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EMS系统的性能管理研究

分布式EMS系统的性能管理研究

一、分布式EMS系统中性能管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1](2020)在《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张,互联网架构设计上出现的安全性低、移动性支持差、可扩展性差等缺陷导致现在的互联网架构不再适用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系统。标识网络将网络划分为网络空间和用户空间,解决了传统互联网架构中的弊端,非常符合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自主安全、可管可控、可靠稳定、按需传输需求。由于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具有特殊的网络架构和网络协议,导致传统网络管理系统不再适用于本网络。本文工作是“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原型系统”项目的一部分,旨在设计实现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论文分析了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应用需求,设计了一套以B/S架构为基础的网络管理系统。为了便于网管系统应用的多实例部署,系统设计了管理员的无状态登录认证模块。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计算资源和带宽资源受限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性能管理模块对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本文对网络性能管理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针对标识协议栈中的标识映射协议、认证鉴权协议、路由控制协议等资源,网管系统在用户管理和标识路由管理模块通过配置多个数据源的方式对以上资源实现了集中管理。论文分模块对网管系统进行了实现。在性能管理部分通过缓存技术,解决了网管系统用户过多时出现重复性能查询问题,从而降低查询对网络带宽的占用。通过Websocket协议,实现了用户浏览器和服务端之间的全双工通信,避免了HTTP轮询对网管服务器带宽资源的消耗。管理系统数据库存储部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综合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和缓存型数据库的优势,不仅解决了多线程并发造成的数据污染问题,还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在日志记录部分,采用了面向切面的编程技术,不仅简化了代码结构的,同时还增加了代码的复用度。最后,将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部署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Postman测试工具和Web浏览器工具分别对系统的五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的管理功能。

陈世华[2](2020)在《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标识网络是基于标识分离映射思想而设计的新型互联网络,通过引入接入标识与路由标识分别表示用户的身份与位置信息,解决了传统网络中因IP地址“二义性”所导致的在移动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的缺陷。然而,标识网络具有大规模部署、设备众多、场景复杂等特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的管理系统。为了保障接入交换路由器、标识映射服务器、数据中继服务器等各设备的健康运作,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标识分离映射机制,设计标识网络场景的网络管理系统尤为关键,对于丰富标识网络体系内容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该场景,设计并实现了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在对各设备进行分域管理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设备放置策略方案,以最小化累计管理成本,更有力地保障标识网络的可控可管性。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概述了与标识网络、网络管理和分域管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标识网络的组网模型,并介绍了网络管理和深度强化学习的相关技术原理。其次,分析了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给出了总体设计与模块化设计,并对各功能模块和策略模块的实现做了阐述。其中,管理信息库模块对各设备与各个管理域的具体被管对象进行了抽象定义与组织,提供了管理的基础。同时,针对现有网管协议的不足,设计了标识网络分域管理协议,提供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配置管理功能的交互。还有管理数据库模块支持对管理数据的维护。此外,基于分域管理功能,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设备放置策略模块:通过对新设备上线、域管理站故障和负载过重场景的分析,总结了设备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管理成本函数,并建立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包含状态空间、行为空间和奖励机制等内容;基于该模型,采用深度强化学习合理感知环境状态,生成最小化累计管理成本的设备放置决策序列,以保障各个管理域的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与扩展性。最后,搭建了相应的测试拓扑对管理功能和策略性能进行测试,验证了网络管理协议、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及管理数据库等功能模块的有效性。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算法策略、不同参数模型对各性能指标的影响,验证了在分域管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设备放置策略方案在管理成本和管理负载均衡等方面具有更优越的表现。

彭思文[3](2020)在《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协同多链路传输系统已经成为高速移动、应急场所等复杂环境下网络接入的有效解决方案。完善的网管系统关乎到协同网络的高效运行和整体性能。传统的网络管理方案未能考虑组件运行的网络环境不稳定、带宽受限等特点,存在通信信息冗余、无法满足自主探测需求等问题。另外,现有的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功能比较单一,IP地址随基站切换而变化,无法支持远程管理;不能满足由于组件规模扩大、网络扩容带来的服务器负载不均问题、配置管理和故障管理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协同网络组件、网管技术、负载均衡算法和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协同网络组件的管理平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组件的远程管理;(2)考虑组件特点和带宽受限的运行环境,制定适用于本系统的网管协议;(3)负载均衡,改善组件规模扩大带来的性能问题;(4)完善组件3G/4G接口、WIFI等配置管理需求;(5)故障管理,探究适用于本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案。