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先进技术整治河道流态,保护河岸和工程

应用先进技术整治河道流态,保护河岸和工程

一、应用先进技术整治河道水流形态保护河岸和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胡杰龙[1](2021)在《新型透水丁坝水力特性及其对鱼类行为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发展与保护历来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发展长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过去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航道等级,航道管理部门建设了一系列的航道整治工程,其中丁坝是最典型的航道整治建筑物,传统的散抛石丁坝改善了通航条件,但同时改变了局部航道的水流和地形,影响了航道局部生境,对鱼类洄游和栖息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寻求一种既能满足航道整治功能又能改善航道局部生境,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和适宜栖息环境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散抛石丁坝在结构稳定性和对鱼类行为影响上的局限,并借鉴溢流堰溢流面WES曲线设计了一种新型透水丁坝,并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传统散抛石丁坝为对照组,系统研究了新型透水丁坝对航道水力特性、地形冲淤特性以及鱼类上溯和栖息行为的影响机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对丁坝附近水流流场和紊动特性分析,确定了WES曲线型断面能够有效降低漫坝水流流速和紊动强度;丁坝透水孔能够减弱坝头水流集中程度,降低坝头水流流速和紊动强度。明确了新型透水丁坝透水孔处紊动强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丁坝透水孔处水流紊动强度的计算公式,验证了丁坝透水孔作为鱼类上溯通道的可行性。(2)根据航道河床冲淤特征,探明了航道冲淤面积对丁坝透水率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坝头冲刷坑深度与坝头水流特征参数、丁坝护底结构长度和有效冲刷时间等影响因子的耦合计算模型。(3)研究了草鱼幼鱼对流速因子的响应,提出了草鱼幼鱼游泳能力与体长的函数关系。随着体长的增加,幼鱼的临界游速以幂函数形式增大,而感应流速则无明显改变;喜好流速处于感应流速和60%临界游速之间。根据草鱼上溯路径识别草鱼上溯行为模式,明确了传统散抛石丁坝和新型透水丁坝对草鱼上溯行为模式和栖息地点选择的影响机制。(4)基于Shannon熵和景观斑块化方法提出了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丁坝水力特性和地形冲淤特性,分析了不同流量、不同丁坝透水率下的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指标的变化规律。流量越大流速多样性指标越大,地形多样性指标随着丁坝透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5)通过对草鱼上溯成功率以及丁坝集鱼效果分析,建立了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指标与草鱼上溯成功率和草鱼平均聚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当流速在草鱼喜好流速范围内,草鱼上溯成功率随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指数增长而线性增长,当流速超出草鱼适宜流速范围后,上溯成功率急剧下降。草鱼平均聚集度随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指数增长近似线性增长。(6)相对传统散抛石丁坝,新型透水丁坝不但能够减缓坝体周围冲刷,提高结构稳定性,而且能够为草鱼洄游提供上溯通道,营造有利于草鱼上溯和栖息的水动力条件和地形条件,提高草鱼上溯成功率,增大丁坝附近草鱼平均聚集度。

裴佩[2](2021)在《景观绩效视角下的北方城市内河更新设计研究 ——以大连马栏河更新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容忽视的“城市病”。特别是在老旧城区中存在着更为严峻的客观事实,物质空间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生态环境逐渐衰退,资源条件限制更新等问题普遍存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上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这样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等理念空前高涨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城市中有限的自然资源促进城市内河空间发挥出最大作用,为人们在逼仄的高楼建筑群中提供一处能够亲近自然的滨水空间,是当前城市规划学科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借助“景观绩效”理论的研究内容,并对北方城市内河更新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从而建立起景观绩效与规划设计的相互作用模式,然后选取国外已经进行景观绩效评价的内河更新案例,分析其有效提升景观绩效的更新措施。接下来以上文的理论及案例研究为基础,将北方内河更新作为主要研究主题,遴选出适用的景观绩效因子,搭建因子与策略的关系构架,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次,总结归纳适用于北方内河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途径,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更新项目的景观效益最大化。并以大连马栏河更新设计为例,进行了策略验证,结果发现设计后的内河项目在生态及社会效益层级下,共计9项景观绩效指标都获得了显着提升。论文希望能通过景观绩效的介入对评价体系指导更新设计的问题进行探究。将前后期的评价方法融合,通过量化评价的方式对设计前后的方案进行对比,预测可能产生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此外结合对已进行过景观绩效评价的相关项目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反推城市内河更新的影响效益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更新设计策略。分别从策略和具体设计验证两方面对景观绩效评价指导更新设计的途径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适用于相关内河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手法,为北方城市内河更新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为解决目前面临的内河更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吴昊天[3](2021)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镇河流体系面临着巨大冲击,废水排放显着增加、河流生态基流不足、生态调节功能降低以及景观品质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城镇河流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城镇发展中的“生态核”作用。如何以景观生态学为切入点,在充分发挥城镇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的同时,保护与修复城镇河流生态环境、打造城镇滨水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方法,对典型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成功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结合江苏省里下河城镇的特点,对里下河河流景观生态建设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适用于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并进行了可视化模块开发,将其应用到高邮市南澄子河治理工程实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和提出的适用于江苏省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的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可为江苏及国内同类型地区的河流景观生态建设方案提供借鉴。

