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审美——论《学报》的规范化与审美形式

规范与审美——论《学报》的规范化与审美形式

一、规范与美感——《学报》期刊版式规范化与美感形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谭雪静[1](2021)在《科技期刊的整体设计》文中提出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是科技期刊界的热点,办刊固然要追求竞争力,但提高竞争力的前提是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个刊物的实力来自其内容,有了好的内容还需要形式的完美。只有内容与形式完全结合,配上有力度的宣传,才能有市场,体现其价值,这3个方面需要办刊者前期的精心设计。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科技期刊的整体设计,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及宣传设计等方面进行综述,论述了科技期刊总体设计的重要性,提出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期探讨更好的办刊方法。

范小春[2](2021)在《1949年以来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转变》文中研究说明版式设计及其风格对文艺类期刊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谋求规范化""走向程式化""形式美的再现""个性作为时尚"四种不同的主导风格。尽管受到了特定的主观、客观因素制约,但在风格的迭代下我国文艺类期刊设计逐步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完成了本土化重建。不管是哪种风格,其背后演进的规律都在于风格本身必须符合文艺类期刊的主题内容和思想,舍此风格将失去意义。

白小晶,谢珊珊,刘畅,范瑜晛,岳凌生[3](2021)在《我国科技期刊封面特点及问题建议——以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为例》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的封面特点,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通过期刊封面增强内容传播与品牌建设。【方法】对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341种科技期刊封面按期更换比例、期刊封面的演进与美学特点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按期更换封面的科技期刊比例有所提升、演进速度明显加快、美感明显提升,版式表现出学科特点。同时,按期更换封面的期刊比例仍然偏低,封面规范性、美感、网络传播能力仍需加强,相关管理规范也存在滞后性。【结论】我国科技期刊需要进一步提升封面的规范性与美感,增强在线与多媒体衍生品的创作与传播,管理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地改进管理规范,充分发挥期刊封面在学术成果传播中的重要价值。

周春雨[4](2020)在《魏晋南北朝形神美学观研究》文中提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玄、释、儒三家基于自己理论系统对“形神”问题作出了不同阐释,但人们在作出新的阐释时已经将之前的形神观念当作自己的前理解。所以,即使在一个动态的阐释过程中仍然存在清晰的线索,使得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厘清形神观念的发展脉络,进而发觉“形神”之美到美学范畴的“形神”这一建构过程,也是中国人审美与中国美学的建构过程。首先,在审美观念层面上:玄学视域下,何晏、王弼对有名、无名等一系列概念的辨析,使得哲学转向了对本体的探索,客观上构成了一种以符号逻辑层层推演的理性模式。之后,魏晋时期对于人物“形神”的广泛品评以及嵇康《养生论》中对人之形神的集中探讨,使得人们形成了注重生命之和的观念,并且认为人身体与精神的平和能呈现出自然之道与宇宙之美。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以人的生命为核心,以符号为表现形式的玄学形神观念。在佛学视域下,在佛经传译的过程中,形神观实现了由“无”到“空”的转变。表现形神的方式除却玄学正向的推演方法外,更增添了“中道”的负的方法,这一变化丰富了中国人的艺术思维方式。慧远在“神不灭”的基础之上立论,实现了“神”的独立,人可以与万物通过精神相感应,故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审美对象,这便极大的拓宽了中国人的审美范围。宗炳和谢灵运等人在肯定神的独立存在的同时,力图实现对“神”的超越,希望通过内观心灵,或诗性直觉,达到容宇宙万物于一心的境界以实现心灵的超越。儒家视域下,儒家形神观讲求人的伦理性,注重实用性,形神观念的又回归到汉朝“形”由气化的朴素唯物观点。不同的是,儒家与佛教思想融合,广泛提倡精神与情感的联系。寒门士人或如范稹为国疾呼,主张“浮屠害政,形灭神灭”;或如刘勰希望“宗经明道”,寄托风骨于文辞之中借文章以安国兴邦;在民间故事中也反映出人民并不在乎形神的本源是什么,而是讲求实用理性在儒家形神观下从“仁孝”的情感中汲取力量,可见无论何种观念都是将形神问题与伦理情感相联系。其次,在艺术理论中:从“形”的方面来看,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与王弼玄学理论所形成的中国审美的言象意三层审美结构相结合,形成“肉——言”“骨——象”“神——意”的一一对应关系的人化批评方式;从建安诗歌中之“风骨”气韵开始到嵇康的以死明志构筑的中国士人的风骨,再到刘勰的对于“风骨”的系统总结,使得“风骨”逐渐的成为文学评论中厚重、蕴藉的核心概念之一。从“神”的方面来看,在佛学“神不灭”思想影响下,宗炳的山水画理论中“卧游万里”呈现出相由心生的重心灵、重表现的创作方法;以及谢灵运诗歌中的用顿悟的方法由空间入时间,呈现了诗性直觉的创作方法;再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阐述了相对完善的精神思想不受客观身体的限制的文学创作理论。可见,由“神”引发的创作论使中国的艺术创作突破了现实中的时空限制。最后,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音乐形象具有形式美,使音乐艺术也不再是政治礼教的附庸。他剥离了音乐定名的符号限制,让音乐重回审美活动,从而实现了美的自觉;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确立了艺术中“神重形轻,形神统一”的关系引申出了虚实相生的美学观念;谢灵运诗歌中的“池塘生春草”所展现的情景猝然相遇,由景入境,初步显露出情景交融的审美趣味;志怪小说中形神相离的艺术手段寄托着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离魂故事范式中投胎转世的大团圆结局极大的影响了中国观众的审美偏好。在大团圆的结局中的情感触动根源乃是儒家“和乐”的审美文化,和乐的审美文化造就了中国艺术整体暖色的色彩风格。在对“形神”问题的不同层面的讨论中“形神”逐渐由哲学范畴演变为了一对美学范畴,并且在艺术实践中引申扩展与其他美学范畴一道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的艺术传统,最终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