首先,将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划分为远程管理、通信模块、性能管理模块、配置管理模块和故障管理模块五部分,并逐一设计。接下来,本文提出将多链路隧道技术作为远程管理的解决方案,采用双隧道模型,从而避免了组件管理对其他业务的影响;通信模块结合本文设计的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协议(CNCMP)和自动例检机制,扩充传统协议的操作原语,能够支持高速移动环境下的自主探测,改善数据采集流程,降低网络通信负担;性能管理模块依据负载评估和链路探测的数据,设计基于客户端迁移增益的组件选举、迁移方案,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同时保障通信链路质量;配置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需求,完善3G/4G接口管理、Wi Fi管理、防火墙管理等配置管理功能;本文基于k-近邻算法,引入故障征兆权重与动态k值选择的方法,将改进的k-近邻算法用于本系统的故障诊断,进一步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然后,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具体代码、流程图阐述了远程管理、网管协议以及各模块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最后,搭建测试环境,验证网管系统的功能与性能。通过测试各模块的功能验证网管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对比测试,验证本文优化的数据采集方案、基于改进k-近邻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性能上的优势。

贵福胜[4](2020)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Web应用性能异常检测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Web应用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在互联网中大量涌现。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浏览器的广泛使用以及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应用的体系结构也日趋复杂。使得影响这些互联网应用系统性能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系统,为了保证应用系统能够平稳可靠地运行,需要对这些Web应用系统的性能进行监控。Web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性能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和异常检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高精度的预测与异常检测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发现Web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性能问题,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向系统管理人员提前进行预警,让系统和网络管理人员及时地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干预,减少应用系统因故障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及可靠性。Web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性能时间序列数据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对应用性能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具有高度的挑战性。本文选取被监测应用系统的响应时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用系统响应时间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预测,并通过异常检测算法对应用系统的性能状况进行检测,最终实现了适用于响应时间序列数据特性的高效的性能预测模型和异常检测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基于应用性能管理系统平台获取性能数据,采用Kafka接收响应时间性能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操作实现对性能数据的清洗,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为预测模型的预测和异常检测模型的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2)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IPSO-LSTM,该预测模型缩减了寻优的时间,提高了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了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训练次数、学习率和各个网络层神经元的数目,缩减了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寻找最优参数的时间,提高了预测模型预测的精度,为后面性能数据的异常检测打好了良好的基础。(3)本文在分析性能数据异常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阈值的异常检测法。将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偏差值作为异常是否发生的判断依据。由于Web应用系统性能数据是根据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本文采用滑动区间与相对偏差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来对Web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性能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常检测。该方法实现了性能数据的在线检测,可以方便、快速地对Web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实时的性能数据进行异常检测。

吕明[5](2019)在《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中节点规模和服务数量的不断扩大,传统互联网的原始设计在网络安全性、可扩展性、移动性方面存在许多弊端。标识网络采用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然而,标识网络中的功能节点与服务众多,目前缺乏集中管理与控制的系统;并且鉴于标识网络独特的语义特征与网络架构,传统网管系统并不适用于标识网络。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对标识网络相关设备的管理功能。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管理相关协议和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出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网络管理系统,支持通过Web浏览器登录管理系统,并且采用分布式采集与集中式管理的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然后,针对现有网络管理协议的设计缺陷,设计了适用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协议以及通信机制,提升网管系统在某些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同时,针对传统管理信息库的设计缺陷,本文提出了基于字典树与AVL树相结合的管理信息结构,改善管理对象的查询效率和存储空间。