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信息集

水产养殖信息集

一、水产养殖信息汇萃(论文文献综述)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1](2021)在《关于印发《全国水产种质资源登记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中指出农渔养函(2020)1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为加强全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统一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登记,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2020)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文中指出豫自然资规[2020]1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保障我省设施农业用地需求,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合理界定设施农业用地范围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3](2020)在《省自然资源厅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黔自然资规[2020]1号各市(州)、县(市、区、特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做好我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要求,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合理界定设施农业用地范围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以及国家规定的与种植养殖直接关联的其它设施用地。包括生产设施用地和辅助设施用地。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4](2020)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粤自然资规字[2020]7号各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加强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设施农业用地范围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5](2020)在《吉林省自然资源厅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文中认为吉自然资规[2020]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精神,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确保农地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畜牧兽医局[6](2020)在《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鲁自然资规[2020]1号各市人民政府: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 0 2 0年5月6日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设施农业用地,是指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按功能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与生产直接关联的辅助设施用

刘欣[7](2017)在《中国磷循环格局演变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磷是地球上生命系统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磷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关乎着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中国人口规模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磷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在全球磷矿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的背景下,中国亦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断推动全球磷资源再分配。然而,当前中国的磷循环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一方面磷矿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保障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过量的磷排入地表水环境,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因此,系统把握中国磷循环格局演变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磷循环过程机制,为制定我国磷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提供新思路和决策依据,对保障农业和粮食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本研究从磷资源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磷元素的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将磷资源开发利用与磷废物处理排放归一化考虑,建立了具有拓扑结构的中国磷循环全景分析模型,重建了 1600-2012年中国磷循环格局演变过程;其次,本研究改进了区域涉磷活动的富营养化潜势空间化评估方法,量化了“涉磷活动-磷排放-磷环境归趋-生态系统损害”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磷循环格局刻画了 2012年人类活动向水体磷排放的空间格局和富营养化潜势图谱,识别富营养化潜势的“热点”区域;最后,本研究将国际贸易理论从商品层面延伸到元素层面,构建了全球磷贸易与供需分析模型,解析了 1988-2012年全球及中国磷资源可获得性随供应链贸易再分配的过程。具体结果及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具有拓扑结构的中国磷循环全景分析模型,包括10类主要人类活动过程和4类环境介质(陆地、海洋、大气、水体),并基于独立核算优先原则构建了 102条主要磷流的核算方法。该模型是迄今为止基于过程质量守恒原理建立的、时间范畴跨度长、涉磷过程涵盖丰富、磷流路径剖析深入的国家层面磷循环分析模型,在全面性、细致性、科学性上具有突出的优势。(2)本研究运用自主研发的中国磷循环全景分析模型,首次重建了中国近四个世纪(1600-2012年)的磷循环格局演变过程,发现中国磷循环已从1600年左右以自然活动为主导的简单稳态模式转变为当今以人为活动为主导的复杂格局,磷贸易格局已经由净进口变成净出口,农田土壤中磷赋存量从“耗竭态”转变为“蓄积态”,农业面源已成为重要的地表水体磷负荷来源。