贺宝菲[5](2020)在《宋金时期红绿彩中“线”的独立审美特征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红绿彩瓷绘艺术的出现是中国釉上彩绘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仅对于中国的釉上彩绘陶瓷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也对世界陶瓷装饰的审美走向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红绿彩中仅仅只有二三色,却有着如此强烈的艺术想象力,直到今天红绿彩瓷器的艺术魅力依然是日久弥新的,从几根活泼灵动的线条勾勒出的图案,可以感受到民间工匠们绘制时的自由创作状态,红绿彩瓷器以大红大绿的民俗色彩,运用红色的“线”为造型的装饰方式,开创了中国陶瓷釉上彩绘装饰的民间艺术形式。遗憾的是,由于明代官窑的禁令,明清时期红绿彩发展成为官窑产品,官窑对工艺技术的严格要求,形成了精美绝伦的釉上彩绘,但最初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却未能得到延续,美丽的民间“线”艺术形式和精神在中国现代的陶瓷艺术上失去了继承,是非常遗憾的,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过去鲜活灿烂的民间艺术文化,从中进行学习和创造。笔者认为,对于红绿彩艺术的认识,我们不仅仅研究其表面形式和技法,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其艺术精神和艺术的审美思想,以此来继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底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主要从宋金时期红绿彩中的“线”艺术表现形式延伸至其独立的审美特征进行探究;笔者以宋金时期红绿彩中的“线”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设计学,探究红绿彩“线”的审美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和红绿彩的独立审美特征。采用历史整理法,作品分析法,交叉学科研究等研究法,梳理红绿彩“线”的独立审美特征。首先从“线”的形式上对“线”的外在表现形状、表现方法、表现内容上来分析,从而对其“线”的外在表现形式特点有一个认识;重点分析“线”的独立审美特征方面,以美学角度对笔法特征美、形式规律美、民俗之美、艺术美和审美思想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在横向关系上,以毛笔的运用、民间百姓的审美要求为首要条件因素这二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宋金时期磁州窑白底黑花装饰、宋代的书法和文人画对红绿彩中的“线”用笔和审美思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纵向上,对红绿彩“线”在器物装饰中的应用总结,并且对红绿彩“线”在现当代器物装饰应用中进行启发思考,对于提高我们对民间传统优秀“线”的审美认识,扩展我们对“线”的多维度感知,为现代艺术创作者提供一份对“线”元素设计审美的参考。

