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化工学院学报

连云港化工学院学报

一、JOURNAL OF LIANYUNGA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蔡乐天[2](2021)在《苏沪14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宿迁市VOCs特征研究》文中提出苏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同时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显着。本文基于2015年-2020年苏沪14个城市99个监测站点的6项污染物浓度数据研究了苏沪14市空气质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城市分布特征,比较环境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浓度水平情况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PM2.5和O3的日变化特征、相关关系以及影响因子。通过多点连续采样,分析了宿迁市夏季VOCs的污染特征及其对O3、SOA的贡献,并结合PMF受体模型进行了VOCs来源解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2015年-2020年苏沪14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但城市间存在差异,其中宿迁增加最显着、无锡下降最显着。AQI和6项污染物呈逐年递减趋势。从季节平均变化来看,PM2.5、PM10、SO2、NO2和CO冬高夏低,O3夏高冬低。从月均变化来看,PM2.5、CO、PM10、SO2、NO2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呈“U”型曲线的分布,O3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呈双峰型曲线的分布。大部分城市的PM10和PM2.5在8月和1月左右分别达到最低和最高值;而O3在6、7月最高,1、12月最低。(2)苏沪14个城市之间的空气质量差异主要与PM2.5、PM10、O3有关。从空间分布上看,AQI、PM10、PM2.5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的趋势,徐州、宿迁、淮安为高值区,上海、苏州、南通为低值区。NO2的空间分布大致表现为南部城市>北部城市,常州、上海、苏州、南京为高值中心。O3的高值中心位于中部城市扬州、泰州和盐城,低值中心位于北部城市连云港和徐州。CO浓度大致表现为东部<西部,南京、徐州、宿迁为高值区。(3)苏沪地区城市PM2.5的日变化平均浓度呈现出双峰型。PM2.5峰值浓度出现在08:00前后,谷值出现在16:00-17:00前后,22:00-24:00出现次峰值。O3的日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在13:00-15:00时达到峰值。城市夏季和冬季分别呈现显着的O3污染特征和PM2.5污染特征。高浓度PM2.5会抑制臭氧污染。当臭氧浓度高于100μg/m3,P-O呈正相关,且这种趋势随着O3浓度的升高更加显着。从季节分布上看,P-O冬季呈负相关关系。夏季呈正相关。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上看,温度与PM2.5呈负相关关系,和O3呈正相关关系。70%-80%的相对湿度水平利于PM2.5和O3的累积。小风环境下利于污染物的累积,大风条件下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4)对宿迁市的VOCs分析得到,烷烃(55.8%)和芳香烃(19.4%)是宿迁市的主要VOCs。四种VOCs组分(烷烃、烯烃、乙炔及芳香烃)的变化特征较为一致。C2~C5烷烃、乙炔、乙烯、甲苯,间/对-二甲苯是宿迁是主要的VOCs污染物。宿迁市四类VOCs对O3贡献比例依次为:芳香烃(38.3%~50.3%)>烯烃(31.3%~36.7%)>烷烃(16.5%~23.5%)>乙炔(1.3%~1.9%)。芳香烃是SOA的主要贡献物种。宿迁市VOCs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动车尾气、天然源、涂料使用、溶剂挥发,工厂排放、油气挥发、燃烧源以及石油化工源。

刘云霞[3](2020)在《基于复杂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港口作为国内外货物贸易往来的综合运输的重要交易节点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中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港口群内各港口的迅速发展,港口规模不断扩大,腹地交叉重叠日益严重。同时,由于港口群内各港口的功能和层次划分不清,港口群内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强调港口群协同发展,实现竞争有序、定位清晰、合理分工的现代化高效港口群,有必要为港口群的层次定位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为各港口间的协同发展提供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讲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从港口网络和港口群协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并对本文运用和涉及到的有关理论进行阐述。接着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以及介绍了三省一市主要港口的发展现状,并从现状中发现了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中的33个主要港口间的航线数据构建了港口群网络,通过分析网络特征量对港口的重要性、密切程度、连通性等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港口群现状中各主要港口的实际状况,从中选取了能够反应港口特性的四个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网络中的港口节点进行层次划分,然后进行定位分析。最后运用多维灰色预测模型对基于业务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进行协同程度分析并为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最后是对文章不足的总结以及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展望。图17表21参53

吴心意[4](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港口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连云港港口作为新亚欧大陆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我国中西部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但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等港口相比,其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运输体系的规模和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连云港港口面临着如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促进港口物流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本文在对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所使用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目前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后根据所收集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对国内和国际上发展较好的港口在物流方面所具有的优势经验,以及各自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探究,从中提取对连云港港口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然后通过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连云港发展港口物流所存在的劣势和优势,以及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构建连云港港港口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进行灰色关联度评价,将连云港港口与周边港口进行比较,以探索符合该港口自身特点的物流体系及对策建议,切实有效地提高连云港的港口物流竞争力。该论文有图18幅,表14个,参考文献75篇。