(3)为了验证长时间尺度磷循环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对磷流的替代计算方法进行互动式交叉检查,验证了独立型核算磷流活动水平数据和涉磷参数的准确性。磷流核算结果对比前人研究,尽管存在一些不一致性,但总体结论基本一致。蒙特卡罗模拟的结果显示,早期磷流结果的不确定性更大,活动水平数据的不健全是造成大部分磷流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4)2012年中国人类活动向水体磷排放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东部与中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明显,其中,最大单位网格磷排放量达到286吨,位于上海。相比于向水体磷排放的实物量,富营养化潜势的空间差异性更加明显,其中,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富营养化潜势显着。究其原因在于,该区域不仅向水体排磷量大,并且水网密集,水生态系统对总磷浓度的变化也较为敏感。(5)全球磷资源可获得性从1988年的25.8 Tg-P yr-1增长到2012年的30.8 Tg-P yr-1。其中,中国的磷资源可获得性随磷净出口不断下降,但其全球占比上升快速。在磷供应链末端,约62%的磷资源可获得性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和巴西。公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磷资源可获得性空间分配的不公平程度随着时间和国际贸易的发生得到改善。

徐凯[8](2013)在《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控系统研究开发》文中提出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运而生。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分支,农业物联网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农业物联网具备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本文根据农业物联网的三层架构,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农业环境监控系统感知层设计以传感器和执行器接口设计为主。本文把农业环境相关的传感器分为4类,通过分析电阻型传感器、电压型传感器、电流型传感器和数字通信型传感器,总结多种典型农业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和标定方法。除了分析农业环境传感器之外,还分析了控制农业设备的基本方法并设计了相关控制电路。最后结合茶叶种植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点嵌入式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农业环境监控系统传输层设计建立在MODBUS协议和ZigBee协议基础上,MODBUS协议提供农业环境监控系统设计的基本数据模型和通信方法,而ZigBee技术提供相关信息的无线传输的功能。在监控节点的嵌入式系统中,STM32在uCO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运行FreeModbus协议栈,实现了稳定可靠且功能完善的MODBUS从机功能;而在信息汇聚计算机中,通过NMODBUS开发包实现MODBUS相关主机功能;每个环境监控节点具有一个ZigBee无线收发模块,通过CC2530硬件和ZStack协议栈实现环境信息数据和控制指令的无线透明传输。由于使用了规范的MODBUS协议易于监控系统的扩展,为应用层软件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灵活性。农业环境监控系统应用层设计以计算机软件设计为主。本文以茶叶种植园区为例说明了环境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和基于Android的移动应用软件设计的方案。在环境监控软件设计中,详细分析了通信端口管理、环境监测节点管理和农业设备管理等功能。在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中,包括了短信查询和远程控制功能。本文设计的农业环境监控系统,在水产养殖、茶叶种植和温室大棚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项目实施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农业环境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市场前景良好。

王海[9](2012)在《荆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文中提出荆州市处于江汉平原,是典型的南方水乡城市,城区内河湖交错。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严重威胁到荆州水环境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成为荆州生态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对荆州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资料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水功能区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水污染控制与水域生态格局规划,旨在建立以水源安全为基础,水质达标为重点,水生态恢复为日标,优良水域格局为特点的安全、健康、和谐的荆州水域生态系统。本专题研究结果表明:1.论文通过对荆州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情况的介绍,对该市的现状水环境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调查水质恶化的原因,对荆州市的水环境变化发展进行了预测。2.根据荆州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根据荆州市水环境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水环境整治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3.整治荆州水环境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加强规划,健全法制,强化宣传;②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及养殖业等污染源;③加快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是加快建设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加强河道整治、启动引水释污工程以及生态修复等措施;④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严格取水、排水等制度、加强水质监测、提高收费标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⑤推行节约用水,创建节水型社会。4.荆州市水污染防治要完成四个转变:污染防治从局域治理向流域控制转变,污染源治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变,河道湖泊生态治理从清淤疏浚向生态修复转变,水利工程从防洪、排涝和灌溉向水生态安全和水体功能维护并重转变。

