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偏见

历史偏见

一、Historical Bias(论文文献综述)

富金壁,邹德文[1](2021)在《四十年来《诗经》诸种译注平议》文中研究说明四十年来的《诗经》注释、翻译和研究,精彩纷呈、纷繁复杂。很多着作在继承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诗旨探索、词义训诂诸方面都各有自己的发现与成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有些注释和翻译存在着如下问题:历史偏见、误析诗旨、不明古制、词语误释、不明句意、通假及古今字失注、断句或标点未当、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研究成果未及采纳、泥于"赋比兴"之义而求之过深等。

乔丽军[2](2021)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课堂“失范”问题的表征与应对》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求真与求解割裂、叙事与说理脱轨、理智与理性相悖的失范失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消解着教学深度,使得部分课堂出现游戏化、娱乐化倾向。基于现实发展的需要,分析与思考过往课堂"深度教学"所显现的不足与缺陷,聚焦深度课堂发生、发展的要素环节,让中学历史课堂回归学科味、让历史教学有"历史范",具有逻辑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意义。为此,我们需要精准把握课堂中心,破除课堂隐喻;正确理解教师地位,避免主体弱化;科学分类问题属性,讲求方法策略。

陈晋音,陈奕芃,陈一鸣,郑海斌,纪守领,时杰,程瑶[3](2021)在《面向深度学习的公平性研究综述》文中提出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且在许多应用中表现出先进的性能,因此在工业界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训练数据标注和模型设计存在偏见,现有的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在某些应用中可能会强化人类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决策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产生,从而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为提高深度学习的应用可靠性、推动其在公平领域的发展,针对已有的研究工作,从数据和模型2方面出发,综述了深度学习应用中的偏见来源、针对不同类型偏见的去偏方法、评估去偏效果的公平性评价指标、以及目前主流的去偏平台,最后总结现有公平性研究领域存在的开放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卢明镇[4](2020)在《植物-微生物互惠共生:演化机制与生态功能》文中研究说明植物-微生物互惠共生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形式,在整个生命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植物和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合作/互惠共生如此重要,在生物学中却存在着对它的历史偏见与忽视。特别地,尽管互惠共生的理论与建模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但不同学科分支间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本综述从两个看似对立的视角概述植物-微生物互惠共生的概念框架,即微生物学家关心的微观机制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关注的宏观影响。宏观模型通常从一组过于简单的假设出发,便于理论分析。但微观机制是开展定量预测的基础,因此新一代基于过程的宏观模型需嵌入微观机制,这对预测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响应至关重要。此外,希望本文也可以吸引更多学者关注合作/互惠的重要作用,并将这一概念应用于解决其他生态学和社会学问题。

邵巍巍[5](2020)在《无中生有:对现代主义设计“无”装饰论的质疑》文中研究指明无装饰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历来不受质疑。但实际上,现代主义设计对待装饰往往言行不一,无装饰论更多的是一种偏见。本文从历史溯源、实证分析、知觉心理等角度对这一偏见提出质疑,并比对论证。

