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消瘦型艾滋病患者

治疗消瘦型艾滋病患者

一、AIDS消瘦患者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詹希亮[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证候学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广西地区多样本、多中心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并进行症状体征关联规则分析,认识广西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为广西艾滋病中医辨证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及症状关联的证候病机学研究”的病例资料。设计《广西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南宁市、防城港市、鹿寨县三地的无症状期及机会性感染得到控制之后服用抗病毒药治疗期间患者,开展2年期8次采集的中医证候学调查,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分析,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4.1 Apriori算法对处理后的病例数据进行运算、分析,结合中医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探讨广西地区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结果:1.入组的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2:1;感染方式以性传播居多,占93.19%。2.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证候学研究中均排名前十的高频症状体征依次为:情绪抑郁、腰膝酸痛、多梦、小便淡黄、舌红、乏力、易感冒。3.通过对总样本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联规则运算,在满足单个症状体征置信度≥50%,支持度≥30%,提升度≥1的参数设定下,(A1)关联2项时,共获得138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590条关联规则。(A2)关联2项时,共获得149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862条关联规则。(A3)关联2项时,共获得128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884条关联规则。(A4)关联2项时,共获得152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872条关联规则。(B1)关联2项时,共获得145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790条关联规则。(B2)关联2项时,共获得145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760条关联规则。(B3)关联2项时,共获得66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309条关联规则。(B4)关联2项时,共获得98条关联规则;关联3项时,共获得530条关联规则。结论:1.发现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情绪抑郁、腰膝酸痛、多梦、小便淡黄、舌红、乏力、易感冒。2.通过本研究表明,广西艾滋病的证候学以虚象证候为主,主要有肝郁脾虚、肺脾气虚、肝肾亏虚、心肝血虚、脾肾亏虚、阴虚内热。病位要素涉及五脏,主以肝、脾、肾三脏。3.本次研究期间的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情处于维稳状态。启示可尽早利用中医药防治,延缓病程进展并提升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艾滋病病程漫长,需要进行长时间追踪调查研究,才能更好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及防治。同时,可知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发现艾滋病证候学中内在的、强相关、规律性的中医症状群,有助于艾滋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和防治工作。

王兴[2](2021)在《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云南临沧HIV/AIDS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类,探究HIV/AIDS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首先,整理统计出1999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有关HIV/AIDS证候文献的结果;其次,将文献整理统计出的结果制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通过16位专家进行三轮专家咨询,分析专家回馈意见,最终制定出《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最后,通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对受试对象展开临床问卷调查,收集整理150例患者临床数据,应用Latent GOLD 5.0统计软件,采取潜在类别模型的分析手段探究显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内部关联程度。结果:当潜类别为3时有最小的BIC值(12496.6106),即Model 3为最佳模型。依据中医症状、体征,对每个潜在类别依据下每个指标条目的条件概率特征进行潜类别解释,最后根据后验概率将150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型聚类为3类,分别为:脾肾气虚证71例(占47.33%),脾虚痰湿证70例(占46.67%)、脾肾两虚证9例(占6.00%)三大类。结论: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证候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要证候,150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为脾肾气虚证、脾虚痰湿证和脾肾两虚证,其中脾肾气虚证与脾虚痰湿证占比相当;气虚是HIV/AIDS患者的基本病机,痰湿为主要病理要素,病位主要在脾肾;治疗上当补脾益肾以体现扶正的思想,同时兼顾除痰湿以达祛邪目的。