赵秋月[5](2020)在《基于响应曲面模型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快速评估技术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已经从局地、单一的城市空气污染向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转变,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能见度、公众健康等造成巨大影响,引起媒体及公众的普遍关注。随着“蓝天保卫战”、“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等一系列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制定,关注的重点围绕这些政策措施是否能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预期而开展,这也主要依赖于空气质量模型在建立合适的源排放-空气质量响应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但现有模型普遍存在运算周期长、拟合速度慢、排放清单模拟性能不高等问题,难以为管理者提供快速的决策响应支持;另一方面,如何避免“一刀切”,通过模型的改进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多区域、差异化管控措施快速评估的技术方法,使政策措施的制定能够尽可能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也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大气环境管理决策开发快速响应支持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开发了基于多项式函数回归方法(pf-ERSM)的响应曲面模型,建立了污染物减排与PM2.5浓度的快速响应关系,基于该方法对江苏省不同减排措施下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估应用,探讨了使用响应曲面模型拟合臭氧浓度的可行性及控制策略,为提升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1)构建并校验了大气污染防治曲面响应模型。提出利用多项式函数回归方法(pf-ERSM)建立污染物减排与浓度的响应关系,基于海量CMAQ仿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推演机制,搭建了快速响应曲面模型,与传统RSM相比,大幅降低了控制情景的数量,同时由于改进了拟合算法,使得拟合速度更快,并且考虑了PM2.5一次排放的线性贡献。外部验证情景的CMAQ模拟结果与RSM拟合结果的所有误差相关参数均在1%以下,整体拟合预测效果较好,表明RSM拟合结果与CMAQ模型直接模拟相近,响应曲面模型能够快速得到可靠的PM2.5减排方案管控效果,可满足快速模拟多个区域同时对SO2、NOX、NH3、VOCs、一次PM2.5等多种污染物实施不同程度减排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的预测要求。(2)阐明了在模型中纳入区域外源影响对于评估实际减排效果的意义。将基准情景中区域以外的所有区域排放控制“置零”进行CMAQ模式模拟、将区域内排放“置零”进行RSM模型拟合,发现采用“置零法”区分的内外源单独模拟结果之和(叠加法)与基准情景模拟结果符合较好;叠加外源影响后区域内PM2.5浓度有较大下降幅度,更符合实际减排预期。利用叠加法来整合外源和内源减排影响时误差较小,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3)剖析了优化提升排放清单分辨率对于提高模型模拟精度的重要性。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2017年江苏省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对排放清单VOCs物种谱进行了优化再分配,对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及移动源、面源排放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校正,使得模式模拟性能得到优化提升。利用CMAQ模型进行模拟验证也表明,该清单在4个典型月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日浓度的标准差与平均误差接近,表明日误差变动范围较小,模式模拟稳定,排放清单以及模拟系统可靠。(4)利用快速响应曲面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管控措施情景下的空气质量目标可达性。基于国家和江苏省“十三五”减排考核要求的基础控制情景下,模拟显示全省PM2.5年均浓度将下降11.1%,下降幅度最高的区域为无锡与常州12.1%,下降幅度最小的区域为连云港10%;各污染物均衡管控情景下,对所有研究区域的减排比例上浮5%、10%、20%后,全省平均PM2.5浓度下降幅度达到14.0%、16.8%和22.8%,两种情景均不能满足空气质量改善要求。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的模拟结果显示:在外源达标情景下,江苏省2020年PM2.5下降幅度相比2015年可达到28.9%,能够满足约束性考核目标要求,指导减排实践。

林森霖[6](2020)在《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连云港市位于中国万里海疆中部,东临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连云港所辖海域面积为6677平方公里,几乎与所辖陆域面积相等,具有丰富的海岸、海岛、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资源。海域内海州湾渔场,是中国八大渔场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小黄鱼,带鱼、紫菜等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然而,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保护和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对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找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诸多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途径,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绪论首先主要阐述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情况,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充分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正文部分,首先对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海洋牧场、滨海湿地、海岛等概念做出了相关的解释和界定,明确了需要研究的对象和特点。对于海洋生态环境从法律定义和文义定义的角度出发,明确本文中所研究的海洋生态环境的内涵和范围。在此基础上,对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难点进行了逐一分析。从海水质量状况的变化出发,分析海洋变化的趋势,从而得出影响海水变化的主要污染来源。同时对环境污染变化对各类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主要从海洋环境治理主体单一、政府内部管理体制,立法体制以及执法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最后对如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分析,从着力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到政府部门间的协调统一机制,再到具体实施层面的对各种陆域污染源的消减和控制措施,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和方法。研究认为: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单一、海水水质逐年恶化,海洋生物资源种类数量逐渐减少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对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研究成果,主要是:1、着力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增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加强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以推进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治理,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2、实施政府职能改革,加强部门横向协同治理力度;3、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力度,采取系列措施人为修复生态环境。4、对陆地面源污染物实施削减与控制,通过采取土地退耕和保护性耕种、实施动物废弃物管理、加快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以及构建城市过滤和城市径流渗透系统等具体举措,来减少入海陆源污染物数量。5、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体系,通过创新法律规范的模式,为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法制支撑。

