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储存技术

大豆种子储存技术

一、大豆种子贮藏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兰,马天,王宇,赵鑫怡,姚子森,陈殿元[1](2021)在《低温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活力及幼苗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究低温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活力及幼苗质量的影响,以3种不同熟期的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贮藏年限处理,研究低温贮藏条件下小粒大豆种子活力及幼苗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不同小粒大豆品种的种子活力和幼苗质量相关指标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正常苗率及幼苗质量相关指标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种子浸提液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耐贮能力有较大差异,东农690和吉林小粒6号种子的安全贮藏期为1年;九芽豆1号耐贮性较好,安全贮藏期为2年。

程坤[2](2021)在《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油份与淀粉含量差异的多组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不同豆科物种种子贮藏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大豆和鹰嘴豆种子平均含油量分别为20%和6%,平均淀粉含量分别为2%和44%。种子油脂和淀粉生物合成所需的底物大部分均来自以糖酵解为主的碳代谢产物,深入挖掘导致大豆和鹰嘴豆种子油份和淀粉含量差异的可能分子机制,对改良大豆和鹰嘴豆种子含油量和淀粉含量及其组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目前,关于大豆油脂和鹰嘴豆淀粉的合成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比较匮乏,特别是microRNA(miRNA)、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和贮藏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为此,本研究以拟南芥、大豆和鹰嘴豆组学数据为材料,对大豆和鹰嘴豆特有基因和共有基因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同时借助拟南芥酰基油脂代谢和淀粉代谢相关基因,分析油脂和淀粉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物种间同源基因拷贝数差异,以及转录因子和miRNA的调控网络,以获得造成大豆种子油份含量与鹰嘴豆种子淀粉含量差异的候选基因、转录因子和miRNA,特别是对WRI1基因家族进行系统发育、保守结构域、表达模式和共表达网络分析,尝试解析两物种种子淀粉和油份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和鹰嘴豆基因的共线性分析表明:大豆基因组有31519个重复基因对,鹰嘴豆有1443个重复基因对。两物种共有基因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分析表明:37387个大豆基因和20259个鹰嘴豆基因聚类成6类,第3和4类基因在储藏物质快速积累期上调表达,且富集了淀粉合成、糖酵解和脂肪酸合成与延伸等与物质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这表明两物种都能具有脂肪酸和淀粉合成能力。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表明:18657个大豆特有基因有7个不同表达模式,8010个鹰嘴豆特有基因有9个不同表达模式。前者的4种模块在油脂积累阶段高表达,这些基因显着富集在脂肪酸合成与代谢、碳代谢、糖酵解和光合作用等相关途径;后者的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细胞复制相关的代谢通路。2、以拟南芥的油脂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作为索引,发掘了大豆和鹰嘴豆基因家族拷贝数差异和共有基因第3与4类表达模式差异的87个基因家族,其中包括182个大豆基因和132个鹰嘴豆基因。分析发现,在大豆油脂快速积累期间,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高表达,例如,Ru Bis CO的大量表达固定了更多的CO2,ACCase的高表达使得更多的碳代谢产物流向脂肪酸代谢通路;在种子发育后期高表达的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LACS以及三酰甘油合成相关基因GPAT和LPCAT等使脂肪酸更多的合成为TAG,导致大豆种子油份含量高;在鹰嘴豆中,AGPase在贮藏物质快速合成期间高表达,催化合成更多的淀粉合成底物Glc-1-P,同时ACCase和LACS的相对低表达以及LPCAT不表达,导致鹰嘴豆种子油份含量较低和淀粉含量高。3、在豆科油料作物花生和大豆中,发现转录因子WRI1与ACCase、KAS、KAR、ACP和LACS等基因存在共表达关系,在大豆种子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在豆科非油料作物豌豆和鹰嘴豆中,发现豌豆WRI1仅与KAR和PDAT共表达,未发现鹰嘴豆WRI1与油脂合成基因存在共表达。推测在豆科油料作物大豆和花生中,存在以转录因子WRI1为中心的糖酵解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协同网络,导致碳代谢产物更多的流向油脂合成,加强了油脂合成代谢途径;在豆科非油料作物鹰嘴豆和豌豆中,WRI1的共表达网络不存在上述协同网络。这可能也是大豆和鹰嘴豆种子油份含量差异的另一个分子机制。本研究发现了大豆和鹰嘴豆种子油脂和淀粉含量差异的可能分子机制,可部分解释大豆和鹰嘴豆储藏物质含量差异。若要提高大豆种子淀粉含量,使大豆种子油份、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平衡,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了下列遗传改良方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RNA干扰技术,降低大豆BAM5酶活性,使大豆种子早期合成的淀粉得以保留,提高种子淀粉含量。提高鹰嘴豆种子油份含量可以降低植酸含量,提高消化率,有助于鹰嘴豆更易消化。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建议了2种遗传改良方案:1)通过对Ca WRI1基因进行基因编辑,调节油脂合成相关基因,增加流向油脂合成的碳代谢产物,提高鹰嘴豆种子油份含量;2)提高miRNA159和miRNA319的表达来提高转录因子MYB33表达,使其下调AGPase,让碳代谢产物更多流向脂肪酸合成,以提高鹰嘴豆种子油份含量。

