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GEFRAN200实现温度和压力的检测与控制

使用GEFRAN200实现温度和压力的检测与控制

一、采用GEFRAN200实现温度压力的检测与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壮[1](2021)在《基于机器视觉的多自由度激光熔覆系统集成与过程监测研究》文中提出激光作为一种特殊光源,在能量密度、单色性、方向性以及相干性四个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并且激光熔覆层耐腐蚀、抗磨性、抗疲劳、抗氧化能力优越,所以激光熔覆在矿山装备、大型船舶、冶金行业和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再制造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激光熔覆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在机理方面非常复杂多变,熔覆质量受加工工艺参数、基体和粉末的材料特性、外部环境、零件尺寸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工艺参数的改变对熔覆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熔覆的过程中合理的控制激光熔覆的工艺参数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熔覆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实时监测熔覆质量与控制工艺参数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科研需要与现实工况需求,本项目使用西门子PLC集成了一套机器人激光熔覆控制系统,并构建了基于CCD相机的熔池实时监测系统,在H13基板上做了熔覆316L合金粉末的工艺实验,分析了熔覆缺陷与熔池图像的特征关系。并通过改变熔覆参数和计算熔池面积大小,建立了熔覆速度、熔覆功率、熔覆倾角与熔池面积的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PLC的激光熔覆控制系统集成。由于现有的激光熔覆设备集成度不高、视觉系统独立、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基于S7-1200PLC的激光熔覆机器人系统集成方案。采用S7-1200PLC的通信模块与I/O端口将激光器、冷却机、机器人、送粉器等集成为整体的控制系统,并使用WINCC创建人机交互界面。采用PLC与PC端通信,实现激光熔覆控制系统与机器视觉监测系统的结合,从而达到基于机器视觉的多自由度激光熔覆控制与监测的目的。(2)基于机器视觉的熔池实时监测方法研究。针对复杂曲面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CD的六自由度激光熔覆同轴监测方法。由于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在图像的获取、传输、转换的过程中,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熔池图像受到干扰,因此本文对比了多种滤波算法并选择了中值滤波消除噪音干扰。并通过阈值处理与图像分割获取理想区域。为了满足熔覆过程中需要将激光器倾斜一定的角度,根据倾斜角度的空间坐标转换将熔池形貌参数转换为垂直熔覆形貌参数。由于在熔覆过程中监测到的熔池形状为不规则图形,本文通过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到熔池的边缘轮廓,并得出熔池图像的面积特征。算法验证完成后利用C#语言与Halcon视觉算法包在Winform架构下构建了软件平台。(3)激光熔覆质量与熔池图像特征关系的研究。为了探究熔覆质量与熔池图像之间的特征关系,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熔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缺陷与熔池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变功率、变倾斜角度、变速度不同的工艺参数下,通过实时采集熔池图像,计算出熔池面积来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于熔池面积的影响。本论文根据实际项目需要,完成了激光熔覆系统集成与视觉监测系统的搭建,并在此基础上对熔覆质量进行了实验分析,为激光熔覆表面修复技术的研究完善了设备基础并验证了视觉监测方法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63幅,表16个,参考文献85篇。

王桂玲[2](2021)在《基于微粒操控技术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一种是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高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肝癌侵袭力强,经手术切除、肝移植后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70%,加上肝癌的预后较差,复发风险较高,因此HCC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肝癌标记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受肝癌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单独AFP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仅60%~70%,临床诊断价值极有限。诸多研究表明在不同临床分期HCC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factor ligand 1,s PD-L1)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FP的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肝癌治疗领域专家表示,肿瘤标志物s PD-L1或许可成为HCC临床诊断的辅助性血清标志物,AFP联合s PD-L1检测对提高肝癌诊断检测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肝癌血清标志物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免疫胶体金技术(GICA)、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等。其中,ELISA法的重复性差,需要多次抗体孵育和反复清洗等步骤;GICA法检测灵敏度较低、定量难;CLIA法需专业检测设备,成本较高且不利于现场检测;RIA检测结果易受待测样品的处理方式、降解酶、盐及PH等的影响。探求一种快速、准确、低成本的免疫检测方法对肝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肝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主要以抗原抗体发生免疫结合反应为基础,目前国内生产的肝癌血清标志诊断物产品质量不一,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制备高效价、特异性强、成本较低的肝癌血清标志物抗原抗体可为肝癌的早期快速检测提供有效试剂。基于交流动电效应和阻抗免疫传感的微粒操控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无需标记、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和便携等优势。国外的相关文献报道该技术可成功检测到f M水平的BPA和Zika病毒RNA的定量检测。前期本实验室利用该微粒操控技术成功检测了新城疫病毒(NDV)、猪圆环病毒(PCV)、禽流感病毒(AIV)、布鲁氏菌(Brucellosis)抗体等,但用于肝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尚未见报道。