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持续上涨,中国如何应对

油价持续上涨,中国如何应对

一、油价持续上涨 中国如何应对(论文文献综述)

张霜婕[1](2021)在《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际油价受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等多方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2020年度疫情冲击下,全球原油需求锐减,国际油价暴跌,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零点,也导致2020年上半年“三桶油”经营业绩不佳。不论是油气行业长期以来受国际油价影响的周期性净利润下行,抑或短期因素冲击下,油气行业受国际油价影响产生的重大亏损,都是亟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三桶油”中经营业绩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最大的中石油为代表性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分析中石油的经营现状与特殊性;敏感性分析中石油主营产品中,原油销售价格变化率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最大,明确国际油价波动是通过原油销售价格对中石油经营业绩造成影响;分析石油产业链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机制。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案例分析,本文研究得到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影响的传导机制。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中石油应对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现存措施并进行问题分析。本研究的量化分析部分:以VAR模型为框架,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进行事实分析,明确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单向因果关系、同向促进作用以及影响持续时间。以ARDL模型为框架,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进行极端情景分析,测试在国际油价轻度、中度及重度波动的情况下,中石油经营业绩的表现,并与同业可比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本研究应对策略部分:基于事实分析的结果,对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交易频率和交易方案进行设定;基于极端情景分析的结果,针对国际油价不同波动程度的情况下,进行套期保值比例的设定。本研究模拟中石油近五年内套期保值策略的实施,测算策略实施后的原油销售收入,并进一步测算风险调整后的中石油经营业绩表现,证实策略的有效性,并对中石油实施套期保值策略进行风险提示。本研究也为我国油气行业提供新的认知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启示。

励梦婷[2](2021)在《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研宄 ——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立产油国,俄罗斯拥有雄厚的石油蕴藏量和巨大的石油工业潜力,这也是其在国际能源体系中握有重要话语权的物质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石油工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保障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和本国的能源安全,俄罗斯通过多种机制展开同石油进口国、过境国和出口国的合作。其中,对欧佩克政策便是俄罗斯在多边机制下的对外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欧佩克不仅是俄罗斯的竞争对手,也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由俄罗斯政策演变带来的双方互动给国际能源体系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探究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的演变原因及国际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绪论、四章、结论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就选题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梳理,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第二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了三代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研究路径,归纳了该理论中重要的自变量及中介变量,并对用新古典现实主义解释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演变原因的合理性做出说明。第二章回顾了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的演变,以全球金融危机、页岩革命以及“欧佩克+”机制成立为时间标志,将这一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三章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视角,分别从国际体系层次和国内单元层次分析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演变的影响因素。第四章分析了“欧佩克+”机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下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以国际油价的波动为标志,俄罗斯在不同阶段均调整了对欧佩克政策。这些政策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角度看,俄罗斯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相对实力变化、国际体系所释放的信息的清晰度以及俄罗斯所处的战略环境是政策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对体系刺激的认知、国家战略文化的影响、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国家制度是政策演变的干预因素。“欧佩克+”机制成立以来,俄罗斯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话语权有所上升,但该机制目前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新形势下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也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陈瑾[3](2021)在《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发展,由诸多能源市场间的关联影响与关键因素相互交叉而导致的波动溢出现象日趋明显,并进一步表现为网络扩散现象,即波动溢出网络效应。若无法及时有效并全面测度和应对这类因市场间或市场外扰动所产生的波动溢出及其延续的网络扩散现象,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或经济风险甚至是危机。尽管已有文献详细探讨了能源市场两两波动溢出效应,但立足网络视角对能源市场波动溢出进行全面测度、识别和管理的系统研究尚少。另外,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一体化性等特征,故从单一趋势对能源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进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片面性。鉴于此,文章将分别从整体趋势、极端趋势以及动态趋势三个视角出发,系统研究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尝试从多维度出发,探讨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溢出及其衍生的网络效应,进而展示不同能源市场的波动溢出现象与市场联动反应,进而帮助政策制定者识别和监管相关市场。此外,为了深入了解市场风险传染机制,文章还将研究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溢出的网络动态演化,并通过实证捕获溢出关键路径和中心节点,以便开展最终的多层次节点管理研究。整体而言,全文研究有助于决策者识别风险传染、预测风险传染、降低风险传染,并进行有效风险管理。具体而言,相关研究主要如下:整体趋势下,文章在对不同能源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识别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波动溢出网络,对市场之间溢出效应进行系列对比,从而了解了各市场间溢出关系,识别了关键市场。上述研究更趋向于横向地比较各市场间的波动溢出,而基于所构建的波动溢出网络,进一步分析溢出网络的情景演化则倾向于纵向比较不同能源市场在各时期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也揭示了能源市场间长期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明晰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的长期变化趋势,对其有效控制波动溢出效应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起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网络现象在近3年来相互作用日趋明显。政策制定者应特别关注石油、风能和水能市场,以有效应对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研究还揭示了由多派系向单派系的转变现象,反映了近10年来同质化的网络演化趋势,该同质化网络演化趋势也表明能源市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而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可能会迅速蔓延,并对整个波动溢出网络产生影响。尽管发生概率低,能源市场间极端波动溢出则更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文章在识别和测度关键能源市场极端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能源市场的尾部相依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派系分析法对极端风险扩散进行了多视角研究。而考虑到2019年年底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文章还集中探讨了从2019年至2020年能源市场间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所以,文中着重分析了能源市场下尾部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更强,特别是市场繁荣期,这也反映了能源市场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的不对称性特征。在极端波动的溢出网络中,水能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基于此,各国都在疫情期间采取措施,维持能源市场的稳定,以防止溢出风险所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事物的存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不同的市场、国家和经济体在改变和发展的同时,易对相关联的对象产生波动影响和传导,而这类现象又具体表现为经济个体间的动态波动溢出效应。因此,文章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能源市场间固定不变的波动溢出,还需要补充研究能源市场间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动态波动溢出。鉴于此,文章立足时变Copula对9个国际能源市场间的动态波动溢出进行了识别和测度,立足所得出的动态波动溢出系数构建了动态波动溢出网络。通过动态波动溢出网络,分别基于人工识别和曼-肯德尔识别,挖掘了动态波动溢出的趋势点。基于上述趋势点,进一步在凝聚子网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能源市场近十年的波动溢出情景演化趋势。