张书峰[4](2021)在《基于砾石群布置的裁弯河道内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了抵御洪水,或是航道开发,亦或是城市扩张,人们采取了人工裁弯取直的河道整治措施。除此之外,河道自然裁弯亦对生物栖息地造成较大的破坏。为评估城市化进程中河道裁弯取直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探讨砾石群对河道栖息地自然化改造的效果,研究裁弯砾石群河道的生态需水量。以金沙溪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区域优势鱼种——鲢鱼为目标物种,耦合河段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拟,研究了河道裁弯取直前后鲢鱼栖息地的质量变化,以及裁弯河道内砾石群布置方式对鲢鱼栖息地的影响特性,并利用栖息地法研究裁弯砾石群河道的生态需水量。研究表明:(1)通过对原河道裁弯取直,进出口断面水位分别降低0.64m和2.23m,20年一遇洪水位大幅回落,有效解决了研究区域防洪问题。裁弯河道鲢鱼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WUA)大幅减少,且鲢鱼可用面积百分率(PUA)由原河道的17.99%骤减至9.20%,水流Fr在原河道主流线附近有明显的增大,剪切速度值由原河道的横向梯度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裁弯取直在疏通河道降低洪水位同时也破坏了原河道的流态,使得河道水流流态恶化,鲢鱼可生存空间减小。(2)通过对裁弯河道布置砾石群,位于凹岸且布置密度最大的方式鲢鱼栖息地可用面积百分率由裁弯河道的9.20%增长至15.06%,砾石群下游附近水流的Fr由裁弯河道的0.13~0.40降低至0~0.27之间,剪切速度值由裁弯河道的0.11~0.16降低至0~0.11之间,砾石群下游区域形成低速水流区。且在河道中间设置固定点比较同位置不同布置密度的Fr,分别为0.46、0.47、0.48,认为同一位置随着布置密度的增大,河道主流区流速也将增大,且河道中Fr较小的区域逐渐增大。布置于河道中间及凸岸的砾石群均产生了适宜鲢鱼生存的栖息地,故砾石群的布置创造了适宜鲢鱼的生存环境,对鲢鱼栖息地自然化改造效果显着。(3)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极差及方差分析,认为各因素对PUA影响大小顺序为:河道流量>砾石堆积体边长>砾石堆积体间距;单体砾石堆积体边长为20m,间距为9m,流量为1418m3/s时,为最佳砾石群特征及河道流量组合;并通过设置不同的流量工况得出原河道生态需水量为718m3/s,裁弯砾石群河道生态需水量为618~696m3/s。砾石群的布置保护了鲢鱼栖息地的稳定性,且达到鲢鱼栖息地最佳状态所需水量减少,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赖敬飞[5](2020)在《长江九江段河流崩岸模型试验与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河流大国,崩岸现象频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河流自然灾害,崩岸严重威胁河流防洪工程和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沿岸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而河道水位变化是导致河流岸坡发生崩岸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岸坡土体因水位上升受水流浸泡后,其抗剪强度将大幅降低,而发生水位突降时,因孔隙水压不能及时消散,影响岸坡的稳定性。然而崩岸的发生机理复杂,研究尚未成熟,所以对河流崩岸机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针对崩岸险情制定相应的护岸措施来缓解崩岸带来的影响,对我国河流的防洪减灾、岸坡防治及河流正常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九江长江河流崩岸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在广泛研究收集和总结归纳了前人实践经验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崩岸实际发生河段进行现场调研,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等方式对河流崩岸机理进行探究,最后根据长江护岸工程经验,介绍了崩岸的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归纳总结了河流崩岸的类型、特点,分析了崩岸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危害,以及时空分布规律;2.通过开展室内物理力学及模型试验,揭示了河流岸坡在水位升降条件下岸坡失稳及破坏的原因;3.分析了渗流与崩岸的关系,对河流岸坡在水位上升、高水位保持及水位下降全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揭示了水位变化与岸坡稳定性之间的影响关系。4.介绍了崩岸预测及护岸工程类型,对抛石、砌石护岸工程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指明了未来河流护岸工程的发展方向。

李静[6](2020)在《西安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道是城市文明的起源,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彰显魅力的组成部分。河道承担着排洪、调节气候、水资源涵养和生态的功能。滨水区也承载着景观和亲水功能,是城市中居住、交流、以及日常活动的高质量生境走廊。当前,全球都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如何通过修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河道景观以及增加游憩价值来提升城市的标志形象,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城市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展,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入到城市周边的河道,来自于乡村、田野等清新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输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河道景观,它不但能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居民的休闲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作为城市中难得的滨水空间是一条独特靓丽的风景线。本文以城市双修为背景,结合区域的特殊概况和当地的人文特点,制定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将生态修复理念和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文章分别从生态、游憩、景观、文化等多方面来对新河河道进行景观修复设计研究,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区域文化特色的河道景观廊道为总目标,把新河河道景观修复看作促进沣西新城水生态轴线的重要部分,使得河道景观不但能够反映城市水域空间的风景,更能彰显城市的魅力。在修复过程中,利用景观美学设计方法和作用对其河道景观区的基本设施做了具体的规划和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在突出生态的理念的同时紧扣乡土文化和植物景观的景观特征,营造生态、休闲及视觉形象良好的河道景观,塑造一个具有生态的、富有活力的新河河流廊道,给更多其他城市的河道景观修复建设提供参。

聂天一[7](2020)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泰安梳洗河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出现了生活和工业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城市河流过度渠化改造等现象,导致了城市河流的生态与景观退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双修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开展,城市河流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将生态修复与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相结合可以提升城市河流景观品质、恢复城市河流生态功能,推动城市双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背景、相关概念,分析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动态及相关案例,归纳了生态修复背景下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的发展趋势。其后,从地貌特征、水文特征、景观格局三个方面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简要概述,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照和依据。