李姝洁[3](2021)在《谷类和豆类种子萌发及盐对种子萌发影响的FTIR光谱研究》文中指出种子萌发问题是植物科学研究的经典主题。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开始的第一步和重要发育阶段,关乎植物种群顺利繁衍、进化和农业生产。因此,研究种子的萌发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结合曲线拟合(Curve-fitting)、主成分分析(PCA)、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对不同萌发程度的禾谷类、豆类种子以及盐(Na Cl,Pb Cl2)胁迫下的大豆种子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不同萌发程度禾谷类种子的原始红外光谱基本相似,而大豆与红豆种子的原始红外光谱有一定的差异。随萌发时间的增加,禾谷类、豆类种子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比均发生变化。2D-IR光谱结果显示,禾谷类、豆类种子在814~1000 cm-1和1028~1340 cm-1范围的自动峰数目、位置和强度随萌发时间的增加发生变化。这些结果说明,禾谷类、豆类种子中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结构或相对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三种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动员,对不同萌发时间的禾谷类、豆类种子糖类(1200~950 cm-1)、蛋白质和脂肪(1800~1600 cm-1)的特征波段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显示,谷类种子随萌发时间的增加,多糖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总体上先增加后减少,脂肪的相对含量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豆类种子随萌发时间的增加,总体上多糖和蛋白质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大豆种子脂肪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红豆种子中脂肪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与之相反。结果表明,谷类和豆类种子萌发后,其生理生化特性发生了显着变化。贮藏物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被调动,其降解导致相应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含量发生变化。(2)研究了两种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Na Cl胁迫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200 mg/L浓度以下的Pb Cl2溶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大,但对其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TIR光谱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a Cl溶液和Pb Cl2溶液胁迫下的大豆种子的原始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但多糖、蛋白质和脂质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比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2D-IR光谱显示,不同浓度两种盐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在825~1250 cm-1和1350~1750 cm-1范围的自动峰数目、位置和强度均有差异。对1800~950 cm-1区域的样品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1051 cm-1和1745 cm-1处的峰所对应的官能团是Na Cl溶液胁迫下各组间差异的高相关变量,而Pb Cl2溶液胁迫中各组间差异高相关变量的峰位于1747 cm-1附近。利用曲线拟合进一步研究大豆种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胁迫条件下的具体变化情况。曲线拟合结果显示,随Na Cl溶液浓度增加,糖类和蛋白质相对含量总体上先增加后减少,脂肪相对含量逐渐减少。随Pb Cl2溶液浓度增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受到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相对含量总体上先升后降,糖类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Na+和Pb2+是导致大豆种子中营养物质构象或相对含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盐胁迫环境严重影响了大豆种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和代谢。论文工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动员和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有效手段。

刘杰,刘刚,李姝洁,邓子昂,欧全宏,时有明[4](2021)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大豆种子的红外光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的大豆种子。结果显示,两种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的原始光谱整体相似,吸收峰强度出现了差异;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中物质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两种老化大豆种子在1747和1693 cm-1附近的吸光度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在1660,1549,1236 cm-1附近整体为减弱趋势;在1610~1550 cm-1附近呈现增加趋势;在1150~1100 cm-1附近呈现减弱趋势,但在老化过程中均出现一定增强。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未经老化处理的大豆种子的自动峰数目和位置相同,自动峰强度发生改变;自然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自动峰的数量、强度和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人工老化大豆种子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自动峰的数目和位置差异不明显,强度变化较为明显。大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脂类物质增加,蛋白质物质减少,糖类物质减少,酮/醛类物质增加,氨基酸增加,醇类物质、酚类物质发生变化。利用红外光谱法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大豆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快速、方便的对两种老化大豆种子的光谱变化进行研究。

马天,赵鑫怡,王宇,刘玉兰[5](2020)在《低温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小粒大豆种子的耐贮性研究,以3个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5℃)条件下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小粒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及幼苗苗高、根长、幼苗鲜重、幼苗干重等生长性状均呈降低趋势。贮藏4a的3个小粒大豆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3.50%,完全丧失种用价值。不同小粒豆品种耐贮藏能力不同,3个品种中,东农690和吉林小粒6号种子的安全贮藏期为1a,九芽豆1号耐贮性较好,安全贮藏期为2a。

