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导弹地面试验设备故障原因及诊断技术研究

某型导弹地面试验设备故障原因及诊断技术研究

一、某型导弹地面测试设备故障成因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逸龙[1](2021)在《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某型飞行器配套的发射控制测试系统、校靶测试系统、综合测试系统以及角速度传感器与放大器测试系统能够完成对该型飞行器各关键部件的复杂测试任务,是评判飞行器质量合格与否的关键设备。但由于飞行器本身系统结构精密复杂,频繁的上电测试、供制冷气会对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实际情况并不允许测试设备在研期间长时间占用飞行器及其相关辅助测试设备;同时由于飞行器无法提供故障测试数据,因而无法对测试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方法,该模拟器能够有效代替飞行器及相关辅助设备,支持测试系统开发调试工作,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制成本。通过对上述4套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以及测试接口与信号类型的详细分析,总结整理了信号模拟器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提出了设计研制的关键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工控机为控制核心,外接集成远程控制器的PXI机箱的系统总体框架。系统硬件设计方面,针对目前自动测试设备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仪器总线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对比,最终选择了基于PXI总线标准的系统硬件架构,并根据模拟器的功能需求和设计指标,选择了符合要求的的PXI功能模块和其他相关硬件设备。系统软件设计方面,选择了基于C#的Winform作为模拟器系统软件用户层框架,在Visual Studio 2017开发平台下完成了软件开发。依据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并结合多线程与数据库技术,同时充分发挥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优势,完成了系统登录管理模块、自检模块、配置管理模块、通信模块、信号模拟输出模块以及任务执行控制模块的软件设计。最后,分别针对信号模拟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设计了详尽的调试验证方案,并与各测试系统进行了联调。结果表明,信号模拟器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系统硬件设计符合标准,软件各项功能满足调试需求,能够有效辅助测试系统研制。

程丰,杨宁,白正宾,刘永微,刘刚金[2](2020)在《某型导弹前舱引信测试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对前舱综合测试系统的引信测试故障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相关故障诊断技术,依据测试系统和引信内部的特点,结合模块化的测试程序,按照引信测试操作流程抽取电路子网络,采用故障诊断中的子网络诊断法进行电路子网络的故障模式分析。考虑到抽取出来的电路子网络是引信PF3测试项目,故可使用设置少数采样点来表征电路信息,这样就可以分析电路信息来进行故障诊断。通过实例试验对诊断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为类似复杂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尤其是引信电路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

许文鹏[3](2019)在《某型遥测地面站关键功能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空间及飞行器技术的发展,遥测地面站的自动测试能力及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某型S频段遥测地面站设备存在的关键功能测试耗时长、效率低,设备功能检查和测试模式无法适应高密度常态化的试验任务等问题,研究了该型遥测地面站设备关键功能自动测试技术,设计了关键功能自动测试软件。首先,进行了该型遥测地面站自动测试软件的需求分析。从接口、功能、运行环境、性能的需求,并结合安全性及可靠性、维护性及可移植性方面综合分析,为后续软件详细设计和功能实现提供依据。其次,对自动测试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进行了关键功能自动测试系统架构研究、信息流程和接口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应用流程及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遥测地面站自动测试系统设计思想。然后,对关键功能自动测试软件设计研究。设计了基于XML的自动运行协议,用XML实现自动运行流程的描述,完成了设备状态结构体设计和设备状态获取流程设计,研究了故障分类、故障存贮格式、故障处理及上报流程;进行了自动测试软件14项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及原理阐述。最后,进行了自动测试软件的实现与测试,并对各项功能进行测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看出,该研究解决了遥测地面站在关键功能测试方面效率低下的问题,缩短了任务准备周期,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差错并节省了人力资源投入,在后续设备改造和新设备研制等方面工作中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孙林[4](2018)在《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一体化仿真优化设计及故障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发射准备时间短等优势,在军事领域中获得青睐。固体火箭发动机向着“高能化、大型化、高过载、宽适应”方向的发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尤其是喷管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喷管设计除了性能设计等内容外,其内部流动、热防护结构的传热与热应力问题也是研究人员必须考虑的,依次保证喷管热防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文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结构间隙设计及其引起的故障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了喷管热结构一体化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结构间隙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及试验研究,另外进行了由结构间隙设计引起的喷管故障分析。