对城市河流存在的河流污染,河流水文情势改变,河流地貌形态改变,河流连通性受阻等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自然河流为导向,生态修复与防洪安全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河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协调,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兼顾,六项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原则。以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参照,针对城市河流存在的生态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改造设计原则,提出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策略,策略分为流域尺度、河段尺度、场地尺度三个层次,在流域尺度,保护水源地,构建河湖生态与雨洪调蓄体系,恢复自然水文情势,在河段尺度,根据空间特点分为紧缩型河段和拓展型河段,恢复河流自然地貌形态,构建弹性河流景观,在场地尺度,利用生态护坡和河流内栖息地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环境,构建梯级净化系统,净化城市面源污染。最后将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策略应用在梳洗河景观改造设计实践中,进一步论证了在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中结合生态修复理念的可行性,将梳洗河打造成一条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并具有雨洪调蓄与水质净化功能的城市绿色生态廊道。

卓蓓蕾[8](2020)在《西安涝河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从古至今,地球内生物从生活到工作等行为活动,都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维持,其组成结构和类型复杂多样。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河道生态系统占据主要部分。随时间的推移,环球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而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也伴有源源不断且过度的提取及利用,这严重影响河道原自然境况。自20世纪,居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现状,他们逐渐开始向往和追求更高层次即精神满足。可现阶段河道已不再是历史时期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其生态系统也丧失自我净化、循环等能力,这些恶劣的现况远难达到人们需求的精神层次。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使人们对学识、科技的更深层学习,以及河道生态景观修复相关认知、研究的更高层提升。因此,如何进行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是我国当前重点关注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安涝河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为研究内容,首先,学习与熟知河道生态景观修复的相关概念、理论,及设计原则,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比总结一些典型且具代表意义的国内外研究及案例。随后,针对西安涝河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资料收集,发现该区存在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即河流水体水质破坏、河岸亲水性差、岸坡人工化痕迹重、易发生水土流失等自然危害、部分景区缺少独特的闪亮点等问题。而涝河属于西安“八水”之一,同时地处关中环线旅游带,恶劣的空间环境不利于该区乃至关中的旅游发展,甚至影响城市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针对这些现状问题,基于各种理论概念与文献资料,从河道生态安全、历史文化、园林美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着手,总结出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进行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和节点区生态景观营造的两方面整体性设计策略研究。最终,在完善河身形态、水体多级净化、生态化河岸、坡地海绵城市的河道生态景观专项修复的同时,进行涝河峪口水源保护区、天桥湖、飞行学院生态公园、渭涝湿地这4个节点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有助于提升涝河乃至西安的整体形象,将其打造为集安全、生态、文化、休闲、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城市空间,并对城市乃至关中地带的旅游产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希望该研究思路及方法,能为其他河道自然环境的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郅爽[9](2019)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 ——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百泉河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新时期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和意义。大量工业、产业、住区建设加快了国家经济发展同时,却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由此产生了河道生态结构退化、水体污染问题严峻、洪灾泛滥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河道系统的损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而且,衰败的河道景观风貌也难以满足人民的功能需要。因此,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刻不容缓。本文着眼于河道系统的生态复兴、景观重塑及河道近自然化驳岸改造等论题,以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对河道景观生态修复的概念、特征、方法、策略等进行了多方向、多层次的研究,将生态理论落实于河南省百泉河规划设计具体实践中,研究河道生态修复在多种功能、类型、尺度下的意义和策略。本文结合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理论和景观风貌工程建设实践中,从六个方面对城市河道的发展进程、现阶段理论研究、生态修复策略等进行综合阐述和思考。第一章针对河道景观生态发展的内容、目的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理论综述,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第二章从城市河道和生态修复的概念、特质出发,基于风景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来说明河道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的研究意义及必要性。第三章将理论落实于实践,从整体考量、具体措施、分区规划及人文活动来论述针对不同类型、面临不同问题的河道生态修复的具体策略。第四章则基于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河道生态治理经验和教训。第五章以河南省新乡市百泉河为例,对小流域治理的特点及河道现状进行分析,以风景园林的技术方法对百泉河道进行分区段规划设计和策略探究,提升百泉河整体景观风貌,保证河道安全,净化水体质量,达到辉县的“生命、生活、生态、生产”之间平衡发展。本论文通过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及实践策略等系统总结,将生态修复理论落实于河道建设实践中,从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中来探索创新点,希望可以对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及科学策略,同时对河道生态修复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方法。