彭航[6](2019)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研究 ——以湘潭M寺安养院为例》文中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也日渐凸显。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宗教信众作为信教群众中的中坚力量,对养老服务有着特殊的需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在此背景下,宗教界主动加入到养老领域,兴办养老机构,探索养老服务实践方式。这些带有宗教背景的养老机构在开展养老服务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发挥宗教在解决老年信众养老问题上的优势作用,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以湘潭市M寺安养院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介绍了湘潭市M寺安养院的概况,总结了寺院参与养老服务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对该安养院养老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养老服务特点鲜明,慈善传统具有亲和性、义工资源具有丰富性、基本养老服务具有特色性、临终关怀具有吸引性等。在社会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成为社会养老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宗教信众的养老需求,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然而目前,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注册困难化,社会认知偏见化,资金来源单一化,机构自身还存在管理非规范化、服务非专业化等制约因素。对于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存在的内外部发展困境,建议政府进一步改善制度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放宽准入条件,加大对宗教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同时,社会应对宗教持包容态度,正面宣传宗教,鼓励捐赠和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机构应到加强机构自身建设,力求规范化、专业化,推动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宗教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具有很强的社会亲和性,参与养老服务有其独特的天然优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开展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研究,挖掘和利用宗教优势资源,对于推动宗教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张丽[7](2019)在《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应对实证研究 ——基于外交文档的文本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被提出以来,受到沿线沿路国家积极响应,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随着丝路基金设立、《愿景与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以及倡议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被普遍视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创始成员国的印度却公开反对“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国内外关注和研究。中印共同崛起成为21世纪亚洲甚至国际政治新动向。作为世界人口基数最大、毗邻而居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面临着市场、资源、地区影响力竞争等诸多挑战。两大新兴经济体能否打破冲突魔咒实现和平共处,对双边关系、亚洲乃至全球稳定至关重要。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认知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印合作,而且加剧了南亚地区安全紧张局势。分析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切、态度及应对,探究印度对华认知影响因素,厘清错误知觉产生的根源,对于中印两国增进互信互谅、形成良性战略互动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建构主义视角下国家身份理论及国际政治错误知觉两个理论假设的有效性进行充分验证。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从尼赫鲁到英迪拉再到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国家身份认知对其南亚政策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2000年至2018年间18份印度外交年报,尤其是莫迪执政以来相关外交文档文本分析,论述印度外交战略布局及其对华政策定位转变。第三、四章为本文主体论证部分,对包括2013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112组议会相关问答、30组新闻发布会相关记者问答、38份外交部相关新闻通告、6份政要演讲在内的192份印度外交文档进行话语及潜在语义分析,研究文本对象的立场、观点、价值、利益等,推断其背后的意图和目的,并据此系统梳理总结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态度、关切及应对。第五章探析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印度视角下中印关系走向。本文研究表明,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地缘政治及经济博弈下国家利益的权衡,大致经历了观望争议、不合作、抗衡抵制、竞争合作四个阶段,目前仍处于动态建构中。印度致力于追求大国地位,视中国为市场资源及地区主导权竞争对手,尤其忌惮中国在其传统势力范围加大存在。随着南亚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显着合作成效,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出现从摇摆到抵制的较大转变。2018年1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单边主义及对伊制裁使印度国家利益受损,印度重新审视对美政策,提升印俄及印中关系,逐渐回归大国平衡外交,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随之“柔化”。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领土主权关切及对中国在南亚印度洋地区存在增大的关切,本质上都体现了印度的安全焦虑。一方面,印度担心巴基斯坦在中国经济及军事援助下获得对印战略优势,从而威胁印度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印度唯恐中国在南亚印度洋地区存在不断增加,危及印度地区主导权。因此,印度通过“邻国优先”政策加强与南亚次大陆国家互联互通、通过“向东行动”政策对接东南亚国家、通过伊朗恰巴哈尔港经阿富汗联通中亚国家、通过印日联盟打造“亚非增长走廊”等战略举措,初步构建以印度为中轴向四周辐射的印度版“一带一路”规划,并借力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在“印太”地区抗衡中国影响力。印度对华认知建立在对国际形势研判、自我定位及对中国角色身份定位等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错误知觉主要受认知相符、诱发定势、历史包袱等三个维度因素影响。自我与他者身份是动态建构的产物,国家间通过行为互动确定敌人、对手或朋友关系。中印之间缺乏战略相互保障,印度将中国在南亚防御性安全行为解读为进攻性战略,在此棱镜下,印度对华负面认知不断集聚,加之历史偏见的现实影射以及西方舆论的激化,从而导致洞朗对峙发生。中印互信缺乏根源在于人文交流动能不足,民众间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更遑论培养相互认同感。长远来看,自下而上的民间模式比自上而下的政府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更有利于中印关系发展。

