最好,芯粉次之,全粉最差。(3)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在人工胃肠液中β-葡聚糖溶出的影响。模拟过程中,粒径对燕麦粉β-葡聚糖的消化吸收有显着影响。燕麦常规全粉、粉碎粒径为150-106μm的燕麦芯粉以及粉体越细的燕麦皮粉更容易被人体胃液消化,而燕麦超微粉不易于人体肠道消化吸收;不同粒径燕麦粉中的β-葡聚糖在不同消化部位中的释放量不同:对于燕麦皮粉,当粉体粒径大于75μm时,β-葡聚糖主要在肠消化液中释放。当粉体粒径小于75μm时,β-葡聚糖主要在胃消化液中得到释放。对于燕麦全粉和芯粉,燕麦β-葡聚糖主要在肠液中消化;燕麦β-葡聚糖的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尽管燕麦粉的β-葡聚糖很高,但在人体的消化环境中,含量却非常低。综合分析,燕麦常规全粉、皮粉以及粒径小于58μm的芯粉的消化吸收情况最好。(4)以筛选出燕麦常规全粉、皮粉和粒径小于58μm的芯粉为研究对象,进行燕麦粉多酚抗氧化性能评价。三种燕麦粉中多酚含量不同:燕麦皮粉(1.44mg/g)>全粉(0.89mg/g)>粒径小于58μm的芯粉(0.42mg/g);三种燕麦粉体外抗氧化性能不同:除粒径小于58μm的燕麦芯粉外,燕麦常规全粉和燕麦常规皮粉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旨为加速燕麦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潘浪[7](2019)在《脐橙全果浊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文中指出柑橘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和医药研究意义。目前对柑橘的消费以鲜食、加工罐头、榨汁为主,这些产品加工过程中将致使大量柑橘皮被浪费,而柑橘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为充分利用柑橘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可将其制备为全果浊汁,从而实现柑橘全利用。本文选择赣南脐橙为原料制备脐橙全果浊汁,并研究了脐橙全果浊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比了湿法超微粉碎机和破壁料理机制备的脐橙全果浆的粒径、多酚溶出率。结果表明:湿法超微粉碎技术能有效改变脐橙全果浆的粒径分布,提高脐橙全果浆中总酚、总黄酮溶出率以及抗氧化活性。湿法超微粉碎2次制得的脐橙全果浆冻干样中总酚、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709.29μg/g和4584.16μg/g。检测了脐橙全果浆中16种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的酚酸为阿魏酸,含量最高的类黄酮为橙皮苷。(2)研究了三种杀菌方式(巴氏杀菌、微波杀菌、超声波杀菌)对脐橙全果浊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杀菌前相比,巴氏杀菌后,脐橙全果浊汁的pH和可溶性固形物显着降低(P<0.05);微波杀菌后,pH无显着变化(P>0.05),可溶性固形物显着降低(P<0.05);超声波杀菌后pH显着降低(P<0.05),但降低数值仅为0.05,且可溶性固形物无显着变化(P>0.05),综合以上结论可知,超声波杀菌对脐橙全果浊汁pH和可溶性固形物影响较小;微波杀菌和超声波杀菌能有效保持脐橙全果浊汁中的总酚、总黄酮,其保留率分别为92.05%和95.22%。杀菌前,脐橙全果浊汁挥发性物质含量为190.13μg/g。巴氏杀菌、微波杀菌和超声波杀菌处理后,脐橙全果浊汁中挥发性物质含量分别为210.08μg/g、183.88μg/g和195.70μg/g,微波杀菌后脐橙全果浊汁挥发性物质含量降低,而超声波杀菌和巴氏杀菌后挥发性物质含量升高。与未杀菌前相比,超声波杀菌后,脐橙全果浊汁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合分析,超声波杀菌更有利于保持脐橙全果浊汁的品质。(3)将超声波杀菌处理后的脐橙全果浊汁分别在4℃、25℃和37℃下贮藏21 d。贮藏期间,脐橙全果浊汁pH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贮藏温度越高降低值越大;可溶性固形物及褐变度在贮藏期间逐渐增加,37℃下贮藏的增加值大于25℃和4℃;贮藏21d后,脐橙全果浊汁的总酚含量均降低,且温度越高,降低值越大;总黄酮含量基本稳定。综合考虑,4℃贮藏更有利于保持脐橙全果浊汁的品质。

唐明明[8](2019)在《水芹的漂烫、超微粉碎及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水芹为原料,主要研究了热水和微波漂烫对水芹质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超微粉碎对水芹理化性质的影响;水芹水提物的降血糖活性以及水芹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比较分析热水和微波漂烫对水芹质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热水和微波漂烫对水芹的多酚氧化酶酶活、质量损失、植物化学成分、颜色、硬度、风味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其感官偏好性,进而优化最佳漂烫条件。结果表明,在热水和微波漂烫中,高加热强度有利于灭活多酚氧化酶,增加水芹的亮度和绿值,但会破坏水芹的硬度。同时,微波漂烫有利于降低水芹的质量损失,且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热水漂烫有利于降低水芹的不愉悦的气味和滋味。通过人工神经模型预测,水芹在微波600 W漂烫1 min后获得感官接受性最高。客观颜色和滋味指标是影响感官偏好性最显着的因素,且水芹微波600W漂烫1 min得到的客观颜色和滋味参数可以作为水芹质量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微波漂烫是替代热水漂烫的一种新的加工方式。2、研究了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通过粗粉碎和超微粉碎获得四种粒径的粉末,分析超微粉碎对水芹的粒度分布、主要化学成分、颜色、功能特性、热稳定性、溶出性以及分散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处理可以增加水芹粉的亮度和绿值。同时,超微粉碎处理赋予水芹粉较高的溶解性、持水力、膨胀力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超微粉碎极大地提高了水芹中黄酮、总酚、可溶性蛋白及多糖的溶出度,从而提高该粉末的生物有效性。与粗粉相比,水芹超微粉(<38μm)在胶体溶液中,尤其是在黄原胶溶液中,表现出具有较好的分散性。3、研究了水芹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活性。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昆明小鼠高血糖模型,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水芹水提物喂养4周。通过分析小鼠的体重、摄食量、血糖值、器官指数、口服糖耐受量和胰岛素耐受量、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其降血糖活性,并通过Western-blot分析其降血糖作用通路。研究表明,高剂量水芹水提物(400 mg/kg/d)可以显着降低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葡萄糖和胰岛素不耐受量。