周文冠[6](2019)在《DA-6介导脂肪酸和糖代谢进而促进老化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其对于野生植物物种的分布、栽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胚根突破胚乳和种皮通常证明种子完成萌发。种子萌发后紧接着的另一个关键发育过程是幼苗建成,在此期间幼苗将从异养状态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养状态。因此,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的幼苗建成对植物后续的生长发育都是所必需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种子内部储存物质的分解。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A-6)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碳氧代谢速率。在农业生产上,DA-6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作物的生产过程,包括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棉花(Gossypium spp)、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大豆(Glycine max)和玉米(Zea mays)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DA-6在种子科学中应用的信息却很少,特别是关于种子萌发和老化大豆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建成的研究。与禾谷类作物种子相比,油料作物大豆的种子具有更高含量的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在大豆种子储存期间,这些生物大分子极易被氧化,这将显着缩短大豆种子寿命并降低其萌发能力。本研究以重要油料作物大豆为实验材料,通过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深入探讨了DA-6对老化大豆种子萌发过程的调控机制,重点研究了在此过程中各类能量物质的代谢与转化;揭示了DA-6促进老化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过程的生理及分子机制,并深入讨论了其生产应用价值。现将本研究主要结果叙述如下。(1)实验室内和田间盆栽表型分析结果发现,DA-6处理显着提高了自然和人工老化后的大豆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建成率;但其对新收获的大豆种子(Fresh seeds)的萌发和幼苗建成并没有显着的影响。(2)生理分析表明,在吸涨过程中,经过DA-6处理的老化大豆种子,多种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未经过DA-6处理的老化种子。同时,其内部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的含量均显着增加。此外,与未经过DA-6处理的老化种子相比,经过DA-6处理的老化大豆种子中,其蔗糖转化酶(催化蔗糖水解形成果糖和葡萄糖的关键限速酶)的活性极显着增加。(3)进一步通过RT-qPCR分析发现,经过DA-6处理的老化大豆种子在吸涨的过程中,参与三酰甘油分解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基因(如GmSDP1、GmSDP6、GmACX2、GmPCK1、GmMFP2、GmMDAR4和GmCOMATOSE等)的转录水平均显着高于未经过DA-6处理的老化大豆种子。综合以上结果表明,DA-6具有提高三酰甘油水解为脂肪酸进而转化为糖的能力,能够为老化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建成过程提供充足的能量,进而促进其萌发和幼苗建成。同时,本研究也表明老化的大豆种子萌发能力下降或不能萌发,并非由于种子内部缺乏储存的能量,而是在种子老化的过程中,三酰甘油向脂肪酸的分解过程严重受阻,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蔗糖等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

邢丽婷[7](2019)在《老化对不同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文中指出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各种微量营养元素。实际生产中,花生种子贮藏后老化导致种子活力下降,造成生产上资源的浪费。因此,筛选高活力花生品种,了解花生老化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特性;明确不同花生品种老化处理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对培育耐老化花生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试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23个花生品种(系)进行自然老化(种子在室温开放条件下存放12个月)与人工老化处理(T=40℃,RH=90%)0、2、4、8、10天,发掘不同老化处理下23个花生品种(系)的耐老化特性,筛选出耐老化和老化敏感的材料;第二部分将筛选出的两个花生品种进一步进行人工老化处理,研究不同人工老化处理(0、2、4、6、8、10天)后NH23和FH18的活力指标、品质指标和生理生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测定23个花生品种(系)不同老化处理后的种子活力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筛选出耐老化和老化敏感品种NH23和FH18。2.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人工老化后NH23和FH18种子品质指标,发现种子在受到相同老化时间胁迫下,NH23种子脂质氧化分解的速率慢于FH18种子。FH18种子油分和脂肪酸(亚油酸、油酸)含量变化幅度大于NH23种子。3.对NH23和FH18种子进行电导率、发芽率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NH23种子耐老化能力表现强于FH18种子。相同的老化处理时间FH18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值显着高于NH23种子,而发芽率显着低于NH23种子。对不同胁迫处理的NH23和FH18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的老化,种子胚轴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可以有效保持活性氧的平衡,对维持NH23种子胚轴的较高活力起着重要作用。NH23种子的抗氧化胁迫能力随着老化时间延长显着高于FH18种子。相同老化处理后,FH18胚轴可溶性蛋白升高的幅度低于NH23胚轴,其MDA含量和活性氧的积累多于NH23。4.为一步验证老化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对NH23和FH18老化不同时间节点的进行不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NH23和FH18胚轴中的GmUBC2基因均呈上调表达,相同的老化处理下NH23胚轴中GmUBC2基因表达量高于FH18胚轴。

焦玉伟,梁珈语,张瑞[8](2018)在《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文中指出大豆种子在收获期间和成熟期间,经过清选与加工之后,需要及时安全贮藏,才能保证大豆的种子质量。处理好种子生产和营销的主要措施,也是农业生产上增产增收的保证。介绍了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要点,供参考。