洪宏[8](2019)在《W集团并购韩国G公司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对外合作日渐频繁,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跨国并购企业数量与规模也与日俱增。中国企业通过各种并购或者直接投资,实现了踏出国门的目标。然而,因受并购企业双方国家和企业文化差异的影响,跨国并购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还受到跨文化管理的挑战。一旦管理不善则易引发冲突,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社会形象。从多家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并购失败的深层原因往往就是文化差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对中国W集团并购韩国G公司后跨文化冲突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W集团为国内一家城市发展集团,最初以金融起家,目前业务涉及金融、房地产、文化、教育、医疗、酒店等。为了引进韩国的优质文化资源,2016年,W集团斥巨资收购韩国着名娱乐经济公司G公司股份,成为后者控股股东。G公司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也亟需强大的中国资本注入来改善其经营状况。然而,并购完成后,双方因文化差异、行业差异、管理理念、沟通不畅等原因发生冲突,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W集团以控股股东身份介入经营,罢免G公司创始人兼CEO,引起G公司部分员工抗议并扬言举行罢工。本文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结合W与G公司实际情况来比较中韩两国文化差异,从理念整合、人员整合、利益整合三个方面提出应对跨文化冲突管理的措施。在理念整合方面,重点是树立共同的经营目标和建设共有的企业文化,并以此提出要进行文化制度建设;在人员整合方面,主要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和加强沟通,据此提出实施用人本土化策略和建立沟通机制;在利益整合方面,主要进行薪酬激励制度的调整,并以此提出实施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及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

乔丽军[9](2019)在《中学课堂“历史偏见”的诠释与应对》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历史偏见"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认知因素。历史偏见在本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体现。历史偏见的存在,使得意识形态教育失"信"、学生历史知识失"真"、历史学习内容失"趣"、历史课堂教学失"味",从而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严重挑战。为此,教师要直面历史偏见,回应历史"异类";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促使其历史思维、历史意识的养成;注重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与学科规范。

李慧文[10](2017)在《现代美学及其悖论——阿格妮丝·赫勒的“共通感”理论研究》文中提出赫勒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现代美学,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美学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成为一种普遍哲学,并根据自身的体系推论出来的普遍意识形态和普遍理论的偏爱来评价和阐释"审美领域"、"审美"、"客观化的美"以及在这个框架之内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美学是必要的和不可改革的。赫勒在总体上肯定现代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可否定的地位,同时也认识到,美学本身又存在难以根除的悖论:赫勒认为,现代美学的合法性基于一种价值"共通感";然而以"共通感"作为基础的美学却受到质疑——现代社会的"共通感"属于历史哲学范畴,是前设的,不具有绝对普遍性,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也是变动不居的。赫勒承认这是产生美学自身悖论的根源,是不可消除的,但它也不成为取消美学的理由。

二、Historical Bia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istorical Bias(论文提纲范文)

(1)四十年来《诗经》诸种译注平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诗经》译注中的历史偏见
二、《诗经》译注者误析诗旨
    (一)不明古民俗而误解
    (二)拘泥古训盲从旧说而误
    (三)未能精研文献而疏失
    (四)溺于时俗而曲解原典
三、《诗经》译注因不明古制而生误
四、词语误释
五、不明句意而误解
六、通假、古今字失注或误注
七、断句或标点未当
八、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研究成果未及采纳
九、泥于“赋比兴”之义而求之过深

(2)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课堂“失范”问题的表征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历史课堂“失范”问题的表征
    1. 叙事与说理脱轨
    2. 求真与求解割裂
    3. 理智与理性相悖
二、中学历史课堂“失范”问题的应对
    1. 精准把握课堂中心,破除课堂隐喻
    2. 正确理解教师地位,避免主体弱化
    3. 科学分类问题属性,讲求方法策略

(3)面向深度学习的公平性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偏见的来源
    1.1 数据偏见
        1.1.1 时间偏见
        1.1.2 空间偏见
        1.1.3 行为偏见
        1.1.4 群体偏见
        1.1.5 先验偏见
        1.1.6 后验偏见
    1.2 模型偏见
        1.2.1 预测结果歧视的偏见
        1.2.2 预测质量差异的偏见
2 基于预处理的数据去偏方法
    2.1 数据层面去偏处理方法
        2.1.1 基于数据重采样的去偏方法
        2.1.2 基于类别均衡采样的去偏方法
        2.1.3 基于合成数据的去偏方法
        2.1.4 基于增强数据的去偏方法
    2.2 算法层面去偏处理方法
        2.2.1 基于代价敏感的去偏方法
        2.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去偏方法
        2.2.3 One-hot编码
3 深度学习模型去偏
    3.1 基于模型正则化的去偏方法
    3.2 基于对抗性训练的去偏方法
    3.3 其他模型去偏方法
4 深度学习的后验去偏
    4.1 深度模型的可解释性
        4.1.1 深度模型的局部解释技术
        4.1.2 深度模型的全局解释技术
    4.2 模型的后验去偏方法
5 去偏实验平台和公平性指标
    5.1 数据集
    5.2 Microsoft公司的Fairlearn去偏实验平台
    5.3 IBM公司的AI Fairness 360去偏实验平台
    5.4 Google公司的ML-fairness-gym去偏实验平台
6 未来研究方向
    6.1 公平性的度量标准
    6.2 联邦学习公平性问题
    6.3 迁移学习的公平性问题
    6.4 元学习的公平性问题