该技术以制得的AFP、s PD-L1抗原抗体为检测试剂,通过对微电极芯片的清洗方式及AFP和s PD-L1抗体的最佳包被条件、封闭时间以及最佳交流电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基于交流动电效应和阻抗免疫传感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快速检测方法。后期可通过保护剂对包被抗体的芯片进行处理后真空密封保存,使用时,仅需连接一台手机大小的微型阻抗仪,即可完成现场1min快速检测。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甲胎蛋白(AFP)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及纯化根据Gen Bank中提供的AFP全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NM_001134.2),进行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及优化,化学方法合成AFP全基因。将AFP全基因连接至p ET28a(+)质粒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成功构建p ET28a(+)-AFP/BL21(DE3)。分别从诱导时间、温度、IPTG浓度筛选出AFP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获得大量表达的AFP重组蛋白后,利用His-tag镍柱纯化AFP重组蛋白,纯化后的AFP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纯度鉴定、BCA法浓度测定、Western-blot特异性鉴定。(2)AF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鉴定以上述制得的AFP重组蛋白为免疫原,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眼眶血进行细胞融合前血清效价的测定。并于细胞融合前三天,双倍剂量抗原加强免疫小鼠。利用PEG1500诱导小鼠的脾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间接ELISA法对融合后的细胞上清进行筛选,以筛得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阳性细胞株。对阳性细胞株进行两次以上的亚克隆以保证筛得AFP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并扩大培养,将单克隆杂交瘤细胞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诱生AFP腹水单抗,后经protein A柱纯化。对提纯的AFP抗体进行生物特性鉴定:包括SDS-PAGE纯度鉴定,BCA法浓度测定,单抗亚型鉴定、Western-blot特异性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单抗效价测定等。(3)建立并优化微粒操控技术并应用于AFP、s PD-L1抗原的特异性检测微电极芯片的预处理:芯片扫频、镜检观察电阻丝是否有短路或断路,对芯片清洗方式的优化及芯片的臭氧活化,以有利于亲水性的活性基团与AFP、s PD-L1抗体的相结合。对AFP、s PD-L1抗体的包被浓度及包被时间、最佳封闭时间进行优化,然后将芯片连接阻抗仪检测AFP、s PD-L1抗原。优化阻抗仪检测电参数(交流电压及电流电频率),初步建立微粒操控技术并应用于AFP、s PD-L1抗原的特异性检测。从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等对微粒操控技术进行评价。结果:(1)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该AFP重组质粒成功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后,在30℃,0.1mmo L/L IPTG浓度,诱导8h的条件下,AFP重组蛋白可大量表达,经Ni柱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结果表明纯化后的AFP重组蛋白纯度较高,BCA法测得浓度达0.9239mg/m 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后的AFP重组蛋白与市售的AFP抗体能发生强烈的特异性结合。(2)经统计,第一次细胞融合的融合率为78.6%,阳性率达73.2%,三次亚克隆共筛得3株AFP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1-10D、2-8D、6-3C。第二次细胞融合的融合率达100%,阳性率达99.7%,四次亚克隆筛选共得4株能稳定分泌AFP单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3-6C、4-5C、3-9F、6-10F。上述细胞株经冻存复苏和多次传代,仍能分泌高效价抗体。亚型鉴定结果表明第一次细胞融合的1-10D、2-8D、6-3C均为Ig G2a型。诱生的AFP腹水单抗,经protein A柱纯化及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发现在55KD、25KD处分别出现条带且无杂带,这与Ig G型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大小相符合,纯化效果较好。BCA法测得抗体浓度可达到2.0180mg/m 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的腹水单抗同AFP重组蛋白能发生特异性结合,ELISA结果显示,AFP单抗同市售的AFP抗原及自制的AFP重组蛋白均能发生强烈的反应,效价均可达到1:2048000。(3)芯片的最佳清洗方式:异丙醇超声清洗10min→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0min→超纯水超声清洗10min。抗体的最佳修饰条件:10μg/m L的AFP单抗在37℃包被1h,1%superblock 25℃封闭30min;10μg/m L的s PD-L1单抗在37℃包被3h,1%superblock 25℃封闭30min。阻抗仪最佳检测电参数均为100m V交流电压和100k HZ交流电频率。在最佳交流电参数下分别检测0.1、1.0、10、100、1000ng/m L的AFP、s PD-L1抗原稀释液。结果表明该微粒操控技术对AFP、s PD-L1抗原的检测下限均可达1ng/m L,检测结果较稳定。特异性实验中,芯片分别包被AFP、s PD-L1单抗以检测正常人及肝癌血清样品,结果表明该微粒操控技术检测AFP、s PD-L1抗原的特异性(特异性检出阴性率)均可达96.7%。重复性实验中共检测20例肝癌血清和4例正常人血清(每例样品做三组平行),AFP单抗负载芯片的灵敏度(特异性检出阳性率)达95%,s PD-L1单抗负载芯片的灵敏度可达96.6%。临床实验相关性结果表明肝癌血清中AFP与s PD-L1的表达呈一定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p ET28a(+)-AFP/BL21(DE3)基因工程菌,经大量诱导表达及纯化,制得纯度较高的AFP重组蛋白。以此为免疫原,经长程免疫法,PEG1500促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和ELISA筛选,两次细胞融合共筛得到7株能稳定分泌AFP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诱生的腹水单抗经Protein A柱纯化制得效价高且特异性的AFP抗体。利用制备的AFP抗原和抗体及前期实验室制得并保存s PD-L1抗原抗体,建立了微粒操技术的AFP、s PD-L1抗原快速检测方法,从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样品的检测等对该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检测肝癌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重复性良好。本研究为肝癌早期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了有效试剂和低成本的检测新技术。

