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林产品业中的造纸业

加拿大林产品业中的造纸业

一、加拿大林产工业中的造纸业(论文文献综述)

刘菲[1](2020)在《森林资源配置对木材供给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木材需求的不断扩张,森林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加上国际木材市场保护性贸易的日益加强,使得我国的木材供求矛盾凸显。在林业“供给侧”改革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战略背景下,调整森林资源配置,提升其供给服务能力,将是促进木材可持续供给的有效途径之一,也符合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那么,森林资源配置是如何影响木材供给(能力),以及如何调整我国森林资源配置提升木材供给,缩小木材供需缺口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因此,本文依据木材供给理论、均衡理论和资源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最优化模型等方法,在分析我国木材供给和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营林和采伐视角量化分析了“森林转型”、林种替代和树种选择对木材供给的影响机理,然后通过木材市场模型模拟预判森林资源配置调整对木材市场的影响,据此提出优化配置森林资源和促进木材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国内木材供求缺口扩大,木材供给受国际市场影响风险增高。2019-2025年中国木材供给量年均增长1%,中国木材需求量年均增长1.3%,木材供给的增长速度低于需求的增长速度,供需缺口逐年增加。我国木材供给的进口依存度将逐年提高,2025年将达到55%,中国木材供给受国际市场影响的风险在不断提高。第二,不同目标导向下,地区间森林资源配置水平差异明显,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从经济效益导向看,高森林资源配置水平地区集中在东北和西南部分省份;从生态效益导向看,虽然大部分地区森林资源配置水平明显上升,但是仅有1/5的地区处于高水平;从经济生态效益导向的森林资源配置水平看,超过3/4地区的森林资源配置具有较大优化潜力。第三,从森林转型对木材供给影响看,我国的森林转型基本完成,但不同地区森林转型对木材供给的影响程度不同。我国森林数量和质量的恢复和提升是通过经济发展和林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结果。森林转型促进木材长期供给,其中森林资源质量转型对木材供给的影响最大,完成森林转型效果较好地区对木材供给的影响明显。第四,从林种配置对木材供给影响看,林种之间在土地利用上的竞争效应会趋于显化。公益林面积占比提高1个单位,商品林覆盖率将下降0.028个单位;经济林面积占比提高1个单位,用材林覆盖率将下降0.023个单位。经济林经营仅能保障经营者生计,不具备投资效应,因此抑制木材产量的增加。在公益林替代商品林的情景下,林种配置变动对针叶原木供给的影响幅度是(-4.31%,-0.26%),阔叶原木供给的影响幅度是(-1.06%,-0.64%),对净进口量的影响范围分别为(-0.62%,2.54%)和(3.44%,5.38%),原木市场的响应滞后期有5年左右;在经济林替代用材林的情景中,林种配置变动对中国木材市场影响与公益林替代商品林情景中的影响相似,但是影响幅度相对较小。第五,从树种结构对木材供给影响看,在权衡森林经济和固碳收益的树种采伐结构优化方案中,针叶木材供给量比重增加,市场影响幅度明显。优化方案中,采伐的主要树种是桉树、杨树、杉木、马尾松和其他主要针叶树种,其中阔叶木材供给量平均占比为76%,针叶木材供给量平均占24%。在木材市场中,树种采伐结构调整对针叶原木供给的影响幅度是(0.97%,1.34%),对阔叶原木的影响幅度是(-0.34%,-0.04%)。针叶原木净进口量变化(-1.37%,-0.50%),而阔叶原木净进口量变化(0.59%,3.37%)。树种结构调整对针叶锯材市场的影响最大,但对阔叶锯材市场仅有小幅度波动,在0.6%左右;对胶合板的影响微乎其微。第六,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合理森林资源配置和促进木材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在森林资源配置合理化对策方面,应通过强化林业部门调节等方式精准提高地区森林数量和质量,权衡低配置地区森林调节和供给服务,凸显高配置地区森林供给服务优势。在促进木材可持续供给方面,应提高木材有效和循环利用,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交流,规避木材进口风险,进一步缓解木材市场供需矛盾。

熊立春[2](2019)在《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指出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为伴,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正成为产品分工生产的最新模式,国际分工协作程度更高,生产工序分割更为精细。在此背景下,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一环,木材产业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世界各国分工协作生产木材产品也更加明确,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木材产业既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受益,也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受惑。首先,尽管中国木材产业已嵌入全球价值链,但木材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和程度尚不明确。其次,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下,木材产业出口贸易总额的核算存在偏误,重复计算和国外增加值被纳入到本国出口中,导致出口贸易额统计被高估,为此,有必要核算出中国木材产业的真实出口贸易增加值。与此同时,木材产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价值链攀升,其攀升的动力机制也有待进一步识别。最后,中国木材产业是继续按照现有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范式参与国际分工,还是通过价值链重构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攀升路径值得探索。为此,本研究以木材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现状,测度了其贸易收益及其增长的驱动因素,测算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其攀升的驱动因素,并重构了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最终得出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与攀升路径,以期为中国木材产业、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现状分析表明:中国木材产业主要以后向参与的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整体上无论前向参与度还是后向参与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较低水平。实证分析木材产业前向和后向参与度的动因发现,外贸依存度,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森林租金占GDP比重是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城市化率和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是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贸易收益测度及其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表明:在总出口特征上,国内增加值是木材产业出口增加值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占总出口的80%以上,木材加工业的国内增加值率略高于造纸业。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也发现以往传统贸易核算方式下导致的统计误差不容小觑,国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部分占15%以上的比重。另外,从木材贸易出口国别来看,美国是当前中国木材产业出口的最大市场,年均出口额达25亿美元以上。在双边出口增加值的解构上,中国正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与部分发展中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贸易增值能力相对占优。此外,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贸易收益的因素分析表明,贸易成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是影响木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贸易收益增长的关键因素。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及其攀升的动力机制分析表明:2000-2014年中国木材产业总体处于43个主要样本经济的中端位置,其中,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整体要高于木材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中端水平,造纸业分工地位处于中端偏上水平。实证分析得出,木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是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核心因素。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分析表明:通过价值链重构或能建立有效的攀升路径,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分析验证了驱动木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贸易收益和分工地位攀升的核心因素能够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能力的提升,贸易环境(外贸依存度)、制度环境(经济自由度)也可能影响其重构能力的提升。其次,刻画了木材产业从代工生产、贴牌生产,模仿、合作生产,自主创新、产业升级阶段到掌握国际话语权等四个阶段的价值链重构实现攀升的完整路径演化过程。最后,提出了中国木材产业如何通过价值链重构实现攀升的启示。