刘丹林[10](2019)在《基于近自然理念的城市次级河流景观设计研究 ——以重庆市竹溪河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扩张,许多位于城市外围的次级河流慢慢成为了城市内部或跨越城市部分区域的河流,这些处在城市区段内的次级河流与城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们与城市的发展相依相存。然而,为了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对这部分河流采取的统一模式化的渠化处理,让它们失去了河流本该有的丰富多样的自然特征,与此同时也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无法预估的威胁与破坏。对于怎样延续河流的原始景观风貌,又让城市与河流相生相融,使其成为城市中的自然,是值得我们关注研究的问题。本篇论文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研究基于近自然理念下城市次级河流的景观设计策略。将河流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媒介,在追求最大化地保持河流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使其融入到城市环境当中。全文遵循“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性逻辑思路,展开对城市次级河流规划设计的研究。全文一共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首先是对此次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了论述,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明确次级河流和近自然理想的概念界定,梳理近自然理论的发展脉络,搭建研究框架;然后对河流的自然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城市河流存在的现状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总结了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的特征及现状问题。第二部分为第三章:对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项目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河流近自然化学说的内涵和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第三部分为第四章:总结了近自然理念下次级河流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处理方式。并基于近自然思想的内涵和经验,归纳近自然理念下次级河流景观设计的设计策略,为项目的实践设计提供依据。第四部分包括第五、六章:对竹溪河河道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具体设计策略进行详细阐述,对近自然视角下河流景观设计策略进行试验;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二、应用先进技术整治河道水流形态保护河岸和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先进技术整治河道水流形态保护河岸和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透水丁坝水力特性及其对鱼类行为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丁坝水力特征研究
        1.2.2 鱼类对水流特征的响应研究
        1.2.3 丁坝对鱼类生境影响研究
        1.2.4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型丁坝水力特征
    2.1 传统散抛石丁坝分析
        2.1.1 结构稳定性分析
        2.1.2 生境影响分析
    2.2 WES曲线型透水丁坝设计
        2.2.1 新型丁坝坝身曲线设计
        2.2.2 新型丁坝透水孔设计
        2.2.3 新型丁坝施工流程
    2.3 天然流量过程模拟
        2.3.1 汉口站水文资料
        2.3.2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理论
        2.3.3 日均流量过程模拟
    2.4 水槽试验
        2.4.1 模型相似
        2.4.2 模型设计
        2.4.3 测量系统
        2.4.4 测点布置及试验方案
    2.5 水位变化
        2.5.1 横向水面线分布
        2.5.2 纵向水面线分布
    2.6 流场分布
        2.6.1 不同流量下流场分布
        2.6.2 不同透水率下流场分布
        2.6.3 丁坝附近流速分布
    2.7 紊动特征
        2.7.1 紊动强度分析
        2.7.2 紊动结构分析
        2.7.3 雷诺应力和紊动能
        2.7.4 紊动特征多因素耦合计算
    2.8 小结
第三章 新型丁坝河床冲淤特征
    3.1 水槽试验
        3.1.1 模型砂选择
        3.1.2 测量系统及试验方案
    3.2 河床等高线特征
    3.3 坝头冲刷坑特征
    3.4 丁坝缓流区河床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鱼类行为对流速因子响应机制
    4.1 水槽试验
        4.1.1 试验条件
        4.1.2 试验鱼选择
    4.2 鱼类游泳能力
        4.2.1 感应流速
        4.2.2 临界游速
        4.2.3 爆发游速
    4.3 鱼类行为对流速的响应
        4.3.1 鱼类个体行为特征
        4.3.2 鱼类群体行为特征
    4.4 小结
第五章 丁坝对鱼类洄游栖息行为影响
    5.1 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
        5.1.1 流速—地形斑块划分
        5.1.2 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指标
        5.1.3 流速多样性
        5.1.4 地形多样性
    5.2 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对鱼类洄游上溯成功率的影响
        5.2.1 水槽试验
        5.2.2 丁坝对鱼类游泳影响
        5.2.3 丁坝对鱼类上溯路径影响
        5.2.4 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对鱼类上溯成功率影响
    5.3 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对鱼类平均聚集度影响
        5.3.1 水槽试验
        5.3.2 丁坝对鱼类栖息选择影响
        5.3.3 航道流速—地形多样性对鱼类平均聚集度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2)景观绩效视角下的北方城市内河更新设计研究 ——以大连马栏河更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1.1.2 逐渐衰退中的河流环境
        1.1.3 条件制约下的城市更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实践与理论综述
        1.3.1 国内外内河空间的实践与理论综述
        1.3.2 国内外景观绩效的实践与理论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北方城市内河更新与景观绩效理论研究
    2.1 北方城市内河更新理论研究
        2.1.1 相关概念
        2.1.2 城市内河空间的构成
        2.1.3 城市内河更新的研究内容
        2.1.4 城市内河更新的过程
    2.2 景观绩效理论研究
        2.2.1 景观绩效评价体系
        2.2.2 景观绩效研究方法与评价因子
        2.2.3 景观绩效评价与循证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景绩绩效的内河更新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
    3.2 美国休斯顿布法罗巴约绿道
        3.2.1 项目信息
        3.2.2 更新策略
        3.2.3 项目主要景观绩效
    3.3 美国芝加哥滨河步道
        3.3.1 项目信息
        3.3.2 更新策略
        3.3.3 项目主要景观绩效
    3.4 美国詹姆士河里士满运河步道
        3.4.1 项目信息
        3.4.2 更新策略
        3.4.3 项目主要景观绩效
    3.5 更新案例的景观绩效评价因子研究
        3.5.1 内河更新的景观绩效评价因子分析
        3.5.2 不同层级的景观绩效评价因子利用
4 北方城市内河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4.1 适用于北方城市内河更新的景观绩效因子遴选
        4.1.1 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
        4.1.2 评价因子的指标选取
        4.1.3 评价因子与更新策略的关系构建
    4.2 宏观层面:城市内河更新的网络设计研究
        4.2.1 塑造完整连续的水系网络
        4.2.2 构建功能复合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4.2.3 体现地域文化的绿道网络
    4.3 中观层面:城市内河廊道设计研究
        4.3.1 注重水域的改善与恢复