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设计综合了关系型数据库与时序数据库技术,并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设计。基于以上设计,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分别对系统管理站、代理和Web服务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系统支持用户追踪定位、网络拓扑发现等功能,完成了对接入交换路由器、核心路由器、映射服务器等节点的拓扑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以及性能管理。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系统的测试环境,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通过Wireshark抓包以及Web浏览器页面操作,验证了系统的所有管理功能;通过编写测试程序,对系统的协议通信流程与管理信息结构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在网络负载、内存占用以及管理对象查找效率方面的表现。

荆培佩[6](2019)在《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现有互联网原始设计思想中的诸多弊端影响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世界各国研究并提出了多个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如具有“三层”、“两域”结构模型的智慧协同网络。在实际应用部署中,智慧协同网络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在接入网中,通过引入族群的概念实现组件的虚拟化。在核心网中,通过组件标识的映射实现数据包的安全传输。现有的网络管理系统目前并没有对智慧协同网络的接入网和核心网进行针对性管理,不能有效地用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管理。本文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分域的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分别设计实现接入网和核心网的网络管理系统,方便管理者对全网进行管控,更好地对智慧协同网络中的服务、资源与组件进行管控协调。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1)设计并实现了分域的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本文将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分为接入网管理系统和核心网管理系统。接入网管理系统注重对组件资源的管理,核心网管理系统注重对组件标识映射和路由的管理。通过统一的管理系统平台,管理员可以对管理系统中的所有子管理系统进行查看和配置。这种对接入网和核心网进行针对性设计的分域管理系统结构,使得管理者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综合管理,更加有效地保证智慧协同网络在接入网和核心网的稳定运行。(2)设计并实现了重资源管理的接入网管理系统。本文采用OpenStack平台实现底层资源虚拟化,重点对监控模块、报警模块和底层资源交互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在监控模块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库存储性能数据,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同时,加入可视化模块,方便管理者通过Web界面管理智慧协同网络中的组件、性能和网络,最终实现对接入网中网络组件层的资源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3)设计并实现了重映射和路由管理的核心网管理系统。本文将智慧协同网络与OpenFlow网络融合,将组件标识分为接入标识和路由标识。重点对分离映射模块、动态选路模块和转发策略下发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提出基于用户驱动与网络感知的动态选路机制和全路径双向流表下发策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映射转发流程。同时,加入可视化模块,方便管理者通过Web界面管理网络中的映射条目和选路策略。最终实现对核心网中映射和路由的管理。最后,本文对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证明了本文设计实现的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接入网进行资源管理,对核心网进行映射和路由管理,进而实现了对全网综合有效的管理,为智慧协同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黄箭[7](2016)在《基于OSGi的智能电网网管平台中性能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电网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上设备(智能电表、DCU终端设备等)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地增加,整个电网网络的复杂性将日益提高。此外,针对目前智能电网AMI项目在可拓展性、可复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的现状,如何设计一个能支持动态扩展、模块化部署和高可维护性的智能电网网络性能管理系统,使其有效管理众多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动态采集、监控设备网元运行性能指标数据,了解设备历史性能趋势并预防故障发生,是本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提出的主要思路是将网络管理平台的性能管理方案应用到智能电网AMI项目,同时基于OSGi规范对性能管理子系统进行设计,利用OSGi框架将系统功能模块进行Bundle组件化以增加软件复用性;在模块之间采用通用的内部通信总线进行通信,保证系统各功能特性按组件方式灵活装载、卸载,实现插件化开发定制。针对性能管理系统对于所采集到的性能数据完整性的要求,本文研究了保证采集数据完整性的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数据完整性策略考虑的性能采集模块功能。为了保证系统在大数据量下能够保持较高效率,本文研究了性能数据汇聚和溢出转储的具体策略,对采集到的性能数据进行数据汇聚及溢出转储处理。此外,本文采用面向接口编程思路来对系统进行实现,以保证系统具备物理模块化特点。本文结合项目研究背景,对比当前电网性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对智能电网网络性能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与设计,系统内部合理划分为性能数据采集管理、性能数据处理、数据监控告警、数据视图展示等模块。同时对系统各业务模块中的性能采集任务管理、性能数据汇聚、性能数据转储、指标模板管理、性能阈值告警、实时性能监控、历史性能展示等业务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分析,采用面向接口编程思路来对系统进行实现。考虑到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对OSGi框架进行研究,并将其成功应用到本性能系统中,为类似于智能电网AMI项目的复杂而难以管理维护的大型企业级开发项目提供实际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