周亚丽[9](2018)在《高温高湿下大豆GmLEA、GmFAD2-1B与GmPM27基因在种子活力形成中的功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饲粮兼用作物之一,可作为植物蛋白最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南方是春大豆生产的重要区域,然而在春大豆种子发育成熟时期(R6或R7期),该地区常处于高温、多雨、高湿的季节(6月底至8月初),再加上大豆籽粒大,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高,导致种子田间劣变严重,种子活力下降。胚胎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LEA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发育的种子中,具有结合金属离子、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护酶活性与增强植物耐脱水能力等功能。Δ12-脂肪酸脱氢酶(delta 12fatty acid desaturases,FAD2)在十字花科的几个种中都有分布,在多种高等植物中已证明,该酶通过调控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从而使生物膜适应温度胁迫。种子成熟蛋白(seed maturation protein,PM27)是一类与种子成熟相关的蛋白,它是与种子活力相关的miR164c的潜在靶基因之一。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GmCDPKSK5与高温高湿胁迫下春大豆种子活力的形成相关。通过构建高温高湿胁迫下抗种子田间劣变春大豆种子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文库,以GmCDPKSK5为诱饵筛选在细胞膜上与之互作的蛋白,初步确定了与之互作的蛋白GmLEA、GmFAD2-1B与GmPM27。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做了以下研究:(1)GmLEA、GmFAD2-1B 与 GmPM27 三个蛋白与 GmCDPKSK5 互作的验证;(2)GmLEA、GmFAD2-1B与GmPM27基因的分离及其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3)GmLEA、GmFAD2-1B与GmPM27三个基因在不同种子田间劣变抗性大豆种质种子中的表达模式分析;(4)GmLEA和GmFAD2-1B过表达对拟南芥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mLEA、GmFAD2-1B与GmPM27基因在参与大豆种子活力形成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结果表明:GmCDPKSK5分别与GmLEA、GmFAD2-1B、GmPM27在酵母体内存在特异性互作,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证明:GmLEA、GmFAD2-1B、GmPM27三个蛋白与GmCDPKSK5均在烟草叶片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异性互作。2.GmLEA基因的cDNA序列包含一个长137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DNA序列长度为1879 bp,并且由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组成,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烟草叶片细胞的细胞膜上;GmFAD2-1B基因的cDNA序列包含一个长1164 bp的ORF,DNA序列长1164bp,该基因没有内含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烟草叶片细胞的细胞膜上;GmPM27基因的cDNA序列包含一个长1020 bp的ORF,DNA序列长1135bp,并且由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组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烟草叶片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上。3.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在湘豆3号和宁镇1号种子中GmLEA基因主要在成熟的种子中表达,在湘豆3号种子发育过程中GmLEA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开花后50天达到最大值,在宁镇1号种子发育过程中GmLEA基因表达量呈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开花后60天达到最大值;高温高湿胁迫后,与对照相比,GmLEA基因在湘豆3号中96 h时下调表达,其余时间点均上调表达,在宁镇1号中,在24h处下调表达;在湘豆3号和宁镇1号种子中GmFAD2-1B基因主要在成熟的种子中表达,在种子发育过程中GmFAD2-1B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开花后20天达到最大值;高温高湿胁迫后,与对照相比,在湘豆3号中,GmFAD2-1B在各个时间点均上调表达;在宁镇1号中GmFAD2-1B在24h和168 h上调表达,在48 h和96 h下调表达;在湘豆3号和宁镇1号种子中GmPM27基因主要在成熟的种子中表达,在种子发育过程中GmPM27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开花后50天达到最大值;高温高湿胁迫后,与对照相比,在湘豆3号中,GmPM27在24 h、96 h和168 h是上调表达;在宁镇1号中,GmPM27各个时间点均上调表达,但是,GmPM27在湘豆种子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宁镇1号种子中的表达量。实验结果发现这三个基因在高温高湿胁迫前后的大豆种子中差异表达,推测其参与高温高湿胁迫下种子活力的形成。4.高温高湿胁迫后,与对照相比,WT、pBI121-GUS过表达、GmLEA过表达和GmFAD2-1B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发生了下降,但是GmLEA过表达和GmFAD2-1B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的情况要好于其他两个;平均发茅天数较对照组有所提高,GmLEA过表达和GmFAD2-1B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的平均发茅天数较WT、pBI121-GUS过表达种子低;可以证明GmLEA过表达和GmFAD2-1B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的种子活力高于WT和pBI121-GUS过表达拟南芥植株。说明GmLEA和GmF.4D2-1B可以提高拟南芥种子活力。

程浩[10](2018)在《川豆16种子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大豆优质高产种子生产技术,本试验以春大豆品种川豆16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单因素试验及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三因素组合试验,分两年分别在广安、雅安两地进行,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显着影响川豆16的种子产量和种子活力,适期播种可显着提高川豆16的种子产量,且种子活力也高。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4月10日播种时,种子产量最高,广安点为2076.15 kg/hm2,雅安点为2533.05 kg/hm2,其后则随播期推迟而产量下降。播期对川豆16种子活力的影响则表现为适当早播(4月3日?10日),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均最高,且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高,MDA含量低,种子抗逆性强。(2)种植密度也显着影响川豆16的种子产量和种子活力,合理密植可有效提高川豆16的种子产量,并收获高活力种子。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川豆16的种子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5.01万株/hm2时,广安和雅安两地种子产量均最高,广安点为2194.51 kg/hm2,雅安点为2570.71 kg/hm2。