陶晨璐[3](2018)在《中国林产工业空间集聚及对出口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形成的工业基础、临近国际市场的地理优势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林产工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使企业靠近客户和供应商,享受充裕的劳动力市场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得到相关知识和技术外溢等。这些优势使得研究中国林产工业空间集聚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出口的影响,对于确认中国林产工业能否通过空间集聚获得行业发展的新动力新生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国内几乎没有关于林产工业空间集聚对于出口的影响的文献,因此本文希望能为弥补该空白做出贡献,并为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以世界贸易数据库为依托,对中国林产工业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1998至2014年呈明显的增长态势,然而2016年突然大幅下滑。在空间维度方面,中国林产工业出口额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然后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13年的企业数据为样本,运用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多种方法,量化分析了中国林产工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选出其中最优的EG指数法,对其对于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9-2002年间,中国林产工业的空间集聚水平有所上升,2003年开始出现波动,直到2011年达到新的峰值,2011年后空间集聚指数开始下降。中国林产工业的空间集聚能够显着促进企业的出口贸易,并且随着所在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空间集聚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林产工业企业出口具有更大的影响。同时发现,中国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融资约束也是限制中国林产工业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且企业规模越大,出口强度越大。

由佳[4](2015)在《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林产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木材资源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业,主要由木材加工、林产化工、制浆与造纸等几大类组成,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民生不可或缺的产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民生林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重视环境保护,林产工业资源压力,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本论文以中国各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评价体系,总结概括了林产工业的产业概况、研究现状、产业分布,开展了实证研究获得了测评结果,最终提出提升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从理论上分析,对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区域资源因素、区域市场因素、区域企业素质因素、区域制度环境因素以及区域相关辅助行业因素。(2)为了能够全面反映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特点及影响因素,参照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了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9个评价指标。(3)对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横向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中国林产工业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强,其中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对其竞争力水平提升贡献较大;东北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较强,其中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对其竞争力水平提升贡献较大;长江中游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中等,其中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对其竞争力水平提升贡献较大;大西南经济区、大西北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弱,其中环境竞争力对其竞争力水平提升贡献较大。(4)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3年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山东、江苏、广东、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河北、内蒙古和广西进行了纵向测评,结果显示,10个省级区域在2004-2013年的区间内表现可以分为四大类,从中明显看出江苏、山东林产工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67-72之间,产业优势明显,可以归为Ⅰ类;广东、辽宁、福建林产工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60-66之间,可以归为Ⅱ类,河南、浙江、广西、内蒙古和河北5省的林产工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58与61之间可以归为Ⅲ类。(5)提出了提升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通过对中国林产工业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分析,本文从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给出了提升建议,首先,加强森林培育与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基础竞争力发展;其次,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促进相关支持产业发展,提升环境竞争力。在区域层面针对不同集团的产业布局及产业特点,客观制定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邱晓兰[5](2014)在《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联合国倡导各国政府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承担责任,并于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此之后各国积极制定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同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日国家的经济打击很大,低碳经济被各国所推崇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各国纷纷采取以低碳为名义的各种措施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低碳因素活跃于生产、消费和贸易等各个环节,成为各国产业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造纸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竞争力是顺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过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不惜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追逐的只是短期效益,长期来看弊大于利,这种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无法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本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本研究的目标是客观地评价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确定其国际地位;并根据一般化双钻石模型构建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新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分析和模型验证来确定低碳背景下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国家和造纸产业的低碳意识,构建增强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思路。本研究基于低碳视角对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利益带来的优势,而是衡量经济和环境对国际竞争力的共同作用,是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基于以上目标和意义,本研究首先对中国及世界纸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当前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贸易环境的变化。其次利用传统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碳生产率指标和修正后的指标对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第三,基于一般化双钻石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低碳视角下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确定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造纸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位居世界第六和第五,中国造纸产业正在崛起;但是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国,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与世界造纸强国相比,差距甚远。低碳经济时代,中国造纸产业的贸易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给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第二,中国造纸产业的行业碳生产率和行业碳排放强度都处于中等水平,低碳约束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低碳成为中国造纸产业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第三,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一是,未考虑低碳约束的情况下,纸浆产量、劳动力资源禀赋、造纸出口多样化指数、印刷业国际竞争力、纸浆进口额对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正面的显着影响,出口依存度对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负面的影响。二是,考虑碳约束的情况下,纸浆产量、劳动力资源禀赋、互联网用户数、纸浆进口额对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出口依存度和市场化指数对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负面的影响。这表明原材料和劳动力这两类生产要素是决定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首要条件,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是提升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驱动力,相关产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企业战略与结构是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竞争对手是造纸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与动力。根据以上结论,中国政府部门和造纸行业应该重视国内外相关条件,重视原料林的种植和培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引导国内外需求,重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资源能源、加强低碳环保意识,以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杨红强[6](2011)在《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依赖于重要的战略性物资的资源安全保障。中国作为木材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木材资源的安全保障水平严重影响着整体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系统归纳了资源经济学理论、产业安全理论、生态安全理论及贸易安全理论,建立了资源经济学框架下的资源安全评价理论体系,对于系统诠释资源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资源利用的生态外部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针对木材资源安全导致的产业安全问题、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资源获取的贸易安全问题,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资源-产业-生态-贸易”综合评价模式——RIET (Resource-Industry-Ecology-Trade),运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木材资源安全存在的问题。(1)自然禀赋条件下的资源安全状况表明,中国天然林及人工林的投入增加动态上促进了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及森林净增面积稳步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的刚性需求依然远远大于国内资源的增长水平。同时,由于森林质量的缺陷及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于木材资源的需求则远远不能依靠国内供给来满足,资源安全状况堪忧。(2)资源供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基于资源短缺导致的中国木材产业安全状况表明,现有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严重受制于资源禀赋水平,木材加工、家具、造纸等主导产业由于资源短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中国木材产业的比较优势水平正在逐步降低,依赖国际市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资源密集及劳动力密集的中低层次水平,资源紧张造成的产业安全问题对调整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提出迫切要求。(3)木材资源由于国内供给能力有限,进口国际资源则成为重要的补给手段。但加工贸易大量需要的资源进口面临着“中国是世界森林破坏的源头”的国际舆论压力。中国对国际木材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表明,就全球范围看,中国从洲际问进口木材资源的影响导致的森林生态足迹都未超过森林生态承载力,中国并没有全面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就具体进口国来看,中国对俄罗斯、巴布亚新几内亚、加蓬和新西兰的原木资源进口影响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数均处于安全等级内。但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木材进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森林资源的生态压力,从负责任地利用国际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木材资源生态安全值得予以重视。(4)进口资源的贸易安全问题,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林产品出口国及木材资源进口国,“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贸易安全问题。林产品出口贸易安全风险不断加大,表现在产品单一性问题严重、出口比较优势地位弱化、产业工人福利损失加大及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等方面,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常态化及风险规避困难等诸多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林产品出口的贸易安全风险。资源进口方面,对重要进口国的资源依赖及对重要品种的进口偏好问题日趋严重,结合国际环境保护及重要国家对战略资源的出口限制,木材资源的国际获取能力严重下降,资源进口的贸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结合中国木材资源短缺衍生的上述安全问题,对后续研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型及资源利用中节材代木战略的推进等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