研究发现,非可再生能源的动态波动溢出在十年间相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溢出网络效应较弱,原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市场不易受其它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趋势。而可再生能源如水能和太阳能市场的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效应明显强于非可再生能源。另外,水能市场在十年间的影响力较强,而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市场则不易受其它市场波动而发生巨大变化。可再生能源之间呈现较强波动溢出网络效应,这也表明其联系更为紧密,也容易受市场冲击引发系统性风险。根据上述不同趋势下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和情景演化分析,并结合所得结论,文章最后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个人角度提出了节点管理具体对策与其它建议。例如,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推行有效的政策机制,在不同趋势下灵活抑制关键能源市场的波动溢出与网络影响,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甚至是经济危机。另外,鼓励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也是实现其能源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能源企业应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适时调整能源产量和价格,并有效控制能源生产、储存和运输成本。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应关注不同趋势下能源市场的变化,灵活制定投资策略。同时关注不同派系下的能源市场,以分散投资风险。文章研究的内容具备数据、实证和结果支撑,更加具备可信性。通过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的系统研究,能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能源投资者在能源行业的相关经济管理和参与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李金泰[4](2020)在《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基于SVAR模型和非对称协整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年初至今,新冠病毒导致全球爆发了百年罕见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全球各国为抑制传播均采取了强制性封闭政策,也因而导致了严重的生产停顿和经济下滑,进而由于需求下降导致以原油为主的能源价格发生大幅下降并预计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水平价格。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希望通过历史数据构建相应模型预测本次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构建SVAR模型研究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向和水平,之后通过创造性的引入schorderet所构建的长期非对称性协整关系模型研究长期内原油价格上涨和下跌对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影响程度的不同。最终本文发现原油价格波动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通胀水平发生同向变动,且原油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幅度要显着高于原油价格下跌。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合理分析了本次疫情下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借此针对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李峥[5](2020)在《国际油价波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国际油价波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为研究标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式,探索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其中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SVAR模型的方法对这种影响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预期可行且预期有效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分析,本文探讨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于我国工业产出、消费价格、经济增长、进出口、货币供应量等的影响途径和影响效果。基于理论分析的成果,本文挑选了几个关键宏观因素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化的主要衡量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为明显的滞后影响,随着我国原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加,受输入性通货影响,原油价格的波动与我国实际产出的波动表现出了同向影响,但这种产出的同向影响将会被通货膨胀率抹平,即原油价格的波动与我国生产的总供给变化表现出反向影响;其次,国际油价波动会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产生明显的正向滞后影响,当油价上涨较明显时,我国一般会产生较明显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再次,国际油价波动对通货膨胀CPI产生了较明显的正向影响。原油进出口经营权放开前后,国际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是有较大变化的;最后,国际油价波动也受到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带来企业资金充分刺激生产消费旺盛,从而引起国际原油需要旺盛,推高价格。同样,工业产出的大幅增长带来的是原油需求增加,同样刺激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因此,受供需关系影响,滞后期的工业产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都会带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升高。另外,这一现象随着我国原油进口经营权的放开,我国经济形势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影响力逐步增强。当期的各个经济变量互相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本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考虑到当前我国石油行业的现状,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下:增加我国的原油储备量并增建国储库项目、找新的石油供给国、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

李波[6](2020)在《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气候治理在治理主体、谈判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已经日益完善,尤其是2015年《巴黎协定》的通过使得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中国对于《巴黎协定》的通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以及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式微。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全球事务参与的深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引领者”的角色越来越突出,这引起了我们对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角色的思考,在过往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中,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角色是怎样发生转变的?影响这一转变的因素是什么?在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这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通过引进角色理论将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相结合力求搭建一个更为全面的分析框架,更为准确地分析中国的角色。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可以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角色过程分为拒绝角色、承认角色和接受角色,并通过三个变量来分析造成不同阶段角色的原因,分别是国家的利益认知,国家的身份认知和国际体系因素,三个变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单独或共同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角色。从20世纪70年代到1994年,中国对于国家利益的认知是摆脱贫困和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刚刚起步的全球气候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还仅仅停留在科学研究层面,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利益需求,国家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去参与气候治理,而仅仅将其作为融入国际社会的一种手段。这一阶段正值美苏两强争霸阶段,中国作为后起者认识到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才能取得发展,在党的十三大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被正式提出,随着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加深,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也明确了此时自己的身份定位,那就是“和平的发展者”。此时的国际环境也较为复杂,日本经济崛起和亚洲“四小龙”腾飞,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发展经济的愿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中国希望通过气候治理这一平台融入国际社会,改变不利的国际环境,而石油价格的下跌,给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提供了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国际能源环境。这三方面因素造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被动的参与,表现为拒绝角色。1995-2005年,中国逐渐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范围,此时经济发展的目标转变为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注重发展质量,但本质上来说,这一阶段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还是服务于发展速度这一目标。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想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担当作用,这些因素明确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身份认知。