李东林[10](2012)在《秦皇岛市滨海地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秦皇岛滨海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是秦皇岛市城市空间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部分。首先,为达到科学制定规划的要求,明确了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为规划的研究提供理论保障。其次,对秦皇岛市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使用了历史资料、相关国家标准等文献,采用了实际调查、统计计量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秦皇岛市城镇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领域,尤其深入分析了滨海地区关乎空间规划的重要因素,结合秦皇岛市宏观总体状况,指出了该区域具有的优势、面对的机遇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第三,在现状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秦皇岛滨海地区空间概念,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设计了适合未来空间发展的模式、发展目标以及滨海地区空间布局结构和各组团职能定位,为相关领域制定具体的规划内容提供了引导和支持作用。第四,根据秦皇岛滨海地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的原则要求,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制定了滨海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交通建设、能源利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及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等一系列实施策略,形成了有利于实现秦皇岛滨海地区空间规划目标的完整解决方案。

二、水产养殖信息汇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产养殖信息汇萃(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印发《全国水产种质资源登记细则(试行)》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水产种质资源登记细则(试行)
    一、登记范围
    二、登记主体
    三、登记组织机构
    四、登记内容
        (一)登记主体信息
        (二)种质资源信息
        1.编号
        2.名称
        3.生物学分类信息
        4.图像信息
        5.原产地及来源地信息
        6.地理分布
        7.种质保存信息
        7.1来源类型
        7.2用途类型
        7.3濒危程度
        7.4保存方式
        7.5保存类型
        7.6保存数量
        8.特征特性信息
        8.1生物学特征
        8.1.1外部形态
        8.1.2生活习性
        8.1.3生长
        8.1.4繁殖习性
        8.1.5经济性状
        8.1.6营养组分
        8.2遗传学特征
        8.2.1染色体
        8.2.2微卫星DNA(SSR)
        8.2.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8.2.4 DNA条形码
        8.2.5遗传连锁图谱
        8.2.6基因组信息
        8.3选育信息
        9.开发利用现状
        (三)种质资源共享信息
        (四)其他信息
    五、登记流程
        (一)注册
        1.申请注册
        2.资源信息整理
        (二)信息录入
        (三)技术审核
        (四)统一编号
        (五)变更登记
        (六)撤销登记
    六、共享利用
        (一)登记信息的公开
        (二)登记信息的共享利用

(7)中国磷循环格局演变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科学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论文框架及主要章节说明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磷循环格局刻画方法
    2.2 磷循环的环境效应评估方法
    2.3 磷循环的资源保障评估方法
第3章 中国磷循环格局演变过程重建方法
    3.1 中国磷循环全景分析框架构建
    3.2 主要磷流梳理及核算模型构建
        3.2.1 大气(N_1)
        3.2.2 非耕地(N_2)
        3.2.3 内陆水体(N_3)
        3.2.4 海洋(N_4)
        3.2.5 磷矿采选(N_5)
        3.2.6 磷化工生产(N_6)
        3.2.7 农业种植(N_7)
        3.2.8 畜禽养殖(N_8)
        3.2.9 水产养殖(N_9)
        3.2.10 农产品加工(N_10)
        3.2.11 居民消费(N_11)
        3.2.12 废水处理(N_12)
        3.2.13 固废处置(N_13)
    3.3 中国磷循环测算系统边界与数据来源
        3.3.1 时空范畴
        3.3.2 活动水平数据来源
        3.3.3 涉磷参数来源
    3.4 中国磷循环全景分析模型的优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近四个世纪磷循环格局演变分析
    4.1 中国磷资源开发与利用
    4.2 中国磷进出口贸易平衡
    4.3 中国农业-畜禽-人类食物链特征
    4.4 中国含磷废物及其环境排放
        4.4.1 土壤磷库存变化
        4.4.2 向水体磷排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磷循环测算结果的准确性验证
    5.1 磷流交叉检查
    5.2 自然磷流对比
        5.2.1 大气沉降
        5.2.2 风蚀
        5.2.3 入海径流
        5.2.4 海洋飞沫
    5.3 人为磷流对比
    5.4 未考虑磷流总结
        5.4.1 燃烧
        5.4.2 生物气溶胶颗粒
        5.4.3 火山爆发
        5.4.4 磷化氢
    5.5 不确定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磷循环的富营养化潜势评估
    6.1 人类活动向水体磷排放的空间格局刻画
        6.1.1 空间分配方法原理
        6.1.2 空间分配因子数据来源
    6.2 富营养化潜势空间化评估方法
        6.2.1 环境归趋因子
        6.2.2 生态损害因子
    6.3 中国2012年向水体磷排放格局
    6.4 中国2012年富营养化潜势图谱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磷资源可获得性
    7.1 全球磷资源贸易与供需分析模型构建
    7.2 数据来源与处理
        7.2.1 数据来源
        7.2.2 国家分类