张莹[7](2020)在《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需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工程项目等邻避设施开始大量兴建,然而,公众的环境意识和风险意识也随其生活品质的提升日渐觉醒,人们开始担心某些具有直接或潜在负外部性影响的邻避设施会给自身生活环境、生命健康或财产状况带来威胁。自媒体社会下,抖音、快手等大众化和草根平台的快速兴起,为基数庞大的网民提供了便捷的监督权和话语权,其互动性和多样性在拓宽网民表达渠道的同时,也将民众对邻避设施的担忧和疑惑无限放大,舆情态势此起彼伏,且愈加猛烈和具有冲击力。当前,我国邻避型群体事件治理仍是政府起主导作用,程度不同的邻避型群体事件治理考验着涉事政府的执政水平及决策能力,为政府形象塑造带来诸多挑战。基于此,如何与时俱进,借助自媒体平台强大且灵活的影响力,提高自身应对邻避型群体事件能力,成为政府塑造良好形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现实背景,本文从公共管理学科视角出发,结合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形象修复理论相融合,遵循“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归纳概括——创新思考”的思维逻辑,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在行文过程中,深入分析了连云港核废料事件从潜伏到爆发再到消亡的全周期,结合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从管理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政府在自媒体时代危机应对的各个阶段存在的不足。其次,为了构建普适高效的政府危机应对机制,分析借鉴了西方政府在应对邻避型群体事件中形象树立的现有措施和对策,其中包括新加坡“实名制管理”、瑞典的“网络自律机制”和美国“大数据预警”等诸多模式,并从“自律—强制”、“对内—对外”两个维度为我国政府在自媒体时代政府形象塑造和提升途径提供创新思路。最后,基于我国具体国情,结合政府在自媒体时代应对邻避型群体事件中的不足,利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形象修复理论,从意识、制度、法律、方法等层面思考政府如何在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事件中塑造良好形象。

张帆[8](2020)在《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量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更保障着生产贸易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地区范围内有众多的石油、化工、医药等企业,涉及法制计量管理的计量器具众多。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是连云港地区唯一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公益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本区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法制计量管理的有效性。随着《计量法》的修改和新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颁布,如何在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转变职能,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公益属性,是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发展历程梳理与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基础之上,发现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职能定位模糊、强制检定业务范围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与服务意识欠缺”等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体制行政化、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与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发挥中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的先进经验,结合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实际现状,认为要想整体强化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的公益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其次,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第三,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最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潘敏[9](2020)在《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一世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重要发展战略,要求连云港港大力提升服务中西部的运输枢纽功能。江苏省振兴苏北、沿海开发、沿东陇海开发三大生产力布局要求连云港港积极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腹地经济持续增长、物资进出口贸易扩大、工业化进程加快、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与港口密切相关的发展形式均对连云港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连云港临港产业加快布局,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装卸储运等经营业务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是港口安全生产的重要部分和关键内容,关系到连云港港口及临港石化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以协同治理理论、责任政府理论等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从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入手,通过实地调硏、走访考察,深入分析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首先,介绍了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现状,其中主要涵盖连云港港口基本情况、组织机构相关情况、安全监管相关举措等方面,其次,介绍了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监管协同机制不完善、企业经营主体整体安全因素导致短板较多等,并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从强化港口危险货物安全工作思想认识、完善基础设施、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打击违规行为和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对策的建议,对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孟令冉[10](2020)在《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耦合调控研究》文中认为乡村发展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保障乡村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乡村功能协调是保护乡村本底、改善乡村生活、增进农民福祉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同时也是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矛盾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实地调研数据和年鉴统计等数据,采用RS、GIS空间分析、模型评价、地理探测、拟合诊断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归纳完善了乡村生态系统构成与理论框架,对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演变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县域、镇域不同尺度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时空分异,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特点、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及其耦合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凝练了不同类型乡村发展模式,提出了乡村空间优化策略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明确了乡村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乡村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梳理总结了乡村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从地理学的范畴归纳了乡村生态系统研究的学科体系,提出了乡村生态系统研究的综合理论框架。