继续增大种植密度至27.79万株/hm2时,种子产量大幅度下降。在25.01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川豆16的种子活力、保护酶活性也高,MDA含量最低。增大或减小密度,都不利于高活力种子的生产。(3)施氮量极显着影响川豆16的种子产量和种子活力,适量施用氮肥(尿素)也可有效提高川豆16的种子产量且增强种子活力。在广安点,大豆营养生长期施用氮肥150 kg/hm2,种子产量可达2054.85 kg/hm2。在雅安点,施用氮肥112.5 kg/hm2,种子产量可达2440.05 kg/hm2。增大或减少氮肥施用量,种子产量均下降。广安川豆16种子活力最高的施氮量是150 kg/hm2,雅安种子活力最高施氮量为112.5 kg/hm2。因此,每公顷施用氮肥(尿素)112.5 kg?150 kg,能够有效提高川豆16种子产量,且有利于生产高活力种子。(4)通过播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正交组合试验,得到播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互作影响川豆16种子产量和种子活力的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川豆16种子产量最高的最佳组合是:播期4月6日,密度25.01万株/hm2,施氮量112.5公斤/hm2;在此组合条件下,广安点种子产量可达2942.53 kg/hm2;雅安点种子产量可达3168.11 kg/hm2。在广安和雅安两个试验点,川豆16种子活力最高的播期、密度、施氮量最佳组合不同,雅安点的最佳组合是:播期4月6日,密度25.01万株/hm2,施氮量112.5公斤/hm2;广安点的最佳组合是:播期4月6日,密度25.01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

二、大豆种子贮藏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豆种子贮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温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活力及幼苗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种子活力
        1.3.2 正常苗率及幼苗质量
        1.3.3 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活力及浸出液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1.1 发芽率
        2.1.2 发芽指数
        2.1.3 活力指数
        2.1.4 相对电导率
    2.2 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正常苗率的影响
    2.3 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幼苗质量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2)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油份与淀粉含量差异的多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油脂合成过程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
        1.2.1 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
        1.2.2 三酰甘油合成关键基因
        1.2.3 脂滴形成关键基因
    1.3 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淀粉合成过程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
        1.3.1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1.3.2 淀粉合成酶
        1.3.3 淀粉分枝酶
        1.3.4 淀粉去分枝酶
    1.4 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油脂和淀粉合成的调控
        1.4.1 microRNA的调控
        1.4.2 转录因子的调控
    1.5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物种间比较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1.5.1 同源基因家族的识别方法
        1.5.2 比较转录组学
        1.5.3 基因共表达网络的研究进展
    1.6 大豆和鹰嘴豆种子油份与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的存在问题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1.1 大豆、鹰嘴豆和拟南芥基因组及蛋白质组数据的获取
        2.1.2 豆科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转录组数据的获取
        2.1.3 大豆与鹰嘴豆miRNA和转录因子数据的获取
        2.1.4 拟南芥碳代谢、油脂合成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数据的获取
    2.2 实验方法
        2.2.1 大豆、鹰嘴豆共有基因和特有基因的鉴定
        2.2.2 大豆与鹰嘴豆特有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2.2.3 大豆与鹰嘴豆共有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
        2.2.4 碳代谢、油脂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家族的筛选及拷贝数分析
        2.2.5 油脂与淀粉合成相关miRNAs和 TFs的鉴定及其靶基因预测
        2.2.6 关键候选基因共表达网络的差异分析
        2.2.7 基因家族系统进化树构建
        2.2.8 基因与蛋白质序列保守结构域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豆、鹰嘴豆共有基因和特有基因分析
        3.1.1 大豆、鹰嘴豆共有基因和特有基因的鉴定
        3.1.2 大豆与鹰嘴豆特有基因共表达和KEGG分析
        3.1.3 大豆与鹰嘴豆共有基因表达趋势分析
    3.2 造成大豆和鹰嘴豆种子油脂与淀粉含量差异的候选基因
    3.3 油脂与淀粉合成候选基因表达趋势分析
    3.4 淀粉与油脂差异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分析
        3.4.1 调控候选基因和转录因子的miRNAs
        3.4.2 miRNA和转录因子以及候选基因之间的表达调控网络
    3.5 WRI1 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
        3.5.1 WRI1 基因家族进化树构建和基因功能结构域分析
        3.5.2 WRI1 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分析
        3.5.3 WRI1 基因家族与油脂合成基因相关分析
        3.5.4 WRI1 基因家族蛋白质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油份与淀粉含量差异的剖析
    4.2 大豆种子中高表达的特有基因大量富集了碳代谢与油脂合成相关途径,可能导致大豆种子油份含量高
    4.3 具有拷贝数差异的大豆油脂合成基因与鹰嘴豆淀粉合成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两作物种子淀粉与油份含量差异