全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特点,综合考虑了接触热阻、摩擦热耗散过程中的能量分配以及接触对分离后的辐射传热等因素,建立了考虑结构间隙设计的喷管热结构非线性多物理场耦合一体化数值分析模型;(2)针对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结构间隙设计问题,采用上述分析模型,分别进行了9种间隙匹配模式下的热结构分析,基于“工作阶段是否存在某一段时间内各接触对接触单元数均为零”的穿火判定准则,进行了结构间隙优化设计,考核了优化结果喷管的结构完整性。最后开展试验探究,传热仿真结果与测温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0%以下,喷管组件解剖结果可见收敛段烧蚀层与喉衬交界界面有明显的火焰穿入烧蚀迹象,与喷管结构间隙优化设计结果吻合,说明了优化设计结果的有效性、数值分析模型的准确性;(3)为了研究不同结构间隙影响下的喷管热结构详细响应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详细阐明了不同结构间隙下热结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及各向应力的聚类分析结果体现出一致性与差异性共存的特征。同时,喷管结构间隙优化设计点取值有效。聚类分析与固体火箭发动机仿真分析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提升发动机设计水平,提高发动机设计效率;(4)定义了由喷管结构间隙设计引发的故障模式:应力破坏模式和间隙内烧蚀模式。首先针对上述优化设计喷管试车后出现的扩张段非正常烧蚀现象,综合考察非正常烧蚀部位的应力状态、接触单元数变化历程,确认该现象成因为结构间隙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工作初期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结构间隙未闭合,导致火焰穿入,引发间隙内烧蚀。接着,针对某石墨喉衬喷管热试车时出现的喉衬碎裂、裂纹现象,通过分析发生碎裂及其周围危险区域节点的各向应力,确认该现象起因为结构间隙设计不合理使得喉衬初期膨胀应力未得到有效释放,产生局部应力集中而发生结构破坏;(5)基于数值分析结果,结合热试车现象,建立了非潜入式喷管碳/碳复合材料喉衬结构间隙的设计准则:在数值分析论证喷管结构完整性基础上,喉衬与收敛段连接处结构间隙大小应处于区间(0.05mm,0.1mm]内,喉衬与扩张段连接处结构间隙大小应处于区间(0.05mm,0.2mm]内,并进行穿火判断。采用该设计准则,开展了某III型非潜入式喷管结构设计,获得了有关工程单位的认可,进一步论证了该准则。通过本文研究,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准确的、考虑结构间隙设计的喷管热结构一体化耦合分析方法,开展了相关故障诊断研究,强调了结构间隙设计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喷管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程鹏[5](2012)在《飞航导弹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工程化设计领域逐步得到普及。其拥有能够较大程度替代设计人员的维护和诊断功能,可极大提高军品研制的效率和产品可靠性。针对某型空地反辐射导弹控制系统的研制背景,本项目开展了对导弹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初步研究。本文利用人工智能(AI)的理论和技术,将某型导弹控制系统设计和工艺人员积累的关于故障诊断的知识和维护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数据库,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理论的模糊推理过程,利用“测试数据驱动”的正向推理策略和“故障点驱动”的反向推理策略构成一种混合推理控制策略,建立专家系统。该系统建立在导弹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平台上,根据自动化测试获得的测试数据,完成自动化测试系统所不能实现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功能,实现部件级智能诊断和维护,部分地代替维修人员完成故障诊断任务。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故障诊断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基础知识、导弹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导弹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功用、导弹控制系统的检查项目、故障知识库的建立依据和故障点的简要描述;然后叙述了导弹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备组成、测试要求和工作原理;着重阐述了本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包括关系数据库的应用、具有人工智能的推理机设计、故障知识库及推理规则的表达,以及本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工作流程、软件算法和流程及推理策略、推理机算法和推理机流程。文中还简要介绍了知识获取程序和解释程序的功用和组成;最后针对某型导弹控制系统,给出了有导弹控制系统实物时的故障诊断和无导弹控制系统实物时的故障诊断实例。利用本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以预防或消除故障,及时、正确地对导弹控制系统单机的各种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做出诊断,提高故障诊断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保障能力,以适应现代化高技术国防建设的需要。

祖先锋[6](2007)在《军用自动测试系统及其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军用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正逐步成为复杂系统与武器装备可靠运行的必要保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技术之一。同时,为保证ATS测试结果的准确一致,又需要研制自动校准系统ACS(AutomaticCalibration System)为其提供计量校准保障。因此,研究军用ATS及其不确定度评定,科学地构建军用ATS或ACS,合理地评估测量质量,为我军武器装备检测维修保障和计量校准工作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立足于多项导弹装备ATS或ACS研制的工程实践,结合面向信号测试思想,主要工作围绕自动测试和计量校准两大方面而展开的。首先,从信号模型入手,构建了激励、响应和测试等UUT(Unit Under Test)信息模型,并从测试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信号模型的模拟测试技术,以信号为基本构建单元,由测试系统内部提供UUT工作条件信号和模拟等效信号,形成内部自激励、自响应和自测试,并通过双缓存机制、解析模拟和含硬件模拟等技术实现,解决了测试实现问题,降低了对UUT实物的依赖,加快了系统的构建,便于验证测试系统的测量能力和故障定位能力。其次,优化配置ATS的测试信息,建立了基于信号路径的ATS测试模型,包括资源测试能力、信号路径转接和UUT测试需求。特别是,提出了基于信号路径模型对开关子系统进行设计,通过信号路径属性、起点集、终点集、矩阵关系和信号路径集等,描述其对信号路径的互连作用,统一分配测试资源和UUT的测点信号,实现信号匹配、路径可达和资源优化,增强了系统组建的灵活性、扩展性和集成性。再次,实现了多型号战术导弹ATS系统集成。在某型导弹电视测角仪测试过程中,提出了目标等效设计方法,为电视测角仪检测提供符合要求的目标和背景。