褚越亚[3](2021)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抑郁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的现状。2、探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抑郁可能的影响因素。3、探索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和生命质量的关系,为该人群心理健康的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和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对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随访登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一般特征资料、SF-36量表和CES-D量表,分别评估人口学特征、HIV感染相关情况和性行为情况、生命质量及抑郁水平。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生命质量、抑郁在不同特征目标人群中的得分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生命质量与抑郁之间的相关关系,再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影响因素、抑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强度,应用多元分位数回归探索抑郁与否对不同生命质量状况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1、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数105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7份,有效率为70.12%。生命质量各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生理机能(87.46±16.64),得分最低的是一般健康状况(54.57±19.05);基于全国常模标准化分数计算得该人群躯体健康测量总得分为47.42±9.71,心理健康测量总得分为44.63±11.60,均低于全国常模(P<0.001)。抑郁总得分为21.65±10.91,抑郁者高达498人,占比67.6%。2、对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感染途径、HIV感染公开情况、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否进行过HIV检测和是否出现性病症状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躯体健康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收入、受教育水平、HIV病毒载量、感染途径、HIV感染公开情况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心理健康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出现性病相关症状、HIV病毒载量<400(copies/ml)、离异或丧偶、接受过HIV检测、家庭人均月收入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躯体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否出现性病相关症状、HIV病毒载量≥400(copies/ml)、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是否接受过高效抗病毒治疗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3、对抑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HIV病毒载量和是否出现性病症状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农民、低受教育水平、低家庭人均月收入、高HIV病毒载量和出现性病症状是抑郁的影响因素。4、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抑郁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抑郁对生命质量有直接负效应,个人特征因素和HIV感染因素可通过影响抑郁对生命质量产生间接效应。各因素对生命质量产生的总效应依次为:抑郁(-0.726),个人特征因子(0.298),HIV感染因子(0.177);其中个人特征因素和HIV感染因素对生命质量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45和0.094,通过影响抑郁对生命质量产生的间接影响分别为0.153和0.083。各因素对抑郁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个人特征因子(-0.191)和HIV感染因子(-0.114),个人特征因子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为-0.174,可以通过影响HIV感染因子对抑郁产生的间接影响为-0.017。5、多元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抑郁对除躯体健康维度P90分位点外的9个分位点的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躯体健康维度不同分位点的回归系数变化范围是-9.93~-1.05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心理健康维度下不同分位点的回归系数变化范围是-13.91~-9.31,在P10~P75趋势平稳,而在P75分位点后急增;说明抑郁对躯体健康状况好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无影响,躯体健康维度情况越差的PLWHA,受抑郁症状的影响程度越严重;抑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较躯体健康大,且对心理健康较好的PLWHA影响更大。结论:1、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HIV感染途径、是否接受过高效抗病毒治疗、HIV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和是否接受过HIV检测和是否出现性病相关症状。2、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状况较普通人群严重,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HIV病毒载量和是否出现性病症状是抑郁的影响因素。3、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状况对生命质量存在负向效应,可有针对性的通过改善其抑郁状况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罗京[4](2020)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预后价值及支持方案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况变化规律及预后价值的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变化规律及其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收治的69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资料,按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69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中男性57例(82.61%),女性12例(17.39%),性别比为4.75:1;中位年龄48岁(21~73岁),HIV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35例患者同时发现HIV和淋巴瘤,34例患者经HIV感染发展至ARL平均时间为 53.03 月,最长 168 个月;BMI<18.5Kg/m2共 20 例(28.99%),IPI评分为中高、高危患者共38例(55.07%),PA<170mg/L共31例(44.93%);一年生存率为78.26%,单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BMI、ALB、PA、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疾病临床结局有关,经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IPI评分、BMI、PA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绘制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发现IPI、BMI、PA的复合指标预测临床结局能力优于单一指标。[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晚期,营养不良情况普遍存在;营养状况在疾病发展及临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BMI、PA联合IPI评分能够更好地筛选高危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第二部分 营养支持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方法]收集2019年11月1日起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收治符合研究要求的15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入院确诊时即予以营养宣教、个体化营养支持。在前期研究的病例中随机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1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BMI、PA、ALB、CD4淋巴细胞计数及IPI评分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BMI与PA值受营养干预措施及时间交互作用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对照组BMI及PA值呈下降趋势,接受营养支持的实验组BMI及PA值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入院时BMI、P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1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2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BMI、PA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ALB及IPI评分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仅在实验组入院时与治疗1月、2月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和维持患者体重,提高PA值;营养干预短期内不能引起患者ALB明显变化,难以扭转疾病发展及起到IPI评分降层作用,但可能有助于患者免疫不良重建。

