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膝痛——专访着名骨科教授杨庆明

远离膝痛——专访着名骨科教授杨庆明

一、远离膝关节疼痛——访着名骨科教授杨庆铭(论文文献综述)

张羽[1](2021)在《微动刺激下人工关节钛珠涂层与骨界面的骨生长机制研究》文中认为

段晓东[2](2012)在《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和经皮微创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7-2011.7本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病人50例,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固定组和经皮微创钢板固定组。观察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采用胫骨骨折(Johner&Wruh,1983)疗效评估标准评估患肢功能,评定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的治疗效果。结果:带锁髓内钉固定组与经皮微创钢板固定组相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钢板固定组的手术时间较短,透视次数较少;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均为有效治疗方法。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较为简单;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近期临床疗效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相近。

李海鹏[3](2012)在《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运用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年龄18~70岁,右侧12例,左侧8例,按照AO标准分型其中A型骨折19例,B型骨折13例,C型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I型3例,Ⅱ型1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以MIPPO组为实验组,以OPIF组为对照组。根据开放骨折、AO软组织损伤分类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对于软组织肿胀不重的闭合骨折和可以耐受手术的开放骨折患者,于伤后8h内手术。所有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闭合骨折及不能耐受手术的开放骨折患者均予跟骨牵引,伤后3~12d软组织肿胀消退,无感染,再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对其进行随访,运用Johner-Wruh疗效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以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出现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Johner-Wruhs疗效评定评分优良率比较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越性,患者手术和住院的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陈国江[4](2011)在《阻挡钉或小钢板增强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AO:33-A3型骨折生物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股骨远端骨折占全身所有骨折的不足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类骨折常见于两类人群。一类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多为青壮年男性患者;另一类由相对低能量损伤导致,多为50岁以上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由高能量暴力造成的该部位骨折有增多的趋势,而且伤情更加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其属于偏心固定,骨折端受力不均衡,在愈合初期钢板上受到较大的弯曲应力,易导致钢板断裂;并且偏心固定的钢板替代了骨质应当承受的载荷,“应力遮挡”效应明显,取出钢板后再骨折的发生概率也偏高。逆行交锁髓内钉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固定可靠,但术中需切开膝关节,可能导致膝关节疼痛、感染、钉尾撞击髌骨等潜在的风险;骨折愈合后钉的拔出对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应用顺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髓内钉置入时不用侵入膝关节,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处理方式之一,尤其适用于术前本身就存在膝关节损伤的病人,该术式有效避免了膝关节相关并发症。然而,由于股骨干骺端髓腔宽大,髓内钉与骨皮质缺乏接触,并且目前常用带锁髓内钉远端锁销钉大都为冠状面平行放置,在髓内钉主钉和锁销钉之间可发生“套管效应”(toggling),再加上肌肉的牵拉作用,可以影响内固定装置的可靠性。为解决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的问题,有学者报道加用Poller钉或小钢板增强其固定稳定性,疗效满意,但未见其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报道。本课题通过对顺行交锁髓内钉加小钢板联合应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加Poller钉联合应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单独应用三种方法固定AO:33-A3型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来评价这三种方法固定骨折的稳定性差异,为临床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提供生物力学资料和依据。方法:实验标本来自9具(18个)青壮年防腐尸体,仔细剔除肌肉、骨膜、关节囊的软组织。肉眼及X线观察无骨骼系统疾病、骨折等病理改变。将实验标本随机分成A、B、C三组,标本均制成由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AO:33-A3型骨折模型。A组标本使用髓内钉加小钢板固定,B组标本使用髓内钉加Poller钉固定;C组标本单独使用髓内钉固定。将A、B、C三组标本分别置于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及三点弯曲负荷试验,负荷达600N时停止加载。计算机自动记录加载符合后产生的位移数据。结果:在轴向压缩和三点弯曲实验载荷为600N时A组骨折端平均位移分别为( x±s):0.96±0.04mm,1.57±0.16mm;B组平均位移分别为1.72±0.07mm,2.57±0.18mm;C组平均位移分别为1.89±0.07mm,3.94±0.28mm。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分析,A组、B组、C组轴向压缩及三点弯曲的位移结果两两之间均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Poller钉或小钢板均对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增加稳定性的显着效果;相对于Poller钉,小钢板对整个固定系统稳定性的增强作用更加明显。