在研究区乡村发展背景方面,以乡村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理清了江苏省乡村发展的生态过程及其响应特征。首先,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将江苏省乡村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不同阶段,剖析了江苏省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演化特征。然后,从农业资源区划、经济区划视角分析了江苏省乡村聚落、人口、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生态系统多要素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异,总结了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的响应特征。(2)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县域、镇域不同尺度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和评价模型,提出了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划分与类型识别方法,剖析了不同尺度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时空分异特征。2015年,江苏省57个县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总体得分介于0.6856-0.8818之间,健康状况总体较好,自北向南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异特征。乡村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子系统健康等级空间分布集聚性较好,团簇分布明显。在13种不同健康类型中,健康型县域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中地区,非健康型则以苏北县域为主,区域社会经济水平对乡村生态系统健康影响最为显着。就镇域尺度来看,1984-2017年,吴中区乡村发展总体表现出由工业主导型到农业主导型并逐渐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历史发展路径。各镇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得分在0.5562-0.8417之间,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乡村景观和自然子系统是造成近年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得出,不同发展类型乡村生态系统健康驱动因子与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类型具有显着一致性,说明城镇化过程中随着乡村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乡村性质和功能正逐渐衰退。(3)构建了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评价体系、评价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剖析了江苏省不同尺度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揭示了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的耦合机理与作用机制。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总体较弱,处于良性耦合的发展阶段,但乡村“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一般,多以初级和中级协调为主,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乡村生活功能对乡村“三生”功能的影响最为显着。相比而言,吴中区各镇域乡村“三生”功能总体呈逐渐增强趋势,但乡村生产、生态功能相对较弱,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相对较好,发展较为均衡。基于此,选取地理探测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测度了不同尺度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拟合关系,构建了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框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耦合”与“内部要素-功能-系统层级耦合”两方面剖析了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的耦合机理。同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原理,构建了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揭示了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主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4)梳理凝练了不同类型乡村发展模式,提出了乡村生态空间优化策略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路径。首先,根据江苏省乡村自然资源要素、地貌类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历史文化等特点选取24个典型调研乡村并划分为5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乡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空间格局特征,并以乡村产业结构为依据将江苏省乡村发展模式归纳凝练为3大类、8个亚类,总结了不同模式乡村发展的特点。然后,围绕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政策认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发展预期4个方面,以乡村居民为主体,分别对江苏省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5个典型乡村开展调查问卷与访谈,剖析了乡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分别从功能协调和产业融合层面提出了乡村生态保护与空间优化策略和乡村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路径。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是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以乡村自然要素为代价的社会经济提升必然会导致乡村功能失调和景观退化。本文以乡村生态系统综合理论框架为指导,创新性地构建了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与评价模型,剖析了县域、镇域不同尺度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的耦合机理与作用机制,并通过实地调研凝练了不同类型乡村发展模式,提出了契合实际的乡村生态空间优化策略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路径。本文研究为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JOURNAL OF LIANYUNGA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OURNAL OF LIANYUNGA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苏沪14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宿迁市VOCs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PM_(2.5)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2 O_3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2.3 PM_(2.5)和O_3相关性研究进展
        1.2.4 VOCs污染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污染物监测站点分布及数据处理
        2.1.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站点分布
        2.1.2 数据处理
    2.2 VOCs样品采集和质量控制
        2.2.1 样品采集
        2.2.2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2.3 数据分析方法
        2.3.1 VOCs臭氧生成潜势的计算
        2.3.2 SOA生成潜势
        2.3.3 PMF来源解析
第三章 苏沪14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苏沪14市6种污染物浓度和AQI时间变化趋势
    3.2 城市大气污染物特征