李梦丁[7](2010)在《中国纸浆进口贸易研究》文中认为造纸产业历来在全球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国际上公认为“永不衰竭”的产业。2008年中国机制纸和纸板产量达到7980万吨,消费量7935万吨,成为世界纸张消费和生产的第二和第三大国。在纸和纸板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对纸浆的需求显得非常旺盛。但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和木材资源紧缺,因此必须要大量依靠进口来满足纸浆需求。2008年中国纸浆进口总量达到3372.81万吨,目前已经是纸浆进口的第一大国。中国因素正在影响着世界纸浆贸易的发展,但我国并未因此获得相应的买方垄断利益,反而承担了进口价格上升的损失。保障中国纸浆进口安全不仅有利于纸浆的稳定供给,更关系到国内造纸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纸浆贸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世界纸浆市场的供求结构和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状况,研究了中国纸浆进口的特征,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纸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检验了中国在世界纸浆市场的大国效应并对纸浆进口的贸易利得进行分析。最后,为实现中国纸浆贸易的进口安全,提高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从1992年到2008年这一时期内,世界纸浆的生产、国内造纸业的规模扩大以及国民收入是影响纸浆进口的主要内生因素,而国内森林保护政策、林产品贸易政策以及汇率因素是影响纸浆进口的重要外生性因素;2、贸易引力模型中的空间距离因素并没有对中国纸浆进口的国别选择造成明显影响,说明该模型并不适用于对自然资源依赖性比较强的产品。3、中国纸浆贸易存在着大国效应,中国的进口促进了世界纸浆价格的上涨,这给我国的进口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最近的几年中,贸易损失急剧上升,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为了保证纸浆进口安全并控制国际定价权,应继续促进进口市场多元化,组建纸浆进口谈判体系并加强对外投资。

李成茂[8](2010)在《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从森林资源培育入手,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以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林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调查法和文献法收集了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分类法将我国林业划分为9个区域,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9个区域数十年来的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培育状况、林业产业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比较,对9个区域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进行优势度分析,找出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产业的需求,运用趋势分析法对林产品进行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根据未来林产品的需求缺口,林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与潜力、以及各区域资源优势度与产业优势度的差异,提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导向的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调整建议。经过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和成果:(1)、初步提出了中国林业产业新的区划方案。本区划方案兼顾了林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从行政界限上对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进行分区,既体现了各区域自然资源的属性,也兼顾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便于对林业生产发展的统一规划。本研究将全国林业划分为京津区、东南区、东北区、冀鲁豫区、长江中下游区、黄土高原区、蒙新区、青藏区和西南区。(2)各区域森林资源和林业产值不断增长,但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全国和各区域森林资源总量逐年增加,林业产值逐年增长,但各区域资源分布差异大,第一、二产业产值高,第三产业产值较低。(3)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较明显,需要从加大内部资源培育力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利用国外资源三条渠道来弥补资源缺口,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需求。(4)森林资源量增长与林业产值、林产品增长具有一致性,但是各区域的资源丰富度与产业发展程度不一致。全国和各区域以森林资源培育业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在林业总产值中占主体地位,所占比例在44%以上。森林资源量增长与林业产值增长具有一致性,尤其是与森林面积同增长,森林资源培育情况直接影响林业产值、林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各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完全一致,需要根据资源优势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5)提出了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产品生产能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通过提高林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提高第二产业的产值贡献,重点发展以人造板、纸张和纸板、木质家具、特色森林食品、特色林化产品的加工产业等第二产业;通过政策、资金倾斜等措施,积极鼓励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6)提出了区域布局、林种发展、林产加工业布局调整方案。第一,在京津区、中西部生态脆弱区,重点发展防护林等公益林以及特色经济林建设,加快森林旅游资源培育。第二,在东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第三,促进东北区、西南区的天然用材林培育力度,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木材生产后备资源。第四,加快南方区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第五,发展中东部区平原林业建设。第六,加强西北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生态安全。