韩广俊[3](2020)在《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船用辅锅炉主要用于以柴油机作为动力的船舶,是船舶动力装置中最早实现自动控制的设备之一,锅炉的自动控制是锅炉发展的趋势,如何设计出一个合理、高效的自动控制系统一直是船用轮机设备及自动化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世界造船业的发展,船舶将向船舶大型化、自动化、无人机舱方向的发展,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系统简单、工作安全,动作要求快速准确,可靠性高。基于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旧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当今船舶日益增长的高复杂控制要求,所以当今船用辅助锅炉大多数都采用PLC控制方案,来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运行。本文就是采用PLC技术对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其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分析了辅助锅炉的控制特性,现状,性能和原理,为船用辅助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按照船舶辅锅炉的控制要求和控制任务,给出PLC在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的控制方案,并选定了PLC控制器,设计了主电路和控制系统,在输入/输出基础上给出了PLC接线图,结尾部分介绍了常规控制电器和现场仪表的选型。最后,根据锅炉的设计方案和硬件设计进行锅炉控制系统的PLC软件设计并对锅炉的调试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故障进行了叙述。

潘慕军[4](2020)在《60kW双向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要求分布式发电设备与微发电设备能灵活高效的接入微电网,而微电网的负荷更多的趋于变频化,微电网逐步形成了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三种格局。光伏发电及用于平衡新能源出力的化学储能设备以直流形式并网减少了AC/DC环节使得发电效率更高,并网更简单,DC/DC的宽电压范围更有利于梯次电池利用。变频负荷直流供电可取消变频器的整流环节,提高用电效率,降低变频器成本。双向DC/DC变换器能实现电压变换及控制能量双向流动,可作为直流微网中光伏发电的变换设备及用作连接储能电池的充放电设备。本论文分析了几种基本的双向DC/DC变换拓扑特性,研究其工作原理,分析其优缺点。为了解决高功率单相Buck-Boost双向变换器电路中元器件电流相对较大,不利于高电流质量控制等问题,针对三相交错并联Buck-Boost DC/DC双向变换器的拓扑、工作原理以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其工作状态和控制特性,并对系统各部件进行了功率损耗建模分析和仿真。针对传统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提出电压外环三相电感电流内环独立控制的控制策略,实现输出电压稳压控制,三相电感电流均流控制及总电流的稳定控制,减小了三相间的环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本文以设计制作一台60KW双向非隔离DC/DC直流变换器为目的,进行了主电路参数设计,包括开关管的选型、电抗的选型、直流母线电容的选型设计;并详细分析了该直流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包含控制电路电源、直流电压、直流电流采样和调理电路、IGBT的驱动及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等;也对功率电路的模块结构以及散热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并对该变换器控制系统软件架构进行设计编程,详细阐述了A/D采样、PWM中断控制、故障中断控制等主要功能的编程方法。根据本文对三相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加工生产了一台60KW实验样机,并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设备对储能电池充放电,详细分析了调试过程中的问题,验证了论文所提方法和策略,并通过整改最终达到预期工程化应用的效果。

欧鸿辉[5](2020)在《铁钻工专用控制器研制》文中提出铁钻工作为井口作业设备中重要的钻杆套管上卸扣装置,目前存在套管上扣质量不一、效率低、套管接头密封性能低等问题。本文以TZG340-100Y轨道式铁钻工为研究对象,针对套管上扣过程中台肩密封面过盈配合变形量的检测展开研究,设计了一种铁钻工专用控制器系统。本文分析了铁钻工的组成结构和上卸扣工作过程,提出了一种检测套管台肩密封面过盈配合变形量的铁钻工上扣工艺改进方案,根据铁钻工功能需求完成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对套管上扣过程的套管螺纹非过盈阶段、套管螺纹过盈阶段和台肩面接触阶段进行力学行为分析,得到套管上扣过程模型,对套管上扣过程中的连接零点进行特征分析,确定根据套管连接零点检测套管台肩密封面过盈配合变形量的方法;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划分套管上扣的不同阶段,并用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对套管连接零点的检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检测模型具有良好精度表现;根据铁钻工系统参数,基于STM32微处理器和μC/OS II操作系统设计了铁钻工专用控制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基于C#.NET开发环境设计了铁钻工控制器系统的远程监控服务平台,实现了铁钻工设备状态监控、远程控制、历史数据查询的功能。最后,本文设计的铁钻工专用控制器系统在TZG340-100Y轨道式铁钻工进行调试与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系统自动操作铁钻工上扣比原始手动操作具有更高控制精度和效率,验证了本文提出改进上扣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李永,周成,吕征,叶东东,王戈,丛云天,刘镇星[6](2020)在《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系统是空间核电源技术和大功率电推进技术的高度融合,具有高能量密度、超高比冲、较大推力的优势,可适用于超大型航天器轨道转移任务、远距离无人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火星等大型深空探测任务,能够极大地拓展人类深空探测的能力。本文针对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技术,对其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进行了介绍,同时开展了关键技术梳理,重点归纳了国内外在技术领域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

郝佳,张建华,赵隆[7](2019)在《基于双机冗余WNS锅炉群控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WNS型锅炉炉群的工艺和控制要求,开发了一种双机冗余的高可靠性锅炉炉群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2台工控机IPC配套组态软件作为上位主控设备,2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若干台具有通讯接口的智能仪表等组成下位设备,构成IPC+PLC+智能仪表+工业以太网的双机冗余系统;系统既有上、下位机双机冗余热机备份,又有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功能。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锅炉炉群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民用锅炉炉群控制领域具有典型的应用示范作用。