金合[5](2010)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鼠骨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发生率为5%~10%,对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是世界性难题。自体骨移植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的双重作用,被认为是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异种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有众所周知的免疫排斥限制了其使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按照仿生思路设计的纳米复合多孔材料,以胶原分子为模板,调制钙磷盐沉积到有序排列的胶原纤维上,自组成装具有天然骨分级结构和特性的纳米晶磷酸钙/胶原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 composite,简称nHAC),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降解性,以nHAC为基础制备微创原位成型可注射骨修复材料(injectable bone regeneration composite, IBRC),既可以保持仿天然骨结构的特征,又赋予了材料可注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药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简称DR)具有强筋壮骨、益肾固精、散瘀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骨碎补总黄酮(assemble flavone of rhizome drynaria,简称AFDR)对骨折的修复有促进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治疗骨质疏松症,并有一定抗炎、镇痛等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是在骨折愈合和骨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已成功用于骨折不愈合及骨缺损的治疗,骨缺损应用IBRC材料修复,结合使用AFDR或BMP2,可能减轻创伤反应,提高修复质量,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缺损一种模式的探索。研究目的观察和对比研究IBRC结合AFDR或BMP2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模式。研究方法1)随机对照实验,以SD大鼠80只,均行双侧直径5mm的颅骨缺损模型,左侧空置做对照。分为3组处理, A组(IBRC+AFDR, n=30):右侧颅骨缺损以IBRC材料修复,AFDR灌胃2-8周;B组[IBRC+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DW), n=30)]:右侧颅骨缺损以IBRC修复,DW灌胃2-8周;C组[IBRC-HA (Hydroxyapatite, HA)+DW,n=20]:右侧颅骨缺损以IBRC-HA材料修复,DW灌胃灌胃2-8周。分2、4、8周三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抽取腹主动脉血化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肌酐、谷丙转氨酶;颅骨标本蜡块包埋并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BMP2原位杂交,进行显微镜图像采集和分析光密度值,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2)随机对照实验,以SD大鼠40只,颅骨行8mm直径的极量骨缺损,随机分为4组,A组(IBRC+AFDR,n=12)植入IBRC材料,AFDR灌胃2-8周;B组(IBRC+DW,n=12):植入可注射IBRC材料,DW灌胃2-8周;C组(IBRC+rhBMP2, n=13)IBRC材料复合rhBMP2(15ug/ml);D组(n=3):空白不植骨。分时间点2、4、6、8、12周处死大鼠,分别进行Micro-CT检查和HE及Masson染色组织学检查,观察修复效果。研究结果IBRC结合AFDR修复颅骨缺损实验中,血清钙、磷值及钙磷乘积在AFDR组2周时无变化,4周时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8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碱性磷酸酶在AFDR组2周时明显升高(P<0.05),4周及8周时无差异;肌酐在8周时AFDR组与DW组对比显着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效果:IBRC+AFDR组优于IBRC+DW灌胃组,而HA组修复效果较前两者均差;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BMP2原位杂交的图像分析表明,IBRC+AFDR组较后两组阳性表达明显。颅骨极量骨缺损的实验中,IBRC+rhBMP2组修复效果最为理想,IBRC+AFDR组优于IBRC+DW组。结论1)AFDR在IBRC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2周时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4周时可以提高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水平,从而对骨修复有促进作用。2)IBRC材料结合AFDR修复骨缺损,能提高修复质量,缩短修复时间。3)IBRC材料结合AFDR修复骨缺损,可以提高BMP2的阳性表达,促进修复材料的诱导成骨作用。4)IBRC械料结合AFDR修复骨缺损,能够提高Coll-Ⅰ和ALP的阳性表达,有利于骨修复的骨基质形成和矿化。5)本实验观察IBRC材料修复骨缺损主要是软骨内成骨模式。6)IBRC材料可用于修复大鼠极量骨缺损,结合AFDR能明显提高修复速度及质量,但不及IBRC材料复合BMP2的修复速度及质量。7)IBRC材料结合AFDR修复骨缺损,其效果不及IBRC材料结合BMP2的修复效果,验证了rhBMP2的有效,同时对中药促进骨修复提出挑战,传统中医治疗骨折以复方为主,深入开展复方的研究成为必要。8)AFDR按人鼠换算剂量连续灌胃8周大鼠未见肝肾毒性,并可能有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作用。