邢美华[9](2009)在《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的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目标·政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我国林业被定位于以提供木材为主导的产业部门,源源不断的提供工业原料使得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依赖于森林资源发展的林区面临着严重的“三林”问题。“三林”问题集中表现为林业生产力低下,而林业产出率不高的症结主要在于林业发展的制度设计滞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的需求。200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福建、江西、辽宁和浙江四省率先进行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2006年底在全国全面推开。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开之际,以黑龙江伊春国有林区为试点的林权制度改革也同时开展,打破了50多年来国有林区国有国营的经营管理体制。在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在各地轰轰烈烈开展之际,本文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基于资源利用视角分析此次林改的绩效,并从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两方面深入评价其改革效果,构建林区林业产业和生态目标,及其促进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体系。本文借助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丰富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及不合理利用的制度因素,运用一定的统计和数理分析方法从林业资源利用本身及其林业产业发展、森林生态保护三方面对林权制度改革的绩效进行评价,并构建了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与目标实现的保障体系。运用翔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国有林区的伊春和集体林区的福建、江西、湖北的林权制度改革对其林业资源利用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数理分析方法,以福建省为例,对其林改前后林业产业竞争力及结构效益、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以及森林生态效益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林改对区域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生态保护的影响。在我国提出的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背景下,构建林区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并就如何实现目标进行阐述,以探究林改对林区产业及生态的影响与林区目标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林业资源利用存在着诸如利用效率低、加工工艺落后、利用数量不足等问题,产权制度不明晰是制约我国林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关键因素,新一轮以“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国林区资源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林区林业资源利用有了明显好转,林区产业都有了进一步发展,森林生态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林改配套制度的不完善,林业资源利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林业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林业生态保护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顺利实现我国林区比较发达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备林业生态体系构建的目标,需要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予以保障。通过以上章节内容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本文从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出发,将研究视角定位于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区林业资源利用的影响上,并由表及里,从对林业资源利用本身影响的分析深入到对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生态保护两方面影响的分析,并就如何顺利实现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从而使本文的研究视角具有新意。(2)构建了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林业具有优先提供生态效益的属性,本文在一般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指标并进行了内涵界定,同时将生态化目标引入林业产业结构的评价之中,创造性的构建了一个以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生态化为内容、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3)在研究结论上,揭示了当前林权制度改革尚难以实现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深层原因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影响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内在机理;提出了林区发展的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两大目标体系,并据此构建了两大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设计出有利于推进“两大体系”目标实现的一系列保障措施。这对完善林权改革政策、指导林区林改实践和不断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谢鸿宇,谭韵静,胡安焱,林凯荣[10](2008)在《纸张生态足迹》文中指出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废纸浆在全球造纸浆中比例不断提高,原有的纸张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原木浆纸的木材消耗量为计算基础——需要改进。通过分析纸浆结构的变化、纸浆与纸的关系、纸浆耗木量、废纸成浆率等,定量地表征了废纸回收对纸张木材消耗的影响,得出1t纸消耗的木材应为3.879m3而略小于原来的4m3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纸张的生态足迹,得出1t纸的生态足迹为2.569hm2森林。

二、加拿大林产工业中的造纸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拿大林产工业中的造纸业(论文提纲范文)