庹棽[8](2018)在《黄花菜烘干自动化流水线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市面上对于黄花菜的需求逐渐增大,由于黄花菜易腐烂变质,干制黄花菜应运而生,为了保证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各种黄花菜干燥设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由此我们针对黄花菜的干制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设备方案。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的干燥方式,并对黄花菜的干燥工艺做出了详细介绍。本文针对烘烤工艺流程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工艺步骤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再结合实际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了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采用了热泵代替普通水汽蒸制或者蒸汽锅炉杀青,使黄花菜更加清洁,对人体无害;在四段烘烤流水线上都采用了热泵进行烘干,相较于以往的干燥方式来说更加的高效、清洁,并且能耗更低,已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经过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热泵为基础,PLC为控制核心,图像处理为辅,模糊PID控制烘烤温度,以MCGS组态软件为监控系统的黄花菜烘干自动化流水线的总体方案。本文针对黄花菜干燥的现状,提出一种效率高、清洁的干燥设备设计方案,在对烘烤中的黄花菜特征研究后,设计了一套专门用来烘烤黄花菜的流水线,其步骤如下:(1)基于组态软件并结合黄花菜的工艺流程,设计了流水线自动化干燥监控系统;(2)采用S7-200实现对流水线各部分的控制;(3)采用MCGS组态软件结合黄花菜的工艺流程,对烘烤阶段的数据和状态实时显示;(4)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烘烤后的黄花菜进行初步分级;(5)采用模糊PID对流水线烘烤段的温度进行控制仿真,使用MATLAB对其进行基于烘烤曲线的仿真对比。

张荣丰[9](2018)在《水泥回转窑软测量技术及烧成状态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回转窑作为水泥熟料煅烧的关键设备,其煅烧过程对熟料最终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游离氧化钙(f-CaO)作为衡量回转窑内熟料煅烧过程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能够直接表征物料在回转窑内的煅烧状况。因此,通过检测熟料中f-CaO含量来实现熟料的生产控制,对确保最终产品(水泥)的质量要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f-CaO含量多是通过离线取样化验的方式获取,其化验结果对窑内熟料煅烧情况的判断存在严重滞后,导致基于熟料质量的回转窑传统控制模式难以适用。除此之外,回转窑烧成状态与f-CaO密切相关,是反映窑内熟料煅烧状况的一项重要参数,直接决定熟料最终的煅烧情况以及水泥生产过程的能耗。由于与烧成状态密切相关的f-CaO含量无法在线检测,因此操作人员仍是依赖“人工看火”和参考其他可在线获取的过程参数特征的方式来对窑内烧成状态进行判断。此种操作模式下会导致烧成状态识别准确率降低和熟料质量指标的不稳定,对熟料最终的烧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f-CaO含量的在线检测和回转窑烧成状态的准确识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以山东省***公司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为应用背景,采用软测量技术,建立基于LS-SVM的f-CaO软测量模型,实现f-CaO含量的在线检测;并采用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识别方法实现对窑内烧成状态和各类工况的识别判断。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过程数据中存在异常数据和随机误差的问题,采用三种不同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对过程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LOWESS)的数据平滑滤波方法,对本课题研究相关的重要参数烧成带温度进行数据平滑处理。(2)针对f-CaO含量难以在线检测的问题,采用LS-SVM算法对其进行软测量研究。基于水泥熟料煅烧机理分析和操作经验,确定模型辅助变量,并制定与模型输出变量之间的时间匹配方案;采用基于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的方法确定模型最佳参数,建立基于LS-SVM的f-CaO软测量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3)针对回转窑烧成状态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专家系统的烧成状态识别方法。基于对水泥工艺及回转窑烧成状态的分析,总结了窑内三种基本的烧成状态以及与烧成状态相关的工况类别,并确定识别烧成状态和窑内工况的工艺参数。利用模糊推理规则和专家经验知识,对窑内烧成状态及各类工况进行准确识别。(4)软件平台开发。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f-CaO在线预测和烧成状态识别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f-CaO在线预测和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三个功能模块,并分别进行研发。其中,f-CaO在线预测和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模块均通过数据采集子系统实现与水泥生产现场及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最后,将该软件应用于生产现场。结果表明,该软件可实现对f-CaO的在线预测和回转窑烧成状态的准确识别。本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水泥熟料质量、降低生产能耗、指导水泥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周州[10](2017)在《粘胶纤维生产中的DCS系统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粘胶行业的自动化改造及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粘胶行业的自动化控制的分析研究,结合阜宁澳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5万吨/年)和二期工程(10万吨/年),探讨了自动化设备在粘胶行业的应用情况。研究了 YOKOGAWA CS3000系列DCS及西门子S7-300/400 PCS7系列在原液车间控制中的设计应用。在喂粕工序,通过对浆粕重量和进碱量的控制,实现浆粥的浓度的均匀。在碱站工序,通过自动设备实现碱液浓度的精确控制。在黄化工序,通过顺控和串控的方式,确保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在KK工序,通过分析研究自动KK滤机和板框滤机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同时,通过自动化控制的研究,分析对比了在手动控制情况下和自动控制情况下,对生产工艺中各参数的影响,如浸渍液的温度、浆粥的浓度、压榨和过滤的压力等,进而总结了 DCS对半成品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西门子S7-200系列PLC及触摸屏在纺酸车间的应用,详细说明了自动控制在纺丝工序、精炼工序、烘干工序、打包工序、酸浴调配工序等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流程,以及DCS控制系统对纺酸车间各生产工艺参数的影响,如纺丝的牵伸比、烘干温度控制、打包的计量控制、酸浴浓度控制等。进而总结了DCS对成品质量的影响。通过DCS的设计与应用使粘胶生产工艺中各参数控制更加稳定,在DCS控制模式下,纺丝原液质量稳定性提高,成品粘胶纤维质量提高,合格率达到98%。最后提出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点和改进提高的建议,对于粘胶纤维的自动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二、采用GEFRAN200实现温度压力的检测与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GEFRAN200实现温度压力的检测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视觉的多自由度激光熔覆系统集成与过程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1.5 论文结构