聂文忠[6](2009)在《脊柱胸腰部的生物力学建模与应用研究 ——中国力学虚拟人的基本问题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活体实验的局限性,使得开展人体生物特性的研究工作十分困难。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矫正一些畸形疾病及有效的评价医用内植入物,成为当前相关领域生物医学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工作。本文基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制造与生命质量工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力学虚拟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两个分别与上海仁济医院和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为支撑,在建立人体脊柱胸腰部“骨-肌”三维几何模型和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弯腰搬物为典型动作,对参与运动的相关肌肉的肌肉力进行了预测,再以预测的肌肉力为边界条件,分析了弯腰搬物过程中骨骼,椎间盘应力的分布规律,脊柱中心曲线的变形,椎体骨主应力的分布以及韧带的受力情况等。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进行个性化支具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在“中国力学虚拟人”胸腰部模型数据库中选择L4-L5基本功能单元对一例新型人工椎间盘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人体脊柱胸腰部的“骨-肌”系统构建。采用图像分割和曲线最小二乘逼近的方法,精确获取骨骼和肌肉的轮廓信息。构建了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胸腰部模型,包括:全部的12块胸椎(T1-T12)、12对肋骨和胸骨、5块腰椎(L1-L5)和骶骨(S)的重要信息,以及与脊柱屈伸功能相关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胸棘肌、腰棘肌、胸髂肋骨、腰髂肋肌、胸长肌、腰长肌、腰肌和腰方肌共计179条肌肉束的起止点和生理横截面积值。2、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人体屈伸功能相关的179束肌肉的力学直线模型的构建。采用NDI运动捕捉系统获取弯腰搬物过程中脊柱的运动变化,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测量获取相关肌肉的肌电信号变化。采用二次规划方法完成运动过程中肌肉力的预测,为有限元计算确定边界条件。并通过获取的肌电信号与肌肉力的预测值趋势比较,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3、基于人体骨CT的Hounsfield值与骨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椎体松质骨和椎体后部结构的材料属性。通过等效材料分析的方法简化人体纤维环的模型。分析人体胸腰部在四个姿势时椎体松质骨、皮质骨、后部结构、髓核、纤维环上应力的分布及韧带受力的变化规律、椎体骨主应力线的分布和脊柱在外载荷及肌肉力作用下的变形。4、根据一例右胸脊柱侧凸患者的CT数据建立了包括胸部至骨盆,肋骨完整的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病人脊柱畸形的特点研究病人个性化支具的设计。并且根据临床实际加载模拟在不同束紧张力作用下脊柱形状的变化及支具上的作用力,结果表明个性化支具可以有效地矫正冠状面内的畸形并且可以减小如Boston支具引起的副作用。因此个性化支具的设计及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矫形医生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支具,提高矫形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5、在“中国力学虚拟人”模型库中选择L4-L5这一基本功能单元模型,通过把L4-L5间的椎间盘替换成人工椎间盘来进行人工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研究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该人工椎间盘可以重建椎间盘的高度,满足椎间盘的运动功能,但会引起椎体上应力的改变和增大小关节上的受力,因此其长期疗效还要通过随访进一步观察。本文建立了人体脊柱胸腰部骨肌的三维几何模型及运动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力学研究,如对人工椎间盘进行体外的生物力学评价。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进行个性化支具的研究可以指导支具设计师设计制造出矫形效果更好的支具,提高临床矫形效果。