通过对卡塞格林光学系统的改进,利用折反式技术对光源系统进行小型化设计,以小平行光管替代传统的透射式大平行光管,首次在野外条件下实现了电视测角仪主要技术指标的可靠检测,达到了快速化、小型化和便携式检测的目的。然后,基于Monte Carlo(MC)仿真法实现了虚拟仪器VI(Virtual Instrument)测量链不确定度分布传播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理论解析法和MC仿真法分别评定了信号源、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等不确定度,以及整个测量链不确定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也验证了MC仿真的有效性,为ATS同时自动给出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提供了可能。接着,借助于反分析思想和MC仿真分布传播原理,提出了不确定度分布抽样反分析法,结合不同样本容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及其不确定度计算,由输出量仿真出输入量概率分布,实现了MC仿真分布传播的逆向过程,间接完成由测试信号到源信号的不确定度评定,初步解决ATS计量中源信号原位校准的问题。最后,基于测量可靠性指标确定测量仪器或测试系统的校准周期,改进了直接反应法和威布尔可靠性模型法,解决了检定决策风险以及不同测量参数对测量可靠性观测值确定的影响问题,修正了最佳校准周期的计算,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信性。事实上,本文的主要工作已经以实物产品方式通过有关部门的系统验收或技术鉴定,并已交付使用,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在工厂维修保障和部队计量保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蔡光斌,胡昌华,王鑫[7](2007)在《导弹测试设备故障模式分析与诊断技术》文中认为为实现导弹地面测试系统的故障诊断,依据系统的内部特点,按操作流程抽取电路子网络,研究了采用逆向推理的方法进行子系统电路的故障模式分析。考虑到抽取出来的电路子网络是较简单的开关/继电器组合,故采用采样点来表征电路信息,这样就可以利用状态点的信息组合来进行故障的检测和诊断。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类似复杂电子系统故障诊断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向。

李庚[8](2006)在《近地告警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地告警计算机(Ground Proximity Warning Computer,GPWC)系统是目前各种运输机上普遍安装的一种电子告警设备。其接收惯性导航系统、无线电高度表、大气数据计算机等航电设备发送出来的数据,然后再与其内部告警模式处理模块中的极限数据相比较。如果接近地面时出现不安全情况,近地告警系统就会在驾驶舱内发出目视和音响两种告警信号,以提醒飞行员采取有效措施。近地告警计算机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安全。所以在近地告警计算机系统装机前确定其功能是否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与某种近地告警计算机配套的测试系统在实际的使用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检测功能不完善、测试的智能化低下、可靠性差等。研制新的,能够快速、智能、准确的诊断出近地告警计算机检测系统迫在眉睫。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了虚拟仪器技术、通用集成技术、专家系统和远程访问技术。提出了基于集成自动测试技术的某型近地告警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解决方案,旨在替代原来的半手工操作的测试设备,彻底实现故障检测和诊断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测试系统的发展状况。然后详细介绍了近地告警计算机组成原理及与其它航电设备相交联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测试需求的分析,得出了某型近地告警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模型,并且详细地介绍了硬件的组成。 遵循软件工程学的原理,采用由顶向下的设计方案,本文利用LabView和C++语言编写了基于虚拟仪器和专家系统的自动测试软件。故障的检测与诊断是自动测试系统的工作之一,本文在详细分析近地告警计算机故障树的基础上,利用C++语言编制了专家诊断系统。 把神经网络用于故障诊断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知识,然后叙述了如何利用BP网络对近地告警计算机进行故障诊断,最后以模式1为例给出了实际诊断的例子。

邓长城[9](2006)在《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装备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某型导弹武器系统R&M(可靠性与维修性)水平、满足部队作战需求、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为目标,充分借鉴国内外现代可靠性工程理论和实践成果,紧密结合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型号研制、使用情况。选题具有极强的军事需求背景和工程实用背景,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军事价值。本文依据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功能要求、工作方式、结构与技术特点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从工程应用和实战需要角度出发,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研究了武器系统的可靠性理论、技术与方法。首先,对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参数、指标的选择及其确立的进行了探讨;其次,对导弹武器系统任务模型的建立,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和故障树的建立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三,结合生产、使用实际,对各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评定和预估,为生产、使用方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最后,对固体推进剂药柱进行了寿命预估及贮存变形有限元分析,为导弹武器系统的贮存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对某型号导弹武器系统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得出了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和成果,为导弹武器可靠性工程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周永斌[10](2005)在《导弹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指挥调度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导弹部队操作使用和应急处理的技术水平,建立相应的导弹营监控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某型导弹测发控系统和指挥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用导弹测试计算机串行口与监控计算机连网,并以此物理网络为支撑平台,建立排—营级导弹监视监控系统。