罗龙江[5](2019)在《健脾祛湿法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分子CD25+、CD127+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法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分子CD25+、CD12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关爱中心门诊就诊的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HIV/AIDS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符合脱落标准的共有19例,其中中西药组脱落14例,HAART组脱落5例。最后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中西药组41例,西药组50例。中西药组主要采用中药联合HAART组给于健脾祛湿方组成的参灵扶正胶囊加HAART药物,西药组50例,主要给予HAART药物。并抽取入组前、治疗后6个月各检测1次患者血液,实验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分子CD4+CD25+、CD4+CD127+表达情况,以中医症状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每月感冒次数、体重变化等作为观察指标,通过中西药组与HAART组结果比较,评价自拟健脾祛湿方对艾滋病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传播途径、病程、民族、CD3、CD4、CD8、CD4+CD127+、CD4+CD25+计数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HAART组和中西药组HIV感染受试者CD4+T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比较中,治疗前HAART组HIV感染受试者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中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ART组HIV感染受试者的CD4+T细胞计数依然低于中西药组,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HAART组和中西药组HIV感染受试者CD8+T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比较中,治疗前HAART组HIV感染受试者CD8+T细胞计数高于中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ART组HIV感染受试者CD8+T细胞计数依然高于中西药组,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4)HAART组和中西药组HIV感染受试者CD4+CD25+和CD4+CD127+比率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比较中,治疗前HAART组HIV感染受试者CD4+CD25+和CD4+CD127+比率均低于中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ART组HIV感染受试者的CD4+CD25比率高于中西药组,CD4+CD127+比率则低于中西药组,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中西药组有效36例、稳定4例、无效1例,HAART组有效31例、稳定15例、无效4例,中西药组症状体征积分较HAART组要好,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776,p=0.012);(6)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卡洛夫斯基积分情况中西药组有效34例、稳定5例、无效2例,HAART组有效28例、稳定17例、无效5例,中西药组卡洛夫斯基积分情况较HAART组要好,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96,p=0.022);(7)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每月感冒次数情况中西药组与HAART组差异并无差异,治疗后6个月中西药组患者每月感冒次数为0.72±0.49,HAART组患者每月感冒次数为1.28±0.54,中西药组患者感冒次数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29,p<0.001);(8)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体重增加情况中西药组体重增加33例,体重稳定5例,体重减少3例,HAART组体重增加28例,体重稳定18例,体重减少4例,中西药组体重降低情况较HAART组要好,并且差异具有统计。(9)治疗前中西药组与HAART组两组患者在血常规中的WBC、RBC、HGB和PLT比较无差异,肝功能中的TBIL、ALT、AST、ALP和GGT比较无差异,肾功能中的BUN、Cr和UA比较无差异;以上结果差异均为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组前血常规、肝功能与肾功能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方面并无较大的差异,健脾祛湿法联合HAART在治疗HIV/AIDS患者安全性方面与单独应用HAART安全性并无差异,健脾祛湿法安全性良好,值得肯定。结论:本研究通过为期6个月的临床与实验室指标观察,经评价分析,数据处理等,现阶段针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能增加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同时可以降低CD8+T淋巴细胞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CD4+CD25+和CD4+CD127+比值。可以保护和提升机体免疫功能。2.2.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可以改善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3.参灵扶正胶囊联合HAART治疗HIV/AIDS无明显毒副作用。