        3.2.1 平均情况
        3.2.2 各城市AQI和6种污染物年际变化、逐月变化特征
    3.3 PM_(2.5)和O_3的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
        3.3.1 PM_(2.5)和O_3超标状况
        3.3.2 PM_(2.5)和O_3日变化特征规律
        3.3.3 O_3、NO_2日变化特征的相关性
        3.3.4 PM_(2.5)和O_3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
        3.3.5 PM_(2.5)和O_3的相关关系
    3.4 气象条件对PM_(2.5)和O_3的影响
        3.4.1 温度对PM_(2.5)和O_3的影响
        3.4.2 相对湿度对PM_(2.5)和O_3的影响
        3.4.3 风速对PM_(2.5)和O_3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宿迁市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4.1 VOCs污染特征
        4.1.1 VOCs总体特征
        4.1.2 VOCs时空变化
        4.1.3 不同功能区的典型污染物
        4.1.4 特征量比值分析
    4.2 VOCs臭氧生成潜势
    4.3 SOA生成潜势
    4.4 不同功能区VOCs的来源解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特色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基于复杂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港口网络研究现状
        1.2.2 港口群协同研究综述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内容
        1.3.1 研究技术路线(图2)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复杂网络
    2.2 港口相关理论
        2.2.1 港口
        2.2.2 港口群
    2.3 协同理论
    2.4 竞合理论
3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现状分析
    3.1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概况
    3.2 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主要港口发展现状
        3.2.1 上海港发展现状
        3.2.2 江苏省港口群发展现状
        3.2.3 浙江省港口群发展现状
        3.2.4 安徽省港口群发展现状
    3.3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网络结构
    4.1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网络模型
        4.1.1 统计数据
        4.1.2 复杂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软件介绍
        4.1.3 构建长三角洲港口群拓扑网络
    4.2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拓扑网络指标分析
        4.2.1 节点度分布
        4.2.2 聚类系数
        4.2.3 平均路径长度
    4.3 基于港口群网络拓扑结构的港口层次划分
        4.3.1 指标选择
        4.3.2 层次划分结果
5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的协同程度分析及建议
    5.1 灰色系统理论与多维灰色模型概述
    5.2 基于业务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的协同程度实证分析
        5.2.1 基于货物吞吐量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的协同程度分析
        5.2.2 基于集装箱吞吐量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的协同程度分析
    5.3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港口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3.1 连云港港口基本概述
    3.2 连云港港口基础设施及物流运输现状
    3.3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地位及优势
    3.4 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 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4.1 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4.2 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和国内外港口的联动关系
    4.3 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对连云港港口的借鉴意义
5 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与灰色关联度评价
    5.1 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 港口物流发展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5.4 评价结果分析
6 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建议
    6.1 发挥“一带一路”优势,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6.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体系
    6.3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构建,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6.4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促进特色链网联动发展
    6.5 改善港区生态环境,提高绿色发展质量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响应曲面模型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快速评估技术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
        1.2.2 排放清单研究进展
        1.2.3 大气污染控制政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大气污染现状的模拟与验证
    2.1 大气污染排放特征
        2.1.1 工业点源清单建立方法
        2.1.2 移动源清单建立方法
        2.1.3 生活源及其他源计算方法
        2.1.4 排放清单初步结果分析
    2.2 排放清单模拟性能的优化提升
        2.2.1 排放清单的VOCs物种分配
        2.2.2 排放清单空间分布校正
    2.3 源排放-空气质量响应关系模拟验证
        2.3.1 空气质量模拟系统的设置
        2.3.2 基于CMAQ模型的本地化清单模拟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气污染物浓度快速响应曲面模型构建
    3.1 研究方法
        3.1.1 控制因子设计
        3.1.2 控制矩阵设计
        3.1.3 建模方法
        3.1.4 结果校验
    3.2 江苏省大气污染快速响应曲面模型构建
        3.2.1 响应曲面模型参数设计
        3.2.2 pf-ERSM响应曲面本地化建模
        3.2.3 响应曲面拟合结果验证
    3.3 各类前体污染物减排对PM_(2.5)浓度的敏感性分析
    3.4 内外源减排影响模拟研究
        3.4.1 外源减排贡献
        3.4.2 内源排放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响应曲面模型在江苏省大气污染减排措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4.1 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情景与控制措施
        4.1.1 管控措施设计
        4.1.2 控制情景设计
        4.1.3 控制情景减排量核算
    4.2 响应曲面快速模拟预测结果
        4.2.1 差异化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评估
        4.2.2 其他管控情景的减排效果对比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响应曲面模拟的臭氧控制策略研究
    5.1 研究区域臭氧污染现状
    5.2 NO_x与 VOCs减排对臭氧浓度的敏感性分析