王君鳌[7](2008)在《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年以后的风湿性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害,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膝骨关节病峰值分别可达到24.7%和54.6%,其发展过程隐匿,极大危害人们健康,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运动以及慢性残疾的首要原因。现代医学对膝OA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遗传、环境等因素,特别是老化过程,以及正常的磨损、慢性损伤、肥胖、饮食习惯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目前西医在膝OA的治疗上,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功能并重建受损之软骨及骨结构。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中医药在膝OA的治疗上,经过历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满意。由于中医药治疗方法众多,副作用少,医疗费用低廉,因而具有广泛的优势,适合不同类型的人群以及不同时期的证候,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念。邓晋丰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师带徒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近50年,学贯中西,尤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膝OA,是当今岭南中医骨伤一代宗师。在近50年临床生涯中,他运用中医药治疗膝OA,对膝OA的病因病理发展以及预后有着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治膝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独特风格,在岭南中医治膝学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笔者侍诊其左右,勤学不怠,将其运用中医药治疗膝OA的学术经验、心得和讲学,予以汇集整理成篇,以期能更好地研究和总结邓师的学术思想,并将之发扬光大,推广应用,造福于四方。本论文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邓晋丰教授简介,介绍邓教授的生平情况。第二部分为文献研究,系统地阐述了膝OA的西医致病因素研究、发病机制研究、现代诊断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西医治疗以及现代中医药治疗研究。第三部分为邓晋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分别从十个方面阐述其治膝的学术经验和思想:一、邓晋丰教授对膝OA中医药发展沿革的研究膝OA属于痹的范畴,其历史沿革从《内经》始,到后世有诸多的发挥,但其病因,仍然以内外因为主,内因为或气血亏损,或真阴不足,或元阳精亏,或痰浊瘀血,或脾胃失调而生内湿,或湿热内生,或七情失调等分为虚实两侯;外因则不论何者,皆没有脱离外感六淫的范畴。二、邓晋丰教授对岭南人群体质特点的研究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体健康和生理病理状况。岭南地区气候以“热”和“湿”区别于其他地区,特殊气候及饮食习惯形成了岭南人腠理不密,阳气常不足、上热下寒、阴湿偏盛、脾胃虚寒、外热内寒的体质特点。三、邓晋丰教授对膝OA的分类研究膝OA从五因上分析和痛痹、湿痹、顽痹关系最为密切;从患病深浅和肉、筋、骨关系最为相合;从五脏所属来分析,则与肝脾肾有直接联系。四、邓晋丰教授对膝OA中医病因研究膝OA的病因主要和年龄、饮食、劳逸、创伤、痰瘀、先天禀赋、外邪入侵、生活习惯以及气候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岭南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饮食生活习惯是引起岭南人群膝OA的重要病理因素。五、邓晋丰教授对膝OA发病机理的研究发病机理包括营卫不和,气血失调,痰瘀互结,脏腑阴阳失调等方面。膝OA的演变过程可归纳为:病位于膝部,包括肌肤、经络、血脉和筋骨;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起以标实多见,病势较浅,多为寒、湿、热、瘀、痰痹阻;久之虚实互现,或以虚为主、杂有标实,或标实为主、杂以虚侯,或虚实并作;病势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常累及脏腑,除寒、湿、热、瘀、痰之外,还出现气虚、血虚、阳虚、精亏、脾胃虚弱、肝肾虚损等病变,病变发展过程中主要累及肺、脾、肝、肾等脏腑;晚期则以疼痛、关节变形、畸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突出的病理改变主要为不通,不荣。六、邓晋丰教授对膝OA治疗原则的经验整理膝OA治疗原则包括治未病、扶正祛邪、整局标本同治、三因制宜以及综合论治五大原则。七、邓晋丰教授对膝OA常见症状表现研究膝OA四大主症,“痛”、“拘”、“肿”、“畸”四大主症,其中以“痛”、“拘”、“肿”为最常见,“畸”通常发生在膝关节炎的晚期。八、邓晋丰教授关于膝OA治疗大法经验整理治疗方法除《内经》所述治痹三法之外,主要包括“调”、“温”、“补”、“通”四大治疗方法。调即调和、调理、协调之意,主要包括调和营卫、调理脾胃。温法包括温阳散寒、温阳化湿。补法不外乎从气、从血、从精,主要包括补益气血、补益肝肾、补肾填精。通法重点放在痰和瘀,包括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燥湿化痰、化痰通络、逐水化痰、温阳化痰、化痰散结、化痰通络、逐瘀涤痰、软坚散结等。九、邓晋丰教授治疗膝OA用药经验整理治疗膝OA用药精当,味少力专,长于温补、健运脾胃、祛湿化痰以及化瘀通络,针对所犯经络不同,习用引经药物,使药直达病所,并善于使用毒药、虫药、藤药以及南药进行治疗。其调脾扶正善用芪术和爪龙;温阳散寒善用麻桂姜附辛;祛湿善用三仁二泽苍藿兰;豁痰善用星芥半夏与僵蚕;逐瘀善用灵脂乳没与虫药;补益肝肾兼加有情之品;解挛善用芍桂草木瓜;杂合以治复法显效宏。十、邓晋丰教授对膝OA预防和调护经验整理对膝OA预防和调护应从预防开始,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于已病则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做到正确地调护,走出治疗误区。