文中在阐述了建立导弹营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技术角度提出了实现的原理和方法、依托的软、硬件平台和考察考核内容,并完成了该系统的实际建立和安装调试工作。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设计和研究内容: ? 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出发,为满足导弹营使用的需要,确定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在分析某型导弹操作使用中传统的指挥调度系统以及数据监测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导弹营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导弹营监控系统进行实际的建立工作,选取以计算机串行口作为物理连接方式,搭建监控系统的硬件网络。针对某型导弹处于地下井内发射的特点和导弹武器的一些特殊性要求,提出了系统可靠性指标、电磁兼容性、长线传输等设计要求,并在硬件设计中采取了相应措施。为有效利用现有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经验,在排级监控系统中植入了一个故障辅助分析与决策系统,对该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设计与研究。针对导弹武器测发系统的现有机制和测试数据量小、实时性强的特点,在分析比较现有各种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串行口通信的专用营监控系统通信协议标准。对导弹营监控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设计研究,主要包括导弹测发软件的修改、监控软件的逻辑流程和工作流程、系统采用的数据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软件的设计。在完成监控系统软、硬件的建立后,对多个发射阵地进行了安装调试,并对数据监测、图像监视和密码锁控制等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建立了导弹营监控系统可靠性模型,并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和试验验证评估。通过以上工作,在导弹部队完成了监控系统的建立,目前该监控系统的运行

二、某型导弹地面测试设备故障成因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型导弹地面测试设备故障成因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自动测试系统发展与调试综述
        §1.2.2 导弹模拟器研究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测试系统概述与模拟器需求分析
    §2.1 某飞行器自动测试系统概述
        §2.1.1 测试系统功能结构
        §2.1.2 测试接口与信号类型
    §2.2 信号模拟器功能需求分析与技术指标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关键技术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模拟器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1.1 模拟器系统总线标准选择
        §3.1.2 模拟器系统硬件组成结构
    §3.2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3.2.1 软件总体框架结构
        §3.2.2 上层应用软件功能设计
        §3.2.3 软件开发平台语言及应用程序框架选择
        §3.2.4 数据库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模拟器应用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登录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1.1 用户登录验证
        §4.1.2 用户信息管理
    §4.2 系统自检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系统参数配置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系统参数配置
        §4.3.2 系统参数管理
    §4.4 系统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数字I/O通信
        §4.4.2 串口通信
    §4.5 信号模拟输出模块设计与实现
        §4.5.1 信号特征分析与建模
        §4.5.2 信号输出模式配置
    §4.6 任务执行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
        §4.6.1 发控测试模拟单元
        §4.6.2 校靶测试模拟单元
        §4.6.3 综合测试模拟单元
        §4.6.4 角感测试模拟单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号模拟器系统调试与验证
    §5.1 系统调试意义及内容安排
    §5.2 系统调试验证方案设计
        §5.2.1 硬件调试方案
        §5.2.2 软件调试方案
        §5.2.3 系统联调方案
    §5.3 系统调试验证结果与分析
        §5.3.1 系统硬件调试
        §5.3.2 系统软件调试
        §5.3.3 系统联调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某型导弹前舱引信测试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总体思想
2 故障诊断方法
    2.1 模拟故障诊断
    2.2 子网络诊断法
3 实例分析
4 结 论

(3)某型遥测地面站关键功能自动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遥测地面站国内外现状
        1.3.2 自动测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与结构
2 自动测试软件需求分析
    2.1 软件接口需求
        2.1.1 网络接口需求
        2.1.2 信息交互接口需求
        2.1.3 流程存储接口需求
        2.1.4 测试故障上报接口需求
        2.1.5 分系统状态上报接口设计
        2.1.6 用户交互接口需求
    2.2 软件功能需求
    2.3 运行环境需求
        2.3.1 计算机硬件设备需求
        2.3.2 软件支持环境需求
    2.4 软件性能需求
    2.5 软件安全性及可靠性需求
    2.6 软件维护性需求
    2.7 软件可移植性需求
    2.8 小结
3 自动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3.1 自动测试系统架构