同时,该提取物可以改善高血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此外,还有利于提高小鼠的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Western-blot分析证明水芹水提物可以通过IRS-2/PI3K-Akt和GLUT-4信号通路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4、研究了水芹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芹水提物中富含多糖、黄酮及总酚等降血糖成分。且LC-MS/MS分析鉴定出咖啡酸、绿原酸、对香豆酸、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B五种酚酸类物质;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水仙苷、木犀草苷及芹菜素10种黄酮及黄酮衍生物。5、研究了水芹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魔芋粉,研究其对水芹固体饮料的流变特性、稳定性的影响。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不同原辅料的配比。结果表明添加魔芋粉可以增加水芹固体饮料的粘度、持水力、膨胀力和稳定性,且最佳水芹魔芋配比为4:1。经优化可得,水芹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水芹粉42.0%、魔芋粉10.5%、低聚果糖21.0%、麦芽糊精26.2%及黄原胶0.3%。该水芹固体饮料营养丰富,清香怡人,色泽鲜艳,口感极佳。

陈杰[9](2018)在《凝固剂及制浆工艺对全豆豆腐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是植物蛋白质的最好来源,有“植物肉”的美誉。近年来研究发现,全豆豆腐的加工避免了传统去渣豆腐滤渣工序造成的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钙、以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流失,提高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本课题以套作贡秋豆8号为原料,利用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凝固工艺参数和干法超微粉碎制浆、超声波微细化制浆、纤维素酶酶解制浆等不同制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旨在为全豆豆腐产品的复配凝固剂开发以及全豆豆腐的生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全豆豆腐凝固工艺进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酸-δ-内酯(GDL)添加量对全豆豆腐的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凝胶强度、保水率和感官品质有显着影响;氯化镁(MgCl2)添加量除了对感官品质影响不显着外,对其他指标影响均显着;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添加量对全豆豆腐胶着性、咀嚼度、保水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显着,对全豆豆腐硬度和凝胶强度影响显着(P<0.05)。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GDL添加量对全豆豆腐凝胶强度的影响最大,MgCl2添加量次之,TG酶添加量最小;GDL添加量和MgCl2添加量对凝胶强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极显着。全豆豆腐的凝固剂最优配方为:GDL添加量0.5%,MgCl2添加量0.07%,TG酶添加量0.02%,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全豆豆腐的凝胶强度为185.956 g。利用复合凝固剂GDL、MgCl2和TG酶生产的全豆豆腐的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凝胶强度和感官评分均高于传统去渣豆腐和单一凝固剂(GDL)生产的全豆豆腐,而且前者的微观结构更加紧密均匀。2.研究了超微粉碎制浆工艺、超声波微细化制浆工艺和纤维素酶酶解制浆工艺对全豆豆腐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凝胶强度和保水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优化各制浆工艺参数。超微粉碎制浆工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粉碎时间9min,粉碎频率25Hz,水粉比6: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全豆豆腐的凝胶强度为145.920g,胶着性为64.060,咀嚼度为61.728;水粉比对全豆豆腐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大,粉碎时间次之,粉碎频率最小,各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均不显着。超声波微细化制浆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9min,超声功率150W,水粉比5.5: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全豆豆腐的凝胶强度为189.068g,胶着性为84.181,咀嚼度为81.840;水粉比对全豆豆腐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大,超声功率次之,超声时间最小,超声功率与水粉比的交互作用对全豆豆腐综合评价指标有显着影响。纤维素酶酶解制浆工艺的最优条件为:酶解时间35min,酶解温度45℃,纤维素酶添加量9U/g豆粉,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全豆豆腐的凝胶强度为160.902g,胶着性为76.268,咀嚼度为71.127;酶解温度对全豆豆腐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大,酶解时间次之,添加量最小,各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均不显着。3.在P=0.05的显着性水平下,不同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的色度、质构特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水率差异显着。超声波微细化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的质构特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水率最佳,超微粉碎制浆工艺、纤维素酶酶解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次之,传统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最差。而从豆腐的色泽亮度比较来看,传统工艺制备的豆腐最佳,超微粉碎制浆工艺和超声波微细化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次之,纤维素酶酶解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最差。在P=0.05的显着性水平下,干法超微粉碎制浆工艺制备的全豆豆腐的感官品质与传统豆腐无显着差异,均优于纤维素酶酶解制浆工艺和超声波微细化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综上,与超声波微细化制浆和纤维素酶酶解制浆工艺相比,干法超微粉碎制浆工艺制备的全豆豆腐品质最佳,更适合于全豆豆腐的制备。