        4.3.2 增强护岸的多种功能
        4.3.3 注重水陆缓冲带的合理建设
        4.3.4 平衡与周边用地的隔离与融合
    4.4 微观层面:城市内河空间景观模块设计研究
        4.4.1 合理构建完整的生物群落
        4.4.2 丰富文化多样的游憩活动
        4.4.3 加强水陆和慢行交通组织
        4.4.4 建设安全舒适的服务设施
    4.5 城市内河更新中社会与经济效益提升途径研究
        4.5.1 增强河流活力带动区域复兴
        4.5.2 促进公众参与维护建设公平
        4.5.3 节约建设费用推进持续发展
    4.6 北方城市内河综合环境治理的基础工程设计研究
        4.6.1 生态防洪保障城市安全
        4.6.2 蓄水防渗维持稳定径流
5 大连马栏河更新设计
    5.1 场地概况
        5.1.1 区位分析
        5.1.2 上位规划
        5.1.3 场地分析
        5.1.4 公众评价
    5.2 马栏河的景观绩效评价
        5.2.1 生态效益
        5.2.2 社会效益
    5.3 规划目标及定位
        5.3.1 规划定位
        5.3.2 总体目标
        5.3.3 规划策略
    5.4 总体规划与核心设计
        5.4.1 总体布局
        5.4.2 规划分区
        5.4.3 核心区详细设计
    5.5 开发时序
    5.6 景观绩效评价循证
        5.6.1 设计后景观绩效评价
        5.6.2 景观绩效评价循证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
        6.1.1 结论
        6.1.2 创新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片目录
附录 B 表格目录
附录 C 设计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河流景观生态构建基础理论
    2.1 基础理论方法
        2.1.1 城镇和河流的发展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1.3 景观生态理念下的河流设计原则、目标与方法
    2.2 典型案例
第3章 江苏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与评价方法
    3.1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3.2 里下河城镇河流功能分析和生态系统组成
        3.2.1 里下河城镇河流功能分析
        3.2.2 里下河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组成
    3.3 里下河城镇河流特点和主要问题
    3.4 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与理念
        3.4.1 生态设计目标
        3.4.2 生态设计理念
    3.5 里下河河流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方法
        3.5.1 河流形态设计
        3.5.2 河道水质提升
        3.5.3 河流护坡护岸设计
        3.5.4 河流硬质景观设计
        3.5.5 河流景观绿化生态
        3.5.6 河流人文景观设计
    3.6 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评价方法
        3.6.1 指标体系构建
        3.6.2 指标评价标准
        3.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6.4 评价方法
    3.7 可视化评价模块开发
        3.7.1 模块功能
        3.7.2 模块开发工具
        3.7.3 模块功能实现
第4章 基于景观生态理念的高邮市南澄子河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况
    4.2 设计方案
        4.2.1 设计理念
        4.2.2 景观生态设计方案
    4.3 建设方案评价
        4.3.1 指标陚分
        4.3.2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4)基于砾石群布置的裁弯河道内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河道整治技术研究进展
        1.2.2 河道生物栖息地研究进展
    1.3 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进展
    1.4 存在问题及创新点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金沙溪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RIVER2D水动力模拟理论基础
        2.2.2 HEC-RAS水动力模拟理论基础
        2.2.3 鱼类栖息地模型
    2.3 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参数及裁弯取直前后鲢鱼栖息地模拟研究
    3.1 模型参数
        3.1.1 网格划分
        3.1.2 边界条件
        3.1.3 粗糙度
    3.2 模型可靠性验证
    3.3 目标鱼种的选取
        3.3.1 识别特征
        3.3.2 生活习性及经济价值
    3.4 鲢鱼适宜性曲线
    3.5 裁弯取直前后鲢鱼栖息地变化分析
        3.5.1 适宜栖息地总量的变化
        3.5.2 河道主流区Fr及剪切速度值变化
        3.5.3 适宜栖息地类型分布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布置砾石群对鲢鱼栖息地自然化改造影响分析
    4.1 砾石群布置方式
    4.2 砾石群对鲢鱼栖息地的影响
        4.2.1 砾石群布置密度对鲢鱼适宜栖息地的影响
        4.2.2 砾石群布置位置对鲢鱼适宜栖息地的影响
    4.3 适宜栖息地类型分布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正交试验设计与生态需水量研究
    5.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1.1 极差分析
        5.1.2 方差分析
    5.2 金沙溪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
        5.2.1 金沙溪河道流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5.2.2 金沙溪河道水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5.2.3 金沙溪河道WUA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5.2.4 金沙溪生态需水量估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目录

(5)长江九江段河流崩岸模型试验与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长江中下游崩岸特点及时空分布
    2.1 崩岸的形态分类及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2.1.1 崩岸的形式及特点
        2.1.2 崩岸影响因素宏观分析
        2.1.3 崩岸的危害
    2.2 崩岸时空分布规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崩岸模型试验
    3.1 现场调研
    3.2 模型设计
        3.2.1 试验装置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土样力学性质测定
        3.2.4 试验过程
    3.3 试验现象
        3.3.1 崩岸过程
        3.3.2 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分析
    3.4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位升降过程崩岸机理研究
    4.1 水位变化过程的崩岸问题
        4.1.1 水位变化对岸坡土体剪应力的影响
        4.1.2 河流岸坡土体整体受力情况分析
        4.1.3 河岸渗流与水位变化
        4.1.4 崩岸与渗流的关系
    4.2 水位上升过程河流崩岸分析
    4.3 高水位浸泡条件下河流崩岸分析
    4.4 水位下降过程河流崩岸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道崩岸综合治理
    5.1 崩岸的预测
    5.2 护岸工程类型
    5.3 崩岸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5.3.1 水上护坡工程
        5.3.2 水下护坡工程