国际体系方面,面对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开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状况,并且科学评估中国的环境问题所带给外部的影响。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全球气候治理领导者的角色开始出现缺失,这也客观上减轻了中国的减排压力,给中国经济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条件,中国和欧盟提升了在气候变化中的合作水平,加强了中国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这一时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成本较高,因此中国还是倾向于采用煤炭和天然气作为替代,这就使得中国参与气候治理表现出两面性。这三个因素使得中国对于气候治理的参与相对于前一个阶段不再消极,但整体呈现出谨慎而保守的态度,表现为承认角色。2006到2015年阶段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经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到“十五”规划末期中国还未摆脱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依靠大规模的资源消耗和高资本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国家的首要利益认知。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提升推动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国新兴国家的身份认知逐步加强,尤其是中国成功的抵御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国家的身份认知进一步强化。在国际上与中国一起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组成了新兴国家群体,新兴国家群体为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原先由欧美所主导的世界格局。而这一时期,全球石油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煤炭消费的增长也十分有限,新能源的使用量开始出现较大增长,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国际能源结构开始向绿色能源方向发展,这也影响了中国的气候治理参与。因此,基于中国对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利益认知和新兴国家的身份认知,以及受新兴国家群体崛起和油价大幅度动荡的国际能源体系影响,中国在这一阶段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表现为对角色的接受,开始了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动与开放参与。《巴黎协定》开创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局面,建立在“自愿”原则基础上“自下而上”的减排方式降低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抗性,提高了各国的履约积极性。但美国的退出和欧盟影响力的式微又给“后巴黎”时代蒙上了阴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引领者”的角色开始逐渐突出。而促成中国成为“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引领者角色的,包括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利益认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身份认知,以及制度碎片化和领导力缺失的全球治理体系。此时又恰逢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解决全球治理困境的“中国方案”,这与气候治理存在天然的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理念支撑,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积极提供国际气候公共产品,践行“引领者”这一角色。基于上述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角色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首先,中国的自身利益认知和身份认知是决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角色的最根本因素,而将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相结合,区别于现实主义“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形成的最根本原因”,也区别于建构主义“国家利益是国际体系的建构”,将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国家在面对利益时的主观认知。面对欧美发达国家所搭建的全球气候治理平台,中国更倾向于从自身的利益和身份出发,基于自身的利益认知和身份认知,增强适应自身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最终更有效和积极的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其次,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角色变化,是世界权力格局转变的一种表征,也是中国逐步崛起的过程。这明确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角色形成的基本机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国参与气候外交。

刘振华[7](2019)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油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与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和传导机制研究一直是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国际油价和股票市场出现多轮暴涨暴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增加。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的有序发展而频繁出台财政、货币和监管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导致经济主体的政策不确定性升高。由此可见,原油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非孤立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是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随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股票市场将持续面临国际油价冲击风险。而且,中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以及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政策干预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际油价冲击传递至中国股票市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纳入原油与股票市场研究体系,构建了“原油价格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票市场”理论分析框架。从整体市场和行业板块两个维度出发,首先将国际油价冲击分解为原油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特定需求冲击,然后结合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TVP-SVAR-SV)模型、波动溢出指数方法、滚动窗口分析技术、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DCC-MIDAS)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层面揭示了不同原因引起的国际油价冲击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渠道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机制、路径和结构,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原油和股票市场之间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区制关联,从而理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际油价冲击传递至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从政策制定者、市场投资者和金融监管者等角度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总结如下:(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动态影响。首先,不同原因引起的国际油价冲击对股市收益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原油特定需求冲击对股市收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然后是原油总需求冲击,而原油供给冲击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其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国际油价冲击影响股市收益提供了渠道作用。原油特定需求冲击会显着增加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并对股市收益起到抑制作用,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又会对全球原油产量、实际原油价格和股市收益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与此同时,原油总需求冲击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最终抬高股市收益。再次,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收益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在经济动荡时期,股市收益对原油价格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更加敏感。(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之间的动态溢出效应。溢出指数分析显示,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市波动之间存在显着的时变溢出效应,总溢出指数在10%-40%范围内变化,其中结构性油价冲击在波动信息传递当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经济政策环境不稳定时期,波动溢出指数明显升高,在2008年11月高达36%。溢出网络分析表明,原油供给冲击是系统内波动信息溢出的净接收方,而原油总需求冲击和特定需求冲击处于波动溢出的净输出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市波动都是原油需求冲击波动溢出的净接收方。此外,原油总需求冲击和原油特定需求冲击均会通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进而对股市波动产生溢出效应,这进一步验证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油价冲击传递至股票市场提供了渠道作用。从行业差异来看,与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波动溢出关系较为紧密的是能源业、工业、公共事业和金融业股市,溢出关系较低的是信息技术业、电信服务业、医疗保健业和消费者常用品业股市。(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原油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具有均值回归特征,其短期成分围绕长期趋势变动。在经济繁荣和经济复苏时期,长期动态相关性保持在低位徘徊,而在经济衰退(如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长期动态相关性急剧上升且呈高位震荡态势。