(1)森林资源配置对木材供给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分析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研究基础
    2.1 相关理论
        2.1.1 木材供给理论
        2.1.2 均衡理论
        2.1.3 资源经济学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森林资源配置的内涵
        2.2.2 森林资源配置与经济、生态和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2.2.3 森林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2.2.4 木材供给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2.5 木材供需预测相关研究
        2.2.6 木材国际贸易相关研究
        2.2.7 文献评述
    2.3 小结
3 中国木材供需现状分析
    3.1 中国木材供给现状及趋势
        3.1.1 木材供给现状及趋势
        3.1.2 木材进出口贸易结构
        3.1.3 木材进口市场分布
    3.2 木材进口依存度分析
        3.2.1 依存度测算方法
        3.2.2 测算结果及分析
    3.3 木材供需平衡分析
        3.3.1 木材需求量和供给量测算
        3.3.2 供需预测方法
        3.3.3 供需预测结果及分析
        3.3.4 木材价格预测结果
    3.4 小结
4 森林资源现状及其配置水平
    4.1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4.1.1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现状
        4.1.2 中国森林资源演变过程
        4.1.3 中国森林资源管理有关政策、规划和法规
    4.2 森林资源配置水平
        4.2.1 指标选取和数据
        4.2.2 研究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3 森林资源配置水平和木材供给的初步分析
        4.3.1 森林资源配置水平和木材供给的相关分析
        4.3.2 基于森林资源配置水平和木材供给的区划
    4.4 小结
5 “森林转型”与木材供给: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视角
    5.1 理论分析
    5.2 基于环境库滋涅茨曲线的“森林转型”实证分析
        5.2.1 计量模型与方法
        5.2.2 数据及变量说明
        5.2.3 估计结果与分析
    5.3 “森林转型”对木材供给的影响
        5.3.1 计量模型与方法
        5.3.2 数据及变量说明
        5.3.3 估计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6 林种替代与木材供给:营林视角
    6.1 理论分析
    6.2 研究设计
        6.2.1 计量模型与方法
        6.2.2 数据及变量说明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公益林营林对商品林木材供给能力的影响
        6.3.2 经济林营林对用材林木材供给能力的影响
        6.3.3 经济林-用材林替代与木材供给的作用机理检验
    6.4 小结
7 树种结构与木材供给:采伐视角
    7.1 理论分析
        7.1.1 研究理论
        7.1.2 分析框架
    7.2 模型构建和参数估计
        7.2.1 基础数据收集
        7.2.2 模型假设和模型构建
        7.2.3 模型参数估计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木材供给量和树种采伐求解结果
        7.3.2 灵敏度分析
    7.4 小结
8 森林资源配置变动对木材市场影响的模拟分析
    8.1 模型的基本框架
        8.1.1 模型中的木材产品
        8.1.2 模型的核心理论
        8.1.3 模型研究区域的划分
    8.2 模型相关参数和模拟情景的设定
        8.2.1 模型相关参数设定
        8.2.2 模拟情景方案设计
    8.3 木材市场情景模拟结果
        8.3.1 基准情景预测结果
        8.3.2 情景1模拟结果
        8.3.3 情景2模拟结果
        8.3.4 情景3模拟结果
    8.4 小结
9 合理森林资源配置和促进木材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
    9.1 合理森林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9.1.1 关于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配置的对策建议
        9.1.2 关于森林资源结构配置的对策建议
    9.2 促进木材可持续供给对策建议
        9.2.1 关于提高国内木材有效利用的对策建议
        9.2.2 关于规避木材进口风险的对策建议
    9.3 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森林资源管制相关政策、规划和法规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分析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研究对象和数据说明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界定
        1.4.3 数据来源说明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2.1 相关理论
        2.1.1 国际分工理论
        2.1.2 产业关联理论
        2.1.3 产业升级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进展
        2.2.2 全球价值链攀升经验研究进展
        2.2.3 文献述评
3 木材产业贸易发展现状:传统贸易视角
    3.1 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3.1.1 世界林产品贸易市场概况
        3.1.2 中国林产品贸易市场概况
    3.2 木材产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3.2.1 中国木材产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3.2.2 世界与中国木材产业进出口贸易比较
    3.3 中国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3.4 中国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3.4.1 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3.4.2 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木材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现状:增加值贸易视角
    4.1 理论基础
    4.2 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
    4.3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测算
    4.4 木材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动因
        4.4.1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驱动因素
        4.4.2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的驱动因素
        4.4.3 稳健性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木材产业贸易收益测度: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
    5.1 理论基础
    5.2 增加值贸易分解模型及其应用
    5.3 木材产业增加值贸易总出口分解
        5.3.1 增加值贸易分解:总产业层面
        5.3.2 增加值贸易分解:细分行业层面
    5.4 木材产业增加值贸易的出口国别分解
        5.4.1 出口主要国家增加值分解
        5.4.2 双边木材产业增加值贸易分解
    5.5 本章小结
6 木材产业贸易收益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6.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6.1.1 贸易成本对木材产业贸易增长的影响
        6.1.2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木材产业贸易增长的影响
    6.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6.3 实证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4 稳健性与内生性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木材产业分工地位攀升的驱动因素分析
    7.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7.1.1 出口产品质量对木材产业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
        7.1.2 技术创新对木材产业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
    7.2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
        7.2.1 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
        7.2.2 国内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现状
        7.2.3 国际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现状
    7.3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7.4 实证分析
        7.4.1 模型设定
        7.4.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7.5 稳健性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分析
    8.1 理论分析
        8.1.1 基本假设
        8.1.2 分析思路
    8.2 实证检验
        8.2.1 模型设定
        8.2.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8.3 木材产业实现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可能性
        8.3.1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演化分析
        8.3.2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启示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及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启示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中国林产工业空间集聚及对出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空间集聚
        1.3.2 中国工业的空间集聚
        1.3.3 中国林产工业的空间集聚
        1.3.4 空间集聚对出口的影响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特色及创新点
2 理论依据
    2.1 规模经济理论
    2.2 工业区位论
    2.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4 新经济地理理论
    2.5 理论启示
3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3.1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历程
        3.1.1 林产品贸易发展历程
        3.1.2 三大产业贸易发展历程
        3.1.3 林产品贸易展望
    3.2 中国林产工业贸易空间格局
        3.2.1 林产工业贸易空间格局
        3.2.2 三大产业出口贸易空间格局
4 中国林产工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
    4.1 数据选取
    4.2 测度方法
        4.2.1 行业集中度
        4.2.2 赫芬达尔指数
        4.2.3 空间基尼系数
        4.2.4 EG指数
    4.3 EG指数测度结果分析
5 中国林产工业空间集聚水平对出口的影响
    5.1 研究假说
    5.2 变量选取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数据来源
    5.4 模型设定
    5.5 研究结果
        5.5.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检验
        5.5.2 异方差检验
        5.5.3 回归结果
        5.5.4 稳健性检验
        5.5.5 讨论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6.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研究对象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几种竞争力概念界定
        2.1.1 竞争力概念
        2.1.2 区域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概念
        2.1.3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2.2 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技术创新理论
        2.2.3 波特理论
    2.3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
        2.3.1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2.3.2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2.4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
        2.4.1 研究现状
        2.4.2 未来发展方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现状及其产业分布特征研究
    3.1 中国林产工业发展历程
        3.1.1 缓慢起步阶段
        3.1.2 稳定发展阶段
        3.1.3 快速跨越阶段
    3.2 中国林产工业产业现状
        3.2.1 产品结构
        3.2.2 产业规模
        3.2.3 进出口情况
    3.3 中国林产工业主要产区发展现状
        3.3.1 锯材
        3.3.2 人造板
        3.3.3 木家具
        3.3.4 纸浆及纸制品
        3.3.5 林化产品
    3.4 中国林产工业产业分布特征
        3.4.1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
        3.4.2 东北经济区
        3.4.3 北部沿海经济区
        3.4.4 东部沿海经济区
        3.4.5 南部沿海经济区
        3.4.6 黄河中游经济区
        3.4.7 长江中游经济区
        3.4.8 大西南经济区以及大西北经济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4.1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4.1.1 区域资源因素
        4.1.2 区域市场因素
        4.1.3 区域企业素质因素
        4.1.4 区域制度环境因素
        4.1.5 区域相关辅助行业因素
    4.2 中国林产工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特点
        4.2.1 指标构建应充分反映产业自身特点
        4.2.2 指标构建应具备系统性和层次性
        4.2.3 指标构建应体现稳定性和可比性
    4.3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4.3.1 选择评价方法
        4.3.2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步骤
    4.4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4.4.1 科学性原则
        4.4.2 全面性原则
        4.4.3 易操作性原则
        4.4.4 可比性原则
        4.4.5 互补性原则
    4.5 构建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4.5.1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4.5.2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5.3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4.6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6.1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6.2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6.3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6.4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