    5.3 臭氧控制策略探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6)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洋环境
        2.1.2 海洋生态环境
        2.1.3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2.2 海洋生态环境组成部分
        2.2.1 海洋牧场
        2.2.2 滨海湿地
        2.2.3 海岛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治理理论
        2.3.2 协同学理论
第3章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3.1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3.2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3.2.1 海水综合质量变化
        3.2.2 海水富营养化状况
        3.2.3 海水主要污染物识别
        3.2.4 海水环境变化趋势
    3.3 各类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3.3.1 海洋生物物种及数量逐年减少
        3.3.2 海岛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
        3.3.3 滨海湿地面积数量逐年减少
        3.3.4 各种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数量逐年减少
第4章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成绩
    4.2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4.2.1 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缺失
        4.2.2 海洋环境保护执法不到位
        4.2.3 沿海工业化导致污染严重
    4.3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海洋环境治理主体单一
        4.3.2 海洋环境管理部门缺乏合作
        4.3.3 海洋环境污染监管力度不够
第5章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5.1 着力构建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
    5.2 实施政府职能改革,加强部门横向协同治理力度
    5.3 加强海洋生态修复措施
    5.4 实施陆地面源污染削减与控制
        5.4.1 土地退耕和保护性耕种
        5.4.2 实施动物废弃物管理
        5.4.3 构建城市过滤和城市径流渗透系统
    5.5 构建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自媒体与自媒体时代
        2.1.2 自媒体与政府形象
        2.1.3 邻避型群体事件
    2.2 理论基础
        2.2.1 风险社会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形象修复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存在问题——以“连云港反核废料事件”为例
    3.1 连云港“反核废料事件”案例分析
        3.1.1 “反核废料事件”梳理
        3.1.2 “反核废料事件”中自媒体数据分析
    3.2 政府形象塑造存在问题与成因
        3.2.1 执政理念出现偏差,民意渠道不畅
        3.2.2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舆论管控不力
        3.2.3 形象建设较为缺失,危机公关不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事件中国外政府形象塑造
    4.1 新加坡制定“实名制管理”+“网络自律机制”
    4.2 瑞典:“信息公开”制度
    4.3 美国:大数据助力政府形象预警
    4.4 启示
第5章 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路径分析
    5.1 转变执政理念,构建政府信息沟通机制
        5.1.1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5.1.2 搭建网络问政平台
        5.1.3 重视网络“意见领袖”
    5.2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5.2.1 强化网络安全管控
        5.2.2 重视网络舆情预警
        5.2.3 完善互联网立法
    5.3 增强公关能力,优化政府形象修复机制
        5.3.1 建立自媒体新闻发言人制度
        5.3.2 进行自媒体形象营销与修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强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计量检定测试中心
        2.1.2 公益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有限政府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
    3.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机构公益职能演进历程
        3.1.1 机构概况
        3.1.2 职能定位
        3.1.3 业务组成
    3.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展现状
        3.2.1 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能力建设
        3.2.2 强制检定工作
        3.2.3 其他公益职能发挥情况
第4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4.1.1 职能定位模糊
        4.1.2 强制检定业务范围较小
        4.1.3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
        4.1.4 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
        4.1.5 服务意识欠缺
    4.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管理体制行政化
        4.2.2 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4.2.3 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第5章 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 国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1 无锡市计量测试院
        5.1.2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5.2 国外管理计量技术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2.1 美国
        5.2.2 日本
        5.2.3 俄罗斯
第6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的对策建议
    6.1 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1.1 稳步推进强制检定工作
        6.1.2 夯实日常检定工作
        6.1.3 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2 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
        6.2.1 加强产业计量中心建设
        6.2.2 加强能源计量中心建设
        6.2.3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6.3 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
        6.3.1 民生计量进社区
        6.3.2 计量知识进校园
        6.3.3 计量工作进市场
    6.4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6.4.1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6.4.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6.4.3 创新服务方式,实施互联网+计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附件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可开展的强制检定项目
附件3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规定

(9)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
    一、港口危险货物和安全监管的概念
        (一)危险货物