谢小丽[6](2019)在《湖南省210例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聚类分析揭示湖南省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总结湖南省艾滋病特有的中医证候,为以后更好地指导湖南省艾滋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收集5个湖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中治疗的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及中医四诊资料,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出现频率超过10%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用SPSS 21.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流行病学资料中男性131名,女性79名,男女比例:1.66: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3.81%。临床分期以无症状感染期为主,占59.05%。对HIV/AIDS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经分析后,提取出25个症状及体征,19个舌脉象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第1类:淋巴结肿大、疱疹、脱发、滑脉、数脉、紫暗舌、恶心、耳鸣、沉脉、腰膝酸软、腻苔、腹泻、胖大舌、畏寒、弱脉、健忘、自汗、气短、咳嗽,其证型归纳为脾肾阳虚证。第2类:瘦薄舌、少苔、绛舌、盗汗、五心烦热、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细脉,其证型归纳为阴虚内热证。第3类:烦躁、情绪抑郁、红舌、黄苔、失眠、弦脉、薄苔、消瘦、口苦、正常舌,其证型归纳为肝郁气滞证火旺。第4类:纳呆、腹胀、淡红舌、白苔、乏力、头晕、齿痕舌,其证型归纳为气血两虚证。结论:目前湖南省艾滋病总病机以虚证为主,实证中以肝郁气滞证多见。临床治疗中以温补脾肾、养阴清热、益气补血扶正基础上兼顾清热、化湿。通过对湖南省艾滋病中医证候的调查与分析,为下一阶段湖南省新的湘A制剂研发提供研究基础,从而提高湖南省艾滋病的中医治疗水平。

古丽洁米莱姆·阿木提[7](2019)在《HIV/TB双重感染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HIV/TB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内容的差异,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新疆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31例(77.5%),女性9例(22.5%),平均年龄40.10±8.96岁;选取同一期间住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3例,占57.5%,女性患者17例,占42.5%,平均年龄41.43±9.58。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用率、构成比来表示;检验方法采用卡方(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a=0.05为显着性基准,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上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双重感染患者中小学文化程度10人(25%)人,无业人群13人(32.5%)人,已婚人群24人(60%)人所占比例较多。2.HIV/TB患者发热26人(65.0%)人、盗汗12人(30.0%)、乏力30人(75.0%)、纳差24人(60.0%)、消瘦14人(35.0%),较对照组(分别为16人(40.0%)、8人(20.0%)、14人(35.9%)、3人(7.5%)、0人(0.0%)多见。对照组咳嗽39人(97.1%)、咳痰29人(72.5%)、咯血5人(12.5%)多见。3.通过病例对照发现HIV/TB患者以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10人(25.0%)、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6人(15.0%)为主。单纯肺结核患者以继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18人(45.0%))为主,空洞性肺结核对照组(19人(47.5%))略高于病例组(11人(27.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及γ干扰素斑点检测无对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病例组(4人(10.0%))显着低于对照组(9人(23.1%)),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肺结核影像学特征粟粒样病变、浸润改变、伴空洞形成、伴胸腔积液、单侧病变、两肺病变、纵膈淋巴结肿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HIV/TB患者影像学特征以粟粒样病变16人(40.0%)、伴胸腔积液14人(35.0%)、两肺病变35人(87.5%)、纵膈淋巴结肿大肿大19人(47.5%)为主。单纯肺结核患者影像学特征以浸润改变18人(45.0%)、伴空洞形成22人(55.0%)、单侧病变14人(35.0%)为主。结论:1.HIV/TB患者中,已婚、无业人群、个体、低文化人群为双重感染高危人群。2.HIV/TB患者以发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多见。单纯肺结核患者以咯血、咳嗽、咳痰多见。3.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在结核病/艾滋病患者中很常见。单纯肺结核患者更易患继发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略高于HIV/TB患者。4.HIV/TB患者结核杆菌培养病例组显着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5.HIV/TB患者结核影像学特征以粟粒样病变、伴胸腔积液、两肺病变、纵膈淋巴结肿大为主。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影像学特征以浸润改变、伴空洞形成、单侧病变为主。