    7.3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磷贸易格局
    7.4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磷资源可获得性格局
    7.5 磷资源可获得性的公平性评价
        7.5.1 公平性分析方法简介
        7.5.2 磷资源可获得性的公平性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磷循环测算的编程代码
    1.1 基础数据准备过程
    1.2 底层磷流运算代码
    1.3 磷流结果整合代码
    1.4 磷流运算执行命令
    1.5 蒙特卡罗模拟代码
附件2: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控系统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业物联网概述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应用
        1.3.1 温室环境监测
        1.3.2 水产养殖环境监测
        1.3.3 茶叶种植环境监测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2.1 农业物联网架构概述
    2.2 农业物联网三层结构
        2.2.1 农业物联网感知层
        2.2.2 农业物联网传输层
        2.2.3 农业物联网应用层
    2.3 监控系统具体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监控系统感知层设计
    3.1 农业环境监测传感器
        3.1.1 电阻型传感器
        3.1.2 电压型传感器
        3.1.3 电流型传感器
        3.1.4 数字通信型传感器
    3.2 农业设备控制接口
    3.3 农业环境监测节点设计
        3.3.1 监控节点硬件设计
        3.3.2 监控节点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监控系统传输层设计
    4.1 MODBUS 和 ZIGBEE 技术结合
        4.1.1 MODBUS 技术简介
        4.1.2 ZigBee 技术简介
        4.1.3 技术结合
    4.2 MODBUS 从机功能的实现
    4.3 MODBUS 主机功能的实现
    4.4 MODBUS 报文无线传输
        4.4.1 无线数据接收
        4.4.2 无线数据发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境监控系统应用层设计
    5.1 种植园区监控软件设计
    5.2 ANDROID 手机监控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荆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目录
第1章 课题背景、意义、技术综述及研究内容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1.2.2 水环境规划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4 荆州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进展
    1.3 本专题研究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1.3.1 本专题研究的范围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荆州市城市概况及水系现状
    2.1 城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1.5 地方特色
    2.2 荆州市城区水环境特征
        2.2.1 四湖流域
        2.2.2 城区水系特征
    2.3 流域水系现状
        2.3.1 长江流域
        2.3.2 四湖流域
        2.3.3 城区主要水系
    2.4 荆州市城区主要水体的水质现状
        2.4.1 污染最严重阶段
        2.4.2 水污染缓解阶段
第3章 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现状
    3.1 污水系统现状
        3.1.1 现状排水体制
        3.1.2 现状污水量
        3.1.3 污水设施现状
        3.1.4 污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3.2 雨水系统现状
        3.2.1 城区雨水排放的现状
        3.2.2 荆州城区范围内已建成的雨水泵站
        3.2.3 城区雨水系统存在问题
    3.3 城区垃圾收运及处置现状
    3.4 水环境生态现状
第4章 荆州市城区水污染源及水污染成因
    4.1 荆州市城区水系存在问题和水污染成因
        4.1.1 水面面积减少,降低了荆州城区总体环境容量
        4.1.2 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
        4.1.3 严重的水体污染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甚至完全消失
    4.2 荆州市城区水环境质量和滨水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
    4.3 荆州市城区污染源调查及污染负荷预测
        4.3.1 荆州城区的点源污染
        4.3.2 荆州的城区面源污染
        4.3.3 荆州市城区水污染构成分析
        4.3.4 荆州市城区废水处理情况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荆州市城区水环境修复的必要性
    5.1 荆州城区水环境修复的必要性
    5.2 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切实可行
第6章 荆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6.1 水环境修复技术途径
        6.1.1 治理理论
        6.1.2 水环境修复的技术途径
    6.2 荆州水环境治理思路
    6.3 适合于荆州水环境修复的工程技术途径
        6.3.1 引水释污
        6.3.2 清理底泥
        6.3.3 生态护岸的建设
        6.3.4 净化水体水质
        6.3.5 结论
    6.4 荆州市水环境治理的具体目标
    6.5 荆州市水环境治理措施
        6.5.1 完善规划及法规体系
        6.5.2 控制污染源
        6.5.3 荆州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6.5.4 推荐采用生态水环境恢复技术
        6.5.5 加强水资源的保障与管理
        6.5.6 推行节约用水
第7章 水资源的安全规划
    7.1 荆州市主要水体功能区划
    7.2 给水专项规划
    7.3 防洪规划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8.2.1 城区滨水地区生态格局
        8.2.2 海子湖生态格局