    3.2 自动测试系统信息流程
    3.3 基于XML的自动测试协议
        3.3.1 XML简介及特点
        3.3.2 自动测试命令及回令
        3.3.3 自动测试流程的XML表述
        3.3.4 XML文件的解析
    3.4 软件功能结构
    3.5 小结
4 自动测试软件设计
    4.1 自动测试软件顶层设计
        4.1.1 自动测试软件功能架构
        4.1.2 自动测试流程设计
        4.1.3 测试故障处理及上报流程
        4.1.4 自动测试软件结构体设计
    4.2 自动测试软件设计
        4.2.1 时统校正模块设计
        4.2.2 网络诊断模块设计
        4.2.3 理论弹道模块设计
        4.2.4 视频闭环模块设计
        4.2.5 闭环自检模块设计
        4.2.6 文件模飞模块设计
        4.2.7 外测状态模块设计
        4.2.8 记录存盘模块设计
        4.2.9 发送控制模块设计
        4.2.10 对塔跟踪模块设计
        4.2.11 跟同步星模块设计
        4.2.12 信号复盘模块设计
        4.2.13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4.2.14 报表生成模块设计
    4.3 小结
5 自动测试软件实现与测试
    5.1 自动测试软件实现
        5.1.1 自动测试主控功能实现
        5.1.2 自动测试软件模块功能实现
        5.1.3 故障处理及上报功能实现
    5.2 自动测试软件测试
        5.2.1 测试环境
        5.2.2 准确性测试
        5.2.3 功能模块执行耗时测试
        5.2.4 资源占用测试
        5.2.5 安全性可靠性测试
        5.2.6 稳定性测试
        5.2.7 兼容性测试
    5.3 自动测试软件应用实例
        5.3.1 闭环自检
        5.3.2 跟同步星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一体化仿真优化设计及故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仿真优化设计及故障分析研究现状
        1.2.1 喷管热结构一体化耦合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1.2.2 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热结构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1.2.3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故障分析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喷管热结构非线性多物理场耦合一体化数值分析研究
        1.3.2 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仿真优化设计
        1.3.3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故障分析
        1.3.4 非潜入式喷管结构间隙设计准则建立
        1.3.5 论文章节安排
2 喷管热结构非线性多物理场耦合一体化仿真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喷管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
    2.3 喷管流动、传热、热结构数值模拟方法
        2.3.1 喷管准一维等熵流动模型
        2.3.2 喷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2.3.3 传热仿真数学模型
        2.3.4 热结构仿真数学模型
    2.4 喷管热结构仿真中的若干假设
        2.4.1 材料热解、烧蚀的处理
        2.4.2 其他假设
    2.5 喷管热结构非线性多物理场耦合一体化数值分析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某型喷管结构间隙仿真优化设计及试验探究
    3.1 引言
    3.2 计算模型
        3.2.1 几何模型及工况
        3.2.2 材料模型
        3.2.3 边界条件
        3.2.4 结构间隙匹配模式定义
    3.3 接触算法对仿真结果的影响规律探究
        3.3.1 接触算法对传热结果的影响规律
        3.3.2 接触算法对热应力结果的影响规律
    3.4 结构间隙对仿真结果的影响规律探究
        3.4.1 接触对1&2 间隙不变
        3.4.2 接触对3→5 间隙不变
    3.5 基于穿火情况判断的间隙匹配模式优化
    3.6 喷管传热-结构完整性仿真分析
        3.6.1 传热仿真结果分析
        3.6.2 热应力仿真结果分析
    3.7 喷管传热-结构完整性试验研究
        3.7.1 传热结果分析
        3.7.2 结构完整性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热结构聚类分析
    4.1 聚类分析方法的应用意义
    4.2 聚类分析方法
    4.3 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热结构聚类分析
        4.3.1 不同结构间隙下特征线温度、应力分布曲线
        4.3.2 特征线温度聚类分析
        4.3.3 特征线径向应力聚类分析
        4.3.4 特征线轴向应力聚类分析
        4.3.5 特征线环向应力聚类分析
        4.3.6 小结
    4.4 本章小结
5 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故障分析
    5.1 引言
    5.2 考虑结构间隙设计的破坏模式定义
    5.3 某型(I型)喷管扩张段非正常烧蚀的成因分析
        5.3.1 应力破坏模式
        5.3.2 间隙内烧蚀模式
        5.3.3 成因分析
    5.4 某石墨喉衬喷管(II型)失效行为探究
        5.4.1 喷管结构简图及试车失败情况
        5.4.2 边界条件分析
        5.4.3 网格无关性及时间步长无关性验证
        5.4.4 石墨喉衬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
        5.4.5 石墨喉衬失效行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构间隙设计准则建立及其应用
    6.1 结构间隙设计准则
        6.1.1 收敛段后端间隙内烧蚀形貌分析
        6.1.2 扩张段前端间隙内烧蚀形貌分析
        6.1.3 石墨喉衬碎裂失效分析
        6.1.4 设计准则建立
    6.2 某III型喷管结构间隙设计
        6.2.1 基本工况
        6.2.2 应力状态
        6.2.3 穿火判断
        6.2.4 小结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5)飞航导弹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背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概述
    2.1 引言
