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行双向匿名专家评审制度的通知

关于全面推行双向匿名专家评审制度的通知

一、关于全面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的启事(论文文献综述)

林娜[1](2021)在《结构约束与功能失调:我国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评析》文中研究表明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是一项专业化的自律审查机制,旨在学术作品发表环节进行质量把关、杜绝不正之风、提高办刊的规范化水平。在我国,学术作品的发表需求与发表平台供给之间存在严重失衡,构成同行审稿制度的结构约束;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审稿标准建设、审稿流程透明度建设等总体缺失,学界专业精神和自律意识整体有待提高,导致同行审稿制度功能失调。建议从供给侧和需术侧入手,促使期刊供给和学术作品发表需求结构平衡;提高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和审稿流程透明度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同行审稿制度的运行质量。

何云峰[2](2020)在《学术发表中同行评议的伦理基础》文中研究指明同行评议已经被作为学术刊物的标配制度之一而在国际学界备受推崇,其理据在于学术发表以促进人类知识增长为唯一使命。跟学术发表相关的所有人的所有行为均以促进人类知识增长为伦理价值判断标准。能够真正判断学术论文是否符合这个标准的,只有同行专家。同行评议肩负的使命和伦理责任就是要把知识创新成果准确地甄别出来以促进人类知识的增长;同行评议制度的实施需要许多配套的伦理制度建设。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所有环节、所有人员,都必须坚持价值中立原则,必须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每个参与评议的学者都必须努力遵守更加广泛的学术规范,自觉养成科学研究者普遍人格的品质,树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客观而具体地表达专业性审稿意见,必须做到角色到位,高度投入地履行职责,坚持独立审稿,信守审稿秘密,以学术诚信为上。

任卫娜[3](2020)在《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审稿问题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期刊审稿工作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期刊能否站得稳、走得正、行得远。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审稿问题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梳理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我国科技期刊审稿工作呈现五个发展趋势:审稿过程逐步开放,执行方式更加灵活,专家资源重新整合,管理与服务并举,编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姚继军,田亚惠[4](2019)在《匿名审稿制度提高了中国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品质吗?》文中研究指明匿名审稿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学术评价制度,但这一制度是否提升了中国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品质却并不明确。本研究首先基于一个准实验研究设计,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匿名审稿制度对中国教育类学术期刊学术品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匿名审稿制度并未显着提升中国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品质。为对这一结果进行归因,研究者访谈了期刊编辑、审稿人和作者,发现造成匿名审稿制度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除对匿名审稿制度本身进行改进外,还需从更广泛的方面实施改革,尤其是,政府需在改善基础保障条件和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郑茹[5](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张绒[6](2018)在《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升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文章在出版物质量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即基于"智库"的年度选题策划、双向匿名审稿制、双责编制、印前轮校制、印后确认制相结合的策略,从学术期刊选题策划、审稿、编辑校对、印刷发行全过程,确保学术期刊内容质量、编校质量与出刊质量。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此策略对提升学术期刊整体质量具有显着作用。

冯广清[7](2016)在《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式调查与评析》文中研究说明同行评议的审稿机制建立了从专业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独立判断和综合评价的论文遴选体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行人审内行稿的不合理现象,较好地保证了学术期刊刊发论文的专业性。现行的同行评议审稿方式分为封闭式审稿和开放式审稿(公开审稿),前者又分为单向匿名(单盲)审稿、双向匿名(双盲)审稿。通过对155种科技期刊的调查表明,同行评议已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审稿方式。其中,以双向匿名(双盲)应用最多,单向匿名(单盲)其次。此外,公开审稿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科技期刊的重视。各种审稿方式各有利弊和特点,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完善同行评议政策、建立同行评议实践指南、优化同行评议流程等途径加以改进和优化。

刘瑞明,赵仁杰[8](2017)在《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经济学期刊的支撑和引导,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学期刊纷纷引入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这一制度变革是否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中国经济学期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度的差异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本文首次采用中国经济管理类366种期刊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被引半衰期、立即指数等五个指标,就匿名审稿制度对中国经济学学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进行系统评价。在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使得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显着上升,事实匿名审稿制度比名义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更强。而且,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具有动态效应,随着推行年份的延长,学术进步越为明显。一方面,这一发现为推动中国经济学进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变革依据;另一方面,在中国学术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一发现对中国的学术期刊提高期刊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聂致钢[9](2015)在《混合式评审及其学术效果评析——以《经济研究》杂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混合式评审是否是期刊论文的较为理想的评审方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杂志近21年论文引用数据的阶段性差异来比较不同评审方式的效果。【结果】从月平均引用量和前30%高引用文章占总引用比例两个指标来看,混合式评审对于《经济研究》杂志而言优于匿名评审和公开评审。【结论】需要以实证数据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何种评审方式最有利于学术发展。

谢昀[10](2015)在《论期刊体制改革背景下非核心社科学报的生存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由来已久。然而一些改革探索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重点高校学报领域进行的,作为数量众多、受改革影响最大的非核心社科学报群体则改革意识不强,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一方面,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校学报进行分类管理,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引导它进行适度改革,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非核心社科学报只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办刊理念、开拓优质稿源、完善审稿制度、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着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二、关于全面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的启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全面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的启事(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构约束与功能失调:我国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行审稿的前世今生
二、同行审稿制度的结构约束
三、同行审稿制度的功能失调
四、结语