        4.6.5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5.1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横向测评研究
        5.1.1 数据来源
        5.1.2 测评对象
        5.1.3 基础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1.4 核心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1.5 环境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1.6 综合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2 中国林产工业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纵向测评研究
        5.2.1 基础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2.2 核心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2.3 环境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2.4 综合竞争力测评结果与分析
    5.3 中国28个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差距成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八大经济区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6.1 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对策建议
        6.1.1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基础竞争力
        6.1.2 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
        6.1.3 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促进相关支持产业发展,提升环境竞争力
    6.2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2.1 东北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2.2 北部沿海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2.3 东部沿海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2.4 南部沿海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2.5 长江中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2.6 黄河中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2.7 大西南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2.8 大西北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5)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1.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2 数据来源与收集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2.1.2 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2.1.3 低碳经济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2.1.4 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估计方法与模型
        2.1.5 研究述评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竞争优势理论
        2.2.2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3 低碳视角下中国及世界造纸业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
    3.1 世界纸业生产与贸易变动情况
        3.1.1 世界纸业生产状况
        3.1.2 世界纸业贸易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3.2 中国纸业生产与贸易变动情况
        3.2.1 中国纸业生产及其国际比较
        3.2.2 中国纸业贸易及变动情况
    3.3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面临的贸易环境新态势
        3.3.1 森林碳汇机制的确立与实施
        3.3.2 欧美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碳关税
        3.3.3 森林认证体系的推行
    3.4 本章小结
4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4.1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与国际比较
        4.1.1 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及其国际比较
        4.1.2 中国造纸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其国际比较
        4.1.3 中国造纸产业的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及其国际比较
    4.2 中国造纸产业低碳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
        4.2.1 中国造纸产业碳排放强度
        4.2.2 中国造纸产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率
        4.2.3 中国造纸产业碳生产率
    4.3 造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修正
    4.4 基于修正指标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比较
        4.4.1 指标修正后中国造纸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评价
        4.4.2 指标修正后中国造纸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
        4.4.3 指标修正后中国造纸产业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的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5.1 生产要素条件
        5.1.1 国内初级生产要素条件
        5.1.2 国际初级生产要素条件
        5.1.3 国内高级生产要素条件
        5.1.4 国际高级生产要素条件
        5.1.5 小结
    5.2 需求条件
        5.2.1 国内需求条件分析
        5.2.2 国际需求条件
        5.2.3 小结
    5.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5.3.1 国内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状况
        5.3.2 国际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状况
        5.3.3 小结
    5.4 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
        5.4.1 国内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状况
        5.4.2 国际竞争状况
        5.4.3 小结
    5.5 本章小结
6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及其操作步骤
        6.1.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6.1.2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6.1.3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6.2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6.2.1 因变量的选择
        6.2.2 自变量的选择
    6.3 数据来源与处理
    6.4 模型设定
    6.5 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6.5.1 模型检验的思路
        6.5.2 面板数据模型的确定
        6.5.3 未考虑碳约束的造纸产业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讨论
        6.5.4 考虑碳约束的造纸产业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的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2.1 加强纤维原料的管理
        7.2.2 以低碳为契机推进造纸产业生产要素的重组
        7.2.3 发展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提升造纸产业链竞争能力
        7.2.4 加强造纸产业低碳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7.2.5 积极应对欧美日国家的碳关税政策
    7.3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7.3.1 主要创新点
        7.3.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
    2.1 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分类
        2.1.1 资源的经济属性与资源安全
        2.1.2 资源安全的内涵及特征
    2.2 木材资源的界定
        2.2.1 木材与森林资源
        2.2.2 木材资源构成界定
        2.2.3 统计数据来源标准及技术处理
    2.3 木材资源安全研究的初步构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材资源安全理论框架(上)
    3.1 资源经济学理论
        3.1.1 古典自由市场资源理论
        3.1.2 资源经济学原理
        3.1.3 可耗竭性资源理论
    3.2 生态安全理论
        3.2.1 生态安全模型理论
        3.2.2 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理论
        3.2.3 生态安全国家利益理论
    3.3 本章小结
        3.3.1 资源经济学理论评价
        3.3.2 生态安全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木材资源安全理论框架(下)
    4.1 产业安全理论
        4.1.1 传统产业安全理论沿袭
        4.1.2 现代产业安全理论应用
        4.1.3 产业安全理论在中国实践
    4.2 贸易安全理论
        4.2.1 贸易依存度问题
        4.2.2 贸易结构问题
        4.2.3 贸易价格弹性问题
        4.2.4 贸易救济机制问题
    4.3 本章小结
        4.3.1 产业安全理论的评价
        4.3.2 贸易安全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框架—RIET模式
    5.1 RIET模式的研究目标
    5.2 RIET模式的评价指标
    5.3 RIET模式的研究逻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外木材资源利用政策变迁
    6.1 国际木材资源利用政策变迁及资源评估
        6.1.1 国际木材资源利用思想变迁
        6.1.2 国际木材资源评估及政策倾向
        6.1.3 国际区域木材资源及贸易政策调整
    6.2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与贸易政策沿袭
        6.2.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政策
        6.2.2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政策
        6.2.3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其它优惠政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林业产业与资源禀赋现状
    7.1 中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
        7.1.1 经济发展及产业构成概况
        7.1.2 经济发展中三大产业的贡献
    7.2 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7.2.1 林业产业结构现状
        7.2.2 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7.3 中国森林资源禀赋
        7.3.1 森林资源现状
        7.3.2 森林资源禀赋水平
        7.3.3 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7.3.4 木材资源短缺趋势判断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上)
    8.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子体系-WISI
    8.2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内条件评价
        8.2.1 生产要素条件
        8.2.2 产业供需环境
        8.2.3 产业布局及政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下)
    9.1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际条件评价
        9.1.1 出口竞争力
        9.1.2 结构竞争力
        9.1.3 市场竞争力
    9.2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产业控制能力评价
        9.2.1 外资控制力
        9.2.2 国际竞争规制
        9.2.3 能源与生态环境
    9.3 木材加工产业安全模型及核算
        9.3.1 模型遵循原则
        9.3.2 评价模型
        9.3.3 赋值与赋权
        9.3.4 区间设定
        9.3.5 产业安全度核算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中国木材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
    10.1 中国木材利用生态安全子体系-WUESI
        10.1.1 生态安全涵义拓展
        10.1.2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趋势
        10.1.3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
        10.1.4 中国木材利用生态安全子体系诠释
    10.2 中国木材资源国内利用的生态安全分析
        10.2.1 木材资源数量安全
        10.2.2 木材资源质量安全
        10.2.3 木材资源与生态安全保障
        10.2.4 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0.2.5 简单结论
    10.3 中国木材资源国际进口的生态安全评价
        10.3.1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10.3.2 数据获取与整理
        10.3.3 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指数测度
        10.3.4 中国木材资源国际进口的生态安全结论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中国木材资源进口的贸易安全研究
    11.1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子体系-WPITI
        11.1.1 贸易安全问题的发展阶段
        11.1.2 贸易安全研究的本质
        11.1.3 贸易安全研究的趋势
        11.1.4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子体系构成
    11.2 中国木材资源贸易安全的整体评价
        11.2.1 林产品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
        11.2.2 贸易大国与贸易安全
        11.2.3 WPITI体系的林产品贸易安全水平测算
    11.3 中国林产品出口及贸易安全
        11.3.1 林产品出口的国际地位
        11.3.2 林产品出口结构及问题
        11.3.3 林产品出口贸易安全问题小结
    11.4 中国木材资源进口及贸易安全
        11.4.1 木材资源的进口地位
        11.4.2 木材资源的进口结构
        11.4.3 木材资源进口弹性
        11.4.4 木材资源进口贸易安全小结
    11.5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
    12.1 研究结论
    12.2 研究创新所在
    12.3 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着作文献
    期刊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成果
    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情况
详细摘要