吴宗键[8](2001)在《阿伦磷酸纳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松动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工关节无菌松动的预防方法研究倍受关注。本研 究课题探讨药物预防人工关节术后无菌松动的实验依据。 目 的 一、研制假体──骨界面模型,模拟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 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此模型探讨ALEN对假体骨长入的 影响。 二、建立体外破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体外观察ALEN对破骨 细胞的作用。 三、建立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体外观察ALEN对成骨细 胞增殖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一、对集骨器进行改良,研制骨长入界面模型假体(IC):将 IC植入新西兰兔双侧胫骨干骺端,建立骨长入界面模型。20只 兔分为两组,自体对照,左侧胫骨为实验组,每只动物于植入IC 后第2、8、15天,将浓度为10-7M阿伦磷酸钠100μl经皮注入 假体-骨长入界面;右侧做为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给予等量生 理盐水。术后4周,假体周围骨组织取材,10只动物标本进行 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用骨组织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组的成骨 情况进行比较。另10只动物标本做生物力学打出实验,观察ALEN 对假体──骨组织结合力的影响。 二、建立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系统:新生24小时以内的Wistar 大鼠拉颈处死,皮肤以75%酒精灭菌。取四肢长骨骨髓种于4× 4mm2×100μm骨磨片和盖玻片上,24小时后,取骨片和盖玻片 -2- t 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博士论文 进行Giems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甲苯胺蓝染色。采用破骨 细胞连续拍片、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LEN对破骨 细胞形态、数量的影响;采用丫啶橙方法观察ALEN对破骨细 胞凋亡的影响。 三、建立人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手术中获取病人的髂骨块, 去除肌肉、骨膜,DMEM培养液冲洗松质骨。松质骨块修剪成 1-2mm3大小,消化液(0.4%胶原酶和 0.5%胰蛋白酶 DMEM培 养液个一半体积)中消化1小时,吸取细胞悬液种于培养瓶中。 成骨细胞传四代,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并接种于2块96孔板 中。培养24小时后,更换不同浓度的ALEN,2块培养板分别 继续培养48、72小时,MTh方法检测ALEN对成骨细胞增殖的 影响。 结 果 一、IC模型假体植人兔双侧腔骨近端无不良反应,4周后假 体与周围皮质骨整合,皮质骨通过外筒小孔长入与内筒壁形成骨 长入界面,随时间增加,小孔中长入的骨组织增加。与对照组相 比,10”’M ALEN治疗组成骨率明显增加0<0.of入 假体最大打 出力增大o叼刀1入 二、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具有破骨细胞的 形态特点,破骨细胞特异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与骨 磨片共同培养可以形成被甲苯胺蓝染成兰色的骨吸收窝。大于等 于 10-’OM浓度的 ALEN明显降低破骨细胞的活动度和展平面积 0功刀1人-而10“’*浓度的AL EN对破骨细胞的展平面积无影 响0>0刀5人ALEN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剂量作用下,盖玻片 上破骨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o功.01人 平均骨吸收窝的面积降 低①叼.01人 丫陡橙能特异地与细胞染色质结合,在592urn波 长的激发光下发出黄色荧光来显示细胞核的形态。ALEN作用 -3- t 博士论文 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下,呈现凋亡形态的细胞明显增多,即细胞核固缩、碎裂、荧光 加深。在实验浓度范围内,ALEN的浓度越高,凋亡的破骨细胞 越多(P<O.01)。 三、以人的髓骨松质骨为材料培养所得的成骨细胞具有典型 的形态特点,成骨细胞特异性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传4 代培养的成骨细胞 MTh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高于 10-’M浓度的 ALEN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ALEN的浓度低于 10“M时, 成骨细胞的增殖不受影响。 @& 一、IC模型假体植入手术简单,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将研究因 素在不破坏假体-骨整合的情况下加到骨长入界面。本研究认为, 在 10”’OM~10“M浓度之间,ALEN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相对 增加成骨,增加骨长人,加强假体骨整合。 二、本课题建立的破骨细胞培养方法可以获得具有功能?