    4.4 WRI1 基因及其共表达基因协同影响种子碳源流向与脂肪酸合成,可能导致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油份含量差异
    4.5 本研究结果与大豆和鹰嘴豆遗传改良
5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谷类和豆类种子萌发及盐对种子萌发影响的FTIR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种子萌发的概述
    1.2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过程
        1.2.1 细胞的活化与修复
        1.2.2 贮藏物质的代谢
        1.2.3 呼吸作用与能量代谢
    1.3 生长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1 干旱胁迫
        1.3.2 盐分胁迫
        1.3.3 金属胁迫
        1.3.4 温度胁迫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种子萌发的主要研究方向
        1.4.2 种子萌发的传统研究方法
        1.4.3 种子萌发的光谱研究
    1.5 本文工作及研究意义
        1.5.1 本文工作
        1.5.2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
    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理
        2.1.2 振动模式
        2.1.2.1 伸缩振动
        2.1.2.2 弯曲振动
        2.1.3 谱带强度和谱带位移的影响因素
    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2.2.1 基线校正
        2.2.2 光谱平滑
        2.2.3 光谱归一化、乘谱
        2.2.4 导数光谱
    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1.2 培养溶液配制
        3.1.3 种子萌发
    3.2 FTIR光谱测量
    3.3 数据处理
        3.3.1 光谱预处理
        3.3.2 二阶导数光谱
        3.3.3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3.3.4 曲线拟合分析
        3.3.5 主成分分析
        3.3.6 相关性分析
第4章 禾谷类、豆类萌发种子的FTIR光谱分析
    4.1 禾谷类、豆类种子的FTIR光谱
    4.2 禾谷类、豆类萌发种子的FTIR光谱分析
        4.2.1 禾谷类萌发种子的FTIR光谱分析
        4.2.2 豆类萌发种子的FTIR光谱分析
    4.3 禾谷类、豆类萌发种子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4.3.1 禾谷类、豆类萌发种子在814~1000 cm~(-1)范围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4.3.2 禾谷类、豆类萌发种子在1028~1340 cm~(-1)范围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4.4 萌发种子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曲线拟合研究
        4.4.1 禾谷类萌发种子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曲线拟合分析
        4.4.2 豆类萌发种子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曲线拟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盐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5.1 NaCl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5.1.1 NaCl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的生理变化
        5.1.2 NaCl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的FTIR光谱研究
        5.1.3 NaCl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的2D-IR光谱研究
        5.1.4 主成分分析
        5.1.5 二阶导数光谱和曲线拟合分析
        5.1.6 相关性分析
    5.2 PbCl_2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5.2.1 PbCl_2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的生理变化
        5.2.2 PbCl_2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的FTIR光谱研究
        5.2.3 PbCl_2溶液胁迫下大豆种子的2D-IR光谱研究
        5.2.4 主成分分析
        5.2.5 二阶导数光谱和曲线拟合分析
        5.2.6 相关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大豆种子的红外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和参数
    2.2 样品制备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老化大豆种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3.2 老化大豆种子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3.3 大豆种子老化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3.3.1 老化大豆种子在850~1250 cm-1范围内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3.3.2 老化大豆种子在1450~1800 cm-1范围内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3 结论

(5)低温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年限对不同小粒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贮藏年限对不同小粒大豆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贮藏年限对不同小粒豆品种发芽、根长、苗高相对抑制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6)DA-6介导脂肪酸和糖代谢进而促进老化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种子寿命与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密切相关
    1.2 种皮物理结构调节种子寿命
    1.3 环境因素影响种子寿命
    1.4 生理和遗传因素是影响种子寿命的重要因素
        1.4.1 ROS的产生和清除是影响种子寿命的关键过程
        1.4.2 植物激素调控种子寿命
        1.4.3 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和修复系统调控种子寿命
        1.4.4 种子内部贮藏物质影响种子寿命
        1.4.5 种子内部能量物质代谢影响种子寿命
    1.5 DA-6 简介