陈希[8](2015)在《基于PTN网管的EMS层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数据业务及多媒体业务的不断进步,业务的传输状况产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SDH(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技术很难使大批新增的数据业务和以太网业务带宽的要求得到满足。所以,一种更灵活、更高效且基于分组的、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输技术--PTN分组传输技术随之产生。同时,面对新的传输网技术及不断增加的以太网业务,需要设计一种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来应对。本论文所研究的就是一种综合网络管理系统--PTN分层型部署网络,其中新增层EMS(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s)是分组传送网络的研究重点,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际价值。本课题来源于武汉某公司的实际项目,以新增EMS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理论上分析了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技术。设计了PTN网管系统的总体架构,研究了组成该网管系统九个功能模块的基本作用以及相关功能。并针对PTN网管单层系统存在的网元个数受限、设备种类单一以及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分层部署的设计思想。2.重点对构成PTN分层网管中新增EMS层的三个层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RMI服务层的程序流程,研究了业务逻辑层的接口程序,分析了SBI南向接口与数据库服务层的程序设计流程。其次通过Spring技术将这三层对象以松耦合的方式集成,以此减少代码改写量,提高代码复用率。最后利用面向接口的技术调用各层对象实现EMS层的基本功能。3.根据PTN管理系统测试拓扑图搭建网管测试环境,对分层网管系统新增EMS层做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EMS层的基本功能,还提高了网管性能,达到了网管扩容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分层网管中新增EMS层的研究,解决了单层网管存在的网元个数受限、设备种类单一以及性能较差的缺陷,同时实现了网管扩容,网元设备多样化的目的。

陈飞飞[9](2014)在《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接口系统是一款面向对象,以数据为中心设计,以CORBA为核心技术,以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为依托的分布式数据交换系统。该系统以为了精确便捷操控各种网络设备,如:基于SDH光传输设备,MSTP/MSAP,协议转换器,光纤收发器,PCM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企业网关,TDM over IP产品等为目的,对于不同设备厂商开发的同类型设备进行数据的统一交互,以达到将对于用户透明的分布在各物理地区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并综合利用。避免了由于网络中单点资源失效,如服务器故障,网路拥塞,数据库档机等问题,导致的整个系统崩溃,同时,也将单点负载转移到多点,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如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网络层的路由器,或是多业务传输平台,多业务访问平台,协议转换类型设备,信号收发类型设备等,该分布式接口系统均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根据网络设备对不同模块的不同需求,如本人开发的告警上报模块,性能统计模块,数据配置模块等,进行切面处理,以根据需求不同而将功能模块有选择,方便快捷地配置到不同类型设备为思想,达到随用随配,随买随配,先试用后付费的目的。再者,对于同种类型但不同型号的设备,如H9MO类型设备包括型号为LMXE, LME, LMFIT等主流多业务操控平台,将模块化层面下,依照不同功能需求,以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对同一功能模块再进行细划分,以及达到一种更加细致的但却方便可控的方式管理设备,操控设备。本文分析了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接口系统在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背景下的原始需求,核心技术以及开发语言的选用。介绍并具体描述了系统框架概要设计,系统各个模块详细设计,数据模型类别的分析与界定,数据实体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与系统所集成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耦合,数据的交互和展现。本文还就系统所使用的CORBA核心技术,以及开发环境的选用与搭建,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纵观全文,读者可通过阅读本文的摘要部分,对该文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对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接口系统的应用场景,使用目的以及详细设计与实现方式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陈瑞[10](2012)在《基于CORBA的PTN网管北向接口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PTN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多厂商设备的介入使得网络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针对PTN网络管理系统为运营商提供了一套北向接口的设计方案,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能够更高效的监视和维护网络设备,保障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运营商提供更简单更友好的操作和服务。在TMN五层管理框架中,PTN网管系统处于第二层。本文从PTN网管的总体需求入手,分析了基于TMN的多层次PTN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将CORBA技术用于TMN中不同层次间的通信接口,弥补TMN Q3接口的实现过于复杂的问题。北向接口是上层网管系统的服务入口,因此网管系统中设计出一套合理有效地北向接口尤为重要,本文将着重介绍北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本文根据网管北向接口的功能,参照了TMN模型,将系统划分了不同模块,阐述了CORBA技术在整体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然后确定了北向接口的管理功能,逐步细化网管北向接口的开发,详细描述了北向接口服务器的实现过程,并设计了配置管理模块的信息模型,并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对象提出了多种OAM操作。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通过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的测试,能够满足运营商对PTN网管系统建设的要求,在电信业的复杂集成网管系统中有明显优势。

二、分布式EMS系统中性能管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布式EMS系统中性能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地一体化网络研究现状