李京[6](2016)在《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文中研究表明网格系统设计作为版式设计的一种方法,以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模数理论为基础,随着西方国家机器大工业时代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兴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构成主义,完善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从瑞士开始流行于世界各地。网格系统从出现伊始,便以其实用性和便捷性在版式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本课题从网格系统自身出发,了解网系统为书籍版式提供的秩序性规范,以及为为书籍信息元素内容提供的视觉传达规范。理解网格系统并不仅仅是书籍版式设计的一种便捷手段,而且为书籍设计提供了一种整体秩序性的指导,这种整体秩序性既包括书籍版面从内到外的条理层次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也包括读者的视觉阅读秩序。作为版式设计的重要方法,网格系统无论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都对构架书籍整体的秩序性有着共同的理解,对于体现清晰的内容层次、创造和谐的视觉节拍、给读者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网格系统构架书籍的整体秩序性,了解其在展现民族文化个性、提升阅读指数、促进书籍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要求设计师注重信息内容的传达,在吸取外国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审美取向,在市场与文化需求方面探求阅读功能与艺术表现中的准确切入点,以与时俱进、创新进取的态度对待网格系统,从而设计出更符合读者心理的和更富有人情味的书籍。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方法对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加以研究,并且通过自身的实践设计进一步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徐咏军[7](2015)在《论科技期刊装帧设计简约美和精致美的统一》文中研究指明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载体,具有科学、严谨、规范的学术特点,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应体现出简约和庄重的特色,为刊物的内容服务。同时,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也是科技期刊特色内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应具有精致的形式和意境之美。本文从科技期刊的封页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两个方面探讨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如何体现简约美和精致美的统一。

吴寿林[8](2014)在《科技期刊的审美特征与编辑的审美实践》文中指出论述了科技期刊的审美特征和科技编辑的审美实践环节,指出了科技期刊审美特征的4种表现形式,以及科技编辑加强审美实践的4个重要方面,得出了科技编辑的审美实践是科技期刊具有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保证等结论。

刘振海[9](2014)在《科技期刊版式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期刊是我国期刊的重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交流学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任务。科技期刊的版式设计作为一个刊物内容的体现形式,虽然不能决定文章的质量,但可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视觉感受,因此,它与科技期刊的学术追求相统一,并影响着刊物的风格特征和品牌塑造。通过对科技期刊版式设计中的设计原则、规范化、杂志、文章信息、补白及图表位置论述分析,并结合作者工作实践提出了处理方法。

李金梅[10](2012)在《关于高校学报正文版式设计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高校学报不够重视正文的版式设计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其正文版式设计还存在着呆板、不符合规范、版面浪费等不足。为更好地展示高校学报的办刊风格,体现编者的编辑思想,建议重视版式设计,使其既便于阅读,又庄重美观,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二、规范与美感——《学报》期刊版式规范化与美感形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与美感——《学报》期刊版式规范化与美感形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期刊的整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设计——选题设计
    1.1 重点学科分析
    1.2 高被引作者分析
    1.3 高、低被引论文分析
2 形式设计
    2.1 封面设计
    2.2 版式设计
    2.3 信息图表设计
3 宣传设计
    3.1 网站设计
    3.2 微信公众号设计
4 结论

(2)1949年以来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谋求规范化:十七年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
二、走向程式化:“文革”时期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
三、重建形式美学: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
四、迈向多元化:21世纪以来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
五、结语

(3)我国科技期刊封面特点及问题建议——以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封面特点分析
    1.1 按期更换封面的科技期刊分布
    1.2 期刊封面演进速度明显加快
    1.3 优秀封面媲美世界顶级期刊
    1.4 期刊版式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
2 问题及建议
    2.1 规范出版形式
    2.2 提升封面美感
    2.3 促进网络传播
    2.4 改进管理规范
3 结束语