于翠平,查越,吴凡,吴迪,秦玉婷,杜明[10](2018)在《超微粉碎技术对蛋白质理化及功能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作为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在生命物质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于蛋白质为原辅料的各类食品层出不穷,蛋白质本身的性质对于食品的品质特性,乃至食品的生产加工或者储存条件和方式等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蛋白质的改性,可以改善其功能及应用特性。目前,超微粉碎由于其独特的加工特性被广泛应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相比于一般粉碎技术,超微粉碎加工技术能将物料粉碎至10μm,甚至1μm。具有生产效率高、粒径细、产品营养损耗小、分布均匀和污染少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多种超微粉碎处理技术对食品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功能性质的影响,为采用超微粉碎处理方式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蛋白质产品相关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二、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微粉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超微粉碎技术意义及原理
2 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
    2.1 粉碎速度快,温度可控性好
    2.2 粉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改良物料理化性质、提高反应速度
    2.3 节省加工原料,提高原料利用率
    2.4 减少周围环境污染,提高加工物料质量
    2.5 提高机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
3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现状
    3.1 超微粉碎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3.1.1 在食品中的应用
        3.1.2 在中草药中的应用
        3.1.3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3.2 超微粉碎技术存在的不足
4 结语

(2)食用菌微粉性质及工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用菌微粉特点
2 食用菌微粉理化特性
3 食用菌微粉的加工工艺
    3.1 超微粉碎技术特点
    3.2 超微粉碎技术应用
4 食用菌微粉的应用
5 结语

(3)青稞麸皮加工特性研究及开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青稞麸皮及其加工利用现状
        1.1.1 青稞及青稞麸皮
        1.1.2 青稞麸皮的营养价值
        1.1.3 青稞及其麸皮的加工利用现状
    1.2 麸皮加工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1.2.1 超微粉碎技术
        1.2.2 酶解处理技术
        1.2.3 膨化技术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第2章 超微粉碎青稞麸皮的微观结构及粉体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青稞麸皮粉营养成分与色度结果分析
        2.3.2 青稞麸皮粉的粒度分布及结构表征
        2.3.3 青稞麸皮粉的粉体特性分析
        2.3.4 青稞麸皮粉的功能特性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酶解处理青稞麸皮的微观结构及粉体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指标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酶解青稞麸皮单因素试验
        3.3.2 正交试验
        3.3.3 酶解处理对青稞麸皮粉的营养成分和色度的影响
        3.3.4 酶解处理对青稞麸皮粉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3.3.5 酶解处理对青稞麸皮粉的粉体特性的影响
        3.3.6 酶解处理对青稞麸皮粉的功能特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膨化处理青稞麸皮微观结构与粉体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挤压膨化青稞麸皮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4.3.2 正交试验
        4.3.3 膨化处理对青稞麸皮营养成分及色度值的影响
        4.3.4 膨化处理对青稞麸皮粉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4.3.5 改性青稞麸皮粉粉体特性研究分析
        4.3.6 膨化处理对青稞麸皮粉的功能特性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酶解-挤压复合改性青稞麸皮的微观结构与粉体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复合技术处理对青稞麸皮营养成分的影响
        5.3.2 复合技术处理对青稞麸皮色度的影响
        5.3.3 复合技术处理对青稞麸皮微观结构的影响
        5.3.4 复合技术的处理对青稞麸皮粉体性质的影响
        5.3.5 复合技术处理对青稞麸皮功能特性的影响
    5.4 不同加工方式青稞麸皮粉体特性比较
    5.5 小结
第6章 改性青稞麸皮产品工艺优化研究
    6.1 青稞麸皮面包加工工艺研究
        6.1.1 引言
        6.1.2 材料与方法
        6.1.3 结果与分析
        6.1.4 小结
    6.2 青稞麸皮曲奇饼干加工工艺研究
        6.2.1 引言
        6.2.2 材料与方法
        6.2.3 结果与分析
        6.2.4 结论
    6.3 麸皮油茶加工工艺研究
        6.3.1 引言
        6.3.2 材料与方法
        6.3.3 结果与分析
        6.3.4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超微粉碎对咖啡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加工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咖啡及咖啡副产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膳食纤维的概述
    1.3 膳食纤维的物理改性技术
    1.4 研究的意义、内容
第二章 超微粉碎对咖啡果皮理化性质、结构及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微粉碎对咖啡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结构及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微粉碎对咖啡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咖啡果皮在饼干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超微粉碎对绿豆粉物性及其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绿豆的概述