区制关联分析表明,在长期动态相关性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的区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加强两市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而在长期动态相关性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小的区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十分微弱。行业分析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能源业、金融业、工业、材料业和公共事业股票市场之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程度较高,而对原油与消费者常用品业和医疗保健业股票市场之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作用程度相对较小。(4)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从政策制定者、市场投资者和金融监管者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政策制定者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降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又要把握经济政策实施时机,实现适时适度宏观调控,还要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油价冲击,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市场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政策变化,动态调整投资策略,同时把握油价冲击的行业影响效应,构造差异化投资组合。金融监管者应当重视市场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向关注市场间风险传递的“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监管理念转变,并且适度发挥监管职能,尽力避免直接政策干预,提高风险监测和管控能力,实现金融稳定和效率均衡。该论文有图40幅,表24个,参考文献369篇。

高圆[8](2019)在《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文中提出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中国石化企业具有重大影响。随着世界产业结构格局的不断调整,高能耗产业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国际油价波动对能耗较高、原油进口依存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是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17年的67.4%,增长至2018年的72.3%。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加显着。近年来国际石油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是重新审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结构性原因,结构性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和我国石化企业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地増大。石化企业不仅作为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更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因此,从我国实际出发,研究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理清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关系,对我国石化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油价冲击分解视角,研究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影响。首先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着重阐释结构性冲击如何影响我国石化企业绩效,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阐述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和石化企业相关概念,阐释相关理论;其次,对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构建被解释变量为石化企业绩效,解释变量为经济总需求冲击,石油供给冲击和石油特定需求冲击的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模型;再次,对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石化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明确数据来源和样本的选择,利用STATA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结构性冲击影响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主效应和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最后,针对第4章的实证分析结果,从企业角度针对石油供给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提出我国石化企业应对结构性冲击提高企业绩效的对策。

赵玉荣[9](2019)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CGE模型的量化分析》文中提出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带来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推动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供应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带动能源供应日趋多元、清洁、绿色低碳。此外,可再生能源产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因此,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受到国际社会日益重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可再生能源主要用于发电,但现如今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相对偏高,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化石能源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发电需要积极的扶持政策。本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政策分为专门可再生政策和环境类政策。其中,专门可再生政策是直接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相关扶持政策,从电价和补贴机制表现形式上分类主要包括固定电价即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Fit-in Tariff,FIT)、招标电价即可再生能源竞争性招标政策(Tendering)和市场电价即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RPS)。环境类政策是针对化石能源从而间接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主要指化石能源环境税,如碳税和硫税。本文的创新体现为在CGE模型框架下研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问题,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电力部门进行详细地拆分,并在模型中加入污染模块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模块,研究了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政策的环境与经济影响,即以FIT为代表的专门可再生政策、以硫税和碳税为代表的环境类政策对减排、宏观经济、行业、能源结构、电力构成、居民福利等的影响。为了直观清晰地探究政策效果,首先建立静态CGE模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为了观察政策冲击下各环境和经济变量的时间趋势,进而建立动态CGE模型进行动态分析。此外,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发展受政策和市场两个因素的双重影响,本文还以油价波动作为市场因素的代表,第一次在CGE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油价冲击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以及在油价冲击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时政策的作用。具体实证研究工作如下:在第五章,对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和化石能源环境税政策的影响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其对温室气体与污染气体总减排、行业减排、能源结构、GDP等的影响。研究得出:(1)电价补贴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污染气体的总排放量,在改善大气环境状况的同时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环境税政策,大气环境的福利效益更加显着且抵消了征税对经济增长的部分负面影响;(2)电价补贴使各个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减排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业、服务业、轻工业、能源行业和重工业;(3)电价补贴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断提升,优化了能源结构,增加环境税政策可以加快能源结构优化的进程。在第六章,对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进行动态分析,设置三种电价补贴情景并分析其对减排、实际GDP、就业、产业、电力结构、居民效用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对减排、实际GDP和就业产生正向效应且逐年增加;(2)补贴政策有利于可再生电力产业吸引投资并带动重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实现清洁能源电力对火电的替代;(3)持续的高补贴率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在前期有利于创造更高的实际GDP和就业,后期由于增加财政税收负担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在第七章,对化石能源环境税政策进行动态分析,情景设定考虑了中国天然气发展的战略目标,模拟利用硫税和碳税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环境及经济影响。研究得出:(1)硫税和碳税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够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从行业的视角看,电力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具有更大的减排贡献;硫税和碳税政策同时实施的减排效果最显着,其次是仅实施碳税政策;(2)较高的经济增长更有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高经济增长引致较高的能源需求,为可再生电力的应用提供了条件;(3)环境税政策间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路径是税收增加了化石能源发电成本,从而改变了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相对优势,引发前者对后者的替代;(4)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GDP、就业和效用都是积极的,但是环境税政策会抵消这一积极影响。在第八章,将油价冲击作为市场因素的代表,设定油价波动及其与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组合情景,分析对可再生能源产出与投资、宏观经济、行业产出与环境的影响。