        (二)安全监管
    二、安全监管的相关理论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责任政府理论
第二章 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现状
    一、连云港港口概况
        (一)港口基本情况
        (二)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发展概况
        (三)港口危险货物运营业务特点
    二、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监管机构设置情况
        (二)监管主要举措及成效
        (三)港口安全监管存在的隐患
第三章 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配备港口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
        (二)港口安全监管的科技信息化水平较低
        (三)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协同机制不完善
        (四)政府部门缺乏对危险货物经营的安全风险宣传引导
        (五)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区规划不科学
    二、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对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机构人员设置思路不清
        (二)政府对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安排
        (三)政府部门职责不清、缺乏协作配合意识
        (四)港口危险货物经营企业整体综合安全素质不高
        (五)港口规划缺乏前瞻性
第四章 完善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提高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
        (一)牢记安全责任使命
        (二)严格安全风险和生产责任意识
        (三)打击港口危货经营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二、突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一)优化机构设置和人才引进
        (二)吸纳第三方安全机构协助监管
    三、深化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科技信息化水平
        (一)加强安全监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立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四、制定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协同保障机制
        (一)成立组织机构
        (二)提升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建设水平
    五、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科学规划与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耦合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乡村生态系统构成与理论框架
    2.1 乡村生态系统的结构
    2.2 乡村生态系统的特征
    2.3 乡村生态系统的功能
    2.4 乡村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演变及其空间格局特征
    3.1 研究区概况
    3.2 乡村发展历史脉络及其演变特征
    3.3 乡村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及其空间分异
    3.4 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响应与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复合评估框架的县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1 县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与分析方法
    4.2 江苏省县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得分与空间梯度特征
    4.3 江苏省县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分布特征
    4.4 江苏省县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类型划分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发展类型典型镇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演变
    5.1 典型镇域研究的目的与选取依据
    5.2 镇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与分析方法
    5.3 吴中区土地利用及乡村发展类型时空演变特征
    5.4 吴中区镇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特征
    5.5 吴中区乡村生态系统健康与乡村发展类型关系及影响因子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三生”功能视角的乡村生态系统耦合机制分析
    6.1 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过程分析
    6.2 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评价体系与耦合分析方法
    6.3 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时空分异特征
    6.4 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分析
    6.5 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分析
    6.6 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三生”功能耦合机制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江苏省乡村发展模式与生态系统健康调控
    7.1 不同类型乡村发展调研与模式凝练
    7.2 村民认知的乡村发展问题分析
    7.3 功能协调的乡村生态保护与空间优化策略
    7.4 产业融合的多尺度乡村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路径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JOURNAL OF LIANYUNGA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苏沪14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宿迁市VOCs特征研究[D]. 蔡乐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基于复杂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D]. 刘云霞.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4]“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港口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吴心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基于响应曲面模型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快速评估技术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赵秋月. 南京大学, 2020(09)
  • [6]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林森霖. 湘潭大学, 2020(02)
  • [7]自媒体时代邻避型群体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策略研究[D]. 张莹. 湘潭大学, 2020(02)
  • [8]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D]. 张帆. 湘潭大学, 2020(02)
  • [9]连云港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潘敏. 河南大学, 2020(02)
  • [10]江苏省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耦合调控研究[D]. 孟令冉.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连云港化工学院学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