        1.2.1 绿豆的主要功能
        1.2.2 绿豆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1.3 超微粉碎的研究进展
        1.3.1 超微粉碎原理、其特点及其分类
        1.3.2 超微粉碎对食品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1.3.3 超微粉碎对食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3.4 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1.4 论文研究内容
2 超微粉碎对绿豆粉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绿豆超微粉的制备
        2.3.2 扫描电镜分析
        2.3.3 激光粒度分析
        2.3.4 水溶性成分溶出率的测定
        2.3.5 绿豆粉体膨胀力的测定
        2.3.6 持水力的测定
        2.3.7 休止角和滑角的测定
        2.3.8 粉体吸湿率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扫描电镜观察绿豆粉体颗粒形态
        2.4.2 绿豆粉体粒度分布分析
        2.4.3 超微粉碎对绿豆粉体水溶性成分溶出率的影响
        2.4.4 超微粉碎对绿豆粉体膨胀力的影响
        2.4.5 超微粉碎对绿豆粉体持水力的影响
        2.4.6 超微粉碎对绿豆粉体休止角和滑角的影响
        2.4.7 超微粉碎对绿豆粉体吸湿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绿豆粉脱脂处理
        3.3.2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3.3.3 超微粉碎对绿豆中四种主要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蛋白质标准曲线绘制
        3.4.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4.3 响应曲面分析
        3.4.4 超微粉碎绿豆中四种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起泡率、起泡稳定性的影响
        4.3.2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
        4.3.3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
        4.3.4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重金属吸附能力能力的影响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起泡率、起泡稳定性的影响
        4.4.2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4.4.3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
        4.4.4 超微粉碎对绿豆蛋白质重金属吸附能力能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品质影响及体外模拟消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燕麦资源概况
        1.1.1 燕麦资源的概述
        1.1.2 燕麦的营养价值
        1.1.3 燕麦的开发利用
    1.2 燕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1 燕麦的降脂功效
        1.2.2 燕麦的降糖功效
        1.2.3 燕麦的减肥功效
    1.3 超微粉碎技术
        1.3.1 超微粉碎技术原理
        1.3.2 超微粉碎改善粉体理化性质的研究现状
        1.3.3 超微粉碎对功能性成分溶出的影响
        1.3.4 超微粉碎对粉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材料
        2.2.2 材料与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前处理
        2.3.2 营养成分测定
        2.3.3 数据处理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β-葡聚糖标准曲线
        2.4.2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水分含量的影响
        2.4.3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脂肪含量的影响
        2.4.4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4.5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淀粉含量的影响
        2.4.6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总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2.4.7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2.4.8 燕麦粉营养指标综合评价
        2.4.9 燕麦粉营养指标相关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物理品质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燕麦超微粉的制备
        3.3.2 燕麦粉加工特性的测定
        3.3.3 燕麦粉综合特性的测定
        3.3.4 燕麦粉色差的测定
        3.3.5 数据处理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加工特性的影响
        3.4.2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综合特性的影响
        3.4.3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色泽的影响
        3.4.4 燕麦粉物理指标综合评价
        3.4.5 燕麦粉物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体外模拟消化吸收的影响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燕麦超微粉的制备
        4.3.2 体外模拟消化过程
        4.3.3 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4.3.4 数据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体外模拟消化各阶段燕麦粉β-葡聚糖的含量
        4.4.2 体外模拟消化燕麦粉β-葡聚糖的生物利用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多酚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主要材料