研究得出:(1)国际油价上升时,可再生能源产出、投资、投资回报率增加;国际油价上升引起中国实际GDP下降、CPI上涨、出口下降;油价上升带动整个能源行业(除燃油发电)发展景气,对非能源行业(除建筑业)的影响是负面的;油价上涨抑制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了能源消费,碳排放减少,大气环境好转。(2)国际油价下跌时,可再生能源产出、投资、投资回报率减少;国际油价下降引起中国实际GDP增加、CPI下降、出口增加;油价下跌对能源行业(除燃油发电)的影响是负面的,对非能源行业(除建筑业)的影响是正面的;油价下降有利于经济增长从而刺激能源消费,不利于大气环境改善。(3)国际油价下降情形下加入可再生能源政策,能够抵消油价下跌对对可再生能源产出、投资的负面影响,强化了对GDP的积极影响、抵消了对CPI的负影响,改进油价下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与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瓶颈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短期内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补贴与税收双管齐下以增强减排强度;中期内适时调整补贴方式,利用市场发现补贴的标准,电价附加的补贴模式逐渐向绿色证书模式过度;长期内最终取消补贴以实现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另外,电力改革目标中应包括化石能源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竞争环境的市场化和合理化;在积极稳妥发展水电的同时,要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和高效利用,解决弃风弃电等问题。总之,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力量,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在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

聂炜[10](2019)在《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及提高原油利用效率研究》文中提出《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显示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能量消费量的23.2%,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7.4%,达到历史最高值。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如果中国原油需求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至2035年中国石油依存度将达到80%,中国原油高度依赖进口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我国能源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内原油等能源价格将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而频繁波动,原油价格的快速上涨和频繁波动将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化石能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源消费必然受到能源争夺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控制原油等能源消费总量和提高原油利用效率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问题。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都有重要影响,工业是我国原油的主要消费部门,在我国原油高对外依存度背景下,全面研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业影响,并从空间视角研究工业原油强度影响因素及优化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以提高原油利用效率和控制原油消费总量,对积极应对原油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意义。论文首先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历程和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我国原油消费现状与改革历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原油价格的相关性,详尽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业的传导机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对工业产出、工业品出厂价格、利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并构建面板VAR模型从工业整体和不同行业研究国际原油价格冲击的动态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视角分析研究工业原油强度影响因素及优化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来提高原油利用效率以应对原油价格波动,构建空间杜宾(SDM)面板模型对中国工业原油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美国石油炼化行业布局经验为例分析其对我国可借鉴之处,测度我国石油炼化行业空间集聚水平并实证研究石油炼化行业集聚对行业产出的作用。根据研究得到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通过分析得到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原油等能源价格走势存在高度一致性,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也存在高度相关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引导关系,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建设好原油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能够提高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权,有助于我国应对原油价格波动。(二)借助于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下跌的不同阶段,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互引导关系,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与下跌对中国工业具有不同影响效应。通过协整检验得到,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三)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对工业产出、工业品出厂价格、利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并通过面板VAR模型实证分析得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工业产出有负面影响,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给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与原油相关度高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相关行业分析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业生产造成的冲击效应对原油上游产业价格影响较大,能够较快传导,而对与原油相关的中游和下游行业的价格传导存在时滞。对于产出影响方面,对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出正向带动作用,而对于中游和下游相关产业产出有负面影响,造成产出下降。(四)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得到工业原油强度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渤海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是主要集聚区。工业原油强度高的区域主要有新疆、甘肃、辽宁、沈阳、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直辖市),而工业原油强度低的区域主要是云南、内蒙古、四川、贵州、重庆、山西、河南等省。(五)通过构建空间杜宾(SDM)模型对工业原油强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到,技术进步有助于本区域和周边区域工业原油强度的降低,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本区域工业原油强度降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本区域和周边区域工业原油强度降低,原油价格上升对本区域和相邻区域工业原油强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影响因素作用存在溢出效应。政府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中需要考虑区域间协调作用以更有效地降低工业原油强度。(六)通过E-G指数和五省市集中度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四个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得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集聚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炼化行业集聚水平提高能够促进相关行业产出增长。因而,可以通过促进石油炼化行业一体化发展、优化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来提高原油利用效率。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原油价格体系、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能源多元化增强安全保障、增强区域间政策协调和优化石油炼化产业空间分布、加快海外市场布局等政策建议,以期在能源和环境双重条件约束下为中国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提供有益的定量决策依据及措施建议,以期研究结果对成品油市场改革和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借鉴意义。

二、油价持续上涨 中国如何应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价持续上涨 中国如何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回顾
        2.1.1 敏感性分析
        2.1.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2.1.3 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
        2.1.4 极端情景分析
        2.1.5 套期保值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文献评述
第3章 中石油经营业绩与国际油价波动的案例介绍
    3.1 中石油集团经营现状
        3.1.1 中石油股价与市值走低
        3.1.2 中石油业务结构
        3.1.3 上游勘探业务资源丰富
        3.1.4 海外业务持续扩张
        3.1.5 经营业绩与同业比较
    3.2 国际油价波动情况
    3.3 中石油经营业绩与国际油价波动的关系
        3.3.1 时间序列数据描述性分析
        3.3.2 敏感性分析对中石油经营业绩影响最大的产品
    3.4 中石油规避国际油价波动的现存措施及问题
        3.4.1 中石油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现存措施
        3.4.2 中石油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问题分析
第4章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的机制分析
    4.1 国际油价波动对石油企业上下游业务的影响差异
        4.1.1 国际油价下降对石油企业上下游业务的影响
        4.1.2 国际油价上升对石油企业上下游业务的影响