二、远离膝关节疼痛——访着名骨科教授杨庆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离膝关节疼痛——访着名骨科教授杨庆铭(论文提纲范文)

(2)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骨折分型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一般资料
    4 临床治疗
        4.1 术前准备
        4.2 手术时机
        4.3 手术方法
        4.4 术后处理
    5 疗效评价
        5.1 观察指标
        5.2 Johner-Wruhs 疗效评分
        5.3 骨折愈合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 C 型臂透视次数及住院天数
    2 骨折愈合时间
    3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4 临床疗效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骨折的认识
    2 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2.1 胫骨的解剖特点
        2.2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评价
        2.3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3)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对象和临床资料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治疗
    4 疗效评定
        4.1 观察指标
        4.2 Johner-Wruhs 疗效评分
        4.3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4.4 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参考
    5 统计方法
    6 结果与分析
        6.1 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的比较
        6.2 两组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的比较
        6.3 两组术后 Johner-Wruhs 疗效评定优良率比较:
讨论
    1 胫骨骨折的特点
    2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3 关于骨折的生物学固定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
    4 MIIPO 技术原理及优势
    5 关于锁定加压钢板(the 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system,LCP)
    6 MIPPO 技术胫骨干骨折的注意事项
    7 MIPPO 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优缺点
    8 MIPPO 技术与其他微创方法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阻挡钉或小钢板增强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AO:33-A3型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鼠骨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词
文献综述
    综述1 骨碎补及AFDR的研究概况
        1 成分研究
        2 药理作用
        3 总结和展望
        4 参考文献
    综述2 修复骨缺损的支架材料应用进展
        1 同种生物骨移植
        2 异种生物骨移植
        3 人工骨材料
        4 展望
        5 参考文献
    综述3 骨愈合机制及促进骨愈合的方法
        1 骨愈合机制
        2.促进骨愈合的方法
        3 总结与展望
        4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AFDR对鼠血清CA、P、ALP、CR、ALT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设备仪器及试剂
        1.2 实验材料:微创原位成型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NHAC)
        1.3 动物分组
        1.4 药物剂量
        1.5 动物模型建立
        1.6 标本采集
        1.7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动物一般状况
        2.2 AFDR灌胃对大鼠颅骨缺损植骨后各时间点血清CA、P、CA*P水平影响观察
        2.3 AFDR灌药对大鼠颅骨缺损植骨后肌酐、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3 讨论
        3.1 AFDR灌胃对大鼠血清ALP、CA、P、CA×P的水平的影响
        3.2 AFDR灌胃对大鼠血清CR、ALT的水平的影响
    4 结论
    5 附图片及图表
第二部分 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AFDR修复大鼠颅骨缺损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设备仪器及试剂
        1.2 动物分组
        1.3 药物剂量
        1.4 动物模型建立
        1.5 标本采集
        1.6 蜡块制作
        1.7 切片脱蜡HE染色程序
        1.8 胶原MASSON染色的程序
        1.9 免疫组化石蜡切片操作程序
        1.10 石蜡切片原位杂交的程序
        1.11 结果分析方法
        1.12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动物一般状况
        2.2 大体观察
        2.3 HE MASSON染色观察
        2.4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
    3 讨论
        3.1 骨损伤修复过程
        3.2 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AFDR修复骨缺损
    4 结论
    5 附图片
第三部分 IBRC复合BMP2与IBRC结合AFDR修复鼠颅骨缺损的比较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设备仪器及试剂
        1.2 动物分组
        1.3 药物剂量
        1.4 动物模型建立
        1.5 标本采集
        1.6 蜡块制作
        1.7 切片脱蜡HE染色及MASSON染色程序及观察