        5.2.2 材料与试剂
        5.2.3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燕麦粉总多酚的提取
        5.3.2 燕麦粉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5.3.3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5.3.4 数据处理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4.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5.4.2 燕麦粉的总酚含量
        5.4.3 燕麦全粉抗氧化活性分析
        5.4.4 燕麦芯粉抗氧化活性分析
        5.4.5 燕麦皮粉抗氧化活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脐橙全果浊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柑橘
        1.1.1 柑橘简介
        1.1.2 柑橘的品种资源及分布概况
        1.1.3 柑橘的功能性成分
    1.2 果蔬汁研究现状
        1.2.1 超微粉碎技术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
        1.2.2 果蔬汁杀菌技术
        1.2.3 贮藏过程中果蔬汁品质变化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3.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湿法超微粉碎对脐橙全果浆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试验主要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粉碎方式对脐橙全果浆粒径分布的影响
        2.3.2 不同粉碎方式对脐橙全果浆中酚酸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粉碎方式对脐橙全果浆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粉碎方式对脐橙全果浆中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2.3.5 不同粉碎方式对脐橙全果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杀菌方式对脐橙全果浊汁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试验主要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杀菌方式对脐橙全果浊汁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杀菌方式对脐橙全果浊汁中总酚含量的影响
        3.3.3 杀菌方式对脐橙全果浊汁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3.4 杀菌方式对脐橙全果浊汁中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3.3.5 杀菌方式对脐橙全果浊汁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3.6 杀菌方式对脐橙全果浊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贮藏过程中脐橙全果浊汁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试验主要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脐橙全果浊汁pH的影响
        4.3.2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脐橙全果浊汁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3.3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脐橙全果浊汁褐变度的影响
        4.3.4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脐橙全果浊汁总酚含量的影响
        4.3.5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脐橙全果浊汁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4.3.6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脐橙全果浊汁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水芹的漂烫、超微粉碎及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芹
        1.1.1 水芹简介
        1.1.2 水芹的生物活性
        1.1.3 水芹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 果蔬制品的漂烫护色研究现状
        1.2.1 果蔬漂烫的方法
        1.2.2 果蔬漂烫护色的研究进展
    1.3 超微粉碎的研究现状
        1.3.1 超微粉碎的定义和分类
        1.3.2 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
        1.3.3 超微粉碎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1.4 果蔬固体饮料的研究现状
        1.4.1 果蔬固体饮料的定义和分类
        1.4.2 果蔬固体饮料的性质研究
        1.4.3 果蔬固体饮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水漂烫和微波漂烫对水芹质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漂烫对水芹内部中心温度的影响
        2.2.2 漂烫对水芹多酚氧化酶的残余酶活的影响
        2.2.3 漂烫对水芹质量损失的影响
        2.2.4 漂烫对水芹植物化学成分保留的影响
        2.2.5 漂烫对水芹颜色变化的影响
        2.2.6 漂烫对水芹的硬度和软化率的影响
        2.2.7 漂烫对水芹的气味的影响
        2.2.8 漂烫对水芹的滋味的影响
        2.2.9 感官评价
        2.2.10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粒径分布的影响
        3.2.2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3.2.3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颜色的影响
        3.2.4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颗粒表观形貌的影响
        3.2.5 红外光谱分析
        3.2.6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加工特性的影响
        3.2.7 热稳定性分析
        3.2.8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溶出特性的影响