        1.2.2 网络管理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架构
2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及网管技术
    2.1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系统
        2.1.1 天地一体化网络介绍
        2.1.2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结构
        2.1.3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工作流程
    2.2 网管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2.1 Websocket协议
        2.2.2 Model-View-View Model模式
        2.2.3 面向切面编程思想
    2.3 本章小结
3 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3.1 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1 用户管理需求分析
        3.1.2 网络性能管理需求分析
        3.1.3 管理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1.4 标识映射及标识路由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3.2 网络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3 Web服务设计
        3.3.1 开发方案设计
        3.3.2 管理员可视化界面设计
        3.3.3 通信模块设计
    3.4 天地一体化网络资源管理设计
        3.4.1 网络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3.4.2 标识路由管理设计
        3.4.3 数据库存储设计
    3.5 天地一体化网络性能管理设计
        3.5.1 实时性能监控设计
        3.5.2 定时性能数据收集设计
    3.6 网管系统安全设计
        3.6.1 系统日志模块设计
        3.6.2 认证鉴权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管系统实现
    4.1 Web服务实现
        4.1.1 管理员操作界面组件管理实现
        4.1.2 管理员操作界面组件实现
        4.1.3 数据可视化模块实现
        4.1.4 通信模块实现
    4.2 网络资源管理实现
        4.2.1 网络用户管理实现
        4.2.2 标识路由管理实现
    4.3 天地一体化网络性能管理实现
        4.3.1 实时性能查询列表更新实现
        4.3.2 实时性能查询任务执行
        4.3.3 定时性能数据采集实现
    4.4 网管系统安全实现
        4.4.1 日志模块实现
        4.4.2 管理员信息管理实现
        4.4.3 管理员认证登录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网管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系统测试
        5.2.1 部署测试
        5.2.2 用户登录授权测试
        5.2.3 用户管理测试
        5.2.4 Websocket测试
        5.2.5 路由管理测试
        5.2.6 性能管理模块测试
    5.3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标识网络相关研究
        1.2.2 网络管理系统相关研究
        1.2.3 分域网络管理相关研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与技术
    2.1 标识网络
    2.2 网络管理系统
        2.2.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2.2.2 网络管理的内容
        2.2.3 网络管理模式分类
    2.3 深度强化学习
        2.3.1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2.3.2 强化学习
        2.3.3 深度学习
        2.3.4 深度强化学习
    2.4 本章小结
3 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设计需求分析
    3.2 系统架构及模块设计
        3.2.1 系统架构设计
        3.2.2 系统各层模块设计
    3.3 管理信息库模块设计
        3.3.1 管理信息库设计
        3.3.2 OID查询模块设计
    3.4 INDMP协议设计
        3.4.1 报文首部设计
        3.4.2 各PDU载荷设计
        3.4.3 各PDU通信流程设计
        3.4.4 设备放置决策部署流程设计
    3.5 管理数据库模块设计
    3.6 基本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3.7 数据获取模块设计
    3.8 设备放置策略模块设计
        3.8.1 被管设备放置问题
        3.8.2 管理成本函数建模
        3.8.3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模
        3.8.4 算法框架设计
        3.8.5 决策生成
    3.9 本章小结
4 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总体实现
    4.2 管理信息库模块的实现
        4.2.1 OID树的实现
        4.2.2 OID查询模块的实现
    4.3 INDMP协议的实现
        4.3.1 INDMP协议报文的实现
        4.3.2 INDMP通信模块的实现
    4.4 管理数据库模块的实现
    4.5 基本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6 数据获取模块的实现
    4.7 设备放置策略模块的实现
        4.7.1 标识网络环境建模实现
        4.7.2 算法搭建子模块的实现
        4.7.3 算法训练子模块的实现
        4.7.4 决策生成子模块的实现
    4.8 本章小结
5 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功能测试
        5.1.1 测试拓扑
        5.1.2 INDMP通信功能测试
        5.1.3 基本管理功能模块测试
        5.1.4 管理数据库模块测试
    5.2 策略性能测试
        5.2.1 测试拓扑
        5.2.2 算法收敛分析
        5.2.3 奖励值对比分析
        5.2.4 管理成本对比分析
        5.2.5 管理负载程度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网络管理研究现状
        1.2.1 网络管理协议研究现状
        1.2.2 网管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研究
    2.1 协同网络组件研究
        2.1.1 协同网络组件实体
        2.1.2 协同网络软件资源
    2.2 网络管理相关概述
        2.2.1 网络管理系统结构
        2.2.2 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2.3 网络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与算法
        2.3.1 服务器负载均衡