(5)无中生有:对现代主义设计“无”装饰论的质疑(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历史偏见及现代悖论
二、反对矫饰与装饰得体
三、藏于结构或隐于表征
结语

(6)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研究 ——以湘潭M寺安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外研究综述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调研过程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2.1 理论基础
        2.1.1 宗教和谐论
        2.1.2 社会支持理论
        2.1.3 积极老龄化理论
    2.2 政策依据
        2.2.1 对宗教事务进行依法管理的政策
        2.2.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
        2.2.3 有关宗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政策
第3章 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3.1.1 养老多元化的需要
        3.1.2 老年信众特殊化的需要
        3.1.3 宗教社会化的需要
    3.2 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3.2.1 宗教社会服务的政策环境改善
        3.2.2 宗教团体社会服务意识增强
第4章 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现状分析——以湘潭M寺安养院为例
    4.1 湘潭M寺安养院参与养老服务的概况
        4.1.1 湘潭M寺安养院的发展情况
        4.1.2 湘潭M寺安养院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4.1.3 湘潭M寺安养院的运营情况
    4.2 湘潭M寺安养院参与养老服务的优势
        4.2.1 慈善传统具有亲和性
        4.2.2 义工资源具有丰富性
        4.2.3 养老服务具有特色性
        4.2.4 临终关怀具有吸引性
    4.3 湘潭M寺安养院参与养老服务的制约因素
        4.3.1 社会认知偏见化
        4.3.2 登记注册困难化
        4.3.3 政策体系非健全化
        4.3.4 资金来源单一化
        4.3.5 服务非专业化
第5章 完善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建议
    5.1 制度设置与支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5.1.1 加快立法,完善政策法规
        5.1.2 降低门槛,解决注册难题
        5.1.3 统筹兼顾,加大扶持力度
    5.2 包容与激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2.1 改变观念,提高认可度
        5.2.2 正向宣传,多渠道推广
        5.2.3 提倡捐赠,鼓励志愿服务
    5.3 整合与提高:加强机构的自身建设
        5.3.1 加强建设,规范化管理
        5.3.2 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5.3.3 引进人才,提升专业化水平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宗教参与养老服务访谈提纲(入住老人)
附录 B 宗教参与养老服务访谈提纲(管理人员)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应对实证研究 ——基于外交文档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节 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研究概况
        二 主要进展和基本观点
        三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创新方法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学术创新
        一 研究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印度国家身份及其南亚政策
    第一节 印度国家身份定位与发展
        一 国家身份界定及相关理论
        二 政治精英对印度国家身份认知的演变
    第二节 印度南亚政策
        一 知觉、错误知觉与外交决策
        二 印度南亚政策的形成及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印度外交战略及对华政策调整(2000‐2018)---基于《印度外交年报》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印度的外交战略布局
        一 21世纪初印度外交战略布局
        二 2008 年后印度外交自我定位
        三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的外交重心
    第二节 印度对华政策定位
        一 印度对中国国家身份的界定(1998‐2018)
        二 印度对印中关系的定位(2000‐2018)
        三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对华认知的转变(2014‐201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及态度的演变
    第一节 争议观望期(2013年10 月--2015年7 月)
        一 印度政治精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
        二 印度官方回应
        三 印度的战略盘算
    第二节 不合作期(2015年7月--2017年5月)
        一 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关切
        二 印度对中国在印度周边推进互联互通的安全关切
        三 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消极合作态度
    第三节 抵制抗衡期(2017年5 月--2018年5 月)
        一 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关切升级
        二 印度对洞朗事件的认知
        三 印度对中国‐马尔代夫关系的关切
        四 印度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印度周边地区影响力提升的忌惮
    第四节 竞争合作期(2018年5 月—至今)