李旭东[8](2018)在《艾滋病真菌感染临床回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全球AIDS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同时AIDS继发真菌感染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导致AIDS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治疗困难,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感染HIV病毒而致的危害性极大传染病,属于全球最严重疾病之一。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8年3月AIDS继发真菌感染患者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4.25±10.37)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AIDS患者继发真菌感染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AIDS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真菌菌种以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较为多见,感染多见于食道、口腔、肺等身体部位,且口腔真菌感染率高于肺、食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以消瘦、发热、咽痛为主要症状。其中,HAART治疗组与未行HAART组,治疗后HAART治疗组死亡率8.33%低于未行HAART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可存活于正常人黏膜与皮肤中,机体免疫力较差时可导致机会性感染。HAART可于HIV病毒生存周期不同阶段中,采用多种不同类型抗反转录酶抑制剂予以治疗,可全面抑制HIV病毒活性,重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毒感染程度,从而控制病情发展。AIDS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真菌菌种以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较为多见,感染多见于食道、口腔、肺等身体部位,临床表现以消瘦、发热、咽痛为主要症状,HAART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显着降低死亡率。

岳建军,王金桃,董永康,王全红,张卓彦,刘莉云,张海雷,梁变香,张晓江,康慧,林荣丽[9](2018)在《太原市HIV/AIDS合并结核病与单纯结核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了10年来太原市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与单纯结核病患者临床特征,以期为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为HIV/AIDS合并结核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4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并被确诊为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患者75例和149例单纯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肺结核影像学特点、痰结核菌涂片、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蛋白芯片等辅助检查结果 ,以及ESR、CD4、CD8、CD3细胞计数及HIV传播途径等资料。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职业、婚姻状况和民族有统计学差别(P<0.05)。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中农民37例(49.3%)所占比例最大,离异(9.3%)及少数民族(6.7%)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结核病患者诊断为肺结核的阳性率最高(66.4%),其次是结核性胸膜炎(34.9%)和其他诊断(16.1%),而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诊断为肺结核的阳性率也最高(64.0%),其次是淋巴结核(21.6%)和结核性胸膜炎(20.0%),两组研究对象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淋巴结核的诊断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别(P<0.05);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血结核抗体蛋白芯片法LAM、38KD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检测阳性率均低于单纯结核病患者,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结核病患者左肺的发病率(79.8%)和空洞发生率(29.8%)高于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65.3%、14.3%),而纵膈淋巴结肿大率(31.6%)低于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纵膈淋巴结肿大率(71.4%),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民,离异、未婚及少数民族是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高发人群。在HIV合并结核患者中,肺结核和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结核类型;血结核抗体蛋白芯片法LAM、38KD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检测阳性率均低于单纯结核病患者;单纯结核患者中,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肺结核患者更好发于左肺,并容易出现空洞,而纵膈淋巴结肿大率低于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两组结核患者最终预后好,大多好转出院。