(4)魏晋南北朝形神美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文章结构
第一章 玄学视域下的形神建构
    一、魏晋形神观与玄学哲思
        (一)两汉三国时期的形神观
        (二)以无为本的正始玄学形名观
        (三)王弼言、意、象的符号逻辑
    二、人的“形神”之美转向美学的“形神”
        (一)身体的“形”“神”之美
        (二)嵇康“以心为主”的听觉形象
        (三)嵇康形神之“和”对士人精神世界的建构
    三、顾恺之“形神兼备”的艺术观
        (一)顾恺之的绘画实践与“以形写神”的美学命题
        (二)“有情而无累”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
        (三)“形神兼备”与“虚实相生”
    小结
第二章 佛学背景下的形神新变
    一、佛教思想对传统形神观的否定
        (一)龙树的中观美学对玄学形神美学的瓦解
        (二)慧远的神本体佛家形神观
        (三)“形”与“神”....现象与空间的重释
    二、佛学形神思想与山水艺术的建构
        (一)佛学“神不灭”思想与宗炳的形神美学
        (二)澄怀味象与山水画理论的艺术形象建构
        (三)神超理得与山水画论艺术精神构建
    三、“理”与“悟”.....谢灵运山水诗对形神的超越
        (一)道生的顿悟形神观
        (二)谢灵运山水诗“由景到境”的形象超越
    小结
第三章 儒家传统形神观的融合新解
    一、士人阶层的情本形神美学观
        (一)范缜与《神灭论》
        (二)刘勰论文章之“神思”与“物象”
        (三)《文心雕龙·风骨》中的“形神”美学观
    二、南北朝民间志怪小说中的儒家形神观
        (一)儒家以人为中心的理性化形神观
        (二)儒家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伦理形神观
        (三)和乐思想统摄下的形神审美范式
    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宋金时期红绿彩中“线”的独立审美特征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4.1 红绿彩“线”的独立性的界定
        1.4.2 民间艺术的价值
        1.4.3 研究方法
2 “线”在红绿彩中形成因素的概述
    2.1 红绿彩的起源
    2.2 发展
    2.3 “线”元素在红绿彩中形成的首要条件
        2.3.1 毛笔的运用
        2.3.2 民间的审美要求
    2.4 “线”在红绿彩中形成的其他条件
        2.4.1 磁州窑白地黑花的直接影响
        2.4.2 中国传统书法的影响
        2.4.3 宋代文人画的审美的影响
3 宋金时期红绿彩中“线”的表现形式
    3.1 “线”的形状特征
        3.1.1 “线”的粗、细、长、短
        3.1.2 “线”的刚柔直曲
    3.2 “线”在红绿彩中的表现形式特征
        3.2.1 借笔法之“势”
        3.2.2 曲线为主
        3.2.3 粗细有致
        3.2.4 排线的运用
    3.3 “线”的表现内容题材
4 红绿彩“线”的独立审美特征
    4.1 超越形体的笔法特征之美
        4.1.1 骨力、气势与灵变
        4.1.2 运笔的笔力、笔势、笔意
        4.1.3 节奏运笔的笔性特征
        4.1.4 “线”露锋
    4.2 “线”的形式规律美
        4.2.1 节奏与韵律之美
        4.2.2 变化统一的和谐美
        4.2.3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3 “线”的民俗性之美
        4.3.1 自由之美
        4.3.2 平凡之美
        4.3.3 自然之美
        4.3.4 生命力之美
    4.4 “线”的艺术之美
        4.4.1 情感之美
        4.4.2 意境之美
        4.4.3 抽象之美
        4.4.4 装饰之美
    4.5 “线”的审美思想
        4.5.1 重“神”
        4.5.2 尚“简”而“趣”
        4.5.3 “天人合一”之境
5 红绿彩“线”的审美特征在器物装饰中的应用
    5.1 “线”在红绿彩生活器物装饰中的审美应用特征
        5.1.1 把握“线”的笔性特征
        5.1.2 强化“线”情感表现力
        5.1.3 统筹“线”的装饰性
    5.2 “线”在红绿彩艺术中的美学价值
    5.3 “线”在现代器物装饰中的思考
        5.3.1 现代器物装饰发展的装饰用“线”现状
        5.3.2 红绿彩“线”对现代器物装饰创作中的启发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解析网格系统设计
    一、网格系统设计的概念和构建基础
        (一)网格系统设计的概念
        (二)网格系统设计的构建基础
    二、网格系统设计应用于书籍中的演变
        (一)网格系统设计在书籍中的发展
        (二)网格系统设计在书籍中的基本类型
    三、网格系统设计的特性
        (一)网格系统设计不是简单的线条排列
        (二)网格系统设计的不露痕迹性
    注释
第二章 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的作用
    一、网格系统设计规范书籍的整体性
        (一)从封面到内文的整体设计
        (二)在期刊类书籍中打造整体风格一致
    二、网格系统设计指引读者视觉走向
        (一)视觉语言指引读者视觉顺序
        (二)给读者带来视觉节律感
    三、网格系统设计营造书籍整体阅读版面的统一
        (一)清晰体现版面层级关系
        (二)组合版面各构成要素,强化版面虚空间
    注释
第三章 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的价值
    一、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展现书籍民族个性
        (一)中国传统书籍行格系统体现实用性的民族个性
        (二)西方书籍网格系统体现严谨理性的民族个性
        (三)日本书籍网格系统体现吸收共融的民族个性
    二、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提升全民阅读指数
        (一)构建动静结合的书籍版面缓解视觉疲劳,增强阅读愉悦性
        (二)使读者感受到书籍丰富的意蕴空间,达到阅读舒朗性
        (三)构架书籍功能和美感的统一,提高阅读品质性
    三、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促进书籍发展
        (一)打造书籍个性化,加强书籍自身识别性
        (二)丰富书籍版面编排,提高书籍阅读便捷性
        (三)提升书籍内在价值,丰富书籍层次性
    四、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的实例研究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论科技期刊装帧设计简约美和精致美的统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封页设计
    (一)封面设计
    (二)封二、封三和封底的设计
二、版式设计
    (一)版面的总体布局
    (二)图表的设计