2 多自由度激光熔覆工作站系统集成方案
    2.1 多自由度激光熔覆控制系统硬件组态设计
    2.2 激光熔覆控制系统电气回路设计
    2.3 激光熔覆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激光熔覆熔池视觉监测系统开发
    3.1 激光熔覆视觉系统框架与开发流程
    3.2 硬件设备的选型与环境搭建
    3.3 软件开发与开发工具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激光熔覆熔池视觉监测算法研究
    4.1 熔池图像的预处理
    4.2 熔池图像的投影变换
    4.3 熔池图像的边缘检测
    4.4 熔池图像的特征提取
    4.5 本章小结
5 激光熔覆质量与熔池图像特征关系分析与验证
    5.1 实验材料
    5.2 熔池图像的缺陷分析
    5.3 熔覆工艺参数对熔池面积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微粒操控技术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肝癌简介
        1.1.1 肝细胞癌简介
        1.1.2 肝细胞癌的致病机制
    1.2 肝细胞癌的诊断方法
        1.2.1 临床诊断
        1.2.2 病理学诊断
        1.2.3 细胞学诊断
        1.2.4 影像检查
        1.2.5 血清学检测方法
        1.2.5.1 血清肿瘤标志物
        1.2.5.2 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
    1.3 基于交流动电效应与阻抗免疫传感的微粒操控技术
        1.3.1 微粒操控微电极芯片检测特点
        1.3.2 基于交流动电和阻抗免疫相结合的微粒操控技术检测原理
第2章 AFP原核表达及鉴定
    2.1 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AFP基因序列合成
        2.2.2 AFP重组质粒的酶切与鉴定
        2.2.3 重组质粒的转化
        2.2.4 重组质粒的表达与鉴定
        2.2.5 重组质粒诱导表达条件筛选(温度、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
        2.2.6 重组AFP菌株的扩大培养
        2.2.7 包涵体的处理及纯化AFP重组蛋白
        2.2.7.1 包涵体处理
        2.2.7.2 亲和层析镍柱纯化HA重组蛋白
        2.2.7.3 SDS-PAGE鉴定纯化后AFP重组蛋白
        2.2.8 经Ni柱纯化后的AFP目的蛋白样品浓度测定
        2.2.9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酶切鉴定结果
        2.3.2 AFP重组质粒的转化结果
        2.3.3 重组蛋白AFP的诱导表达鉴定
        2.3.4 重组蛋白AFP的最佳诱导条件的筛选
        2.3.4.1 筛选AFP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温度
        2.3.4.2 AFP重组蛋白诱导剂IPTG的优化
        2.3.4.3 AFP重组蛋白诱导时间的优化
        2.3.5 AFP重组蛋白的纯化
        2.3.6 重组蛋白 AFP 的浓度测定
        2.3.7 纯化蛋白AFP的 Western blot鉴定
    2.4 讨论
第3章 抗AF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试剂配方
    3.2 实验方法
        3.2.1 免疫BALB/c小鼠
        3.2.2 筛选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及阴阳血清最佳稀释度
        3.2.3 融合前免疫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
        3.2.4 融合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3.2.5 细胞融合前SP2/0 细胞的复苏及扩大培养
        3.2.6 细胞融合
        3.2.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3.2.8 阳性杂交瘤细胞亚克隆
        3.2.9 小鼠腹水型单抗的制备
        3.2.10 小鼠腹水型单抗的纯化
        3.2.11 AFP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3.2.11.1 纯化的AFP单抗纯度鉴定
        3.2.11.2 纯化的AFP单抗浓度测定
        3.2.11.3 纯化的AFP单抗亚型鉴定
        3.2.11.4 纯化的AFP单抗特异性鉴定
        3.2.11.5 AFP单抗效价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
        3.3.1 最佳包被浓度及最佳阴阳性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3.3.2 细胞融合前小鼠的血清效价测定
        3.3.3 细胞融合结果
        3.3.4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以及亚克隆筛选结果
        3.3.4.1 第一次细胞融合
        3.3.4.2 第二次细胞融合
        3.3.5 AFP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
        3.3.6 AFP腹水单抗的纯化
        3.3.7 腹水单抗纯度鉴定
        3.3.8 AFP单抗浓度测定
        3.3.9 AFP腹水单抗效价测定
        3.3.10 2-8D单抗Western blot鉴定
    3.4 讨论
第4章 基于微粒操控技术肝癌血清标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AFP抗原抗体和检测样品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主要试剂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微电极芯片的预处理
        4.2.2 芯片的活化
        4.2.3 抗体包被前后扫频
        4.2.4 芯片的封闭
        4.2.5 检测前后扫频
        4.2.6 基于微粒操控技术的AFP、s PD-L1 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4.2.6.1 芯片清洗方式的优化
        4.2.6.2 抗AFP、s PD-L1 单抗浓度及时间对富集和传感效果的影响