雷艳[10](2015)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与阳性宿主马尔尼菲青霉菌性肺炎临床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马尔尼菲青霉菌性肺炎临床及影像特点并比较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性肺炎不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60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性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HIV检查结果将60例分为HIV抗体阳性组:26例;HIV抗体阴性组:34例。总结并比较分析两组特点。结果:1、HIV抗体阴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1岁~64岁,发病年龄为43.25±20.02岁、病程120(59,249)天,HIV抗体阳性组男:24例,女2例,年龄1.7岁~65岁,发病年龄34.6±12.24岁、病程72(34,162)天,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HIV抗体阴性组合并其他基础疾病14例,阳性组5例。HIV抗体阴性组误诊肺结核10例,阳性组1例(P均小于0.01)。两组患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从血骨髓皮损分泌物或组织培养、淋巴结活检取得病原学,肺部出现渗出性病变,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确诊,HIV抗体阴性组早期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低,易误诊,病程长,易复发。少数HIV抗体阴性患者从痰、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培养或病理取得病原学,但阳性率低(17.65%)。2、两组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消瘦、乏力常见,可伴有皮疹或皮肤受累、肝脾淋巴结肿大但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别。HIV抗体阳性组患者持续高热多见,弛张热为突出表现;而阴性组患者病程中反复发热,无明显规律。HIV抗体阴性组呼吸困难(8例)较阳性组多见(2例)(P<0.05),前者在疾病进展后期才出现,后者在疾病初期时即可出现。HIV抗体阴性组患者肺部湿罗音、胸痛、肺外骨性疼痛(分别为26例,12例,16例)较阳性组(分别为7例,2例,0例)常见(P<0.05)。3、HIV抗体阳性患者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多见,升高少见,均有淋巴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比值相对增高,阴性组均出现明显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显着增高,而淋巴细胞正常,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小于0.05)。60例患者血清白蛋白(A)降低57例,均有球蛋白(G)增高,A/G比例倒置,ESR、CRP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抗体阳性组患者较阴性组转氨酶增高多见(P>0.05)。两组患者均可见肾功能损害,差异不明显。HIV抗体阴性患者CD4细胞计数降低仅6例,CD4/CD8>0.5,而阳性组降低达17例,比值<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胸部影像学检查均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影、结节影、粟粒影、空洞及胸膜肥厚,HIV抗体阳性组以双侧弥漫病变为主,而阴性组单侧常见。HIV抗体阴性组较阳性组患者胸腔积液、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更多见,胸腔积液以单侧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破坏仅见于HIV抗体阴性组(12例)。5、HIV抗体阳性组PM性肺炎临床好转13例,恶化12例,死亡1例,肺炎复发1例;阴性组PM性肺炎好转、恶化、死亡分别为27例、6例、1例,肺炎复发9例,播散性复发2例。HIV抗体阴性组临床转归好于阳性组,但容易复发,以肺炎复发多见。结论1、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是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累及肺部的一种表现,除有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外,可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乏力、消瘦、肺部湿罗音。胸部X片或CT表现斑片状渗出影、实变影、钙化影、结节影、粟粒影、空洞及胸膜增厚为共同特征,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难以鉴别。2、两组比较,HIV抗体阴性组患者由于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低较阳性组诊断困难,常误诊而表现病程长、病情反复。HIV抗体阳性组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降低,肺部以双侧弥漫性间质性损害为主要特征。而阴性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及淋巴细胞正常,全身炎症反应重,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痛、肺部啰音较阳性组更为突出。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单侧肺部病变渗出性或实变影为主,可伴胸腔积液、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肺外骨痛及溶骨表现。但容易复发。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或联合雾化或肺内局部滴入二性霉素B,肺部病变完全吸收需要1~2月,但不是停药的指标,依照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治疗方案用足疗程。HIV抗体阴性组患者临床转归好于阳性组。

二、AIDS消瘦患者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IDS消瘦患者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证候学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艾滋病中医学研究
        1.1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2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1.2.1 对不同体质差异的艾滋病证候学研究
        1.2.2 对不同地域差异的艾滋病证候学研究
        1.2.3 对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证候学研究
        1.2.4 对不同病期差异的艾滋病证候学研究
    2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2 中医证候调查研究
        2.1 制定《广西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
        2.2 调查及处理方法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 基本信息分析
        2.3.2 中医证候学统计分析
    3 关联规则方法的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
        3.1 数据源及数据库
        3.2 数据预处理
        3.3 关联规则运算结果和分析
    4 讨论
        4.1 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证候学统计分析讨论
        4.2 关联规则运算结果的证候学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广西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调查表》
综述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2)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云南临沧HIV/AIDS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一、临床资料
    1.资料来源
    2.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整理
    2.德尔菲法制订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
    3.临床调查方式
    4.数据管理
    5.潜在类别模型统计分析
三、结果
    1.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
    2.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中医症状筛选
    3.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中医证候潜变量分析
四、讨论
    1.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患者症状分布特点
    3.云南临沧地区HIV/AIDS患者证候分布特点
    4.云南临沧地域特点的致病因素
    5.潜在类别模型在HIVA/AIDS中医证候研究的运用分析
五、结论
六、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表 HIV/AIDS 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
致谢