    1.6 本研究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种子人工老化处理
        2.2.2 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表型分析
        2.2.3 基因表达分析
        2.2.4 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2.5 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糖含量的测定
        2.2.6 脂肪酸的提取和测量
        2.2.7 蔗糖转化酶活性测定
        2.2.8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自然老化显着降低大豆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建成率
    3.2 DA-6 促进了自然老化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建成
    3.3 DA-6 不会影响新收获的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建成
    3.4 DA-6 促进人工老化处理后的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建成
    3.5 DA-6 处理增加了萌发期间老化大豆种子中糖的含量
    3.6 DA-6 提高了老化的大豆种子吸涨期间的脂肪酸含量
    3.7 DA-6 促进了三酰甘油分解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转录
    3.8 DA-6 提高了老化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转化酶的活性
第四章 讨论
    4.1 DA-6 促进老化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建成
    4.2 DA-6 增强老化大豆种子中三酰甘油的水解对老化种子萌发至关重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老化对不同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种子活力与老化
        1.1.1 种子活力的定义
        1.1.2 种子老化对活力的影响
    1.2 研究种子老化的意义与方法及进展
        1.2.1 研究种子老化的意义
        1.2.2 研究种子老化的方法及进展
    1.3 种子老化机理研究
        1.3.1 生理生化
        1.3.2 遗传物质
        1.3.3 细胞超微结构
        1.3.4 老化相关基因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花生耐老化品种(系)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种子老化处理
        2.2.2 老化后电导率测定
        2.2.3 老化后发芽试验
        2.2.4 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电导率分析
        2.4.2 种子活力指标显着性差异分析
        2.4.3 自然老化与人工老化相关性分析
        2.4.4 电导率与种子活力指标显着性差异分析
        2.4.5 电导率与种子活力指标相对值的隶属函数分析
        2.4.6 耐老化品种NH23 和敏感品种FH18 鉴定
        2.4.7 人工老化后种子形态学鉴定
    2.5 讨论
第三章 人工老化对种子品质、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种子人工老化处理
        3.2.2 种子品质指标测定
        3.2.3 电导率与发芽率测定
        3.2.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2.5 可溶性蛋白测定
        3.2.6 丙二醛含量测定
        3.2.7 活性氧含量测定
        3.2.8 老化相关基因测定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人工老化对种子品质的影响
        3.4.2 人工老化对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发芽率的影响
        3.4.3 人工老化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4 人工老化对可溶性蛋白影响
        3.4.5 人工老化对丙二醛的影响
        3.4.6 人工老化对活性氧的影响
    3.5 讨论
        3.5.1 人工老化对花生种子品质、活力指标的影响
        3.5.2 人工老化对抗氧化酶的影响
        3.5.3 人工老化对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影响
        3.5.4 人工老化对活性氧的影响
        3.5.5 人工老化对Gm UBC2 等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
2 大豆种子的贮藏技术
    2.1 适时收获
    2.2 带荚暴晒, 充分干燥
    2.3 清仓消毒, 消灭虫害
    2.4 合理堆放, 正确管理
    2.5 低温封闭管理
    2.6 及时倒仓, 适时通风
    2.7 定期管理
3 小结

(9)高温高湿下大豆GmLEA、GmFAD2-1B与GmPM27基因在种子活力形成中的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种子活力的研究进展
        1.1 种子活力的定义
        1.2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1.3 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
        1.4 高温高湿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2 CDPK蛋白研究进展
    3 胚胎晚期丰富蛋白LEA研究进展
        3.1 LEA的发现和分布
        3.2 LEA的分类和结构
        3.3 LEA蛋白的功能
    4 Δ12-脂肪酸脱氢酶研究进展
        4.1 Δ12-脂肪酸脱氢酶的发现与分布
        4.2 Δ12-脂肪酸脱氢酶的分类与结构
        4.3 Δ12-脂肪酸脱氢酶的功能
    5 种子成熟蛋白PM27研究进展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GmLEA、GmFAD2-1B、GmPM27与GmCDPKSK5的互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酵母双杂交验证GmLEA与GmCDPKSK5互作
        2.2 酵母双杂交验证GmFAD2-1B与GmCDPKSK5互作
        2.3 酵母双杂交验证GmPM27与GmCDPKSK5互作
        2.4 大豆叶片总RNA的提取与cDNA质量检测
        2.5 大豆总DNA的提取
        2.6 GmLEA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2.7 GmFAD2-1B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2.8 GmPM27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2.9 BiFC验证GmLEA与GmCDPKSK5互作
        2.10 BiFC验证GmFAD2-1B与GmCDPKSK5互作
        2.11 BiFC验证GmPM27与GmCDPKSK5互作
    3 讨论
第三章 GmLE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及功能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GmLEA的进化树分析
