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率

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率

一、强化手术室管理 控制手术感染率(论文文献综述)

翟继卫,刘雪霞,刘彬[1](2022)在《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在心外科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在心外科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6月30日638例心外科手术室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心外科手术室感染方法进行干预。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652例心外科手术室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及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护士考核指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中实施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改善护士各项考核指标,降低手术感染率,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樊孝文,支慧,单单单[2](2021)在《PDCA循环对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戴明环(PDCA)循环对手术室空气消毒质量及术后感染的影响, 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920例患者, 将患者根据手术室实施PDCA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6年6~12月, 486例)与观察组(2017年1~6月, 434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医院感染及手术室相关制度执行感染控制管理措施, 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 检测每台手术术前10 min、术中30 min、术毕时的手术室内空气质量, 观察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30 min、术毕时观察组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分别为(20.55±3.34)cfu/m3、(27.46±5.39)cfu/m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6±4.26)cfu/m3、(36.55±6.57)cfu/m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0例发生医院感染, 对照组39例发生医院感染,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5%、0.69%、0.46%, 对照组分别为3.09%、2.47%、2.06%, 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3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5株、革兰阳性菌8株, 对照组医院感染患者培养出病原菌45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革兰阳性菌8株, 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 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吴静,贾冬艳,戚军艳[3](2021)在《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30日采取常规管理的51例行TURP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的54例行TURP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可缩短TURP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院内感染率,提升护理质量。

张锦言,黄爱华,吴凡,宋晓庆[4](2021)在《手术室强化院感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术室强化院感干预对减少Ⅰ类切口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加强院感监测,对强化干预手术室管理前后的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室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3.04%、9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手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6.92%、100.00%(P<0.05);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感染率分别为2.14%、1.40%(P<0.05),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分别为0.76%、0.24%(P<0.01)。结论:对手术室进行强化院感干预,能改善环境及手的染菌状况,减少外源性感染源,从而降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尤其降低SSI。

牛新芳,朱秋霞[5](2021)在《手术室流程再造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术室流程再造在腹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实施择期手术治疗的240例腹部手术患者与5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流程进行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流程再造。对比两组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连台手术间隔时间、手术室灭菌合格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与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手术室物体表面、空气、无菌物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本次手术室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手术室流程再造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且强化了手术室灭菌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率,进一步保障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

栗莎莎[6](2021)在《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中心医院于2018年9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54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将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77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77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切口感染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90%,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护理后,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朱林营[7](2021)在《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入选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治疗的14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比较两组感染率和菌落数情况。结果研究组不同时间段菌落数均较参照组少;感染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实施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减少了手术室细菌数,可推广。