        1.8 MICRO-CT观察骨缺损修复的情况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动物一般状况
        2.2 大体观察
        2.3 HE,MESSON染色观察
        2.4 MICRO-CT观察结果
    3 讨论
        3.1 BMP2复合IBRC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
        3.2 IBRC结合AFDR能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质量和效果
    4 结论
    5 附图片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6)脊柱胸腰部的生物力学建模与应用研究 ——中国力学虚拟人的基本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体胸腰部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1.2.2 脊柱植入物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1.2.3 脊柱侧凸支具的生物力学分析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脊柱胸腰部三维骨肌系统建模
    2.1 引言
    2.2 人体脊柱胸腰部生理结构简介
    2.3 基于冷冻切片的人体脊柱胸腰部三维几何建模
        2.3.1 系列冷冻切片配准
        2.3.2 骨组织轮廓周期B 样条曲线逼近
        2.3.3 轮廓线的转正
        2.3.4 胸腰部骨骼曲面建模
    2.4 中国力学虚拟人胸腰部骨-肌系统建模
        2.4.1 人体胸腰部相关肌群及功能
        2.4.2 肌肉力与PCSA 的关系
        2.4.3 人体胸腰部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
        2.4.4 肌肉的建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弯腰搬物过程脊柱胸腰部运动学分析及肌肉力预测
    3.1 引言
    3.2 人体弯腰搬物运动过程测试
        3.2.1 实验测试系统简介
        3.2.2 肌肉MVC 的表面肌电测试
        3.2.3 弯腰搬物实验测试过程
    3.3 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3.4 人体弯腰搬物过程模型变换
    3.5 人体弯腰搬物过程肌肉力预测
        3.5.1 肌肉力的预测方法
        3.5.2 运动过程力臂的计算
        3.5.3 人体躯干重量的分布
        3.5.4 肌肉力的预测算法
    3.6 肌肉力预测结果及分析
        3.6.1 肌肉力预测结果
        3.6.2 肌肉力预测结果分析
    3.7 弯腰搬物的基本力学问题
        3.7.1 不同弯曲角度时腰骶关节的运动关系
        3.7.2 肌肉受力与外力及运动速度的关系
        3.7.3 椎间盘受力与屈曲的关系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弯腰搬物过程脊柱胸腰部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组织材料特性的确定
        4.2.1 人体脊柱胸腰部相关的组织材料
        4.2.2 骨和椎间盘材料特性的确定
    4.3 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
    4.4 面面接触问题理论及基本公式推导
        4.4.1 接触界面条件
        4.4.2 法向接触条件
        4.4.3 接触问题的虚位移原理
        4.4.4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程及求解
    4.5 有限元模型网格化、边界约束及载荷
        4.5.1 有限元模型网格化
        4.5.2 边界约束及载荷
    4.6 有限元结果分析及基本力学问题
        4.6.1 整个脊柱胸腰椎体中心点位移的变化
        4.6.2 椎体皮质骨的应力分布
        4.6.3 椎体松质骨的最大应力
        4.6.4 椎体后部结构的最大应力
        4.6.5 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分布
        4.6.6 椎间盘髓核的应力分布
        4.6.7 韧带的受力
        4.6.8 椎体主应力分布
        4.6.9 结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理学
        5.2.1 遗传基因
        5.2.2 躯干生长不平衡
        5.2.3 神经系统平衡功能异常
        5.2.4 神经内分泌的异常
        5.2.5 生活习惯
    5.3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
    5.4 支具矫形的生物力学原理
    5.5 侧凸脊柱的快速原型制造
        5.5.1 CT 数据预处理
        5.5.2 三维重建
        5.5.3 侧凸脊柱快速原型的制作
    5.6 患者脊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个性化支具的设计
        5.6.1 数据来源
        5.6.2 躯干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6.3 个性化支具的建模
    5.7 个性化支具的有限元分析
        5.7.1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5.7.2 边界条件、加载及模拟过程
        5.7.3 结果
    5.8 讨论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averick 型人工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分析
    6.1 引言
    6.2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
    6.3 人工椎间盘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6.4 人工椎间盘的建模
        6.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4.2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6.5 人工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分析
        6.5.1 人工椎间盘假体的生物力学分析
        6.5.2 椎体的生物力学分析
        6.5.3 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7.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文章
致谢