(2)学术发表中同行评议的伦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行评议的使命伦理假设:促进人类知识增长
二、同行评议的程序伦理原则:信守价值中立原则
三、同行评议的美德伦理规范:追求自觉履责道德境界

(3)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审稿问题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3 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研究热点分析
    3.1 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起源与定义
        3.1.1 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起源
        3.1.2 科技期刊审稿的定义
    3.2 科技期刊三审制改革的依据与内容
        3.2.1 改革的依据
        3.2.2 改革的内容
    3.3 同行评议中匿名评审与实名评审的争论与探索
        3.3.1 匿名评审制度的评价与探索
        3.3.2 对实名审稿制的探索
    3.4 对审稿专家的培育及专家库的重构
        3.4.1 对审稿专家的培育与服务
        3.4.2 审稿专家库的建设
    3.5 审稿争议的处理
4 结 语

(4)匿名审稿制度提高了中国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品质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匿名审稿制度的演变及研究设计
    (一)中国大陆匿名审稿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二)混合研究设计:方法与思路
三、数据及其描述统计
    (一)被解释变量:期刊学术品质度量指标
        1.影响因子(impactfactor):
        2.总被引次数(totalcitedtime):
        3.立即指数(immediacy index):
        4.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 life):
        5.平均引文率(mean citation rate):
    (二)核心解释变量:匿名审稿制度
    (三)控制变量:期刊特征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匿名审稿制度对教育类学术期刊质量影响的初步检验
    (二)稳健性检验
    (三)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的检验
五、进一步的讨论:基于质性研究的归因分析
    (一)访谈计划及对象选择
    (二)来自学术期刊的观点
    (三)来自匿名审稿人的观点
    (四)来自作者的观点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2.3 研究现状述评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3.1.1 史料的采集
        3.1.2 数据的处理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4.1.1 三级审稿制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4.2.1 手稿
        4.2.2 打印稿
        4.2.3 电子稿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4.3.1 题名规范
        4.3.2 文章篇幅
        4.3.3 摘要与关键词
        4.3.4 引文规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策略的提出
    2.1 基于“智库”的年度选题策划:选题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2.1.1 基于“智库”的年度选题策划的内涵
        2.1.2 基于“智库”的年度选题策划实施过程
        2.1.3 基于“智库”的年度选题策划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 双向匿名审稿制:实现以质取稿
        2.2.1 双向匿名审稿制的内涵
        2.2.2 双向匿名审稿制的实施过程
        2.2.3 双向匿名审稿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3 双责编制:确保内容质量与校对质量
        2.3.1 双责编制的内涵
        2.3.2 双责编制的实施过程
        2.3.3 双责编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4 印前轮校制:最大限度消灭编校问题
        2.4.1 印前轮校制的内涵
        2.4.2 印前轮校制的实施过程
        2.4.3 印前轮校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5 印后确认制:确保成品刊物质量
        2.5.1 印后确认制的内涵
        2.5.2 印后确认制的实施过程
        2.5.3 印后确认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策略的应用效果
4 结语

(7)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式调查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式调查
二、对单向匿名审稿方式的评析
三、对双向匿名审稿方式的评析
四、对公开审稿方式的评析

(9)混合式评审及其学术效果评析——以《经济研究》杂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理论综述
    2. 1关于匿名评审和公开评审的理论探讨
    2. 2理论文献的不足之处
3实证方法设计
    3. 1现有实证研究
    3. 2改进和设计
4数据分析
    4. 1基本指标计算
    4. 2综合分析
5结论与启示
    5. 1结论
    5. 2局限性
    5. 3建议

(10)论期刊体制改革背景下非核心社科学报的生存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期刊体制改革及其对非核心社科学报的影响
二、非核心社科学报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 对学报的功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非核心社科学报沦为晋升职称和完成科研任务的工具
    ( 二) 优质稿源匮乏,日益成为制约非核心社科学报发展的瓶颈
    ( 三) 多实行三审制,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尚未普遍建立
    ( 四) 以传统纸质出版和网络传播为主,数字出版进展缓慢
三、非核心社科学报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 一) 坚持立足本校,服务社会,引领学术,突出特色的办刊理念,充分发挥学报的功能作用
    ( 二) 多措并举,开拓优质稿源,提升刊物学术质量
    ( 三) 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保证审稿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四) 顺应数字出版潮流,实现出版模式转型升级

四、关于全面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的启事(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构约束与功能失调:我国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评析[J]. 林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 [2]学术发表中同行评议的伦理基础[J]. 何云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审稿问题研究综述[J]. 任卫娜. 出版科学, 2020(02)
  • [4]匿名审稿制度提高了中国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品质吗?[J]. 姚继军,田亚惠. 教育与经济, 2019(05)
  • [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6]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 张绒.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7]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式调查与评析[J]. 冯广清. 学会, 2016(12)
  • [8]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J]. 刘瑞明,赵仁杰. 经济学(季刊), 2017(01)
  • [9]混合式评审及其学术效果评析——以《经济研究》杂志为例[J]. 聂致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11)
  • [10]论期刊体制改革背景下非核心社科学报的生存与发展[J]. 谢昀.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  ;  

关于全面推行双向匿名专家评审制度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