        2.3.2 故障诊断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
    3.1 管理需求分析
    3.2 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3.2.1 总体架构
        3.2.2 模块组成
    3.3 远程管理设计
    3.4 通信模块设计
        3.4.1 网络管理协议设计
        3.4.2 网络管理信息库设计
        3.4.3 自动例检设计
    3.5 性能管理模块设计
        3.5.1 负载评估
        3.5.2 基于迁移增益的组件选举
        3.5.3 组件迁移
    3.6 配置管理模块设计
    3.7 故障管理模块设计
        3.7.1 整体设计
        3.7.2 基于改进k-近邻算法的故障诊断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实现
    4.1 管理平台架构实现
    4.2 远程管理实现
    4.3 通信模块实现
        4.3.1 网络管理协议实现
        4.3.2 网络管理信息库实现
        4.3.3 自动例检实现
    4.4 性能管理模块实现
        4.4.1 负载评估实现
        4.4.2 基于迁移增益的组件选举实现
        4.4.3 组件迁移实现
    4.5 配置管理模块实现
    4.6 故障管理模块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设备与环境
    5.2 功能测试
        5.2.1 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5.2.2 性能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5.2.3 远程与配置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5.2.4 故障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5.3 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Web应用性能异常检测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用性能监测的研究现状
        1.2.2 时间序列预测研究现状
        1.2.3 异常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应用性能管理相关概念
    2.2 时间序列相关理论
        2.2.1 时间序列基本概念
        2.2.2 时间序列分析技术
    2.3 神经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
    2.4 数据处理的相关组件
        2.4.1 Kafka消息中间件
        2.4.2 Spark流数据处理平台
    2.5 异常检测相关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1 性能数据的获取
    3.2 性能数据的处理
        3.2.1 数据准备
        3.2.2 数据过滤
        3.2.3 数据预处理
        3.2.4 Spark对性能数据的聚合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性能预测模块的研究
    4.1 预测模块设计
    4.2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4.3 粒子群优化算法
    4.4 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4.5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5.1 实验环境
        4.5.2 实验数据
        4.5.3 数据格式化操作
        4.5.4 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
        4.5.5 预测时间间隔
        4.5.6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异常检测模块的研究
    5.1 异常检测模块设计
    5.2 异常检测模块的实现
        5.2.1 实现原理
        5.2.2 异常检测流程
        5.2.3 检测算法评价指标
        5.2.4 检测阈值的确定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管理协议研究现状
        1.2.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2.3 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2 标识网络及网络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标识网络体系架构与组网模型
    2.2 网络管理相关概述
        2.2.1 网络管理系统组成四要素
        2.2.2 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2.2.3 网络管理编码格式
    2.3 网络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与算法介绍
        2.3.1 MVVM模式
        2.3.2 B/S架构
        2.3.3 时序数据库
        2.3.4 字典树
        2.3.5 拓扑发现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1 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1 整体需求分析
        3.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整体方案设计
    3.3 网管协议设计
        3.3.1 报文格式设计
        3.3.2 通信流程设计
        3.3.3 差错控制设计
    3.4 Web服务设计
        3.4.1 GUI模块设计
        3.4.2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3.4.3 指令解析模块设计
    3.5 系统代理设计
        3.5.1 管理信息库设计
        3.5.2 MIB访问模块设计
        3.5.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5.4 协议通信模块设计
    3.6 系统管理站设计
        3.6.1 数据库存储设计
        3.6.2 数据库访问模块设计
        3.6.3 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开发运行环境
    4.2 协议报文实现
    4.3 Web服务实现
        4.3.1 GUI模块实现
        4.3.2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4.3.3 指令解析模块实现
    4.4 系统代理实现
        4.4.1 管理信息库实现
        4.4.2 MIB访问模块实现
        4.4.3 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4.4 协议通信模块实现
    4.5 系统管理站实现
        4.5.1 数据库访问模块实现
        4.5.2 拓扑管理子模块实现
        4.5.3 配置管理子模块实现
        4.5.4 性能管理子模块实现
        4.5.5 告警管理子模块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网络管理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协议通信模块测试