    4.2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机制
        4.2.1 上游原油生产业务占中石油经营业绩表现份额较大
        4.2.2 中石油下游炼油与化工板块盈利能力较弱
        4.2.3 海外市场占中石油经营业绩表现份额较大
第5章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的量化分析
    5.1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业绩的事实分析
        5.1.1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业绩的事实项数据及框架选取
        5.1.2 事实项数据的特征
        5.1.3 国际油价波动与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因果关系验证分析
        5.1.4 国际油价单位波动引起中石油经营业绩变化的期限结构长期分析
        5.1.5 中石油经营业绩变化与国际油价波动关联的分解分析
        5.1.6 VAR模型事实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业绩的结论
    5.2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业绩影响的极端情景分析
        5.2.1 极端情景分析的目的
        5.2.2 极端情景分析框架ARDL模型的建立
        5.2.3 基于历史数据的国际油价异常波动情景构造
        5.2.4 极端情景下中石油经营业绩的结果
        5.2.5 极端情景分析结论
第6章 国际油价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应对策略
    6.1 应对策略套期保值的目的及意义
    6.2 应对策略套期保值的方案设计
        6.2.1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操作频率及期限的选取
        6.2.2 适合原油卖方的常见套期保值策略介绍
        6.2.3 中石油套期保值应对策略的方案设计
    6.3 套期保值策略的实施效果测算
        6.3.1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实施效果分析的背景及特点
        6.3.2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原油期权定价
        6.3.3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具体操作
        6.3.4 风险调整后的实施效果测算
    6.4 套期保值策略的风险提示
        6.4.1 合规风险
        6.4.2 信用风险
        6.4.3 套期保值策略的人才保障
        6.4.4 套期保值策略应用的内控制度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研宄 ——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观点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第一章 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与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
    第一节 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研究路径
        一、第一代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
        二、第二代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
        三、第三代新古典现实主义研究
    第二节 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变量
        一、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自变量
        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中介变量
    第三节 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挑战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
    第二节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保证本国能源事务独立前提下的伙伴关系
    第三节 石油危机期间:从摇摆不定到推动建立“欧佩克+”机制
    第四节 “欧佩克+”成立以来:推动机制的长期化与规范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体系层次的影响因素
        一、国际能源体系的变迁
        二、清晰度
        三、战略环境
    第二节 单元层次的影响因素
        一、领导人的认知
        二、国家战略文化
        三、国家-社会关系
        四、国家制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佩克+”机制的前景及中俄能源合作展望
    第一节 “欧佩克+”机制的前景
        一、“欧佩克+”机制面临的机遇
        二、“欧佩克+”机制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中俄能源合作展望
        一、“欧佩克+”机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3)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波动溢出现实背景
        1.1.2 国际能源市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研究趋势分析
    2.2 相关研究综述
        2.1.1 市场波动溢出的相关研究
        2.1.2 尾部风险的识别与测度
        2.1.3 能源市场风险与波动溢出概述
        2.1.4 网络分析方法与情景演化视角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与情景演化
    3.1 概念界定和理论解释
        3.1.1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界定
        3.1.2 能源市场波动与波动溢出分析
        3.1.3 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性与演化性分析
    3.2 整体趋势下市场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的一般测度方法
        3.2.1 市场波动建模及其溢出测度
        3.2.2 整体趋势下波动溢出网络效应测度模型及其性质
        3.2.3 基于溢出网络的情景演化分析
    3.3 实证背景及数据选取
        3.3.1 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现象分析
        3.3.2 样本选取与基本数据分析
    3.4 实证分析
        3.4.1 波动溢出测度与溢出网络构建
        3.4.2 溢出网络分析和关键市场识别
        3.4.3 整体趋势下的波动溢出网络效应分析
        3.4.4 立足情景演化的波动溢出网络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与情景演化
    4.1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4.1.1 相关概念界定
        4.1.2 极端趋势下波动溢出特征及其网络现象分析
    4.2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测度与网络效应分析
        4.2.1 极端趋势分析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测度
        4.2.2 基于藤Copula模型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构建与情景演化
    4.3 实证背景及数据选取
        4.3.1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现象分析
        4.3.2 样本选取与基本数据分析
    4.4 实证分析
        4.4.1 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尾部分析
        4.4.2 尾部分析下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
        4.4.3 新冠冲击与国际能源市场极端波动溢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态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与情景演化
    5.1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5.1.1 相关概念界定
        5.1.2 动态趋势下波动溢出的系列特征分析
    5.2 动态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测度与网络效应分析
        5.2.1 时变Copula模型及其动态波动溢出测度与分析
        5.2.2 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构建与网络分析
        5.2.3 趋势点识别下波动溢出网络的演化分析
    5.3 实证背景及数据选取
        5.3.1 国际能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格局和网络溢出效应
        5.3.2 样本选取与基本数据分析
    5.4 实证分析
        5.4.1 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态溢出测度
        5.4.2 国际能源市场动态波动溢出网络分析
        5.4.3 人工趋势点识别及其波动溢出的情景演化分析
        5.4.4 曼-肯德尔法趋势点识别及其波动溢出的情景演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测度与演化分析的能源市场节点管理
    6.1 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的节点管理
    6.2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的节点管理
    6.3 动态趋势下能源市场的节点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4)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基于SVAR模型和非对称协整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正面影响文献综述
        1.2.2 负面影响文献综述
        1.2.3 非对称性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本文优势和不足
第2章 传导路径理论分析
    2.1 短期内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传导路径
        2.1.1 直接传导路径
        2.1.2 间接传导路径
        2.1.3 长期中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传导路径
第3章 实证分析
    3.1 模型介绍
        3.1.1 VAR模型
        3.1.2 SVAR模型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3.3 平稳性检验
    3.4 格兰杰因果检验
    3.5 SVAR模型识别
    3.6 滞后期确定与稳健性检验
    3.7 脉冲响应分析
    3.8 方差分解
    3.9 补充检验分析
第4章 非对称性分析
    4.1 非对称协整方法介绍
    4.2 数据选择和辅助回归
    4.3 非对称性研究结果
    4.4 理论解释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8及答辩情况表

(5)国际油价波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世界石油生产和贸易的现状
        二、中国石油生产和贸易的现状
        三、石油定价机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一、论文内容