    2.2 故障诊断技术的概念和功能
    2.3 故障特性
    2.4 故障的分类
    2.5 故障决策与分离方法
    2.6 故障诊断方法与发展
    2.7 故障的传播机理
    2.8 专家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2.9 专家系统的特征
    2.10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2.11 专家系统的开发
    2.12 本章小结
第3章 导弹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
    3.1 引言
    3.2 导弹控制系统的组成
    3.3 导弹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3.4 导弹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功用
    3.5 导弹控制系统的检查项目
    3.6 导弹控制系统故障知识库的建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实现
    4.1 引言
    4.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备组成
    4.3 设备必须达到的测试要求
    4.4 设备基本工作原理
    4.5 关系数据库的应用
    4.6 具有人工智能的推理机设计
    4.7 故障知识库及推理规则的表达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体系结构
    5.1 引言
    5.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工作流程
    5.3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软件功能构成
    5.4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软件算法及流程图
    5.5 推理机体系
    5.6 知识获取程序
    5.7 解释程序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测试实例
    6.1 引言
    6.2 有导弹控制系统实物时的故障诊断
    6.3 无导弹控制系统实物时的故障诊断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军用自动测试系统及其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军用自动测试系统概况
        1.2.1 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组成
        1.2.2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
        1.2.3 军用ATS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军用ATS及其不确定度评定的关键问题
        1.3.1 自动测试系统关键问题
        1.3.2 自动校准系统关键问题
    1.4 论文的章节组织及主要工作
        1.4.1 论文的章节组织
        1.4.2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面向UUT的模拟测试技术
    2.1 引言
    2.2 面向信号及相关技术简介
        2.2.1 IEEE Std.1641 STD简介
        2.2.2 面向信号与信号模拟器概述
    2.3 基于信号模型的模拟测试技术
        2.3.1 信号模型
        2.3.2 基于信号模型的模拟测试结构
        2.3.3 激励、响应和测试时序关系
    2.4 模拟测试的主要实现过程及方法
        2.4.1 自激励
        2.4.2 自响应
        2.4.3 自测试
    2.5 导弹控制指令信号模拟测试的实现
        2.5.1 指令信号测试模型
        2.5.2 信号模拟技术
        2.5.3 信号同步技术
        2.5.4 指令信号动静态测试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信号路径的测试信息优化配置
    3.1 引言
    3.2 基于信号路径的ATS模型
        3.2.1 ATS硬件结构
        3.2.2 ATS系统模型化
        3.2.3 基于信号路径的ATS测试模型
    3.3 基于信号路径的开关子系统设计
        3.3.1 开关子系统简介
        3.3.2 开关子系统基本内容
        3.3.3 开关子系统信号路径模型
        3.3.4 开关组合的信号路径模型
    3.4 测试信息优化配置
        3.4.1 一般资源配置过程
        3.4.2 基于信号路径的测试信息描述
        3.4.3 基于最大性价比的测试信息优化配置
    3.5 基于信号路径的ATS应用
        3.5.1 基于信号路径的通用型ATS
        3.5.2 信号路径模型在某型导弹测试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测试系统集成及应用
    4.1 引言
    4.2 被测对象的工作原理及测试分析
        4.2.1 某型导弹工作原理概述
        4.2.2 可测性分析
        4.2.3 测试方案
    4.3 基于最大隶属度的体系结构选择
        4.3.1 多目标优化基本原理
        4.3.2 基于最大隶属度的最佳方案确定
        4.3.3 最佳体系结构选择
    4.4 多型号战术导弹ATS系统集成
        4.4.1 导弹装备的主要测试项目
        4.4.2 导弹装备ATS主要功能规划
        4.4.3 导弹装备ATS硬件平台设计
        4.4.4 导弹装备ATS软件平台设计
    4.5 基于目标等效技术的电视测角仪测试
        4.5.1 电视测角仪测试原理
        4.5.2 电视测角仪测试方案
        4.5.3 光源系统小型化设计
        4.5.4 电视测角仪虚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C法的测量链不确定度评定
    5.1 引言
    5.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简介
        5.2.1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比较
        5.2.2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5.2.3 GUM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关键问题
        5.3.1 不同测量系统模型的不确定度评定
        5.3.2 不同测量系统结构的不确定度评定
    5.4 蒙特卡罗方法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5.4.1 蒙特卡罗方法简介
        5.4.2 蒙特卡罗方法基本问题
        5.4.3 蒙特卡罗仿真不确定度分布传播
        5.4.4 MC仿真测量链不确定度一般过程
    5.5 测量链不确定度评定
        5.5.1 信号源不确定度评定
        5.5.2 信号调理模块不确定度评定
        5.5.3 数据采集模块不确定度评定
        5.5.4 数据处理模块不确定度评定