        4.2.6.3 优化封闭时间
        4.2.6.4 最佳交流电压和交流电频率的筛选
        4.2.7 灵敏度实验
        4.2.8 特异性实验
        4.2.9 重复性实验
        4.2.10 AFP、s PD-L1 临床实验结果相关性比较
    4.3 实验结果
        4.3.1 基于微粒操控技术的AFP、s PD-L1 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4.3.1.1 芯片清洗方式的优化
        4.3.1.2 筛选AFP、s PD-L1 单抗的最佳包被浓度以及时间
        4.3.1.3 最佳封闭时间的筛选
        4.3.1.4 交流电频率的筛选
        4.3.1.5 交流电压的筛选
        4.3.2 灵敏度实验
        4.3.3 特异性实验
        4.3.4 重复性实验
        4.3.5 AFP、s PD-L1 临床实验结果相关性比较
    4.4 分析与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锅炉控制的几种方式
    1.3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1.4 本文的结构
第2章 船用辅锅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船用辅锅炉简介
        2.1.1 锅炉功能简介
    2.2 船用辅锅炉的组成
        2.2.1 燃油锅炉系统工艺
        2.2.2 硬件组成
        2.2.3 辅助锅炉本体的电气控制附件
        2.2.4 控制系统
        2.2.5 报警系统
    2.3 锅炉的工作过程
        2.3.1 燃油在炉膛中的燃烧过程
        2.3.2 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
        2.3.3 补水泵补水的过程
    2.4 辅锅炉控制原理和系统分析
        2.4.1 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概述
        2.4.2 船舶辅锅炉的主要控制任务
        2.4.3 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的原理分析
    2.5 安全保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设计要求
    3.2 设计方案
    3.3 系统组成
    3.4 硬件原理设计
        3.4.1 PLC控制器选型及配置
        3.4.2 PLC系统配置
        3.4.3 供电电源设计
        3.4.4 马达主电路
        3.4.5 控制电路设计
        3.4.6 常规控制电器选型
        3.4.7 控制箱设计
    3.5 现场仪表的选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燃油辅锅炉系统的软件结构
    4.3 西门子PLC系列S7-200 smart编程软件简介
        4.3.1 概述
        4.3.2 西门子PLC系列S7-200 smart编程软件
    4.4 模拟量采集
        4.4.1 模拟量比例换算
        4.4.2 组态模拟量输入
        4.4.3 PID算法
        4.4.4 PID调节控制面板
    4.5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5.1 供风机、燃油供给泵控制
        4.5.2 点火时序控制
        4.5.3 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4.5.4 锅炉蒸汽压力自动控制设计
        4.5.5 燃油温度控制
        4.5.6 锅炉启停控制
        4.5.7 报警处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锅炉系统的调试与故障分析
    5.1 锅炉系统的调试
        5.1.1 调试前的准备任务
        5.1.2 检查锅炉系统的安装状态
        5.1.3 检查安装方式及系统完整性
        5.1.4 通电前检查工作
        5.1.5 通电调试过程
        5.1.6 调试安全保护系统
        5.1.7 SMART_200 锅炉控制系统在线调试运行
    5.2 锅炉调试过程中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60kW双向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前景
        1.2.1 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
        1.2.2 直流不间断电源(UPS)系统
        1.2.3 直流储能系统
        1.2.4 在光伏微网中的应用
    1.3 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BUCK-BOOST变换器拓扑、控制及工作原理
    2.1 DC/DC变换器的基本拓扑分类
    2.2 单相BUCK-BOOST双向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2.1 Boost升压模式
        2.2.2 Buck降压模式
    2.3 三相交错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2.3.1 电路拓扑
        2.3.2 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
        2.3.3 三相交错Buck-Boost DC/DC变换器模型建立
        2.3.4 变换器基本控制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构成及设计指标
        3.1.1 系统构成
        3.1.2 60k W非隔离双向DC/DC的技术参数
    3.2 主电路器件选型
        3.2.1 储能电感设计
        3.2.2 输入输出储能电容的设计
        3.2.3 功率器件的选型
        3.2.4 三相交错并联双向Buck/Boost变换器损耗分析
        3.2.5 缓冲电路的选择
    3.3 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3.3.1 电源电路
        3.3.2 电压采样电路
        3.3.3 电流检测电路
        3.3.4 硬件保护电路
        3.3.5 串口通信电路
    3.4 IGBT驱动电路设计
    3.5 结构和热设计
    3.6 系统设计
        3.6.1 控制底板设计
        3.6.2 核心DSP板设计
        3.6.3 功率板设计
        3.6.4 系统总装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原理
    4.2 主程序设计
    4.3 系统中断
        4.3.1 PWM周期中断
        4.3.2 故障中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样机
    5.2 实验平台
        5.2.1 放电模式实验
        5.2.2 充电模式实验
        5.2.3 均流效果测试
    5.3 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成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5)铁钻工专用控制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螺纹连接力学行为研究现状
        1.2.2 螺纹连接密封机理研究现状