(3)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抑郁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的计算
    2.2 调查方法
    2.3 研究内容及工具
        2.3.1 基本情况调查表
        2.3.2 健康调查简表(SF-36 量表)
        2.3.3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量表)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设计阶段
        2.4.2 调查实施阶段
        2.4.3 数据整理阶段
    2.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5.1 量表信效度的评价
        2.5.2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描述
        2.5.3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影响因素的分析
        2.5.4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关系的研究
3 结果
    3.1 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3.1.1 量表的信度评价
        3.1.2 量表的效度评价
    3.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
        3.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2 HIV感染情况及性行为情况
        3.2.3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现况描述
        3.2.4 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的现况描述
    3.3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3.1 人口学特征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3.3.2 HIV 感染及性行为对HIV 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3.4 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3.4.1 人口学特征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
        3.4.2 HIV 感染和性行为情况对HIV 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
    3.5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5.1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5.2 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6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3.6.1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3.6.2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的结构方程模型
        3.6.3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的分位数回归
4 讨论
    4.1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现状
    4.2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4.2.1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4.2.2 不同HIV 感染情况对HIV 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4.3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现状
    4.4 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4.5 HIV感染者/ADI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HIV感染者/AIDS 病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致谢
个人简历

(4)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预后价值及支持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况变化规律及预后价值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营养支持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健脾祛湿法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分子CD25+、CD127+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2 艾滋病的研究现状
    3 中医药在HIV/AIDS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质量控制
        1.6 实验记录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两组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比较情况
        2.3 两组外周血CD8+ T细胞计数比较情况
        2.4 两组外周血CD4+ T细胞表达CD25+ 、CD127+比率比较情况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
        2.6 两组患者治疗后卡洛夫斯基积分情况
        2.7 两组患者治疗后每月感冒次数
        2.8 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增加情况
        2.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分析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
        3.2 中医在艾滋病中的应用
        3.3 结果指标讨论
    4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1:症状体征积分表
附表2:卡诺夫斯基积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湖南省210例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引言
第一部分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1.艾滋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1.2 艾滋病的中医辨证研究
    2.西医对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2.1 西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中医证候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特征
        2.2 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分布情况
        2.3 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的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210 例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证候的聚类分析
        2.1 聚类分析的研究进展
        2.2 湖南省艾滋病证候聚类结果分析
        2.3 湖南省地域特点致病因素
    3.总结
    4.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7)HIV/TB双重感染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4.数据录入与分析
    5.质量指控
    6.统计学分析
    7.技术路线图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艾滋病真菌感染临床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真菌菌种
    2.2 感染部位
    2.3 临床表现
    2.4 死亡率
3 讨论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与阳性宿主马尔尼菲青霉菌性肺炎临床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四、AIDS消瘦患者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证候学规律研究[D]. 詹希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云南临沧HIV/AIDS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D]. 王兴.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抑郁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 褚越亚.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预后价值及支持方案的研究[D]. 罗京.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健脾祛湿法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分子CD25+、CD127+表达的影响[D]. 罗龙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湖南省210例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与分析[D]. 谢小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HIV/TB双重感染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分析[D]. 古丽洁米莱姆·阿木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8]艾滋病真菌感染临床回顾[A]. 李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9]太原市HIV/AIDS合并结核病与单纯结核病临床特征分析[A]. 岳建军,王金桃,董永康,王全红,张卓彦,刘莉云,张海雷,梁变香,张晓江,康慧,林荣丽.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8
  •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与阳性宿主马尔尼菲青霉菌性肺炎临床的比较分析[D]. 雷艳. 广西医科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治疗消瘦型艾滋病患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