        8.2.3 长江沿岸生态格局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秦皇岛市滨海地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2.1.1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2.1.2 城市规划遵循的原则
    2.2 城市空间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2.2.1 城市空间规划的概念
        2.2.2 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内容
    2.3 滨海城市空间规划的内涵
        2.3.1 滨海城市空间规划的概念
        2.3.2 滨海城市空间规划具有的优势
        2.3.3 滨海城市空间规划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市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秦皇岛市基本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1.2 城镇现状特征
        3.1.3 自然条件
        3.1.4 土地利用现状
        3.1.5 社会经济
        3.1.6 交通条件
        3.1.7 城市用燃气源情况
        3.1.8 市域环境质量现状及问题
        3.1.9 滨海地区水源利用现状
        3.1.10 滨海地区供水现状
        3.1.11 滨海地区排水现状
        3.1.12 电源现状
        3.1.13 通信现状
        3.1.14 燃气工程规划现状
        3.1.15 供热现状
        3.1.16 滨海地区海岸线分配和利用现状
        3.1.17 秦皇岛市旅游资源的特点
        3.1.18 滨海地区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3.2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3.3 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1 机遇
        3.3.2 挑战
        3.3.3 优势
        3.3.4 劣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滨海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设计
    4.1 滨海地区概念的提出
    4.2 规划原则
    4.3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4.4 秦皇岛市城市空间发展总体规划概述
        4.4.1 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4.4.2 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
    4.5 规划重点
    4.6 宏观经济布局
    4.7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4.7.1 构筑“两带一轴”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4.7.2 滨海区域规模结构
    4.8 滨海地区空间发展模式与路径
    4.9 滨海地区空间布局结构与组团职能定位
    4.10 滨海地区交通发展规划目标
    4.11 滨海地区水资源利用规划
        4.11.1 给水工程规划
        4.11.2 排水工程规划
    4.12 电源及电力网站规划
    4.13 电讯及邮政工程规划
    4.14 燃气工程规划
    4.15 供热工程规划
    4.16 海岸线利用规划
    4.17 市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4.17.1 规划目标
        4.17.2 水环境质量标准
        4.17.3 水环境功能区划
    4.18 环境及生态保护规划
    4.19 交通规划
    4.20 秦皇岛市旅游空间布局
    4.21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滨海地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实施策略
    5.1 经济发展策略
    5.2 社会发展策略
    5.3 交通建设策略
        5.3.1 交通建设
        5.3.2 交通结构
        5.3.3 轨道交通规划
    5.4 能源利用策略
    5.5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5.6 环境保护策略
    5.7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及水污染治理措施
    5.8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策略
    5.9 管理体制机制策略
    5.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水产养殖信息汇萃(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印发《全国水产种质资源登记细则(试行)》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01)
  • [2]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J].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23)
  • [3]省自然资源厅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J].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11)
  • [4]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J].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30)
  • [5]吉林省自然资源厅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J].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20)
  • [6]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J].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15)
  • [7]中国磷循环格局演变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D]. 刘欣. 南京大学, 2017(06)
  • [8]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控系统研究开发[D]. 徐凯. 江南大学, 2013(S1)
  • [9]荆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D]. 王海. 长江大学, 2012(01)
  • [10]秦皇岛市滨海地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D]. 李东林. 燕山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水产养殖信息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