        5.5.5 数据显示模块不确定度评定
        5.5.6 测量链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确定度分布抽样反分析法
    6.1 引言
    6.2 不同样本容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确定
        6.2.1 无样本情形
        6.2.2 大样本情形
        6.2.3 小样本情形
    6.3 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4 抽样反分析法基本原理
    6.5 基于抽样反分析法的ATS计量校准实现
        6.5.1 ATS的计量校准过程
        6.5.2 抽样反分析法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可靠性指标的校准周期优化
    7.1 引言
    7.2 校准周期研究现状
        7.2.1 相关标准规范情况
        7.2.2 相关理论研究情况
    7.3 校准周期确定原则与调整方法
        7.3.1 确定原则
        7.3.2 调整方法
    7.4 基于可靠性指标的校准周期确定方法
        7.4.1 直接反应法SRM
        7.4.2 可靠性模型法
        7.4.3 测量可靠性观测值的确定
    7.5 影响测量可靠性确定的因素
        7.5.1 检定决策风险的影响
        7.5.2 不同测量参数的影响
    7.6 校准周期确定的应用
        7.6.1 DMM测量通道的校准与检定
        7.6.2 测量可靠性的确定
        7.6.3 最佳校准周期的确定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总结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术语缩略词
附录B 查新报告与鉴定意见
附录C 自动测试或计量校准系统实物图片

(7)导弹测试设备故障模式分析与诊断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总体思想
2 故障模式分析与诊断方法
    2.1 故障模式分析
    2.2 故障检测与识别
3 实例分析
4 结论

(8)近地告警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测试系统发展概况
    1.2 虚拟仪器与军用自动测试设备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某型近地告警计算机系统的研究
    2.1 近地告警计算机内部组成
    2.2 近地告警计算机与系统的交联
    2.3 近地告警计算机工作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型近地告警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ARIN429总线及其收发卡在工业PC上的设计
        3.1.1 ARIN429总线的介绍
        3.1.2 工业PC机常用的ISA总线
        3.1.3 基于工业PC机ISA总线的ARIN429接口卡的设计
    3.2 近地告警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硬件的功能与组成
        3.2.1:开关系统的设计
        3.2.2 可靠性安全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型近地告警计算机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测试软件具体的设计要求与思想
        4.1.1:测试软件的设计要求
        4.1.2:测试软件的设计思想
    4.2 测试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2.1:测试软件的层次设计
        4.2.2:测试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和结构设计
        4.2.3:关键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
    4.3 飞机建模及仿真程序的设计
        4.3.1 飞行模型的建立
        4.3.2 飞机模型的仿真
        4.3.3 仿真程序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专家系统及其在某型近地告警计算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5.1 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5.1.1 故障检测与诊断的概念
        5.1.2 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
    5.2 近地告警计算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5.2.1 近地告警计算机系统故障分析及故障树模型表示
        5.2.2 近地告警计算机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的组成
        5.2.3 故障诊断知识表示
        5.2.4 推理机制
    5.3 近地告警计算机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神经网络在某型近地告警计算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6.1 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6.1.1 神经网络的简介
    6.2 BP神经网络在近地告警计算机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6.2.1 样本特征的提取
        6.2.2 神经网络的训练(以模式1为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7.1 网络化测试技术
        7.1.1 采用嵌入式网络服务器实现远程测控技术
        7.1.2 利用DAQ技术实现远程测控
        7.1.3 利用LabView中提供的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测控
    7.2 通用测试系统技术
        7.2.1 通用测试系统的分类
        7.2.2 通用测试设备的研制策略
    7.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9)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当前武器装备可靠性研究状况
第二章 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参数的选择及其指标的确立
    2.1 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参数
    2.2 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参数分类
    2.3 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参数的特性及选取方法
    2.4 弹武器系统的寿命剖面、任务剖面
    2.5 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参数体系的构成