        1.2.3 拧紧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铁钻工控制器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铁钻工组成及上卸扣流程分析
        2.1.1 基本组成结构
        2.1.2 铁钻工总体工作流程分析
    2.2 铁钻工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2.1 铁钻工现状及问题
        2.2.2 控制系统需求
        2.2.3 监控平台需求
    2.3 系统方案设计
        2.3.1 系统总体结构
        2.3.2 控制前端设计
        2.3.3 远程监控服务平台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套管上扣过程建模研究
    3.1 套管上扣过程螺纹连接力学分析
        3.1.1 套管螺纹非过盈阶段力学分析
        3.1.2 套管螺纹过盈阶段力学分析
        3.1.3 台肩面接触阶段力学分析
    3.2 套管上扣过程模型
        3.2.1 转角与上扣扭矩的关系模型
        3.2.2 套管连接过盈量与转角的关系模型
    3.3 套管上扣过程的零点分析
        3.3.1 套管连接过盈量与零点的关系
        3.3.2 套管连接零点特征分析
        3.3.3 套管连接零点检测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套管连接零点检测研究
    4.1 支持向量机原理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套管连接零点检测模型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
        4.2.3 套管连接零点的检测方法
    4.3 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优化
        4.3.1 粒子群算法
        4.3.3 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优化
    4.4 实验验证
        4.4.1 数据采集与处理
        4.4.2 零点检测模型建立
        4.4.3 模型预测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铁钻工控制器系统硬件设计
    5.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2 系统硬件参数分析
    5.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3.1 主控单元设计
        5.3.2 电源模块设计
        5.3.3 通信模块设计
        5.3.4 显示模块设计
        5.3.5 模拟信号模块设计
        5.3.6 数字信号模块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铁钻工控制器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运行
    6.1 现场控制前端软件设计
        6.1.1 μC/OS II操作系统移植
        6.1.2 模块软件设计
        6.1.3 上扣控制流程设计
    6.2 远程监控服务平台软件设计
    6.3 控制器系统调试运行
        6.3.1 系统调试运行
        6.3.2 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3 国内外研究情况
    3.1 空间核电推进系统总体技术
    3.2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技术
        3.2.1 空间核反应堆技术
        3.2.2 高效空间大功率核能热电转换技术
    3.3 大功率电推进系统技术
        3.3.1 大功率电推力器技术
        3.3.2 大功率电源处理单元技术
        3.3.3 大流量高精度贮供单元技术
    3.4 轻质空间大功率热排放技术
4 展望

(7)基于双机冗余WNS锅炉群控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锅炉炉群设备组成与运行控制要求
    1.1 锅炉炉群设备组成
    1.2 锅炉炉群运行特点
    1.3 控制要求
2 双机冗余群控系统的设计
    2.1 监控系统组成
    2.2 系统硬件实现
3 双机冗余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3.1 双机冗余系统工作原理
    3.2 双机热备上位组态软件设计开发
    3.3 控制主程序设计
    3.4 控制子程序设计
4 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5 结语

(8)黄花菜烘干自动化流水线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干燥方式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干燥方式的发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
    1.4 主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1.4.1 生产量达不到需求量
        1.4.2 产品质量不理想
        1.4.3 自动化程度低
        1.4.4 系统集成化程度低
        1.4.5 解决方案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
        1.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2 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的总体结构
    2.2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2.3 系统的主要设计特点
    2.4 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水线系统硬件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3.1 热泵系统
        3.1.1 设计参数的确定
        3.1.2 压缩机
        3.1.3 换热器
        3.1.4 节流装置
        3.1.5 热泵装置辅助部件
    3.2 风机
    3.3 变频器
    3.4 传感器
    3.5 设备配置汇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控制系统总体流程
    4.2 控制系统的选型设计
        4.2.1 PLC的选型
        4.2.2 扩展模块
    4.3 PLC程序设计
        4.3.1 上料筒
        4.3.2 风机
        4.3.3 初步分级装置
        4.3.4 自动装箱系统
    4.4 通讯方式
        4.4.1 S7-200 的通讯方式
        4.4.2 S7-200 PLC与 STEP7-Micro WIN之间的PPI通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
    5.1 人机交互系统的工程建立
    5.2 登录画面设计
    5.3 工艺运行参数画面设计
    5.4 功能画面设计
        5.4.1 温湿度风机控制界面
        5.4.2 变频器控制界面
        5.4.3 仪表监控界面
        5.4.4 热泵温度设置界面
        5.4.5 报警界面的设计
    5.5 网络通信设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模糊PID和图像处理对流水线的优化
    6.1 模糊PID的设计与仿真
        6.1.1 模糊PID算法的实现
        6.1.2 模糊PID在 MABLAB中的实现
        6.1.3 仿真结果分析