        二、论文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特色之处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学者研究的国际油价波动对于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油价波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油价波动对于中国其他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理论分析
        二、实证分析方法介绍
        三、数据选择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四元SVAR模型估计
        一、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二、平稳性检验
        三、协整检验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五、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
        六、脉冲响应分析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增加我国的原油储备量,增建国储库项目
        二、找新的石油供给国
        三、政府宏观调控
        四、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6)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创新之处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对研究现状的评价及本文研究视角的创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全球气候治理角色的理论框架与变量组合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的论析
        一、气候变化问题
        二、全球气候治理
    第二节 国家角色的论析
        一、角色理论论析
        二、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角色论析
    第三节 国家利益、身份认知、国际体系:变量设置与研究假设
        一、选取利益、身份和国际体系作为变量的理论依据
        二、国家利益、身份认知与国际体系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
        三、研究假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拒绝角色: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被动参与(20世纪70年代-1994)
    第一节 基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利益观
        一、气候问题的“非经济”认知
        二、经济高速增长认知产生的背景
        三、基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利益认知下的国家发展策略
    第二节 “后起和平发展者”的身份认知
    第三节 紧张的国际环境和宽松的国际能源体系
        一、周边及国际环境
        二、宽松的国际能源体系
    第四节 拒绝角色的变量作用过程及国际参与
        一、拒绝角色的变量作用过程
        二、拒绝角色的环境治理国际参与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承认角色: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谨慎而保守参与(1995-2005)
    第一节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国家利益认知
        一、对气候问题的“经济”认知
        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利益认知的背景
        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认知下的发展
    第二节 “负责任大国”的身份认知
        一、“负责任大国”的文化渊源
        二、“负责任大国”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气候治理主体转变与油价大幅上升的国际体系
        一、“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兴起
        二、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的变化
        三、全球油价大幅上涨的能源体系
    第四节 承认角色的变量作用过程及气候治理参与
        一、承认角色的变量作用过程
        二、承认角色的气候治理国际参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受角色: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动与开放参与(2006-2015)
    第一节 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国家利益认知
    第二节 新兴国家的身份认知
        一、中国新兴国家身份认知的产生
        二、低碳经济:新兴国家身份认知下的气候治理路径
    第三节 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与国际油价动荡的国际能源体系
        一、新兴国家群体的兴起与气候治理参与
        二、油价动荡的国际能源体系
    第四节 接受角色的变量作用过程及气候治理参与
        一、接受角色的变量作用过程
        二、接受角色下中国的气候治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后巴黎”时代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
    第一节 “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
        一、经济“新常态”的国家利益认知
        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身份认知
        三、制度碎片化和领导力缺失的全球治理体系
    第二节 “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参与气候治理的实践
    本章小结
结论
    一、本文的基本结论
    二、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论文中所用图
附录二 论文中所用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7)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原油价格影响股票市场的相关理论和传导机制
    2.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原油与股票市场关系中的作用机理
    2.4 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动态影响
    3.1 问题的提出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3.3 TVP-SVAR-SV模型构建
    3.4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综合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5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6 稳健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4.1 问题的提出
    4.2 波动溢出指数模型构建
    4.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综合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5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业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7 本章小结
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动态相关性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DCC-MIDAS模型构建
    5.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综合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行业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政策建议
    6.1 政策制定者层面
    6.2 市场投资者层面
    6.3 金融监管者层面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结构性冲击
        2.1.2 国际油价
        2.1.3 石化企业
        2.1.4 企业绩效
    2.2 相关理论
        2.2.1 可耗竭资源理论
        2.2.2 国际油价决定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3.1 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
        3.1.1 经济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
        3.1.2 石油供给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影响
        3.1.3 石油特定需求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影响
    3.2 结构性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的研究假设
        3.2.1 经济总需求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3.2.2 石油供给冲击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3.2.3 石油特定需求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3.3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
    3.4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
        3.4.1 在经济总需求冲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3.4.2 在石油供给冲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3.4.3 在石油特定需求冲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3.5 模型的构建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与样本
    4.2 实证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主效应检验
        4.2.4 中介效应检验
        4.2.5 结果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石化企业应对结构性冲击提高企业绩效的对策
    5.1 调整战略规划
        5.1.1 建立企业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1.2 积极进行战略变革
        5.1.3 开展战略联盟
    5.2 推进国际化经营
        5.2.1 充分利用资本运作
        5.2.2 与国际接轨
        5.2.3 增加海外份额油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9)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CGE模型的量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国际发展大势
        1.1.2 中国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过大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1.1.3 中国致力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