第三章 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及致命性分析
    3.1 概述
    3.2 基本可靠性分析
    3.3 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
    3.4 故障树的建造
第四章 系统可靠性评定
    4.1 概述
    4.2 基于BAYES方法的系统可靠性评定
    4.3 地面测试发射设备可靠性评估
    4.4 贮存可靠性评估
    4.5 发射可靠性预测算例
第五章 固体推进剂寿命预估及贮存变形有限元分析
    5.1 固体推进剂贮存寿命及可靠性预估
    5.2 固体推进剂药柱贮存老化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5.3 翼柱型HTPB推进剂药柱贮存老化变形仿真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导弹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3 可行性论证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某型导弹营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2.3 技术路线
    2.3 某型导弹营监控系统的任务和功能
        2.3.1 主要任务
        2.3.2 营监控系统功能
    2.4 某型导弹营监控系统结构设计
        2.4.1 系统结构框图
        2.4.2 系统特点
        2.4.3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分配
    2.5 本章小结
3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串行口通信技术
        3.2.1 数据传送方式
        3.2.2 串行数据通信硬件RS-232C 标准
    3.3 某型导弹营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3.1 设计原则
        3.3.2 系统可靠性指标要求
        3.3.3 通信网络选取
        3.3.4 硬件组成原理
        3.3.5 硬件综合设计
    3.4 监控系统硬件接口技术
        3.4.1 硬件通信技术
        3.4.2 数据长线传输与隔离
        3.4.3 密码锁接口
    3.5 本章小结
4 故障辅助分析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基本内容与组成
        4.2.1 基本组成
        4.2.2 基本内容
    4.3 知识的来源与结构设计
        4.3.1 知识的来源
        4.3.2 知识的表示
        4.3.3 数据库结构设计
    4.4 人机界面和数据库管理
        4.4.1 人机界面
        4.4.2 数据库管理
    4.5 搜索算法
        4.5.1 排序
        4.5.2 关键词匹配
        4.5.3 字符串匹配算法
    4.6 故障辅助分析系统应用举例
    4.7 小结
5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监控系统串行通信协议
        5.2.1 数据链路协议
        5.2.2 营监控系统串行通信协议
    5.3 软件支持环境
    5.4 通信协议的实现
        5.4.1 通信协议在测试软件中的实现
        5.4.2 通信协议在监控软件中的实现
    5.5 程序工作流程设计
        5.5.1 系统逻辑流程
        5.5.2 程序工作流程
    5.6 系统数据结构
        5.6.1 营监控主程序串口参数设置
        5.6.2 数据块和文件读写
        5.6.3 营监控软件命令和状态信息
        5.6.4 排监控软件串口参数设置
    5.7 小结
6 营监控系统运行结果与分析
    6.1 引言
    6.2 监控的正确性、实时性考察
        6.2.1 测发系统向排监控计算机发送数据
        6.2.2 控制台状态采集
        6.2.3 排监控计算机向营监控主计算机传送数据和状态
        6.2.4 XX 小时实时发射流程
    6.3 对重要部位的监控考察
        6.3.1 发射场坪的监视
        6.3.2 导弹弹上状态监视
        6.3.3 操作间监视
        6.3.4 密码锁控制
    6.4 系统可靠性评估
        6.4.1 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6.4.2 故障分析约定
        6.4.3 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6.4.4 监控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
        6.4.5 系统可靠性试验验证评估
        6.4.6 系统软件可靠性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某型导弹地面测试设备故障成因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XI总线的某飞行器多通道信号模拟器研制[D]. 张逸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2]某型导弹前舱引信测试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程丰,杨宁,白正宾,刘永微,刘刚金. 电子测量技术, 2020(16)
  • [3]某型遥测地面站关键功能自动测试技术研究[D]. 许文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4]考虑结构间隙的喷管一体化仿真优化设计及故障分析研究[D]. 孙林.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5]飞航导弹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D]. 程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6]军用自动测试系统及其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研究[D]. 祖先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7]导弹测试设备故障模式分析与诊断技术[J]. 蔡光斌,胡昌华,王鑫.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7(02)
  • [8]近地告警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D]. 李庚.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
  • [9]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研究[D]. 邓长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5)
  • [10]导弹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周永斌. 重庆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某型导弹地面试验设备故障原因及诊断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