(7)中国纸浆进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林产品
        1.2.2 纸浆
        1.2.3 商品浆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林产品贸易影响因素
        1.3.2 林产品贸易格局与贸易结构
        1.3.3 林产品贸易与环境问题
        1.3.4 纸浆贸易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2 世界纸浆市场供求结构与中国的地位分析
    2.1 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国际地位
        2.1.1 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现状
        2.1.2 中国造纸业的国际地位
        2.1.3 中国纸浆的供需缺口
    2.2 世界与中国森林资源禀赋现状
        2.2.1 世界森林资源现状
        2.2.2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2.3 世界纸浆市场贸易结构分析
        2.3.1 世界纸浆贸易总量分析
        2.3.2 世界纸浆市场国别结构分析
    2.4 小结
3 中国纸浆进口特征与主要纸浆进口来源国分析
    3.1 中国纸浆进口成长的特征
        3.1.1 中国纸浆进口增长概况
        3.1.2 中国纸浆进口增长的CMS分析
    3.2 主要纸浆进口来源国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性分析
        3.2.1 中国纸浆进口主要来源国概况
        3.2.2 主要纸浆进口来源国比较优势测度
        3.2.3 纸浆贸易互补性分析
    3.3 小结
4 中国纸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中国纸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4.1.1 内生因素
        4.1.2 外生因素
    4.2 中国纸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2.1 变量选择及协整检验
        4.2.2 回归分析
    4.3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纸浆进口的实证检验
        4.3.1 理论依据
        4.3.2 回归分析
    4.4 小结
5 中国纸浆进口的定价权和贸易利得分析
    5.1 中国纸浆进口价格的国际比较
        5.1.1 中国纸浆进口价格变化
        5.1.2 中国纸浆进口价格与国际价格的比较
        5.1.3 中国纸浆主要进口来源国进口价格比较
    5.2 中国纸浆进口的大国效应
        5.2.1 大国效应的解释
        5.2.2 中国纸浆进口的大国效应分析
    5.3 中国纸浆进口贸易的利得分析
    5.4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保障纸浆进口安全的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保障中国纸浆进口安全和利益的建议
        6.2.1 保证纸浆进口的安全稳定性
        6.2.2 争取纸浆贸易定价权
        6.2.3 加快国内造纸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社会发展对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的巨大需求
        1.2.2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3 中央对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规划
        1.2.4 中国工程院启动重大战略咨询项目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1.4.1.1 国外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1.4.1.2 国内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1.4.2 国内外森林资源培育发展现状
        1.4.2.1 国外森林资源培育发展现状
        1.4.2.2 国内森林资源培育研究现状
        1.4.3 森林培育对林业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
        1.4.3.1 森林培育对林业产业发展影响的国外研究现状
        1.4.3.2 森林培育对林业产业发展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
        1.4.4 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调整研究现状
        1.4.4.1 林业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1.4.4.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1.5 数据来源
2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的方法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概况
    3.1 世界森林资源与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现状
        3.1.1 世界森林资源现状
        3.1.2 世界主要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
        3.1.3 世界林业产业发展特点
        3.1.4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演变趋势
    3.2 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与现状
        3.2.1 森林资源总量与结构
        3.2.1.1 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
        3.2.1.2 权属结构
        3.2.1.3 林种结构
        3.2.1.4 林分结构
        3.2.1.5 龄级结构
        3.2.1.6 树种结构
        3.2.1.7 森林质量
        3.2.2 森林资源消长
        3.2.2.1 森林面积消长
        3.2.2.2 林木蓄积量消长
        3.2.2.3 森林可采资源消长
        3.2.3 森林资源特点
    3.3 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情况
        3.3.1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3.3.2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3.3.3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本章小结
4 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4.1 全国林业区划
        4.1.1 林业区划原则
        4.1.2 林业区划的依据
        4.1.3 林业区划的性质和任务
        4.1.4 本研究林业区划的提出
        4.1.5 本研究中的林业区划与其它林业区划的区别
    4.2 森林资源培育
        4.2.1 森林资源变化及分布状况
        4.2.1.1 全国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4.2.1.2 各区域森林资源变化及分布
        4.2.2 森林资源培育
        4.2.2.1 森林资源培育措施
        4.2.2.2 重点林业工程实施情况
        4.2.3 森林资源培育优势与问题分析
        4.2.3.1 森林资源培育优势分析
        4.2.3.2 森林资源培育存在的问题
    4.3 林业产业发展
        4.3.1 林业产值及其结构
        4.3.1.1 全国林业产业产值及其结构
        4.3.1.2 各区域林业产业产值及其结构
        4.3.2 林业产业区域布局
        4.3.2.1 主要森工产品产量及结构
        4.3.2.1.1 全国主要森工产品产量及结构
        4.3.2.1.2 各区域主要森工产品产量及结构
        4.3.2.2 主要林产品产量及结构
        4.3.2.3 经济林花卉产品结构
        4.3.2.4 森林旅游业发展
        4.3.2.5 林业建设投资构成
        4.3.3 林业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分析
        4.3.3.1 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
        4.3.3.2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4 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4.4.1 资源增量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4.4.1.1 森林资源增量与林业产值增长的关系
        4.4.1.2 森林资源量与主要森工产品的关系
        4.4.1.3 森林资源量与主要林产品的关系
        4.4.2 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4.4.2.1 营造林措施与林业产值的关系
        4.4.2.2 不同林种营造与主要森工产品和林产品的关系
        4.4.2.3 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发展的一般关系
        4.4.3 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本章小结
5 林业产业发展供需平衡分析
    5.1 国内需求预测
        5.1.1 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
        5.1.2 木质林产品需求结构与预测
        5.1.3 能源林需求量预测
        5.1.4 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5.2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与国际供给预测
        5.2.1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
        5.2.1.1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5.2.1.2 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
        5.2.1.3 非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
        5.2.1.4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5.2.2 国际供给预测
    5.3 国内供需平衡分析
        5.3.1 我国林产品消费缺口分析
        5.3.2 林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5.3.3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与供需平衡分析
        5.3.4 木质林产品供给潜力与供需平衡分析
        5.3.5 能源林供给潜力与供需平衡分析
        5.3.6 非木质资源供给潜力与供需平衡分析
    5.4 重点林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本章小结
6 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调整
    6.1 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森林资源培育
        6.1.1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森林资源培育理论支撑
        6.1.1.1 培育森林资源的基本原则
        6.1.1.2 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中的几种关系
        6.1.1.3 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理念的转变
        6.1.2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森林资源培育政策支持
        6.1.2.1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鼓励森林资源培育
        6.1.2.2 营造良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政策环境
        6.1.3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森林资源培育科技平台
        6.1.3.1 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森林资源培育质量
        6.1.3.2 森林资源培育关键技术措施
        6.1.4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森林资源培育条件保障
    6.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6.2.1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
        6.2.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思路
        6.2.3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6.2.3.1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
        6.2.3.2 调整林产品生产加工业为龙头的第二产业
        6.2.3.3 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及林区多种经营
    6.3 林业产业区域总体布局调整
        6.3.1 调整的原则
        6.3.2 林业产业区域布局调整内容
        6.3.2.1 林业产业区域布局调整总体思路
        6.3.2.2 各区域林业产业布局调整
        6.3.2.3 林种发展布局调整
        6.3.2.4 林产品加工业布局
    6.4 重大林业产业政策建议
        6.4.1 加强二、三产业建设,进一步理顺产业结构
        6.4.2 宏观调控向资源优势地区转移林产加工业
        6.4.3 资源培育中应大力加强能源林建设
        6.4.4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6.4.5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6.4.6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导师简介
致谢