(7)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邓晋丰教授简介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膝骨性关节炎致病因素研究
        一、年龄因素
        二、创伤和反复的应力负荷因素
        三、肥胖因素
        四、肌肉因素
        五、雌激素因素
        六、骨赘因素
        七、炎症因素
        八、遗传基因因素
        九、免疫学因素
        十、化学因素
    第二节 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
        一、软骨的负荷承载异常
        二、酶类代谢异常
        三、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平衡失调
        四、生物自由基
        五、一氧化氮
        六、免疫反应
        七、细胞凋亡
        八、骨内压的升高是病程发展中极重要的环节
        九、滑膜炎症
        十、关节周围韧带肌肉异常
        十一、其他因素
    第三节 膝骨性关节炎现代诊断研究
    第四节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
        一、关节软骨
        二、细胞因子
        三、骨内压
        四、自由基
        五、一氧化氮
        六、滑膜
        七、细胞凋亡
        八、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
        九、金属蛋白酶
        十、性激素
    第五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研究
        一、非手术疗法
        (一)患者宣教
        (二)功能锻炼
        (三)减轻体重
        (四)物理治疗
        (五)药物治疗
        (六)局部治疗
        (七)细胞因子
        (八)基因治疗
        二、手术疗法
        (一)截骨术
        (二)钻孔减压术
        (三)关节镜手术
        (四)软骨修复
        (五)关节置换术
    第六节 膝骨性关节炎现代中医药治疗研究
        一、辨证分型论治
        二、辨病分期论治
        三、辨病专方主治和主方随证加减用药
        四、药物外治法
        五、中药关节腔注射
        六、离子导入
        七、针灸治疗
        八、手法推拿
第三部分 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研究
    一、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发展沿革的研究
    二、邓晋丰教授对岭南人群体质特点的研究
    三、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分类
    四、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研究
        (一)年龄因素
        (二)禀赋异常
        (三)劳逸失常
        (四)跌扑外伤
        (五)外邪入侵
        (六)气候地理环境
        (七)生活习惯
        (八)饮食不节
        (九)痰浊瘀血
    五、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研究
        (一)营卫不和
        (二)气血失调
        (三)痰瘀互结
        (四)脏腑阴阳失调
    六、邓晋丰教授关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原则的经验整理
        (一)治未病的原则
        (二)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原则
        (三)整局标本同治的原则
        (四)三因制宜的原则
        (五)综合治疗的原则
    七、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常见症状表现研究
        (一)疼痛
        (二)屈伸不利
        (三)肿胀、畸形
        (四)重浊
        (五)晨僵
        (六)畏恶风寒
    八、邓晋丰教授关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大法经验整理
        (一)调法
        1.调和营卫
        2.调和脾胃
        (二)温法
        (三)补法
        1.补益气血
        2.补益肝肾
        3.补肾填精
        (四)通法
    九、邓晋丰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用药经验整理
        (一)常用药物分类
        1.清热类
        2.散寒类
        3.芳香化湿类
        4.利水渗湿类
        5.祛风湿类
        6.温里类
        7.化痰类
        8.活血化瘀类
        9.虫药类
        10.血肉有情类
        11.益气类
        12.补阳类
        13.补血类
        14.滋阴类
        15.南药类
        16.藤药类
        (二)调脾扶正芪术五爪龙
        (三)温阳散寒麻桂姜附辛
        (四)祛湿三仁二泽苍藿兰
        (五)豁痰星芥半夏与僵蚕
        (六)逐瘀灵脂乳没与虫药
        (七)益肝肾兼入有情之品
        (八)解挛善用芍桂草木瓜
        (九)善用引经助药达病所
        (十)杂合以治效宏唯复法
    十、邓晋丰教授对膝骨性关节炎预防和调护经验整理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阿伦磷酸纳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松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第一节 界面骨长入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第二节 阿伦磷酸钠对假体界面骨长入的影响研究
第二部分 细胞培养研究
    第一节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与形态观察
    第二节 阿伦磷酸钠对培养的破骨细胞的作用
    第三节 ALEN对人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综述1 二磷酸盐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进展
综述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松动机理研究
博士在读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致 谢
附图

四、远离膝关节疼痛——访着名骨科教授杨庆铭(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动刺激下人工关节钛珠涂层与骨界面的骨生长机制研究[D]. 张羽.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D]. 段晓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3)
  • [3]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D]. 李海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4]阻挡钉或小钢板增强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AO:33-A3型骨折生物力学研究[D]. 陈国江.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5]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鼠骨缺损[D]. 金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6]脊柱胸腰部的生物力学建模与应用研究 ——中国力学虚拟人的基本问题初探[D]. 聂文忠.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4)
  • [7]邓晋丰教授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整理和研究[D]. 王君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8]阿伦磷酸纳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松动实验研究[D]. 吴宗键. 军医进修学院, 2001(01)

标签:;  ;  ;  ;  ;  

远离膝痛——专访着名骨科教授杨庆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