        一 印中首脑武汉会晤的积极意义
        二 印度大国外交平衡政策回归对印中关系的积极影响
        三 体现印度合作倾向的其他积极因素
        四 印巴领土纠纷投射在中巴经济走廊主权关切的不利因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应对
    第一节 印度版“一带一路”概念及主张
    第二节 “邻国优先”政策下印度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
        一 印度强化与邻国关系以维护地区影响力
        二 印度与邻国互联互通代表项目
        三 “邻国优先”政策下的“印度优先”先决条件
        四 对邻国“印度优先”预期落差的积极应对
    第三节 印度抗衡“一带一路”倡议的其他举措
        一 印日联盟及“亚非增长走廊”
        二 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
        三 “向东行动”政策对接东盟
        四 重新审视非洲及中亚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印度认知的因素及印度视角下双边关系发展趋势
    第一节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错误知觉产生的原因
        一 身份定位
        二 互信缺乏
        三 历史积怨
        四 西方舆论
    第二节 印度视角下印中关系发展趋势
        一 印度学界及智库对双边关系发展的研判
        二 “一带一路”背景下印度政治精英对双边关系走向的认知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W集团并购韩国G公司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跨文化冲突管理的研究
        二、国内对跨文化冲突管理的研究
        三、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初步方案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跨文化冲突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跨文化冲突的理论研究
        一、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和特征
        二、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分析
        三、解决跨文化冲突的策略
        四、跨文化冲突管理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 W集团并购韩国G公司之后跨文化冲突问题分析
    第一节 并购的背景
    第二节 并购的过程
    第三节 并购后跨文化冲突的表现
        一、潜伏期的跨文化冲突的表现
        二、爆发期的跨文化冲突的表现
        三、适应期的跨文化冲突的表现
        四、解决期的跨文化冲突的表现
第四章 W集团并购韩国G公司之后跨文化冲突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韩民族文化差异
    第二节 行业差异
    第三节 管理制度差异
    第四节 沟通不畅
    第五节 历史偏见和民族优越感
第五章 W集团并购韩国G公司之后跨文化冲突管理的对策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 并购之后跨文化冲突管理的对策
        一、本土化策略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三、企业文化制度建设
        四、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第二节 对W并购G后跨文化冲突管理对策的效果分析
        一、成功化解冲突,合作顺利开展
        二、某些“强硬”措施有碍公司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学课堂“历史偏见”的诠释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教学中“历史偏见”之源
二、课堂教学中“历史偏见”之实
三、课堂教学中“历史偏见”之害
    1. 意识形态教育失“信”
    2. 学生历史知识失“真”
    3. 历史学习内容失“趣”
    4. 历史课堂教学失“味”
四、课堂教学中“历史偏见”之解
    1. 直面历史偏见, 回应历史“异类”
    2. 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 促使其历史思维、历史意识的养成
    3. 注重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与学科规范

四、Historical Bias(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十年来《诗经》诸种译注平议[J]. 富金壁,邹德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1(04)
  • [2]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课堂“失范”问题的表征与应对[J]. 乔丽军. 教学与管理, 2021(13)
  • [3]面向深度学习的公平性研究综述[J]. 陈晋音,陈奕芃,陈一鸣,郑海斌,纪守领,时杰,程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1(02)
  • [4]植物-微生物互惠共生:演化机制与生态功能[J]. 卢明镇. 生物多样性, 2020(11)
  • [5]无中生有:对现代主义设计“无”装饰论的质疑[J]. 邵巍巍. 装饰, 2020(12)
  • [6]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宗教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研究 ——以湘潭M寺安养院为例[D]. 彭航. 湘潭大学, 2019(02)
  • [7]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应对实证研究 ——基于外交文档的文本分析[D]. 张丽.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8]W集团并购韩国G公司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的研究[D]. 洪宏. 浙江工商大学, 2019(12)
  • [9]中学课堂“历史偏见”的诠释与应对[J]. 乔丽军. 教学与管理, 2019(10)
  • [10]现代美学及其悖论——阿格妮丝·赫勒的“共通感”理论研究[J]. 李慧文.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7(02)

标签:;  ;  ;  

历史偏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