(9)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的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目标·政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林业资源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
        1.3.3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国内外研究进展
        1.3.4 文献分析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 范畴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及范畴界定
        2.1.1 林业资源与森林资源
        2.1.2 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2.1.3 林业三次产业划分
        2.1.4 林业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2.1.5 林权与林权制度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及制度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产业结构及优化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现代林业理论
3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问题剖解
    3.1 两种发展观与两种林业资源利用模式
        3.1.1 基于传统发展观的林业资源利用模式
        3.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林业资源利用模式
        3.1.3 林业资源传统利用模式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比较分析
    3.2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模式的演变分析
        3.2.1 1949—1978年的木材主导利用模式
        3.2.2 1979—1992年的综合利用模式
        3.2.3 1992年—现在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多功能利用模式
    3.3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3.1 林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3.2 木材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3.3 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3.4 森林景观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3.5 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4 林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冲突
        3.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4.2 林业资源利用中的基本矛盾
4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制度因素探析
    4.1 影响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分析
        4.1.1 自然条件
        4.1.2 社会经济水平
        4.1.3 技术水平
        4.1.4 政策环境
        4.1.5 制度
        4.1.6 影响因素评述
    4.2 我国林业资源的权属状况
        4.2.1 我国林业资源的权属划分
        4.2.2 集体林区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4.2.3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单一国家所有制的弊端
    4.3 明晰产权是实现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
        4.3.1 我国当前林业资源产权
        4.3.2 产权制度安排的重要性
        4.3.3 产权明晰的基本要求
        4.3.4 明晰产权的主要途径
    4.4 以产权明晰为主要标志的林权制度改革
        4.4.1 我国历次林权制度变革
        4.4.2 当前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5 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林业资源利用评价
    5.1 林业资源利用的评价内容
    5.2 集体林权改革区域林业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5.2.1 调查区域林改的基本情况
        5.2.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5.2.3 林改区域林地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5.2.4 林改区域林木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5.2.5 林改区域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5.2.6 林改区域景观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5.3 国有林权改革区域林业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5.3.1 研究区域林改的基本情况
        5.3.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5.3.3 林改区域林业资源利用情况
    5.4 林权改革区域林业资源利用总体现状评价
        5.4.1 林地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
        5.4.2 林木资源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
        5.4.3 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
        5.4.4 景观资源利用方面:成效与不足
6 基于林业资源利用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评价
    6.1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6.1.1 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6.1.2 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6.1.3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
    6.2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竞争力及结构效益分析
        6.2.1 SSM分析方法概述
        6.2.2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6.2.3 福建省林改前后林业产业变化情况分析
    6.3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内容及评价方法
        6.3.1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内容及评判标准
        6.3.2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新拓展
        6.3.3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方法
        6.3.4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6.4 我国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评价的实证分析
        6.4.1 研究区域林业产业结构概况
        6.4.2 研究区域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状况分析一以福建省为例
        6.4.3 结论与政策含义
7 基于林业资源利用的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7.1 我国林区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分析
        7.1.1 主要发挥生态效益的森林资源分布
        7.1.2 我国林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
    7.2 我国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7.2.1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理论回顾
        7.2.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7.2.3 我国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设置
    7.3 我国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7.3.1 调查区域森林资源状况及生境特征
        7.3.2 调查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7.3.3 评价结果分析
8 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林区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目标的构建
    8.1 我国林业“两大体系”战略的提出
    8.2 我国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的构建
        8.2.1 林业产业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2.2 林业生态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8.2.3 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的制定
        8.2.4 实现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的林业资源利用原则
    8.3 我国林区比较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目标的构建
        8.3.1 林区比较发达林业产业体系构建目标的基本要求
        8.3.2 林区发达林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方针与原则
        8.3.3 基于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目标实现的林区林业产业发展顺序
    8.4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目标的构建
        8.4.1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8.4.2 林区比较完备林业生态体系的目标界定
        8.4.3 林区完备生态体系构建的原则及重点措施
9 林区林业“两大体系”目标实现的政策保障体系
    9.1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9.1.1 加拿大林业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政策及实践
        9.1.2 德国林业产业与生态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实践
        9.1.3 日本林业产业与生态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实践
        9.1.4 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9.2 林权改革中对林区林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
        9.2.1 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实施的基本分析
        9.2.2 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9.2.3 这些问题对林区目标体系构建的影响
    9.3 实现林区发展目标的制度与政策保障:基本框架构建
        9.3.1 制度保障
        9.3.2 政策保障
    9.4 林区发展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
        9.4.1 林权证抵押贷款开展
        9.4.2 森林保险制度构建
        9.4.3 采伐限额制度完善
        9.4.4 公益林保护制度创新
    9.5 林区发展目标实现的政策设计
        9.5.1 政府对林企与林农的支持方向
        9.5.2 切实增强林业企业发展能力
        9.5.3 不断加大对林农的信贷支持
        9.5.4 进一步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
        9.5.5 积极开展各类生态工程建设
10 结论与展望
    10.1 全文主要结论
    10.2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一览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10)纸张生态足迹(论文提纲范文)

1 造纸业纸浆结构对纸张生态足迹的影响
2 纸浆与纸的关系
3 纸浆耗木估算
4 纸张耗木量计算
5 结果比较
6 结论与展望

四、加拿大林产工业中的造纸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森林资源配置对木材供给的影响研究[D]. 刘菲.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6)
  • [2]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研究[D]. 熊立春.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3]中国林产工业空间集聚及对出口的影响研究[D]. 陶晨璐.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4]中国各省级区域林产工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 由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06)
  • [5]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 邱晓兰.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6]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 杨红强.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 [7]中国纸浆进口贸易研究[D]. 李梦丁. 浙江大学, 2010(09)
  • [8]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D]. 李成茂.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7)
  • [9]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的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目标·政策设计[D]. 邢美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10]纸张生态足迹[J]. 谢鸿宇,谭韵静,胡安焱,林凯荣. 生态学报, 2008(05)

标签:;  ;  ;  ;  ;  

加拿大林产品业中的造纸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