王青青,汪婷,陈缯[8](2019)在《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行颅内肿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室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动态监测患者体征等手术室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加强手术室管理法。管理2个月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泌尿系统、创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期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2.00%)、泌尿系统感染率(0.00%)及创口感染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12.00%)、泌尿系统感染率(8.00%)及创口感染率(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后,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较短,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宋艳艳[9](2019)在《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调查患者术中临床资料,探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依据独立危险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阶段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的设计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神经外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确定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可能相关的因素19项。自行设计患者临床资料的信息采集表,收集山西省某三甲医院65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研究收集的19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阶段选取2018年8月到10月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220例,按入手术室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分析针对性措施在临床的效果及实施情况。干预方法:(1)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2)干预组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门开启次数,无菌手套使用超过4h更换无菌手套。其他同对照组。结果:1.在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65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剔除47例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纳入611例。其中,颅内感染组50例,非颅内感染组561例,术后颅内感染率为8.18%。对19项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配戴太空帽、急诊手术、术中有植入物、开颅手术、无菌手套使用持续时间超过4h、患有糖尿病、手术间污物处理不及时、手术门开启次数、手术间人数和手术持续时间10项变量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术中有植入物、手术门开启次数、手术间人数和无菌手套使用时间超过4h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20例中,干预组发生颅内感染有3例,感染率为2.7%;对照组发生颅内感染有10例,感染率为9.1%,x2=4.006,p=0.0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后颅内感染是医院环境和患者自身环境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急诊手术、有植入物、手术门开启次数、手术间人数,无菌手套使用时间超过4h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分析OR值,无菌手套使用持续时间超过4h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最高,其它因素相关度依次为:急诊手术>有植入物>手术间开门次数>手术间人数。2.通过对分析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此制定出科学的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无菌手套使用超过4h更换无菌手套、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开启次数可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王宇[10](2019)在《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某三甲医院颌面外科4084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为因变量。主要预测变量是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植入物、游离皮瓣、伤口引流管、口腔冲洗、输血,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把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归入感染组,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归入对照组。结果1临床资料分析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手术患者4084例,其中男性1998例,女性2086例,平均年龄(33.40±16.75)岁。牙槽外科手术2330例,良性肿瘤961例,恶性肿瘤366例,唇腭裂修复术173例,颌面部骨折196例,正颌手术158例。颌面外科Ⅱ类切口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6例,感染率为1.62%。其中恶性肿瘤42例,良性肿瘤12例,牙槽外科5例,正颌手术4例,颌面部骨折2例,唇腭裂修复术1例。颌面恶性肿瘤感染率最高11.48%,其次为正颌手术2.53%及良性肿瘤1.25%。所有SSI病例,恶性肿瘤占比最高63.64%。2单因素分析(1)计数资料的x2检验性别、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与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无显着相关性(P>0.05)。植入物、游离皮瓣、ASA分级、伤口引流管、口腔冲洗、输血与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有关(P<0.05)。(2)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t检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6.55±19.46)岁、(33.18±16.62)岁。统计结果示,年龄偏大的患者感染风险增加(P<0.05),即年龄与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有关。(3)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的Wilcoxon秩和检验感染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M(IQR)分别为286.50(68.75431.25)min、45(3080)min,失血量M(IQR)分别为300(30462.5)ml、30(2050)ml;住院时间M(IQR)分别为23(1333.5)d、7(59)d。统计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的住院时间延长、手术时间较长、失血多,即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与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有关(P<0.05)。3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显着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各个因素干扰后,住院时间≥7d(OR=10.150,95%CI:2.36343.606,P=0.002)、手术时间≥3h(OR=3.539,95%CI:1.4178.837,P=0.007)、游离皮瓣(OR=3.256,95%CI:1.5386.892,P=0.002)、伤口引流管留置≥3d(OR=18.025,95%CI:10.29431.561,P<0.001)。统计结果表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游离皮瓣、伤口引流管是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颌面恶性肿瘤SSI发生率较高。年龄、植入物、游离皮瓣、手术持续时间、ASA分级、失血量、住院天数、伤口引流管、口腔冲洗、输血与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有关。2住院时间≥7d、手术时间≥3h、游离皮瓣、伤口引流时间≥3d是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影响颌面外科Ⅱ类切口SSI的因素较多,手术患者应在围手术期全面评估,针对高危人群早期评估和预防,降低SSI发生率。

二、强化手术室管理 控制手术感染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手术室管理 控制手术感染率(论文提纲范文)

(1)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在心外科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实施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护士考核指标比较
3 讨论

(3)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院内感染率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4)手术室强化院感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资料收集
    1.3干预方法
    1.4 医院感染诊断与上报
    1.5 评价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微生物监测结果比较
    2.2 Ⅰ类切口手术相关性感染及不同部位分布比较
3 讨论

(5)手术室流程再造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组建再造团队
        1.2.2 分析手术室流程
        1.2.3 设计手术室流程
        1.2.4 实施流程再造
        1.2.5 流程再造评价与改进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与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对比
    2.2 两组手术室灭菌合格率对比
    2.3 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比
    2.4 两组患者对于本次手术室服务的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6)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水平比较
    2.2 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3 讨论

(7)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9)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阶段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1.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研究方法
        2.3 相关变量的定义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单因素分析结果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讨论
        4.1 颅内感染与无菌手套使用时间的关系
        4.2 颅内感染与急诊手术的关系
        4.3 颅内感染与术中植入物使用的关系
        4.4 颅内感染与手术门的开启次数的关系
        4.5 颅内感染与手术间人数的关系
        4.6 其他
    5.结论
第二阶段术中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探讨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评价指标
        1.5 伦理学原则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干预方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颌面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强化手术室管理 控制手术感染率(论文参考文献)

  • [1]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在心外科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J]. 翟继卫,刘雪霞,刘彬. 齐鲁护理杂志, 2022(02)
  • [2]PDCA循环对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术后感染的影响[J]. 樊孝文,支慧,单单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2)
  • [3]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J]. 吴静,贾冬艳,戚军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1(22)
  • [4]手术室强化院感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影响[J]. 张锦言,黄爱华,吴凡,宋晓庆.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6)
  • [5]手术室流程再造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效果比较[J]. 牛新芳,朱秋霞. 新疆医学, 2021(10)
  • [6]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J]. 栗莎莎. 黑龙江医学, 2021(16)
  • [7]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实施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J]. 朱林营.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04)
  • [8]加强手术室管理法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J]. 王青青,汪婷,陈缯.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24)
  • [9]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D]. 宋艳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颌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D]. 王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