    5.4 崩岸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西安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 1.1 论文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河道景观修复设计概述及案例分析
    2.1. 概念阐释
    2.2. 河道景观修复的发展过程
        2.2.1.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理论发展状况
        2.2.2.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实践状况
    2.3. 研究课题的相关理论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河道景观修复的理论
        2.3.3. 河道景观设计
        2.3.4. 河道景观修复设计的方法
    2.4. 国内河道景观修复设计的实例分析
        2.4.1. 沣河生态景观区南段景观实例分析
        2.4.2. 太平河河道中段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2.4.3. 海南屯昌吉安河河道生态修复设计
        2.4.4.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
    2.5. 案例总结
    2.6. 本章小结
3. 新河沣西新城段现状调研
    3.1. 新河沣西新城段背景
    3.2. 沣西新城段其他水系状况
    3.3. 新河及其周边河道防洪标准
    3.4. 道路交通
    3.5. 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现状调研
        3.5.1. 研究范围及区段划分
        3.5.2. 区段1现状
        3.5.3. 区段2现状
        3.5.4. 区段3现状
        3.5.5. 区段4现状
        3.5.6. 区段5现状
    3.6. 新河沣西新城段问卷调查
        3.6.1. 调研问卷结果
    3.7. 新河段河道存在问题
        3.7.1. 不满足防洪安全
        3.7.2. 水体污染严重
        3.7.3. 河道丧失其生态功能
        3.7.4. 生境的破碎化
        3.7.5. 缺乏河道景观及亲水功能
    3.8. 交通道路网络连通性差
    3.9. 小结
4. 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策略研究
    4.1. 新河景观修复设计目标
    4.2. 新河景观修复设计原则
    4.3. 新河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4.3.1. 防洪安全修复
        4.3.2. 水环境的改善
        4.3.3. 建立生物栖息空间
        4.3.4. 建立人工湿地
        4.3.5. 建设多功能生态护岸
        4.3.6. 植物多样性修复策略
    4.4. 新河段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4.4.1. 景观分区设计
        4.4.2. 水域景观设计
        4.4.3. 亲水空间的营造
        4.4.4. 道路交通设计
        4.4.5. 植物景观设计
        4.4.6. 环境配套设施设计
    4.5. 小结
5. 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实践研究
    5.1. 沣西新城上位规划及新河段景观修复设计范围
    5.2. 新河河道景观修复设计总规划
    5.3. 新河段生态修复的具体实施
        5.3.1. 提高防洪能力
        5.3.2. 恢复自然生态岸线
        5.3.3. 栖息地的建立
        5.3.4. 人工湿地的实施
    5.4. 新河段景观设计
        5.4.1. 景观功能分区分析图
        5.4.2. 景观结构分析图
        5.4.3. 设计总平面图
        5.4.4. 景观分区设计
        5.4.5.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
        5.4.6. 植物景观设计
        5.4.7. 专项设计
    5.5. 小结
6. 结论、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学术成果
    附录Ⅱ 图表目录
    附录Ⅲ 法规依据
    附录Ⅳ 调研问卷

(7)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泰安梳洗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的冲击
        1.1.2 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和践行
        1.1.3 河流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重要载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城市河流与城市河流景观
        2.1.2 河流生态修复
        2.1.3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
    2.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2.2.1 欧洲
        2.2.2 美国
        2.2.3 日本
    2.3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2.4 相关案例分析
        2.4.1 青岛李村河
        2.4.2 美国芝加哥河
        2.4.3 韩国光州川
        2.4.4 多瑙河奥地利维也纳段
        2.4.5 多瑙河德国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
3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3.1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3.1.1 河流地貌特征
        3.1.2 河流水文特征
        3.1.3 河流景观格局
    3.2 城市河流生态问题
        3.2.1 河流污染
        3.2.2 河流水文情势改变
        3.2.3 河流地貌形态改变
        3.2.4 河流连通性受阻
    3.3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3.3.1 以自然河流为导向
        3.3.2 生态修复与防洪安全相结合
        3.3.3 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相结合
        3.3.4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3.3.5 协调河流空间与城市空间
        3.3.6 兼顾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
    3.4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3.4.1 流域尺度
        3.4.2 河段尺度
        3.4.3 场地尺度
4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泰安梳洗河景观改造设计实践
    4.1 泰安梳洗河基础概况
        4.1.1 研究背景
        4.1.2 区位分析
        4.1.3 自然条件分析
        4.1.4 现状分析
    4.2 设计理念
        4.2.1 设计目标
        4.2.2 设计原则
        4.2.3 设计依据
    4.3 规划设计
        4.3.1 设计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4.3.2 各分段设计
        4.3.3 专项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8)西安涝河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的引导
        1.1.2 最新国家政策的引导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
        1.3.1 国外对河道生态景观修复的研究
        1.3.2 国内对河道生态景观修复的研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道生态景观修复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河道
        2.1.2 景观
        2.1.3 河道景观
        2.1.4 生态景观
        2.1.5 景观设计
    2.2 相关理论
        2.2.1 景观多样性理论
        2.2.2 景观美学理论
        2.2.3 生态修复理论
        2.2.4 “海绵城市”理论
    2.3 河道生态景观
        2.3.1 河道生态景观概念