        2.2 GmLEA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2.3 GmLEA基因参与种子活力形成的功能验证
    3 讨论
第四章 GmFAD2-1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及功能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GmFAD2-1B的进化树分析
        2.2 GmFAD2-1B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2.3 GmFAD2-1B基因参与种子活力形成的功能验证
    3 讨论
第五章 GmPM2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表达模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GmPM27的进化树分析
        2.2 GmPM27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本研究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川豆16种子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简写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大豆种子生产及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大豆生产概况
        1.2.2 大豆种子生产现状
        1.2.3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1.3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3.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3.2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1.3.3 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
        1.3.4 种子保护酶系统研究进展
        1.3.5 丙二醛(MDA)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田间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项目
        2.4.2 种子活力测定
        2.4.3 成熟种子保护酶活性测定
        2.4.4 成熟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气象因子对川豆16生育期的影响
    3.2 播期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3.2.1 播期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3.2.2 播期对川豆16种子活力的影响
    3.3 密度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3.3.1 密度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3.3.2 密度对川豆16种子活力的影响
    3.4 氮肥施用量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3.4.1 氮肥施用量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3.4.2 氮肥施用量对川豆16种子活力的影响
    3.5 播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互作对川豆16种子产量和种子活力的影响
        3.5.1 播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互作对川豆16种子产量的影响
        3.5.2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川豆16种子活力的影响
        3.5.3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川豆16种子保护酶活性和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3.5.4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互对川豆16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播期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4.1.2 密度对川豆16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4.1.3 施氮量对川豆16种子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4.1.4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三因素互作最佳组合的研究
    4.2 结论
        4.2.1 雅安点川豆16种子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
        4.2.2 广安点川豆16种子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大豆种子贮藏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温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活力及幼苗质量的影响[J]. 刘玉兰,马天,王宇,赵鑫怡,姚子森,陈殿元. 大豆科学, 2021(05)
  • [2]大豆与鹰嘴豆种子油份与淀粉含量差异的多组学分析[D]. 程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谷类和豆类种子萌发及盐对种子萌发影响的FTIR光谱研究[D]. 李姝洁.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大豆种子的红外光谱研究[J]. 刘杰,刘刚,李姝洁,邓子昂,欧全宏,时有明. 光散射学报, 2021
  • [5]低温贮藏年限对小粒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马天,赵鑫怡,王宇,刘玉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12)
  • [6]DA-6介导脂肪酸和糖代谢进而促进老化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D]. 周文冠.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 [7]老化对不同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D]. 邢丽婷.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8]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J]. 焦玉伟,梁珈语,张瑞. 种子科技, 2018(06)
  • [9]高温高湿下大豆GmLEA、GmFAD2-1B与GmPM27基因在种子活力形成中的功能分析[D]. 周亚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10]川豆16种子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研究[D]. 程浩.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大豆种子储存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