        5.2.2 拓扑管理模块测试
        5.2.3 配置管理模块测试
        5.2.4 告警管理模块测试
        5.2.5 性能管理模块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通信流程网络负载测试
        5.3.2 管理信息库性能测试
        5.3.3 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1.2.2 网络管理研究
    1.3 选题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概述
    2.1 智慧协同网络
        2.1.1 智慧协同网络体系结构
        2.1.2 智慧协同网络工作原理
    2.2 OpenStack平台
        2.2.1 基本概念介绍
        2.2.2 OpenStack体系架构
    2.3 时间序列数据库
    2.4 OpenFlow技术
        2.4.1 OpenFlow概述
        2.4.2 OpenFlow控制器
        2.4.3 OpenFlow交换机
        2.4.4 OpenFlow协议
    2.5 本章小结
3 网络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业务需求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2 网络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3 接入网管理系统设计
        3.3.1 总体设计
        3.3.2 组件管理设计
        3.3.3 网络管理设计
        3.3.4 性能管理设计
        3.3.5 可视化模块设计
    3.4 核心网管理系统设计
        3.4.1 组网方案设计
        3.4.2 通信流程设计
        3.4.3 总体模块设计
        3.4.4 分离映射模块设计
        3.4.5 状态测量模块设计
        3.4.6 动态选路模块设计
        3.4.7 转发策略下发模块设计
        3.4.8 可视化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网络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4.1 网络管理系统总体实现
    4.2 接入网管理系统实现
        4.2.1 监控模块实现
        4.2.2 报警模块实现
        4.2.3 可视化模块实现
        4.2.4 其它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4.3 核心网管理系统实现
        4.3.1 分离映射模块实现
        4.3.2 状态测量模块实现
        4.3.3 动态选路模块实现
        4.3.4 转发策略下发模块实现
        4.3.5 可视化模块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功能测试与性能分析
    5.1 测试环境介绍
        5.1.1 接入网测试环境
        5.1.2 核心网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和分析
        5.2.1 接入网管理系统功能测试和分析
        5.2.2 核心网管理系统功能测试和分析
        5.2.3 管理系统总体实现功能测试和分析
    5.3 性能测试和分析
        5.3.1 接入网管理系统监控模块性能测试和分析
        5.3.2 核心网管理系统动态选路模块性能测试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OSGi的智能电网网管平台中性能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清单
专业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于电网网络性能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对于OSGi框架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OSGi规范原理
        2.1.1 OSGi系统全貌
        2.1.2 OSGi核心框架
        2.1.3 模块层规范原理
        2.1.4 生命周期层规范原理
        2.1.5 服务层规范原理
    2.2 Spring DM框架
        2.2.1 Spring DM简介
        2.2.2 Spring DM企业应用
    2.3 网管平台框架
        2.3.1 平台业务分层
        2.3.2 基础平台组件
        2.3.3 运行容器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定义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功能需求
        3.2.2 系统性能需求
    3.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AMI系统组网设计
        3.3.2 网管平台架构设计
        3.3.3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3.3.4 系统组件规划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详细设计
    4.1 性能采集管理模块设计
        4.1.1 模块设计分析
        4.1.2 性能数据完整性定义
        4.1.3 关键流程设计
        4.1.4 类图设计
    4.2 性能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2.1 模块设计分析
        4.2.2 关键流程设计
        4.2.3 类图设计
    4.3 性能监控管理模块设计
        4.3.1 模块设计分析
        4.3.2 关键流程设计
    4.4 性能视图展示模块设计
        4.4.1 模块设计分析
        4.4.2 关键流程设计
    4.5 数据库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现与测试
    5.1 开发环境介绍
    5.2 核心模块实现
        5.2.1 性能数据采集实现
        5.2.2 性能数据汇聚实现
        5.2.3 性能阈值告警实现
        5.2.4 性能指标模板管理实现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框架介绍
        5.3.2 单元及集成测试
        5.3.3 功能测试
    5.4 运行界面效果
        5.4.1 指标监控模板管理界面
        5.4.2 性能采集任务管理界面
        5.4.3 实时性能界面
        5.4.4 历史性能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PTN网管的EMS层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1.2 网管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TN技术发展历程
        1.2.2 PTN网管系统的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PTN网管系统总体设计及改进
    2.1 PTN网管的技术研究
        2.1.1 PTN技术实现协议
        2.1.2 PTN的关键技术
        2.1.3 PTN的开发工具
        2.1.4 PTN模块的应用技术
    2.2 PTN网管系统设计
        2.2.1 系统框架设计
        2.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3 PTN网管系统设计的改进