    6.2 黄花菜的图像处理
        6.2.1 黄花菜图像的颜色特征值
        6.2.2 黄花菜图像的处理
    6.3 不同烘烤方式的结果对比
        6.3.1 干制的成品
        6.3.2 干制的产量
        6.3.3 干燥的成本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水泥回转窑软测量技术及烧成状态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工艺简介
    1.3 研究现状
        1.3.1 熟料关键质量指标f-CaO软测量研究现状
        1.3.2 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1 数据采集
    2.2 数据预处理
        2.2.1 基于拉依达准则的数据异常值剔除
        2.2.2 基于视觉检测与LOWESS的烧成带温度数据预处理
        2.2.3 基于均值滤波的其他过程参数数据预处理
        2.2.4 数据标准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LS-SVM的熟料f-CaO含量软测量研究
    3.1 LS-SVM算法简介及软测量步骤
    3.2 基于水泥工艺与时间匹配的软测量模型变量选取
    3.3 LS-SVM核函数和模型参数选取
        3.3.1 核函数选取
        3.3.2 基于网格搜索与交叉验证的模型参数选取
    3.4 水泥熟料f-CaO含量软测量建模及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系统研究
    4.1 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概述
        4.1.1 回转窑烧成状态特性分析
        4.1.2 关键工艺参数选取
    4.2 特征提取
        4.2.1 参数趋势特征提取
        4.2.2 参数实时值特征提取
    4.3 基于模糊推理的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研究
        4.3.1 模糊推理机制
        4.3.2 基于模糊推理的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回转窑软测量及烧成状态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整体架构设计
    5.2 软件开发及应用
        5.2.1 软件操作界面及功能简介
        5.2.2 f-CaO软测量软件开发及应用
        5.2.3 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粘胶纤维生产中的DCS系统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粘胶纤维发展概况
        1.1.1 粘胶纤维生产现状与前景
    1.2 DCS系统及其特点与应用
        1.2.1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
        1.2.2 DCS系统控制的特点
        1.2.3 DCS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3 粘胶纤维生产中的DCS系统控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粘胶纤维生产中的DCS系统控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DCS系统
        1.4.1 DCS系统配置
    1.5 DCS系统介绍
        1.5.1 YOKOGAWA CS3000系统
        1.5.2 西门子PLC系统
        1.5.3 S7-200PLC系统
        1.5.4 S7-300/400PLC系统
        1.5.5 欧姆龙PLC系统
第二章 粘胶纤维DCS系统控制流程设计
    2.1 原液车间控制流程
        2.1.1 碱站控制流程
        2.1.2 浸渍控制流程
        2.1.3 老成控制流程
        2.1.4 料仓控制流程
        2.1.5 高位槽控制流程
        2.1.6 黄化控制流程
        2.1.7 溶解控制流程
        2.1.8 再溶解控制流程
        2.1.9 熟成控制流程
        2.1.10 KK滤机控制流程
    2.2 纺练控制流程
        2.2.1 纺丝控制流程
        2.2.2 打包控制流程
    2.3 粘胶纤维自动化改进建议
        2.3.1 原液车间自动化改进
        2.3.2 纺酸车间自动化改进
第三章 DCS系统对粘胶纤维生产工艺的影响
    3.1 DCS系统对粘胶纤维原液车间生产工艺的影响
        3.1.1 碱站
        3.1.2 浸压粉工艺
        3.1.3 老成
        3.1.4 黄化
        3.1.5 后溶解及熟成
        3.1.6 混合
        3.1.7 快脱
        3.1.8 过滤
        3.1.9 纺丝原液质量
    3.2 DCS系统对粘胶纤维纺酸车间生产工艺的影响
        3.2.1 牵伸
        3.2.2 塑化浴
        3.2.3 切断
        3.2.4 二硫化碳回收
        3.2.5 精炼及浴站
        3.2.6 酸浴组成
        3.2.7 酸浴过滤
        3.2.8 酸浴闪蒸
        3.2.9 结晶焙烧
    3.3 DCS系统对粘胶纤维烘干和打包生产工艺的影响
第四章 DCS系统对粘胶纤维产品质量的影响
    4.1 纺丝原液质量
    4.2 棉型粘胶短纤维成品质量
第五章 粘胶纤维自动化控制展望
    5.1 在线检测分析仪表和智能仪表的应用
    5.2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系统的应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采用GEFRAN200实现温度压力的检测与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视觉的多自由度激光熔覆系统集成与过程监测研究[D]. 李壮.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微粒操控技术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王桂玲.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3]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 韩广俊.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1)
  • [4]60kW双向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 潘慕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铁钻工专用控制器研制[D]. 欧鸿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技术研究进展[J]. 李永,周成,吕征,叶东东,王戈,丛云天,刘镇星. 推进技术, 2020(01)
  • [7]基于双机冗余WNS锅炉群控系统研制[J]. 郝佳,张建华,赵隆. 自动化与仪表, 2019(03)
  • [8]黄花菜烘干自动化流水线设计与应用[D]. 庹棽.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6)
  • [9]水泥回转窑软测量技术及烧成状态识别研究[D]. 张荣丰. 济南大学, 2018(02)
  • [10]粘胶纤维生产中的DCS系统控制研究[D]. 周州. 天津工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使用GEFRAN200实现温度和压力的检测与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