        2.3.2 河道生态景观要素
        2.3.3 河道生态景观作用
    2.4 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内容
    2.5 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原则
        2.5.1 安全性原则
        2.5.2 因地制宜原则
        2.5.3 地域性原则
        2.5.4 生态性自然原则
        2.5.5 景观亲水性原则
        2.5.6 可持续发展原则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3.1 基西米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案例研究
        3.1.1 基西米河案例概述
        3.1.2 总结案例修复方法
        3.1.3 恢复效果
        3.1.4 经验总结分析研究
    3.2 清溪川综合治理案例研究
        3.2.1 清溪川案例概况
        3.2.2 总结案例修复方法
        3.2.3 修复效果
        3.2.4 经验总结分析研究
    3.3 李村河上游河道修复案例研究[79]
        3.3.1 案例概述
        3.3.2 总结案例修复方法
        3.3.3 修复效果
        3.3.4 经验总结分析研究
    3.4 永定河“生态治河”修复案例研究[80]
        3.4.1 案例概述
        3.4.2 总结案例修复方法
        3.4.3 修复效果
        3.4.4 经验总结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安涝河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整体研究
    4.1 项目概况
        4.1.1 自然环境概况
        4.1.2 人工设施概况
    4.2 现状分析
        4.2.1 区位优势
        4.2.2 流域规划范围
        4.2.3 交通系统分析
    4.3 现状问题分析
    4.4 设计思路研究
        4.4.1 设计理念
        4.4.2 设计原则
        4.4.3 设计方法
        4.4.4 设计主题
    4.5 涝河生态景观修复设计整体研究
        4.5.1 完善涝河形态
        4.5.2 净化涝河水体
        4.5.3 河道河岸带生态修复
        4.5.4 坡地“海绵城市”规划
        4.5.5 涝河节点生态景观营造
    4.6 修复效果监测
        4.6.1 修复效果监测方法
        4.6.2 涝河修复效果体系建立
        4.6.3 检测标准等级划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道生态景观专项修复
    5.1 涝河河身生态景观专项修复
        5.1.1 完善河道形态
        5.1.2 精控流域
        5.1.3 河身形态多样性
    5.2 涝河水体生态景观专项修复
        5.2.1 涝河河水现状
        5.2.2 涝河水体生态净化
        5.2.3 涝河水体修复效果检测
    5.3 涝河河岸带生态景观专项修复
        5.3.1 河岸带环境现存问题
        5.3.2 生态化河岸带修复设计
        5.3.3 河岸带植物配置
        5.3.4 生态化河岸建造后效果检测
    5.4 涝河坡地海绵城市专项修复
        5.4.1 滞水系统规划
        5.4.2 汇集区规划
        5.4.3 坡地区植物配置
        5.4.4 生态景观修复效果检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涝河节点生态景观设计
    6.1 已建渼陂湖景区与节点生态景观设计之联系
        6.1.1 景区具体分析
        6.1.2 涝河生态景观设计相关联系
    6.2 峪口水源保护区生态景观设计
        6.2.1 总体生态景观规划
        6.2.2 生态景观设计
    6.3 天桥湖生态景观设计
        6.3.1 总体生态景观设计规划
        6.3.2 生态水廊具体景观营造
    6.4 飞行学院生态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6.4.1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6.4.2 功能性景点具体景观营造
    6.5 渭涝湿地生态景观设计
        6.5.1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6.5.2 具体景观营造
    6.6 植物配置
        6.6.1 湿地种植配置
        6.6.2 硬质区域种植规划
        6.6.3 花海区域植物规划
    6.7 本章小结
结论
    结论
    不足与期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 ——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百泉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河道对城市的影响意义
        1.1.2 城市河道景观对城市的重要价值
        1.1.3 城市河道生态破坏问题严重性
        1.1.4 风景园林领域的修复探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与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实地考察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4.4 归纳总结法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发展
        1.5.2 国外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发展
        1.5.3 国内外研究总结
    1.6 论文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2. 理论概述
    2.1 城市河道的概念解读
        2.1.1 城市河道的定义
        2.1.2 城市河道的特点
    2.2 生态修复的概念解读
        2.2.1 生态修复的定义
        2.2.2 生态修复的特点
    2.3 风景园林视角下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
        2.3.1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
        2.3.2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方法
3.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3.1 河道水系统的综合策略
        3.1.1 防洪排涝的安全措施
        3.1.2 水质净化的修复手段
        3.1.3 景观风貌的重塑建设
    3.2 河道生态修复具体策略
        3.2.1 河流岸线的形态塑造
        3.2.2 河道驳岸断面处理
    3.3 分类治理的实践意义
    3.4 人文活动的景观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案例分析
    4.1 青岛李村河——水质净化的园林修复
        4.1.1 案例概况
        4.1.2 河道治理策略
        4.1.3 案例借鉴意义——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应用
        4.1.4 流域污水治理取得的成效
    4.2 上海苏州河——分区段规划设计实践意义
        4.2.1 案例概况
        4.2.2 河道规划策略
        4.2.3 案例借鉴意义——分段式绿地景观设计
    4.3 美国芝加哥河——河道驳岸改造的生态修复
        4.3.1 案例概况
        4.3.2 河道治理策略
        4.3.3 案例借鉴意义——寻找滨河绿色空间
    4.4 南京秦淮河——人文活动的文脉传承
        4.4.1 案例概况
        4.4.2 河道治理策略
        4.4.3 案例借鉴意义——特色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
    4.5 德国莱茵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
        4.5.1 案例概况
        4.5.2 流域规划策略
        4.5.3 案例借鉴意义——生命共同体的有机融合
    4.6 本章小结
5. 设计说明
    5.1 项目背景
        5.1.1 规划背景
        5.1.2 规划内容
        5.1.3 规划目标
        5.1.4 规划指导思想
    5.2 场地分析
        5.2.1 周边环境分析
        5.2.2 水文分析
        5.2.3 绿地分析
        5.2.4 人文资源
    5.3 规划设计定位