(8)科技期刊的审美特征与编辑的审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的审美特征
    1.1 真善与审美的统一
    1.2 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1.3 文字与图表的协调
    1.4 个性与特色的显现
2 科技期刊编辑的审美实践
    2.1 注重编辑活动的选择组合之美
    2.2 强调编辑过程的严谨细致之美
    2.3 重视编辑加工的有序规范之美
    2.4 追求版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之美
3 结论

(9)科技期刊版式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版式设计原则
关于版式设计规范化
关于杂志及文章信息
关于留白、剩白与补白
关于图表位置
结语

(10)关于高校学报正文版式设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报版式设计的现状
    (一) 整体呆板, 缺少美感
    (二) 不符合标准和规范
    (三) 版面浪费
二、高校学报版式设计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二) 缺乏专业设计人才
    (三) 编辑人手不够
三、高校学报版式设计的原则
    (一) 在风格上追求大方
    (二) 在原则上遵守标准和规范
    (三) 在变化中保持统一
    (四) 在形式上追求美感
    (五) 在操作中注重细节
四、提高高校学报版式设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 关于排版格式
    (二) 关于字号、字体
    (三) 关于题名
    (四) 关于图表
    (五) 关于空白
    (六) 关于转接

四、规范与美感——《学报》期刊版式规范化与美感形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期刊的整体设计[J]. 谭雪静. 科技传播, 2021(19)
  • [2]1949年以来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转变[J]. 范小春. 美育学刊, 2021(03)
  • [3]我国科技期刊封面特点及问题建议——以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为例[J]. 白小晶,谢珊珊,刘畅,范瑜晛,岳凌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3)
  • [4]魏晋南北朝形神美学观研究[D]. 周春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宋金时期红绿彩中“线”的独立审美特征探究[D]. 贺宝菲.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6]网格系统设计构架书籍整体秩序性[D]. 李京.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8)
  • [7]论科技期刊装帧设计简约美和精致美的统一[J]. 徐咏军.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8]科技期刊的审美特征与编辑的审美实践[J]. 吴寿林.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4(S2)
  • [9]科技期刊版式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J]. 刘振海. 中国传媒科技, 2014(10)
  • [10]关于高校学报正文版式设计的思考[J]. 李金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标签:;  ;  ;  ;  

规范与审美——论《学报》的规范化与审美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