        1.1.4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可再生能源
        1.3.2 可再生能源政策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概述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可再生能源补贴与配额
        2.2.1 计量方法
        2.2.2 投入产出方法
        2.2.3 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2.2.4 其他方法
    2.3 化石能源环境税
第3章 可再生能源现状及发电支持政策
    3.1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3.1.1 水电
        3.1.2 风电
        3.1.3 太阳能
        3.1.4 生物质能
        3.1.5 地热和海洋能
    3.2 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政策
        3.2.1 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
        3.2.2 可再生能源竞争性招标政策
        3.2.3 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
        3.2.4 环境类政策
    3.3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3.3.1 欧洲
        3.3.2 美国
        3.3.3 德国
        3.3.4 日本
第4章 CGE模型构建
    4.1 CGE模型简介
    4.2 CGE模型结构
        4.2.1 生产模块
        4.2.2 污染排放与环境税
        4.2.3 电价补贴
        4.2.4 投资需求
        4.2.5 消费需求
        4.2.6 出口需求
        4.2.7 动态模块
    4.3 CGE模型数据
第5章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与化石能源环境税的静态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
    5.3 模拟设置
    5.4 结果分析
        5.4.1 总减排与GDP
        5.4.2 行业减排
        5.4.3 行业产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的动态影响分析
    6.1 引言
    6.2 数据
    6.3 情景设定
        6.3.1 基准情景
        6.3.2 模拟情景
    6.4 结果分析
        6.4.1 减排
        6.4.2 GDP和就业
        6.4.3 行业产出与电力构成
        6.4.4 长期预测:补贴持续至2050年
        6.4.5 居民效用与政府补贴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环境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动态影响分析
    7.1 引言
    7.2 数据
    7.3 情景设定
        7.3.1 基准情景
        7.3.2 模拟情景
    7.4 结果分析
        7.4.1 对总减排的影响
        7.4.2 对行业减排的影响
        7.4.3 对能源结构的影响
        7.4.4 对电力结构的影响
        7.4.5 对经济的影响
        7.4.6 对居民效用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国际油价波动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分析
    8.1 引言
    8.2 数据与情景设定
        8.2.1 数据
        8.2.2 基准情景
        8.2.3 模拟情景
    8.3 结果分析
        8.3.1 可再生能源产出
        8.3.2 可再生能源投资
        8.3.3 可再生能源投资回报率
        8.3.4 宏观经济
        8.3.5 行业产出
        8.3.6 环境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及提高原油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框架图
        三、研究内容
        四、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相关文献
    第二节 原油价格对宏观经济及工业行业影响相关文献
        一、原油对宏观经济影响相关文献
        二、原油价格对工业行业影响相关文献
    第三节 原油利用效率、能源强度等相关文献
    第四节 国际原油价格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影响相关文献
    第五节 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相关文献
    第六节 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评价
第三章 国内原油消费与国际原油价格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原油等能源消费情况介绍
    第二节 国际原油价格发展历程及历史回顾
        一、第一阶段:石油中心转移(1945-1960 年)
        二、第二阶段:OPEC主导油价时代(1960-1991 年)
        三、第三阶段:亚洲崛起与金融危机(1991-1999 年)
        四、第四阶段:“金砖四国”和次贷危机(2000-2008 年)
        五、第五阶段:量化宽松、页岩革命与份额战(2009-2015 年)
        六、第六阶段:新一轮减产协议,油价再平衡(2016-2017 年)
        七、2018 年国际原油回顾
    第三节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发展历程
        一、政府统一定价阶段
        二、市场化改革阶段
        三、国内成品油实施价内税政策
    第四节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给因素
        二、需求因素
        三、库存因素
        四、政治因素
        五、其他因素
        六、中国购买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第五节 发达国家应对能源价格策略
        一、美国的能源发展战略:能源独立与页岩油革命
        二、日本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转型
        三、欧盟的能源发展战略:低碳节能
        四、俄罗斯的能源发展战略:内外并进
    第六节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一、数据选取
        二、ARCH效应检验与GARCH族模型建模
        三、EGARCH模型检验
    第七节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原油期价格关系研究
        一、数据选取
        二、单位根检验
        三、协整检验
        四、布伦特原油期货和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第四章 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国际原油价波动对中国工业的影响效应分析
    第二节 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一、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短期关系分析
        二、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长期关系分析
    第三节 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的动态影响分析
        一、理论模型构建
        二、面板VAR实证模型构建
        三、基于面板VAR模型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工业增长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原油强度关系研究
    第一节 原油强度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介绍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二、空间计量模型解释变量作用效应的分解分析
        三、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第三节 中国工业原油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二、数据平稳性与协整检验
        三、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四、空间面板杜宾(SDM)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油化工行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第一节 石油炼化一体化作用和发展历程
        一、石油炼化一体化作用
        二、石油炼化一体化发展历程
    第二节 美国炼化行业空间布局的借鉴
        一、美国炼油产业布局及特点
        二、美国炼油产业布局的调整带来的启示
    第三节 中国原油消费与炼化行业空间区域特征
        一、中国原油消费空间分布特征
        二、中国炼化企业分布特征
    第四节 中国石油炼化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二、产业布局不合理
        三、炼油行业两级分化、一体化水平偏低
    第五节 石油化工产业集聚程度测算
        一、集聚度测算方法介绍
        二、数据来源及测算结果分析
    第六节 石油化工行业集聚与产出之间关系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七节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第七章 本文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文章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油价持续上涨 中国如何应对(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张霜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对欧佩克政策研宄 ——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视角[D]. 励梦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3]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D]. 陈瑾.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基于SVAR模型和非对称协整关系[D]. 李金泰. 山东大学, 2020(05)
  • [5]国际油价波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D]. 李峥.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6]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研究[D]. 李波. 山东大学, 2020(02)
  • [7]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 刘振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D]. 高圆.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9]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基于CGE模型的量化分析[D]. 赵玉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10]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及提高原油利用效率研究[D]. 聂炜.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08)

标签:;  ;  ;  ;  ;  

油价持续上涨,中国如何应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