        3.2.9 超微粉碎对水芹粉末分散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芹水提物的降血糖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体重、摄食量以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4.2.2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
        4.2.3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口服葡萄糖耐受量和胰岛素耐受量的影响
        4.2.4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影响
        4.2.5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的影响
        4.2.6 水芹水提物对小鼠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4.2.7 组织病理学观察
        4.2.8 Western blot分析
        4.2.9 水芹水提物的活性成分分析
        4.2.10 水芹水提物中酚类的LC-MS/MS分析
        4.2.11 水芹水提物中活性成分对其降血糖活性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芹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剂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魔芋粉添加量对水芹固体饮料流变特性的影响
        5.2.2 魔芋粉添加量对水芹固体饮料膨胀力和持水力的影响
        5.2.3 魔芋粉添加量对水芹固体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2.4 原辅料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
        5.2.5 饮料配方正交试验
        5.2.6 验证试验
        5.2.7 水芹固体饮料的理化及微生物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凝固剂及制浆工艺对全豆豆腐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全豆豆腐及其加工背景
    1.2 凝固工艺对全豆豆腐品质的影响
        1.2.1 单一凝固剂
        1.2.2 复合凝固剂
    1.3 制浆工艺
        1.3.1 干法超微粉碎制浆
        1.3.2 湿法超微粉碎制浆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全豆豆腐凝固工艺研究
        2.3.2 全豆豆腐制浆工艺研究
        2.3.3 指标分析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豆豆腐凝固工艺研究结果
        3.1.1 大豆主要成分测定
        3.1.2 凝固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
        3.1.3 凝固工艺条件的响应面优化结果
        3.1.4 全豆豆腐复配凝固剂配方的确定及模型验证
    3.2 全豆豆腐制浆工艺研究结果
        3.2.1 超微粉碎制浆工艺研究结果
        3.2.2 超声波制浆工艺研究结果
        3.2.3 纤维素酶酶解法制浆工艺研究结果
        3.2.4 不同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的品质对比
4 讨论
    4.1 全豆豆腐复合凝固剂配方优化分析
    4.2 全豆豆腐制浆工艺参数优化分析
        4.2.1 超微粉碎制浆工艺参数优化分析
        4.2.2 超声波微细化制浆工艺参数优化分析
        4.2.3 纤维素酶酶解制浆工艺参数优化分析
    4.3 不同制浆工艺制备的豆腐的品质对比分析
        4.3.1 不同豆腐色度比较分析
        4.3.2 不同豆腐质构特性比较分析
        4.3.3 不同豆腐蛋白质含量和保水率比较分析
        4.3.4 不同豆腐感官品质比较分析
        4.3.5 不同豆腐显微结构比较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超微粉碎技术对蛋白质理化及功能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超微粉碎概述
3 超微粉碎处理对蛋白质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3.1 超微粉碎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3.2 超微粉碎对蛋白质粒径的影响
    3.3 超微粉碎对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
    3.4 超微粉碎处理对蛋白质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影响
    3.5 超微粉碎处理对蛋白质持水性和持油性的影响
    3.6 超微粉碎处理对蛋白质凝胶特性的影响
4 结论与展望

四、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微粉碎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 周维维,刘帆,谢曦,陈玮,陈方琪,朱淑娴,刘东杰,王琴. 农产品加工, 2021(23)
  • [2]食用菌微粉性质及工艺应用[J]. 李慧,秦光明,李评,陈详,陈丽潇,李靓靓,向世标,谢菊英,常堃. 现代食品, 2021(16)
  • [3]青稞麸皮加工特性研究及开发应用[D]. 赵萌萌. 青海大学, 2021(02)
  • [4]超微粉碎对咖啡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加工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D]. 罗白玲. 宁夏大学, 2020(03)
  • [5]超微粉碎对绿豆粉物性及其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D]. 柳双双.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08)
  • [6]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品质影响及体外模拟消化研究[D]. 杨璐.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7]脐橙全果浊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D]. 潘浪. 湖南大学, 2019(07)
  • [8]水芹的漂烫、超微粉碎及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固体饮料的工艺研究[D]. 唐明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9]凝固剂及制浆工艺对全豆豆腐品质的影响[D]. 陈杰.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10]超微粉碎技术对蛋白质理化及功能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于翠平,查越,吴凡,吴迪,秦玉婷,杜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02)

标签:;  ;  ;  ;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