        2.3.1 PTN网管部署结构
        2.3.2 EMS层的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层部署网络下EMS层的设计
    3.1 总体设计
    3.2 详细设计与实现
        3.2.1 RMI结构设计
        3.2.2 业务逻辑设计
        3.2.3 SBI南向接.与数据库服务的设计
        3.2.4 整体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层部署网络下EMS层的实现及测试
    4.1 EMS系统的实现
        4.1.1 系统运行环境
        4.1.2 系统组件
        4.1.3 系统部署方案
        4.1.4 系统架构
    4.2 EMS系统的功能测试
        4.2.1 功能结构图
        4.2.2 客户端测试
        4.2.3 服务器测试
        4.2.4 数据库测试
    4.3 EMS系统的性能测试
        4.3.1 系统扩容
        4.3.2 网元同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改进方向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核心技术简述
    2.1 CORBA概述
        2.1.1 CORBA规范
        2.1.2 CORBA版本
        2.1.3 CORBA相关内容
    2.2 CORBA架构简述
        2.2.1 CORBA框架的接口类别
        2.2.2 CORBA框架的服务级别
    2.3 CORBA的服务简述
        2.3.1 CORBA命名服务
        2.3.2 CORBA生存周期服务
        2.3.3 CORBA事件服务
        2.3.4 CORBA事务服务
        2.3.5 CORBA并发控制服务
        2.3.6 CORBA安全服务
        2.3.7 CORBA持久性服务
        2.3.8 CORBA对象关系服务
        2.3.9 CORBA其它服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3.1.1 网元权限操作集
        3.1.2 网管权限操作集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设备管理需求
        3.2.2 告警管理需求
        3.2.3 性能管理需求
        3.2.4 通知管理需求
        3.2.5 报表管理管理需求
        3.2.6 拓扑管理需求
        3.2.7 安全管理需求
        3.2.8 任务管理需求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3.3.1 系统的可靠性
        3.3.2 系统的易用性
        3.3.3 系统的可移植性
        3.3.4 系统的响应与并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2 系统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4.2.1 系统的表现层
        4.2.2 系统的业务逻辑层
        4.2.3 系统的持久层
        4.2.4 系统与NMS,EMS的关系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模块间数据流
        4.3.2 调用模块分析
    4.4 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
        4.4.1 数据概念模型的设计
        4.4.2 数据物理模型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北向接口系统初始化与启动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2 性能RMON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功能详细设计
        5.2.2 模块的算法
        5.2.3 模块的类设计
        5.2.4 模块的编码实现
    5.3 定时任务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功能详细设计
        5.3.2 模块的业务流程
        5.3.3 模块的类设计
        5.3.4 模块的包结构与编码实现
    5.4 SDH性能查询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4.1 功能详细设计
        5.4.3 系统调用NMS的界面
        5.4.4 模块的类设计
        5.4.5 模块的编码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CORBA的PTN网管北向接口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CORBA 技术
    1.4 分组传送网(PTN)
    1.5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以及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PTN 网管北向接口设计与分析
    2.1 PTN 服务器模块化设计方案
    2.2 北向接口功能和技术分析
    2.3 北向接口开发环境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网管北向接口的实现
    3.1 接口设计方法以及模型对象关系
    3.2 NBI 服务器的实现
    3.3 配置管理模块对象及接口定义
    3.4 本章小结
4 网管系统集成测试
    4.1 系统测试环境
    4.2 系统运行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终结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分布式EMS系统中性能管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标识协议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标识网络分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世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彭思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Web应用性能异常检测的研究与实现[D]. 贵福胜.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基于标识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吕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智慧协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荆培佩.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基于OSGi的智能电网网管平台中性能管理的设计与实现[D]. 黄箭. 东南大学, 2016(03)
  • [8]基于PTN网管的EMS层研究与实现[D]. 陈希. 武汉理工大学, 2015(12)
  • [9]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飞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10]基于CORBA的PTN网管北向接口设计与实现[D]. 陈瑞.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分布式EMS系统的性能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