    5.4 规划设计愿景与目标
        5.4.1 规划目标
        5.4.2 规划原则
        5.4.3 规划理念
        5.4.4 规划思路
        5.4.5 规划策略
    5.5 总体规划设计
        5.5.1 景观规划结构
        5.5.2 功能分区规划
        5.5.3 交通系统规划
        5.5.4 竖向规划
        5.5.5 景观建筑及广场规划
    5.6 分区规划
        5.6.1 城市活力区
        5.6.2 生态涵养区
        5.6.3 田园游览区
        5.6.4 森林体验区
        5.6.5 创新科普区
    5.7 专项设计
        5.7.1 水利系统设计
        5.7.2 生态修复系统设计
        5.7.3 标识系统规划
        5.7.4 景观小品及灯光设计
    5.8 种植设计
        5.8.1 植物配置原则
        5.8.2 种植规划结构
        5.8.3 种植功能特色
6. 总结——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城市河道规划建设的再思考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对于本次研究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件

(10)基于近自然理念的城市次级河流景观设计研究 ——以重庆市竹溪河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2 城市次级河流面临的现状问题
        1.1.3 重庆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背景
        1.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辨析及理论阐述
        1.2.1 次级河流的相关概念辨析
        1.2.2 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概念界定
        1.2.3 近自然理念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次级河流研究的现状综述
        1.3.2 近自然理念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对论文研究的几点启示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结构与框架
2 次级河流的特征及现状问题分析
    2.1 次级河流的特征
        2.1.1 次级河流的自然景观特征
        2.1.2 次级河流的人工景观特征
        2.1.3 次级河流的感知特征
        2.1.4 次级河流的资源价值
    2.2 城市次级河流存在的现状问题
        2.2.1 次级河流的价值发挥不足
        2.2.2 水量短缺和水质污染严重
        2.2.3 防洪功能存在安全隐患
        2.2.4 人工干扰多,生态被破坏
    2.3 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特征及现状问题
        2.3.1 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特征
        2.3.2 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现状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借鉴
    3.1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概况
        3.1.1 “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
        3.1.2 “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
    3.2 河流近自然化学说的概况
        3.2.1 河流近自然化学说的研究内容
        3.2.2 近自然理念在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3.3 河流近自然化设计的相关实践案例
        3.3.1 慕尼黑“伊萨河计划”
        3.3.2 日本横滨市柚川河流整治
        3.3.3 韩国光州川综合恢复项目
    3.4 总结与借鉴
4 近自然理念下次级河流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策略研究
    4.1 近自然理念下次级河流景观设计的原则
        4.1.1 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多尺度与多目标的结合
        4.1.2 遵循原始的地形地貌,构建丰富的自然空间
        4.1.3 尊重场地的现状条件,制定适宜的防洪滞洪措施
        4.1.4 营造丰富自然的栖息空间,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
    4.2 宏观策略——贯彻城河相融思想,构建完整山水城体系
        4.2.1 山水城格局的整体性策略
        4.2.2 沿河空间的相对连续性策略
        4.2.3 城河空间的边界融合策略
        4.2.4 河流空间景观介入的多层次策略
    4.3 中观策略——遵从河流自然特征,改善河流的水文条件
        4.3.1 梳理河道形态,保持河流平面蜿蜒性
        4.3.2 重塑河堤形态,丰富河道断面形式
        4.3.3 增加蓄洪空间,塑造河岸洪泛平原
        4.3.4 加强中水处理,开展水体净化研究
    4.4 微观策略——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创造动植物栖息地
        4.4.1 营造生物的栖息空间
        4.4.2 增强河道的自动力过程
        4.4.3 构建自然的生态护岸
    4.5 本章小结
5 竹溪河河流景观规划设计
    5.1 区域背景研究
        5.1.1 上位规划条件
        5.1.2 水土片区发展概况
    5.2 场地现状研究与分析
        5.2.1 竹溪河流域现状条件研究
        5.2.2 竹溪河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宏观策略——构建完整的山水城体系
        5.3.1 整体性策略
        5.3.2 相对连续性策略
        5.3.3 边界融合策略
    5.4 中观策略——遵从河流自然特征
        5.4.1 河流水系的蜿蜒性设计
        5.4.2 河流纵向连续性设计
        5.4.3 断面设计
        5.4.4 河流空间设计
        5.4.5 洪水控制策略
    5.5 微观策略——创造动植物栖息地
        5.5.1 污染源控制与水质改善
        5.5.2 构建生态堤岸
        5.5.3 生物栖息地的构建恢复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建设性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应用先进技术整治河道水流形态保护河岸和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透水丁坝水力特性及其对鱼类行为影响研究[D]. 胡杰龙. 重庆交通大学, 2021(02)
  • [2]景观绩效视角下的北方城市内河更新设计研究 ——以大连马栏河更新为例[D]. 裴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D]. 吴昊天. 扬州大学, 2021(08)
  • [4]基于砾石群布置的裁弯河道内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研究[D]. 张书峰.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长江九江段河流崩岸模型试验与综合防治技术[D]. 赖敬飞. 南昌大学, 2020(01)
  • [6]西安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研究[D]. 李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泰安梳洗河为例[D]. 聂天一.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8]西安涝河河道生态景观修复设计研究[D]. 卓蓓蕾. 长安大学, 2020(06)
  • [9]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 ——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百泉河为例[D]. 郅爽.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基于近自然理念的城市次级河流景观设计研究 ——以重庆市竹溪河项目为例[D]. 刘丹林. 重庆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应用先进技术整治河道流态,保护河岸和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